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的炼字

2022-07-11

第一篇:古典诗歌中的炼字

高中语文 把握古典诗歌中的炼字手法论文

把握古典诗歌中的炼字手法

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在绘景状物、表情达意时,总是精心挑选那些最富表现力的字眼,把意思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精巧。为此诗歌史上贾岛的“推敲”及诗圣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佳话广为流传。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而言,我们尤其应该注意那些富有表现力、能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和情感的字词。品味这类字词的意义和作用,也是近几年语文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笔者以为,把握炼字手法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明确炼字的大致范围

从常见的古诗词内容看,古人炼字手法往往体现在以下几类词中:

动词。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垂”字,“涌”字,有力的烘托了苍渺高阔的意境。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见”字见出诗人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至高境界,一个“闹”字展示出诗人心头所感到的蓬勃春意,一个“弄”字再现出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韵。这些动词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能化美为媚。

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以绘景摹状,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个形容词,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吴文英的“乡梦窄,水天宽”(《鹧鸪天·化度寺》),“窄”与“宽”形容与对照俱妙。

数量词。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高明的诗人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再有白居易的《惜牡丹花》中“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其中的“两枝”将诗人惜花、怜花的一片痴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些数量词往往含虚数的意义,有很好的烘托作用,能增强诗句的表现力。

虚词。虚词用得好,往往具有疏通文气、开合呼应,化板滞为流动的美学效能。如杜甫的《上兜率寺》中“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一句,仅“有”“自”两字,将空间与时间结合,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见于言外。如果说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减其色,那么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则因增加两“而”字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使文义大为增光。

发掘意蕴的主要角度

一、修辞角度。“云破月来花弄影”因拟人而使满篇生辉。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被赋予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更是吹笛人之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同属拟人手法,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苦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二、声韵角度。古诗词讲究平仄声韵,优美的诗词平平仄仄起来就是和谐的旋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冻”字比“饿”响亮,更具铿锵气势,更见冲天悲情。叠词最具声韵效果,它不仅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更有强化作用。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谓千古名句,是声韵的叠加,也是哀怨之情的叠加。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鸥”,用叠字之法,不独摹景有神,而且音调抑扬,气韵

用心

爱心

专心

- 12 -

第二篇:古典诗歌的炼字(教案)

[古典诗歌的炼字(教案)]

第二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第二课时 炼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手法,古典诗歌的炼字(教案)。

2、让学生明确高考诗歌鉴赏中对于“炼字”的考查方式。

3、让学生学会鉴赏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

4、让学生学会作答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炼字”题型。

二、重点难点:

1、怎样鉴赏“炼字”。

2、怎样作答高考中的“炼字”题。

三、导课:

有一天黄庭坚在苏小妹家与苏轼闲谈,苏小妹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加一字,成为两句五言诗。请同学们替苏小妹“炼字”,看谁填的好,是否能超过苏轼、黄庭坚和苏小妹。

“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板书)

四、理解炼字

古人很讲究炼字,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推敲”的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那么古人经常在那些字上下功夫呢,一般在“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这个位置一般是动词,当然也有炼形容词,虚词,名词,数词的。炼动词,形容词,虚词,数词,名词的,这样看整首诗的内容意趣和作者的感情。

1、动词。(板书)

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歌的诗眼。如杜甫《春望》第

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是炼字,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天来了,鸟语花香本应欢笑愉快,但现在国家遭受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罢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字和“空”字,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另外还有大家很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绿”字是形容词活用,“闹’和“弄”是拟人的手法。无论动词活用,还是拟人,都起到了生动形象,化美为媚的效果。

2、形容词。(板书)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诗经》和《乐府诗》喜欢用叠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唐诗宋词也不乏叠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叠词不仅描摹出了事物的形象性,而且使诗句音韵和谐,舒缓连绵。另一种情况,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中“直”和“圆”字,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又如“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一句中的“重”和“迟”字,用意精深: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含蓄而深沉地写出了离愁别绪。

3、名词。(板书)

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因为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在这里就代表了思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前三句用九个名词(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中(温庭筠《商山早行》)共写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亮、脚印、小桥、霜,本联纯用名词组成诗句,将六种景物作意象的叠加,如一个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4、数量词。(板书)

数量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中的“一”字的使用即为传神之笔。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将“数枝”改为“一枝”,齐己便称郑谷为“一字师”。“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早梅”。再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千万百”的夸张,描绘出了辽阔无边的画面,极力抒发了诗人的感情。再如乾隆皇的《飞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宋人邵雍的《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元代无名氏的《雁儿落带过得胜令》: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5、虚词(板书) 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叹词、语气词。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教案《古典诗歌的炼字(教案)》。再如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一无例外的思乡之情。又如“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杜荀鹤《山中寡妇》)一句中的“犹”和“尚”字,深刻地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田园荒芜,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的严酷的社会现实。

五、感受高考:

1、高考考查炼字的题型: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5)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为什么?

2、具体实践

(2010年湖南卷)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2010年四川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故答案总结为:“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六、鉴赏思路

步骤一:释词义 明手法(板书)

(先看练得的字是什么词性,结合词性,解释词的含义、明确词的手法。)

步骤二:描景象、摹情态(板书)

(结合炼字所在具体诗句分析,写出什么景物特点或者在描摹情景情态时何效果)

步骤三:点作用、表感情(板书)(在诗歌情感角度起到什么作用,并且是什么情感)

例如:“映”是动词,映衬的意思,在这里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苹红蓼新绿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对比鲜亮丰富,沉潜不一,冷暖交融的美景。衬托出作者愉快自由的心境。

例如:“蓑”是蓑衣,草或稻草做的披在身上雨具,长短不齐,名词,在这里用作了量词,写出了两岸绿草的长短参差,绵延润泽。

例如:“红”和“翠”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诗句中用作了名词,指红花和绿叶。用色彩代替花和叶,就很鲜明形象地写出春天花红柳绿的生机。

例如:“斜”和“叠”用作形容词,斜写出了花的姿态摇曳多姿,叠写出了叶的形态茂盛繁密。

七、课堂练习 1 .(甘肃省2009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语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

(1)“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即可得分)

2(甘肃省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诊断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 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答:

答案 (1)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3(重庆市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新晴山月 (宋)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注】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

(1)颈联“病雨山果坠”一句中“病”字,也有选本写作“疾”字。请你谈谈“病”字用得更佳的理由。

答案

(1)拟人。山果以雨为病,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表达出山林的幽静。而“疾”字则仅能传达雨大雨急的特点。

板书设计

炼字

古人炼字:

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

常炼词性:

动词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形容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数量词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虚词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答题思路: 释词义明手法

描景象摹情态

点作用表感情

2010-10-21

第三篇:诗歌炼字技巧教案

千锤百“炼”的智慧——古诗中的炼字

厚德学校

褚林方

一、故事导入

简述贾岛的“推敲”故事。

二、学习目标:

1、、体会古诗炼字的妙处;

2、掌握炼字类题目类型和答题方法;

3、规范炼字类题目的答题步骤。

三、张开智慧双眼,体会炼字的妙趣

1、炼字的定义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2、回顾古人有关炼字的名言,从中体会炼字的重要性。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袁枚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四、开启记忆闸门,回顾炼字题型

①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说出某句诗的某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直接鉴赏关键词) ②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③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五、启动超强大脑,分析解题方法

示例: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请说出“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用的妙的原因是什么?

2、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晚春》韩愈)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做题要求:12组做第一题,345组做第二题,678组做第三题。 5分钟后比谁做的最正确。 答案解析:

1、“散”是散入、飘散。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撩拨着像诗人一样深夜无眠的人的情思。

2、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3、(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小结:

1、动词的表达效果: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富有动态美,从而增强诗歌表现

力 ;

2、形容词的表达效果:可化抽象为具体, 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从而传达诗人情感。

3、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形象生动,使画面富有动富有情趣感,,意境特点更加鲜明。

六、梳理思维线路,总结答题要领

炼字题型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析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述景 第三步: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用

炼字题型答题格式:“X”一词是“……”的意思,……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烘托了……氛围,表达了……的感情。

七、当堂训练: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问:请分析鉴赏“独”字的艺术效果。

要求:

1、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2、书写规范;

3、时间4分钟。 解析:“依”字有独自孤独之意。(析义)写出了诗人独自一人登上高台的寂寞、感伤。(述景)表达了诗人形单影只、怀才不遇的感慨。(作用)

八、拓展提升:选词填空: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①摇、映

②舞、隐

③扶、失

九、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古人炼字的魅力。同时,又深入学习了古诗炼字的作用及炼字类型。古人写诗“一花一叶见世界,一字一词总关情”,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积累把握这个美妙的世界,体会这份动人的情感。

十、板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

一、炼字表达效果

1、

动词——生动形象,富有动态美

2、

形容词——化抽象为具体

3、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有情趣

二、

炼字答题步骤要领

1、析义

2、述景

3、作用

十一、教学反思: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第四篇:诗歌 炼字(范文模版)

第二课时

炼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手法。

2、让学生明确高考诗歌鉴赏中对于“炼字”的考查方式。

3、让学生学会鉴赏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

4、让学生学会作答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炼字”题型。

二、重点难点:

1、怎样鉴赏“炼字”。

2、怎样作答高考中的“炼字”题。

三、导课:

有一天黄庭坚在苏小妹家与苏轼闲谈,苏小妹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加一字,成为两句五言诗。请同学们替苏小妹“炼字”,看谁填的好,是否能超过苏轼、黄庭坚和苏小妹。

“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板书)

四、理解炼字

古人很讲究炼字,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推敲”的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那么古人经常在那些字上下功夫呢,一般在“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这个位置一般是动词,当然也有炼形容词,虚词,名词,数词的。炼动词,形容词,虚词,数词,名词的,这样看整首诗的内容意趣和作者的感情。

1、动词。(板书)

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歌的诗眼。如杜甫《春望》第

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是炼字,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天来了,鸟语花香本应欢笑愉快,但现在国家遭受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罢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字和“空”字,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另外还有大家很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绿”字是形容词活用,“闹’和“弄”是拟人的手法。无论动词活用,还是拟人,都起到了生动形象,化美为媚的效果。

2、形容词。(板书)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诗经》和《乐府诗》喜欢用叠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唐诗宋词也不乏叠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叠词不仅描摹出了事物的形象性,而且使诗句音韵和谐,舒缓连绵。另一种情况,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中“直”和“圆”字,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又如“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一句中的“重”和“迟”字,用意精深: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含蓄而深沉地写出了离愁别绪。

3、名词。(板书)

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因为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在这里就代表了思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前三句用九个名词(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中(温庭筠《商山早行》)共写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亮、脚印、小桥、霜,本联纯用名词组成诗句,将六种景物作意象的叠加,如一个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4、数量词。(板书)

数量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中的“一”字的使用即为传神之笔。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将“数枝”改为“一枝”,齐己便称郑谷为“一字师”。“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早梅”。再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千万百”的夸张,描绘出了辽阔无边的画面,极力抒发了诗人的感情。再如乾隆皇的《飞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宋人邵雍的《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元代无名氏的《雁儿落带过得胜令》: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5、虚词(板书) 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叹词、语气词。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再如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一无例外的思乡之情。又如“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杜荀鹤《山中寡妇》)一句中的“犹”和“尚”字,深刻地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田园荒芜,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的严酷的社会现实。

五、感受高考:

1、高考考查炼字的题型: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5)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为什么?

2、具体实践 (2010年湖南卷)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2010年四川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故答案总结为:“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六、鉴赏思路

步骤一:释词义

明手法(板书)

(先看练得的字是什么词性,结合词性,解释词的含义、明确词的手法。)

步骤二:描景象、摹情态(板书)

(结合炼字所在具体诗句分析,写出什么景物特点或者在描摹情景情态时何效果)

步骤三:点作用、表感情(板书)(在诗歌情感角度起到什么作用,并且是什么情感)

例如:“映”是动词,映衬的意思,在这里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苹红蓼新绿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对比鲜亮丰富,沉潜不一,冷暖交融的美景。衬托出作者愉快自由的心境。

例如:“蓑”是蓑衣,草或稻草做的披在身上雨具,长短不齐,名词,在这里用作了量词,写出了两岸绿草的长短参差,绵延润泽。

例如:“红”和“翠”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诗句中用作了名词,指红花和绿叶。用色彩代替花和叶,就很鲜明形象地写出春天花红柳绿的生机。

例如:“斜”和“叠”用作形容词,斜写出了花的姿态摇曳多姿,叠写出了叶的形态茂盛繁密。

七、课堂练习

1 .(甘肃省2009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语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

(1)“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即可得分)

2(甘肃省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诊断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 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答:

答案 (1)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3(重庆市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新晴山月 (宋)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注】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

(1)颈联“病雨山果坠”一句中“病”字,也有选本写作“疾”字。请你谈谈“病”字用得更佳的理由。

答案

(1)拟人。山果以雨为病,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表达出山林的幽静。而“疾”字则仅能传达雨大雨急的特点。

第五篇:《古典诗歌的炼字技巧》教学反思

语文组

王静

一、经验

在将诗歌鉴赏之炼字前,先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有关常识,了解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了解诗歌中的各种形象以及鉴赏诗歌的方法等等,有助于学生赏析字词的妙处。为使学生思路清晰,我从动词、形容词、数词和虚词四个方面 逐步深入,引导学生掌握不同词性的字词的相同和不同的妙出,同时,巧用比较鉴赏,这样既能够拓深拓宽课堂教学的内容,使课堂具有厚重感,也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同时举一反三,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有利于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所谓师之道,重在教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习能力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让学生诵读、想象、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融入诗境,真正掌握诗歌炼字技巧。

二、不足

教学时间未能把握好,以致于在结尾处稍显仓促。其次,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需把握好教学的技巧,如面对个别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不专注的表现,只需评价时适时地点明,同时对学生的答案要尽量寻求其合理的地方,不能因为过于绝对而扼杀学生的思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管道土建施工方案下一篇:古代诗歌鉴赏二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