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税费改革情况

2022-11-05

第一篇:县农村税费改革情况

县农村税费改革情况

为深入推动我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巩固税费改革成果,据要求,现将税费改革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县委、县府对税费改革工作高度重视,责成县税改办具体落实,并提出了明确要求:税改办要将税费改革总结和自查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严禁走过场、搞形式,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态度认真开展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县税改办及时组织税改成员单位召开了专门会议,要求各成员单位对照检查内容,结合今年涉及税改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认真搞好自查,并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税改办。同时,税改办以射税改办发[2004]07号文件向各乡镇进行了转发,并抽调人员到部分乡镇进行了督查,确保税改费工作得以有效落实。

二、健全机构、落实政策

按照上级提出的“机构不撤,人员不减”的要求,根据今年税改相关单位人事变动的情况,充实和调整了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人员,办公场地固定设在财政局,保证了人员、经费、办公场所三落实。

今年是我县实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第三年,攻坚阶段虽已过去,但日常事务却从未松懈。税改办认真落实中、省有关税费改革的会议精神,并及时向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进行了传达,对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对2003年已经取消的农业特产税和暂停征收的公益事业金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明查暗访,各地执行情况良好,没有发现反弹。

今年我省农业税税率由原来的7%降为4%,县税改办利用电视、宣传车、标语、乡镇有线广播、各种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业税降下率政策;在各村社公示栏、各交通要道、集贸市场等张贴《告全省农民朋友书》近10000张,确保农业税收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县地税局把降低农业税税率政策的落实工作纳入了目标考核,各地税所严格按降低农业税税率后的税额重新核定并落实到农户,农业税社会减免严格实行“先减后征”,征前落实到户;同时对退耕还林、各项建设占地、水毁耕地等调减面积据实核减到户,张榜公布,并将农业税纳税通知书于5月25日前全部送达到了农户。在征收过程中,严禁税费混征,严禁村社干部直接收税,保证了税款及时安全入库。

三、强化管理、严肃纪律

今年,税改办进一步强化对税费改革工作的管理力度,做到“两个准确”、“八个不准”、“六个到户”,并严肃纪律,建立健全了“六项制度”。

“两个准确”即:准确核实计税面积;准确核实“两工”劳动力个数。

“八个不准”即:不准随意虚增、虚减计税面积、常产、税率和计税价格;不准在“两工”以劳折资取消前搞“一事一议”;不准强制向农民收缴农村税费改革前的税费尾欠;不准动用非法手段收取农村税费;不准税费混收;不准在农村中小学就学、计划生育指标审批、农村结婚登记、农民建房、农民外出务工等方面超范围、超标准或搭车收费;不准借生产服务为名随意设立收费项目,加重农民负担;不准采取行政命令层层摊派农村报刊,严格执行农村报刊限额制。

“六到户”即:政策宣传到户;农民负担监督卡发放到户;农业税纳税通知书下发到户;税票和农民负担专用据填开到户;农业税及附加和“两工”款、生产服务费收取到户;人口、劳动力、计税面积、农业税及附加、“两工”款、生产服务费以社为单位张榜公布到户。

“六项制度”即:农民负担监管党政领导负责制;农民负担工作责任追究制;农民负担情况分析和报告工作制度;涉农收费公示制;督查制度;农民负担信访查处反馈制度。

四、深化配套改革、巩固税改成果

(一)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按照收入范围核定收入基数,基数内属乡镇财力,超基数全部留给乡镇,同时将社会抚养费和殡葬罚没收入的各50%留给乡镇(从2004年9月1日起社会抚养费的25%留给乡镇),将农业税及附加的70%作为乡镇级固定收入。二是按规定将转移支付资金及时足额分配落实到乡镇,不搞截留挤占或挪用转移支付资金强制抵顶乡镇历年陈欠、基建款等,转移支付资金做到了专款专用,全额用于乡镇有关社会事业、村组织运转和农村中小学经费开支。三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村级三项费用管理。

(二)积极推进村组改革

(三)全面实施农村财务改革

(四)认真搞好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五、存在的问题

2、集体公益事业难办。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上级财政拨款仅够保证基层政府正常运转,致使学校排危、乡村道路维修、农田水利等集体公益事业的维修基本上无资金来源。

3、税费收缴难度加大。一是由于税改前一些村社欠部分农民的各种款项(如粮款、村社借款等),税改后村社没有资金还款,这部分农户便以农业税抵后,造成征税难;二是由于举家外出的农户较多,其承包土地的税费本身就无法征收,再加之由于税费改革前农民拖欠税费较多,按政策实行挂账处理,农户间就产生了攀比心理,“能拖则拖,拖到免征农业税则万事大吉”的思想在农村已有抬头,并呈蔓延之势,严重影响了当年及尾欠的农业税征收入库,给地方财政收入带来较大困难。

《[推荐]县2004年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情况>>>>县农村税费改革情况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二篇:×县农村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

临邑县农村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临邑县人民政府(2004年7月27日)各位领导:临邑县辖7镇3乡,总人口51.9万,其中农业人口46万,共有县直医疗卫生单位6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11处,村卫生室460处,专业技术人员1317人。几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局的指导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卫生工作会

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加强两个体系和乡镇卫生院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全县卫生工作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局面。现将主要工作情况作一汇报: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农村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临邑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村卫生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政策上给予倾斜,人员力量上给予照顾,资金投入上逐年加大,确保了全县农村卫生工作与社会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一是强化了政府行为。县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农村卫生工作的调度和协调。同时,对每项具体工作都成立相应组织,负责实施、协调和检查。如县医院病房楼、中医院病房楼等重点建设项目,县政府分别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从而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实行了分级负责目标责任制。县与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乡镇与卫生院,分别签订了卫生工作年度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乡镇、部门和乡镇卫生院的任务目标和责任。三是加大了资金投入。按照“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的标准要求,县、乡财政对卫生工作的投入逐年加大。2003年,全县卫生投入达4000余万元,并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今明两年将投资1200万元完成乡镇卫生院改貌建设任务。今年还将投资184万元完成两个体系建设,投资1400万元完成县中医院新病房楼建设。四是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县、乡政府分管领导和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分别确定了卫生改革联系点,并经常深入联系点了解情况,总结经验,指导工作。五是建立了定期考核和督查调度制度。把农村卫生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对乡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其奖惩、使用挂钩。同时,对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定期进行督查和调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农村卫生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新一轮工作启动奠定基础自去年我县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盘活了卫生资源,激发了内部活力,广大农民真正受益,极大地推动了我县卫生事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今年,我们在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各项制度和操作程序的健全完善等方面,使之更规范、科学和便于操作。一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基线调查。组织人员深入到各定点医疗单位和农民中间,对门诊和住院药费、检查费、用药范围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临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使之更符合实际。二是加强了对各定点医疗单位的监督检查。使各单位较好地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关规定,尽最大限度降低费用,坚决杜绝了大处方、乱用药、乱检查等现象的发生。同时严格执行病人出院及时结算的规定,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截止6月底已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780万元,受益人口16万人次,极大地解决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印发明白纸、举办电视讲座、制作宣传标牌、粉刷宣传标语等形式,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同时将典型事例制成专题节目,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反复播放,并就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制成答记者问专题节目进行解答,消除了人们顾虑,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增强了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及时签定《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协议书》,为新一轮启动做好准备。5月份,在全县召开的三夏工作会议上,我们将《协议书》发放到各乡镇,由各乡镇逐村逐户发到农民手中,自6月份开始,县政府成立了四个督导小组,每天下乡镇检查工作情况,督导工作进度。这一系列措施对新一轮工作启动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合作医疗资金已陆续到位,有7个乡镇(区)已将农民交纳资金及乡镇配套资金上解到县财政,共上解资金188.4万元,新验证254436人次,参合率达到90,孟寺镇和翟家乡参合率达到了100。合作医疗资金交纳工作仍在进行中,预计今年全县参合率将达到95。8月上旬,新一轮合作医疗费用报销将开始进行。

三、大力实施乡镇卫生院改貌建设,增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后劲 乡镇卫生院作为三级医疗预防网络的重要枢纽,在为农民群众防病治病,开展计划免疫、保健和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意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其在方便群众就医、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保护农村生产力等

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将更加突出。但多年来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人才匮乏、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等诸多因素,我县卫生院发展缓慢,已成为制约全县卫生事业尤其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的瓶颈。为彻底解决卫生院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快卫生院的建设、改革与发展,今年我县大力实施了乡镇卫生院改貌建设,把其列入了全县十大民心工程。一是切实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领导。成

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各乡镇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乡镇卫生院建设领导小组,县长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对选址、设计、施工等进行详细安排和部署。二是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的投入。县政府已做出预算,计划投资1200万元,于今明两年分两批完成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改貌建设任务。整个工程按照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施工队伍资质、统一价格、统一进度、统一验收等“六统一”原则进行,并将工程进度细化、量化,做到月有计划,日有进度。目前,第一批5个乡镇卫生院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所有建设项目10月底完工交付使用。明年完成其余5个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改貌建设全部完成后,我县乡镇卫生院在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人员设备等方面将达到全省先进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力争年内完成乡镇卫生院人员、业务、经费上划县级管理工作,现在己完成全部乡镇卫生院清产核资和固定资产登记,己将人员编制冻结。同时对乡镇卫生院长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卫生院长管理办法,拓宽选人视野,明确选人标准,加强对乡镇卫生院长的管理和培养,增强了乡镇卫生院的生机和活力。四是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组织一体化管理。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三制五统一”原则,强化了卫生院管理职能,加大了村卫生室建设力度,并采取多种形式给村卫生室注入资金,提高了甲室率。为有利于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合理减轻农民负担,自去年8月份,对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的药品、器械进行了集中招标采购,使全县统一药品进购途径、统一用药目录、统一药品价格,药品价格平均下降15。既降低了农民就医成本,节省了卫生资源,又保证了药品质量和群众就医安全。今年己成功招标2次,涉及药品金额600余万元。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较大实惠,还使乡镇卫生院从繁杂的药品购销中得到解放,集中精力加强医院管理,为农村卫生工作尤其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两个体系项目建设,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两个体系建设是今年卫生工作的重点,为切实把两个体系项目建设实施好,我们一是强化了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计划、卫生、财政等有关部门参加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督导,各责任单位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筹建领导小组,加强了统筹协调,为两个体系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二是保证资金投入。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计划投资40万元,主要用于设备装备购置,省政府已安排资金10万元,其余30万元由县政府筹集。传染病救治体系项目,由县人民医院具体承担建设任务,计划总投资144万元,建设占地1200m2的传染病区,其中96万元用于土建工程,48万元用于设备购置。在省政府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我们已安排专项资金,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三是科学规划设计。我们严格按照《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项目建设规划方案》和《项目建设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标准》,本着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定点救治、保证应急的原则,编制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建设设计方案。疾病控制体系建设。以县防疫站为基础,着重进行设备的更新和配置。投资15万元新购置了标准试剂、离心机、冰箱等仪器。建立了150m2的理化实验室、75m2的微生物实验室、75m2的病毒室和147m2的艾滋病初筛实验室,使卫生防疫站初步达到疾病控制机构设计标准,实现了人流、物流分开,洁净区、污染区分开,办公区与实验区有效隔离。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参照《传染病医院设计规范》和《传染病医院(病区)设计标准》,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具体指导下,完成了传染病区的选址、立项和规划设计,确定了传染病区建设方案,设计了《临邑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平面图》,图纸已经市卫生局审核并提出了修改意见,现己完成工程招投标和施工现场的清理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8月初动工,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四是加强项目管理。成立了由卫生、建筑设计、财政、审计及有关部门组成的项目咨询评审小组,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核。对建设项目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责任追究制、项目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制。由卫生局局长担任项目法人,一名副局长具体靠上抓,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和工程质量负总责,对施工、主要设备和材料采购实行公开招标,确保工程质量。县项目督导小组也不定期对工程进度、建设质量、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进行督导,确保把两个体系项目建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

五、加强医疗市场整顿,规范医疗市场秩序 为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有一个良好外部环境,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在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基础上,加大了农村医疗市场整顿力度,对非法行医者进行了严格取缔,对个别村仍存在的一村多室现象进行了清理,对村卫生室未达标和未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书写处方的进行了规范,同时在乡镇卫生院中开展了创省、市级规范化接种门诊工作。目前,炕头接生现象在农村己销声匿迹,所有村卫生室都能按规定书写处方,乡镇卫生院己有2个接种点通过省级验收,5个接种点通过市级验收。为全面提高乡医队伍整体素质,我们加大了对乡医培训力度,每年对他们普遍轮训1-2次。目前,85的乡医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农村医疗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基层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群众就近就可得到方便、快捷、廉价的医疗服务。各位领导,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与上级的要求和兄弟县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以此次检查为契机,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快两个体系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步伐,努力建立符合实际、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精干高效的疾控网络和传染病救治体系,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县201X年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情况工作汇报(精)

[公务员之家]县201X年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情

为深入推动我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巩固税费改革成果,据要求,现将税费改革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县委、县府对税费改革工作高度重视,责成县税改办具体落实,并提出了明确要求:税改办要将税费改革总结和自查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严禁走过场、搞形式,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态度认真开展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县税改办及时组织税改成员单位召开了专门会议,要求各成员单位对照检查内容,结合今年涉及税改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认真搞好自查,并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税改办。同时,税改办以射税改办发[201X]07号文件向各乡镇进行了转发,并抽调人员到部分乡镇进行了督查,确保税改费工作得以有效落实。

二、健全机构、落实政策按照上级提出的“机构不撤,人员不减”的要求,根据今年税改相关单位人事变动的情况,充实和调整了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人员,办公场地固定设在财政局,保证了人员、经费、办公场所三落实。今年是我县实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第三年,攻坚阶段虽已过去,但日常事务却从未松懈。税改办认真落实中、省有关税费改革的会议精神,并及时向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进行了

1 传达,对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对201X年已经取消的农业特产税和暂停征收的公益事业金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明查暗访,各地执行情况良好,没有发现反弹。今年我省农业税税率由原来的7%降为4%,县税改办利用电视、宣传车、标语、乡镇有线广播、各种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业税降下率政策;在各村社公示栏、各交通要道、集贸市场等张贴《告全省农民朋友书》近10000张,确保农业税收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县地税局把降低农业税税率政策的落实工作纳入了年度目标考核,各地税所严格按降低农业税税率后的税额重新核定并落实到农户,农业税社会减免严格实行“先减后征”,征前落实到户;同时对退耕还林、各项建设占地、水毁耕地等调减面积据实核减到户,张榜公布,并将农业税纳税通知书于5月25日前全部送达到了农户。在征收过程中,严禁税费混征,严禁村社干部直接收税,保证了税款及时安全入库。

三、强化管理、严肃纪律今年,税改办进一步强化对税费改革工作的管理力度,做到“两个准确”、“八个不准”、“六个到户”,并严肃纪律,建立健全了“六项制度”。“两个准确”即:准确核实计税面积;准确核实“两工”劳动力个数。“八个不准”即:不准随意虚增、虚减计税面积、常产、税率和计税价格;不准在“两工”以劳折资取消前搞“一事一议”;不准强制向农民收缴农村税费改革前的税费尾欠;不准动用非法手段收取农村税费;不准税费混收;不准在农村中小

2 学就学、计划生育指标审批、农村结婚登记、农民建房、农民外出务工等方面超范围、超标准或搭车收费;不准借生产服务为名随意设立收费项目,加重农民负担;不准采取行政命令层层摊派农村报刊,严格执行农村报刊限额制。“六到户”即:政策宣传到户;农民负担监督卡发放到户;农业税纳税通知书下发到户;税票和农民负担专用据填开到户;农业税及附加和“两工”款、生产服务费收取到户;人口、劳动力、计税面积、农业税及附加、“两工”款、生产服务费以社为单位张榜公布到户。“六项制度”即:农民负担监管党政领导负责制;农民负担工作责任追究制;农民负担情况分析和报告工作制度;涉农收费公示制;督查制度;农民负担信访查处反馈制度。

四、深化配套改革、巩固税改成果

(一)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按照收入范围核定收入基数,基数内属乡镇财力,超基数全部留给乡镇,同时将社会抚养费和殡葬罚没收入的各50%留给乡镇(从201X年9月1日起社会抚养费的25%留给乡镇),将农业税及附加的70%作为乡镇级固定收入。二是按规定将转移支付资金及时足额分配落实到乡镇,不搞截留挤占或挪用转移支付资金强制抵顶乡镇历年陈欠、基建款等,转移支付资金做到了专款专用,全额用于乡镇有关社会事业、村组织运转和农村中小学经费开支。三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村级三项费用管理。

(二)积极推进村组改革201X年7月,县委县府为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全面实行了村组改革,通

3 过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依法依章选举,建立健全机制等有力措施,精简和优化了村组干部队伍。截止今年六月底,全县非脱产村组干部总数由原来10390人减少到1498人,精简率为85.58%。村组干部大幅减少后,仅村组干部误工报酬一项全县可节约经费450万元左右。全县原有629个行政村,6707个村民小组,经过依法合村并组后,现有594个行政村、4719个村民小组,分别减少5.9%和29.6%。

(三)全面实施农村财务改革全县30个乡镇全面推行了以管钱、管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财务“村帐乡代管”的管理体制改革。全县农村财务人员由原来的2400余人粗简为现在的600人,精简75%,年节约资金350万元,其中节约财务人员误工报酬100万元,节约各项非生产费用250万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经济效果。

(四)认真搞好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201X年10月,按照国务院、省、市有关政策精神,我县开展了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改革前30个乡镇各有10个事业机构,改革后各乡镇仅设置了4个事业机构,精减比例为67%。改革前乡级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455人,自收自支人员619人,共计1074人。改革后建立了“两个中心”,事业编制财政全拨人员仅234名,精减比例为48.6%。通过改革达到了精减机构,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的目的,减轻了财政负担和农民负担,增强乡镇事业单位的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

1、乡镇债务较重。2001年底,我县通过清理核实乡镇债务

4 总额为2.45亿元,201X年、201X年我们按照“锁定旧债,控制新债,逐年化解”的原则,通过采取节支还债、收欠还债、核销还债、资产变现还债、审计减债、划转减债、两工款还债等7条化债途径,两年已化解乡镇债务1.3亿元,但余下的1.15亿元债务,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和暂停征收历欠的政策,而无资金来源,严重影响基层政府的运转。建议上级财政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对原来由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乡村油路等公益性事业建设形成的1.8亿元债务通过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或采取专项补助的形式,帮助乡镇化解不良债务,确保基层政府的正常运转。

2、集体公益事业难办。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上级财政拨款仅够保证基层政府正常运转,致使学校排危、乡村道路维修、农田水利等集体公益事业的维修基本上无资金来源。

3、税费收缴难度加大。一是由于税改前一些村社欠部分农民的各种款项(如粮款、村社借款等),税改后村社没有资金还款,这部分农户便以农业税抵后,造成征税难;二是由于举家外出的农户较多,其承包土地的税费本身就无法征收,再加之由于税费改革前农民拖欠税费较多,按政策实行挂账处理,农户间就产生了攀比心理,“能拖则拖,拖到免征农业税则万事大吉”的思想在农村已有抬头,并呈蔓延之势,严重影响了当年及尾欠的农业税征收入库,给地方财政收入带来较大困难。

5 《[推荐]县201X年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情况

第四篇: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XX〕43号)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我县从XX年年春季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全县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部免除学生杂费,并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这项政策的实施,将有效地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对于减轻了农民负担、降低了学生辍学率、巩固提高全县“普九”成果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现将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平定县占地面积1394平方公里,现辖10个乡镇,318个行政村,总人口31.55万,其中农业人口25.05万,城镇人口6.5万。多年来,县委、县政府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实施“环境创优、外向带动、科教支撑、民营提升、赶超发展”五大战略,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XX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4.38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3.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13元。

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189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普通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2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其中民办学校1所),小学158所(不含教学点69个),职业中学3所,少体校1所。有专任教师2964人,其中小学1486人,初级中学1045人,普通高中319人,职业中学114人。在校学生50837人,其中小学生29852人,初中生14624人,高中生6361人。

XX年,我县先后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小学危房改造先进县”、“‘两免一补’工作先进县”,被省教育厅授予“职业教育先进集体”。顺利接受了省政府“科教兴县”工作的评估验收,接受了省教育厅“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基本满足幼儿学前三年教育县”复查验收和“山西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平定一中省级示范高中检查验收。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促进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召开的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培训会议之后,省政府和市政府先后在1月23日和1月31日召开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培训会议。我县在2月5日也召开了相关会议,会议明确要求,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精神,按分担比例筹措资金,将县应承担的资金和中央、省、市补助预算控制数共同安排,及时下拨,确保在春季开学前足额拨付到学校,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正常运转。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有教职工工资经费、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经费等四大项。我县教职工工资在XX年已经上收到县,实行以县统筹,财政统一发放,保证了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兑现,全县教师工资无拖欠。免学杂费和提高公用经费水平的资金,中央承担60%,省级承担20%,市级承担8%,县级承担12%。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中央承担50%,省级承担20%,市级承担15%,县级承担15%。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的资金由中央全额承担,对贫困寄宿学生进行生活费补助的资金,由市、县政府承担。根据中央要求,我县从XX年年春季开始,包括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学生都要免除学杂费,免学杂费标准为农村小学生每人每年107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41元;县镇小学生每人每年148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82元。同时,对贫困家庭学生继续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当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根据以上情况测算,上级下达我县XX年年春季学期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预算控制数分别为 万元和 万元。经过努力工作,本学期开学前,我县已分别将免除学杂费和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补助资金的 万元和 万元拨付到校;县教育局从农村中小学预算的作用、原则、管理和方法等方面,对中小学会计作了系统培训,县教育局和财政局对编制全县中小学XX年预算工作作了具体部署;目前,全县中小学XX年年预算编制工作已基本结束,正在进行最后审核。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保证工作正常开展。首先是县委、县政府迅速召开专门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制定了新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其次是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教育、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懂教育、会管理的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具体负责日常工作,落实了工作人员;第三是明确规定,县财政部门承担资金调度和拨付的责任,教育部门承担资金的落实和安排责任;第四是教育部门与财政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新机制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先后转发了《阳泉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实施管理办法》、《阳泉市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阳泉市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阳泉市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实施方案》,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关于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坚决制止学校乱收费的通知》,从而做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改革环境。我县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列入全县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召开各种大小会议,发放宣传卡片,张贴宣传画,制定固定的宣传牌(窗),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这项惠民政策,使这项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县长王银旺亲自写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就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说明,印发50000多份发放到了学生家长手中,对于收费的内容和项目,县教育局印制了收费“明白卡”,要求学生及家长了解政策,明白交费。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共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发放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宣传卡片50000张,在各乡镇政府、学校、村委会及其他公共场所悬挂大型的宣传横幅180余幅,书写标语80余条,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发表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文章10余篇。

3、组织学习,正确把握精神实质。一是教育局、财政局派专门人员参加了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培训会,系统地学习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掌握了具体的工作方法;二是对全县各乡镇党政领导进行了培训;三是教育局对各中小学校长和局机关干部进行了培训;四是各中小学计划在开学工作会上,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精神和内容。从而使广大中小学校长、专业人员和教师能够准确掌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

4、及时拨付,确保学校工作正常运行。截至目前,我县免杂费资金 万(其中中央财政 万,省补 万、市补 万、县财政补 万)已全部拨付到位,公用经费补助 万(其中中央财政 万,省补 万、市补 万、县财政补 万)也全部拨付到位,并调入教育专户,实行专户储存。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分配到校的免杂费学生人数、金额及公用经费补助数额,经认真审核后,由财政部门从教育专户将免杂费和公用经费补助资金直接拨付到校,确保了开学拨付到校的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没有出现挪用、平调和用以偿还债务的现象。

5、大力救助,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我县按照国家规定,严格实行“两免一补”政策,XX年,我县春秋两季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总额为203.14万元。其中,共有6629名中小学生享受“两免”,共免杂费62.26万元,免教科书费67.48万元,有881名中小学寄宿生享受“一补”,共补助生活费35.24万元;县城中小学有2360名学生享受“两免”,补助金额21万元。有4068人享受阳泉市万名贫困学生免杂费补助38.16万元。与此同时,县政府从XX年开始,对全县所有孤儿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救助,使每个孤儿享受从小学到高中12年全免费教育,免费总金额为30万元,使每个孤儿学生能够象普通孩子一样接受平等教育,享受快乐生活。

6、规范运作,有效杜绝教育乱收费。我县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收费工作的文件精神,加强中小学收费管理,坚持收费公示、进行收费监督,实行中小学收费工作一票否决制,凡出现乱收费问题的学校取消当评选先进集体和文明单位的评选资格,取消校长和直接责任人的评模、评优、评职、晋级资格,并要对有关人员给予纪律处分。近年来全县中小学收费工作秩序良好,行为规范,制度健全,管理到位,有效地遏制了乱收费现象的发生。XX年我县接受了全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检查验收。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艰巨。我们将严格按照新机制的工作要求,强化预算和资金管理,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环境,确保把这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惠及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做实做好,为全县的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文章标题: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__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情况。

一、主要内容及做法

我县农村综合改革主要围绕合理调整乡镇规模、创新乡镇领导体制、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探索和创新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和改进乡镇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五个方面进行。目前,基本完成了以下主

要改革内容。

1、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改革后,全县由原有28个乡镇调减为17个镇,平均人口由原来的4.25万人扩增到6.99万人,平均国土面积由原来的83.89平方公里扩展到138.1平方公里。

2、创新镇领导体制。按照“主官合

一、减少副职,明确职责、提高效率”的原则,我们确定镇人口在6万人以上的镇领导职数控制为9名,6万人以下的为7名;实行乡镇党政领导交叉任职、党政正职实行一人兼;同时,设副书记2名,分别兼任镇人大主席和纪委书记;设党委委员4-6名,其中2-3人兼任副镇长,1人兼任人武部长。改革后,全县镇级领导班子成员由原来409名减少为153人,减幅达62。

3、整合镇内设机构。对镇机关统一设置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挂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并明确了各办的职能及职位设置,界定了各个职位的主要职责。“三办”分别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改革后,全县有153人通过竞争走上了镇中层干部岗位。

4、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采取“执法职能上收、行政管理职能归位政府、公益性职能整合设置、经营性职能推向市场”的不同举措。将原乡镇事业单位受委托承担的国土资源、林业、农机等行政执法职能上划县直有关主管部门;将原乡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土地建设管理所、文化广播电视站和计划生育服务所等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收归政府,由镇政府承担;保留垂直管理的财政所,撤销农税所;保留计划生育服务所;撤销农村经济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电视站;将原乡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的农技、畜牧、水产重组按镇综合设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将原农村经济服务中心承担的农资、农机经营与动物疾病诊疗等经营性职能推向市场;将原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站转制为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改革后,全县乡镇事业单位由原来140个(不含中小学、卫生院)调整为84个,精简40。

5、精简镇行政、事业编制。对调整后的镇机关行政编制和事业单位编制进行了重新核定。镇人口在14万人以上的镇暂按60-65名核定控制数,人口在8-14万人的为45-50名,人口在6-8万人的为40-45名,人口在6万人以下的为30-35名,较改革前压缩28.8;镇事业单位人员核定控制使用数为818名,比改革前压缩28.8。

6、认真做好人员定岗和分流工作。中层干部采取竞职演讲、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一般人员,机关采取双向选择。事业单位采取考试、民主测评、组织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定岗。全县镇机关共定岗693人,事业单位定岗818人。人员定岗后,采取提前退休、经济补偿、离岗创业、待岗等多种渠道,全县共妥善分流乡镇机关干部150人,其中副科及以上干部77人;事业单位人员266人。

7、探索建立了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建立以镇主要负责人任期目标责任制为主的镇管理新机制,县委、县政府对镇主要负责人任期目标进行量化考核,明确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激励奖惩措施,强化其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乡镇公益性事业单位用人新机制,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上岗竞争制、全员聘用制、末位待岗淘汰制和绩效工资制,以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建立镇涉农公益事业“以钱养事”新机制。按照“政府出钱,购买服务,合同管理,农民认可,考核兑现”改革思路,对农技农机、林业推广服务等,全面实行“两个打破、两个贴近、三个规范”的管理手段,建立职工薪酬与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直接挂钩的绩效评价体系;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着力推进“定防区、定任务、定目标、定报酬、统一收费标准”的“四定一统一”管理模式,实现政府购买和委托服务,直接将公益服务经费拨付到公益性服务项目上,在年终或项目完成之后,按照“253”架构,加权计算考核得分,按绩取酬。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方便群众,促进政府职能和机关工作作风转变。

8、开展村级规模调整工作。按照5000人左右的规模、每千人一名村干的标准,将全县原来398个村(含社区)调整为231个村(含社区),减幅达42;村均人口由原来的2886人调增到5005人,增幅为73.4;村干由原有的1908人精简为1386人,减幅为27.7。

二、初步成效

我县农村综合改革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实践和运行,初步成效已经显现,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发展空间得

到了拓展。乡镇村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和财力的聚集,使镇村的生产要素得到有效的整合,拓展了镇村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新农村建设。2006年,我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达到3.16亿元,比上年净增7000万元,是过去10年净增的总和。

第二,体制创新取得了突破。一是乡镇主官合

一、党政交叉任

职,工作合力和行政效率大为提高;通过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每一个在岗人员职责更加明确,目标更加务实。二是将该由政府办的事收归政府,将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经营性事业推向市场,使政府真正从“越位”中“回位”,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理顺。

第三,内部机制实现了活化。建立以镇主要负责人任期目标责任制为主的管理新机制,突出了任期目标和绩效考核。对乡镇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及一般干部,实行“公推、公选”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新机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将农民群众和服务对象的评价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调动了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和质量大为提高。

第四,行政成本有所降低。通过扩大乡镇规模、精简机构人员、减少领导职数,有效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初步测算,改革后全县每年仅乡镇非工资性财政支出可减少1100万元。同时,将乡镇事业单位人员逐步推向市场,实现“以钱养事”,服务成本也将逐渐降低。

三、几点体会

总结这次改革实践,我们的体会是:

改革必须解决“我要改”的首位认识问题。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形成上下一个调、全县一盘棋,方方面面都维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浓厚氛围,这是改革顺利推进的前提和保证;改革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调整乡村区划,确定职能重点,这是改革能够深化的基本途径;改革必须以机制创新为重点,以体制的创新、机制的转换来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让那些愿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在事业的平台上脱颖而出,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个人及群体的能量,这是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改革必须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定岗过程阳光操作,分流人员妥善安置,这是化解改革中复杂矛盾的有效办法。

各位领导,我县作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虽先行一步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省委、省政府和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在全面贯彻好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各地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按照“一个转变、三个建立、一个改进”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已经取得的效果,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创新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推动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来源于,欢迎阅读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香奈儿市场营销策略下一篇: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