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引起文化变革论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营销引起文化变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十七大以来,文化市场发展迅速,文化市场的各个方面呈现一些新的特点,需引起重视。本文从文化市场构成要素出发,分析了近年来文化市场主体规模的趋势、资本介入市场运作后带来的新问题、新型文化业态发展对文化市场结构的冲击、法律法规的制定现状与不足,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营销引起文化变革论文 篇1:

“互联网+”带来的营销机会分析

[摘 要]“互联网+”未来几年将会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对传统营销产生巨大变革。本文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未来顾客的需要为切入,简要探讨互联网营销,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客户体验;营销机遇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53

“互联网+”成为中国互联网最火的一个词。李克强总理也说:“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制订“互联网+”举措筹划已写进今年的总理政府事情报告,纳入了国家经济的顶层计划。“互联网+”正给中国社会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1     什么是“互联网+”

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作为一种通用技术,和100年前的电力技术、200年前的蒸汽机技术一样,将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无论网络零售、在线批发、跨境电商、快的打车、淘点点所做的工作分享都是努力实现交易的在线化。只有商品、人和交易行为迁移到互联网上,才能实现“在线化”;只有“在线”才能形成“活的”数据,随时被调用和挖掘。数据只有流动起来,其代价才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通信网络的进步、互联网、智能手机、智能芯片在企业、人群和物体中的普遍使用,为下一阶段的“互联网+”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互联网技术对客户传统生活的改变

大众生活正因移动互联技术悄悄改变,消费时用App寻找优惠促销信息,无聊时玩游戏打发时间,使用社交App发送文字、音视频联系朋友,旅途中用办公App进行商务办公,这些几年前的新潮现象,现已成为大众生活的常态。便捷的移动互联服务丰富了大众生活,帮人们节省了大量时间和金钱,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多营销机会。

其实,“互联网+”正在悄悄地进入人们的生活,而将来互联网也将像水电一样让我们无时无刻离不开它。想一想,我们一天有多少时间被“捆绑”在智能手机承载的“移动互联网”上,6个小时、10个小时,还是更多?

“吃完饭,总要愣会儿神。我打开手机,先给手机充值交了费,再回复几封电子邮件。然后在1号店买了我最喜爱的泰国椰子水和家里要用的一些日用品。不到半小时,我又拿起手机,准备找个电影看。突然意识到,科技再这么发展下去,我的许多事,不用下床就可以完成了。”一位白领这样说。

“我这次准备年报,非常繁忙,但也没有开过电脑,到办公室也是用手机审批、改稿子,回到家也是这样,一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有六七个小时。”一位上市公司CEO逼真地描述着“互联网+”带来的种种变革。

3     移动互联时代下如何发现市场机会

在移动互联环境下,市场营销要关心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重视移动搜索广告,包括搜索排名。在对智能手机的研究中发现,移动用户访问最多的网站是搜索引擎网站,大约有77%的智能手机用户会访问这类网站,社交网络、零售商网站和视频分享网站紧随其后。消费者呈现的这样一种消费习惯,要引起经营者注意。这一现象表明对于企业而言,过去在PC时代,关注的是PC上的互联网搜索引擎是否可以找到你的品牌,如今却需要关注移动搜索上你的表现了。企业需要建立面向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我们可以根据此类信息,分析客户心理,发现市场需求,进而满足客户的潜在需要。移动终端设备的演变带动了移动广告形式的进化,如今的移动广告从一些小型的文字和条幅广告,再到更高级复杂的形式,移动广告已发生了明显转变。

其次,除掉纯粹的广告,移动互联网上,存在品牌营销创意的无限想象空间。利用手机应用、位置服务、手机支付、虚拟购物等营销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打开新的营销之窗。如品牌App开发与应用推广,让人们主动使用,发现并卷入到营销的互动中。以耐克为例,通过开发Nike+GPS这种可追踪用户行程的时尚手机应用来增加品牌曝光率,不但可以让用户对品牌产生好感,而且在刺激用户购买欲这一点上的效能也并不亚于广告。新的技术,新的环境引发企业经营管理的变革。因此,移动互联环境下,经营者要注意精准的市场定位,准确抓住市场机会。

另外,移动互联环境下运用位置服务+优惠券或者位置服务+团购的模式直接驱动移动互联下的消费者也是十分有效的营销策略。因为移动互联让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分享自己的位置,这就让位置服务+优惠券成为直接驱动消费者行为的移动营销模式成为可能。“晒”文化在消费人群中越来越流行,经营者可以把握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做到精准营销。

移动互联环境下用户体验对企业越来越重要。移動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拥有了随时随地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有远见的企业应尽可能的鼓励消费者们的这种即时反馈。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了消费者的话筒,如果让消费者使用移动发布平台,即时分享他们对于产品,服务和品牌的评论,对于企业也将有不一样的价值。智能手机平台的广泛普及,使得经营者可以与客户亲切互动,进而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习惯性消费”,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作者:蒋晓亮

营销引起文化变革论文 篇2:

近年来文化市场的发展特点与政策应对

[摘 要]十七大以来,文化市场发展迅速,文化市场的各个方面呈现一些新的特点,需引起重视。本文从文化市场构成要素出发,分析了近年来文化市场主体规模的趋势、资本介入市场运作后带来的新问题、新型文化业态发展对文化市场结构的冲击、法律法规的制定现状与不足,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文化市场;文化产业;文化政策

党的十七大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七大为新时期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化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商品、文化服务以及文化资源营销活动的场所。从市场的构成要素看,作为文化市场各要素的市场主体、市场客体、交易设施、运行机制以及规则系统等各方面要素近年来已发生深刻变化。从市场构成要素分析,近年来文化市场发展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市场主体多元化、规模化趋势明显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文化企业基本是国有企业,原有的文化生产单位都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不存在真正的市场主体。改革开放以后文化企业与行政机构初步分离,文化企业呈多元化发展格局。

首先,从所有制看,文化企业出现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出版业方面,到2009年年底已有268家地方出版社、100多家高校出版社、101家中央部委出版社完成了转企改制。2009年1月,柳斌杰署长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表示:“要积极研究民营文化工作室参与出版的通道问题,对于规模大、实力强、导向正确的民营文化工作室要积极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发挥好新兴文化生产力的作用。”民营出版者将越来越多参与到出版业当中。广电业方面,2009年8月文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确立了201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有线网络省内整合的阶段性目标。截至2009年年底江苏、广西等13个省区市已经完成省内有线网络整合工作。演艺院团方面,据文化部统计,目前已有114家院团完成转企改制,专业演出团体数量至2008年达到5114个,社会办剧团的数量已经超过文化系统。其他文化主体如动漫产业、音像产业等早已形成多元主体竞争的格局。

其次,文化企业规模化趋势明显,行业整合加速。在转企改制过程中,依托政府的支持,一批文化企业加速向规模化集团化扩张。2007年年底新组建的省级出版发行集团有二十多家,上海市成立的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将原上海京剧院、上海戏剧中心、上海芭蕾舞团等18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划归旗下。在规模化的同时,文化企业展开了跨地区、跨行业的整合、重组、兼并。2008年贵州省新华书店与四川新华文轩合资组建成贵州新华文轩发行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5月,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光速影视文化传播公司收购烟台中联专业文化传播公司。2009年6月26日,天津出版总社、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辽宁北方联合出版传媒在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 资本的力量渗入文化企业运作,推动融资、兼并、重组,同时带来许多新问题产生

资本是推动市场快速发展的力量。自国家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以来,国有、民营及外来资本立即介入到文化市场运行的各个环节,文化市场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

(1)资本推动文化企业扩张、融资、兼并、重组。通过资本的力量,文化企业实现超常规扩张,以追求高额回报。在新兴的互联网游戏领域,2008年11月—2009年11月,中国互联网行业共披露并购事件20起,涉及金额4.66亿美元。2009年,盛大网络宣布以约462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华友世纪51%股权。传统国有企业、传统媒体也通过资本运作加速扩张,如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2009年8月收购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有关发行资产,11月收购天津出版总社资产。2009年12月31日,中国出版集团以现金、资源和股权交换置换的方式参股黄河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2)资本扩张使部分文化企业出现行业垄断趋势,中小企业利益受损,消费者文化权利亟待保护。行业整合催生一批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引起主管部门重视。2009年,由于在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核中受阻,新浪与分众传媒宣布放弃已达成的高达13.74亿美元的合并计划。2010年11月腾讯发布公告,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与奇虎公司展开著名的“3Q”大战,两公司互相向法院提起反不正当竞争诉讼。在工信部等三部委的积极干预下,腾讯与360实现兼容。但事件反映出的滥用市场优势形成垄断地位,网民利益如何保护等问题引起人们关注。

同时,与其他行业中小企业一样,中小文化企业也面临着融资难题。银行缺乏对中小文化企业放贷积极性,国家对中小企业缺少配套政策等问题依然存在。中小企业面对不断规模化扩张的国有大型文化企业,缺乏竞争力,最终无疑影响到整个创意产业。消费者在文化消费时,面对各个文化产业垄断行为时,没有选择余地,利益受损时不能得到充分保护,最终影响到文化消费水平。

3 新型文化业态不断发展,文化市场结构急剧变革

新型文化业态实际上是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其目标是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包括移动多媒体、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网络广播电视、数字广播电视、手机广播电视等,近年来还涌现出电子票务、网络游戏、手机文化、数字文化节目制作、三维动画等文化业态。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规划提出“要积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要重点做的工作之一就是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其中包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政策明确支持的环境下,新型文化业态对文化市场的影响正不断显现。

(1)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促使文化市场规模扩大。近年来新型文化业态蓬勃发展,广播电视网、3G网络市场呈爆发性增长,推动文化市场规模加速扩张。2009年“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启动,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指出,NGB的建设目标是:用1年时间建成用户规模达到1000万户的示范网络;在随后的10年内,基本建成覆盖全国3亿户以上家庭的有线、无线并用的NGB网络,使之成为以“三网融合”为基本特征的新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2009全国337个地市级以上城市中,已有190个城市开通了CMMB信号,与之相联系的音频手机报、音视频杂志、互动电视等新业务不断扩展。2009年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其中,中国移动TD用户达394万,三家电信企业共完成投资1023亿元,完成全年计划投资1435亿元的72.3%。

(2)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推动文化市场结构调整。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导致部分传统文化市场规模下降。据统计,2008年我国音像业出版品种2.35万种,比上年下降26.48%,发行数量为4.10亿盒,比上年下降16.49%,发行总金额为18.44亿元,比上年下降了41.38%。音像业的萎缩与手机音乐、网络视频等新型文化业态的冲击不无关系。新型文化业态推行的网络免费下载、接收音乐渠道多样促进了在线音乐的繁荣,传统音像业务却相对萎缩。另外,新型文化业态发展促使传统文化企业升级转型,积极转型的传文化企业迎来新的生机。出版行业本来被认为是 “夕阳产业”,但在新媒体时代,出版业掀起数字化浪潮。据统计,数字出版业的整体收入将超过750亿元,并首次超过传统出版业的产值。此外,2009年数字出版实现了业态多样化,电子书业早已在大多数出版社不同程度展开,75%的报社涉足网络报,55%的报社拥有手机报。全国手机报数量将突破1500种,手机成为人们的主要阅读终端之一,用手机看电视、上网、阅读书报成为时尚。未来几年数字出版用户每年将增长30%,收入每年将增长50%。

4 文化产业法规政策和文件密集出台,规制与促进措施都在加强

完备的文化市场法律规范体系是文化市场有序运行的基本保障,对于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国务院、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为促进与规范文化市场发展,推动制定了大量的政策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从主管网站公布的数据看,仅2010年文化部就出台了19部文化市场相关部门规章。国家广电总局制定5部部门规章。这些法规政策包括市场主体、交易规范、融资政策等,涉及文化市场各个方面,对规范文化市场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近年出台的法规政策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规制与促进都在加强,对文化市场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认识还有待深入。文化市场法律规范规制的加强包括市场主体的准入、文化活动的专项许可、对文化产品内容的审查等都方面的条件,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等。促进方面的政策法规包括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文化部《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等,这些政策文件包括对文化企业的扶持、产业园区建设、文化企业税收优惠等措施。规制与促进的加强其实质上反映的是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和社会属性。商品属性内在要求政府要推动形成市场充分竞争,产品不断创新,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形成市场繁荣的局面。而文化产品的社会属性内在要求政府要加强对产业产品的管制,以保障文化安全,引导健康精神文化的形成。但文化市场主要在于充分发展其商品属性,以考虑社会影响理由而牺牲文化市场的发展是不可取的,应该在保障文化市场公平交易,繁荣发展的基础上维护文化产品的社会属性。

二是层次较低,规范性文件、部门规章出台较多,而法律法规很少。从2009年以来制定修改的法律紧密涉及文化市场的仅有一部《著作权法》,法规仅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进口影片管理办法》、《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等少数法规。其余的都是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这反映了目前文化市场快速发展,法律法规的制定因周期长无法及时出台,只能以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来代替的现状。但因为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效力层次不够,不少出于维护部门利益的需要。部分文件、规章与法律、法规冲突,给市场秩序造成混乱,不利于文化市场形成稳定的交易规则。

5 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的对策建议

文化市场体系的完善涉及市场主体、客体,规则体系等多方面的建构。从政府部门管理的角度,笔者建议针对近年来文化市场发展新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管理理念要切实转变。加强对各类文化产品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基础研究,从市场准入、内容管理、事后监督等方面认真分析各类文化行业对经济与社会影响,该加强管制的要严格管制,该充分放手交给市场来配置资源的应充分信任市场的配置能力。基本的原则应是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在市场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引导主流文化形成凝聚力、号召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障文化安全。

(2)对文化产业出现的垄断倾向要引起充分重视,对中小文化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文化企业垄断是市场自由竞争的阻碍,它妨碍公平竞争,扼杀文化产业的创意动力,侵犯消费者文化权益。主管部门要引导企业公平竞争,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对近年来文化企业出现的垄断趋势需引起重视。结合《反垄断法》的规定,制定文化市场垄断行为认定、处罚标准,对滥用市场优势地位,实施垄断行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垄断行为及时处罚。

中小文化企业具有文化市场创新的动力,能够及时发现市场需求,是文化市场 “百舸争流“的基础,对文化市场长远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政府要在企业孵化、项目融资、政策准入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3)加快文化市场法律法规等的制度建设,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及时制定法律法规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减少行政干预,通过稳定的交易规范保障市场体系的有效运行。当前对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尚没有一部基本的法律,急需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对现有的文化市场规范性文件加以清理,将成熟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上升为法律。同时完善相关法规,对不适应文化市场大发展大繁荣的规定加以清理。

市场体系的有效运行还要求加大执法力度。当前要坚持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综合执法的加强包括文化市场执法主体的综合,提高文化、工商、公安、海关等各部门综合协调能力;运用法律法规的综合,提高全面运用相关法律法规的能力;执法手段执法工具的综合,加大执法投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创新执法方式,提高综合执法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玉忠.文化市场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

[2] 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 胡惠林,陈昕.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11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雷小龙:广州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总队,调研员;张飞鹏:广州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华南理工大学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化产业与知识产权。

作者:雷小龙 张飞鹏

营销引起文化变革论文 篇3:

透视三星变革战略

想成为一家真正不可战胜的公司,光靠取悦大卖场里的消费者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胜者,要有能力去不断拓展新的市场领域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各手机制造商相继推出不同的运营策略。诺基亚、苹果等强势品牌,无须去迎合运营商来树立自己的行业优势,这在某种程度给了三星与运营商深入合作的机会。通过这种合作关系,三星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

金融危机中的胜出者

2009年,金融危机后,许多市场都露出疲态,三星却在逆境中脱颖而出。三星胜出的优势在于,从战略到策略,再到技术、到营销实现全面主动变革。

与其说服别人改变,不如自己改变。这是三星近几年来一直努力尝试并做到的,三星每年至少会推出30多个样板,供运营商作为定制模板来选择,不仅自己承担设计角色,还通过与运营商沟通,了解运营商的需求,并对这些需求尽快执行。而运营商在与诺基亚、苹果等强势品牌的合作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大多要遵循这些强势品牌的固有操作流程,甚至要不断向他们做出让步,才能达成进一步合作。

一位与三星合作的运营商告诉记者:“在与三星公司的合作过程中,他们不但全面配合和支持,甚至在非工作时间,三星的工程师也会加班给予最大的支持。”这是其他强势品牌做不到的。

这种合作策略使三星受益匪浅,运营商的深度定制趋势,给手机制造商的产品以极大促进。中国移动除了自己固有的销售渠道外,还与苏宁、大中、国美等大卖场有着不同程度的合作,这与三星的渠道体系形成互补。运营商通过话费补贴方式,在自己控制的渠道内带动手机销售。

该运营商说:“三星在定制手机上采取让利政策,与渠道商、运营商形成紧密关系,使三星手机在诸多强势品牌中脱颖而出,大幅度提升了销售业绩。”在这个合作框架中,三星只留取少部分利润,其余的利润,均让给了大渠道商和运营商。

“这是一种代价昂贵的促销手段,需要对中国市场和消费文化有相当透彻的了解。”著名品牌管理专家曾朝晖这样评价:“三星作为来自韩国的公司,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已超越了其他跨国公司,因此,它的本土化程度更高。通过种营销手段,三星获得了运营商和渠道商的喜爱,带动销售业绩持续增长。”

面对三星的发展势头,诺基亚与苹果公司着手改善营销策略上的不当之处。三星则立足于不断拓展新的市场,加速产品创新,集中发布比竞争对手更多的新品,以期掌控流行趋势,获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全球手机行业的胜出者。

商用战略打开市场新局面

如今,不仅在我们的口袋里,在人们的办公桌和客厅,到处都能看到“SAMSUNG”(三星)的标识。在首都机场航站楼,在各大星级酒店大堂以及客房,甚至在教室、实验室,乃至政府和金融机构,处处可见三星品牌的身影。

历经了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上一轮变革,三星迅速由一家制造公司脱胎换骨为一家集成技术和设计领先的公司,抢在所有手机制造商之前,推出了MP3手机、高像素摄像手机和最轻薄手机,满足了追逐时尚潮流的消费群体。

想成为一家真正不可战胜的公司,光靠取悦大卖场里的消费者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胜者,要有能力去不断拓展新的市场领域。三星的主要竞争对手惠普、佳能、戴尔和飞利浦早已涉足商用领域,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三星也看好了这个领域,为此启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商用业务推广新战略。2007年3月,联想大中华区原副总裁曲敬东加盟三星,出任三星大中华区常务董事和营销副总裁,负责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商用业务,成为韩系企业中的第一个中国高管。之前,三星在中国的一切事务,全部按照消费业务思路操作,商用客户与消费客户使用同样的渠道代理商,从而忽视了商用市场。曲敬东上任后,立即着手商用团队的打造和业务拓展,并制定了三年过百亿美元的销售计划。

曲敬东认为,三星中国商用业务成败的核心,不仅仅在于企业内部商用业务部门的建立和完善,更重要的是如何为不同行业的客户定制他们最需要的产品。目前,三星商用部门已在中国取得较大突破。以前,分布在中国十多个城市的香格里拉酒店,均被飞利浦产品垄断,通过与香格里拉酒店的沟通和市场调查,三星中国的商用部门发现,大部分酒店一直不能妥善解决电子设备的音量控制问题。三星中国的商用团队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应对措施,产品得到了香格里拉酒店的认可。在随后一年多时间里,三星在杭州、深圳、成都、大连等九个城市的香格里拉酒店里,替换了原有的飞利浦产品。

据了解,在众多渠道商不敢轻易涉足的公安行业,三星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他们通过电话销售部门对某城市多家银行、企业、机构进行访问和调查,制订了针对这个城市安全监控系统的解决方案。这一方案,获得了该市公安局以公函形式,敦请当地100多家银行和企事业单位,配合三星监控系统解决方案的实验。

针对政府、金融等领域的商用打印机,也成为三星商用业务推广的重点。激光打印机的机芯技术,包括三星在内,全球只有三家厂商拥有,未来70%的打印机业务都将集中在商用领域,这会对三星的全球商用业务起到重大的推进作用。

创新再造电子消费巨头

历经了四十多年风风雨雨,如今的三星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赚钱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产品线涉及手机、家用电器、商用、网络等各个领域。为什么三星能够迅速崛起,成为继索尼之后又一家全球最有价值的消费电子品牌?一切都归功于变革和创新。三星的变革战略,使自己始终走在市场前沿,三星的创新能力,使自己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三星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资金,已逾百亿美元;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已超过4万多人;公司不但拥有高尖端的技术研发人才,更拥有亚洲最大的研发中心。三星的过人之处在于,先一步掌握新技术与商业机会,然后以排山倒海的产品优势,获得市场控制权。

几年前,格兰仕集团有意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公司副总裁俞尧昌曾带队去韩国三星总部考察,当他看到三星的技术研发部门早已有了数百种超前于市场的产品和技术储备时,惊叹之余,放弃了进入手机行业的想法。

曾朝晖说:“这样的技术创新和储备,不是一个企业用几年时间就可以轻易完成的,它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需要敏锐的市场嗅觉,更需要对未来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这几点,三星都做到了,不但引领了当前的市场潮流,还将未来二三十年内的市场趋势运筹在帷幄之中。”

当年,摩托罗拉推出V70旋转时尚手机,曾掀起了一阵高端消费浪潮,索尼爱立信、诺基亚也推出跟进产品。然而,这阵风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淹没在市场之中。原全球三大手机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如今仅有诺基亚依然保持着第一的位置,三星锁定时尚路线不断创新,全力赶超竞争对手,如今已成为全球第二手机品牌。

从原本单纯的产品开发,到现在的产品研究,三星已经完成了它的另一大变革。本着走在市场前端的宗旨,三星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已经开始主导消费电子产品市场潮流,从手机到各类电子产品,始终处于市场的领军地位,一步步扩大市场,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三星另一个迅速发展的原因在于,主要产品的全部电子部件,几乎都是自己制造。生产一款新产品对三星来讲,只是将这些部件进行新的组合。这不但节省了时间成本,更大大地节省了人员成本,带动三星不断深入更多新的产品领域。

能坚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近十年来,为什么曾经闻名全球的日本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陷入集体沦落?放弃制造、产能外移是他们的最大败笔。大规模的产能外移,使众多日本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成为空壳企业,失去了产能依托的日本企业,出现了“技术空心化”现象,导致这些企业即使有了好的技术和产品,也无法进行商业价值放大。

时尚设计驱动快速消费

在人们的印象中,手机、家用电器都是耐用消费品。“耐用”的概念,就是可供长时间使用,在短期内不会轻易更换。如何让消费者转变固有的“耐用”消费观念?三星在手机和家用电器的营销上,进行了一场“时尚”变革试验。

记者关注三星手机,始于2000年,时间应该不算短了。在洋洋大观的中外手机品牌中,为什么会对三星手机会格外关注?这得从记者的一个发现说起。十年前,三星手机在中国的销量并不大,但一个细微变化——时尚的产品外观设计,却从这时起开始在三星手机上显现。十年来,三星手机的这种变化一直延续着、强化着,并一路坚持走到今天。

其实,很多喜爱三星手机的粉丝,或许心中早就有了这种感受,只是没有把这种感受具体化、形象化。从最初的国内第一款双屏手机三星A288上市,到后来的T108、T508,再到第一款滑盖的D508。十年来,三星手机在千篇一律的手机产品制式中,以自己独特的设计方式,走出了一条时尚之路,并用这种设计思路,颠覆了“手机是耐用消费品”的既有市场格局,走出了一条三星手机独有的时尚路线。通过三星时尚产品一代又一代的演绎,让手机这个“耐用消费品”,彻底演变成为人们手中的“时尚消费品”。

2010年盛夏,三星手机又推出了“澜”系列产品。一个“澜”字,颇具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将三星手机魔焕炫屏即将引发的一场手机色彩革命,真实地带到了消费者面前。三星的这个创意,也引起了专家的关注,著名策划家、“一字定位法”创始人张道奎这样评价:“三星‘澜’系列手机,在屏幕色彩和使用功能上的创新,给人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用‘魔焕炫屏’来形容这款产品,当之无愧。”

张道奎说:“从‘耐用’到‘时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替换,在‘耐用’与‘时尚’之间,产品的消费流量,在悄悄产生着革命性的变化,由此而形成的销售驱动力,已成为三星手机快速切割中国、甚至是全球市场的法宝。”

“时尚三星”在竞争激烈的消费环境中,或许已经成为消费者的最好选择。“时尚三星”带给三星的,自然是市场占有率的大幅提升。今天的三星手机,在众多时尚元素的华美装扮下,没有理由不被消费者首选和喜爱。

时尚究竟是什么?有人也许会说:流行。

曾朝晖却另有见解,他说:“其实,流行的东西并非时尚。真正的时尚因子,应该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当这些因子经过不断叠加,最终会积淀成文化。而具备了文化内涵的产品,一定会孕育出独特的、强大的、持续的消费生命力。”

三星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已经对“时尚三星”做出了很好诠释。将“耐用”引导为“时尚”,在三星家电产品的宣传推广上也得到了体现。从“家电产品”到“家居产品”,虽然仅仅是一个字的改变,却把三星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了消费价值上的区分,这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无疑会产生重大影响。

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家居产品早已不局限于以往的固有观念,而成为生活品位的体现。越来越多的家用产品被赋予了“家居”内涵,在家居产品中融入时尚元素,使其成为人们生活品位提高的直接体现。

三星正是抓住了这一市场消费心理,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家电产品引入到这个“时尚”大军中,将固有的“耐用”消费品转变成为“时尚”消费品,将时尚与市场融合,做到了用产品引领时尚潮流。

记者观察

三星的快速成长,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敢于变革,先于变革,是这个企业一直保持稳健成长的直接动因。

2010年5月12日,三星公布了一个针对新产业的多元投资计划,到2020年,将在包括LED(显示材料)、环保能源、医疗健康等领域投资23.3兆韩元(1兆韩元约合60.4亿元人民币)。

这个决策,是李健熙重返三星董事会主席职位50天内作出的。这一举措,被业界视为三星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变革。按照李健熙的说法,未来十年,三星将淘汰目前的大部分业务和产品,在其他全球性企业还在犹豫不决时抓住机遇。

这次变革会给三星带来什么变化?业界对李健熙领导下的这次大变革,充满了关注和期待。

作者:林洛溪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工程观工程教育论文下一篇:人才培养工业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