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体育产业人才的稀缺性

2022-09-11

随着四年一届世界杯足球赛的闭幕, “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又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1 我国体育产业现状分析

竞技体育整体实力提高。群众体育投入不断增多, 群众体育活动日趋丰富。体育相关产业发展较晚, 但发展迅速。

2 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

专业人才与非专业人士在市场运作中存在差距, 举姚明与刘翔的个例就很能说明。姚明在NBA打球, 站在他背后的市场开发机构是由专业经济人才组成的“姚之队”;而在奥运会上大红大紫的刘翔, 负责经营开发的是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开发部。由于各种原因, 我们现在还不能断定田管中心对刘翔的商业开发不充分。但有一点要可以肯定, 姚明的价值被成功挖掘, 重要的是身边有一个“姚之队”, 其中包括经纪人、市场专家、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研究生等10多个专业士人在负责姚明的市场推广工作。

我国体育产业专门人才奇缺, 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系主任高涵教授指出, 目前从事体育产业的主要是两类人, 一是原先就在体育系统工作的人, 他们对体育本身有认识, 但没有管理和经济学科上的背景;第二类是商人, 他们对商业有敏锐的嗅觉, 知道体育产业利润丰厚, 但对体育所具有特殊性认识不清。再加上长期以来, 由于我们国家忽视了体育的经济问题, 对培养体育产业方面的人才重视不够, 在高等院校几乎没有体育经济、体育产业、体育市场的专门学科、专业。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中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体育的人才仅数百人;能够出色设计奥运竞标方式, 对广播电视转播权进行项目开发和利用奥运无形资产进行深度市场开发的人才屈指可数;经过国际体育组织认证的体育经纪人更是凤毛麟角。在过去近20年, 中国企业在体育赞助方面的花费已超过100亿元, 但最后大都以失败而告终。为此, VOLVO盛事管理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梅尔·派亚特认为, 中国企业在赛事赞助中最大的弱点还在于赞助管理人才的缺乏, 对体育运动有深入了解同时具备管理经验的人少。如在体育经纪人方面, 体育经纪在国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行业, 通过体育经纪公司或体育经纪人的运作, 促进了体育竞赛和表演市场的高效率、高效益运作。同时, 这些经纪公司或经纪人也通过体育经纪活动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在我国, 近年虽新成立了一些体育经纪公司, 但真正合格体育经纪人和有实力的经纪公司少得可怜。当然, 还由于体制的原因, 我国体育经纪人和经纪公司也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如上海和北京有10多家体育经纪公司挂牌, 而这些体育经纪公司有一半以上都在亏损。

种种资料和数据显示, 就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而言, 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中懂经营管理、懂体育的人才仅数百人, 负责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工作人员, 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 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是中国体育产业最缺乏的四类人才。相关资料同时显示, 2010年上半年体育类人才需求呈多样化趋势, 其中体育传媒和营销策划人员需求增长大。世界杯期间, 各媒体的体育栏目或频道收视率上升, 对人才有较大需求。每年NBA等重大体育赛事确实带动了体育综合类人才需求, 但是这类人才招聘并不容易。同时, 相关体育营销策划类人才也逐渐走红。他们通过策划销售相关杂志、组织论坛、赞助体育类节目等多种渠道, 营销推广服务和产品, 客户跨越运动服装、饮料、户外用品、旅游等多个行业。据了解体育营销人才目前竞争指数很低, 远远低于财务、行政等动辄上百人申请的竞争状态。置业顾问曾舒煜分析, 此类人才不仅是营销策划高手, 更要求对客户的行业特点熟悉, 并结合体育资源提供精准的落地营销服务, 所以一将难求。

3 体育产业专业人才供给情况分析

3.1 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面对中国体育管理人才的缺乏, 有关方面也十分重视并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早在2004年就强调“要以抓金牌的精神来抓产业人才的培养”。相关教育部门在前几年开始认识到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教育部在2006年公布的高考招生的25个新专业中就包括了体育产业管理人才, 北京体育大学已于2006年开始招收体育产业专业的本科生。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高校以及一些社会机构也纷纷推出了各自的体育产业或体育管理项目。可以说, 无论是复旦大学的体育MBA, 还是清华大学的体育管理硕士, 或者是北京体育大学培训认证的职业经理人, 都将成为未来几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 谁赢得人才, 谁才可能赢得市场。

3.2 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尽管蕴藏着巨大潜力, 但中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 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 (2) 体育产业或管理培训市场混乱。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出现了诸如人才培养宽进宽出, 体育经营管理培训项目受到冷落, 课程设置、师资、知名度方面存在着先天缺陷, 主办者只抓住某个“题材”或“卖点”就仓促上马等问题。一些学校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匆匆上马, 难保质量, 于是出现热在学校, 冷在学生的局面。目前, 除了清华一悉尼体育管理硕士项目和复旦体育产业项目等还在顺利运转外, 不少项目由于各种原因推迟或停办。 (3) 缺乏能培养出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的师资力量。专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基本上都属于“半路出家”, 大多数教师的研究方向、实践经验与体育毫不沾边, 难保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摘要:目前在我国, 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问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更没有建立起一条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渠道。体育产业日益增长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落后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 这一矛盾将成为影响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我国体育产业现状入手, 在对体育产业人才需求及供给状况分析的基础上, 找出体育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及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产业,人才,稀缺性

参考文献

[1] 程亮.体育产业呼唤人才[EB/OL].中国就业网, 2008, 8.

[2] 张东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实力演变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9、11.

[3] 柳伯力.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思考[J].体育与科学, 2006, 12.

[4] 李敦厚.我国体育产业现状与前景[J].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 2004, 4.

[5] 2010年高校热门专业、就业趋势预测[N].华商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对我国亲属法的思考下一篇: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初中数学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