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的尝试

2022-10-09

第一篇:群文阅读教学的尝试

群文阅读课型尝试

语文“主题学习”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活力,改变了以往对文章支离破碎的讲解,更多的是以主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关注到学生的独特感悟和理解,更目中有“人”了。与此同时,“主题学习”也给语文老师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整合课程,如何设计主问题,如何利用好丛书等,都是语文老师需要面临的课题。为了更好的利用丛书,让它起到对课内的延伸和拓展的作用,我在教学中尝试群文阅读课型的完善。

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师生围绕一个主问题进行阅读,最终达成拓展体验的目的。它打破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顺次阅读的习惯,它是一种阅读理念的更新。群文阅读课一般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精心选择,文章重组。群文一定是可以整合出共性的文章,因此要认真阅读《丛书》,精心挑选文章,可以从相同主题进行整合,如第一单元学习后,从人物精神角度设计《赤子之心》群文阅读课,选取《丛书1》中《天地苍茫一根骨》《流放出生命的精彩》《沉船》《文天祥千秋祭》四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也可以从相同写法进行重组,如《紫藤萝瀑布》《一颗小桃树》学习后,针对托物言志的写法设计《托物言志寄深情》的群文阅读课,选取《丛书4》《丛书5》中的文章《枫叶礼赞》《灯》《好一朵木槿花》《风滚草的坚持》四篇文章进行整合。

其次,课内外结合,调配时间。通常我们采取课下阅读和课堂展

示相结合的方式,每天有计划布置篇目阅读,学生围绕教师给出的主问题进行自主批注阅读,然后课堂以展示交流为主。

第三,主问题引领,化繁为简。群文阅读中,因为文章篇目较多,因此要摒弃琐碎的问题,不要面面俱到,而是寻求文章的共性,找到一个切入点来设计主问题。如《赤子之心》中设计了“文章中的_______打动了我,请大家和我看_______,我从中读到了一位______的_______”; 《托物言志寄深情》中我们设计了“我从文章_______读出了一个______的(物),从文中______读出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道理)”。用主问题引领,学生对主题理解更深刻,思考的的角度也更广泛,更能凸显学生的独特思考和体验。

第四,教师引领,提升思考深度。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但课堂上教师的引领提升至关重要,它是对学生思想的引领,更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群文阅读中教师除了生成性的点拨外,还要有充足的预设环节,用以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避免学生课堂只是输出,没有收获和提升。如《赤子之心》中安排颁奖词的环节,让学生从阅读文中选择最敬重的一个人,为他写一段颁奖词;《托物言志寄深情》中让学生选择一种植物,描写它的外形特点,赞颂它的内在精神,从而更深刻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群文阅读课由于篇目的限制,不可能展现课堂教学的完整环节,也不可能对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但它所展现的是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是学生思想的外显,更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第二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摘要 :群文阅读是最近两年在中华大地上悄然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的思想和实践。群文阅读改革了单篇文章阅读教学的模式,教师可以把相似的文章或片段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作者就此谈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本文所说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集中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这种方式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确定议题,将素材正确分类

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围绕主题选择好文章,或者将原有的文章加以正确分类。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议题,教师就很难将原有的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基于这一点,其实教师稍加思考就可以做得很好。比如,常见的就有从文章的写作内容、文章的人文内涵、作者的表达方式等方面把文章分为不同议题。

1.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考虑确定议题

以事物为主题的,如“故事中的青蛙”、“千姿百态的花”群

1 文教学;以时间为写作主题的,如“春天的诗歌”的群文教学;以人物为写作主题的,如“大师笔下的人物”等都是很好的群文阅读教学材料。

2.从文章的人文内涵角度考虑确定主题

以人物的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名人成长的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以爱心为主题的,如“人与动物和谐发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如“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这样的分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尝试。

3.从作者写作文章的表达方式确定主题

以写作的方法为主题,如“跌宕起伏的小说”、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以写作方法为主题,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儿童诗”,等等。

二、精心构思,巧妙呈现群文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个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优化要素的结构能提高整体功能。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结构,以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选择举一反三式、分组递进式、反复重读式等群文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呈现文章。

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如指导学生阅读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先理解寓意,

2 师生再共画文章的情节结构图;接着指导学生阅读《郑人买履》《守株待兔》、《买椟还珠》等一组文章,自己画一画每个寓言故事的情节结构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寓意。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三、合理设计问题,让群文异彩纷呈

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以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1.设计同一性问题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如高佳利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在学生读完《乌鸦喝水》、《小马过河》、《白雪公主》、《七色鹿》四篇童话故事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童话故事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童话故事情节反复性的特点,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

2.设计差异性问题

3

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于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由于为学生提供了多篇文章,文章与文章之间的思想观点、语言表达等存在一定差异。我们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间的差异,设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如教学的群文阅读《孔子》,在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伟大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请大家再读这些文章,孔子有没有让你不太满意的地方?教学群文阅读《盘古开天辟地》,在引导学生感受盘古英勇献身的精神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神话是先人的想象,不是科学,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读?从而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四、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质疑讨论

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惑,难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讨论中理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如李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寻找各国创世神话故事的共同之处时,激发学生质疑: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认为原始世界像一个蛋、神话故事中

4 都有一个本领超人的神、世界万物都是神变化而来的……质疑后引导学生猜测讨论。

总之,棋有定势,教无定法。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给语文教学创造了一片新的天地,是小学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的不理想的效果走向“多快好省”的行之有效的一条新的发展途径。

5

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商城县鄢岗镇崔楼小学 徐刚

手机:13087015189

第三篇:对群文阅读教学的反思

四川省剑阁县开封小学校 梁成金

过去,语文教材的使用限制了老师的教学,也限制了学生的阅读。 群文阅读的出现,赋予了我们以“编者”的身份,让我们拥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我们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但是群文到底如何组合,群文阅读如何实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围绕“童年”这一专题将群文阅读的数量定在五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

希望能通过本组文章的阅读,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因此在本课预案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通过这一组文章的阅读,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在学生阅读文本后,站在一个整体角度,观察这五篇文章,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梳理出童年的美好、难忘。从课堂上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些美好的认识是有收获的,并且还能归纳学到一些写作技巧。

通过一系列群文阅读的教学活动,我对群文阅读这一课型有了更多的认识,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群文阅读不是阅读群文:

从字面上看,似乎群文阅读就是一组文章加以阅读,其实不然。将一组文章放在一起,是件容易的事。但却不是简单的数字相加,我们根据一个主题,从课外拉进几篇文章,进行组合式阅读,这不能称之为群文阅读。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组合进来的文章进行一番浏览,也是不能称之为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围绕一个议题,有需要的将一组文章引进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的有效阅读。这就需要我们将一组课文,作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群文阅读要重视策略、方法: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可能很深很细很透地去讲析文章,不可能在这有限时间里面面俱到,要学会有所放弃。这就需要我们合理使用重点阅读、比较阅读、勾连统整等阅读策略,需要我们培养学生跳读、浏览、略读等阅读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课前细读,课上略读,重点精读,其余浏览的方式,让学生在文中勾画、批注的方法突破重难点,最后,让学生在表格的填写与分析中达成教学目标。

三、群文阅读要关注核心目标:

当数量较多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容易造成阅读的肤浅化与浮躁化。如果老师不善于引导学生在核心目标上驻足停留、深入探究,则会让学生疲于浏览文章故事情节,忽略核心目标的达成,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提升,更会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不到重点,读不出文章的独特之处 。因此,在课中让学生领悟写作的主旨,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说说这些语段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伴着成长阅读的,是一种长期的没有终点与止境的“自我教育”。自我学习,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好阅读课,给学生一把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爱上阅读课,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愉悦,一种享受,一种境界。让孩子掌握更高效的阅读方法,让阅读伴我们快乐一生。

第四篇: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河南省渑池县高级中学教师

我们的中学教育,既造就了众多国际大赛屡次斩获的声誉,也蒙受了造成国人缺乏创造性思想的罪名。如果要对这一看似悖谬的现象稍作分析,除了社会原因,如普遍的功利浮躁、分数至上观念,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和学生关系定位的僵硬化,以及所传授的知识和方法的机械化,更有无法推卸的责任。满堂灌式的填鸭化教育,已经败坏了教育在学生心灵中的形象,而死记硬背和学习即分数,更使教育成为考试的手段,知识沦为考试的工具,其结果就是教师和学生变为考试的机器。其中受害最深的,当是语文教育,因为语文不仅仅是知识,它更是思维的方式甚至是思维本身,就如空气不只是自然界的元素,而是呼吸本身。但当下教育中,语文被以手术刀的方式肢解为音字词、句段层,以及所谓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而文章在条分缕析中支离破碎,语文成为碎片式的知识要点、考点和难点。于是,课文在出题方式中荡然,学习在解题技巧中迷失,语文教育成为无米之炊、无本之木,丧失了自己原有的面目,教育的本真也由此模糊,沦为时代众声喧哗下的含混之声。

而这,正是我们的先哲竭力避免的。孔子一再告诫的“君子不器”,就是为了不使人堕落为“追求某种固定形式,并因而难于彼此沟通的谋生技巧和艺能”的奴隶;因此,孔子不仅回绝了樊迟问稼,并私下称之为“小人哉”。老庄则“使有什百之器而不用”、“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宁愿凿隧如井、抱瓮出灌,而羞而不为桔槔,因为“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所以,我们先哲所追求的生命和生活,是“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纯乎本然。因此,对“艺”和“道”沦为“器”、“几微”和“天机”僵化为“机械”,一直是我们传统文化警惕的。当然这种思想在后世,其流弊为“坐而论道”、重道轻器,社会鄙视技术甚至艺术,如称赋乃壮夫不为的雕虫小技,唐宋之后的文以害道、诗词害道观念。因而它们被贬称为形而下者,结果是大量珍贵的科学技术失传,以至今天的我们如果想了解祖先的科技文明,一部由外国人所著的皇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都无法绕过。尽管如此,这却并不是先哲们的本意,更不是华夏文明思想的本义。在我们教育的源头,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习的技能统称六艺,它们共同奏响弦歌不绝的文化乐章;我们的文明和生活,也曾生机活泼、天机流荡,如云水之沛然而作,徜徉于天光云影之间。但后世这种生机日益萎缩退化,和日益集中的封建制度、僵化的科举考试制度一起沉沦,终于在西方坚船利炮的科技威力之下轰然倒塌。随之而来的是,在亡国亡种的危机之下,华夏古老文明汇入现代世界并卷入技术世界的命运。

语文教育从艺术花园中后退,撤退到唯技术的分数世界、考试王国,其与生俱来的,语文教育之为语文教育的人与文,因之隐而不章。我们的语文教育忘了“语文”乃人言为语、天言为文的“语言文章”,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的天地自然之华彩乐章。语文教育应该返回它的起点:人应在周流不息的世界中,而不是在既然生成的现成物中。而分数和考试以及它们代言的语文教育的技术化,就是衡量并排他的现成物,如试题非此即彼的思维、标准化的答案,都是对世界生生不息之生机的回避与堵塞。

正因如此,当看到《“明月飞出海,黄河流上天”:古典诗词中的人生艺术气象》这样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眼前不禁一亮。在这堂别开生面的课上,课文里《诗经》的《蒹葭》《君子于役》《关雎》,对话于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哭露》、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以及唐无尽藏比丘尼的诗偈(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苏轼的七绝《题西林壁》和《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的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考虑到一般学生对王国维“人生三境界”说法已有所了解,因此虽然将《蒹葭》之迷离苍茫解释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茫追求,《君子于役》之哀婉憔悴解释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怨无悔付出,《关雎》之缠绵悱恻解释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欢欣获得,但整个课堂讨论、分析的重点,却并没有放在“追寻”这一主题的过程中,而是落在了“追寻”这一行为本身上,也就是对“追寻”本身进行追问:什么是追寻?追寻是什么?这样,就直指问题本质,因为在庄子和禅宗那里,指月之手虽然可以指明月亮之所在,但这只指向月亮的手却不是月本身;但是,虽然过程并不是问题本身,要达到问题本身,过程却不可少,特别是教学活动本质就是结论在过程中的自我生成。

因此这个道理虽说可以理解,但毕竟抽象了些,为了使学生真正领会并参与到教学之中,在授课过程里又举“老僧参禅三十年”这一著名的公案故事为例,和学生一起讨论山水和自我观念是如何相互渗透的,最后总结道:《蒹葭》中的“所谓伊人”之所以忽“在水一方”,忽在水湄,忽在水?澹?可望而不可即,诗人内心生“望尽天涯路”的迷茫,原因就如老僧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所见的只是山水之形,而山水之神却并没有获得。此时山水作?樽酝饨缁竦玫闹?识,因没有走入知识本身,知识反而成为认识知识的“知识障”。所以才会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感觉,于是就迷茫,结果就如同《爱丽丝奇遇记》中爱丽丝在地下世界中的疑惑:我是谁?谁是我?然后就慌乱触摸周围,想通过确定周围事物来确定自己、获得身边事物来获得自己的存在感,所以就有《君子于役》里“如之何勿思”、“苟无饥渴”的哀婉牵念,结果神劳心疲,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就如登山一心要到绝顶看风景,结果心里只剩下“绝顶是风景”这个念头,沿途绝美的风景都不是风景了。这时自我意识太强,自我之外的世界如山水、知识反闻而不见,自我意识就成为障碍了。最后在走得精疲力尽之时,偶然停下环顾,却发现“在河之洲”就是“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灯火阑珊处”就是“那人”。于是得山水之神,终于洞晓追寻的真谛,内心不再被外物干扰,追寻之物和灵魂的追寻合而为一,所以就以琴瑟钟鼓友乐之,人生和天地祥和如仙乐缭绕。那么,追寻在哪里?追寻是什么?答案就如《春天在哪里》这首儿歌一样,也如苏轼眼中的庐山烟雨浙江潮和庐山真面目。最后为了使道理更形象可感,课堂上又穿插以梅特林克的童话剧《青鸟》和贝克特的荒诞剧《等待戈多》,用戏剧故事和情景使学生进入精深微妙的人生思想和艺术境界王国。而那些知识性概念,如六艺的风雅颂赋比兴、古汉语词汇等常识则随机穿插在以上的课件中,学生在领略人生追求和文学艺术的曼妙之美中自然就牢固记住了。诗词不再仅仅是古人的歌咏,背诵也就水到渠成:学习的理解性记忆本当如此。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有唐诗中“明月飞出海,黄河流上天”的逸兴湍飞、神采飞扬的审美之感。再考虑到这堂课讲授的是整个初中语文教材里的最后一个单元,可以看做是对学生青春生活和人生理想的指点、激励,是对学生即将毕业的告别语和欢送辞,那么授课意义也就更耐人寻味了。相信学生从中学到的一定不仅是课本知识,更有人生启迪。

所以这不只是一节课堂,也是一生课堂,而语文教育回归常识,回归艺术和人文,从“群文阅读”授课的探索中,我们感受到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附记】:文中关于语文教育技术化的分析,参考了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终极视域的开启与交融》第17章中“技艺与现代技术”一节的相关论述,在此谨致谢意。

第五篇:试论“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策略

冉光进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化觉初级中学,贵州 毕节551805)

[摘要]群文阅读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如何才能提高群文阅读的教学效益,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是要讲求策略的。阅读策略指的是,为达到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即文本的选择,朗读、默读、浏览等。

群文阅读是始于台湾最近两年在我国大陆悄然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在传统语文课堂上,一篇课文要讲几节课,老师反复地去学习生字生词、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让不少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群文阅读课一堂课就要跟孩子们讲五六篇文章,老师说得并不多,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学生去阅读,然后老师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可见,群文阅读的出现是对单文本(单篇课文)阅读的丰富和发展,在扩大阅读面和阅读量上是一个飞跃,同时又为整本书的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般来讲,阅读有三种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相互无法替代,而群文阅读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台湾赵镜中教授曾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一种变化:“在当局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概念的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因此,群文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的创新之举,在现在乃至将来的教学中必将大放光彩。但是,群文阅读毕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多地方还在是摸着石头过河,如何才能提高群文阅读的教学效益,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是要讲求策略的。

阅读策略指的是,为达到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一、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有人提出,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因时间关系,可以不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我认为这种想法和做法有失偏颇,甚至得不偿失,值得商榷。当然,完全摒弃朗读,更是脱离了语文教学的宗旨。所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要看是教学什么体裁文本,然后量体裁衣,选择最好的方法。如果是诗词,哪怕时间再有限,朗读仍然是非常好的方法。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诗词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就在于在诵读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他的韵律美,才能感受到他丰富的意蕴。况且,诗词一般都比较短小,特别是绝句和律诗,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都是完全有时间让学生朗读的。有的寓言和神话故事,篇幅也比较短,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朗读,这样更能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在朗读的方法上也要作妥善的安排。是齐读还是指名读或者是分组读,又要具体针对文本而作恰当的调配,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二、默读

义务教育新课标对阅读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会默读;第二学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三学段要求: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第四学段: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些具体的要求贯穿各学段的阅读教学。其实,除诗词等篇幅短小的文本外,我们在平常教学中用得最多的阅读方法是默读。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默读仍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因为默渎自身的优势:速度快,学生之间的干扰小。学生只有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当然,对一组文本的阅读不是只囿于默读一种方法,对重要句段,也可用多次朗读的方法突出其重要性或特点。因此,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多样地穿插一些其他方法,使之与默读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切不可呆板。

三、浏览、略读、跳读等阅读方式

以往的课文教学比较强调逐字逐句的阅读、朗读和精读。这些当然重要,但是过于强化乃至强势,就让人忧虑。特级教师沈大安曾说:“把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练习有感情朗读,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时间运筹上的一个失误”。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群文阅读,因阅读量大,除了朗读和默读,还有浏览、略读、跳读等方式。另外还有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以及其他各类阅读方式。当今是信息社会,我们每天获取的各种信息是非常丰富的。一堂语文课能让学生获得多少有价值的信息,是体现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获取、选择、分析、理解、鉴别、评论信息的能力要求更高。所以,要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必须掌握浏览、略读、精读、跳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在众多的阅读材料中,更快更准确地收集、整理、筛选、提炼、合成有效信息。

总之,“群文阅读”就是要改变单篇课文教学重视内容分析、强调技能精熟学习的模式,着重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掌握。而阅读策略就是为达到教学的实效而必须采取的各种有效途经。需要教师在选好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那种有步骤、有程序的阅读策略教学,才有可能真正达到群文阅读的教学目的。一个民族的发展,取决于这个民族阅读量的大小,阅读是人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过程,尤其是群文阅读,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语文教学,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发展、变革带来勃勃生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求童声合唱经典曲目下一篇:浅谈现代林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