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开放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

2022-11-12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 “学校的各类实验室、图书馆要对本科生开放, 打破‘学科壁垒’, 加强统筹建设和科学管理,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使用效率”。目前, 各个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实验室开放的研究和实践, 把实验室开放作为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但从当前高校实验室开放的实施情况来看, 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笔者通过资料收集, 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管理模式不健全。目前, 大多数学校的开放实验室管理组织单一, 主要是学校教务处和设备处, 学校基层组织如二级学院、系参与较少, 教师和学生参与管理不够, 没有形成多元化的管理组织。

第二, 制度建设不完整。虽然很多学校都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包括《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开放实验室守则》、《开放实验室设备管理办法》等。但这些规章制度比较简单, 不很完善。例如, 学生预约了实验违约了该如何处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损坏了仪器设备该如何处理?教师工作量加大, 加班费如何计算?教师和学生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如何给与评定?这些问题都很难找到相应的制度可以遵循。

第三, 缺少资源保障。要全面开展开放实验教学, 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 这其中包括房屋的合理利用, 仪器设备的合理配置, 实验材料的合理使用等。由于高校的扩招, 各高校都反映出实验室场地不足, 仪器设备老化, 更新较慢等情况, 同时实验材料的消耗在不断增加。而开放实验教学要求有灵活使用的实验室, 技术先进的仪器设备, 以及多样化的实验耗材。很多高校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 开放实验教学只能是把传统的实验变换一种形式, 没有达到开放实验教学的效果。

第四, 缺少评价制度。一个好的教学活动, 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作为保障, 而目前, 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考核体系。由于缺少评价体系, 学生对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到实验室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缺乏动力, 因为我国长期以来在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方式上较单一, 主要用理论课的考试成绩来衡量, 缺少对实践能力考查的环节。因此, 学生也将主要的学习精力放在理论课学习上, 对实验, 尤其是开放实验重视不够。很多学生进开放实验室只是为了补实验, 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参加学科竞赛才进入开放实验室, 学生参与面有限。同时, 由于缺少对实验指导教师相应的奖励制度, 教师的积极性也慢慢受到挫折, 导致实验室开放的效率不高。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提出以下策略:

首先, 要加强管理, 采取灵活的管理模式。由于大多数开放性实验是学生和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 所以负责开放实验教学的老师和实验教辅人员工作量加大, 为了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和减轻老师的工作量, 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 将学生引人到开放性实验的值班中, 使学生既有实验任务, 也有管理责任, 这样能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加强自我监控意识。这样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减少实验室人员的工作压力, 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发挥潜能的场所和机会。

其次, 要优化实验项目, 推行学分制。实验室开放不应仅是时间、空间上的开放, 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的开放。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数是课程实验, 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 而且大多数是验证型、演示型实验, 内容陈旧, 方法“经典”, 很少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更不可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自身能力、学习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来设置实验项目, 很难培养出适合现代新技术和知识经济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开放式实验教学应针对这些情况, 并根据新世纪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 科学地将相近学科中实验学时多、实验项目多的课程, 单独设置为实验课程, 并给予相应的学分, 实行实验教学学分制。同时, 要大胆革新、合并或删除陈旧的、传统的验证型、演示型实验, 开发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和探索研究性实验。这样, 基础差、能力一般的学生就可以在“初级阶段”重复不同形式的基础训练, 夯实基础;基础好的, 学有余力且对该专业有兴趣的学生能很快进入深层次的实验, 使这部分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创造能力等个体特性得到进一步的张扬和升华。

再次, 建立预约制度和实验预习的准入制度, 以解决由于学生预约实验后“违约”和实验重复失败造成的浪费。学生进人开放实验室前要提前1周向实验中心预约, 预约不到者将登记在案, 2次预约不到者将不再允许其参加开放实验;参与开放实验的学生需提前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 对没有按时预习的同学按“违约”处理, 2次不预习者将不能再参加开放实验。

最后, 要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对学生增加实践能力部分的考查, 对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应采取一些奖励措施, 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将应试教育变为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对教师要采取奖励制度, 除了对课余工作量的审核与认定, 对实验指导教师, 尤其是指导学生学科竞赛取得成绩的指导教师, 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有效的评价制度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并使实验室开放真正取得成效。

摘要:实验室开放是高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但从实施情况来看, 还存在很多问题, 如管理模式不健全, 制度建设不完整, 缺少经费支持, 缺少评价制度等。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提出采取灵活的管理模式, 优化实验项目, 推行准入制度和改革考核制度等策略, 以期提高实验室开放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开放,问题

参考文献

[1] 卢学英.关于高校实验室开放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5) :121~124.

[2] 尹新.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8) :101~102.

[3] 蔡晓拴.高校实验室科学管理模式的探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1 (5) :58~61.

[4] 付必谦, 于志红, 李春林.开放实验, 促进学生自主研究[J].实验技术管理, 2005 (9)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育应含有恰当的惩罚下一篇:电厂回用水腐蚀性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