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灯情感化设计论文提纲

2022-09-22

论文题目:考虑多维设计特征的产品外观情感测量方法研究 ——以LED台灯为例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感性、追求个性的时代,消费者都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购买喜欢的物品,而如何定义用户的“喜欢”并且设计出符合用户偏好的产品成为众多学者探究的问题,从此打开了情感化设计的大门。对于产品诱发的情感的测量和识别是情感化设计的基础,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哪些客观的生理指标可以反映产品对消费者诱发的情感。本文针对考虑多维设计特征的多模式情感测量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获得多维设计特征的产品原型。通过网页搜索,获得LED台灯初始产品集。通过问卷调查归类,得到6类代表性产品。利用形态分析法对代表性产品解构,包括造型设计特征、材质和色彩搭配三种类型的设计要素。接着利用SPSS软件计算正交设计的产品集。(2)设计三维仿真实验素材。按照正交试验表生成的产品集利用Rhino建模软件进行产品原型的设计;接着,利用Keyshot渲染软件进行产品材质和颜色的渲染;最后,导出符合实验设备运行的素材。(3)测量产品对消费者诱发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生理指标。利用感性体验问卷测量被试对产品的感性体验水平。联合眼动和脑电设备,同步测量诱发的客观生理指标变化。(4)数据分析和解释。运用拉依达准则法排除异常数值,利用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产品设计要素的优水平组合;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方差识别出可以反映感性体验高低的眼动和脑电生理指标;其次,结合主观问卷、统计的图表和相关文献,对具有显著性的眼动指标和脑电指标所表达的情感含义进行解释。找寻可以反映消费者对产品感性水平的生理指标。研究成果是对产品原型设计、感性评价和情感测量理论的重要补充,为产品原型设计及产品情感测量和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企业开展情感化产品设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感性工学;产品原型设计;情感测量;主观评价;脑电眼动融合

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1.4.1 技术路线

1.4.2 论文结构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2.1.1 文献检索范围分析

2.1.2 相关文献检索情况

2.1.3 学术趋势分析

2.2 文献综述

2.2.1 感性工学理论及研究动态

2.2.2 多模式情感识别理论及研究动态

2.2.3 以情感为导向的产品设计

2.3 文献评述

2.3.1 已有研究的贡献

2.3.2 已有研究的不足

2.3.3 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3章 考虑多维设计特征的产品解构及产品原型设计

3.1 代表性解构产品的选择

3.1.1 LED台灯搜集及产品相似性分类

3.1.2 多维尺度分析

3.1.3 Q型分层聚类的代表性产品分类探索

3.1.4 Q型K-Means聚类的代表性产品选择

3.2 代表性产品解构

3.2.1 造型解构

3.2.2 材质解构

3.2.3 颜色解构

3.3 正交试验设计选择产品样本

3.4 代表性产品原型及3D旋转场景设计

3.5 本章小节

第4章 用户情感测量实验及数据处理

4.1 实验设计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被试及任务

4.1.3 实验设备、技术及材料

4.1.4 实验环境和范式

4.2 实验过程与数据采集

4.2.1 实验步骤

4.2.2 数据采集

4.3 感性体验调查问卷数据处理

4.4 脑电实验数据处理

4.4.1 脑电信号预处理

4.4.2 脑电EEG指标的选取

4.4.3 电极点的分类

4.5 眼动数据处理

4.5.1 兴趣区域绘图

4.5.2 眼动指标齐性方差与单因素方差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主观问卷与眼动实验结果分析

5.1 感性体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5.1.1 基于感性维度的产品聚类分析

5.1.2 产品感性体验问卷总得分排序及与购买意愿关系分析

5.1.3 设计要素与感性体验结果关系分析

5.1.4 图表对比分析

5.2 眼动实验结果分析

5.2.1 眼动指标关系分析及指标分类

5.2.2 不同体验水平产品的眼动实验结果分析

5.3 眼动指标讨论与总结

5.3.1 眼动指标讨论

5.3.2 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脑电EEG实验结果分析

6.1 Alph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1.1 脑前Alph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1.2 脑中Alph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1.3 脑后Alph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1.4 脑侧Alph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2 Bet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2.1 脑前Bet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2.2 脑中Bet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2.3 脑后Bet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2.4 脑侧Bet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3 Delt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3.1 脑前Delt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3.2 脑中Delt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3.3 脑后Delt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3.4 脑侧Delt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4 Gamm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4.1 脑前Gamm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4.2 脑中Gamm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4.3 脑后Gamm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4.4 脑侧Gamm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5 Thet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5.1 脑前Thet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5.2 脑中Thet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5.3 脑后Thet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5.4 脑侧Theta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6.6 脑电指标汇总与讨论

6.6.1 脑电指标汇总

6.6.2 脑电指标讨论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的主要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产品分组调查问卷

附录B 正交设计的32个产品原型图

附录C 被试实验说明

附录D 感性体验调查问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人口与经济论文提纲下一篇:人才培养旅游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