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中粗心研究论文

2022-04-2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数学学习中粗心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消除聋生数学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是聋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探讨了聋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类型;然后就如何消除学生数学学习时的心理障碍策略谈谈探索的看法和浅见。希望通过探讨能有效消除聋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心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

数学学习中粗心研究论文 篇1: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且对促进学生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学生仅仅是靠老师督促而学习数学,学生是不会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在这种情况下,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是必要的.本文将着重探讨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课堂

虽然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较为密切,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是难以掌握、难以理解的.同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在的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所以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探索,把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才有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除此之外,老师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加强学生的自主预习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课前预习是一种学生比较常用的自主学习的方式.自主预习不是让学生盲目的进行预习,而应该是老师根据课本的内容,筛选出合适的部分再让学生进行预习,然后老师对关键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和思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提高预习的效率.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布置一些数学题目,让学生在预习之后,解答相关的数学题目,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巩固自己预习的数学知识.在三角形这一章节教学前,老师可布置预习任务,比如,让学生观察一下,我们身边有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或者让同学用一张作业纸叠一个三角形,增加学生对三角形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自主预习教材中三角形的相关内容,并且设置问题: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分小组合作学习

分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因为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自己一个人又难以解决.所以,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是必要的.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与组内其他同学相互分享、相互答疑,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

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相关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布置教材69页的课后习题“你能想办法求出右边这个六边形的内角和吗?”老师让每个小组合作讨论这道问题的答案.不同的人对于这道题有不同的解法.有些同学认为每个角都是120度,所以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应该是720度;有的同学会把这个六边形画成6个三角形,然后求它的内角和.因此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够让学生之间思维产生碰撞,提出更多的解决方法.除此之外,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以优带劣,让优秀的学生带着一些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

3讓学生复习学习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只在乎结果,而不在乎过程.在通常情况下,老师如果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只要有一个人回答正确,那么老师就认为学生们都已经听懂了这个题目.至于这名学生为什么回答正确以及学生的思维过程,老师并不在意.这种情况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讨论数学问题答案时,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提问: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解题?解题过程是什么?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回顾相关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检查解题过程.

4自我找错,自我改正

由于数学知识的复杂性和细节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尽管老师会对学生作业或者试卷进行批改,但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找出错误.错误的出现往往是因为粗心或者是碰到不会做的问题,学生自己找出错误,就会明白自己出错的点在哪,有利于学生自我纠正.

5学生应该提高探究、反思能力

探究能力可以使学生愿意去学习数学,愿意去钻研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提高其数学成绩.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除此之外,老师可以要求学生画除了锐角、直角和钝角三角形之外的三角形,让学生们思考:是否有这样特殊的三角形存在?让学生在思考中进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并不是跟着教材学习一遍就能学好,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学习情况,对自己学习较差的部分进行反思,并在反思中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在每次考试之后,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对自己试卷上错误的题目自主改正,然后进行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做错相关题目,是知识掌握得不够吗?是做题的时候出现了失误吗?还是写的时候写错了呢?这样的反思,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用问题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对于数学学习来说,问题是重要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查缺补漏.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设置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翻阅教材或者与同学讨论的方式进行解答.比如,老师在教学图形的运动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可以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对轴对称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

7老师应该转变教学角色

在构建自主学习课堂的过程中,老师应该适应自己角色的转变,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自己服务于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在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相关章节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根据二年级下册课本的第2页插图:上面有一个木偶戏的台子,下面坐着几排学生,旁边有一群学生跑过去,说:“我们也来看戏.”学生分别扮演观看的观众、跑过来的人群和木偶戏的表演者.然后鼓励学生计算共有多少人在看戏.除此之外,根据教材第3页中面包房的内容,老师可以询问学生: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有人买了22个面包,有人买了8个面包,还剩多少个面包?让学生自己计算答案,并且告诉老师结果,在互动中构建和谐的小学自主学习课堂.

8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不再依附于老师,不再事事都听从老师的安排,而是应该拥有自己的主见,自己制定学习计划,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比如在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目录安排自己每周的学习内容,在周五的时候检查自己是否完成本周的任务,没有完成的话就在周末规划时间补上相关内容.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学习数学.除此之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地知道是谁在学习,而不是只跟着老师走,在迷迷茫茫中学习.因此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课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9加强师生互动

根据字面意思,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进行学习,老师不管不问.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想法是非常片面的.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可以构建良好和谐的自主学习课堂.在自主学习课堂中,应该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让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除此之外,课堂的氛围应该是轻松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才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良好课堂氛围能够促进学生和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例如,老师在讲解关于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轴对称,对其感觉十分陌生,并且难以理解.而老师可以通过讲解,让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10重视学生的自我感知

学生只有充分地感知相关的数学内容,才可以更好地学习,提高的数学成绩.有些学生感知能力较强,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学好数学知识,做出相关数学题.但是有些学生感知能力较弱,即使在学习了相关知识内容之后,也难以真正理解知识内容,所以学生的感知能力是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或者使相关的数学内容变得更容易被感知.例如:在對图形的运动(二)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让身高相同、胖瘦相同的两个同学站在讲台面前,将他们作为例子,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让感知能力较弱的同学可以直观地观察理解轴对称图形,从而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11自主学习与生活化内容相结合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加减乘除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询问学生生活化的问题,例如,今天早上老师花五元钱吃了一碗米粉,花两元钱买了一杯豆浆,提问:老师今天的早餐一共花了多少钱?这样生活化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解答,从而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此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今天的早餐花费了多少钱,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2差异化的自主学习

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明白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或许是思维上的差别,或许是反应上的差别,或许是思想上的差别.这些我们都无从得知,但是从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看,学生之间的数学学习情况的差别是明显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对于一些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老师应该要求他们自主学习一些较为简单的数学知识,并且给他们布置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于一些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老师可以要求他们进行正常的自主学习,过难的问题可以直接放弃,简单和中等的问题要弄懂、学懂;对于那些学霸型的学生,老师要让他们在自学基础的知识内容之上,研究一些较难的数学问题,促进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自学让他们学习更多的数学内容,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在学习数学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自己具体的数学学习情况学习不同的内容.

结语

在构建自主学习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面临许多困难,但是仍要一一克服.因为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自主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不再成为一个读书的傀儡,不再成为课堂上的木头人,不再成为应试教育的产物.老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构建一个和谐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区杏湘.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7):111-112.

作者:王璞

数学学习中粗心研究论文 篇2:

聋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应对策略浅谈

摘 要:消除聋生数学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是聋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探讨了聋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类型;然后就如何消除学生数学学习时的心理障碍策略谈谈探索的看法和浅见。希望通过探讨能有效消除聋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心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

关键词:聋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策略

心理障碍是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行为方式,以致妨碍某种活动正常进行和发展,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心理。聋生由于生理上的先天性听力缺陷,导致心理因素不稳定,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时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障碍,影响他们的数学学习。为能使聋生的数学学习顺利进行,研究他们数学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并消除他们数学学习心理障碍,是十分重要的。

一、聋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碍举例

聋生数学学习中的心理因素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1.数学学习中有关智力方面的心理障碍

(1)数学学习中的理解障碍

聋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一个普遍存在的很明显的理解障碍特征就是对知识的理解较差。他们不能从现有的认知水平范围内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地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连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一些相关的概念也不能做到,更不能很好地把握前后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在认识其本质和规律的理解过程中出现断层的一种认知状态。因此,他们在数学学习时很容易产生理解障碍。

(2)数学学习中的思维障碍

聋生在数学学习中由于听力缺失,不容易把外部的数学信号与大脑的反应自然顺畅地连接起来,并产生相应的大脑反射活动,于是在数学学习所需要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产生思维障碍。聋生产生思维障碍来自“内”和“外”两个方面:“内”方面来自聋生原有思维品质的缺陷,表现为思维的凝固性和滞后性;“外”方面来自数学学习环境、数学知识中的抽象因素和表面形式等信号不足以吸引聋生的眼球,表现为思维的干扰性和迟钝性。

(3)数学学习中的观察障碍

对事物的本质的理解就是对事物的全方位和立体的观察。这里的观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通过人的全部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聋生听觉的先天性缺失,造成其无法全面立体地观察,即形成观察障碍。再加上聋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通过手语教学,手语教学最大缺陷是“静”的教学,无法把形象复杂丰富的数学语言、符号、图形全面地表现出来;有些抽象复杂的数学理念、关系等也无法用手语尽情地表达出来,这也造成了学生的观察障礙。

(4)数学学习中的定势障碍

定势心理障碍即人们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时纠结于原有的结论,不愿意拓展及创新的思维定势。聋生的思维大多是简单思维、直接思维、被动思维,往往在千辛万苦中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新结论以后就不愿意用发散思维去学习理解另一个新的知识,而是喜欢用这个知识或结论去理解另一个问题,陷入定势障碍陷阱。

(5)数学学习中的注意障碍

注意是数学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先觉条件。注意稳定了,才能进入学习活动中去。聋生的听觉缺失,导致他的视觉活动十分活跃,无意注意非常敏感,只要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就会激动兴奋。而激动兴奋的反应就是大声叫喊、手脚乱敲乱踢,进而影响到了其他学生。无意注意敏感了,学习所需要的有意注意就削弱了,形成了数学学习的注意障碍。

2.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心理障碍

很多聋生怕上数学课。因为对语言、对文字先天性的不敏感以及理解较差,因此,很难从文字上理解十分抽象而富有逻辑性的数学知识,从而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数学世界奥秘的兴趣,从而出现非智力心理障碍。常见的有:

(1)恐惧心理障碍

一般聋校班级都是小班教学,班级中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能被老师掌握。而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就会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而这些关注往往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害怕数学老师,害怕数学课。同时数学内容向来具有枯燥乏味的“坏名声”。它的高度的概括性、无形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往往使学生觉得晦涩难懂。数学学习对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要求较高,很多学生都对其望而生畏。

(2)满足心理障碍

聋生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当掌握了部分知识,在几次测试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后,易产生了“学得还可以”的满足心理,于是放松了学习,从而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常常一知半解,考试、作业中经常出现了遗漏和粗心大意的错误。这样就产生了满足心理障碍。由于班上学生本身就少,一有人满足,就会影响大家。于是,便产生满足心理障碍。

(3)厌烦心理障碍

聋生本身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畏惧学习,再加上他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重重困难,不能有效解决。长此以往,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在这种厌烦心理状态下学习,使得大脑中与学习有关的神经中枢和条件反射处于抑制状态,导致聋生对学习采取被动应付的消极态度,产生厌烦心理障碍。

(4)依赖心理障碍

正是因为聋生学习数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在讲解时会把问题分析得很细,使得学生习惯于老师把知识嚼烂后“喂”给他们,遇到学习中的困难也总是依赖别人解决,碰到复杂的运算不愿动笔,课堂上遇到较复杂的题目,就座等老师讲解,给出答案。于是就形成了依赖心理障碍。

(5)急躁心理障碍

聋生在数学学习和作业时,经常出现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的现象。而解题错误后,又不能冷静地去思考,而是急躁烦恼,甚至放弃。这些急于求成、急躁烦恼的情绪,就产生了急躁心理障碍。

二、聋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消除策略

1.营造师生和谐的学习氛围,解放学生的心理,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互动关系。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其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随时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心态和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最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2.采取适合聋生的特殊的数学教学理念、方法、手段,促进聋生数学学习。

(1)创设情境,从聋生熟悉的生活中去学习数学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会遇到很多数学问题,同样,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生活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创设丰富的情景,将学生从课堂中带出来,走进生活中去解决相关的问题。

以“谁快,谁慢”问题为例。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去跑,让聋生体会“快”“慢”。然后将“快”“慢”转化为数字,完成相应数学学习。例:1.张宁和李磊参加男子200米赛跑。张宁34秒跑完全程,李磊比张宁多跑2秒,李磊跑了多少秒?谁跑得快?2.张宁和李磊参加男子200米赛跑。张宁每秒跑6米,李磊每秒比张宁少跑0.3米,李磊每秒跑多少米?谁跑得快?

分析:通过题意,让学生理解比多、比少的含义,正确选择加、减法。再根据时间的多少、速度的快慢说出谁跑得快。

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学到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得出正确的答案。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实践能力

聋生胆子小,他们往往习惯于跟随老师的做法,而不会自寻他法。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放下思想包袱随时提出疑难;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知难而上,对解决问题的学生给以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创新,帮助处理好基础与创新的關系。因每班的学生较少,可以采取师徒式、目标式教学,着重解决个别学生问题从而带动整体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解题能力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提高数学素质,使自己具有数学头脑和眼光。

例:用简便方法计算:87×■

分析:利用乘法运算定律,将87分解成86和1,再进行相关运算。

聋生对于这样的题目往往一筹莫展,单从题目出发,他们很难发现其中的规律。因此,教师要注意从86×■引导学生,再从87和86的关系,教会学生解决这道题目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学生兴趣的培养

数学教学采用艺术化方法,就可以使数学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学生兴趣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

数学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用多种手段,如:情境教学、成功教学、质疑教学、挫折教学、点拨教学、导学单教学等。比如,在“我是一名小主人”数学活动课中,让学生自己通过春游、乘车、走访市场等形式收集南通的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公交车票价、蔬菜价格等和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正确地计算出相关数据。

4.培养聋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聋生的学习习惯是非常欠缺的,他们往往被动学习,谈不上有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聋生数学学习中,注重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师的重要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而这些习惯的养成,一靠老师的引导、二靠长期的坚持、三靠严厉的督促、四靠反复的磨炼、五靠耐心的教导。长此以往,才能慢慢克服心理障碍、形成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学习习惯一旦形成,数学学习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刘翔平.学校心理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3]鱼霞.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孔凡哲.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3.

编辑 王亚青

作者:李舒

数学学习中粗心研究论文 篇3:

议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

摘 要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式已经基本形成,这种学习的方式也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形成的,这种方式将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是重要的学习素质,具有深远的影响。学生的不同的认知投入类型往往和教师的教学有关,也与其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体验有关。综合起来,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往往和认知水平有关。

关键词 策略;情感体验;学习方法;学习方式

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投入

在学生数学学习中我们提出三个问题:第一,学生是不是注重用联系和理解的方法学习数学?第二,学生是不是依赖于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数学?第三,学生在学习策略方面是否具有独立性?这可以体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投入。

在小学高年级的小学生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水平方面已有一些不同,这些不同往往和学生所采取的学习策略有联系。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学习的方式已经初步形成。并且,这种学习的方式也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形成的,这种方式将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是重要的学习素质,具有深远的影响。学生的不同的认知投入类型往往和教师的教学有关,也与其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体验有关。综合起来,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往往和认知水平有关。

1.浅层次策略

记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为背公式或方法。这些同学认为,记忆是学习数学的最有效的方法,背出基本的公式和方法是最重要的。

練习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为反复练习,在解题练习中学数学。学生的基本想法是,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练习,只有反复练习才能学好数学,没有练习就没有数学。这些同学通过反复和练习记忆概念公式以形成技能,他们认为数学成绩是练出来的。

2.深层次策略

审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把审题和分析作为学习数学的关键。这类学生的基本想法是,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问题是最重要的,学好应用问题关键是看清问题(包括条件和问题),并把这些资料和学过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和综合是重要的。

归纳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归纳出数学单元知识的要点,在此基础上加以整理、理解和记忆。这类学生认为,在老师讲课或者自己看书的基础上,都要归纳出若干要点,对这些要点进行理解和记忆是重要的。

联系和理解的策略。这一类方法的基本的特点是把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这类同学认为,学习数学要想一想这些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多大的用处,或者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这类同学学习比较活,思路一般比较广。

3.依赖的策略

依赖家长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的特征是有问题找家长。学生的家长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陪读,由家长归纳出若干要点,并解答难题,学生一有问题,就找家长。离开家长的陪读,学生无可适从。

依赖老师。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完全听从老师的安排,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进度是学生的学习进度。这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听从老师的安排,老师教什么,我学会什么;老师怎么教,我怎么学。

此外,还有自学的方法。这类学生认为,学习最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进度进行,自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自学的方法可以是深层次的,也可以是浅层次的。

实际上,学生这三种策略表现体现了三种认知的特点,反映了学生认知投入的基本情况。浅层次的策略、深层次的策略和依赖教师(或者家长)的策略,实际上表现了三种不同认知水平。浅层次的策略表现了死记硬背的和机械的认知水平,深层次的策略具有理解和反思性的认知水平。依赖的策略,依赖自学的方法既可以是深层次的,有时也可能是浅层次的。依赖教师或者家长策略,实际上,在课堂教学的情境下,主要体现为依赖教师,体现了学生认知策略仍不成熟,从而认知水平并不稳定。当教师使用较好的教学策略时,学生的学习策略就比较好,当教师使用不够好的教学策略时,学生的学习策略也不够好。研究发现,依赖的策略更多地与深层次的策略有关。

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通常,学生在数学课上的情感感受,综合学生的具体反映有这样几种:第一,对学习内容和过程感到有趣;第二,虽然谈不上对学习有趣的感受,但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取得好的成绩感觉到愉快和满足;第三,对考试和测验的焦虑,对考试成绩很担心;第四,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厌倦。

具体来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有:

乐趣感。有乐趣感的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内容和数学课很有趣。如应用问题、巧妙算法和美丽的几何图形都吸引了他们。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好奇心,而好奇心又不断地得到满足。例如,有学生说,我觉得上课中有的数学问题很有趣;有的学生说,我很喜欢解决应用问题,解应用题可以把数学知识和自己平时生活联系起来;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总和我一起做数学思考游戏,我觉得很有趣;有的学生说,我比较擅长几何,所以一直对几何问题很感兴趣。有的学生说,在几门课中,我最喜欢数学课,觉得上数学课时间过得很快。有的学生在上课以后说,数学课老师今天讲课很有趣,所以我觉得很开心;数学课堂上有一些讨论,同学们在一起讨论很愉快。

成功感。许多学生认为,虽然数学对他们说来并不十分有趣,但是他们努力学习主要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这一类学生认为好的数学成绩总是给予他们愉快的体验。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对我学习数学要求比较高,我这一段数学成绩不错,我觉得很高兴。有的学生说,我的数学成绩有进步了,我很高兴。有的学生说,最近一次考试我的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老师也表扬了我,我太高兴了。

焦虑感。有一些学生对数学考试和测验存在焦虑。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这些学生害怕数学测验和考试,在测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不同程度的紧张,这种情感体验也影响了学生平时的学习。特别是在不理解数学知识或做不出数学问题等等情况下。这些学生有的很希望能学好数学,有一定的上进心。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对我的要求很高,希望我的数学成绩好一些,我的成绩总是不理想,上课有的问题不会做,很着急。有的学生在上课以后说,我每次数学测验总是很紧张,以致影响测验的成绩,有一些本来能想出来的问题也想不出来了。有的学生说,我的数学成绩不好,我看到数学课很害怕,看到数学教师也不敢多说话。有的学生说,我每次测验很粗心,计算结果总是有错误,我对考试成绩很担心。

厌倦感。也有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感到厌倦。这一类学生表现为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无精打采,有的学生讨厌做数学题,有的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疲劳,对学习新的知识厌倦。这些学生得过且过,并无很大的上进心。例如,有的学生在课后说,我觉得数学课上练习太多,内容很没劲。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数学除了对付考试以外并无太大的用处,所以我一做数学题就感觉到没有什么劲头。有的学生说,在几门课中,我最不喜欢数学,学习数学使我觉得有些疲劳。有的学生说,我学习数学是为了完成任务,我对学习数学没有什么兴趣。

进一步还会发现以下特点:(1)情感体验为“有趣”的那些学生中,在学习中显示出一种兴奋,喜欢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2)对数学学习“厌倦”的学生中大多数是数学成绩不太好,从而产生对数学的恐惧。(3)虽然对同一个学生来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体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而改变,但在一定时期,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学习基本的情感体现具有相对的稳定性。(4)对数学学习而言,学生上述的情感体验并不是只有一种情感体验。如觉得数学有趣的同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焦虑的感觉。(5)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虽然可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但是总是有一种主要的情感体验。

作者:杨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非现场审计实现研究论文下一篇:情感思想中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