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论文

2022-05-04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外科护理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是护生获取临床外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在课程安排、教学方法和护生、教师、考核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护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外科护理学论文 篇1:

中职外科护理学“微学习”的实践和思考

摘 要:中职外科护理教学需要培养具有临床思维能力的护生,教学方式的改革、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对“微学习”的理解基础上,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从三方面实践微学习活动:分析外护典型案例,探究微学习的内容;项目教学的应用,推进微学习的开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活化微学习的实施。实践后从三方面探讨了微学习意义:有利于促进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护生发现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护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 微学习 中职

外科护理学是以外科疾病病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研究其相关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的专业学科。外科护士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护理操作能力外,还需要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目前中职护生的医学底子薄、学习基础差、临床思维能力不强。此外,护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记笔记,划重点,早就忽视了也埋没了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因此,培养的护生适应临床的过程比较长,有些学生甚至适应不了。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适应临床工作,外科护理教学加入“微学习”,可以提高教学质量,逐步破解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微问题。

一、对“微学习”的理解

“微学习”又可称为“微型学习”。百度百科将其定义为微观背景下的学习,比如片断教育和专题培训。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微学习可以被理解为一个隐喻,指的是微观方面的各种学习模式、概念以及过程。微学习可以理解为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承的微小化、碎片化、便捷化和移动化的学习方式。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微学习”是处理比较小的学习主题并且是一种时间较短的学习活动,可以即时通过小型网络平台展开,使课堂上掌握不了或者理解不深刻的知识能在课下进一步提高,使之得到扩展和延伸,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皆学”的学习愿景。

“微”的含义理解有二:一是源自微信、微博、微视频、微课等多媒体技术与工具,有小型、即时、随意、快速的意思,具有网络的意义;二是取其本意,所谓“微”,微乃小、细、少而后精深、奥妙的意思,对外科护理学习而言即为积少成多、积微成著、聚沙成塔。

二、“微学习”的实践

1.分析外科护理典型案例,探究微学习的内容

要增强中职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模拟外科病房真实案例是非常必要的。案例的设计体现了实用性原则,充分考虑了用人单位和目前护理工作实际的要求。开发出实用性、通用性、教学性均较强的典型外护病例教学项目,使学生能够真实体验工作流程,有利于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对于一个临床外护案例,没有设置一个标准答案,需要同学们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每个典型案例的护理程序和实践流程。在实施“微学习”的过程中,对外护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让“微学习”有了很好的探究内容。在整理案例的过程中,如外科护理前半期教学中水钠酸碱平衡、休克的病理生理、手术前后的护理、外科感染的护理、烧伤补液的计算方案等难点如何突破,同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共同分析和研究,并进行实践,整理出正确的护理程序和实践流程,提高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推进微学习的开展

将整个班级分为若干个项目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讨论项目要求,落实项目分工并实施,形成教师、组长、小组成员的三级管理体制。师生根据项目任务进行微讨论,将一个个项目任务分解,分工协作,按时完成,制订好一个严格遵守的执行性计划,形成一个个微计划,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积极思考,自由讨论,分析重点,突破难点,相互推理,形成合理的解决方案,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大家积极想办法,提出各自方案后大家一起讨论,最终找出解决方法。每位学生都有自己观察的微视角,在实践课堂操作中微观察、微学习。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活化“微学习”的实施

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微学习活动的成果,如建立共享论坛,主题分类,发表评论,还可以建立班级外科护理学习分组QQ群进行群聊来即时交流。该QQ群用于群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问题讨论等,包括教师在内成员共8-10人,虽然人数少,却是外护组“微学习”的重要网络平台。QQ群将信息等快速传递并可以快速得到反馈。平时遇到一个有难度的问题,一个人百思不得其解,但只要到QQ群里,立即能看到在线的同学们的各种解决办法,马上就有了答案,问题也迎刃而解了。师生共同体验网络带来的快捷、精彩和图文并茂的各种教学资源共享。该QQ群也用于组内和班级学习活动信息的发布,对于组织策划各种群成员的活动,它的优越性成为不可替代的沟通工具。

三、微学习的思考

1.有利于促进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

中职外科护理学“微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每个护生都有自己的认知倾向、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大家积极参与到集体研讨中,在发表见解和进行讨论协商的过程中彼此启发。每个护生均可从互动中受益,获得知识交流和共享。作为学习共同体与友谊共同体,在微学习活动中每位学生能感受到学习不只是个人的事,也是大家的事,形成快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在微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得到同学们的鼓励和支持。在共同的目标下,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照顾和关心彼此,更好地团结一致完成集体的任务和实现个人的目标。同学之间的竞争无处不在,在微学习活动中提倡适度的竞争,在良性的竞争中使学校、护理班级和个人不断的成长、壮大、做优、做强。

2.有利于培养护生发现学习的能力

通过微学习活动,同学们发现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也是学会学习的地方。教师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主动“学”上,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学习素材,维持学习纪律,激发学习兴趣,协调学生课堂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疑点和难点,指导性地让学生们自己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建设性和合理的评价。每一位学生领悟和探究的微视角各不相同,在相互交流和讨论时会多次发生思想的碰撞,从而促进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学生们发现挑战困难和破解难点的欲望被激发了。它成为学习的正能量,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发现学习的能力,为将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有利于提高护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微学习”活动中,学生发现问题就及时讨论,不将问题积累直至下次遇到时尴尬应对,不拖延解决知识难点的时间,有利于实现外护课堂的高效率听课。“微学习”中所涉及的问题不嫌小,小到哪怕是对一个计量单位的指正。“微学习”的题目不大,如果大了,两三个人不一定能解决,那就不是微学习,所以是从细节入手,充实教学整个过程。一堂课就是一个个微问题组成的,通过微学习解决了这些微问题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课堂效果大大提高,增加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自信,同时也感染到了学生。护理教师们积极动脑思考教学方式的改革,必然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提升。在微教研的氛围里,让人上进的正能量不断聚集起来,而这样的氛围,正是我们全力推进课程改革,实现课堂高效率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1]严鹏霄,王玉升.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彭玉秋,吕爽,汪翠翠.基于手机终端移动微学习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0).

[3]林洁,陈瑾.“微课”来了[N].中国青年报,2013-01-31.

(作者单位:桐乡市卫生学校)

作者:张燕凤

外科护理学论文 篇2:

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途径探索

[摘           要]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是护生获取临床外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在课程安排、教学方法和护生、教师、考核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护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以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和工作过程为导向对中职外科护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对提高其教学实用性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外科护理学;教学问题;教学策略;中职

外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四大临床护理课程之一,在护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临床外科常用护理知识和技能进行阐释,其教学是培养护生临床外科护理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具有“手术优势”特点的临床环境中,外科护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非常广泛,故护生只有充分掌握外科护理学知识且外科护理技能操作熟练,才能满足临床外科护理岗位的要求,适应临床外科护理工作环境,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护理人员。

一、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课教学

1.课程安排方面

中职护理专业课程繁多,除了基础课程之外,仅与外科护理学地位相当的课程就有内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3门,再加上常规文化课程,使外科护理学的课时很少,而其课堂容量根本不能满足理论课教学的需求。因此,教师往往只能在课上集中讲解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而将其他知识略讲,甚至直接省略,导致护生掌握的外科护理学理论知识不够全面。

2.教学方法方面

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法为主,从知识教育角度来看,教师常引领护生阅读教材,将外科护理专业知识直接灌输给护生,让其死记硬背,忽略了护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导致护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利于护生理解教学内容;从专业教育角度来看,教师未将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使教学与临床脱节,增加了护生理解专业知识的难度。

3.护生方面

中职护生的知识基础薄弱,理解和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学习缺乏积极性,且很少有机会接触临床,导致其在学习外科护理学知识的过程中很难理解频繁出现的外科护理专业名词和常常涉及的临床护理情景,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和效果;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随波逐流,缺乏主见,重结果而轻过程;过于依赖教师和同组同学,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度低,思维和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

(二)实训课教学

1.护生方面

中职护生普遍不重视外科护理学实训课,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理解和记忆外科护理学理论知识上,在实训课上常常简单重复一遍教师的外科护理技能操作过程来应付学习要求,操作不够熟练,且操作时不够细心,没有掌握操作要点;部分护生认为实训课并非真正的临床实践,对教师一再强调的无菌操作原则置若罔闻,经常不戴手套和口罩就进行操作,没有形成无菌意识;课上纪律涣散,课后无人打扫卫生、清理器械。

2.教师方面

部分中職护理专业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外科护理学实训课教学中重理论而轻实践,将大部分课堂时间都用在外科护理技能操作演示和操作要点讲解上,造成护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时间较少,甚至部分护生根本来不及完成所有操作步骤,不利于护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过于简略,甚至存在漏洞,教学模式固定、陈旧,缺乏教学热情,监督不严,无法引起护生对外科护理学实训课的重视;将护生临床外科护理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放在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中,忽略了实训课对护生临床外科护理技能学习的培养作用。

3.考核方面

目前中职外科护理学的考核以理论考试为主要形式,考核重点是外科护理学理论知识,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估护生的外科护理学学业成绩,而普遍忽视外科护理操作技能的考核,常以护生在最后一节实训课中的表现来评估其外科护理操作技能水平,且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主要根据护理技能操作结果和教师的主观判断来评估护生的外科护理学学业成绩。

二、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策略

(一)以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为导向

1.教学计划

护士职业资格考试新大纲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及外科护理总论部分的教学内容,但在分论部分的考核内容中却有体现,如分论中的腹部炎症、烧伤和内脏损伤等具体疾病的考查中都涉及总论中的休克的相关内容,只是考点范围缩小,且主要集中在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评估与措施等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因此,在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应酌情减少总论部分的课时,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原则性内容和临床相关知识点上;增加分论部分课时,并加强与总论部分内容的联系,加深护生对总部分知识点的理解。

2.教学内容

护士职业资格考试新大纲中在原有考核内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骨质疏松、腰腿痛和颈肩痛、肝脓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骨盆骨折和毒蛇咬伤等外科疾病的相关护理知识;消化性溃疡、门静脉高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肺癌等部分的内容与内科护理学教学考试大纲有重叠。为了提高护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增强其人文关怀意识,新增了人文知识考核内容。因此,在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应增加新增考核内容对应课程的课时,强调内外科护理教学考试大纲重叠区考核内容的区别,并适当渗透人文知识。

3.教学重点

外科常见病的护理相关知识点是护士职业资格考试新大纲的三大考核内容之一,也是常见试题背景,主要考核形式是要求护生应用所学外科护理学知识解决临床护理问题。因此,在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考试大纲适当增加外科常见病的课程课时和课后作业、模拟考试的试题比例,突出教学重点,并利用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和模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护生的记忆方式从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加深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通过顺口溜、联想和规律记忆法强化记忆;编制外科护理学护士职业资格考试重点及习题集来加强理解、记忆效果。

4.教学方法

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可以根据护理任务划分为不同模块,每个模块均以护理工作过程为主线,与临床关系密切,考核重点是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因此,在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问题教学法激励护生独立学习,促使其自我引导;利用病例教学法集中解决关键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利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模拟临床情景,给护生身临其境之感,深刻体会临床护理的工作过程;利用项目教学法明确护理任务,提高护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而促进教学与临床的衔接,加深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过程的理解,提高其临床护理能力。

5.考核评价

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中指出,试题以病例分析题为主,且考试要求不能完全反映临床护理职业岗位要求。因此,在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应在试题库中增加病例分析题的比例,并侧重考试大纲中重要章节的知识点,不仅要考核护生的外科护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考核护生的临床外科护理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1.情境创设

外科护理工作是在临床背景下进行的,护生只有在临床环境中才能深刻理解从事外科护理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对外科护理学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因此,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临床情境,利用形象、生动的临床情境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投入学习中,进而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创设的临床情境所用病例必须具有代表性,即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且典型,以体现临床病情的复杂与多变;涉及的专业知识必须与护生的认知水平相符,保证难度适中。

2.入院评估

入院评估是临床外科护理工作的第一步,主要是通过分析病因、观察临床表现并合辅助检查来对疾病进行护理诊断,并制定护理方案。因此,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典型病例将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辅助检查等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引导护生通过层层分析病例,逐步认识疾病。如在“食管癌病人的护理”一节的教学中,模拟临床胸外科病房环境,以食管癌典型病例进行新课导入,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病人的阳性体征和检查指标,启发护生分析病例,并在答疑后让护生分组按照入院评估单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入院评估任务。

3.手术护理

手术是外科护理的核心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三部分,其中术中配合的任务就是辅助手术医师完成手术操作,除无菌操作原则外无固定内容;术前准备是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备皮、备血、皮试、插胃管、插导尿管等技术操作为手术提供实施条件;术后护理是通过监测病情、伤口护理、引流管护理、饮食护理和并发症预防等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因此,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术前准备典型病例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各项术前准备措施紧密联系起来,让护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术前医嘱的执行过程,如在“食管癌病人的护理”一节的教学中,在临床胸外科病房情境下引导护生思考术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分析病人的心理,探究需要应用的护理知识和技术,然后让护生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术前准备过程;利用术后护理典型病例将病情监测和伤口、引流管、体位、并发症护理紧密联系起来,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临床真实术后情境,让护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术后护理过程,如在“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一节的教学中,课前准备好模拟用监护仪、吸氧装置、鼻飼管、呼吸机和输液装置等临床脑外科监护病房的仪器设备,课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颅脑损伤病人术后照片,以导入新课,然后结合图片为护生讲解主要护理措施,最后让护生根据护理记录单进行角色扮演,完成术后护理过程。

综上所述,在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以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和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胜任力,有利于护生的职业发展,对提高外科护理学教学的实用性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肖磊.外科护理教学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下的情境设计与实施[J].中国高新区,2018(7):53-54.

[2]王诺.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现存问题及优化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155-156.

[3]丁伟伟.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0):81-82.

[4]吕金星,张玉丽.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导向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5):777-778.

◎编辑 马燕萍

作者:周维春

外科护理学论文 篇3:

基于培养卓越护士的外科护理学应用型课程建设改革

[摘           要]  目的:探索基于培养卓越护士的外科护理学应用型课程建设改革途径,提升外科护生的临床应用能力。方法:通过分析现阶段培养卓越护士面临的问题,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网络学习平台、课堂教学、教学团队、考核评价方法共7方面进行整体改革设计,突出对护生外科护理能力的培养。结果:护生的就业率、升学率、护考通过率逐年稳步提升,为医院输送了更多卓越护士。结论:基于培养卓越护士的外科护理学应用型课程建设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外科综合应用能力。

[关    键   词]  卓越护士;外科护理学;应用型课程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也带来了护理模式的转变。[1]现代护理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护士是服务患者的工作,护理教育则是培养卓越护士的基础。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提出了“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从职业道德、人文情怀、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对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提出更为我国卓越护士的培养指明了方向。[3]护理学属于应用型学科,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型课程,本课程的应用型建设将对培养卓越护士起重要作用。

一、外科护理学教学在卓越护士培养方面面临的问题

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背景下,课程转型成为转向应用型大学的关键,对课程的应用型改革也迫切需要。外科护理学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使外科护士能够运用外科护理学所学相关知识为外科病人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然而,外科护理学传统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不明确;(2)教学方法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部分教学内容与临床护理脱节;(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差;(5)考核方式单一,不重视过程性评价,对护生应用能力考核少。外科护理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应用型课程建设内容与途径探索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课程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能为先、以就业为导向”[4]。外科护理学应用型课程建设要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以培养外科护士的临床实际应用能力为重点。我校积极邀请医院护理专家参与外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将培养目标细化到不同的能力模块,课程建设以达到模块的能力标准为目标,不断提升学生在日后工作中的外科护理应用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性、参与性学习过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结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新护理模式,融入外科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关键能力培养,从而使培养出的外科护士贴近临床、贴近患者、贴近社会。同时,培养方案贯穿德育为先、人文关怀的思想,突出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以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二)完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执行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指导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依据。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的应用性体现在专业对接外科护理岗位,课程对接外科科室护理岗位胜任力。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总体要求和外科护理岗位需求,在医院护理专家指导下编写完善教学大纲,结合手术室、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等各外科相关科室的护理岗位任务和护士岗位职责,将课程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外科常见病的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熟悉外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了解外科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外科护理知识按照护理程序对外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具有手术室护理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护理问题的能力。(3)素质目标: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人文关怀品质和奉献精神,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另外,为了提高护生的手术室护理能力,增加了围手术期护理技能训练项目;为了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和健康指导能力,增加了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恶性肿瘤、颈肩腰腿痛等常见外科疾病的大众普及义务。

(三)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

外科护理学理实一体化教材的编写以培养外科护士的应用能力为出发点,调整课程结构,精简教学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程的实踐性、针对性和应用性,将理论和实训融为一体,如清创术操作融入创伤病人的护理,将换药术融入手术后病人的护理,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提供条件。内容编排上打破传统教材外科护理学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的划分,依据医院各外科科室的划分重新确定教材目录如手术室护理、胸外科护理、普外科护理、神经外科护理、泌尿外科护理等,依据各外科科室常见病编写教材内容。各科室编写内容统一板式,包括学习目标、护理任务导入、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健康指导、课程小结、同步练习题。将护理新理论、新技术和临床真实病例融入教材的编写过程,同时将医院行业标准、岗位职责以知识链接的形式插入教材,实现教学与岗位的对接。同时,在正文中插入护考重点提示。教学团队成员每学期末召开研讨会,将外科护理新知识、新技术补充进教材,剔除陈旧淘汰的知识、技术,实现教材使用的时效性,保持内容的前沿性,满足学生的岗位需求。

(四)建设网络学習平台

以超星学习通网络学习平台为基础建设外科护理学应用型课程网络资源,建设资源包括课件库、习题库、试卷库、视频库、图片库等,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观看视频、主题讨论、提交作业等相关任务点,授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集中答疑,坚持边建边用边维护更新,在互联网技术人员参与下推动教学资源的表现形式和呈现方式多样化,拓展教学活动的时空结构和活动方式,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获得充分实现。

(五)课堂教学改革

外科护理学应用型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每个章节的侧重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可选取一种教学方法为主或将多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以充分发挥其中的优势,弥补其中的不足。灵活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PBL教学、CBL教学、TBL教学、“对分课堂”[5]、理实一体化教学、思维导图教学等。如烧伤病人的护理主要采用CBL教学+PBL教学法,通过真实临床病例设置问题和护理任务,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和思考,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骨折病人的护理主要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和TBL教学法,将理论和实训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培养标准化病人,学生可以扮演护士、医生、患者等不同角色,既能强化训练护理操作技能,培养护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能使学生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提高护生人文关怀和护患沟通能力。

(六)建设教学团队

教师是培养卓越护士和提高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基础。外科护理学教学任务重、学时有限,积极打造高效教学团队是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保障。我校外科护理学应用型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主要措施包括:(1)综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师资培训,学习新的教学技能与护理新技术;指导学生参加护理技能大赛,提升实训教学指导能力;团队成员分批到国内重点医学院校访学,增加护理知识储备;开展教学研讨、优秀教师公开课等活动,促进团队成员教学技能的提升。建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班,积极参加校内外优质课比赛,以教学竞赛锻炼教学能力;邀请知名专家开设相关讲座。(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同附属医院、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团队教师利用寒、暑假及周末时间定期到附属医院进修,重点轮转外科科室,积极向医院护理专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为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专业进修发展提供条件,合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3)引进医院护理专家:加强校企合作,邀请附属医院护理专家加入教学团队,重点引进各外科科室的护士长或主管护师,将其聘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拓宽合作领域,以便将外科护理前沿知识带给学生。临床教师纳入外科护理教研室管理,参与教研活动和课程建设,组织讲课比赛、说课比赛、课件设计大赛、集体备课等活动,为专任教师和兼职教授搭建交流平台,形成优势互补,实现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七)改革考核评价方法

外科护理学应用型课程考核评价方法以应用外科护理技术解决病人常见护理问题的能力考核为导向,突出能力为本,注重对学生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人文关怀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患者实际问题能力等的考核,加强过程性评价。修订考核评价标准,对能够客观衡量的胜任力要素,如知识、技能等主要通过理论和实训操作考核进行评价;对无法客观衡量的胜任力要素,如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可通过小组讨论、PPT课件展示汇报学习成果、情景模拟操作、课程设计等考核方式,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外科护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论

外科护理学应用型课程建设改革实现了学校教学模式由以教向学为中心的转变,使教学方法由单项灌输式向多维互动式转变,教学手段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网络化转变,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与沟通,推动了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水平,提高了课程的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护生的外科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课程的应用型改革为医院输送了更多的卓越外科护士,有效提高了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近年来,我校护生就业率、升学率、护考通过率逐年稳步上升,医院对学生的满意度较高。今后将进一步推进应用型课程建设改革,为医院输送更多爱岗、适岗、融岗的卓越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懋,刘克林.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4):58-60.

[2]王立新,唐秋莎,谢波,等.基于“Ladder to Top”教育理念的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9):16-17,134.

[3]汪玲.论健康中国建设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17(2):25-31.

[4]廖光萍,廖文果.关于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探讨[J].文教资料,2019(23):201-202,212.

[5]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编辑 曾彦慧

作者:余小柱 郭艳芳 王福安 张祎 李瑞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疗实践人文教育论文下一篇:防火墙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