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策研究

2022-09-11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 加强实践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前, 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出的新特点, 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受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少部分大学生“三观”背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灌输基地, 只有通过思想政治的宣传, 才能让大学生树立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践教学就充当起了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了这样一个实践的平台一一让大学生深入到现实的社会大环境中, 才能在真正的实践中逐渐摸索如何在面对现实问题时采取科学的态度;才能从根本上认识问题的根源、事物的流变及其复杂多样的表现形式;才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结合课上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并做出科学的判断, 最终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采取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 将自己培养成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这一过程绝不是凭老师“一言堂、一手包”就可以解决。所以, 我们必须加强并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二) 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效果的基本手段

教育学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 学生品德的养成离不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只从书本出发, 仅仅依靠“灌输”方式的理论教育难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实践证明,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有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还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第二章爱国主义中, 既可通过带领同学们参观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感受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又可结合现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同学们一起讨论如何做到真正的爱国。讲授法律基础部分可以让同学们观看一些案例的庭审录像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教师点评。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授课形式既可以使枯燥的理论和抽象的法律条文结合起来, 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 从而使理论与实际可以有效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教学使所学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证实, 使其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和品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达到教育目的。

(三) 加强实践教学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 也包括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引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而且培养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现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引导他们了解世情、国情和民情, 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他们吃苦耐劳、敢于拼博、勇于创新、为民服务的精神和意识, 最终培养成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综合型的高素质的大学生。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 方向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向, 方向性、科学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遵循的根本原则。方向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性是指实践教学要重视人的精神价值和精神动力,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内容, 着眼于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二) 实效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党的路线、政策与方针的教育, 必须与时代同步, 与国家核心价值观一致, 即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有实效性, 又要有创新性。实效性则要求通过社会实践教学而达到一定的实际效果, 使受教育者把课堂内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能力, 最终达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创新是一个国家乃是一个政党事业不断发展的源源动力, 是出现符合客观规律产生的新事物的必由之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同样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实践教学要紧密联系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 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贴近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实际不断创新贴近于现实的教学实践模式、活动平台、评价体系等。只有把实效性和创新性的原则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保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旺盛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策选择

(1) 实践教学需要社会平台, 实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学生的认识主要是在实践和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认识这一规律的重要意义在于必须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活动起来。既动脑、又动手、动口, 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而不是静听、静观。这是涉及教学观念变革的一项具有根本意义的变革。”[1]因此, 实践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形象生动, 有助于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提高学生参与度。如开展辩论赛;主题朗诵比赛;主题活动PPT展示;组织知识竞赛;传统经典著作诵读;实践表演;法律意识宣传活动;模拟法庭;参加志愿者活动等教学实践活动。将抽象的理论学习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代替僵硬死板的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 呈现出活生生的事实、图像和影视, 既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增加对理论理解的速度和深度;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积极的参与者, 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学习, 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强烈的现场参与感可以触发、增强大学生的理论思维, 帮助大学生把丰富的感性经验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因此, 实践教学能够加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针对性, 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实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2) 实践教学需要社会资源, 实现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相互整合。首先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校内资源不仅是我们直观理解的课堂内的讨论、演讲、辩论、专题讲座、案例教学、观看录像或教学片作为等。同时作应尽可能的运用作为校园精神的一种载体和表现的校园文化, 如图书馆、资料室等提供的各种文本影像资源和课堂外由其他部门开办的主题演讲、文艺汇演、心理咨询、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都是立足基层、面向同学的, 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和升华。此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计算机的广泛普及, 互联网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互联网所具备的即时性、便捷性、开放性及匿名性等特点和其在高校的广泛普及率以及大学生对电脑的高使用率, 为高校将网络资源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范围内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 可以在学校校园网上建立专门的红色网站, 开设主题博客、论坛, 创建课程聊天室等以方便学生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情况下开展实践交流活动, 这样既节省了开展实践活动的成本又大大提高了实践活动的效率, 最大限度地整合了社会与学校资源。

(3) 实践需要拓展教学模式, 实现“内化”和“外化”的双重功效。校外资源广泛运用是一种非常必要的补充, 如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等作为校内的有益补充汲取社会营养。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学习上创造性和主动性既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为理论教学的实效创造了有利平台。根据当地的红色革命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可与学校周边的社区建立了服务型的实践基地, 还可以与法院、检察院和监狱等单位建立了法制教育实践基地, 还有的与当地经济发展比较有典型意义的企业或村镇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既可以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组织大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中小学观摩教学、组织专题调査等活动, 又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革命老区参与实践锻炼, 做到日常教学与假期活动的有机结合这些实践教学基地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展开高校大学生可以通过实地参观考察、调査访问等形式走出校门, 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亲身感受体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进一步坚定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信念。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理论基础等都发生了变化,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策研究, 不仅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际效果的基本手段, 更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策

参考文献

[1] 席文中.教学论[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分析电子商务对市场营销创新性发展的影响下一篇:从营销角度谈档案宣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