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场足迹准确推断身高的探讨

2022-09-12

运用现场足迹推断犯罪嫌疑人的身高, 是足迹检验运用到实际现场勘查中最常用的方法:首先利用现场足迹, 测量足迹长度, 从而推算出该足迹人的赤足长度, 此后乘以1个近似于7的系数, 进而可以计算出犯罪嫌疑人的大概的身高。公式为:赤足长度 (cm) ×体足比系数=身高 (cm) 。公式里提到的体足比系数在不同的地区, 数值也是不同的。比如在内蒙及黑龙江等省份采用6.877, 西北地区一般用6.537, 西南及中南等地区则采用的是6.958或是7.10。这种方法应用比较广, 容易掌握, 且实用性比较强, 所以在刑事科学技术现场推算身高时应用很广泛。但是也存在缺点, 第一, 这种算法采用的体足比系数, 常常取小数点后3位 (常用6.878) , 计算不方便, 在实际的工作中, 口算小数比较困难;第二, 此算法的准确率比较低, 其仅仅适用于身材中等的男性, 而对于身材较高或者较矮的人, 这个计算结果都有比较大的误差。此外, 在采用体足比系数时, 由于我国人口流动性大, 而且在本地固定居住的人口也不一定都是本地出生的人, 所以此种方法, 按照地域范围不同, 来确定体足比系数推算身高也不是很科学, 实际上很难有推广性和普遍性。

经过多年实际工作, 我们发现, 想要提高计算身高准确率, 重中之重是要采用一个合适各种身高人群的体足比系数来计算。工作中我们经过的反复计算和研究, 发现:人类的体足比系数和身高在不同人群中一样有着密切的关系, 身材高矮不同, 体足比系数也不同, 但是他们之间大致上存在一个线性函数关系。简而言之, 身高比较高的人, 体足比系数要相对小一些, 相反, 而身材比较矮的人, 其体足比系数则要相对的大一些。根据初步统计及计算, 身高为170cm的人, 体足比系数是9.897, 而身高是185cm左右的人, 体足比系数是6.763。而以地域的差异来区分体足比系数的算法, 也符合这一规律:经研究在我国平均身高较高的地区, 体足比系数要小一些, 相反平均身高比较低的地区, 计算出的体足比系数要比身高高的地区要稍稍大一些。作者对日本刑事科学技术研究中采用的足长与身高测算方法的统计结果也进行了学习 (比如石桥法, 冲绳田法, 小林刚一法, 长崎赤漱法、群马山室法等) , 发现这些方法计算体足比系数的最终结果, 也都是随着人身高的而逐渐减小的。比如, 石桥法的计算体足比:身高是153cm的人的体足比系数是6.875, 身高180cm的人的体足比系数则是6.256.我国相关资料的统计也有记载:我国人平均身高在158cm左右时, 其体足比系数是最大的, 接近于7。所以根据上述研究结果, 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在利用人类赤足长度来推算人类高度的时候, 对于所测量赤足长度相对比较长的人, 在推算身高的时候要尽量选择相对较小一点的体足比系数来计算, 相反对于推测出赤足长度比较短的人, 则恰恰相反, 要选择较大一些的体足比系数来推算。

对于不同的赤足长度, 应该选用不同的体足比系数来计算嫌疑人身高, 这样可以即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又降低了计算的难度, 所以我们要牢记不同的赤足长度所对应的人体身高体足比系数, 这样就大大减低了计算时时的难度。我们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实践, 经过计算和数学推导, 计算出了一个既简单又相对准确的计算公式:

身高=赤足长×7- (赤足长个位数-1)

例如:我们在犯罪现场提取到一枚犯罪嫌疑人的足迹, 计算之后, 其赤足长为:25.0cm, 代入公式后计算可得其身高为:171cm。

经过近千次现场勘查的经验, 利用我们自创的运算公式, 所计算出的推断身高, 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通过近50年的专业教学和办案经验, 对各种现场复杂足迹提取的资料分析后的结论相当接近。但是采用已经运用多年的固定的体足比系数, 6.876计算身高的结果, 则有比较大的误差。

根据不同的赤足长度, 选择不同的体足比系数来测试身高, 比应用固定的体足比系数计算后得出的身高高度, 更加的接近于实际身高, 并且这一结论已经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得到了证实。本篇文章中的计算方法在实践中会受到条件的影响限制以及会更加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效果。所以, 这种计算方法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善。

摘要:本人提出人体身高与足长的比值 (即体足比系数) 是一个随身高 (或足长) 而变化着的函数。为了提高推算身高的精确度, 应根据不同的足长选择不同的提足比系数进行计算。本文介绍了准确推算身高的简易公式。

关键词:体足比系数,足长,身高

参考文献

[1] 沈毅飞.利用现场足迹准确推断身高的探讨[J].刑事技术, 1991 (01) .

[2] 刘玉文, 刘峻峰.赤足平面足迹推断身高的实验研究[J].四川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6)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策分析下一篇:高职院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及考评体系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