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论文

2023-01-04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代高等教学的办学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强调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为全面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 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应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目前, 我国开展的各类“挑战杯”大学生竞赛对引导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 各地高校也纷纷出台了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行动计划, 但总的来看, 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为搞好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参考意见。

1 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

1.1 科技创新活动方法单一

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为两类, 一类就是前文所述的参加“挑战杯”等竞赛;另一类为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前者参加者往往为在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而后者参加者往往为由指导老师选定的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学生参与面不广, 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学校有科技创新活动, 更不知道参加途径。因此, 在学生中没有产生广泛影响, 对学生整体创新能力培养没有起到推动作用。

1.2 目的不明确

教育部制定的质量工程和一系列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文件, 其目的是充分调动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热情, 造就一大批社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但是, 科技创新活动落到实处, 却成为一部分学校争取名利的面子工程,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目的只为取得荣誉, 为学校的业绩评估增光添彩。因此, 本应以学生为主体的科技创新项目申请、科技创新成果奖申报, 实际上成了教师的科研项目申请和成果奖申报, 学生从中只起到挂名的作用。这实在是应该引起我们深思的问题。

1.3 学生原创性少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 (发现) 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 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他本人正是因为提出了解决牛顿力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或矛盾而建立了相对论。一些学校对学生缺乏相应的创新性能力训练, 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欠缺, 学生参加的科技创新活动, 大多来自教师的科研项目, 他们在科研中更多的是被动执行老师布置的任务, 很少独立思考, 设计出自己的技术路线。有些虽是学生原创的项目, 但因学生未受过专业训练, 选题往往只凭感觉, 对所研究领域又缺乏系统了解, 就盲目展开研究, 最后的研究成果要么是别人研究的重复, 要么根本没有实用意义。

1.4 缺乏长效机制

虽然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家共识, 有些管理部门也一再强调, 但是不少学校仍未出台确实保障学生科技创新的措施, 也没有制订相应的科技创新长效激励机制。科技创新活动缺乏一定的校园氛围, 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就是为了参加比赛、申报项目, 往往具有临时性。由于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也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2], 如时间、实验条件、经费等, 因此参加的科研活动缺乏连续性, 许多学生开始时热情很高, 但最后却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坚持下去。

2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几点建议

2.1 思想上重视

科技创新活动并非必修课, 学生们参加与否建立在自愿基础上, 要提高高校学生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必须使广大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因此学校可以利用各种渠道, 如校园网、专栏、校园广播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发动, 在学校形成科技创新的氛围。与此同时, 也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实惠, 学校应制定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如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可折抵选修课学分, 对科技创新有成果的, 给予奖励等。总之, 通过各种措施, 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参加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2.2 建立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制度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需要贯穿到整个大学过程, 特别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养成,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能力训练。学校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报告会, 课题报告会, 了解学科前沿和科研选题、申报、立项等要求和流程;另一方面, 学校必须制订政策给学生科技创新提供硬件保障, 保证科技创新的实施。学校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开放实验室, 并派专人管理辅导;设立学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 资助学生科研项目研究。另外, 学校也应制订政策鼓励教师积极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如在我校, 对指导科技创新成绩显著的老师给予嘉奖, 并计算科研工作量, 教师积极性大大提高。

2.3 加快课程改革、强化课堂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代高等教学的目标,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完全由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完成, 课堂教学担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因此, 学校必须加快课程改革, 强化课堂教学改革, 改进教学方法。本科教学在紧扣教学大纲, 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 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和学, 在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基础上, 培养学生勤于动脑, 大胆实践, 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自古道名师出高徒, 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需要有能力的老师指导、点拨, 一个教师科研水平平平的学校, 很难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 学校应重视教师开展科研活动, 加大对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投入, 为学生科研创新打好基础。

2.5 坚持学生为主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生如果在科研活动中只是被动执行老师的意图, 就达不到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 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 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 应该坚决杜绝有些学校为了学校的“荣誉”而让教师代劳学生科技创新的现象。

摘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高等学校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方法单一、目的不明确、学生原创性少、缺乏长效机制。为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高等学校应采取重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建立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制度、加快课程改革和强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学生为主等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 蔡苇, 余波, 兰伟.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6) .

[2] 张亚志, 等.高校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研究与实践[J].教书育人, 2005 (1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环境污染的责任承担方式论文下一篇:新型提速工具在石油钻井中的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