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会计论文

2022-05-06

小编精心整理了《中央银行会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概念及功能,归纳了央行会计集中核算区别于传统核算的特征,并分析了目前央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存在的主要风险,最后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控制对策。

中央银行会计论文 篇1:

中央银行会计财务矩阵式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矩阵式管理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现代管理方法。在我国中央银行会计财务工作中引进矩阵式管理模式,将有助于实现核算和管理一体化,增进会计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提高会计财务工作中的资源利用率及工作效率,提高会计财务工作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会计财务工作转型。本文对在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工作转型中采用矩阵式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探索性提出实行矩阵式管理的模式和配套措施。

关键词:中央银行 矩阵式管理 会计财务工作转型

一、我国中央银行会计财务工作管理模式现状

当前,我国中央银行会计财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管理结构采用的是“金字塔”式的直线型,以总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地市(州)中心支行、县支行为直线的垂直层级管理,再在每个层级上设立对应的职能部门进行会计财务履职管理,从而形成一条严格的等级指挥链,上级行依靠权威领导下级行,下级行要严格执行上级行的决策,基层行职工只能按照程序开展工作。这种管理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缺陷:

(一)管理集权性较高,信息传递较慢

直线型管理结构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集权性较高,上级行经过层层授权,形成“金字塔”形的直线管理结构,总行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基层行动态,同时,基层行的实际需求也难以真实、完整地传递至总行,这就导致了总行某些政策在基层行执行过程中由于程序过于冗繁而打了折扣。

(二)运行机制偏机械,消磨工作激情

当今的会计财务管理工作要求越来越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许多工作需要办公室、科技、货金、保卫等其他部门积极配合才能完成。而在“直线职能型”管理模式下,审批手续多、工作流程复杂,弱化了各部门之间的协助和资源整合,各部门之间沟通需要较高的协调成本,会计财务人员长期从事重复性劳动,工作激情逐渐被消耗。

(三)会计财务管理被动,影响措施执行效果

一方面,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会计财务工作的操作性导向较强,偏重于机械型工作,只能适应简单、稳定的环境,会计财务人员对人民银行各项业务不够熟悉,而业务部门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影响了会计财务管理措施执行的效果。另一方面,各部门的业务工作均按照上级行对口部门的要求执行,会计财务部门难以参与到业务部门的日常管理活动中,致使会计财务处于管理的被动地位。

二、中央银行会计财务矩阵式管理模式概述

(一)矩阵式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最初的矩阵式管理理论产生于国外技术项目型企业的需求,为完成一个项目,企业将此结构运用于公司组织机构进行改革。矩阵式组织结构建立在原有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套横向组织机制,形成横向和纵向的矩阵式结构。通过管理使各节点按矩阵的数学规律变换,从而促进上下、平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充分沟通,提高各部门间协作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中国IT企业的领头羊——联想是这种管理方式较早的实践者,在“矩阵式”组织架构下,联想将业务事业部六大群组整合为三大群组,和东西南北四大区一起,形成“三纵四横”的格局。矩阵式组织结构具有协作性导向较强、集权性低、能适应复杂、动态的环境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行业的青睐。

(二)矩阵式管理在会计财务工作中的优势

1.矩阵式管理有利于实现财务的规模效益。矩阵式结构中,执行力非常强大,职能的建立也很明确,能有效发挥不同领域人员的各自专业特长,保证专业性;又能够使业务部门增强对外部环境变化时的反应能力,这样既锻炼了人员的综合能力,又拓展了组织的管理模式,实现预算资金价值管理最大化,更好地促进央行履职发展。

2.矩阵式管理有利于提高会计财务人员管理水平。在矩阵式管理结构下,需要會计财务人员是兼具较强的会计财务专业性和熟悉各个业务部门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培养业务方面的“多面手”,提高会计财务队伍的履职能力,也为下一步项目评审、绩效评价、全过程预算管理等工作全面推开储备了人才。

3.矩阵式管理有利于顺畅内部协调机制。直线职能制下的中央银行各职能部门,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因工作立场不同,责任要求不同,致使在一些问题上产生难以协调的矛盾,甚至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必须提到行级领导面前才能解决,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而在矩阵式结构中,大多数情况是在横向组织内部进行协调,这样大大减轻了行级领导的负担,使其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在重大事项决策上。

(三)实施矩阵式管理的必要性

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矩阵式结构可以促使资源信息在纵向横向灵活分配,以扁平化、网络型动态管理模式代替金字塔式、单向性静态管理模式,解决了直线职能式的管理结构带来的信息传递缓慢问题,使得各部门能够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

2.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在矩阵式管理结构下,通过建立“纵向一致,横向协同”的组织体系,首先改变的是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参与其中的各部门均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责任部门,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从全行战略发展的角度研究各业务模块的资源配置,加强对各业务模块事务的统一管理,实现灵活分配、资源共享,提升人力资源利用效率、集中力量组成团队,解决复杂和高难度问题,进而达到整体运作效能的相对最佳化。

3.有效发挥会计财务的综合协调管理职能。与直线职能型管理结构相比,矩阵式管理方法的运用,资源分配将根据各业务模块实际需要进行统一配给,通过有针对性的随机组合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进一步明确会计财务部门引领促进职能和中心节点作用,而业务部门起到分支节点作用,对会计财务部门和各业务部门相关职能进行全面整合和重新分配,实现团队作业,实际上是构建了以会计财务部门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人财物有机融合的优势,将会计财务活动贯穿至所有业务部门,建立“条块结合”的全过程管理体系。

三、我国中央银行会计财务矩阵式管理的模式构想

鉴于以上的分析,人民银行应该积极探索会计财务工作未来发展方向,加快和推动中央银行会计财务从被动核算型向主动管理型转变,在工作中引进矩阵式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会计财务工作转型。

1.人民银行会计财务矩阵式管理模式框架。各级行可成立以主管副行长为主任,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集中采购管理、基建管理4个专门委员会。这样,在纵向条线的管理上,上级行的各职能部门对下级行对口部门进行指导和管理,统筹规划工作安排。在横向条线的管理上,4个专门委员会负责对具体工作的组织领导,对会计财务部门和各业务部门相关职能进行全面整合和重新分配,逐步形成纵向横向协调机制。4个专门委员会负责制定工作目标和管理重大决策,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督导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会计部门负责各业务部门的预算审核、汇总、上报、下达等日常工作;各项目小组负责预算编制、执行、评价、总结等具体工作事项。

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矩阵图(如下图所示):

通过以上图示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组织結构执行力非常强,职能的建立也很明确,能有力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分工明确,保证人尽其用,加强团队意识的建立,避免资源重复配置,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作进度,提升工作效率。

2.人民银行会计财务矩阵式管理实现路径。第一步,完善会计财务管理的指导原则。为了发挥会计财务服务央行战略发展的作用,为各个环节提供会计财务指导和依据,各级行应结合自身履职特点制定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并以此作为工作总指导和依据。第二步,优化矩阵式管理组织体系的协同分工。一方面在纵向上做好垂直管理和指导监督工作;另一方面在横向上加强跨部门沟通、协调和配合,形成纵向横向协调机制,完善财务内控机制,合理防范财务风险。第三步,建立规范科学的全过程会计财务管理流程。在直线职能制下,业务部门普遍存在“重预算资金申请,轻预算资金执行”的问题,因此要建立一个规范科学、有序衔接的管理流程,做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预算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会计财务管理流程。

四、我国中央银行完善会计财务矩阵式管理的配套措施

(一)加强宣传培训,积极转变传统会计财务管理理念

人民银行会计财务管理从传统的直线职能型管理向矩阵式管理转型,迫切需要各级行党委思想认识先行以及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因此,要以会计财务工作全面转型为契机,加强对矩阵式管理的宣传培训,将会计财务工作放到中央银行履职工作大局中予以谋划和推进,使大家从思想上认识到传统被动型会计财务管理方式的弊端。

(二)以加强人才培养为基础,提高会计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矩阵式管理实施的必要条件是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会计队伍,满足各业务模块的多样化需求。因此,人民银行应有计划的组织各级行开展各类业务培训或者到上级行进行跟班学习,注重培训的实效,根据人员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实践逐渐提升会计财务人员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三)健全信息系统功能,支撑矩阵式管理模式的应用

矩阵式管理模式要求信息、理念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快速进行交换、共享,可借助会计综合业务系统(AIIS)整合相关部门的重叠交叉数据,将矩阵式管理流程、部门权责和制度规范固化到系统中,通过报表数据为依托,实现会计信息资源横向整合,按照纵横线条管理模式,健全预算执行、报表编制、监督管理、绩效评价等矩阵式流程,以规范会计财务管理的各环节操作,为人民银行实施矩阵式会计财务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昌丽颖.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矩阵式”管理研究[J].金融实务,2016(112).

[2]高骁勇.矩阵式管理模式在信息化审计中的应用[J].青海金融,2016(1).

[3]中央银行财务研究小组.中央银行财务治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

[4]彭珏.矩阵式管理模式在会计财务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财会之窗,2017(12).

作者:何倩

中央银行会计论文 篇2:

刍议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风险控制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概念及功能,归纳了央行会计集中核算区别于传统核算的特征,并分析了目前央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存在的主要风险,最后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控制对策。

一、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概念及功能

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简称ABS),是人民银行采取集中核算方式处理会计业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它通过与“支付系统”连接,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清算服务,并办理人民银行内部资金汇划业务。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以中心支行(或分行、营业管理部,以下简称中心支行)为基本会计核算单位,成立核算中心,中心支行本级营业部及所属各县(市)支行为营业网点,核算中心设置综合柜、联行柜,通过中心服务器连接各专柜和营业网点终端,自动处理全辖账务。城市处理中心(简称CCPC)是连接ABS和国家处理中心(简称NPC)之间的桥梁,中央银行国库业务系统(简称TBS)和ABS均为中央银行的业务处理系统的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具有以下功能:一是支持功能,即有利于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支持公开市场操作、债券交易、同业拆借、外汇交易等金融市场资金的及时清算;二是监管功能,即充分利用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蕴藏的大量会计业务信息资源,为金融监管提供信息和手段。如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管理,金融监管信息的统计分析,异常支付的预警监视等;三是效益功能,即能更好地发挥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作用,提供快速、高效、安全的支付服务,加快社会资金的周转;四是控制功能,即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能真实完整地反映会计信息,更有利于控制会计风险。

二、央行会计集中核算区别于传统核算的特征

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御用改变了原有会计核算的管理体制和运转模式,在核算方式、账务组织管理、业务操作流程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核算方式的自动化,加剧了其对硬件可靠性和连续性的依赖

ABS不是一个独立运行的系统,银行会计活动和支付清算服务原始信息,已不主要是通过纸凭证传递,而是通过网点柜、联行柜及支付系统其他参与者的录入、复核、传输等环节,将会计核算信息转换为电子信息进行传输。会计核算数据传输的信息化网络化对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二)账务核算的前后台分离,传统的会计核算内控理论面临挑战

目前,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设置了双层处理结构,实现了前后台的分离。这样,客观上造成同一核算主体的会计人员分散在中心支行及其县支行,而且这些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分别由不同的单位和部门负责,会计核算的风险控制已不完全是传统的内部控制的概念。如何面对全新的组织形式,对会计人员进行管理,实现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三)清算账户的集中管理,改变了核算和运行管理方式

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对清算账户的设置采取“物理上集中摆放,逻辑上分散管理”的模式,改变了中央银行各核算主体对所辖账户的控制管理,不仅人民银行可以处理清算账户的借贷业务,而且账户所属的金融机构也能通过前置机系统处理借贷业务,支付系统各参与者都能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对账户的访问,处理各项贷记业务。因此,清算账户的设置对会计人员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和操作速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各项核算业务更加依赖于稳定可靠的系统运行环境,系统运行的风险点进一步增加。

三、央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风险剖析

ABS在支付清算方式、账务组织、业务流程方面的改变,使得整个系统的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使用新系统一年多的情况来看,新系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性风险

ABS系统和支付系统运行以来,运行管理方式和具体操作内容都必须依靠制度的约束来完成,约束不力就容易造成管理和操作的随意性,从而引发风险。其一,支付运行的管理模式不明确,影响支付系统的运行效率。其二,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没有认真按章办事,或者制度的监督执行不到位。如对参与行查询查复的时限要求等。其三,制定的制度跟不上业务变化的要求,造成风险控制无据可依。如CCPC的日常管理制度内容不全面,操作性不强。其四,操作流程制定得不够严谨、规范,不能做到与系统功能设置的相互牵制。其五,对一些重要事项的风险估计不足造成风险控制不到位。

(二)人员风险

人员风险主要由以下三类人员造成:一是内部的管理控制人员。如操作人员不认真执行口令保密制度和操作规程,管理层对制度执行情况检查不到位;工作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审核不严、操作失误;操作人员恶意合谋,录入虚假信息,发生经济案件;工作人员服务理念不强、服务效率不高造成的核算系统资源利用不足,整体效能不能最大化发挥等。二是外部人员。如外部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攻击系统,致使核算系统不能正常运行;非法进入核算系统,破坏数据,造成数据丢失或泄密;恶意修改数据,发生案件等。三是支付系统各结点的管理控制人员。如支付系统各参与者内部控制不严,网络安全工作不细,工作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等。

(三)操作风险

一是ABS运行后,网点发生的联行业务生成联行往账信息后,上传核算中心联行柜,由联行柜添加相关信息后生成和发出联行往账业务,由于网点持有业务的原始凭证,联行柜无法对接收的网点信息进行核对,资金风险难以在日常核算过程中进行有效控制;二是不能有效对县(市)支行营业网点的开销账户进行监督;三是营业网点凭证传递不及时,存在风险点。

(四)运行风险

ABS系统对计算机设备与网络设备可靠性和连续性的过分依赖。中央银行会计活动和支付清算服务原始信息,已不再通过纸质凭证传递,而是通过网络将营业网点、联行柜及支付系统其他参与者录入的会计核算信息转换为电子信息,进行相互传输。一旦系统或网络发生故障,极易造成账务积压,从而造成较大的运行风险。

四、有效控制央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风险的对策

(一)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整合优化业务流程

制度建设是完善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基础,健全完善内控制度必须以防范支付清算风险为出发点。由总行对各核算中心制定的业务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整合、完善,解决规章制度缺乏相互制约的问题。现有的管理和制度建设应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对现有的管理和内控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二是明确界定重大事项的内容,严格审批程序,规范对处理结果的检查制度;三是建立有效落实制度的长效机制,强化管理责任,制度分解到岗,责任到人,建立风险控制的奖惩制度,赏罚分明。

(二)严把核算关,落实风险防范措施

一是加强内外账务核对制度,在ABS系统下进行内外账务核对尤为重要,通过对账可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保障资金安全;二是各营业网点对每日账务做好事后审核, 要严格审查凭证的规范性、合法性、资金往来的合规性,不仅要注重对单项业务准确的审核,更要加强对资金流向的监督;不仅要注重表内业务的审核,更要加强对表外业务、内外对账的监督,真正从源头上把好资金的出口关;三是加强营业、事后监督、会计财务、支付结算、科技、货币信贷等部门协调沟通,针 对 出 现 的 新问题、新情况,商讨对策,共同防范资金风险,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三)加强会计事后监督,完善监督机制

一是事后监督部门应制定本辖区内统一的实施细则,操作流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突出各岗位及部门之间的互相制约,统一基层行的业务操作,使每一笔业务,每个环节都处于制度的监督下;二是事后监督部门应在次日对主要业务的合规性进行审核,提高事后监督的时效,能尽快处置可能出现的风险,使风险程度降到最低,同时事后监督部门负责核算监督,并配合业务主管部门做好现场检查,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会计人员是否严格按操作程序办理各项业务,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得到贯彻执行等;三是应尽快开发一套事后监督软件,与ABS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实现ABS系统与事后监督系统联网,从ABS系统采集数据,会计核算与事后监督同步进行,与录入的凭证、清单、流水账等信息进行自动对比,提高事后监督质量。

(四)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培育内部控制文化

风险控制决不单单是管理者的事情,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处理每一笔业务时都要考虑风险因素,应通过一定的措施使员工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和内控的内涵。一是对员工从严管理,制定完备的行为操守准则;二是将思想教育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使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各项内控制度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三是通过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把人才留在重要岗位、关键岗位;四是通过业务操练和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使员工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和风险控制意识,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

作者:孙东波

中央银行会计论文 篇3:

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风险问题探析

摘 要: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由独立分散式核算改为集中核算后,业务操作的流程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对此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中央银行;会计;系统风险

文献标识码:B

自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正式运行后,会计核算由原中心支行、各支行单个独立的分散式核算改变为以中心支行为核算单位,各支行为终端的集中核算方式、会计核算发生了跨越式的改革,其快速、高效、安全的特点初步显现。

一、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风险隐患

(一)操作风险

业务人员培训滞后增加的操作风险。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一些会计业务人员很难快速转变过来,加之新业务的学习培训欠缺,仍采用传帮带的老式培训方法,使业务人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增加了会计人员操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风险,在业务操作中极易造成差错。

(二)系统风险

1、来账自动记账风险。现行的中央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中“支付来账自动记账业务”按收款人账号入账,没有辨别户名的功能。出现收款人账号、户名不符时,系统仍能将该笔业务按收款人账号自动记账,这既不符合会计基本制度的规定,又易使联行资金出现新的风险。

2、系统打印出的资金汇划补充凭证要素不完整。打印出的资金汇划凭证只有小写金额无大写金额,一是不符合《会计基本制度》中对凭证的填制要求;二是由于打印凭证受打印机、色带、加盖业务用章等因素影响,小写金额有时很容易认错,存在资金风险隐患。

3、查询查复业务风险。一是传递环节多,手续不严密,网点未设置接收核算中心综合柜查询查复和向核算中心发送查询查复业务功能,彼此只能通过传真的方式办理查询查复业务,既不便于保存,又延长了查询查复的时间,形成一定资金风险;二是办理一名操作人员就能完成查询查复发送接收,且打印出的查询查复报文无操作人员代码和姓名,存在责任不明确的问题。

4、同城资金清算功能设置欠妥。同城资金清算采用差额录入、复核方式,并由复核员进行差额记账后,完成整个行社间的资金清算,而对于透支的借方差额单位,录入时不提示账户余额不足,只能在复核员差额记账时才能发现,一旦同城票据交换结束较晚,发现透支已到营业终了,透支单位只能采取同业拆借或向人民银行申请短期贷款的方式解决,起不到预警和监测作用。

5、考核信用社准备金不足功能欠完善。系统未设置信用社准备金不足处罚的动态信息,综合柜和网点柜均不能通过动态信息实时监视信用社准备金情况,不利于综合柜对网点信用社准备金不足进行有效监督。

(三)技术风险

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依托于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充分运用中央银行内联网络实现数据传输。网络的安全畅通是系统运行的重要保障,而目前现有网络传输不稳定因素直接威胁系统安全。由于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通信系统存在故障,都有可能严重影响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正常运转,必然会给网络化运作的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带来技术风险。

(四)制度风险

主要表现在制度的滞后与不完善,首先,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运行后,核算系统操作的岗位设置、业务流程发生了新的变化,原有的一些规章制度已不再适用,但新制度的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可操作性强的、涵盖整个业务环节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其次,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运行后,支行网点凭证一般在次日上午邮寄或直接送达中心支行事后监督部门,中心支行事后监督部门收到凭证资料后,开展监督工作一般在业务处理的第3日,距离远的行在业务处理的第4-5日,使通过事后监督防范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风险的效果大打折扣。

(五)道德风险

来自内部的攻击者往往会对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安全造成灾难性的威胁,因为他们直接参与系统操作和维护,对账务处理、业务流程、应用系统、网络结构都非常熟悉,对系统攻击的成功率和造成的损失非常大。尽管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设计者对操作性、可靠性、安全性进行了周密研究,但也会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和不安全因素。如果不从人员思想道德方面防范风险,那么系统的薄弱环节就会成为内部人员作案的切入点。

二、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风险防范对策

(一)以人为本,造就一支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素质精良的会计队伍

一是通过岗位轮换、优化劳动组合等方式将政治思想水平高、工作作风扎实的人员配备、充实到会计岗位上来;二是强化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会计人员进行专门业务、思想等内容的学习教育和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和引导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和处理流程;三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并对会计人员的岗位待遇予以制度保障,给其提供和创造自身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潜力和积极性。

(二)完善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功能,使系统处理更加严密

一是增加来账账号、户名整体识别自动记账功能,防止资金人错账户;二是增设资金汇划补充凭证大写金额打印功能,使凭证要素齐全、完整;三是增加联行柜与网点间查询查复信息传递及查询查复双人操作功能,提高查询查复效率,堵塞业务处理漏洞;四是改进同城资金清算功能设置,实现实时查看账户录入余额,防止出现资金透支;五是完善准备金考核信息提示功能,使准备金考核监督落到实处。

(三)完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系统的维护、备份措施,确保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稳定运转

一是加强对核算系统的维护和检查,建立定期巡检制度,变被动为主动,以高质量的管理迎接高科技的挑战;二是做好通讯线路、各级业务集中处理中心的设备与环境备份,做好各项业务应急处理准备,制定具体应急方案和措施,防止突发事件和灾难引发的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系统风险。

(四)健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强化会计集中核算业务的管理

一是进一步完善业务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重要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形成一套完整的适用于会计集中核算的内控制度,从岗位设置、工作职责、业务操作规范、业务处理流程、系统运行维护、监督检查等方面严密管理;二是建立有效落实制度的长效规制,把会计制度、任务和职责落实分解到会计部门各个柜组和岗位,并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五个层次的监督检查机制,即:实时监督、会计主管检查、主管行长检查、事后监督及上级行的监督检查,做到监督检查时效性强、内容完整,确保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纠。

(责任编辑 刘 洋)

作者:孙玉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陶瓷装饰艺术论文下一篇:诵读之文言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