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初心的心得体会

2022-11-21

在工作与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各种信息的启发,我们可能会获得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可使我们更好的成长。怎么样写出好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遗忘初心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遗忘初心的心得体会

遗忘初心之后心得体会

观看警示教育片“遗忘初心之后”

心得体会

“廉贪一念之间、荣辱两个世界”。今日我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按照上级要求、为深入开展第二十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道德思想防线、组织观看了“蜕变”系列警示教育片之一“遗忘初心之后”。电教片中、落马官员声泪俱下的心理自述、入木三分的剖析点评、提纲契领的旁白解说、意气风发的生活与高墙四筑的监狱形成强烈对比。面对党旗举手宣誓的一名名官员、面对诱惑、不能坚守原则、利益熏心、在慢慢的人生旅途中、逐渐遗忘了入党初心、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道德滑坡、使他们一步步划入犯罪的深渊、深深滴触动了各位领导和干部的心灵。

警示教育片后、我深受教育和启示。认识到在市场经济大潮的今天、在领导干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非常必要。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严守党纪国法、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遗忘初心之后”警示教育片中三位官员利用手中权力捞一把、而且从中收受他人贿赂巨款、成了金钱的俘虏。枞揽他触目惊心违法犯罪的轨迹、清楚看到他就是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手中权力去中饱私囊、满足私欲、演绎了一幕幕淋漓尽致的权钱腐败交易之戏。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严重损害了人民公仆的形象、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从中认真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要廉洁从政、为人民用好权、掌好权。再次警示我们加强共产主义联想和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之所以走上违纪违法道路、根源在于他们背弃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思想上蜕化变质。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的精神支柱和灵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有坚定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文人民服务的宗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才能抵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党员领导干部要慎重使用权利。监督的实质是监督权力。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职责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利、恪尽职守、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都是一种贡献、对自己也是一种肯定;如果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甚至以权谋私、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则是一种犯罪最终也会毁了自己。如雷渊利把党和人民赐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本钱、以为权就是钱、有了权就可以捞钱、从而见利忘义、利用手中权力之便收受他人贿赂人民币多万元、成了金钱美色的俘虏。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明白、权力是谁给的、手中的权力应该为谁谋利;凡滥用权力者、必将受到制裁。从而做到警钟常敲、时时警醒自己、时刻不忘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金钱的诱惑、永葆共产党、人民公仆的本色。

牢记艰苦奋斗精神、切实抓好反腐倡廉。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宝贵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尤其需要党员领导干部继承和发扬。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廉政建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实质上就是一种廉政的表现。有些领导干部认为有了地位和权力、生活改善了、物质条件提高了、不享受白不享受、于是一味地追求物质生活、怕苦怕累;有的将物质享受作为待遇高低的标尺来衡量、有的甚至因此而做出违背原则的事。

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挡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第二篇:《遗忘初心之后》观后感

为深入开展第二十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道德思想防线,按照教育纪工委文件精神,xx月xx日下午,xx局党组组织观看了《蜕变》系列警示教育片——《遗忘初心之后》,讲述了自治区查处的3名受党和国家教育多年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例。通过他们的现身忏悔,深刻剖析了他们理想信念缺失、人生观失衡、私欲畸形膨胀的思想根源,描述了他们把人民赋予的权利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从而陷入犯罪深渊失去人生自由的蜕变过程。令人触目惊心、催人惊醒。观看后,一致认为,这部警示教育片,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警示教育课,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和力量,我们要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为。从中汲取深刻教训,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党和人民交给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

“廉贪一念之间,荣辱两个世界”。电教片中,三位落马官员,声泪俱下的心理自述、入木三分的剖析点评、提纲挈领的旁白解说,意气风发的生活与高墙四筑的监狱形成强烈对比。面对党旗举手宣誓的一名名官员,面对诱惑,不能坚守原则,利益熏心,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逐渐遗忘了入党初心,理想信念发生动摇,道德滑坡,使他们一步步滑入犯罪的深渊,深深地触动了市纪委监委各位领导和干部的心灵。要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切实树牢“四个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红线底线意识,学习宣传贯彻尊崇党章,认真履职尽责。

观看警示教育片以后,通过带头学习切实提高拒腐防变意识,要加强内部管理要求身边人遵纪守法。要时刻保持警醒,还要告知家人,远离腐败,心存底线,净化自己的朋友圈,用好家风涵养好作风。认真遵守党章党规党纪,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才能做到履职尽责、才能做好表率,才能促进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篇:观看《蜕变的初心》的心得体会

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对于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使自我真正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憾和教育。看着这些人,哪一个过去不是热血方刚、踌躇满志的同志,而今天却成为阶下囚。他们腐败蜕变,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起初走上领导岗位的时候,他们都能克己奉公,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染缸中,在各种利益诉求的社会变革中,在灯红酒绿的相互吹捧中,渐渐的迷失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逐渐背离了组织原则,利用手中的“公权”找到了寻租的落脚点,打开了“一夜暴富”的欲望之门,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触目惊心的反面案例,让在座观影人员反思警醒。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我深感反腐倡廉教育对于共产党员是何等的重要,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一、要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信念。

从腐败分子发展的轨迹来看,不少人曾经是我党的好同志,为党的事业兢兢业业地工作过、奋斗过。但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面对各种诱惑,在志忑不安的心态下迈出了可怕的第一步,之后,自身“免疫力”不断下降,于是逐渐堕落。这个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一念之差到不能自拔的过程,也是一个共产党员腐化变质的过程。所以每个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以人为本,以苦为乐。

二、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私心和贪欲是万恶之源,私欲与权力的结合必然导致腐败。一个共产党员如果放松了对私欲的控制,就会失去对权力的驾驭能力,缺失了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所以每个党员都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化“公仆”意识,牢记权力是人民给的,权力意味着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所以,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能以权谋私。

三、要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发扬民主,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台上台下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要听得进不同意见,不搞个人专断。要增强党性原则,强化民主集中制意识,确保权力行使不偏离正确方向,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

四、要加强学习,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从腐败分子的变质过程来看,多数人是因为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从而渐渐地忘记了党的教诲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逐渐淡化,世界观蜕变,人生观扭曲,价值观失衡,陷入拜金主义、亨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所以,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才能自觉抵制滋生腐败的各种诱惑;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奉公守法,廉洁自律的每一位人员的准则,作为一位党员,更是要身先士卒、模范带头。古人拒礼,不带一根棉线,卢淳杰却在顺境时放纵享乐,在不顺时放弃底线,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资本,购买原始股谋利、卖官结党、贿赂来者不拒,甚至还有“他们贪了那么多,送给我一些也是应该的”荒谬思想,早把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抛诸脑后了。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职一方,人民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要放在心上,事无巨细、永远恪尽职守。在处理群

众反映的问题时,因为拿了工程方的好处,他大多数是为老板们开脱,很少真正关心群众的诉求,公正的解决问题,丧失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崩塌,无法抵御甚至是主动伸手到雷池禁地。

“做人诚为本,当官廉为先”是中华民族千年古训,放纵贪欲,以权谋私,损坏人民利益,会最终沦为阶下囚,受到法律的严惩。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要多看前车之鉴、多听忏悔之言、多思贪欲之害。守住为官做人的底线,干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这才是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坚持共产党员的操守,讲真话、办实事,言行一致,胸怀坦荡,任何情况下,都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有无监督一个样,决不能当面一套背后-套。要严格自律,自觉遵守各项制度法规,不该听的坚决不听,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不该做的坚决不做,也就是要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腿。把自己的精力用于工作和事业上。尤其是领导干部,更要不断提高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思想上构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线,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四篇:被遗忘的诗性

——论《沧浪之水》的误读成因

刘 朝 勋

(中南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70003)

《理论与创作》2009年第6期

摘要:池大为并不是一个人格失落的被异化的人物形象,相反,是一个既能仰望天空执着理想,又有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格类型,这是一种具有弹性张力的人格类型,池永昶似的纯洁理想和马垂章治下的冰冷社会现实是天平上的两极,一端是水至清则无鱼;一端是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关键词:阎真;《沧浪之水》;读者批评;误读

《沧浪之水》出版后,好评如潮,普通读者和批评家都对它给予了极高评价。普通读者(也就是小说的主要阅读对象)把它视为人生圣经,推崇备至。文学评论家白烨则称它为“当下现实题材难得之力作”,还有评论认为“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通过对主人公池大为形象的成功塑造,不仅真切地写出了权力和金钱对知识分子人格和价值观的摧毁,而且非常生动地写出了知识分子在逐渐放弃操守时复杂而痛苦的心路历程,作品是一部当代知识分子人格失落的悲剧”,①当代社会转型中的人格异化。②这些观点有其自身的道理,但肢解了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文本的存在价值,难说不是一种片面的深刻。

产生误读有读者接受过程中的畸变和文本自身的分裂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读者接受的歧变与单一审美向度

读者依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只依据与自己阅读期待契合的文本部分片面肢解作品,从而产生误读,尽管正向的误读会丰富作品的审美价值,但一部意蕴深厚的作品却只有一种口径统一的解读,而且是误读,也委实是一种遗憾。批评家则依据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理论,用惯性的思维模式从作品主人公一段经历中武断的得出结论:作品的主题是体制对人的同化以及人在体制中被异化。也就是文本的本意与读者的实际接受产生了抵牾。

从接受的角度来讲,它的部分内容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每一作者都依赖于他的接受者的环境、见解和意识形态;文学的成功所要求的是这样的书,③”“它表现了群体所期待的东西,它为该群体描绘了群体自己的肖像。④”“根据作品的意图与社会群体的期待的吻合程度来确定文学成就的客观主义作法总是把文学研究引入两难困境。⑤”所以强调作品符合特定时代阅读心理的文本意义和文学价值,而忽视作品作为整体的艺术价值,把一个丰富的、矛盾的、具有跨越时空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弱化为被官场吞噬了价值取向并被同化的知识分子形象,虽满足了当前的读者阅读心理,却未必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沧浪之水》以池大为的人生动向为主线,所以我们把池大为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大学和研究生生活的学生阶段(包括埋葬父亲),进入卫生厅之后到当上厅长之间的仕途爬升阶段,成为厅长之后的人格回归阶段。中国正处于社会

转型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利益分配和权力持有经常形成同一的关系,但这个操作过程在普通人眼中很神秘,实际生活中很无奈;人们渴望了解每天发生在身边却又琢磨不透的那些潜规则,同时也出于一种规避风险保护自我的需要,乃至从中获益。《沧浪之水》的出现满足了这种心理期待,这使得读者在阅读中把心理能量全部放在池大为的第二个人生阶段,也就是池大为进入卫生厅后艰难的适应中,抓住机会进入仕途快车道,乃至当上厅长。这让读者看到了自己的平民仕宦梦想;而且小说描写细致入微,引人入胜;政治宣传品一样的主旋律作品显然提供不了这些。于是在有意无意中其它的两个人生阶段被忽视了,一个多维度的、具有审美宽度和理想主义气息的人物被单一化了。

读者津津乐道于作品主人公的仕途过程,除去读者的接受需求之外,与作者把主要的文墨放在第二阶段也有很大关系,全书523页,其中对池大为第二人生阶段的描写占到了423页,而且这一部分的确显示了作品的现实主义力量。但这并不能掩盖小说的诗性光辉,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放在一起尽管只有一百页的篇幅,却寄寓了作者全部的文化理想和人性关怀,它不是鲁迅放在《药》的最后放在夏瑜坟上的一束白花,仅仅是平添的一点亮色。这种文本内在的分裂助长了误读产生的可能性,但也正是这种分裂使作品有了多种解读可能性,从而聚变出独特的魅力;多重意蕴是经典作品的必要内核因子和作品得以产生经久魅力的素质。我们有必要回到作品,从小说的整体出发,结合“序篇”和池大为当上厅长之后的第三个人生阶段,希求得到一个更为全面的结论。

二、《序篇》蕴含的审美寄托与“焚书”映照的理想回归

在研究者中,大多对小说的《序篇》持一种漠视的态度,而整个小说的灵魂就是这块不足二十页的《序篇》,很多小说家重视小说的开头,因为开头就意味着为小说定下了基调,象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一句话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表面上平淡无奇,实则气象万千,普鲁斯特前后五年尝试了十六种写法才确定了这一句,这表明作者是在回忆中写作,在写作中回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那个经典的开头风靡世界,曾经影响了一代的作家,开创了一个时代。中国的作家也很重视开头,而且留下了经典范例,张爱玲的“《封锁》的第一句:“开电车的人开电车”;、阿城的《棋王》“车站的人是乱的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甚至王蒙的“那天的火锅吃的很不成功”。不论是普鲁斯特开头尝试了十六种写法,还是马尔克斯的开头构思了十五年,都说明他们十分重视这个切入小说的第一笔。回过来看看《沧浪之水》的开头:“父亲的肖像是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的。他已经死了,这个事实真实得虚幻。”整个序篇都在写父亲及父亲的死带给自己的影响。和现在不同,以前的人在父母亲晚年都会找人给他们画像,意在去世后作为遗像,缅怀前辈。但这个肖像不是找人画的,在第三页有这样一段话:

我准备把书合上的时候,发现最后一页还夹着一张纸,抽出来是一个年轻的现代人的肖像,眉头微蹙,目光平和,嘴唇紧闭。有一行签名,已经很模糊了,我仔细辨认才看出来:池永昶自画像,一九五七年八月八日。

这段文字明确的告诉我们,开头所说的张画像是父亲的自画像,而且是年轻

的自画像,这就产生了一层悬疑,这样处理,究竟是作者悬挂在人物头顶冥冥中的征兆,还是池永昶对自己的命运结局有预感呢?

接下来是“这个事实真实得虚幻”,这个看似荒谬的句子表现了一种艺术上的真实,心理的真实,那就是池大为对于父亲的死感到不可思议,父亲的去世对池大为造成的空虚与空白使他“失去了悲痛的感觉”,所以有理由相信,小说中反复提到的“仰望星空”中的“星空”布满了父亲的影子。

这个开头笼罩着整个《序篇》,但《序篇》似乎与全书是游离的。也就是说去掉了这个序篇,仅就故事情节的整体性而言,对全书的阅读构不成大的影响。书的开头是这样的:在那个炎热的上午,我走进了省卫生厅大院„„在接下来的情节中插上一段文字说明一下池大为的往事就可以了。那么显然序篇的作用不仅仅是小说情节上的一环,告诉读者池大为优越的学历背景(在当时),这样一个功能作者完全没有必要用将近一万五千字的篇幅去做铺垫,也不符合阎真惜墨如金的风格,作者显然有更深的寄寓在这部分文字中;而不仅仅是有意扔出的一块香蕉皮⑥。

“父亲”留下的全部遗产就是几十本医学书,其中重点提到了一本很薄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

书的封面已经变成褐黄,上海北新书局民国二十八年出版,算算已经二十八年了。我轻轻的把书翻开,第一页是孔子像,左下角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铅笔字,是父亲的笔迹。翻过来是一段介绍孔子生平的短文。然后是孟子像,八个字是“舍生取义,信善性善”……屈原司马迁陶渊明,一共十二人。

这十二个人物是中国几千年来知识分子的代表和缩影,他们的精神品格代表着中国知识分子所能达到的高度,他们浩然正气敢于担当,而到最后是一张父亲的自画像,折射出池永昶宽广的精神世界与高洁的生命品格,他完全是把这十二个人物当成自己的标尺,既用来比照自己,又把自己放到和他们相同的高度上。这就和小说的主体部分池大为在官场的起降沉浮构成了鲜明对比,围绕在池大为周围的一大群知识分子勾心斗角丑态百出,其中找不到一个正面的知识分子形象,在商品经济的裹挟下都迷失了自我,马垂章、丁小槐包括我自己都在风潮的影响和生活的重压下变形以自保,变形和被压扁也是一种适应和生存的手段,你不去变形,不同意被压扁,就只能选择被压碎,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和霸道的逻辑。失去反抗力量的本身说明知识分子脊梁的缺失,精神退位与人格阳痿使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集体失语。在这种大背景下,池永昶的坚守在高贵的同时也掩不住透心的悲凉。当这样一个人物出现的时候,显得是那样的另类,孤零零的,在和现行社会规则的交手中屡战屡败,象一枝压伤的芦苇。池永昶的死和王国维的跳湖一样,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甘情愿的殉葬,即使池永昶在文革中不被朱道夫恩将仇报、反咬一口,也一定会在以后的风暴中被拧得粉碎。在死前的最后一句“苍天有眼,公正在时间的路口等待!”喊出了生命的最强音,同时也薪火相传,把全部的希望与期待寄托在池大为身上。

从走进卫生厅的那天起,池大为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就不断地受到冲击,简单纯真、孤高自许在侯门深似海的卫生厅里,像一个傻小子,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提出厅长用车太浪费,招致不动声色的马垂章的清除,他必须清除这个不懂规矩的年轻后生,很快研究生的高学历优势化为乌有,最后竟然被调到了卫生厅的下属单位中医学会,如果没有特殊事情的发生,池大为的政治生涯就结束了。在

这过程中,池大为没有分房子,生了孩子后和岳母住在一间房子里,中间用一层木板作为隔墙;没有职务上的升迁,也就没有了一切,连捡丁小槐用剩下的东西都难,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池大为从父亲那里承袭了太多,一直在固守清高的知识分子立场,还笼罩在《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的神性光辉之下。

所以薄薄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就构成了《沧浪之水》全书的精神轴心。在小说的最后,作者再次提到了它:

我在坟前跪下,从皮包中抽出硬皮书夹,慢慢打开,把《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轻轻的放在泥土上。十年来,这本书我只看过两次,我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打开它去审视自己的灵魂。我掏出打火机,打燃,犹豫着,火光照着书的封面,也灼痛了我的手指。

可见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之深。“焚书”是小说中的重要细节和场景造型,它说明我已经焚烧了这本有形的书籍,把这些包括父亲在内的人物融进了自己的血液里,是所谓化有形为无形;同时也宣布了这些历史名人在当代的“死亡”。它既阐释池大为对现世的理解,也是他人生姿态的展现。这个场景成为池大为这个人物与其它小说人物的典型区别性特征之一。犹如黛玉葬花,惜时伤春,宝钗葬不得,王熙凤更葬不得。“焚书”是池大为给父亲上坟的一个片段,上坟象征着回归,因为坟是最终的归宿。小说整体上是一个“离去---归来”的结构模式,序篇中“去北京之前我到了坟地,在父亲的墓前跪下了”,这是池大为离开三山坳去上学、工作的起点,而在小说的最后,“我”再次来的父亲的坟前,“上坟也需要勇气,这是我没有料到的。”因为那是一个圣洁而不屈的灵魂,所以,“与父亲的灵魂对话,”“我心中忽然有一种怯意,”因为面对这样一个灵魂,任何人都要接受来自内心的拷问,任何的龌龊猥亵都显得卑微。回到父亲坟前,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精神的回归;坟既是起点,又是终点。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小说在具有令人震撼的现实主义力量的同时,又散发出一种诗性的光辉。

三、并非异化

这样看来,池大为并不是一个人格失落的被异化的人物形象,相反,是一个既能仰望天空执着理想,又有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格类型,这是一种具有弹性张力的人格类型,池永昶似的纯洁理想和马垂章治下的冰冷社会现实是天平上的两极,一端是水至清则无鱼;一端是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在一端,池大为秉承父亲的薪火衣钵,却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于是矫枉过正的滑了另一端,阳奉阴违也好,明枪暗箭也好,总之在一路顺风顺水中取代马垂章成为了卫生厅的厅长,但仕途上的春风得意并不能逝去池大为内心的矛盾痛苦,因为他是池永昶的儿子,他不能成为将物质享受和占用当作人生最高目标的“猪人”,于是他往中间滑动,既能契入当下的社会和眼前的官场,又能因为自己站在厅长的位置上做一些举手之劳的利民举措,只要内心有一点起码的情怀,“我和别的官最大的不同,就是还有一点平民意识,愿意从小人物的角度去想一想问题。”在两极之间滑动的过程也是池大为的人格调试过程,调试到最佳状态是在当上厅长后。

当上了厅长,就意味着池大为就“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然王国”,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思路去处理问题,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这样或者必须那样,所以,

在更大程度上,当上厅长之后的池大为人物性格特征更为复杂,融合了池永昶和马垂章双重特征,只是池永昶的比重更大一些,做个不恰当的量化比例就是六比四,这多少影响了人物作为一个文学典型的魅力,也为一些人认为对最后一部分的诟病留下了口实;如果把这个比例反过来变成四比六,也就是马垂章的比例大一些,可能会更加合理。但瑕不掩瑜,总的来说,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对人物性格转向的塑造还是成功的,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

最后,让我再次用池大为的一句话作为他的人格代言,也作为我观点的辩护陈词:“毕竟我是苦出来的,毕竟我是池永昶的儿子,毕竟我还算个知识分子。”

注释:

①余三定:《当代知识分子人格失落的悲剧—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云梦学刊》2003年第2期。

②王永进:《当代社会转型中的人格异化,以〈沧浪之水〉的人物转变为视角》,《辽东学院学报》。

③姚斯:《文学史作为向文论的挑战》,胡经之、张首映编:《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第3卷《读者系统》,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④胡经之、张首映编:《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第3卷《读者系统》,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⑤姚斯:《文学史作为向文论的挑战》,胡经之、张首映编:《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第3卷《读者系统》,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⑥1982年,哥伦比亚黑绵羊出版社推出了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另一位哥伦比亚作家兼记者普利尼奥〃阿普莱约〃门多萨的谈话录《番石榴飘香》。在这部谈话录中马尔克斯谈到这样一件事:有一位评论家看到书中描写的人物加布列尔带着一套拉伯雷全集前往巴黎这样一个情节,就认为发现了作品的重要关键。这位评论家声称,有了这个发现,这部作品中人物穷奢极侈的原因都可以得到解释,原来都是受了拉伯雷文学影响所致。其实,我提出拉伯雷的名字,只是扔了一块香蕉皮;后来,不少评论家果然都踩上了。

第五篇:被遗忘的月亮

街边的梧桐斜斜地躺在车窗的阴霾里,夜色的漆蒙凃染其上,融着水水的月光,在我的心头丝丝荡漾

我无精打采地躺在车上,心里像卡了些什么,滋生出一种钝缓的疼痛。我微微抬起眼帘,一汪月潭陷入双眸,浅浅的,湿湿的。我小声地呢喃:爸爸,你现在好些了吗?

爸爸是在捉贼的时候受伤的。记得从前他也捉过好几个贼骨头,每一回都是单枪匹马,威风凛凛地揪回一个又一个。他总是这样,见不得一点罪恶。自从当上村支书后,他的责任感更是一发不可收拾,通公路.修花坛.培养党员.解决矛盾大事小事,样样都放在心上。看着日渐消瘦的爸爸,我们都为他感到忧虑;但一见到他那执着的眼神,又只好作罢:谁叫咱摊上了这么个犟骨头呢?

那天,大约也是这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平和的云雾下蛰伏着几丝不安。那个可恶的贼偷了邻居家的电瓶车,没命地逃。爸爸和一位叔叔追得很紧,正义的呵斥和着有力的脚步声,搅碎了一潭月光。那穷途末路的贼许是因为惊慌,居然一头栽在了地上!而我那亲爱的爸爸啊,我那捉贼心切的爸爸,就那样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难道他不知道吗?!前面是一把明晃晃的大刀啊!月色哗哗地碎裂,空气中充斥着危险的气息。穷凶极恶的歹徒疯狂地挥舞起大刀!月下,人影晃动;世界,腥红一片

我不敢想象爸爸受伤的样子。一大片的殷红,深深刺痛着我的心。爸,你的手指一定特别疼吧?那种断裂的伤,该是怎样撕心裂肺?我多想立刻飞到你身边,好好看看你,亲自问问你的伤势啊!我多想紧紧握住你的手,用自己浅浅的体温温暖你,多想让自己替你承受伤痛啊!可这一切只能是想,我只能呆在这儿,什么也做不了!爸爸对不起!为了明早哪个重要的比赛,我甚至都不能去医院看你你,能原谅我么?

泪水不知不觉地滑落,滚烫滚烫,似两道深深的烙印。昨晚打电话回家时,爸爸的声音是那么干涩;而无知的我,却只顾眉飞色舞地叙说些琐事,完全没预料到这样的不幸!爸爸!你为什么不告诉我?怕我分心?怕我难过?你知不知道,你这善意的隐瞒,让女儿有多么深重的自责!心里就像积了一层厚厚的灰,隐约地悬浮在流动的月光中。究竟,有多久没这样认真地想过爸爸了?心房里这份潮湿的爱,有多久没被翻晒了?

回答的只是一声叹息。爸爸,一直都在我身边。我的作文获奖了,他比我还高兴;我高烧一周不退,他,第一次偷偷落了泪而我,却始终是个自私的孩子,习惯了在宠溺里任性,习惯了一句句叮咛,习惯了他无私的爱。记得爸爸曾经调侃过这样一句:你写过不少作文,啥时候放下妈妈写写老爸啊?我当时只是敷衍地笑。总觉得爸爸的爱不够细腻,总觉得他在过去亏欠了我什么。殊不知,爸爸对于我,就是一座山。不动不移,永远的山。

现在,我终于在电脑上敲下了这么多写给我最亲爱的爸爸。很惭愧,如果不是这场灾祸,我不知还会遗忘多久。难道只有伤痛才能唤起一个女儿的爱与伤痛么?多么讽刺!泪水开始汹涌,模糊了天幕下的那轮明月。我突然明白,普天下的父亲,不都是一抹月光么?习惯是可怕的。它磨灭了我们的情感,教我们无耻地遗忘。或许,所有习惯于幸福的孩子,都应记得抬起头,望望

被遗忘的月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务科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业务部经理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