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语文论文

2022-05-06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高职大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弊病日益凸显,本文从课程结构、教学手段、考核模式予以提出对策,希望有利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关键词:语文;教学;考核模式我国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了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

高职大学语文论文 篇1:

网络背景下高职大学语文课堂空间拓展研究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2015年一般课题“网络背景下高职大学语文课堂空间拓展研究”的课题成果。课题编号JB136。

摘要:为了切实解决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课时不足和提高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效果之间的矛盾,有必要拓展大学语文教学课堂空间,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拓展大学语文课堂空间提供了可能性,网络背景下高职大学语文课堂空间拓展的途径包括网络课程、网络公共资源的教学利用以及网络交际工具的应用。

关键词:网络背景;高职语文;课堂空间;拓展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改变生产关系,技术的发展会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当网络把人类社会连接得如此紧密,以至于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时候,网络也极其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网络改变着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的对象,同样,网络对高职大学语文的教学带来了更多变革的可能性。

高职大学语文是一门处于十分微妙境地的高職公共基础课程。一方面,高职学生普遍语言能力偏弱、写作水平和文学欣赏水平偏低,开设语文课程,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显得颇有必要;另一方面,由于教学课时偏紧,教学效果不明显,以及重专业课轻公共基础课的思想泛滥,是否开设大学语文课,开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在不断的争论中。许多高校把大学语文从必修改为了选修,或干脆取消用其他通识课程代替,高职大学语文的地位岌岌可危。众所周知,语文课根本上讲是实践训练课,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人文修养的提升,都必须要有大量的实践训练,而高职大学语文课时数很少,要在有限的课时里使学生的语文水平有明显的提升难度极大。

那么,能不能增加大学语文教学课时,如何增加大学语文教学课时呢?

在网络极其发达的今天,通过拓展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课堂空间,在不挤占学生宝贵的课堂教学课时的情况下,增加实际教学课时,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而通过拓展大学语文教学课堂空间,提高语文教学成效,更好地发挥大学语文课程在培养合格大学生过程中应有的作用,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大学语文的存留问题。

一、 网络背景下课堂空间概念的演变:课堂空间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构成的关系和相关的环境

在没有互联网或者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传统教学方式下,课堂空间仅仅是指教学活动所处的物理空间,如上课时的教室空间。一旦教师和学生离开了教室,课堂空间即告消亡。传统典型的课堂空间对教学而言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如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等,很难延伸或拓展到有限的课堂空间之外。为了完成更多教学活动,必须要增加大量课时。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轻易而且有效地打破了这样的限制,在无须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在教室空间之外进行大量有效而及时的教学活动。

网络背景下课堂空间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同于传统课堂空间。课堂空间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情感、价值观交流的一种精神文化空间,是一种精神与情感的对话与交流空间,是一种能引起心理共鸣的审美价值与审美追求的特殊空间”。(徐冰鸥《社会学视域下的课堂空间意蕴及其价值再审视》2012年07期)。课堂空间应该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构成的关系和相关的环境,学生围绕一定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时的环境也是宽泛意义上的课堂空间。因此,在网络背景下,课堂空间的概念包含了通过网络手段实现课程教学的网络空间。利用网络拓展高职大学语文课堂空间,可以让语文教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二、 网络背景下课堂空间拓展的途径:网络课程、网络公共资源的教学利用、网络交际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当我们突破课堂空间是有形有限的教学场所的传统观念,利用互联网拓展课堂空间就有了无限可能。随着互联网发展日益成熟,高职大学语文课堂空间拓展途径日益丰富,主要形式包括:网络课程、网络公共资源的教学利用、网络交际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一) 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网络课程通常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课程在远程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优质的网络课程有以下特征:选用合宜的课程管理平台;有较完整的课程结构,包括:欢迎页面、课程内容、交互工具、课程评估、课程作业、学生成绩、平台应用指南等;课程设计要有完善的课程整体计划,网络课程不能是传统课本的简单照搬;课程交互要易于操作;课程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中心地位;课程评价要全过程多元化。

网络课程把课堂空间从教室拓展到网络,相对传统课堂,网络课程超越时间与空间,优势巨大。一方面,为了实现与网下课程相同的功能,网络课程通常都由一个课题组,包括专业教师、技术人员等多方面专家团队共同开发,突破个人局限,课程内容形式质量一般都比较高;另一方面,对于网络课程的使用者——学生而言,在课程学习进度的把握上具有更大自由度,从而可以较大程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对重点难点内容可以反复回听,加深理解,如此就保证了网络课程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为了呈现在传统课堂里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和情感体验,在网络课程使用的同时,结合网下实时课堂教学,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这就是MOOCS和翻转课堂兴起的动因。

正是网络课程在课堂空间上的跨时空性,为大学语文教学带来巨大便利。目前,许多高校开发了大学语文网络课程,比较优秀的有:王步高主持的东南大学大学语文精品课程、陈洪主持的南开大学大学语文精品课程、俞晓红主持的安徽师范大学的大学语文精品课程、高小方主持的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大学语文网络课程等。

虽然网络课程可以向大批量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机会,但开发网络课程工程相对庞大,周期相对较长,技术难度较大,团队协作要求高,而且,网络课程需要大量后期维护。因此,对部分基础薄弱的高职院校而言开发大学语文网络课程性价比不高,而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大学语文网络课程是拓展大学语文课堂空间的不错选择。

(二) 网络公共资源的教学利用

网络空间某种意义上就是巨大的语文学习空间,大量的网络资源都是语文学习的极好资料,利用网络空间开辟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十分必要。

可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利用的网络公共资源大致上有两类。一类是网络公开课,如新浪公开课、网易公开课、超星尔雅大课堂等。高质量、资源开放性是这类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毋庸置疑,它们对教育带来的影响十分巨大。另一类是各种各样非课程式的网络资源。各种新闻、各种网络文学作品都成为了网络阅读的对象。在网络中,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查阅到各种各样与阅读主题有关的信息。正是网络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审美和阅读能力。网络阅读(包括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阅读)已然成为当今大学生的基本阅读方式乃至重要生活方式。利用现成的丰富的网络公共资源,让学生在固定课堂空间(教室)之外,在课余时间自行利用互联网资源学习,提升阅读量,扩充学习内容成为了可能与必要。学生还可以通过自行浏览与语文学习相关的网页网站,从而大大拓展课堂空间。可以利用于大学语文教学的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如《搜韵网》《中华诗歌网》《中国文学网》《中华大学语文网》等等。公共网络资源的教学利用,有其巨大便利性,而且成本很低。丰富的视频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示范:如专业的诗歌朗诵、TED演讲视频等。

(三) 腾讯QQ/微信等网络交际工具在教学课堂空间拓展中的应用

当网络交际工具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基本工具,其作为语文教学手段的实然性即已呈现。当今社会,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手机的配备已经极为普遍,几乎每个高职学生都有手机,都会有一个QQ号,人人都会刷微信,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建立QQ群和微信群,可以轻而易举把课堂搬上手机,从而大大拓展大学语文课堂空间。

1. 腾讯QQ在大学语文教学课堂空间拓展中的应用:建立大学语文教学QQ群,在教室之外,语文教学群无疑可以成为一个更具时代感的教学课堂空间。利用QQ群可以像网络课程一样发布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可以上传各种教学资料,通过转发功能随时向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料;可以利用QQ布置和收缴作业;利用QQ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利用QQ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课;利用QQ可以组织辩论赛:发布辩论赛方案,通过QQ交流确定人员分组、辩题以及随时了解活动准备情况;利用QQ可以组织演讲比赛:发布演讲比赛方案,指导学生写作演讲稿,可随时讨论和修改。由于聊天记录可以保存,所以与传统课堂内的讨论相比,QQ聊天式的讨论还具有保存讨论内容“复盘”的功能,并且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讨论课中只能轮流发言的限制,许多人可以同时发言。利用QQ空间还可以开展写作训练。如把写作训练与QQ空间的说说相结合,使用QQ与微信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日常交际的重要工具,这样的教学方式正符合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要义,真正把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空间融合在一起了,所以很受学生欢迎。由于QQ空间的私密性,使学生更具有写作愿望。总而言之,利用QQ可以极大程度拓展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时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职大学语文课时不足的问题。

2. 微信在大学语文教学课堂空间拓展中的应用:随着时代演进,玩微信成为了现在学生的时尚,与时俱进,利用微信群开展语文教学,拓展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课堂空间成为了必要。由于微信有语言录制发布和短视频发布功能,利用微信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效果不亚于传统课堂。

(四) 利用網络课程、网络公共资源、网络交际工具拓展课堂空间之比较

利用网络课程、网络公共资源、网络交际工具拓展语文课堂空间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点。它们都能通过网络技术有效地拓展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课堂空间。网络课程一般与精品课程结合,前期规划充分,整体性系统性较强,显得更正式更规范,某种意义上可以代替传统教学课堂,但成本较高,交互性偏低,不够亲民。网络公共资源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所以它的利用,要求学生有很高的自觉性,同时,教师的指导不可或缺。利用网络交际工具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其便利性不言而喻,交互性很强,使用方便,与生活方式接近,更易于学生接受。因此,根据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师资选用合宜的方式是必要的。或者,三种方式可以相互补充,共同利用,促进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 网络背景下高职大学语文课堂空间拓展后的有效教学组织

网络课程、互联网公共资源的教学利用、网络交际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都可以有效拓展课堂空间,它们各具特点也可以相互补充。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一样,必须要进行有效的组织,只有强化教师教学主导作用,才能保障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这一点对于自学能力相对偏弱的高职学生而言尤其重要。如利用网络课程开展教学,教师须在开始就向学生交代课程学习的要求、注意事项等,在期间也要经常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尤其是网络公共资源的教学利用主要是向学生提供自学资料,要求学生有很强自觉性。而利用QQ和微信等,教师也要做好整个教学规划,更需加强教学过程的把控,如果教师不注意教学组织,工具的使用会流于随意。如在QQ聊天中,有学生利用匿名功能,在群里发表一些不良言论,必须要及时清理维护,否则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利用网络拓展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空间,固然会大大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但教师往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四、 网络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网络不仅拓展了教学课堂空间,同时也变革着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按学生名单逐个点名,花时费力,利用微信定位功能,可以瞬时完成点名。传统课堂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只能听,而利用QQ或者微信,当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可以随时发表意见或评论。而教师可以根据聊天记录,课后进一步考察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在课堂练习中,如果需要当场查阅各种资料,在传统课堂方式下是十分困难的,而在网络背景下,利用百度或搜狗等可以轻松完成任务。当然,网络的开放性需要学生对资料的可靠性要有较高的甄别能力,这也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罗琦.《大学语文》网络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638(07).

[2]李艳,Kim E.Dooley,James R.Lindner.美国优质网络课程的案例介绍[J].远程教育杂志,2011.

[3]施李虹.网络背景下写作教学有效性探究[J].科教导刊,2010,(11).

[4]蔡忠兵.国外网络公开课进高校课堂的路径与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09).

[5]陈锐浩,柯和平.高职院校优质网络课程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作者:吴学科 张汉波

高职大学语文论文 篇2:

探索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弊病和对策

摘要: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弊病日益凸显,本文从课程结构、教学手段、考核模式予以提出对策,希望有利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语文;教学;考核模式

我国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了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即是指坚持教育为本,努力将科技与教育放在发展兴国的第一位,并且将高技能的人才培养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此种时势下,作为高职学校,我们必须要明确其培养的目标就在于要培养出“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生产技术操作娴熟,并且组织能力较强、职业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为此,作为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重点培育高职学生的良好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创新思想。

一、当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弊病

英国的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思想比什么技能都更重要,如果失去了思想,那么人非人,仅是社会的工具。”因此,大学语文课程是高职学校学生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化思想与自主思维方式的重要使命,然而现实却是在工具主义和利益的驱使下,大学语文课程逐渐被高职学校边缘化,甚至作为选修课,更有甚者尽然没开过课。自然而然,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也会随之下降,这使得高职大学语文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具体而言,当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弊病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重技术、轻人文,对高职大学语文教育不重视。

鉴于高职学校教育具有职业性的特点,其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忽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育,这与高职学校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总目标是南辕北辙的。实践中,许多高职学校对于是否开设语文课程以及语文课程课时数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语文课程系统性差,课时少,轻投入都直接导致了高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也导致了高职毕业生因表达能力差、文化思想薄、职业素质低而难以适应高素质人才岗位的需求。

(二)网络文化冲击着大学语文课程的功能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日星月异,网络文化正在一步步侵蚀着大学生们的传统文化与语言规范,更对大学语文课程提出了新的挑战。众所周知,网路承载着多元化信息的同时也承载着多元化价值观,其对传统教育的主流价值进行颠覆或反叛,将给教育带来致命的冲击,而这也无疑要求了高职语文课程需要作出一个更有力、更规范的调整来应对当前网络的挑战。例如,现在流行的“木有”、“酱子”,以及一些带有暴力、色情倾向的网络词语日益流行、异军突起,使得学生们渐离汉语规范化的轨道越来越远,甚至肆意传播着一些不健康的文化价值观,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三)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是指懂得去按部学习的人不如喜欢上学习的人,而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然而目前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育却并没有做到此要求。目前高职大学语文教育仍处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即老师进行词句章的讲授,学生们被动的听,这使得课堂比较晦涩、抽象,不利于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由与创造性。另外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考核方式也比较单一,仍然是以笔试为主,书面浅层次机械考核,没有考核到学生的口语表达与文字创作,这与高职教育的总目标是相脱节的。

二、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对策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了:大学语文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主,树立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课程观,要突出语文的运用性与职业性,强化就业能力所必须的语文技能训练与相关知识传授。由此,我们可以明确,高职大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基本依据和起点。我们必须尊重它,重视它,并且适应新的形势予以改革、创新,使得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能跟上高职教育的总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为学生就业可持续性发展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为此,本文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增加大学语文课时,调整课程结构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要想改革,就必须要先让他能存在与教学实践,并且予以重视,适当的增加开课课时,即依专业性质为部分专业同学增加课时。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结构版块,可以分为人文素质的教学板块和职业技能的教学版块。所谓人文素质的教学版块是指,依据语文的人文特性来启迪、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收到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增强人文知识,培育人文态度。而职业技能的教学版块是指,依据语文的工具特性来增强学生的应用文写作与口头表达的能力,要做到因材施教,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来指导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侧重培养学生调研报告能力、工作总结、会议记录等应用写作能力,以及特定情境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辩论能力。将语文阅读以动静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融会贯通。

(二)改变教学手段,建立开放型的学习体系

为适应新形势,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还应当使用现代化的科技教学手段,创造条件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视频、音频等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优化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手段,是同学们能更容易更具体的理解和消化知识。另外,我们还要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开放型的学习体系,将一言堂授课模式丰富为情境讨论、实训表演、演讲、辩论等多种授课方式,还可以结合实践走出课堂,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倡导自主型、探究型、创新型思维模式,让学生们不自觉的喜欢上语文,体验到语文,爱上语文,提高学生们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切实提高人文素养。

(三)改革考核模式,注重综合考核

与教学手段改革相适应,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还应当改变其考核模式,注重纵合考核。毕竟大学语文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辅助高职教育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考核不能仅仅以书本词、章、句作为考核出处,还应当考核同学们的运用语文的能力,即针对不同专业的应用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另外秉着过程性考核为主体、考试成绩考核为辅助的原则,建立学生平时考核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项,平时考核成绩主要考查学生们学习语文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作业成绩,占到百分之七十,期末考试成绩则只占到百分之三十。以此加强同学们学习语文、体验实践语文的自觉性。

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职大学语文教育是高职人文思想教育提升的关键,事关大学生的人文培养与职业价值观的建立。良好的大学语文教育需要我们共同的思索与努力,希望作为老师的我们都能春蚕吐丝、蜡炬成灰为大学语文教育改革奉献出应有的力量!(作者单位:北海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江景平,周钟鸣,朱萍华.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探索之一[J].中国教育导刊,2005(6).

作者:苏菲

高职大学语文论文 篇3: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实践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的价值意义进行分析,针对高职院校基础课程以及学生的特点探索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以及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2021年4月,习近平对职业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明确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制度设计和政策举措,中国职业教育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强化课程思政理念在高职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中的渗透,加速课程教学改革成为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高职院校的各门课程要共同提炼富有特色的教学理念和设计,使知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有效结合,形成协同配合,构建“三全”育人特别是全课程育人格局。由此可见,探索大学语文与思政对接,融思政教育的理念于大学语文课程之中,进行大学语文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和方法的改革已是当务之急。

一、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的价值意义

(一)基础课程定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就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一直以来有重专业学习轻基础课程,重实习实训轻素质培养的倾向,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不受重视,教学中只体现了语文的实用性和工具性,以滿足学生的就业需求,而其德育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存在人文精神和审美特点被忽视的误区,大学语文的思政教育的价值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由此可见,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推进深度改革已迫在眉睫。全面发挥大学语文基础课程的德育、智育作用,发挥大学语文的隐性教育优势实现以文育人的目标,做到文以载道,教以载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是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的方向所在。

(二)同步完善语大学语文和课程思政教学

优化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将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更加丰富,使大学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作用发挥得更显著。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可以充实语文学科内容,使之更加立体、更加丰富、更有高度,同时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在育人成效上更进一步。大学语文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层面具有共同的任务和目标,可以对二者同时、同步优化。

(三)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

《大学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天然的一致性和相通性,对学生人文素养、家国情怀等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正面影响。课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工科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经典的古代作品中传承民族精神,增强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熏陶,成长为新时代国家需要、德才兼备、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二、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施路径

(一)核心路径:发挥教学理念的思政效力

大学语文是回应职业人文素养提升,针对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而设置。作为文化素质类公共基础课,在实现立德树人、思政滴灌上具有独特优势。大学语文是实施思政教育的主战场。大学语文教材内容涵盖中国文字、文学、文化的经典,本身就是非常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学生学习教材内容便为接受思政教育过程,让学生在学会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社会责任感,致力于为社会作贡献。

(二)重点路径:突出教学目标的思政要求

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在制定时,不能是单一的,因此需要进行适度的优化,这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并不排斥、也不矛盾。应当明确大学语文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高职大学语文的思政目标上要体现红心、匠心、美心的三心驱动。红心是指培养高职生中国基因、红色烙印、过硬德行等品德素养;匠心适指培养高职生专业水准、敬业精神、实践技能等职业素养;美心是指培养高职生审美能力、人文素质、道德素养等生活素养。这是正确引导并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思想意识、爱国情怀、人文素养、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学所学。

(三)基本路径:利用教学内容的思政资源

融入思政内容的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是指根据文本具体内容,按照课程思政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细化分解到具体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构建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家国情怀、人间至情、工匠精神、人文素养、职业能力等专题模块7个。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真实案例,充分运用多媒体素材,编写教案,形成具有思政内涵的课程体系。在篇目的选择上,精选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精髓意义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包括了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文章,突出了高职院校基础课程的特点。

(四)主要路径:彰显教学方式的思政优势

充分运用《大学语文》精品在线课程资源,整合现有优质微课,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共用。建设思政特色鲜明的课程群,形成带有“机电特色”的选修课体系。借助富媒体形式,以活页教材形式,完成一批思政特色鲜明的课程辅助作品选,形成一批融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为一体特色化云教材。引导学生课前利用学习资源预习自学、线上探究,培养学生继续学习能力。

(五)提升路径:重视教学评价的思政导向

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中纳入思政教学评估指标,推进语文教学评价和思政教育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不但能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一科多教的目的,还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正所谓既教书又育人。在教授《论语》《大学》等国学经典时,不仅要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角度来评价课堂教学,更要从学生是否了解文化经典,树立文化自信等思政角度来评价。

(六)拓展路径; 培育校园环境的思政内涵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不仅仅拘囿于课堂,一方面注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与慕课资源相结合、与传统文化讲座相结合、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与社会热点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实施“读、写、赛、演、游、创”六维一体的模式即:诵读国学经典、抄写古典诗词、经典诵写讲比赛、人文演绎实训、寻访文化古迹游学、创作书评影评;调动校内外教育资源服务学生的校内外课堂。借助社团开展实地实践调查、拓展开拓第二课堂,开展通识大讲堂,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讲座等。带领学生参与依托行业资源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社会实践,使学生在更多的“知行合一”的锻炼中得到提高。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效果。

三、结语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的整体思路就是构建具有课程思政映射点的专题模块,以任务为基础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主题,建设大学语文思政教育载体,完善学习平台,提升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彦华.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诗经.蓼莪》为例[J].山西青年,2020(12):13-14

[2]陈岩 .试论“大学语文”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10):20-21

[3]曾凡云,贺立.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师的职责与作用[J].绿色科技,2019(23):27-28

本文系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路径实践研究”(编号:SD21006)成果。

作者简介:范静,(1979-)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研究生,硕士,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部副部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大学语文教学

作者:范静 杨芳 张立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土建工程施工论文下一篇:西藏传统建筑论文


Fatal error: Uncaught [XSException] ../../../../xunsearch/sdk/php/lib/XS.php(2526): Failed to recv the data from server completely (SIZE:0/8, REASON:closed) thrown in /www/xunsearch/sdk/php/lib/XS.php on line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