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每章读后感

2023-03-28

第一篇:苏菲的世界每章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09电子商务一

3109004319

龚增辉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看《苏菲的世界》之前,对西方的哲学什么概念,觉得哲学高深难懂,不是一般能懂的,况且跟我生活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懒得去看,去学,更不用说去用。但是看了《苏菲的世界》开头部分,我才发现自己就是兔子毛皮深处的虫子。我们还小的时候,会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会问为什么,但是当我们的年纪愈长,也就愈来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呆了下来。我们在那儿感到非常舒适,因此不愿再去冒险爬回顶端。我们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周围的一切,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那是一改如此的,我们很少会去问:“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会这样?”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这是生活的必不可少。曾经看过一句话,大概是这样的:“不独立思考,愿意的人命运领着你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你走”。貌似某位哲学家说的话,被网友略该,调侃一下部分的当代大学生的“不独立思考,总是跟这别人走”。 刚看了书的开头一点,就有所收益,所以继续看下去。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人死了之后还有生命吗?„„一连串的问题,不仅把14岁的少女苏菲问到了,也把我问倒了。我想:“”我不知道是谁,但我知道你不是我。世界从没开始,也不会消失,没有尽头的永恒,好像道家是这样说的,基督教教说: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但是物理教科书说:宇宙是由一个极密的奇点大爆炸而来的。还有,人死了,当然就灰飞烟灭,怎么会有什么生命呢!更不用说不朽的灵魂。马克思的说:物质决定意识。物质都没了,意识怎么还会存在?但是灵魂真的是物质吗?唉,很久没有被问题的搞的这么头晕,但我感觉到莫名的兴奋,因为我懂得了独立的思考。

我带这些疑问,跟这主人公的去寻找答案。苏菲穿越时空,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已成为历史的那些有着精辟的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亚、达芬奇等进行了一次融汇心声的谈话,目睹了历史又一次严肃的重演;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而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

千百年来,哲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着真理,即使他们以生命为代价,也没后悔过。我想,《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写的很好,通俗易懂,我也不想复述其中的内容。我只想谈一点的看法。西方的哲学发展,是建立在不断的否定发展起来的。我们的哲学,是不断的继承而来。我们的哲学,似乎在古代的时候,就总结好,精辟、凝练、抽象,不可被后代超越。但是,西方的哲学,则与具体的科学相互作用发展起来,呈现“百花齐放”的之态。有一点我想不明白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只不是是西方哲学的其中一支,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的主导思想呢?我们又如何在跟西方国家思想对抗中取胜呢?”最后,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

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就是佩服作者奇妙无比的构思,书的开始几章,不觉得有什么异常,但越往下读,越觉得诡异,仿佛作者也有预料不到的结尾似的;尤其是那个哲学宴会,真是个悲惨的结局,也真是个奇怪的想法.这奇怪的是苏菲和艾伯特竟然渐渐察觉到了少校和席德的存在,而这种察觉又是通过少校的笔写出来的,这种角色的反抗,一边是虚幻的,因为它和角色一样,存在于少校的内心;一边又是真实的,因为它是苏菲和艾伯特的真实情感,脱离了少校的控制,最终获得了成功.被创照者的安排下逃出了创造出的世界,同时也逃出了创造者的安排,这个小小的扭结,使人有一种糊涂的感觉,真实其实就是虚幻,二者无法分开.最终少校笔下的人能脱离少校的控制,是不是在暗示我们也可能在某种神秘力量的控制下,并且提醒我们,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是可以脱离这种神秘的控制的?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

突然有个疑问在心头,作者给这本书起名为《苏菲的世界》,到底有何含义呢?不是随便起的吧。上网百度一下,原来“sophie”是智慧的意思。爱哲学就是爱智慧。哲学家是爱智慧、爱真理的人,他们对于人类精神的思考和追问,体现了人类智慧所能达到的高度。

关于马和马的名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怎么论述的? 柏拉图认为: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性世界’,其中包含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所以马的名称是形成马这种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所有马都具备某些特质,这些特质可以使我们可以认出他们是马。当然个别的马是“流动”的,因为它会老、会瘸,时间到了,甚至会死。但马的“形式”却是永恒不变的。这些形式为“理型”或观念。在每一匹马的后面都有一个“理型马”,而这个“理型马“,也被叫做”马的名称“。 他认为“马”的理型要先于马。

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性世界’,其中包含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在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马是质料,马的名称是形式。马的“理型”或“形式”本身是不存在的,是我们人类在看到若干匹马后形成的概念。马的“理型”或“形式”却是所有马匹都共有的特征,即系马的“形式”存在于每一匹马身上。马的“理型”或“形式”就是马的特征,定义了我们今天所称的马这个“种类”,即系马的“名称”。

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马和马的名称?

一:物质先于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首先,马这种动物客观存在的,而且比“马的名称”出现的早,当然在还没有马这种概念之前,我们或许不应该称其为“马”。

其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发现这种动物的,并且见过多次这种的动物,总结这种动物的共同的特征,例如:脊柱动物,四条腿,擅长跑„„,于是了方便分类、记忆、使用,人类便给这一类动物起个名,为“马”,当然也可以其他的名,“猪”啊、“牛”啊、“羊“,前提是猪牛羊还没用于其他物质的起名,却符合文字的规则。

最后,马的名称是共性,马是个性。马的名称是对所有这一类马的共同特征的抽象。马的名称是决定了马的基本性质。马揭示了事物之前的差异。这了的马,是指具体的马匹,可以说某某马,它会生、老、病、死„„马的名称却不会。所以说共性是绝对的,个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第二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它是(挪威)乔斯坦.贾德写的。

起初,我认为这种书是无聊书。但是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书的概述,便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这本书记述了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就这样,苏菲每天都会收到这种神秘的信,她在信中的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走进哲学,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拂络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仍不断接受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了。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后天所积累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找到答案。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比她想的更怪异,更离奇了。

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本来我认为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文中的苏菲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开世界谜团和哲学的大门。并且,苏菲她还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才有机会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哲学教授傅佩荣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哲学不是万灵丹,但从来不去留意,爱好智慧的重要与前人的心德,那么注定将会陷于心灵之封闭与终结。这或许是这本书在世界各国广受欢迎的原因吧!为了使人从困惑到觉悟,本书提供了一盏明灯。”

是的,哲学会使我们醒悟。而这本书使我们走进哲学,使我们从困惑走向觉悟。所以我建议大家来看《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苏菲的世界》全书由一个快满15岁的小女孩苏菲接二连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开序幕,“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却蕴涵着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苏菲在彷徨中开始思索,并在她的私人哲学老师艾伯特的引导下进入西方哲学领域。在此同时,书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为了让他的宝贝女儿开始接触哲学,编出了苏菲的世界一说。这整本书就由这两个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所以这本书和侦探小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才引得我少有的耐心,几小时看下去。

就着“我从哪来”、“我是谁”……的问题,苏菲穿越时空,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已成为历史的那些有着精辟的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亚、达芬奇等进行了一次融汇心声的谈话,目睹了历史又一次严肃的重演;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而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

我一直不喜欢哲学,因为觉得哲学是一门虚幻不切实际的学问,而且生涩难懂,但读了《苏菲的世界》以后才发现,其实我从来就不了解哲学。“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苏菲的世界》一书的副标题,颇能点明该书的要点。这是一本小说,但也是一本系统地涵盖各种哲学思潮的速食大杂烩。随着小说人物,在哲学传统中,寻求剧中谜团的解答,我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了以前从不感兴趣的西方哲学史,了解了柏拉图以理性主义为特色,沉迷於永恒的形式,亚里斯多德希望用感官亲身体验世界的决心。

《苏菲的世界》无疑给我们中国的很多不畅销的哲学著作敲了钟,或者是指明了路。很多研究哲学的学者自身都认为“哲学”就应该是生涩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论,并以自己能用艰涩的语言描绘为荣。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哲学理论只能专供教科书使用或大学生写论文时作为抄袭的“宝囊”,却不能普及和推广,那么哲学理论的创造又有什么意义呢?《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告诉我们哲学是什么,在哪里,多么有趣,又多么奇怪,甚至多么平凡

苏菲的世界》全书由一个快满15岁的小女孩苏菲接二连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开序幕,“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却蕴涵着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苏菲在彷徨中开始思索,并在她的私人哲学老师艾伯特的引导下进入西方哲学领域。在此同时,书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为了让他的宝贝女儿开始接触哲学,编出了苏菲的世界一说。这整本书就由这两个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所以这本书和侦探小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才引得我少有的耐心,几小时看下去。

就着“我从哪来”、“我是谁”……的问题,苏菲穿越时空,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已成为历史的那些有着精辟的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亚、达芬奇等进行了一次融汇心声的谈话,目睹了历史又一次严肃的重演;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而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

我一直不喜欢哲学,因为觉得哲学是一门虚幻不切实际的学问,而且生涩难懂,但读了《苏菲的世界》以后才发现,其实我从来就不了解哲学。“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苏菲的世界》一书的副标题,颇能点明该书的要点。这是一本小说,但也是一本系统地涵盖各种哲学思潮的速食大杂烩。随着小说人物,在哲学传统中,寻求剧中谜团的解答,我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了以前从不感兴趣的西方哲学史,了解了柏拉图以理性主义为特色,沉迷於永恒的形式,亚里斯多德希望用感官亲身体验世界的决心。

《苏菲的世界》无疑给我们中国的很多不畅销的哲学著作敲了钟,或者是指明了路。很多研究哲学的学者自身都认为“哲学”就应该是生涩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论,并以自己能用艰涩的语言描绘为荣。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哲学理论只能专供教科书使用或大学生写论文时作为抄袭的“宝囊”,却不能普及和推广,那么哲学理论的创造又有什么意义呢?《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告诉我们哲学是什么,在哪里,多么有趣,又多么奇怪,甚至多么平凡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 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心里面想的还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来更加明白的表达,也许只有我们自己亲身读了此书后才能和我一样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1]。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 根本问题。

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 更离奇……[2]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我给你两篇

哲学不是谁都可以学会的,但每个有心的人都可以做到用哲学的观点思考”,这是《苏菲的世界》给我的最大的启示。

书中讲述了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一天放学回家,突然收到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信中的问题让这个聪明的少女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就这样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哲学的世界在她眼里变得越来越清晰。哲学本来只是枯燥的东西,但《苏菲的世界》却全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用生动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了一种读悬疑小说的心情。

为了向人们揭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每一个不同的时期,都会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出现,与大家一起讨论哲学的问题,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每一位哲学家的经历都会是一个哲学问题最好的诠释,,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展现,它内容广,但却紊而不乱,书分为许多章节,每节都点出了该章的重点,或深藏或显露;而每节都会相应的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著述让人读后更容易消化理解。

柏拉图以理性主义为特色,沉迷于永恒的形式,亚里斯多德希望用感官亲身体验世界的决心,许多哲学学派的始祖苏格拉底。书中说的人常把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归于神论,等到哲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开始相信无神论!接着哲学继续发展,宗教出现了分裂,基督教开始深入人心!大部分西方人开始接受基督教的洗礼,可是在新旧交替的时候,战争避免不了!中学时学过有关红十字军的故事,红十字军为了耶路撒冷那称为基督发源地的地方,组织了教徒开始征战,开始他们也许为了教义,可后面他们虐夺路过所有的城市!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宗教是可以洗涤人类的心灵!只有人的自我觉悟才能改变一切!因为只要人愿意,一个原本是博爱的教义会被人曲解!我想哲学是可以让人们了解自己,改变自己,让人顿悟的学问!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苏格拉底的故事,这个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上的伟人,它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却是对欧洲的思想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的独到之处也就是简单的与人进行谈话,在谈话时,他总是显得一无所知,通常在讨论过程中,他会设法使他的助手承认自己理论上的弱点,最后,到了词穷之际,他们也不得不认清是非与对错。

《苏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这世界将会像一团迷雾一样在你的眼底展开。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可以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它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重视良心与真理,到生命结束也是为了真理。他那种为了真理而战,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这些天我一直在看《苏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时空中闪现的哲人们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义的。“苏菲”这个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苏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学,便是能够让人变得更加智慧的学说。

在我13岁的时候我买下了这本书,没有想到,一看就是四年,看了三遍。说它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真的一点都不为过。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眼,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笛卡尔说:“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这个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带领下开始在哲学这个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世界起源的纱幕一层层被掀开,但是新的疑团却又接踵而来。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一面“魔镜”……每件事物都是线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谜团。

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来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

像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在这个缺乏梦境缺乏哲学的时代,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他们两者之间最完美的统一。 有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过的路,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经“习惯”这样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伟大。有位哲学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想,那是因为孩子都没有失去对这个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为何会存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感到惊奇,这将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呵!

其实我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义和起源,可是我想,身为一个活着的人,就应该对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环境负责。如何负责呢?最起码,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我们不能如此无所谓地生活着,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可是,生命的意义和世界的起源是一个太大的课题了,我只是一个刚刚开始打量哲学这个金色殿堂的小孩。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断定这么浩瀚这么伟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终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顶端,仔细审视与我平等的“魔术师”。

如果遗产是物质的,那么总有一天会被消耗殆尽。但如果遗产是精神的,那么它不但不会同时光一起流失,而且能被发扬光大。

哲学,作为人类精神的象征,从古至今都披着神圣的面纱。人们只能满怀敬仰之心,却无缘见哲学之庐山真面目。因为它博大精深,融人类千年之史,汇世界百家之言。祖先赐予的精神遗产随着岁月的积淀愈发深不可测。无数哲人前赴后继著书立传,试图为世界展现一幅壮丽雄浑的哲学全景图。可是百家争鸣,丰富了哲学的内涵,却为勾勒全景图又增添了新的难题。于是,千百年来,哲学似雪球般前进、壮大,而人类只得管中窥豹似地欣赏奇峰一角。

我在寻觅,寻觅一种载体、一种形式能令人毫无倦怠之感地穿梭于哲学的长廊之中。我想一部书恐怕难以担此重任,因为记录哲学、见证历史的文献题材作品对于寻常百姓而言,无疑是味同嚼蜡的。但是,有困难才有奇迹,人的智慧与力量在劳作与发展中,常常释放出超常的能量。一位从教多年的作家完全采用侦探小说的构思,却将整部哲学史清晰地、丝丝入扣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它不是来自欧洲哲学的源头希腊,也不是东方龙的传人,更不是好莱坞的天才剧作家。他的家乡在遥远而恬静的北欧——挪威。令人难以置信,在几乎没有任何哲学底蕴的冰天雪地,却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哲学作家。当然还有他那部震颤了哲学界的里程碑式的文学作品。

贾德带着我们走进《苏菲的世界》探究高深的哲学。作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年少的苏菲跟随着一封封神秘的来信,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她的哲学课。我们也仿佛如苏菲一样沿着历史的足迹浏览历代哲人的精辟论述。而正当我们略显疲惫之时,本书的副线却又使人精神为之一振。我们沿着苏菲的足迹寻找神秘的老师和从未谋面的席德。主线与副线自然交织,浑然天成,足见作家艺术修养之高。但更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则是:作家灵活而娴熟的运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哲学家的故事、分析哲人的观点、探究哲学的真谛。《苏菲的世界》是将艺术与学术完美结合,通过我们熟悉的载体传达我们陌生的信息。如果你是一位书迷,那么至此你肯定猜到了。是乔斯坦

读者仿佛又回到了古希腊,聆听苏格拉底的教诲;犹如置身于中世纪的古堡,见证黎明前的黑暗。我们尽情沐浴文艺复兴的和煦阳光,沉醉于巴洛克强烈反差的艺术氛围之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只觉真理的伟大和艺术的魅力。随后,穿梭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硝烟中,体味现代哲学的曙光。面对笛卡儿、史宾诺沙、洛克、休姆、柏克莱等一连串现代哲学的开山鼻祖,我们还来不及抒发心中的崇敬之情,启蒙运动的先驱便闯进了历史的大舞台。飞速发展的工业推动着历史的车轮驶入了崭新的轨道;时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学巨人。黑格尔、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兰西人的浪漫发挥到了及至。而后马克思的《资本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三位伟人、三部巨著掀起了三个领域的革命巨浪,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先人把一个又一个不解的哲学命题留给了后人,把一部又一部经典的传世佳品赐予我们。哲人用艺术的口吻教导生灵,文人用理性的笔触感染灵魂。我们的祖先在遗留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更把弥足珍贵的鉴赏之道传授于世。贾德是继承者,而不是始作者,但《苏菲的世界》的的确确是崭新的世界。那是智慧的世界、梦幻想的世界、敬仰的世界、感叹的世界。贾德使我们有幸一睹哲学之貌,愿他的后人能见哲学的精髓!

定义

哲学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是从世界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源事物,获得本源事物和非本源事物的知识,建立事物一元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满足人类提高思想认识能力、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需要的本源事物。

哲学从属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

认识活动是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之类的事物共同具有的属性或普遍性规定,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对象,追求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源事物的知识,是哲学具有的个性或特殊性规定。

这个问题还有固定答案的么??

可以领悟点人生道理; 提高了逻辑思维的能力;

多认识了几个哲学家,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可以卖弄; 要考西方哲学的同学考试可以过; 当笑话书来看,笑一笑,十年少;

可以打发时间;

第三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苏菲的世界》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我认为《苏菲的世界》其实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这本书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向我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有一句话这样说“我思故我在”, 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别人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这是一本很好的哲学入门书,读这本书跟读别的哲学书不同,读它更像是读一本侦探小说,让人不自觉地跟随着苏菲去思考,去探讨一个个哲学问题,去拜访一位位哲学家,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这本书的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千百年来,不管是什么时代的人,什么民族的人都在追寻着相同的问题,就像是“人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正是因为人们的好奇心,才有了哲学。遗憾的是,现在人们的好奇心却因为习惯而递减。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渐渐接受了这个世界,并把这一切都当成了理所当然,我们的好奇心也就被压抑住了,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对发现问题的敏锐甚至比不上小孩。但是哲学家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他们从不会习惯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说,这个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复杂难解、神秘莫测,他们就像是孩子一样打量着这个世界,所以他们才能提出那些深奥的问题,所以他们才能被人称为智者。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已经失去了好奇心,是不是要用一种新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就算不能做到像孩童那样,起码也要做到遇事多要想几个为什么。心里面想的还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来更加明白的表达,也许只有你自己亲身读了此书后才能和我一样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看完这本书,不仅使我增长了许多哲学知识,了解了许多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还从中找到了一些启发,那就是我们应该好好的去看这个世界了,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什么东西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发掘。

注:

书名:《苏菲的哲学》

作者:贾德原著 :Sparknotes

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第四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 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这是一本很好的哲学入门书,它和其他大部头的令人伤脑筋的哲学书不同,读它更像是读一本侦探小说,让人不自觉地跟随着苏菲去思考,去探讨一个个哲学问题,去拜访一位位哲学家,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这本书的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千百年来,不管是什么时代的人,什么民族的人都在追寻着相同的问题,就像是“人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正是因为人们的好奇心,才有了哲学。遗憾的是,现在人们的好奇心却因为习惯而递减。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渐渐接受了这个世界,并把这一切都当成了理所当然,我们的好奇心也就被压抑住了,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对发现问题的敏锐甚至比不上小孩。但是哲学家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他们从不会习惯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说,这个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复杂难解、神秘莫测,他们就像是孩子一样打量着这个世界,所以他们才能提出那些深奥的问题,所以他们才能被人称为智者。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已经失去了好奇心,是不是要用一种新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就算不能做到像孩童那样,起码也要做到遇事多要想几个为什么。

心里面想的还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来更加明白的表达,也许只有我们自己亲身读了此书后才能和我一样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看这本书,我不仅增长了许多哲学知识,了解了许多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还从中找到了一些启发,也许,我要对生活改变一下态度……

三 .对《苏菲的世界》的思考

《苏菲的世界》以少女苏菲的奇特经历为线索,将深奥的、抽象的、纯理论的从柏拉图以前直到20世纪的整部世界哲学史,以小说的形式,更通俗的、浅显易懂的铺展开来。 对于我来说,《哲学》只是在遥远的学生时代作为一门公共课学过,但基本上都还给了老师。现在,读《苏菲的世界》只是作为一个完全的门外汉从门缝间去窥探这神奇、智慧的世界,将看到的、思索的一路记下来,或许是思索的问题、或许是自己的感受,肯定很肤浅、很幼稚、很零星,也完全有可能是错误的。 有兴趣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菲的世界》。希望行家别见笑啊。

“我是谁?”与“世界从何而来?”

1.“我是谁?”这是神秘人抛给苏菲的第一个问题,由这个问题延伸的系列的其他问题:人是什么?人死后还有生命吗?生命为何要结束?生命存在的意义何在?让苏菲感到困惑。 同样的困惑我也有。我是谁?我存在的意义何在?年少轻狂之时,曾一度认为我是世界的中心,世界万物因我而生、因我而存在。比如:路边的小草或石子,因为被我看到了、知道了,它便存在了、便有了存在的意义了。否则,它便不存在、也无意义。后来才知道这是主观唯心主义。后来成熟了些,知道我是碌碌众生中平凡的一个,世界并不会因多了我或少了我而停止转动,我只是一个匆匆过客。到现在,我明白:“我”这个个体,即平凡又神奇,平凡是因为“我”只是神通广大的大自然的成万上亿产物中的一种,神奇是因为,“我”有意识、有思想,一个“我”就是一世界。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还会有其他的想法。

2.“世界从何而来?”这是神秘人抛给苏菲的第二个问题,也让苏菲倍感困惑:已知这个世界是太空中的小小星球。那么,太空从何而来?如果现存的每一件事物必然有个开始,太空定是某种东西变的,那么这种东西又是什么呢?如果太空是上帝造的,那上帝又是谁造的?因为上帝无法创造出它自己,因为那时它自己也不存在的呀?任何事物都由开端开始,由无到有,那“无”又是怎么来的呢?苏菲实在搞不清楚。 我也搞不清楚:中国古代神话中说人类由女娲造出来的,那女娲是怎么来的?天地是盘古把混沌世界用斧劈开的,那混沌世界又是从何来的呢? 我也常犯困惑:如果说神话只是人们不理解自然现象、无法正确解释而产生的一种自圆其说,那么来看看科学的解释又怎样,现今科学推断宇宙是由大爆炸形成的,是巨大的能量从中心向四周辐射而形成的,且现在还在进行着这个过程。那么这能产生无边宇宙的巨大能量是怎么来的?它存在的形态又是怎样的?这巨大能量产生之前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宇宙到底有没有边界?有的话边界在何处?边界之外又是什么?没有的话,宇宙无限远的尽头又是怎样的呢?

我看过一部科幻电影,剧中有个外星生物到地球寻找银河系,开始很纳闷:银河系这么大,怎么到地球来找?结果,银河系真藏在一只猫脖子上挂着的一颗珠子里,小小的珠子便是广袤的银河系。镜头无限无限的拉远,地球→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最后成了一个珠子,原来一个宇宙就是一个珠子,而许许多多宇宙即许多珠子,竟然是某个生物的玩具(呵呵,不知描述清楚了没有,这部影片好像是《黑衣警察》)!

其实我也有类似的大胆的谬想:说不定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不过是某个生物体内的一个细胞,我们无法设想的宇宙也仅是某个生物体的一部分。人类也许是这生物体内一个细胞上的寄生之物。宇宙之外或许有一双“眼”正在观察我们,就像我们的医生通过医疗显微镜观看细胞一样。他们看我们就像是我们看自己的细胞结构一样。人类以万年、亿年计算的进化速度,也许对宇宙之外的某种生物来说只是一瞬间的工夫。

我还有许多困惑:宇宙最初的本源是什么?水、火、气、土?那最初的水、火、气、土从何而来?人类进化过程中从猿进化到类人猿中间这个失落的环节又在何处?与我们所处的空间并存的是否还有其他空间?谈之色变的宇宙黑洞是否就是通向那个不可知的领域?如果有其他空间存在,是一个还是多个?那未知的空间又是如何呢?是否可在各个空间穿行呢?

我知道,即使是看完这整本的书,甚至看完全世界的书,都无从找到答案,但与苏菲一样,“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我想我会认真地看完《苏菲的世界》,不是为了寻求答案,而是为了引起思索。而且完全有可能越看到后面会越看不懂。

各种哲学流派对于世界的认识、探究,就像是瞎子摸象,不,确切地说摸的东西远远比大象要大得多,因此,摸到的东西只能是自认为的东西。如果不能跳出这个世界从全局去看,根本无法正确地了解。但是,摸了总比不摸的好。

后记

我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我生从何来,死往何处?我为何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的出现对这个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世界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世界?

第五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智慧的世界

——读《苏菲的世界》后感

外国语学院119班

黄梓琪

1118100162 我们只是一个平凡人,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但我们要有一颗好奇心,去寻根问底,探索世界。

——题记

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于是硬着头皮去看一本哲学书。本以为所有的哲学书都是条条框框的理论那样沉闷,生涩难懂,但《苏菲的世界》却让我发现其实自己不太了解哲学而且它给我带来一种豁然开朗的惊喜。《苏菲的世界》是哲学的入门书,通过它可以对柏拉图、尼采、黑格尔、费尔巴哈、弗洛依德学说等哲学有所涉猎。其实哲学于我,艰深玄妙,似懂非懂,可远观不可近之。以前我甚至常想:哲学书看多了,我们的脑袋里会不会充斥的都是别人的观点?会不会就离自己的思想远了,就离现实的世界更远了呢?但当我捧起《苏菲的世界》时,对哲学有全新的认识。

以前小时候,每当有人问起:“你是谁?”,我都会毫不犹豫回答出自己的名字。渐渐长大后面对一个认识自己的人问:“你是谁?”或者自己对着镜子问自己:“你是谁?”的时候,却霎时间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

当“你是谁?”这个问题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的时候,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仰着一张要探索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着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着眼睛,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她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带领下开始在哲学这个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世界起源的纱幕一层层被掀开,但是新的疑团却又接踵而来。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上校的小木屋,“魔镜”等等每件事物都是线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谜团。文中的苏菲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开世界谜团和哲学的大门。苏菲她还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一点跟做事经常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的我相比较起来实在为之惭愧。我想,像苏菲那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才有机会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我是谁”“我不是谁”“我为什么不快乐”,这些问题其实就是人生最困惑的一些话题,无论你贫穷或富足,健康或衰弱。突然想起《圣经》里面的一句话:我们成了一台戏,演给天使和世人看。人的存在,是一种表演。经常看到微博或者博客上很多被认为“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青少年写道:“我把自己弄丢了。”当然不是我们把自己落在了哪个角落找不到回去的路,其实是我们找不到最真实的自己了。其实我们的身份角色越多,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模糊,甚至连我们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我是哪个人。现在的我不是20年前刚出生的我,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我,上一秒的我不是这一秒我的。其实在当你问自己“我是谁”的时候,问是问不出所以然,只能靠明心见性,谁都是自己问题的答案,谁都是自己答案的问题。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和经历积累多了,思想就发生变化。这些一点点小的变化积聚起来的大变化就形成了新的“我”,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成为自己,成为你心中自己最想成为的自己,仔细聆听自己的心声,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对比起现在的自己来反思,或许“我是谁”这个问题就不再困惑我们,也把那个丢失的自己找回来。

记得书中有萨特的宣称:“人的存在比任何其他事情都重要,我存在的这个事实比我是谁要更加重要。”他说:“存在先于本质。”所谓的本质是指组成某些事物的东西,也就是说某些事物的本性。但根据萨特的说法,人并没有这种天生的"本性",因此人必须创造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他必须创造自己的本性或“本质”,因为他的本性并不是一生下来就固定的。那么,我们寻常所说的创造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事业、人生追求,为什么常常会被演变为勾心斗角、疲惫不堪而无法停止的闹剧呢?如果说成功到了最后,只是自我的良心不安和弱肉强食的竞技人生,那么人就真的只是高级动物了。人们到底争夺的是什么。争夺的原因不是为了纯粹的物质,而是因为丧失了平安的根源,就是自我。我们在成功中,在竞争中,争取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因为我们没有创造自我,不知道自己是谁。

引用一句书中我十分赞赏的话“重要的是提出问题,而无需急着解答问题。”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为何会存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感到惊奇,这将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啊!我们常常被外在因素给禁锢了自己的思想,禁锢了自己的想象,我们常常被灌输着先人已证实的“真理”,我们这一辈人都活在了先人的思想里,我们慢慢习惯了失去了自己的思想,于是我们也失去了提问题的能力。就如之前听过的一个事例,幼儿园老师教小孩认识字母O,回到家以后,孩子的母亲画了一个圈,问孩子是什么,母亲期待着孩子的奇思妙想,以为他会凭着自己的想象回答出气球,地球,苹果之类的物体,但孩子却回答了这是字母O。现在的社会太过急功近利化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早早就给他们上各种兴趣班,扼杀了孩子的天真和想象。难以想象在这样一个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教孩子们这个是字母O,有小孩站起来跟老师辩驳:“老师,它为什么不是一个鸡蛋啊。”有位哲学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想,那是因为孩子都没有失去对这个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但是这种好奇心却被越来越多已成定局的“真理”扼杀了。有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过的路,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伟大,也忘了自己的好奇心摆在了哪一个角落,也忘了怎样提问题。

如果我这样想,如果我意识到自己的好奇心不够,如果我意识到自己的想象力不足,如果我意识到我自己的求知欲不强,是不是我已经前进了一步呢?因为我记得苏格拉底曾说过“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因而我认为哲学的最根本是反思自我,从而提升自我。每个人都在思考,但无论他在思考什么,他都会感受到他自己的存在,即使他是渺小的,也会在阳光下留下自己的影子。我们要感谢造物主赋予我会思考会异想天开的大脑,感激自然赋予我思考的能力,让我有机会用思考来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因为思考,我能在读书时领会作者的思想精髓,并读出自己的感悟,运用到生活中,激励了自己也鼓舞了他人;因为能够思考,我可以在课堂上抛砖引玉,打破课堂的沉寂;因为能够思考,我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帮朋友解决一些麻烦;因为能够思考,我可以不断完善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更有用的人,因为能够思考,我们可以适时说出调节气氛、愉悦他人的话,可以让父母欣慰老师放心……因为思考,我才能放射自己的光芒,描绘自己的天空。“我思故我在”,人只有在通过不断地“思”,寻找“我”存在的价值,最终以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方式,实现“我”存在的意义。当对“我”有了真正深刻、清醒的认识后,我们对自身的定位将更加准确,驾驭主观情绪的能力会更强,心胸将更加的豁达,应对复杂多变的局面将更加的客观、理性。面对各种矛盾时,将能协调、处理、转化。更加能够顾全大局、统筹兼顾、和而不同,我们的事业也将伴随着“我”的成长而不断的发展、升华!

这都是我从读《苏菲的世界》里面获取到的一些哲学的体会和感受。通过《苏菲的世界》,我不仅增长了许多哲学的知识,也了解到许多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我知道我要改变一下对生活的态度,重新对自己定位,心里的想法还有很多难以言表,或许到了你真正翻开《苏菲的世界》,你才能和我一样感受到它带来的震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示范企业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四风问题个人对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