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2022-08-09

第一篇: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片段阅读解题技巧:寓言故事类解题思路

寓言故事类,这类题目必须要进行推断,一般是考查故事的言下之意。何为言下之意,就是要跳出故事表面的意思,引出故事之中的道理。一般要排除过多的纠缠于原文的选项。

【例题】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行路人的大衣吹掉。北风呼呼猛刮,行路人紧紧裹住大衣,北风无奈于他。南风徐徐吹动,温暖和煦,行路人解开衣扣,脱衣而行,南风获胜。这个寓言意在告诉人们( )。

http://kc.offcn.com/general/111/4496/?tg==134_?wt.mc_id=bk12029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方法得当柔可克刚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中公教育解析】由问题可知此题为意图推断题,答案当为寓意深刻的道理。但是细察诸选项,都是大道理,这时与原文的关联性就是解题的突破点了。题干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赛的故事,看谁能把行路人的大衣吹掉,题干重点讲述了南风和北风不同的努力方式,南风柔和,北风猛烈,最终南风获胜。可以看出,同样的目标,但是不同的方法会导致了不同结果,只有方法得当,才能以柔克刚,显出成效来。所以,正确选项是B。

由以上例题可以看出,在面对寓言这种“小故事,大道理”类型的意图推断题时,抓住正确选项的特点,识破干扰选项的特征,我们就能从容,快速而准确地解决问题。

第二篇:小说阅读与解题的一般规律思路

散文和小说的主要区别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小说阅读训练题型概略

一、情节类

二、人物类

三、环境类

四、主题类

五、语言类(含义题、赏析题、作用题)

六、拓展类

故事情节

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旨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一般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一、概括情节

基本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时、地、人、事、结果(注意字数限制)】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梳理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完成下列填空。【特别关注所给故事情节的概括,它往往提示了概括的内容、角度、语言形式等。】 ④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如何感知情节

1、感知情节要看过渡。

(1)时间的变化:

《故乡》“渐近故乡”“第二日清晨”“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又过了九日”(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2)地点的转移:

《心声》在教室里、小树林里、教室里、公开课上 (3)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 《孤独之旅》

胆怯——恐慌——孤独——不再恐慌——勇敢坚强 《我的叔叔于勒》 恨于勒——盼于勒——赞于勒——躲于勒

《杨修之死》

(改建园门)心甚忌之---(分食贡酥)心恶之---(揭操杀侍) 愈恶之---(状告曹丕) 愈恶之----(教植行事)大怒,因此亦不喜植----(教植作答)大怒,已有杀修之心----(妄解口令) 大怒(推出斩之)

(4)事件的发展: 《孔已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场面

受嘲笑(窃书、科举失利)——教写“茴”字——分食茴香豆——偷书被打断腿——最后一次喝酒)

(5)人物出场的顺序:

《智取生辰纲》七雄贩枣蒙杨志---白胜卖酒诱官军----吴用巧下蒙汗药 ----官军上当饮药酒-----群雄智取生辰纲

2、关注对比: 《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故乡》《范进中举》《变色龙》 概括情节题型及解答示例:

1、(2010,山西省)《我们一样爱他们》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10个字以内)。(2分)

参考答案:年轻人资助(捐助)贫困生。或年轻人抓阄资助(捐助)贫困生。 2. (2010·河南省)《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分) 参考答案: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 (一句l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3.(2010·浙江省湖州市)《一包花生》

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4个字)( 3 分) ① —筹款遭拒— ② — ③ —富翁来访—得到善款. 参考答案:① 学校被毁 — ② 种植花生 — ③ 准备材料

二、鉴赏情节: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情节的一般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情节作用题型及解答示例:

1.(2010·浙江省衢州市)《让儿子独立一回》

小说用不少笔墨列出一张张发票,并详细介绍“儿子”如何过独立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详写儿子寄回发票和儿子如何过独立瘾,可以突出儿子花钱买独立的可笑(荒唐)之处,更好地表达对这种假独立的讽刺(批评、否定)之意。(意思符合即可)

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某个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场景细节描写 服饰细节描写 动作细节描写 心理细节描写 语言细节描写

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答题注意:

1、表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般都要通过自己分析概括。

2、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如: XX是一个……的人。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或通过什么情节),表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历年中考试卷中人物形象题的答案:

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洒脱、豪放、热心、老实、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著、

寡言少语、郁郁寡欢、循规蹈矩、狡猾、泼辣、胆小、、圆滑、暴躁、势利„„ 人物形象题型及解答示例 1.(2010.贵州省安顺市市)《一样的渺小》 请简要概括“画家”这一人物形象。(3 分)

参考答案:通过个人努力奋斗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且能改正。 2.(2010,福建省石狮市,19—24,18分)阅读《花事》一文,完成各题。 请指出文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参考答案:语言描写(1分),写出了父亲对文文的指责(分析合理即可得2分) 3.(2010·浙江省金华市)《烧炭工和绅士》

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50字左右)(3分) 答案示例(1):孩子,对不起,我难为你了。你知错能改,好可爱。 示例(2):我真为你的勇敢高兴,更为你的爸爸感动。孩子,委屈你了! (能扣住“爱怜”和“歉意”写,各1 分,语言连贯1 分,共3 分)

环境描写

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基本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分析概括环境的特点;

③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环境的作用:

1、自然环境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等。 (2)暗示 的社会背景。 (3)渲染 的气氛(景物特点)。 (4)烘托人物 的心情。 (5)表现人物 的性格。

(6)暗示人物 的前途命运。

(7)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 作铺垫。

2、社会环境作用: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主题。

答题语言表述:

具体描写了 景色,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背景); 渲染(创设)了一种 气氛;

烘托了人物 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暗示人物 的前途命运。 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推动 的情节发展。 环境描写题型及解答示例

1、(2010山西省)《我们一样爱他们》

第一段属于小说三要素中的哪一种?作用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环境(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主人公的出场做铺垫(埋下伏笔)。

2、(2010·黑龙江哈尔滨市)《人性的爱抚》

(2分)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2分)为下文写店铺男人打盹,年轻人伺机行窃作铺垫。 3.(2010山东省菏泽市)《病人》 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 开头一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烘托人物的外在美和典雅气质。 评分:答出烘托人物得1分,答案完整得2分。

4.(2010.贵州省安顺市市)《一样的渺小》

请你就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写景作用,写一句批注。(3 分)

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乐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

参考答案:为下文刻画人物服务(或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描述精炼准确,优美动人。)

主题探究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基本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主题挖掘的基本方法:

①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态度和情感。

②分析环境描写尤其是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把握时代特征。 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表现手法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表现了什么情感。

语言揣摩

(一)含义题:

1、理解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2)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等。

具体步骤:(1)结合语境思考 (2)指出表层意思 (3)挖掘深层意思。

2、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以理解“关键词”含义为突破口):(1)概括性词语,使之具体化。(2)指代性词语,明确指代义。(3)比喻性词语,写出比喻义。 具体步骤: (1)寻找关键词 (2)联系上下文 (3)分析语境义

含义题题型及解答示例

1、(2010湖南省娄底市)《父爱陷阱》 本文以“父爱陷阱”为标题有什么含义?

含义:父亲挖陷阱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子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强自立的能力,学会自救(1分),这是对儿子一种深沉的爱(1分)。 2.(2010山东省菏泽市)《病人》

小说以“病人”为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6分)

答案:批判了社会上一些人冷漠自私,呼唤热情善良的健康感情。 评分:每个要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2010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听出心灵的杂音》

本文标题“听出心灵的杂音”有哪两层含义? 4分.

参考答案:两层含义:一是指“几个同学”撒慌听出病患者心脏的杂音;一是指吴大夫和院长听出“几个同学”心灵深处不诚实的杂音。 4. (2010陕西省)《秦腔吼起来》 小说题目“秦腔吼起来”中的“吼”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吼”既能表现秦腔高亢激越的特点,又能展示秦腔艺人刚正耿直的精神特质。 5. (2010河南省)《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 第16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2分)

参考答案:委婉地批评孩子们对父母的忽视,殷切呼唤我们要怀着一颗关爱父毋的心,从现在开始,及时回报父母。 (意思对即可。2分)

6.(2010·浙江省金华市)《烧炭工和绅士》

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2分) (1)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2)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参考答案:

(1)“皱皱眉头”,说明心事大,难处理。这里,包含了多层意思:既有为自己的儿子侮辱同学感到意外、吃惊,也有为自己没能教育好儿子感到的羞愧,同时还有为妥善处理好这件事而产生的担忧。(答出两点即可)

(2)一方面,“用力”一词写出了烧炭工对这位绅士教子有方的感动;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绅士没有贫贱观念、平等待人的崇敬心理。(大意相符即可)

(二)赏析题:

1、赏析加点词语作用:(词语), 地写出了 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赏析句子表达效果: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表现力词语等), 地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或主题)。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悬念:引发下文情节,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2、巧合:展开情节,引出人物,暗示主题,使情节紧张。

3、抑扬:以感情铺垫,引发好奇;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情节更加曲折生动。

4、对比: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主要方面的特征。

5、侧面烘托:衬托出人物某方面的性格、品行和技能或景物某方面的特征,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6、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当的时机给予呼应,以收到前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效果。

7、照应:内容前后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8、以小见大:通过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讽刺: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讽,增强文章的深刻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几种修辞方法的分析与表述: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特点 ,表达了 排比:

表现了 ,抒发了 ,增强语 势,加强了感情。 反复,夸张:

突出了(强调了) (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

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

表达了———————— (的情感),加强语气,使文章有起伏。

赏析题题型及解答示例

1.(2010福建省石狮市)《花事》

从修辞角度品味“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句中加点词的妙处。(2分)

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美丽的花枝伸出墙外的情态,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1分) 2.(2010,湖南省娄底市)《父爱陷阱》

本文在艺术表现方式上巧妙设伏和悬念,请从文中找出。(4分)

参考答案:巧设伏笔:父亲说的“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前面有三处伏笔,(1)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是井边的草丛在响;(2)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3)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 巧设悬念:结局时才点出陷阱是父亲有意所为。(2分) 3. (2010·河南省)《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 参考答案:“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 “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一处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3)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三)作用题:

1、标题的作用:(1)表明写作对象 (2)提示主要内容,关联主要情节 (3)贯穿全文线索 (4)透露情感、主旨

2、理解某句或某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1)内容上作用: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切入点为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关键词语。 (2)结构上作用 :

开头:引出下文,为下文 做铺垫;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结尾: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 主旨

作用题题型及解答示例

1. (2010·陕西省)《秦腔吼起来》

“闺女,秦腔艺人的路艰辛啊。”这句话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既是对香怜爹一生的总结,又为下文香怜因秦腔忍受身心的煎熬写下伏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2010.贵州省安顺市市)《一样的渺小》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结尾是“蛇足”,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请说明理由。(3 分) 参考答案:不同意。结尾作用有二:①使小说情节完整。因为画家上山的目的是为找禅师解决人生的困惑,没有这个结尾,不能表明画家的困惑已经解决 ②点明小说主旨:当自己心态改变后,看别人也就高大了。(或者:不同意。结尾精炼深刻的解释了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并且与文章的开头首尾呼应,很好的点题,并且很好的说理。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得到整合和升华。所以不是“蛇尾”)。

拓展延伸

1、基本题型:启示类、评价类、续写类等。

2、答题要领:

联系生活(启示类)

审清题意—理解文章— 分析充分(评价类)

贴切自然(续写类)

第三篇:高考散文阅读题解题思路与得分要诀作者

高考散文阅读题解题思路与得分要诀作者:浙江省慈溪市慈吉中学 蒋云忠时间:2007-11-3 12:13:57来源:会员原创人气:570

高考散文阅读题是考生最头疼最难得分的一道高考语文试题。笔者今年参加了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批阅的正是第五大题-------散文阅读题,总分18分的一道题,全省考生平均得分不到8分,令阅卷者感叹不已。

其实,考生如果能认真研究往年高考试题,善于总结高考命题规律与趋势,进行科学的分类,掌握必要的解题术语,拿个百分之八九十的得分,应该是不难的。下面笔者以浙江省独立命题4年高考试题为例,谈谈大阅读题的解题要领,以期帮助考生得更多的考分。

一、准确分类,掌握试题特征。浙江省的4年高考散文阅读题,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侧重于记叙的,其一是偏向议论的。2004年刘长春的《白鹤翔集的记忆》、2007年蔡家园的《泰山之思》属于前者,2005年的李汉荣《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2006年的法国作家米•图尼埃的《平面的生活》归类于后者。当然这两类文章都是为了抒情,这是所有文章的共性。不同的类型命题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记述类文体主要是指文学作品的阅读,高考大纲要求“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议论类则包括中外实用类文本,高考大纲要求“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理解要求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目光放远一点,从历年高考来看,故乡情怀、文化寻根、和谐共处、本真情感、人生感悟、颂扬名人等题材是散文阅读命题者所钟爱的。这些题材总体上呈现出贴近生活、关注人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思辨性强等特点。

我们必须全面掌握不同文体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指代性试题。如2004年第18题“

二、三两段写委羽洞,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它的4个特点”;2005年的第19题“作者认为“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的原因是;2006年的第19题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通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1)四个动作分别指(2)“秘密”是指”。2007年的第18题从本文看,泰山文化反映了怎样的“锁闭心态”,请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这类试题在原文中不必费大力气就可以找到。这里要特别提醒考生的是,回答“什么特点”这类试题,要学会找形容词,所谓特点就是事物的性质与状态,是形容词去描绘与体现的。

作用类试题。如2004年的第20题,“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2005年的第20题,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2007年的第20题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这个试题其实是要你先说表达技巧,然后说其作用。

概括赏析性试题。这是2007年的新题型,带有综合性质。是从文章结构,修辞效果,表现手法,主题体现等几个方面来评述的。表面上看起来难以下手,分值也大,细想起来也就是这么些内容。

二、掌握技巧,准确切入答题角度。如果说区分类型是阅读理解的前提性工作,掌握的是阅读方向,那么掌握技巧,准确切入答题角度是答题得分的关键。

分析四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我们发现特别重视以下角度进行命题。

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2004年的第20题和2007年的第21题的设题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从极富深意的结尾切入与设置试题。

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这个角度是年年都考的。

由上面几点,笔者认为应有两方面的知识储备:一是文章学的知识,一是修辞学的知识。文章段间关系种类有①并列、②对比、③层进、④为下文做铺垫、⑤为上文做例证、⑥承上启下、⑦前后呼应、⑧总起下文、⑨总结上文。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景物描写的作用:

1、烘托了„„的气氛。

2、衬托 / 反衬 出作者„„的心情 / 感情抒情方式及作用。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以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作用:直抒胸臆——有利于作者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便于读者理解。借景抒情——巧妙地利用景物的„„特征,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以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蓄而深沉 / 隽永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修辞学中尤其要重视对比的作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生活现象、思想感情区分得更加鲜明。浙江省四年高考的所选文章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白鹤翔集的记忆》是今与昔的对比,《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是物质与精神的对比,《平面的生活》则是平面与立体的对比。从这里我我们可以得出:对比手法是文章是惯用的手法。04年的四十年前和四十年后的鹤池环境变化的对比,四十年前的“四围皆松,池水幽深,白鹤翔集”,四十年后“四周没树,鹤池没水,白鹤远离”。

三、记取术语,努力靠近参考答案。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笔者认为,为了更靠近高考的参考答案,最有效的办法是熟读甚至背诵近几年的高考参考答案,在答题时再根据具体情况套用其中某些术语。当然要结合原文内容。文章虽然异彩纷呈,但欣赏的角度也就那么几个,最重要的是美是有共性的,展现美的方式也总是大同小异。向考生说个秘密,高考阅卷教师阅卷时找术语是一个任务,也是给分的一个依据。

第四篇:2011年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中考时针对议论文的解题,除了在解题顺序上与说明文、记叙文基本相似。但更要强调从整体上把握。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之后再动手解题。以下是解题思路:

一、找准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一般有五种表现形式(1)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2)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3)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4)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5)还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考生要针对不同情况仔细分析。

二、分析论据:分清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理清论据有助于对文章整体的理解,把握解题的要领。

三、明确论证方法:辨别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中的哪些方法。其中,举例论证比较好辨别。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看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这样一来,文章的结构就很清楚了。

五、分析语言特点: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和严密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是解题的关键。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议论文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 论点:是议论文的作者对所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1. 分清论题和论点。

2. 注意论点的位置:头尾、自己概括。

3. 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能统摄全文、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三.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1.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明确论据时,要格外注意概括的事实。

2.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四.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1. 举例论证:增强文章说服力 2. 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 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 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五. 结构、层次:

1. 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 常见结构:总分式、层进式

3. 理清层次的方法:先了解各段内容,归纳段意;然后根据邻近段落在内容上的联系,进行合并;最后弄清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理清论述层次。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五篇:第6讲熟悉记叙文阅读题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思路

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两则或者多则材料的比较阅读。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下面选取了几篇有代表性的阅读题,对记叙文考查的题型和解题思路作一简要分析。

二、例题详解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有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xx。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地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4分)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

(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2.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3分)

【参考答案】

1.(1)“黄金屋”指纸钞或值钱的东西。(2)“试金石”指寄出去的书成为了检验孩子们是否具有感恩之心的测试物。(试金一测试感恩之心,l分;石一寄出去的书,l分。意合即可)

2.没有感激之心,即使受到别人再多的关爱,今后也不懂得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阳光”与“温暖”的理解各l分,语言表达l分)

【解题思路】

这两道题考查内容都属于理解、品味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品味词句的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这类题目所占比例大,出现频率极高,几乎出现在历年各地所有的中考试卷中。在我们所归纳的几个考点中是绝无仅有的,由此可见这一能力的重要性。上面所列的试题有的考查对词语的品味,有的考查对句子的赏析。第l题考查的是词语在语境中独特的含义,解答这一类试题一定要仔细品读前后文,准确理解并表述出词语的特定含义。第2题的出题形式是给

定句子要求考生赏析。赏析句子可以从理解句子的内涵、分析句子表现出的人物品质、品赏精妙词语、品赏修辞等角度入手,表述要力求做到具体、准确,言之有物。

不知有花

①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②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③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④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⑤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山前山后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竞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

说:“花?哪有花?”

⑥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她安静地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

⑦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

⑧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位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⑨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 ....

本文题目《不知有花》是从反面落笔的,请从文中摘取关键语句正面解说它的主旨。

【参考答案】

是花的主人,与花相亲相融(主要概括文章第⑧段的内容,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解题思路】

该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大意,概括文章的主旨的能力。从答题思路上看,从标题入手要求摘取关键语句进行解说,具体的答案则必须考生自己理解文章后归纳作答。从考查内容上看,把握文章大意首先是要明确文章所叙述的事件或内容,明确其核心情节;其次是要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传递的情感。该题考查的是前者。从试题排列的顺序上看,这道试题是语段的第一个小题,这既体现出把握大意是阅读的第一步,也体现出命题人对这一能力点的重视。

把握文意是精读的基础。解答这一类试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文章的中心,也就是明确作者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一类试题最容易犯的错误不是把答案写错,而是答案表述不准确.不全面。

摆渡自己

① 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②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③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④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来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

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⑤二十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在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⑥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⑦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

⑧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阴天、雨天、雪天,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折磨人生的情景,常常突然间就横亘在面前。

⑨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⑩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新的欲望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后的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希望折成一只船,驶过了重重叠叠的黑暗。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11)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剧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也常会有阴风晦雨袭来它像一只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这只船也许是去听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互联网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

(12)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挫折,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猝不及防()自怨自艾()阴风晦雨()蹂躏() ....

2.解释词语。

(1)万念俱灰:。

(2)自怨白艾:。

3.文中“给自己折了一只船”是一种什么样的说法?含义是什么?

4.第⑤段引述故事,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实际是指什么?

5.第⑧段中的“阴天、雨天、雪天”,具体指什么?

6.本文的结尾说,“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应如何理解?

7.综观全文,对标题“摆渡自己”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正确对待自己,扬长避短,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B.碰到苦难、折磨时,要善于回避,使自己超脱出来。

C.要善于面对各种苦难,寻找方法途径,战胜不幸的命运。

D.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排解内心的痛苦,转移折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幼儿教师教养笔记下一篇:幼儿表演游戏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