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计划临床分析论文

2022-04-26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护理计划临床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应用于儿童计划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的建卡儿童家长,均给予问卷调查,对于参加、未参加的儿童家长比较分析。结果:参加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计划外免疫接种率、儿童计划内五苗接种合格率分别98.3%、96.8%、95.7%,均明显优于未参加者的82.6%、53.8%、87.2%。

护理计划临床分析论文 篇1:

临床护理人员书写护理计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人员撰写护理计划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足,进一步强化培训力度,提升临床护士撰写护理计划的水平,更好地把握护理计划的规范性撰写方式,同时将其加以推广。方法 梳理并研究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呼吸科全部护士撰写的护理计划,并剖析其中所出现的不足,据此加以研究探讨。结果 后半年护士撰写护理计划的能力得到显著改进,在临床工作的具体适用性方面效果较好。

关键词:护理计划;重要性;护士;问题;对策

在危重患者实施书写护理计划以后,临床护士在撰写护理计划上有着较多的困扰,认为撰写护理计划既耗费精力,同时也无法真正地运用到具体的临床治疗。伴随优质护理的不断发展,医院在护士撰写护理计划方面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现阶段,我科诸多护士尚未较好地把握护理计划的撰写规范,有些时候胡乱拼凑现象严重。追溯根源,在1973年美国护理学会则提出了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与评价[1]。在此过程中,护理计划则为护理程序的必不可少的构成环节。护理计划作为护理病历的关键构成部分,其为护士展开护理日常的行动导向[2]。基于提升我科护士撰写护理计划水平的考量,我科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开始,每一位护士在每一个月份提交一份护理计划,同时通过护士长与高年资护士进行联合指导,在此基础上给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汇总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呼吸科护士撰写呼吸科疾病的护理计划共计260份,在此之中N1为84份、N2为154份、N3为22份。

1.2 方法

根据护理程序中相应护理诊治、护理计划、护理措施与效果评估的具体方法和撰写规范[3]及护理部给出的护理计划撰写要求,进而发现护士撰写护理计划过程中产生的种种不足,同时对其加以类型划分。

2结果

就260份护理计划而言,仅仅N3护士撰写的22份护理计划满足护理程序中的具体规范与护理部下发的具体要求,其他护士撰写的护理计划皆有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3存在问题

3.1 护理诊断

3.1.1 护理诊断不全

患者自己出现的症状和护理计划中的具体描述不一致,仅仅陈述了浅表性的问题,而深层次的、和呼吸科没有关联的疾病却没有提及。如:患者血糖较高,血钾较高,计划中则没有陈述相关的症状。

3.1.2 护理诊断陈述不规范、格式不正确

护理诊断需要根据PES公式展开具体的书写:P(护理诊断名称)、E(相关因素)、S(临床表现,主要是症状、体征)。然而撰写的护理计划中PES公式中的要素残缺不全。如:①体温异常,体温大于38度。②特殊问题:患者CT表征肺动脉栓塞。

3.1.3 护理诊断排序不正确

已经存在的问题需要优先处理,然而也需要关注深层次的、危险系数较高的问题[4]。临床方面大多根据首优、中优、次优的次序进行具体撰写,这也依照患者的具体状况加以排序,危及病人生命的是首优诊断。但是,在具体的书写过程中,护士大多凭借自身的个人判断决定哪一问题需要首先处理。如:患者喘憋显著,痰多且无法咳出,护士则将气体交换受损摆在了首位,而未能充分认识到痰堵窒息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3.2 护理目标

3.2.1 护理目标陈述不对

护理目标陈述的主体应为患者,并非护士本人[5]。护士撰写大多考虑护士应该怎么做,如清理呼吸道低效:在两天的时间内,护士将相应的方法传授至病人家属。

3.2.2 目标混淆

护理目标在理论上而言,可以分成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护士撰写的目标并没有时间方面的狀语,更无目标的具体类型划分,许多仅仅存在着长远目标,这也导致护理评价过程缺乏参考,护理计划难以正常展开。

3.2.3 目标设定与实际不符

每一疾病设置的目标需要依照患者的具体状况加以确定,并非“人云亦云”,呼吸系统疾病皆存在着相同的目标,许多护理目标对于病人而言则难以实施或护士难以左右,目标则脱离具体情况。如:①气体交换受损:两至三天患者喘憋症状不显著;七天病人可自由活动。且喘憋症状减轻。②运用无创呼吸机的潜在并发症:腹胀、鼻翼压疮:住院过程中病人没有腹胀、鼻翼压疮的症状。

3.3 护理措施

3.3.1措施混淆

依照医院护理部的具体要求,护理的举措可以分成指导处方、治疗处方、评价处方三种类型。而上述几种举措经常放在一起使用,不同处方之间的使用不够规范。如:气体交换受损:提醒患者卧床休息填写至治疗处方中,而指导处方则没有任何措施。

3.3.2 措施不具体

护理措施为护士协助病人执行护理目标的针对性的方式,被称做护嘱,其与医生的医嘱作用相似,书写需要详细[6]。如:气体交换受损:给予吸氧2升/min和呼吸机机械通气交替,确保呼吸机管路的畅通,加以心电监护,根据医生嘱咐使用止喘药等,上述种种表述皆较为宏观笼统,不够针对性、详细化,这一护理计划则难以真正使用至病人护理的过程中,也无法更好地指引护士开展有关工作。

3.3.3 措施不全、不符合实际

高年资护士常常撰写态度不佳,认为撰写护理计划的目的在于敷衍上级部门的一种形式,没有意识到护理计划与护理病人之间的重要关联。同时,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不高,也没有翻阅有关文献的习惯,撰写无从下手,在此情境下,只有根据书本“比葫芦画瓢”,而无法依照病人的具体状况撰写。

3.4 实施与评价

3.4.1评价不及时

护士态度不佳,没有翻看计划的习惯,而在短期目标制定后则缺少相应的评估评价。

3.4.2 评价不具体

未能撰写病人的详细状况,仅仅表述病人好转或减轻等关键字眼。

3.4.3 无改进措施

目标没有达成时,并没有在此设定目标,而是硬着头皮继续评价,根据先前的评价向后继续推进。

4 对策

(1)护士长对每一护理计划细心评阅,并据此发现不足与短板,同时在每一计划中标记处相似的问题产生了几次,每一月份整理出哪一问题产生的次数最多。每一月份最少花一小时梳理当月护理计划撰写状况,撰写较好的则阐述经验,而不够好的则虚心学习。此举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位护士的护理计划撰写能力提升,并能够进一步地运用至临床工作过程中。

(2)高年资护士分析并准备护理计划撰写课件,为整个科室护士详细地传达有关护理程序的理论与技能,由护理部主任开展护理计划撰写的系列讲座,促进每一位护士较好地把握撰写规范。

(3)再次研究设定护理计划表格,将格式加以规范,设置呼吸科疾病的护理计划模板。

5 结论

撰写护理计划尽管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其能够进一步培育护士的思考应变水平、文献翻阅与利用水平、业务素质能力、汇报护理病历的水平,也能够促进护士进一步把握护理程序的实施方式。在整个年度的培养与训练之后,现阶段我们已经可以轻松应对危重患者书写护理计划。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作者:谢伟伟 郭立华

护理计划临床分析论文 篇2:

儿童计划免疫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特点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应用于儿童计划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的建卡儿童家长,均给予问卷调查,对于参加、未参加的儿童家长比较分析。结果:参加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计划外免疫接种率、儿童计划内五苗接种合格率分别98.3%、96.8%、95.7%,均明显优于未参加者的82.6%、53.8%、87.2%。结论:针对儿童家长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提高家长对计划免疫认知,改变家长行为角色,由被动接受型转向主动参与型,可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关键词】儿童计划免疫;系统化;健康教育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選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建卡儿童家长,均给予问卷调查,共1400名调查对象,其中1000名参加调查问卷,即A组,400名未参加,即B组。参加次数未达3次者均视为未参加,其余为参加家长。

1.2 方法

系统化健康是一种系统化管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模式,通过系统管理输入、输出、反馈、调整等系统流程开展健康教育,编写知识手册给儿童家长。根据儿童计划免疫流程设计课程表,每月一次授课,一共8次。内容主要有:计划免疫的含义、计划内与计划外免疫、接种疫苗程序、注意事项、每一种疾病疫苗预防。同时,加以电教化宣讲、个别指导、家庭随访等多种形式教育。根据健康教育内容,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家长回答正确率≥80%视为知晓,≤60%视为不知晓[1]。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明显性,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3.讨论

接种预防是一种控制疾病传播的手段,是最简便、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计划免疫是一种我国卫生防疫工作,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满足疫苗传染病预防的主要保证。

系统化健康教育是提高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知晓率,未参加家长的知识知晓率为46.7%,参加系统化健康教育的完全知晓率为98.2%,儿童家长对于计划免疫内容、流程、疾病预防、何时接种疫苗、接种后问题、注意事项、基础初免疫、免疫加强,如何转变儿童合格接种知识,加强系统全面理解,转变儿童家长角色,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提高家长积极参与性,促进接种率、5苗合格率、计划外接种率的提高[3]。同时,加强系统化健康教育,有流于促进免疫接种工作管理。

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加家长对于计划免疫人员的信任,促进护理人员和家长建立良好关系,促进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儿童健康的接种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家长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儿童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4]。 它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是多种相关学科的结合,例如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所以,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时,在掌握本专业知识基础上,还应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熟悉教育策略。通过系统化的健康教育,让家长了解到我国开展儿童计划免疫,是一项意义非常重大的工程,是为加强免疫疾病预防,发挥免疫作用,确保我国免疫事业的稳定发展,为广大儿童健康而努力。

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计划外疫苗接种率,参加健康教育的儿童计划外集中率明显高于未参加组,系统化健康教育可让家长明白是计划内、计划外免疫,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预防疾病观念,认识到控制传染病主要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5],而对“儿童”这一易感人群实施有效的接种疫苗,是控制传染病的关键。通过半个世纪的医学临床证明,免疫预防是疾病控制基础,在为社会人类安全,尤其是儿童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创新,一些新技术、新疫苗会不断出现,然而因社会资源局限性,国家与个人在免疫工作中均承担有一定责任,实施健康教育,可使家长明白,给儿童接种疫苗不仅为个人、孩子的安全,而是为整个社会的安全。

总而言之,在本组实验中,参加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计划外免疫接种率、儿童计划内五苗接种合格率分别98.3%、96.8%、95.7%,均明显优于未参加者的82.6%、53.8%、87.2%。这说明,针对儿童家长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提高家长对计划免疫认知,改变家长行为角色,由被动接受型转向主动参与型,可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参考文献:

[1] 高月平,郭惜珍,陈少虹等.儿童计划免疫影响因素及护理管理的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 31(7): 1159-1161.

[2] 曲珠凤,陈慧林,陈丽等.在儿童计划免疫中运用护理指导的体会[J].吉林医学(护理版),2004,25(4):37-38.

[3] 王惠如.儿童计划免疫临床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4):195-195.

[4] 宫丽萍,任继风,陈琦等.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在儿童计划免疫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6):132-132.

[5] 周春兰.儿童计划免疫中人性化服务模式运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27):142,144.

作者:汤宗莲

护理计划临床分析论文 篇3:

产科患者中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应用的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给予产科患者整体护理结合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科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整体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与临床路径的整合护理措施。总结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不同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费用、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等,均优于仅仅采取整体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予产科患者整体护理与临床路径整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降低住院费用,使患者满意护理工作,促进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科;临床路径;整体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1.372

本文选取产科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给予观察组患者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科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患者的年龄最小的为20岁,最大的为40岁,平均年龄为(28.6±3.1)岁;患者的孕周最短的为37周,最长的为41周,平均为(39.4±1.5)周,没有1例患者的产程延长,并且选取的所有患者均没有并发症及妊娠合并症。在取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将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的例数均为50。其中对照组中,顺产患者31例,剖腹产患者19例;观察组中,顺产患者30例,剖腹产患者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孕周、分娩方式等),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将两组患者用于临床比较。

1.2方法[1]给予对照组患者整体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与临床路径整合的护理措施。

1.2.1整体护理与临床路径整合应用

1.2.1.1成立临床路径小组产科临床路径小组主要包括产科科室主任、产科医生、护士长、护理人员、检验及影像等各个学科的专业人员。

1.2.1.2整体护理与临床路径整合表的制定整体护理与临床路径整合表的制定主要参照临床路径10项标准中的相關规定,如:医疗措施、临床诊断、疾病诊断与评估、化验、护理及活动、饮食、监测、宣教、治疗护理结果及出院计划等,并且针对本组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组患者的整体护理与临床路径整合表。

1.2.1.3护理方法向观察组患者详细讲解整体护理与临床路径整合的护理目的及相关护理方法,按照患者的分娩方式,发放患者一份整体护理与临床路径的整合文本,同时,在开始护理前,必须与患者签署一份知情同意书。由主要负责的临床护理人员按照整合表中的各项规定内容,做好临床护理,并且将护理过程中的相关事项分项记录;另外,在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交谈,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感受及心理状况,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讨论,对整合表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及时修正,保证护理质量。

除此之外,护士长还应该充分了解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的实施情况,可以通过每日的晨间护理、随机抽查及床头接班等方式,充分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落实情况,针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给予相应的讲评,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避免由于护理失误导致发生不必要的护理风险事件。

给予对照组患者整体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充分按照医嘱给予患者临床护理。

1.3评价指标①平均住院时间;②平均住院费用;③关于健康教育知识,患者的掌握情况;给予患者自制健康教育知识评估问卷表进行调查,针对调查结果分析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④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给予患者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针对调查结果做好统计总结[2]。

1.4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运用χ±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1、2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路径属于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主要是由相关专业人员及医护人员针对某个手术或者某个诊断制定的具有时间性、顺序性的、适合患者的护理计划,通过制定临床路径,能够将资源浪费有效减少,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升服务质量;而临床护理中,给予产科患者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率,使临床诊疗及护理行为变得规范化,更加适合患者的具体情况[3]。

本文中给予观察组产科患者整体护理与临床路径整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整个护理过程中均能够严密衔接,该护理方法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及个性化的服务理念;并且还能够有效增强患者自动参与护理的积极性,充分配合护理,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采取整体护理与临床路径整合的观察组患者,无论是住院时间及费用,还是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仅仅采取整体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这充分说明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工作不断向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廖玉联,关小玲.临床路径在围生期孕产妇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7(25):14-16.

[2]王莉.徐锦江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应用于产科患者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16):217-219.

[3]林雪,赵华,王忠英.临床路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0,11(20):214-215.

作者:赵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室内装潢设计研究论文下一篇:设计素描教学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