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教学大纲范文

2022-06-25

第一篇:审计学教学大纲范文

《审计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大纲说明

1、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审计学》是财会及相关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学习的任务与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知识及基本审计程序,理解现代审计理论及规则的发展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习,能够运用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按照科学的审计程序,对一些具体审计案例进行分析,并熟悉与通晓国际通行的审计惯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与分工本课程最好是在第五学期开设,先修课程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

2、 教学及考核方式

(1)课前应预习,课后复习,并经常看些关于审计实务方面的信息。

(2)在教学中以全面、系统地阐述审计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以符合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3)《审计学》是一门较高层次的课程,学习本课程必须具有较扎实的会计学原理等各类专业会计和财务管理、经济法等基础知识,否则,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学习本课程,应按照专业计划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使学习效果得到保证。

(4)本课程是一门业务技术性比较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必须弄懂弄通教材以外,还必须抓紧抓好作业练习和案例分析这一环节,以便巩固所学内容,掌握从事审计工作的本领。

(5)考核方式为书面闭卷考试,其中:期末占70%,平时作业占20%,课堂纪律占10%。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总

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定义,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的对象和目的,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工作任务。

预计课时:4课时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 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作用与任务

(四)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介绍。

(五)本章知识点: 审计的目的,特别是审计的一般目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关系。

第二章 审计的分类与方法

重点和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分类和其他分类,掌握审计方法的涵义,熟练掌握审计的技术方法,了解审计方法的意义及选用要求。

预计课时:2课时。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

一、审计方法的选用

二、审计的技术方法

1、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2、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三、审计的其他分类

第三章

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

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民间审计组织和西方民间审计组织概况,掌握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素质要求、职业道德以及法律责任。了解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职责权限以及西方国家审计机关的概况,了解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审计职责、审计权限以及国外内部审计机构的概况,了解西方民间审计人员。

预计课时:2课时

第一节 国家审计机关

第二节 民间审计组织

第三节 内部审计机构

第四节 审计人员

第四章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练独立审计准则,掌握国家审计准则,掌握审计依据的涵义、种类、特点及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了解审计准则的意义、基本内容及国际审计准则。

预计课时:2课时。

第一节 审计准则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节 我国审计准则

第三节 审计依据

第五章

审计程序

重点与难点:本章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但第二节中审计计划、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关内容要熟练掌握。

预计课时:6课时。

第一节 审计程序的概念

第二节 审计准备阶段

第三节 审计实施阶段 第四节 审计终结阶段

第六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综合及审计证据的应用,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了解审计证据的涵义、特点及分类,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种类及其填制和审核。

预计课时:4课时。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涵义与分类 第二节 审计证据的形成过程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和种类 第四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 第五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与审核

第七章

内部控制的评审

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初评及符合性测试、总评。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及其作用,掌握内部控制的要素和种类,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及其审计步骤。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描述。

预计课时:4课时。

第一节

内部控制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调查与描述

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

第八章

审计抽样

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样本的设计与选取,熟练掌握评价抽样结果的步骤,分析样本误差以及总体误差的推断。掌握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发现抽样等属性抽样方法,掌握单位平均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和差额估计抽样等变量抽样方法。了解审计抽样的定义和种类。

预计课时:4课时。

第一节 审计抽样的涵义及种类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第三节 属性抽样

第四节 变量抽样 第五节 抽样结果的评价

第九章

审计报告

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及作用,掌握国家审计报告及民间审计报告的内容与种类,掌握审计报告的编制步骤,了解管理建议书的有关内容。

预计课时:4课时。

第一节

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与作用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第三节

审计报告的编制步骤

第四节 管理建议书

第十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重点与难点:销售收款循环是企业日常发生的重要的经济业务,它既影响资产负债表项目,又影响利润表项目,因此,是会计报表审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其考核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既考客观题,也可在简答或综合题中考核有关内容,学生在复习本章内容过程中,应明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可能为了粉饰会计报表,有可能会高估收入,高估债权,从而虚增利润,因此,验证销货交易的真实性及主营业务收入是否真实,有无高估收入,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存在,坏账准备估计是否正确,就是必须要掌握其验证的重要审计程序

预计课时:4课时。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

二、内部控制目标,关键内部控制,主要控制测试和常用交易实质性测试一览表

三、主要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

1. 主要业务收入审计 2. 应收账款审计 3. 坏账准备的审计

第十一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重点与难点:购货付款循环的审计主要是审计被审计单位的采购业务,它主要影响资产负债表项目,主要账户是应付账款、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等。该章不仅要注意以客观题的方式进行考核,同时也应注意在简答、综合题中的运用。学生在理解购货付款的控制测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应付账款、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项目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应付账款属于负债,为了防止被审单位分布会计报表,应重点验证其完整性;固定资产应重点验证其真实存在,所有权、总值估价等问题;累计折旧应重点验证其折旧政策的合法性、一致性,计算准确性。

预计课时:4课时。

一、购货与付款循环的特性

二、内部控制测试和交易实质性测试;

三、要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及案例分析

本章知识点: 应付账款、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的实质性测试。本章的难点有:购货付款循环的特点、内部控制测试及交易实质性测试。

第十二章

生产循环审计

重点与难点:生产循环审计的核心是对存货进行审计,而存货项目的审计历来是会计报表审计的重点,因此,本章也属于重点章。存货是企业拥有的具有实物形态的一项资产,因此,验证期末报表上列示的存货是否真实存在,是否为被审单位所有,计价和截止是否正确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必须掌握与此相关的知识,同时,还应注意将存货监盘程序同其他的监盘程序进行比较,归纳异同(如存货监盘与现金的监盘)。

预计课时:4课时。

一、生产循环的特点

二、.生产循环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交易实质性测试

三、分析性复核

四、存货监盘

五、存货计价审计与截止审计 .

六、应付工资审计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及案例分析

本章知识点: 存货的监盘、分析性复核、存货的计价审计及截止审计、生产循环的内部控制和交易实质性测试。

第十三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

重点与难点: 筹资和投资循环相对来讲可以作为非重点章,每年在此命题多出现涉及长期借款、应付债券、股本、长期股权投资等的会计问题。因此,学生在复习本章内容时,应注重在理解筹资和投资循环的主要账户的实质性测试的同时,更应注意筹资和投资活动的相关会计处理,也就是,学生应能够站在注册会计师的立场上,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作出判断,如果有错误,还应能提出调整分录;进一步还要联系对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的影响 预计课时:4课时。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点

二、筹资与投资循环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

三、借款审计

四、投资的审计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及案例分析

本章知识点: 借款和投资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本章的难点有: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和交易实质性测试。

第十四章

货币资金与特殊项目审计

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货币资金的审计,一是特殊项目的审计。由于货币资金与各业务循环都有关联,因此,难以将其划归为具体的业务循环。它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资产,其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完整,其收支是否合法对会计报表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货币资金的审计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一般多以客观题出现,但对于货币资金审计的重要程序也要掌握简答题,如库存现金盘点、银行存款函证等。

预计课时:4课时。

一、货币资金审计涉及的凭证和会计记录主要有: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及测试

三、现金审计

四、银行存款审计

五、特殊项目的审计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及案例分析

本章知识点: 库存现金的盘点、银行存款的函证、大额现金收支的审查、期初余额的审计、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计、合并会计报表的审计、或有损失的审计、期后事项的审计及持续经营能力的审计。

三、附录

1、教材

《审计学》,何清萍、韩月纪,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二篇:审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审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 教学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及其在专业中的地位

《审计学原理》是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财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开设时间在《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之后。

2、课程的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对审计实务的教学安排比重较大,包括案例教学和实训教学比重40%.

3、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计划课内学时72,4学分。

4、教学媒体的应用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包括:基本教材、审计实训多媒体软件。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审计实训多媒体软件主要是通过审计实例的情景模拟,对审计实务全程操作.

二、大纲本文

第一章 概论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理解审计的概念、特征、对象与职能;掌握审计的分类与作用。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第一节审计的概念

一、审计的涵义

审计的定义 审计关系人 审计的基本特征 现代审计

二、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审计与会计的联系 审计与会计的区别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

审计产生的原因 不同组织形态审计的产生 社会主义时期的审计

二、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 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西方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西方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西方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四、现代审计的发展

20世纪以来审计的重要发展 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审计准则

一、 审计准则的概念和作用

二、审计准则的组成

三、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的框架与内容

第四节 审计的分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第二章 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的主要职责和权限;理解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任职资格、素质要求、职业道德及法律责任;掌握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和独立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审计组织

一、政府审计机构

二、内部审计组织

三、民间审计组织

四、我国审计组织体系

第二节 审计人员

一、审计人员资格

二、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三、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审计的程序;理解审计的目标;掌握审计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审计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审计完成阶段的主要工作。

第一节 审计目标

一、审计总目标

2 第二节 审计程序

一、审计计划阶段

二、审计实施阶段

三、审计完成阶段

第四章 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法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了解审计计划的涵义及作用,制定审计计划的步骤,分析性复核程序的的涵义及用途,审计方法的意义及选用要求;理解在审计各阶段运用分析性复核的过程;掌握审计计划的内容,审计的技术方法特别是抽样调查技术方法在审计中的运用。

第一节 审计计划的涵义、作用和内容

一、 审计计划的涵义

二、制定审计计划的步骤

三、 审计计划的内容及编制

第二节 分析性复核

一、 分析性复核的涵义

二、分析性复核的内容和常用方法

三、计划阶段的分析性复核

四、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的分析性复核

第三节 审计方法

一、审计的基本方法—账户入手审计方法

二、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三、审查客观事物的方法

四、统计抽样技术的应用

五、审计方法的选用原则

第五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如何收集、鉴定和综合审计证据;理解和掌握如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涵义

二、审计证据的分类

三、审计证据的特征

四、审计证据的获取

五、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和管理

第六章 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学 习 指 导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审计重要性的涵义以及审计风险的涵义和特征;熟悉审计风险的分析以及评价审计结果对重要性的考虑;掌握影响审计重要性的因素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掌握审计三要素的关系以及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重要性

一、 重要性的涵义及运用范围

二、重要性的影响因素及层次

三、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四、 评价审计结果对审计重要性的考虑

第二节 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和特征

二、审计风险的要素

三、 审计风险分析

四、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

第七章 内部控制及控制风险评估

【学习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熟悉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局限性;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主要内容,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记录方法及其优、缺点,掌握如何评估控制风险,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的内容以及符合性测试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涵义与目标

4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三、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四、内部控制构成要素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

一、业务循环及其分类

二、了解内部控制

三、记录对内部控制的了解

四、控制风险的评估

五、内部控制评价

第八章 货币资金审计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审计目标,明确内部控制测试的内容及符合性测试的程序,重点掌握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审计。

第一节 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

一、货币资金审计的目标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第二节 货币资金的实质性测试

一、现金审计

二、银行存款审计

三、其他货币资金审计

第九章 销货与收款循环审计

[学习要求]了解销货与收款循环的主要经济业务,理解本循环主要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掌握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及主营业务税金附加,营业费用等项目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及审计目标

一、业务循环与审计

二、销售与收款循环

三、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目标

5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测试

一、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二、应收账款审计

三、坏账准备审计

第三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一、应收票据审计

二、预收账款审计

三、应交税金审计

四、其他应交款审计

五、主管业务税金及附加审计

六、营业费用审计

七、其他业务利润审计

第十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学习要求]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目标,掌握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等项目的审计要点。

第一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及审计目标

一、购货与付款循环

二、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目标

第二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如实质性测试

一、应付账款的审计:

二、固定资产审计

三、累计折旧审计

第三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一、预付账款审计

二、在建工程审计

三、固定资产清理审计

四、应付票据审计

第十一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学习要求】本章学习内容主要是存货审计和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理解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中各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存货的审计,重点掌握存货的分析性复核程序、监盘程序、截止程序;生产成本的审计,理解直接材料审计、直接人工审计、制造费用审计程序;了解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等具体项目的审计目标及审计程序。

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及审计目标

一、生产与存货循环

二、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目标

第二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测试

一、 存货审计

(一)存货审计的意义

(二)存货的审计目标

(三)存货的实质性测试

二、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

(一)审计目标

(二)实质性测试

第三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一、应付工资的审计

二、应付福利费的审计

三、待摊费用的审计

四、预提费用的审计

第十二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中各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掌握负债类筹资账户、权益类筹资账户的实质性测试. 第一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及审计目标

7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 (二)筹资与投资循环涉及的账户、凭证

二、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目标 (一)筹资业务的审计目标 (二)投资业务的审计目标

第二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实质性测试

一、筹资循环的实质性测试 (一)负债类筹资账户审计

(二)所有者权益内筹资账户审计

二、投资循环审计的实质性测试

(一)审计目标

(二)实质性测试

第三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一)无形资产与长期待摊费用的审计

(二)长期待摊费用的审计

(三)应付股利等应付项目的审计

(四)管理费用等利润表项目的审计

第十三章 审计报告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了解审计报告的概念;审计报告的作用;审计报告的种类; 理解编制审计报告的步骤;编制和使用审计报告的要求。 掌握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条件及格式;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及格式;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及格式;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和格式;

第一节 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格式与编制

一、 审计报告的涵义

二、审计报告的种类

三、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和格式

四、审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五、编制审计报告的一般步骤

第二节 审计意见的选择与表达

一、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三、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第三节 政府审计报告

一、 政府审计准则

二、政府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和格式

第三篇:2013最新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 计 学

教 学 大 纲

(2013年1月修订)

蚌 埠 财 经 学 院二○一三年一月

《审计学》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审计学是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涉及审计的性质、审计关系、审计对象和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实务问题。为会计学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面向会计学院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以及财政金融专业开设。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审计学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实践工作中怎样干审计工作,在特定场合审查什么、如何进行审查;了解现代审计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把握审计与会计以及其他专业经济监督的关系;以及如何应付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审计》课程的复习与应试等。

(三)教学时数

本课程的教学总时数为68,其中理论部分为42学时,实务部分为26学时。

(四)教学方法

审计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属应用经济学的范畴,因此其在理论、方法和技能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除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应当尽量使用案例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五)面向专业

本课程面向会计学院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以及财政金融专业开设。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总 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为全书的概述,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目标、对象、职能、任务和作用,审计的定义、分类、独立性以及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体系的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产生、发展的社会基础;知悉中外审计产生、发展的主要史实及其规律;进而理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建立审计制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其次,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理解审计是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并对审计对象、审计职能、任务和作用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最后,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审计的定义、审计的种类以及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概念、特征、对象、职能、任务和作用,审计假设、审计分类以及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体系的关系等内容。其中,审计的定义、审计关系、审计对象、职能、分类等是本章的教学重点,而独立性、权威性和审计假设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动因的不同观点

1、审计起源于会计

2、审计起源于财政监督的需要;

3、审计起源于经济监督的需要。

二、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与条件

1、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是审计产生的根本前提;

2、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3、审计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三、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2、我国民间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3、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国外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及本质 

一、审计的概念

二、审计的本质

1、独立性

2、权威性

第三节 审计的基本假设

一、审计假设的概念

二、莫茨和夏拉夫的审计假设

三、托马斯〃李的审计假设

四、弗林特的审计假设

第四节 审计的对象、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对象

1、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2、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

二、审计的职能

1、经济监督

2、经济评价

3、经济鉴证

三、审计的作用

1、制约性作用

2、促进性作用

3、证明性作用

4

第五节 审计的分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1、按内容和目的分,可分为: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

2、按审计的主体分,可分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1、按其范围分:全面审计、局部审计;综合审计、专题审计

2、按审计的时期分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3、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就地审计和送达审计

4、审计按其是否通知被审单位分类:预告审计和突击审计

5、按审计方式分类:派出审计、委派审计、巡回审计、专程审计和联合审计

6、审查资料的性质分类:静态审计和动态审计。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并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6学时。

第二章 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形式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组织机构的不同规定,特别是民间审计组织机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后面学习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奠定一定的基础。为此,要求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掌握审计组织体系的构成、内容及其规定性,了解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的基本情况及相应的职责与权限。

(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及其管理体制等内容,其中,民间审计组织及其审计人员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节 国家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

一、政府审计机关的隶属模式

1、立法型

2、司法型

3、行政型

二、我国政府审计机关

1、我国政府审计机关的设臵

2、政府审计机关及其人员

3、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

三、国际政府审计组织

第二节 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臵方式

1、受本单位主计长领导

2、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

3、受本单位董事会或其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

4、受本单位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和主计长双重领导

二、我国内部审计机构

1、应设臵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

2、内部审计机构

3、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范围

4、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

三、国际内部审计组织

第三节 民间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

一、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1、独资会计师事务所

2、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

3、股份有限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

4、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

二、我国的民间审计组织

1、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3、民间审计人员

4、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体制

三、国际民间审计组织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并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三章 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为审计方法论范畴。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审计程序、审计业务约定书等相关知识,为后面学习审计实务奠定理论基础。

为此,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特别是掌握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以及审计程序的概念、内容及其规范性要求,对审计工作中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和程序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并力求掌握审计方法的使用。

(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特别是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以及审计程序的基本概念、内涵及其要求等内容,其中,审计程序是本章的要点,抽样审计技术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审计程序与方法概述

一、账表导向审计

二、制度导向审计

三、风险导向审计

第二节 审计的常规方法

一、审计方法的选用

1、审计方法的选用要适应审计的目标

2、审计方法要适合审计方式

3、审计方法要联系被审计单位的实际

二、审计的技术方法

1、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比较法、分析法

2、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监盘法、调节法、观察法、鉴定法

第三节 审计抽样技术

一、审计抽样的意义

二、审计抽样的种类

1、按抽样决策的依据不同,可分为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2、按审计抽样所了解的总体特征不同,可分为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三、审计抽样与专业判断

四、样本的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1、审计目标

2、审计对象总体及抽样单位

3、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4、可信赖程度

5、可容忍误差

6、预期总体误差

7、分层

五、样本的选取方法

1、随机选样

2、系统选样

3、随意选样

六、抽样结果的评价

1、分析样本误差

2、推断总体误差

3、重估抽样风险

4、形成审计结论

七、审计抽样的具体运用

1、控制测试中的审计抽样

2、实质性程序中的审计抽样

第四节

一、审计的准备阶段

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审计程序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3、初步执行分析性复核

4、初步评估重要性水平

5、初步评估审计风险

6、编制审计计划

二、审计的实施阶段

1、执行控制风险评估程序

2、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3、收集审计证据

三、审计的终结阶段

1、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3、评价审计结果

4、编写审计报告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并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8学时。

第四章 审计规范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为审计规范部分,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准则与审计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体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法规基础。

为此,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审计准则和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掌握审计准则的涵义、准则体系的结构和作用;了解审计准则产生和发展的概况、审计准则产生的背景,了解社会对审计准则的要求、审计准则的发展过程和期间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讲授审计准则的定义、特点,政府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以及民间审计准则的内容、特征及其规范化要求等内容,其中,民间审计准则是本章的重点,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审计规范概述

一、审计规范的含义

二、审计规范体系

三、审计准则的含义

四、审计准则体系的结构

五、审计准则的作用

第二节 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准则产生的背景

二、审计准则的演进

1、产生阶段

2、初步成型阶段

3、发展完善阶段

4、全球扩展阶段

三、当代审计准则的新发展

第三节

国家审计准则

一、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审计准则概述

二、美国政府审计准则

三、我国国家审计准则

1、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2、通用审计准则和专业审计准则

3、审计指南

四、我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1、一般准则

2、作业准则

3、报告准则

4、审计报告处理准则

第四节 内部审计准则

一、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准则概述

二、我国内部审计准则

1、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2、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第五节 民间审计准则

一、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国际审计准则

二、美国民间审计准则

1、十条一般公认审计准则

2、《审计准则说明书》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1、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制定目标

2、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

第六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一、鉴证业务的定义、要素和目标

二、业务承接

三、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

四、鉴证对象

五、鉴证标准

六、鉴证证据

七、鉴证报告

第七节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

一、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和要素

二、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三、职业道德规范

四、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五、人力资源

六、业务执行

七、业务工作底稿

八、监控

九、记录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并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5学时。

第五章 审计目标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目标的涵义及其两个层次,审计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的内容、财务报表审计责任的划分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了解审计总目标和审计具体目标的关系,审计具体目标的形成及其与管理层认定的关系,掌握审计目标实现的具体程序和要求,从而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讲授审计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的内容、财务报表审计责任的划分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以及审计具体目标与管理层认定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其中,审计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是本章的重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一、审计总目标的演变

二、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第二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

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三、两种责任不能相互取代

四、几个重要概念

1、财务报表审计的一般原则

2、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

3、职业怀疑态度

4、合理保证

第三节 财务报表循环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循环法

二、循环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节 确定具体审计目标

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二、具体审计目标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3、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第五节 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

一、接受业务委托

二、计划审计工作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并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六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重点讲述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特征分类以及在审计工作中如何应用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证据的涵义及其作用、审计证据的特点、审计证据的分类和对审计证据的处理过程;使学生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及其作用、工作底稿的分类和格式,掌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审计证据的概念、特征和种类,审计证据的收集、评价和整理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分类,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归档保管等内容,其中,审计证据的特征、种类和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是本章的重点,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别和评价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1、审计证据的概念

2、审计证据的特征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

1、按照审计证据的外形特征分: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

2、按照审计证据的功能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3、按照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分:基本证据、辅助证据和佐证;

4、按照审计证据来源分: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

三、审计证据的收集

1、监盘

2、观察

3、查询及询证

4、检查

5、计算

6、分析性复核

四、审计证据的评价

1、适当性

2、充分性

五、审计证据的整理

1、审计证据整理、分析的方法:分类、计算、比较、小结

2、审计证据整理与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1、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

2、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

3、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和编制要求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保管

1、审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与保管权

2、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密与查阅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并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七章 审计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重点讲述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及其法律责任的内容规范性要求,以及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的涵义、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审计法律责任的种类、成因及防范措施,并对舞弊审计中的相关责任、审计程序等问题有新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为此,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审计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的基本要求,懂得规避法律责任的具体措施,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能够对舞弊给予应有的关注。

(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审计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的概念、内容和种类,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对舞弊的责任、关注及其应对,其中,审计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是本章的重点,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一、独立、客观、公正

1、独立

2、客观

3、公正

二、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

1、专业胜任能力

2、应有关注

三、保密

四、职业行为

1、对社会公众的责任

2、对客户的责任

3、对同行的责任

4、其他责任

五、技术准则

18

第二节 审计的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含义和种类

1、含义

2、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动因

3、种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二、审计人员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

1、审计人员方面的原因:违约、过失、欺诈

2、社会方面的原因

3、被审计单位方面的原因:错误、舞弊和违反法规的行为;经营失败

三、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基本内容 1.《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第39条) 2.《公司法》的规定(第219条)

3.《证券法》的规定(第182条、第189条、第202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第229条)

四、规避法律责任的对策

1、审计职业界应采取的对策

2、审计人员及事务所应采取的对策

第三节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一、舞弊的含义及种类

二、舞弊发生的因素

三、治理层、管理层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1、治理层、管理层的责任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四、风险评估程序

1、询问

2、考虑舞弊因素

3、实施分析程序

4、考虑其他信息

5、组织项目组讨论

五、识别和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六、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1、总体应对措施

2、针对舞弊导致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

3、针对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实施的程序

七、评价审计证据

1、考虑审计工作完成阶段实施分析程序的结果对舞弊风险评估的影响

2、发现舞弊时对审计的影响

八、与管理层、治理层和监管机构的沟通

1、与管理层的沟通

2、与治理层的沟通

3、与监管机构的沟通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并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5学时。

第八章 风险评估与应对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注册会计师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

20 主要内容、方法和程序。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内部控制的涵义、目标及其历史演变,对内部控制与现代审计的关系以及审计人员如何了解内部控制结构和评估控制风险、进行风险应对等知识要点加以掌握,为以后学习审计实务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讲授内部控制系统的内容、意义及作用,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步骤及方法,内部控制系统的构成及控制风险的评审方法等内容,其中,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并进行控制风险评估是本章的重点,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风险评估与应对概述

一、风险评估的意义及总体要求

二、风险应对的总体要求

第二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一、总体要求

二、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1、行业状况

2、法律环境及监管环境

3、其他外部因素

4、了解的重点和程度

三、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1、所有权结构

2、治理结构

3、组织结构

4、经营活动

5、投资活动

6、筹资活动

四、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1、重要项目的会计政策和行业惯例

21

2、重大和异常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

3、在新领域和缺乏权威性标准或共识的领域,采用重要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

4、会计政策的变更

5、被审计单位何时采用以及如何采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五、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1、目标、战略与经营风险

2、经营风险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3、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

4、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考虑

六、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1、了解的主要方面

2、关注内部财务业绩衡量的结果

3、考虑财务业绩衡量指标的可靠性

4、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考虑

第三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要素及目标

1、内部控制的含义

2、内部控制的要素

3、内部控制的目标

二、内部控制的历史演变

1、内部牵制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前)

2、内部控制时期(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

3、内部控制结构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4、内部控制整体框架(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三、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局限性

1、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2、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四、了解内部控制和评估控制风险

22

1、了解和记录内部控制

2、评估控制风险

第四节 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一、控制测试

1、控制测试的含义

2、控制测试的目的

3、实施控制测试的条件

4、控制测试的种类

5、进行控制测试的方法

6、控制测试的时间

7、控制测试的范围

二、实质性程序

1、实质性程序的性质

2、实质性程序的时间

3、实质性程序的范围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并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6学时。

第九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为审计实务部分,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目标、范围、内容、方法和程序,为以后撰写审计报告奠定一定的基础。

为此,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应收账款的审计、应收票据及预付款项的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审计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能够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23

(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主营业务收入的审计、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审计等内容。其中,应收账款的函证和销售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审计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概述

一、业务循环与审计

1、业务循环的含义

2、业务循环的划分

二、销售与收款循环

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

2、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账户、凭证

3、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目标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

一、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

1、销售和收款环节的关键控制

2、描述内部控制

二、初步评估控制风险

三、控制测试

四、进一步评估控制风险

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一、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1、取得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项目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进行分析性复核

3、核对原始凭证与明细账

4、核对明细账与原始凭证

24

5、测试销售截止的正确性

6、检查销货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

7、检查外币收入折算汇率是否正确.

8、检查有无特殊的销售行为

9、调查集团内部销售情况

10、调查向关联方销售情况

11、确定主营业务收入在利润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应收账款审计

1、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应收账款总账、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进行分析性复核

3、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4、函证应收账款

5、审查坏账准备的计提和坏账损失

6、应收账款的截止测试

7、确定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应收票据审计

1、监盘库存应收票据

2、函证应收票据

3、审查应收票据的利息收入

4、审查应收票据的贴现

5、确定应收票据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四、应交税费的审计

五、营业税金及附加审计

1、营业税的审查

2、消费税的审查

3、资源税的审查

4、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项目的审查

25

六、销售费用审计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手工模拟实验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十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的内容,了解和掌握对应付帐款的实质性程序,固定生产和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其他账户的实质性程序。

为此,要求学生了解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主要报表项目的审计目标及主要实质性程序,能够较为熟练地进行审计模拟实验操作。

(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目标,购货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其中,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及在建工程等相关项目的实质性程序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概述

26

一、购货与付款循环的特点

1、购货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业务活动

2、购货与付款循环涉及的主要账户、凭证

二、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目标

第二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

一、购货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1、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2、初步评价控制风险

3、控制测试

二、固定资产的控制测试

1、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

2、授权批准制度

3、账簿记录制度

4、职责分工制度

5、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制度

6、固定资产的处臵制度

7、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

8、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制度

第三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一、应付账款审计

二、应付票据审计

三、预付账款审计

四、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

五、无形资产审计

六、长期待摊费用审计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27 本章教学采用手工模拟实验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3学时。

第十一章 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习了解和掌握存货与仓储循环的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的内容,了解和掌握对存货和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程序及测试目的。

为此,要求学生掌握存货监盘程序,应付职工薪酬等主要报表项目的审计目标及主要的实质性程序,为将来参加工作奠定一定的专业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讲授存货与仓储循环的审计目标、关键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等内容。其中,存货监盘、存货计价和截止审计是本章的重点,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审计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概述

一、存货与仓储循环

1、存货与仓储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

28

2、涉及的主要账户和凭证

二、存货与仓储循环的审计目标

第二节 存货与仓储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

一、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

1、存货与仓储循环的关键控制

2、描述内部控制

二、初步评估控制风险

三、控制测试

1、存货内部控制的测试

2、成本核算制度的测试

四、进一步评估控制风险

第三节 存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一、存货审计

1、取得或编制存货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存货总账、明细账核对相符。

2、执行分析性复核

3、观察存货盘点并进行适当抽查

4、测试存货截止的正确性

5、存货的计价和产品成本测试

6、检查存货跌价准备

7、确定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表达与披露是否恰当

二、应付职工薪酬审计

1、核对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表和账簿。获得或编制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账、总账核对,检查其是否相符。

2、执行分析性复核。

29

3、核对应付职工薪酬的凭证和账簿,检查其计算和记录的正确性。

4、审查工资发放中的大额和异常记录。如果存在大额或异常交易,往往会存在舞弊行为。

5、确定应付职工薪酬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表达和披露是否恰当

三、主营业务成本审计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手工模拟实验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3学时。

第十二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的内容,了解和掌握对借款、所有者权益及投资的有关会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程序及测试目的。

为此,要求学生掌握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控制目标,关键控制程序,主要控制测试程序及常用的实质性程序;了解长短期借款与应付债券的实质性程序;权益审计目标及股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的实质性程序;投资审计目标及实质性程序;以及营业外收支、所得税费用等项目的实质性程序。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点,筹资与投资循环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内容。其中,筹资与投资项目审计是本章的重点,应付债券、长期股权投和所得税费用资等项目审计是本章的难点。

30 第一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概述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

1、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

2、筹资与投资循环涉及的账户、凭证

二、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目标

第二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

一、筹资循环的控制测试

1、了解描述筹资循环的内部控制

2、初步评估控制风险

3、控制测试

4、进一步评估控制风险

二、投资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

1、投资循环的关键控制

2、了解和描述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

3、控制测试

4、进一步评估控制风险

第三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一、筹资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1、负债类筹资账户审计

2、权益类筹资账户审计

二、投资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1、投资审计

2、应付股利的审计

三、其它项目的实质性程序

1、其他应付款的审计

2、长期应付款的审计

31

3、管理费用的审计

4、营业外收入的审计

5、营业外支出的审计

6、所得税费用的审计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手工模拟实验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5学时。

第十三章 货币资金审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内部控制及其控制测试,以及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的实质性程序。

为此,要求学生掌握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目标,关键内部控制,主要控制测试以及实质性程序程序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了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的关系,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现金、银行存款审计目标及重要的实质性程序。其中,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及其控制测试是本章的重点,现金、银行存款实质性程序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货币资金审计概述

一、货币资金的特点

32

二、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

三、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 1.确定货币资金的真实性 2.确定货币资金的完整性 3.确定货币资金余额的正确性

4.确定货币资金在会计报表上表达和披露的恰当性

第二节 货币资金的控制风险评估

一、了解和描述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1、货币资金的关键控制

2、描述内部控制

二、初步评估控制风险

三、控制测试

1.观察货币资金的业务处理

2.核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 3.抽取部分收款凭证,检查相关的会计记录 4.抽取部分付款凭证,检查相关的会计记录 5.抽取库存现金盘点表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四、进一步评估控制风险

第三节 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一、库存现金的审计

1、核对库存现金日记账与总账

2、盘点库存现金

3、检查大额的现金收支业务

4、确定库存现金在会计报表上的表达和披露是否恰当

二、银行存款审计

1、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的余额

2、函证银行存款

33

3、审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4、审查大额的银行存款收支业务

5、审查银行存款收支的截止

6、确定银行存款在会计报表上的表达和披露是否恰当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手工模拟实验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2学时。

第十四章 完成审计工作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期初余额、关联方交易、期后事项、或有事项、非货币交易、持续经营、现金流量表等特殊项目的审计目标和程序,了解和掌握管理层和律师声明书的含义、作用、内容及格式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了期初余额的审计、关联方交易审计,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的审计等内容。其中,非货币性交易、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等的审计是本章的重点,关联方及其交易、持续经营和现金流量表的审计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期初余额和关联方交易审计

一、期初余额审计

1、期初余额

2、对期初余额审计的要求

3、期初余额审计范围的确定

4、期初余额审计的目标

34

5、期初余额的审计程序

二、关联方交易审计

1、关联方的识别

2、关联方交易的识别

3、关联方交易审计

第二节 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审计

一、期后事项审计

1、期后事项

2、期后事项审计

二、或有事项审计

1、或有事项的种类

2、或有事项的审计

第三节 非货币交易审计

一、非货币交易的概念与特点

二、非货币交易的审计要求

三、非货币交易的审计程序

第四节 持续经营审计

一、管理层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1、管理层的责任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二、计划审计工作与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1、财务方面

2、经营方面

3、其他方面

35

三、评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做出的评估

1、管理层评估涵盖的期间

2、管理层做出评估的过程、依据的假设以及应对计划

四、超出管理层评估期间的事项或情况

五、进一步审计程序

1、复核管理层提出的应对计划

2、实施相关审计程序

3、取得管理层声明

六、审计结论与报告

1、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是适当的

2、被审计单位将不能持续经营,但财务报表仍然按持续经营假设编制

3、被审计单位将不能持续经营,以其他基础编制财务报表

4、管理层拒绝对持续经营能力做出评估或评估期间未能涵盖自资产负债表日起的十二个月

第五节 现金流量表审计

一、现金流量表审计的目的

二、现金流量表审计程序

第六节 管理层和律师的声明书

一、管理层声明书

1、含义

2、作用

3、管理层声明书的内容与格式

二、律师声明书

1、含义

2、内容与格式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36 本章教学采用手工模拟实验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十五章 审计报告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为全书的总结部分,是审计工作完成的标志。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报告的作用、内容、种类和撰写要求,为将来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为此,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审计终结阶段的工作程序及审计报告的范式和撰写要求。

(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审计终结阶段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及审计报告的作用、内容、种类和撰写要求等内容。其中,审计报告的作用、种类及结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及其选择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审计报告概述

一、审计报告的含义

二、审计报告的作用

1、鉴证作用

2、保护作用

3、证明作用

二、审计报告的种类

1、按照审计工作的范围和性质分: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

2、按照审计报告的详略程度分: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

三、审计报告的内容

37

1、标题

2、收件人

3、引言段

4、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

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

6、审计意见段

7、签章和会计师事务所地址

8、审计报告日期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基本类型

一、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内容格式

1、标准式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2、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二、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1、发表保留意见的条件

2、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及含义

三、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1、发表否定意见的条件

2、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及含义

四、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1、发表无法表示意见的条件

2、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及含义

第三节

编制审计报告的步骤和要求

一、编制审计报告的一般步骤

1、整理和分析审计工作底稿

2、对需要调整的事项提请被审计单位予以调整

3、确定审计报告意见的类型和措辞

4、编制和出具审计报告

38

二、编写审计报告的要求

1、格式规范、完整。

2、审计人员只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3、审计证据要确凿、充分。

4、审计报告的使用要恰当。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并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5学时。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分闭卷笔试和实验报告两种,其中闭卷笔试占期末成绩的70%,实验报告占期末成绩的30%。

四、教材选用

1、王学龙,李培根,《审计学》(第二版),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2、耿建新,《审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2版。

3、秦荣生,《审计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3版。

4、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审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4月版。

39

第四篇:审计学专业毕业实习大纲、实施计划

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2010届审计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实习大纲

一、毕业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毕业实习是四年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利于巩固已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动手能力,是达到培养目的的重要手段。具体说通过毕业实习达到:

1、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了解、熟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使之对社会有个较为客观的认识,特别是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工作条件及其审计业务的艰巨性等有心理准备;

2、通过四年基础理论学科和专业理论、方法的学习后,在毕业实习中巩固已有知识,并将在校所学知识用于专业实践,使理论与实践达到沟通,一方面使理论知识深化,另一方面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为其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实践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其综合素质;

4、培养学生应有的职业道德,提高政治思想修养。

二、毕业实习内容

1、熟悉审计程序。包括进入被审计单位之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了解审计年度计划和审计方案的编写;悉知进入被审计单位后应如何与被审计单位取得联系,如何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如何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如何对其必要的测试,如何办理文件资料的借阅手续;掌握如何根据了解的情况,编写审计方案,对现有审计资源进行分配调度使用,以发挥最大的审计效能;掌握审计文书的写作,特别是掌握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日记的编制;掌握基本审计方法的使用操作,并根据具体情况改进和调整所用方法;悉知审计证据的收集整理,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鉴定和综合,并能形成证据的指向;掌握审计报告的写作,了解审计报告形成后如何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并形成审计报告上报;了解审计机关对审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了解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书(社会审计中,了解如何发布和使用审计报告,注意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报告的区别)的形成及其作用。

2、掌握审计的基本内容方法。学生毕业实习的地点各异,接触审计工作的内容有所区别,但学生应注意掌握国家审计机关对财政、金融、税务、银行等部门审计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业务,掌握企业财务审计内容(特别是社会审计组织,这部分内容是重点),以上三项内容是审计毕业实习的侧重所在,特别是对企业财务审计要注意掌握对货币资

金的审计、对存货的审计、对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审计、对投资业务的审计、对无形资产的审计、对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审计、对投入、成本和费用的审计、对利润的审计、对财务报告的审计等;在实习中学生不可能对上述所有内容均有全部深入的接触了解,但应根据实习单位所提供的条件,以及接触实践的情况,对其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经过实习应对有关专业问题有一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看法。掌握手工审计的基本方法,特别是运用查账方法,对有关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分析,能初步运用计算机对实行电算化会计核算的单位进行审计分析,并能参与、协助审计人员得出审计结论。

3、熟悉有关审计政策、法规,特别是了解新近颁布的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若干具体准则,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指南和操作规范;了解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文件,并能够贯彻落实于审计实际之中,具有初步领悟能力和指导实践之能力。

4、注重审计理论研究和实际问题分析,在审计实践中不仅要动手,而且要动脑,对一些专业问题要善于分析研究,运用自我自身的知识服务于审计实践,并力求在一些问题中形成自己的新的观点和认识。

三、毕业实习组织管理

2010届审计1-

6、9班毕业实习时间为9周,实习时间从2010年1月4日始至2010年4月9日止,审计7-8班毕业实习时间为13周,实习时间从2009年12月7日始至2010年4月9日止。

1、毕业实习的组织机构

本次金审学院毕业实习是由金审学院综合教研室和教学部共同组织进行的。为了更好的达到毕业实习的目的,高质量地完成毕业实习内容,我院成立了以蒋建华为组长,以吴中春为副组长,以王品正、阮星光、赵南江、刘银凤、谢刚、朱法建、江萍、赵苍丽、况广收为组员的金审学院毕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以吴中春为组长,以顾正娣为副组长的审计学专业毕业实习工作小组负责审计学专业毕业实习的具体工作。

2、毕业实习管理

毕业实习由院统一组织安排,具体工作程序是:进行实习动员——宣讲实习计划安排——根据实习大纲提出实习要求——进行实习准备——进行毕业实习——实习完毕进行总结——进行一次毕业实习经验总结交流大会。

由于学院实习基地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实习,学生实习可以采用学院统一组织到实习基地实习,也可以根据专业需求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实习。

(1)由学院联系实习单位,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组成实习小组(人数不等,根据实习单位接受情况而定),每个实习点由带队教师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学生组成实习小组进行实习,并

确定一名小组长协助带队老师搞好毕业实习工作,带队老师应与院毕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保持联系,加强沟通,共同完成毕业实习工作。

(2)另有一部分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实习的同学,应经本人申请,院领导批准,且必须要有实习单位的接受函和联系方式和地址。对分散实习的学生,由审计学专业毕业实习工作小组指定教师进行过程管理,实习期间指定教师以电话或网络方式进行指导和不定期到实习单位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以防实习流于形式。

四、毕业实习具体要求

1、对学生的要求

(1)在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和学院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习计划任务和实习单位交给的各项工作。实习计划的内容结合各实习单位具体情况,由实习单位统筹安排,各类实习内容尽可能轮流、交换进行。

(2)虚心求教,在指导老师指导下进行调查、研究、学习和操作。

(3)做好实习笔记,由学院指导教师定期检查,作为考评依据。

(4)严格遵守实习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考勤制度,不得退到、早退,有事提前请假(病假急诊除外,但必须出具急诊证明)。一天以内由实习单位指导老师或学院指导教师批准;三天以上需经院领导批准(由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报院领导审批);病假需有医生证明。

(5)实习期间,确保人身安全,做好资料、信息保密工作。

(6)实习结束,实习鉴定表由实习单位作出鉴定,盖章后交学院指导教师。

(7)实习最后一周写出实习报告连同相关材料一并交学院指导教师,作为评审实习成绩的依据,由指导教师评审后列入学生的成绩档案。

2、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要求

(1)实习指导教师要提前下单位,了解和熟悉实习单位情况,会同实习单位负责人共同拟定实习进度计划。

(2)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按照实习计划的要求,严格要求同学,加强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实际,虚心求学。

(3)学生实习期间违反纪律或犯有其他错误,指导教师应及时给予批评教育。性质严重者可令其停止实习,送返学校。

(4)实习指导教师要主动向实习单位负责实习的领导人汇报实习情况,取得实习单位的支持和指导。

(5)实习结束,指导教师要认真做好学生的实习考核工作,批阅实习报告,推荐优秀实

习成果。

五、毕业实习考核

金审学院审计学专业毕业实习工作小组根据实习单位的意见、带队老师的意见、实习考勤考评记录、学生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和实习日志,综合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实习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实习成绩记入学生学籍档案,不及格者不能毕业也不能补考。对实习中出现的好人好事,金审学院实习领导小组应加以总结,对表现突出的确做出重要贡献者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实习违纪人员要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要给予纪律处分。

六、实习报告的要求

1、实习报告不同于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应针对被实习单位的情况展开。

2、实习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由封面(见学院具体规范要求)、正文组成。

3、实习报告编辑排版的规格及要求

(1)实习报告一律用Word编辑、排版,A4纸、纵向横排、单面打印。

(2)页面设置:上方2.5cm,下方2.2cm,左侧2.7cm,右侧2.2cm。

(3)题目一般取居中编排格式,字体为3号宋体加粗;一级标题采用4号宋体加粗;正文内容一律用小4号宋体。

(4)正文中的图与表需要注明图序(序号)与图题(图的名称)、表序(序号)与表题(表的名称)。图、表中文字用6号黑体排版。图表标号采用如下方式:

表1-1,1-2,……表6-1,6-2, ……(标在表上方左上角处);表的名称与表的序号同行,排在表的上方。

图1-1,1-2,……图6-1,6-2, ……(标在图的下方);图的名称与图的序号同行,排在图的下方。

(5)正文与题目二倍行距,正文编辑字体为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6)电子版实习报告。除按规定打印纸质实习报告外,还需提交与纸质实习报告相同格式的电子版实习报告(将实习报告的电子稿按学号、姓名、题目统一格式对文件名进行命名)。

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

审计学专业毕业实习工作小组

2009年9月20日

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2010届审计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实习实施计划

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2010届审计学专业毕业生共437人。按照《关于金审学院2006级毕业实习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以及《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2010届审计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实习大纲》,特制定本届毕业实习实施计划。

一、毕业实习目标

毕业实习是四年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利于巩固已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动手能力,是达到培养目的的重要手段。具体说通过毕业实习达到:

1、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了解、熟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使之对社会有个较为客观的认识,特别是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工作条件及其审计业务的艰巨性等有心理准备;

2、通过四年基础理论学科和专业理论、方法的学习后,在毕业实习中巩固已有知识,并将在校所学知识用于专业实践,使理论与实践达到沟通,一方面使理论知识深化,另一方面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为其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毕业实习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其综合素质;

4、通过毕业实习增强学生应有的职业道德,提高政治思想修养。

二、毕业实习要求

1、实习单位的鉴定表:实习结束时,每个学生均须由实习单位负责人写出其个人实习表现的鉴定意见,并加盖公章。回校后交给实习指导教师。

2、实习报告:实习结束时,每位学生需交个人实习总结报告。

3、实习日志。

三、毕业实习内容

1、熟悉审计程序。

2、掌握审计的基本内容方法。

3、熟悉有关审计政策、法规,特别是了解新近颁布的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若干具体准则,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指南和操作规范。

4、注重审计理论研究和实际问题分析。

四、毕业实习方式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次实习采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集中实习由金审学院统筹安排,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习任务。

分散实习是指由学生自己联系好实习单位,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在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实习。对分散实习的学生,指导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其实习进程。

五、毕业实习时间安排

审计1-

6、9班

1、2009年10月31日前确定毕业实习领导小组及审计学专业毕业实习工作小组,制定毕业实习计划、大纲;

2、2009年11月20日前审计学专业毕业实习工作小组根据实习基地情况安排集中实习的学生,收齐分散实习、组团实习单位接受函,安排实习指导老师;

3、2009年12月21日—2009年12月31日,实习动员周,指导教师进行毕业实习指导;

4、2010年1月4日-2010年4月9日,毕业实习;

5、2010年4月16日前,审计学专业毕业实习工作小组收齐毕业实习材料,包括毕业生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日志、鉴定表、工作总结、成绩评定表。

审计

7、8班

1、2009年10月31日前,确定毕业实习领导小组及审计学专业毕业实习工作小组,制定毕业实习计划、大纲;

2、2009年11月20日前,审计学专业毕业实习工作小组根据实习基地情况安排集中实习的学生,收齐分散实习、组团实习单位接受函,安排实习指导老师;

3、2009年11月30日—2010年12月4日,实习动员周,指导教师进行毕业实习指导;

4、2009年12月7日-2010年4月9日,毕业实习;

5、2010年4月16日前,审计学专业毕业实习工作小组收齐毕业实习材料,包括毕业生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日志、鉴定表、工作总结、成绩评定表。

六、毕业实习成绩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

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评定成绩从思想、业务两方面综合考核。考核依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包括组织纪律性、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实习总结,实习单位的鉴定等。毕业实习成绩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

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

审计学专业毕业实习工作小组

2009年9月20日

第五篇:“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审计学》课程的教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互联网+”的信息化背景下,分析了高职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要求,从《审计学》课程教学定位的信息化、课程资源的整合化、教学环境的互联网化、教学内容的可操作化提出了高职会计专业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为推动我国会计专业课程建设提供相关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审计学;教学改革;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08-0059-03

《审计学》作为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基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基础学科之上的综合学科。该门课程一般开设在会计专业大二或大三学期,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的会计专业能力和管理学专业基础之上。但有的高职院校在尚未开展《财务管理》或《管理会计》等课程的前提下进行《审计学》课程的学习,课程体系欠缺科学性,且先修课程的考核也不严格,再加之民办高校注册招生的生源学习底子薄弱,在对现代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审计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的理论学习和理解上陷入困境,形成畏难情绪,以至于在审计业务循环实务中的学习也缺乏兴趣和积极性。整体上而言,该门课程的教学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状态。此外,对民办高校而言,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对《审计学》课程投入不够重视,加之教师待遇不高和学校督导检查也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民办高校审计教学改革举步维艰,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发展缓慢。

一、《审计学》课程教学研究综述

通过对历年《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献的搜索,国内学者早期研究的是该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课程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方法在整个课程教学或某个专题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课堂教学学生兴趣的启发等方面的内容。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国内高等教育也随之进入“互联网+”教学的研究热潮。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新的教学信息化手段的新方式,将课堂由课上延伸到课下,由教室延伸到互联网联通的各个角落。同时,针对信息化背景下的新的教学变革研究也应景而生,前期研究主要关注“互联网+”课堂教学框架的建构、教学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教与学的互动、网络教学测评等的研究。针对《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而言,对审计课程的教学更多是从信息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审计实验的信息化设计、审计模拟实验室的构建到审计实践教学开展模式等多方面进行研究。由此,笔者发现国内对《审计学》课程的教学研究的主体针对性界限不明,没有区分出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的教学应用,且没有结合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相关信息化的建设思路。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将从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审计学》课程教学需求,结合当前“互联网+”的信息化环境,对《审计学》课程的建设思路进行一定的研究,为推动我国民办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提供相关的参考建议。

二、“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经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会计的工作环境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现在会计行业的计算方式已经从传统的手工计算转变为会计电算化、会计云平台,会计工作环境的改变引导着审计工作也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也日趋明显,但是受制于资源的有限性,民办高职院校对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变革起步较晚,或者在转变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转变效果不理想,不能培养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壮大。依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技[2012]5号)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技[2016]2号)等文件精神,“互联网+教育”改善了教育生态环境,使得传统的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民办高职院校对于《审计学》这样一门相对较难的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要结合考虑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经费紧张、教师欠缺理论的实践性、学生学习基础差的校情、学情,有的放矢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思路。在“互联网+”的信息化环境中,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项目旨在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传统审计教学变革,努力实现《审计学》课程教学环境互联网化、教学内容知识点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W管理信息化,以全面改善课程教学效果,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审计学》教学改革思路研究

1.《审计学》课程教学定位的信息化

传统的《审计学》人才培养目标已然不能适应当前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的需要,“互联网+”时代要培养学生在掌握审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电子计算机、审计软件、网络技术来解决审计实务工作中的问题。所以该门课程的教学定位要有开放化的思维,培养学生遵守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依据《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要求开展审计业务,通过利用审计软件、审计云平台等信息化手段提高业务的处理效率和信息传递效率,实现使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同时拥有较强的运用专业技能从事审计职业岗位工作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新审计环境发展的生存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2.《审计学》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化

民办高职院校与公办高职院校相比,存在着一定的教学劣势:①教学软件资源上,教师的进修机会、发展空间、福利待遇等一系列的不平等导致民办高职院校难以留住优秀人才。②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招生,国家的财政补助更多倾向于公办高职院校,所以对硬件建设的投入跟不上信息化社会的变化。③对于会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更多的是投入在《会计信息化》、《基础会计》等课程上,《审计学》的投入相对较少。在这种环境下,《审计学》的教学改革更是发展滞后。

结合民办高职院校的校情,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我们可以首先从教师能力建设上提高,打造鼓励教师顶岗实习的工作平台,教师通过进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顶岗实习提高实操能力,也能掌握经济社会中企业的相关会计或审计软件的应用状况。通过教师实践反哺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建设适合民办高职学生特色的教学资源,进行学情分析,开发编写项目化、案例化的教材,以审计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使每次课程教学任务明确、教学案例可操作、学习成果可展示,使学生通过案例理解审计理论,增强学习的兴趣。第三,开发综合实训资源,在初步阶段,通过校企合作机会聘请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与在校教师共同整合真实审计案例,进行手工审计实践教学。后期,利用计算机审计软件辅助审计实务教学,通过审计软件创造一个适合模拟的具体审计环境,通过相关业务模块训练审计业务流程,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审计水平,适应当前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优势。

3.《审计学》课程教学环境的互联网化

实现教学环境的互联网化是提高办学效率的有力武器。互联网信息背景下,微课、慕课等多样化学习方式打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互联网实现了全世界资源的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网上免费课程学习平台如爱课程、学堂在线等,搜索到课程相关内容进行在线学习,突破了只有在教室里才能进行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强大的网络信息共享可以从某种程度降低民办高校的教学成本,但是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弱,课上、课外的学习都需要教师建立有效的引导、沟通和监督,对这些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沟通平台如微信群、QQ群或教学平台软件如励志君、蓝墨云等,实现教师的电子化考勤、教学资料师生共享、课前课后作业布置和分配、学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及时反馈等,进一步提高互动的翻转式课堂学习效果。再者,审计云平台的搭建使得审计软件的操作可以不受制于学校机房机器和上课时间的限制,学生只要通过互联网进入云平台,就可以进行相关软件的反复操作练习,进一步巩固了审计实务的实操能力。

4.《审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可操作化

《审计学》课程的教学要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市场需求,培养学生就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素养、信息化操作技能、团队协作技能、沟通表达技能。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两大块,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新,提高教学可操作化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能。对于审计理论的教学,更多的侧重案例教学,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对案例进行探讨分析,形成对审计概念、职业道德、执业准则、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的理论素养。对于审计实务的教学,可以聘?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来给学生讲座,让学生知道会计师事务所运营的各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工作内容,提高学生校内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其次,制定学院实验室建设规划,分步推动审计实践教学的改革。初期阶段,可采用手工审计实验教学模式,完成从接受业务委托、开展初步业务活动、编制审计计划、开展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出具审计报告整个流程,这种方式开展比较简单,成本也更低,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审计实务。为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民办高校必然要加大对审计实验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建立审计的校内实训环境,可以采购相关审计软件如审计之星、易通审计软件、审计大师软件等,提高学生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的针对性、实战性,实现校企的无缝对接,也从一定程度上打造了民办高职院校的特色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晓欧,刘鹏.“互联网+ 成果导向”背景下高职院校“审计实务”课程建设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8):136-137.

[2]卢加元.“互联网+”背景下审计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制约因素分析[J].软件导刊,2016(10):41-43.

[3]庞卉.审计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与应用探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7):103-108.

[4]李璐等. 高校审计实验教学开展模式研究[J].审计月刊,2016(5):15-17.

[5]王竹立等.职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新思维、新思路[J].远程教育杂志,2015(4):14-21.

[6]安宁.审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基于调查数据的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11):34-37.

(编辑:鲁利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商家联盟协议书范文下一篇:我的企业价值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