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2-09-12

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 》等一些列重大决策文件, 对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2018年12月10日, 文化和旅游部等17部门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了“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论断。伴随着国家各类利好政策的出台, 乡村旅游取得了巨大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和渠道。近年来, 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成绩显著,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分析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特征、现状, 探寻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一、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青岛市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先后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 (青政办发[2013]40号) 》《青岛市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青岛市乡村旅游专项规划 (2015-2020) 》《青岛市全域旅游规划纲要 (2018-2021年) 》《青岛市精品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2018-2022) 》等政策文件和发展规划。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 青岛市乡村旅游渐成规模。截至2018年底, 培育各级乡村旅游品牌610多家, 其中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4个,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4个, 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28个, 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3个;国家休闲农业精品景点21个, 中国美丽乡村6个, 中国美丽田园2个, 涉及渔家风情、休闲山林、滨河生态、温泉养生、田园休闲、历史民俗等多种业态。打造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9个, 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11个, 建设42个旅游名镇, 117个旅游名村, 并建设了乡村旅游电商平台—“乡旅纵横APP”。2018年落实“青岛乡村旅游扶持奖励办法”, 发放乡村旅游扶持奖励510多万元。在政策的带动下, 很多地市积极利用乡村旅游资源,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利用节假日以及周末等闲暇时间去乡村旅游地区已经成为很多很多市民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 乡村旅游供需两旺, 是青岛市乡村旅游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

二、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特征分析

为了充分了解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情况, 笔者设计了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调研问卷。问卷主要分为三部分:乡村旅游意愿调研, 乡村旅游行为调研和乡村旅游满意度调研。三部分围绕15个指标进行了数据的调研, 还提取了被调研者的人口学信息。通过调研能够看到青岛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 大部分受访的旅游者对乡村旅游是“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 这也表明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行乡村旅游相关活动,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乡村旅游者消费行为也表现出系列典型特征。例如乡村旅游活动的旅游频率一年一般在4次以下;乡村旅游活动的时间段集中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乡村旅游活动的时间大部分在2天以内;乡村旅游活动的方式以自助 (驾) 游为主;乡村旅游人均消费额大部分在400元以下;目前青岛市居民去崂山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最多等等。通过分析发现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 乡村旅游的空间格局不断扩大

伴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 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逐步呈现网格化发展格局。从乡村旅游的分布来看, 逐渐形成了以西海岸、城阳、胶州为代表的环胶州湾区域, 以崂山、即墨为代表的东部山水区域, 以平度、莱西为代表的北部山地区域三大乡村旅游集聚区。乡村旅游者的活动路线呈现出网格化区域辐射的特点, 并向旅游集聚区全域扩展。从三大集聚区的个性特征来看, 无论是资源禀赋和资源种类, 还是开发水平和发展潜力, 都具有鲜明的区域化特征, 呈现串点、连线、分区的空间格局。

(二)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多元化

青岛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正呈现从过去的渔家乐、农家乐观光旅游模式到多元化模式迭代发展的良好局面。从游客感知来看, 有观光农业模式、特色小镇模式、主题民宿模式、特色景区点模式、美丽乡村模式等不同的发展模式, 例如即墨的温泉小镇、平度大泽山的葡萄采摘、崂山的美丽乡村、崂山的微澜山居主题民宿等等。

(三) 乡村旅游的业态不断丰富

在传统的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传统乡村旅游业态的基础上, 海洋旅游、低空旅游、温泉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新的旅游业态在青岛乡村旅游发展中正在出现。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也在呈现以旅游者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为主的趋势。

三、青岛市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 产品的内涵有待提升

从调研可以看出, “旅游活动项目单一、雷同、体验性差”是目前青岛乡村旅游发展面临最突出的问题, 各地乡村旅游的普遍形式是农 (渔) 家乐、采摘园, 而其他的乡村旅游产品形式相对还比较少见。另外“商业气氛过浓”、“缺少乡土气息, 文化挖掘不充分”、“乡村旅游点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高峰期游客人数过于集中”、“传统歌舞表演”、“现代休闲娱乐活动”等也是目前青岛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以上调研结果反映出青岛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 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群体还比较局限, 还缺少富有特色化有内涵的旅游产品, 季节性、周期性经营问题比较突出, 还未形成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地方盲目照搬国外、境外的相关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打造一些仿制类产品, 与当地文化未能够进行紧密的集合, 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突出, 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利用还任重道远。

(二) 基础设施建设还较为薄弱, 信息化水平有待突破

调研发现“卫生环境状况”、“食宿条件、卫生条件有待提高”是乡村旅游者关注的重点。但是从数据来看, 这些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软肋。近年来, 青岛市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 但是由于在一些农村建设用地审批、融资等重大政策方面还缺乏有力的引导和支持, 导致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 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最为突出的是信息化水平, 无论是从网络宽带的接入、移动信号的支持、门票的预定、费用的结算等方面均与城市游客的需求和消费习惯有一定的差距。

(三) 专业化高素质人才还较为缺乏, 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通过调研显示, 旅游者对待乡村旅游的喜好程度上总体积较高, 但是非常喜欢的仅仅占29.1%;此外旅游者希望到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能够多进行一些民宿、农事等方面的体验, 能够进行一些深层次的农村文化感受。这些较为深层次的旅游需求往往需要专业化人才的策划、设计和实施, 对乡村旅游从业者而言, 主要还是依托本地居民提供一些简单的活动服务, 与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专业化高素质人才的缺乏, 造成了乡村旅游服务水平的不稳定性, 服务质量、服务标准、服务品质均有较大的差距。

四、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建议与对策

(一) 丰富产品供给与品质, 提升旅游消费水平

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资源区别于城市的不同特质, 充分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 传承乡村历史文化, 推动乡村旅游产品设计方面的文旅融合, 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质, 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市场产品供给, 从而提升旅游消费水平。

(二) 改善基础设施与服务, 提升旅游体验水平

完善的乡村基础设施与服务是提高游客旅游体验水平的重要保证, 是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积极引入市场机制, 探索灵活多样的资金筹集途径和方式, 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乡村旅游也是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政府也要积极发挥政策和资金的作用, 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 建设标准化的旅游服务设施, 提升乡村旅游的接待服务能力。

(三) 促进乡村旅游区域一体化发展, 创新乡村旅游营销体系

区域一体化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主要就是将不同区域内的经济体相互整合和协作, 形成一体化合作的格局, 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当前乡村旅游呈现出资源多样性、产品雷同化的特征, 推动乡村旅游区域一体化发展, 有利于促进区域内不同乡村旅游资源的个性化发展, 从而形成资源集群, 提升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乡村旅游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机遇, 创新营销形式, 建立一体化、品牌化乡村旅游营销体系, 提升乡村旅游的区域效益。

(四) 加大政策调整与扶持, 培育乡村旅游产业体系

利用乡村振兴的有力契机, 加大政策的调整和扶持力度, 培育乡村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布局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加快培育一批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旅农融合产业, 开发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 让“绿水青山”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 让乡村特色农产品能够走出乡村, 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的附加值。

(五) 实施乡村旅游人才战略, 培育乡村旅游人才体系

人才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大力实施乡村人才战略, 建立培养-引进-培育三级乡村旅游人才体系。推动旅游相关院校建设乡村旅游学院, 培育专业化乡村旅游人才;制定激励性政策, 吸引专业化人才到农村就业、创业;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培训计划, 面向旅游从业者开展各类技能、服务、管理方面的培训, 使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弹性学习的网络培训平台,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 联合相关的院校和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 让民间艺人和农村工匠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关链接】

青岛, 山东省地级市, 国家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 简称青, 旧称“胶澳”, 别称“琴岛”、“岛城”。青岛是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新一线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是国际性港口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幸福宜居城市, 被誉为“东方瑞士”。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 胶东半岛东部, 濒临黄海, 隔海与朝鲜半岛相望, 地处中日韩自贸区的前沿地带;东北与烟台毗邻, 西与潍坊相连, 西南与日照接壤;青岛因地理位置优越继而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 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 青岛因“一港一路”而兴, 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航空港, 是实施海上丝绸之路、履行国家一带一路重要的枢纽型城市。

青岛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国海滨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也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青岛作为世界啤酒之城、世界帆船之都, 是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核心区域龙头城市。截至2017年, 青岛总面积11282平方公里, 辖7个区, 代管3个县级市, 有1个国家级新区 (青西新区) , 总人口920.4万。2016年, 青岛地区生产总值10011.29亿元, 增长7.9%, 人均GDP达到109407元。

摘要: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市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青岛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动青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总结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特征、现状, 并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 为促进青岛市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青岛市,乡村旅游,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 吴建华, 郑向敏.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6) :5-9.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 (2018) 1号]

[3] 屈银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辽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9 (1) :15-16.

[4] 张志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漳州市为例[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8 (6) :35-37.

[5] 贵州省旅游局.贵州省乡村旅游专题调研报告[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26) :104-11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营养及体质量增长状况的临床观察及分析下一篇:浅析简单矿物热力学与矿物热力学数据的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