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看后感

2022-08-30

第一篇:放牛班的春天看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看后感

我能感觉孩子们对自由的渴望(风中舞动的风筝),在远方玩建小屋的游戏(请不要停留),美好的天气令他们心碎(飞向海洋,飞向天空,一个男孩在向你仰望。在暴风雨中,你举起双翅,不要忘记回来)。

-----题记(马修台词)

今天我又完完整整的看了一遍《放牛班的春天》,真心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看完后感触很多,理理思绪,电影通过莫朗奇因母亲去世回去后与派皮诺见面,收到马修的日记后,翻开了回忆,曾经的一切一一展现。电影在开头就讲了,这座学校被称做“池塘之底”,专门为问题少年“再教育”而设立,当马修带着感觉自己没有未来来到这里,门口站着派皮诺,马修进门后就碰到在受惩罚的学生,接着见到一脸严肃的校长哈森,还更令人无语的是这时马克森斯眼睛受伤了,是学生又设好的陷阱,校长召集大家,在过道里哈森可以随便打一个孩子的头,即使孩子没任何错,因为不知道谁是肇事者,就让马修随便点名一个学生开始轮流接受惩罚。。。。哈森一直强调“行动-反应”原则这些都和正常的学校太不一样了,影片开头的这一切展示了这是一个如画面一样灰蒙蒙,阴冷冷的地方。

随着情节的发展,从马修开始的没被学生无视的对待到马修经过一次次的帮助这些孩子,他接受任务时向校长提出的三个条件:第一,不体罚学生;第二,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第三,不要透露他们的名子。宽容正确的对待孩子后,孩子和马修的关系得到改善,马修开始教孩子们唱歌,组成了合唱团,这其中有一个重要角色就是莫朗奇,开篇马克森斯就说了这个孩子是,“天使的面容,魔鬼的心灵”他是全片的焦点人物,他最后成为了一个音乐家。他是由单亲妈妈抚养的,和别的孩子有些不同,他更有自尊心,更敏感。马修对这位单身母亲心生好感,为了不让这位母亲伤心,以“补牙”为幌子,用善意的谎言在母亲面前违护莫朗的自尊心,马修发现他的独唱天赋,就积极培养他。给了他独唱的部分,告诉他的母亲莫朗奇还是有优点的,希望他走出这里去里昂音乐学院。当莫朗将墨水瓶投向他时,他依旧宽容地安慰这位失望的母亲。另一方面以取消莫朗的独唱资格使他明白: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先尊重别人。特别是为伯爵夫人演出的那一天,马图从新给予莫朗的充分肯定,最终感化了这头“小野牛”。

孩子们给了马修很大的灵感,马修不停的创作,让孩子们学歌。可以看到因为合唱团,孩子都变得友善了,而且一向严肃的朗格勒瓦先生也被感化一起和他们一起唱歌,给他们弹琴,甚至一向暴力,冷酷的校长哈森也有了一点点的软化,和孩子们一起踢球,玩纸飞机,虽然他最后还是被利益所趋,选着了名利。马修他运用音乐活动为主要手段,来调整孩子们的不良心理素质。每一个音符宛如一个个鲜活的精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最终实现了心灵的转向。

马修创作的歌词都是积极向上了,在《托起轻快的羽毛》里,这样写道,海上的风,托起轻快的羽毛,驻足于孤岛的岩石上,传来讯息,冬天即将逝去,你的气息飘向远方,飘向深山,在旋风中转动,伸展的双翼,在灰暗的早晨,寻找通往彩虹的通路,揭开春的序幕,马修用歌词向孩子们传输的希望。孩子们本来是所谓的“无可救药”的孩子,最后却变成了很可爱的孩子。马修老师有一段经典的台词,是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背景音乐是孩子们唱的《风筝》,他是这么说的:“我能感觉孩子们对自由的渴望(风中舞动的风筝),在远方玩建小屋的游戏(请不要停留),美好的天气令他们心碎(飞向海洋,飞向天空,一个男孩在向你仰望。在暴风雨中,你举起双翅,不要忘记回来)。”最后他被开除的时候,孩子们送别的时候唱的也是这首歌。能赢得孩子们,还有除了校长以外的所有老师的支持,并不是偶然。

我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以后也会成为一名老师,也会面对许许多多的孩子,我想马修已经告诉我一个老师应具备的很重要的品质,那就是尊重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作为老师传授他们知识之外,我想其它时候我们应该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去对待孩子,做一些真正对孩子好的事情,比如马修教了他们喜爱的音乐,这个音乐不仅仅只是音乐,马修是在用音乐感化这些孩子盲目的心灵,其实在开篇中我们就知道其实这些孩子每个人都有梦想,可他们在之个池塘之底找不清方向罢了。

我想再说说我对整个电影的理解,孩子们是断了线的风筝,在狂风暴雨中找不着方向,胡乱挣扎,马修是看到风筝上前牵住风筝的人,而且他用了一种叫做音乐的线将风筝放飞在蓝天白云之下,给了他们一个目标。

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的热枕,荣耀之路,童年的幸福,绚丽的金光,照耀小路的尽头。

—————后记(电影中歌词)

第二篇:观《放牛班的春天》后感

看《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以日记的手法讲述了一位代课老师马修在学校里发生的故事。有人这样评价这部电影: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片子。这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是法国人的心灵鸡汤。的确,看完后,我也受益匪浅。

故事讲的是,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同学给了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遗下的日记,回忆一幕幕地上映。

1948年,马修——一位失业的音乐教师在池塘畔底哺育院找到了一份代课工作。“池塘畔底”是一所专为“再教育”问题少年们而设置的寄宿学校的名字。从进入这所学校的第一天,他如同进入了一个孩子们的地狱。他被匆忙逃走的原任教师的经历所震惊,又亲眼目睹了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校长的残忍,其他教师的冷酷,孩子们的无法无天及可怜无助,让他产生了一种改变学校管制的冲动。他为孩子们谱写了乐曲,他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教师们冰冷已久的心,抚平了孩子们受伤的心,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如果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的话,在这部影片中表漏了两种教育理念、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控制性教育,程序教学,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外在的。而人本主义则认为应注重重人的价值和人格的发展,人性本善,恶是环境影响下的派生现象,因而人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提高。

首先,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校长就是行为主义的代表,频繁而花样繁多的惩罚措施便是他的强化手段。我们看到了“行动—反应”原则,如果有孩子触犯了纪律,全校师生立即集合,肇事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若三秒内找不到肇事者,所有人都要关六小时的禁闭,轮流进行,取消所有娱乐活动,禁止任何外来探访,直到肇事者自首或被揭发为止。为了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反应,校长这种严厉的强化手段是非常及时而且很有力度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当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结果就是学生在校长面前与背后表现得判若两人。在其面前,个个噤若寒蝉,规规矩矩,在背后则是放肆捣蛋,无所不为。而且作为一种常理,当面被压抑得越厉害,背后的报复行为也就会更加恣意妄为。行为主义者的做法的弊端在这一案例中暴露无遗。将人视为动物,仅仅进行简单的、刻板的行为训练,而无视人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因素这一做法是行不通的。当然,行为主义也强调对正确反应的重视,要求加以引导,促使其转化为积极反应,即积极强化。而在这一方面,校长就更加没有做到了。他永远只把眼睛钉在学生所犯的错误上,而对他们的正确反应熟视无睹。

可见行为主义的教学是机械化的。目前在教育方面,我觉得中国仍是最为行为主义的国家。它与我国现行的素质教育存在着相互冲突的地方。但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这样就全盘否定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强化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在现实中,我们还是可以适当地加以运用,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而相比之下,马修便是人本主义者了。他与校长的最大区别,我想主要还是在于他能将学生当成同自己一样有血有肉有尊严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会在满足学生作为正常人类的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面对孩子们在黑板上丑化他,他很有技巧地画出了更好的漫画像,而下面的孩子哄然大笑。我想这就是善意改变的开始吧。对于打伤麦神父的葛贺克,马修要求他承担责任,可是当看到勒克贺被禁闭三天被打得声嘶力竭后,他

意识到以另外的人性化方式私下处理葛贺克会更好。于是他叫葛贺克去医务室照看麦神父,直到其康复为止。马修实在不忍心一个幼稚的心灵,遭到校长无情地践踏。对于弱小而无依无靠的贝比诺,他给与了无限的关爱,近乎于一个父亲。而对于皮埃尔,那个有着“天使脸孔”的音乐天才,可以说,完全是马修的慧眼识珠,发现了他这一匹千里马,为他一生辉煌的音乐事业奠定了基础,令他实现了原本无法想象的人生价值。马修用音乐,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了整一个班的孩子。孩子们内心中阳光的一面也慢慢呈现出来。最后,马修被无能而残暴的校长赶走。当他离开“池塘畔底”时,从教室里传来了天使般的歌声,孩子们从窗口扔出一个个亲自签名的纸飞机为他送行。马修一步步回头,一双双小手在窗口挥舞。我想人性主义的教育效果在这时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了。

先撇开行为主义和人性主义的好与坏不说吧,其实,不管采取哪种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教育都应该要立足于使学生能从生命的视角来寻找自己的真义,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教育所蕴含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不论在什么时候,不论面对怎样的孩子,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任何一名教师都应该为孩子们着想。

其实,在这个故事里,还蕴藏了马修失败的人生经历:事业惨遭挫折,爱情遭遇不幸。校长嘲笑他是教育的失败者。在学生眼里,他头发早秃,五短身材,像个冬瓜。在世俗的眼里,他没有爱情、事业,没有功名、财富,无疑也是一个失败者。但是在平淡的叙事后面,却隐藏着少见的人性深度。作为被主流社会忽视的他,或许更能体察被教师漠视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更能感悟爱与宽容的的力量。马修是伟大的。他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固然很好,但仅仅有渊博的知识只能称得上是一个“教师匠”,更为重要的是要有“生命感”。教师要从良知的视角去尚待生命,点化生命,激励孩子,让孩子懂得感激与美善。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永不言弃。困难肯定是会有的。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愿意,只要肯努力,只要真心付出,不论道路多么曲折,相信到最后总是会收获成功的。

总之,看完此片后,我深深地震撼了,彻彻底底地被马修的行为所感动。音乐的力量是伟大的,但爱的力量却是最伟大的。或许在现实中,我们不能做到马修的伟大与执着,但是绝对不能像片中校长的残暴与顽固!

第三篇:观《放牛班的春天》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讲述一位失业的音乐教师马修在一所管教寄宿学校说经历的一次教学生涯。进入这所学校就如同进入了一个孩子们的地狱。一进学校,他被匆忙逃走的原任管教的经历所震惊,而后亲眼目睹了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在校长严重,孩子们是不守规矩、无可救药的,所以对待孩子们的态度也是残忍和冷酷的,但正因为孩子们的可怜无助,以至于让马修产生了一种改变学校的管教像警察对待犯人一样对待孩子们的冲动。这些孩子们,在一位老师马修用不一般的爱心、信任、理解和真诚下改写了灰色的记忆,使他们脱胎换骨,重新找回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起到影响力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一位不负责任的老师,随时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负责有爱心的老师,往往通过细微的一句勉励的话或者是一个肯定的眼神,就注意让一个在别人眼中、毫无希望的坏学生,重新找到他们自己人生前进的方向。马修,就是这样一位既负责、又有爱心的老师。他具备了教师所具备的最重要的一点:耐心。耐心是一位好的老师,最须要拥有的,对学生不要时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脚相向,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要用爱心与信心,终有一天,学生们会蜕蛹成蝶,让老师们引以为豪。

马修,一个怀才不遇的作曲家,一个在世间不被重视的穷老师,在进入学校后成了孩子们的新班主任。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马修通过“音乐”这一新的“桥梁”和孩子们交流,触发孩子们心底那种渴望自由的那根心弦。他为孩子们普写的乐章,虽然不是什么名曲,但它同样可以震撼人心。曾经在我眼里那群让人厌恶、顽劣孩子,经过马修老师的精心调教之后,让我们感受到是别样的一幕,他所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至少重燃起那些孩子们心中的希望:我们不是废物,我们心中有最宝贵的金矿,我们在神的眼中贵重无比。从他们的歌声中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天籁之音,那是在爱的天空里呈现出最动人的乐章。

马修,他就像草原上一个善良的牧人。他用无微不至的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孩子们前进的路,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我想说:这不是奇迹,而是爱的奇效.他用他自己的方式让孩子们从人们眼中的丑小鸭变成了团结在一起的白天鹅。用音乐启发孩子的潜能,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他们冰冷已久的心。我曾清楚地记得其中一句对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马修在接受校长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要求:不体罚学生,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不透露他们的名字,也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小心灵人性的关怀。他是在用爱来感化这帮所谓“无法救药”的问题少年。

看完影片之后,才知道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放牛班”指的是一帮问题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和他们短短的却复杂万分的人生历程,而春天,是一种希望,是一种“重新”之意,一种冬天过后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象征。中国博大精深的五个字翻译后,一种隐喻恰到好处的展示了影片所想表述的含义。

这部法国影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纯纯的感动,更有太多心灵上的触动。我们从孩子们的改变,踏上正途的那刻起,便对马修这位失意的音乐家感到了敬佩!他把改变学生看成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让这些本来不可收拾的孩子改造成了一个个有爱好、有志气的人,让他们都为马修的付出而感动,直到最终,马修被辞退时,他们写下自己深深的祝福像叶子一样让风来传递祝福送到马修手中,他们在窗口挥舞自己的双手,与恩师做最后的道别。当写满了爱的纸飞机飞满了整个校园,马修的为师之道获得了肯定,同时音乐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览无遗的肯定,漫天飞舞的纸飞机已足以让他感动,让他幸福!此时,我深深的被感动了,顿时,我也明白:无论这个世界多么不乐观,多么灰暗,其实一些也只是伪装的,其实人人心中都有爱,人人心中都明白感恩,人人都可体会别人对他们的仁慈与付出。

《放牛班的春天》,没有特别激动人心的场面,也没有特别叫人难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是一部从头至尾都让人保持微笑的教育片。看着孩子们可爱纯真的一面,心底某种“本真”的天性也瞧瞧被唤起。正因为有了这么一锅浓浓的、暖暖的心灵鸡汤,我们的心灵才得以升华。每看一次这部电影,相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第四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读到这个影名时就让人充满了期待,会是怎样的故事呢?既然让我们老师看,肯定跟孩子有关吧,或是跟教育有关吧。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和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简单,干净的音乐贯穿着整部影片,使观众在天籁般的童声中欣赏着电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了很多人,这就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好电影就是能让人感动,因为电影里面有我们在现实中很难得到甚至得不到的东西,比如一个能为你人生指引的老师或者是一个伯乐。马修是一个秃顶的老师,他其貌不扬,但人倒是不坏。他服从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干点事情。他喜欢音乐,于是他便开始用音乐来教化那些问题少年们,艺术的确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课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的那一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呢?而马修老师以其温和的作风改变着什么,让整座学校师生之间的对立缓缓消散,除了那个刻板的校长,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尝没有松动过呢?这就是尊重的魅力、温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爱的魅力!用爱心可以试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则只能驱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极端,那个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终用同样极端的方式来回赠给寄宿学校。毁损的不止是校舍,还有那个孩子早已残缺的心灵,这便是以暴制暴的结果。马修不是圣

人,他无力坚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个不成功的小人物,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当他矮小的背影转身离去,我们何尝没有一份无奈的苍凉。

和朋友探讨,很多人喜欢马修,喜欢他把春天带给了这个被美好遗忘的角落,喜欢他用音乐还原了孩子纯洁的心灵;很多人喜欢皮埃尔,喜欢他的天使面孔,喜欢他如天籁般的声音。然而让我心久久不能平静的是…怎么说呢,听到歌声的时候我很心酸,想哭,可是我找不出原因,是音乐的感染力还是孩子们那认真的神情,是他们对音乐的渴望吗?看到莫翰奇这个问题少年的才能逐渐被挖掘出来,真的很欣慰。我很难想象如果他没有在这个时候碰到马修,那他以后将会是怎样的存在?

一位老师可以让一个孩子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对人生的期待,真的很伟大!但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是伟大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伯乐的,可虽然如此,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人。

老师,是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我遇到很多好老师,他们穷其一生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下一代,用智慧、爱心、同情心、同理心去教知识、教做事、教做人。

第五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看完这部电影吧,刚开始觉得没有太大的感触,可是后来仔细一想,觉得还是有所收获的,下面是我的一些感悟。

首先吧,从那个学监马修的身上学到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他知道换位思考,因为他相信人性本善,人心都是肉长的,他对别人好,别人也会知恩图报,更何况是一些野学生,不能用一些强硬的方式。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教学方式,他那执着、认真的态度感染了我,刚开始这些不但不被别人接受,反而受到嘲笑,但是他承受了这一切,始终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生,尽管有时候还被学生捉弄,但是他并不介意,在我看来,他早已经将这些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最终在他艰辛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下,他被那些学生接受了,这个结果似乎他早就预料到了,他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我想他的内心应该是无比的喜悦,尽管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淡定。他不仅懂得因材施教,而且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不同的人,在这一点上,他处理得恰到好处,至少在现实社会中这种老师很少见,这需要非比寻常的勇气和无与伦比的耐心,一般人根本下不了这个决心,就更难说付诸实践了!现在的我们刚进入社会,刚步入职场,既要学会做人,也要学会做事,就像我们经理给我们讲过的一样,要熟悉环境,熟悉于自己打交道的人的脾气,熟悉产品,也就是在我们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一点至关重要,无论在哪里, 要随时提醒自己!

还有一个感触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就像马修的学生莫杭治一样,起初根本就不理解他老师的做法,这个想法跟其他学生一样,但是后来,他们慢慢意识到了马修是真心对他们好,为他们着想,所以他们也开始乖乖的跟着马修学习合唱,特别是莫杭治,在放学后仍然加班加点,自己独自练习,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自知之明。做人要厚道,要懂得感恩,尽管这个社会现在有很多事情在我们看来不可理解,难以接受,但是我们也应该感恩,因为有太多值得我们感谢的人,还有一点,这个社会毕竟还是好人多,所以我们要时刻怀揣感恩的心,用自己的正能量去感染身边的人。

总之,从这部电影中我学到了很多。首先,做一件事之前就要下定决心,然后用自己的努力、执着和乐观的心态去将它付诸实施;其次,要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并将它用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再次,要常怀感恩之心,让它为我们带来前进的动力;最后,努力提升自己,给自己一个灿烂的人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防溺水防汛安全教育下一篇:扶贫回头看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