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2022-04-22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房地产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自2005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开办以来发展迅速,但是国内理财产品发展还不够成熟,理财产品营销中存在诸多问题,我们需要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房地产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篇1:

企业营销人员营销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摘 要: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市场营销是企业将产品与服务进行变现的主要过程。企业营销人员自身的营销能力,对于业绩的提升以及企业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探讨企业营销人员营销素养的内涵以及具体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企业 营销人员 营销素养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的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各个行业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无论是房地产、汽车、保健品等诸多领域都对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很多高等院校将市场营销作为重要的学科专业,培养了一大批营销人才。如何进一步的提升营销一线人员的综合营销水平是当前整个业界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尝试探讨营销人员营销素养的基本内涵以及具体提升策略,对于促进该领域研究的深入与完善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企业营销人员营销素养内涵

营销人员的营销素养,其实是指营销人员自身所具有的所有的营销技能的统称。营销是一个主动推销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向前发展的过程。综合层面来看,营销人员的营销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专业素养。在进行市场营销过程当中营销人员应该将自己所要营销的商品的性能进行熟悉,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卖点,更好的满足顾客,从而实现价值的转换。

其次,心理素养。在进行市场营销过程当中,营销人员的营销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次三番甚至多次的尝试。从整个概率学来看,每一百次营销动作才能成就一单。所以,营销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特别是抗挫的能力。

再次,灵活反应能力。在进行市场营销过程当中,营销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还应该根据外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顾客消费心理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跟进以及相关的推荐。通过这种灵活反应更好的提升业绩。

最后,学习力。对于营销人员来说,其所进行市场营销的工作并不是一个方面,或者是一个领域。需要不断地根据营销产品的变化以及外在营销环境的变化进行学习。无论是产品方面的学习,还是营销话术的学习等等。

总之,在整个市场营销开展过程当中,营销人员自身素养水平高低直接关系着营销业绩。如何进一步的夯实营销素养基础,成为了行业研究的主要课题。

二、企业营销人员营销素养提升策略

为了更好地滿足企业营销人员自身营销素养的提升要求,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重视岗位培训。在今后,企业营销开展的过程当中,企业领导者应该首先组织专业的培训。通过邀请行业顶尖的营销大师进行好岗位培训,第一时间将营销的经验和秘诀进行分享。利用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广大一线营销人员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经验分享的方式来减少其在具体营销工作中可能走了弯路与误区。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营销培训过程当中,要避免纸上谈兵,应该将营销的经验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结合在一起。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更好的内化于心,获得更好的营销技能的提升。

其次,专项提升。专项提升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一种“充电”。营销人员在市场营销过程当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营销发展阶段,通过封闭式或者脱产式的方式进行专门提升。比如,有的营销人员可以通过业余时间参加网络课程,对于营销话术进一步的进行学习。对于当前微信营销、微博营销等诸多的媒体技术进行学习。通过这种专项提升的方式,弥补自己在日常的营销中可能存在的空白,也进一步地丰富自身的营销技能。当然,在进行专项提升过程当中,营销人员应该充分的注重自我的短板的认识。只有自觉主动发展,才能在营销道路上走得更远。

再次,做好营销激励工作。营销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企业在进行营销人员发展过程当中,应该将营销激励作为一个重要一环进行实施。可以通过团队文化的营造来更好地补充企业的营销文化。当然,在进行具体激励中,应该将企业的物质激励,例如,工资、薪酬福利等方面进行强化;也可以通过精神激励的方式来进行系统的完善。只有将这种方式进行有效的融合,才能更好地满足营销人员自身素养的提升动力需求。

最后,打造良好的营销文化。在今后的企业运营和发展过程当中,营销文化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通过营销文化,引导营销成为每个人内心的意识,将企业营销与每个人的个人发展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只有人人树立营销意识,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当中才能够避免营销的不足与瓶颈。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营销文化发展过程当中,应该让企业的人文文化进一步强化,突破企业原有管理中的短板,不断地融入人性化管理元素。借助这种方式来更好的整合资源,提升营销综合性价值。

总之,在今后的营销人员综合素养提升中,企业应该在现有的制度体系,特别是人力资源激励体系方面进行系统的优化。同时,将企业文化建设与营销文化建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企业的营销以及企业营销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升才能获得更大水平的发展。

结语

市场营销工作离不开营销人员的素养的发展与提升。本文尝试探讨了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对于营销人员素养的基本要求以及今后具体的提升营销人员综合素养的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营销人员综合素养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王俊淇.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微营销创新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17(7):71-72.

[2]袁蕊. 新媒体环境下产品营销策略研究[J]. 中外交流, 2017(10).

[3]刘云飞, 于欧洋, 吴琼. 新媒体环境下爱奇艺的品牌营销策略探析[J]. 新媒体研究, 2017, 3(7):76-77.

作者简介:

王洋(1996—),男,现就读于辽宁理工学院经济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

作者:王洋

房地产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篇2:

我国银行业理财产品营销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自2005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开办以来发展迅速,但是国内理财产品发展还不够成熟,理财产品营销中存在诸多问题,我们需要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理财产品 营销 问题 对策

一、我国银行业理财产品营销现状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自2005年开办以来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11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达7.61万亿元。当经济形势持续向好时,理财产品营销中的问题不易出现,而2008年金融危机的袭击,理财产品集中出现了“零收益”、“负收益”状况,其问题不断暴露出来。

二、理财产品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较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营销中还存在许多不足,表现如下:

(一)理财产品创新能力较弱,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机性

由于我国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进行某种程度的“分业”管制,我国商业银行投资渠道比较狭窄,商业银行开发和设计产品的能力相对不足等,这使得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各银行现有的理财产品可以看出,其主要是在原有的银行存、贷款和中间业务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的简单组合和重新包装,其实质性突破很少。这使得理财产品的复制能力很强,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从而造成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营销行为相似。为了抢夺市场,在产品营销前期工作没做好时就急着利用营销与其他银行竞争,造成产品市场细分不足,定位不清楚,影响了营销效果。

(二)理财产品营销体系“残疾”,专业理财人员匮乏

理财业务是一项专业化、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它要求营销人员不仅必须掌握全面娴熟的银行业务和恰当有效的营销服务技巧,而且还要有证券、保险、信托、房地产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而目前理财产品营销人员是通过金融理财师(CFP)的相关考试的综合柜员,其经过培训既能上岗,本身缺乏金融理财知识方面的底蕴。现实生活中,银行或高端人才都对理财产品营销工作“不屑一顾”。这也造成了目前理财产品营销人员只能为客户提供一些低端的、低质量的理财服务,严重阻碍了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拓展。

(三)理财业务风险疏于管理,风险意识不强

理财业务作为银行的一项新型业务,跟其他业务一样,也包括了诸多风险,其中主要包括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客户关系风险等。由于我国诸多银行理财业务仍处于粗放型管理阶段,风险意识较弱。例如,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对客户风险评估不到位,造成客户风险评估的不规范、不准确等问题的出现,使得理财产品在销售之初就无法准确定位目标客户群,产生理财产品与客户适应性错配等问题;信息披露不及、监控部到位,当产品发生收益风险时不能主动与客户沟通,对于自己卖出的产品不去监控,这些都使得客户失去了提前赎回或者提前获利出场的机会。

三、我国银行业理财产品营销发展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我国银行业理财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考虑银行业发展现状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

(一)开发新型理财产品,做好产品定位

理财产品的客户对理财服务的需求不尽相同,因此,在开发理财产品时,应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仅充分了解客户目前的需求而且也要科学分析和预测客户未来的需求。以此为理念,建立一个先进、科学的理财产品研发系统。与此同时,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职产品研发和测试队伍,全面负责新产品的开发、测试、验收和推广工作,加快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尽量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客户需求的差异性,使得银行在推出新的理财产品时,首先应根据业务自身的特点和优劣势选择目标客户,并进行理财方案设计和服务。国外不少银行会根据客户的资产值,设定不同的开户条件、服务方式及优惠等,提供分层的理财服务。对高资产值的客户,银行提供包括私人银行业务在内的尊贵、全面的综合理财服务,但开户金额要求较高; 对中低资产值的客户,银行主要是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组合的一般性的综合理财服务,开户金额要求较低。借鉴已有经验,我们可以将客户分为一般客户和VIP客户。针对一般客户,我们提供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一般性理财产品,其主要通过柜台和各种自助设备完成;针对VIP客户,根据客户本人的情况和需求,量身定制理财方案,帮助客户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目标,其主要通过客户经理“一对一的服务”完成。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提升业务人员素质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对内而言,即人员自身方面,不仅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在全面掌握各方面的知识的同时,能够精通各种投资理财工具,而且还要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使其掌握与客户交流必备的基本素质,如社交礼仪、心理分析和沟通能力等。对外而言,即理财人员的任用方面,严格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为理财客户提供更为高效、优质的服务,才能为银行业进一步提升理财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产品风险,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商业银行首先应根据理财业务的特点,建立并完善理财业务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并对其实施有效监管,将理财业务风险纳入商业银行的总体风险管控之中。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控制体系和控制措施应当充分有有效,尤其要注意市场风险限额的管理和对市场风险管理规程遵守情况的内部审核监督,妥善处理好理财业务发展的问题,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冷松.扬州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研究.扬州教育学院学报[J].2012,12,30(4):26-29.

[2]李鹏.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商业时代[J].2008,5:80-81.

[3]王伟.银行业理财产品销售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时代金融[J].2011,7,145:191.

作者简介:刘会静(1987-),女,汉族,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区域发展规划与经济评价。

作者:刘会静

房地产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篇3:

碧桂园精准扶贫的金字塔底层战略(BOP)模式探究

摘 要:BOP战略理论为可造血式扶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通过把贫困地区的村民视为人力资源,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禀赋来进行产业开发,利用企业自身经营范围的资源优势使贫困村的产业实现品牌化运营和发展。文章通过研究碧桂园从早期的针对单个项目的扶贫到逐渐摸索出“4+X”的扶贫模式,探讨不仅解决贫困问题,也实现对企业自身的经济效应的增长,达到与被帮扶群体“双赢”战略目标的方法。

关键词:BOP理论;产业扶贫;碧桂园;扶贫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2.092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2018年将扶贫事业上升为主营业务的战略高度的碧桂园,在扶贫路上不断创新前行,从点到面,构建起了一条全方位的扶贫服务道路,通过建立“四库”和实施“五个一”规范将“4+X”扶贫模式标准化。碧桂园对贫困地区进行市场开发和资源开发,将贫困者视为“生产者”或者一种人力资源,可以通过为贫困者提供技术、管理、信息和金融方面的就业机会和支持,从而参与价值链。减贫不仅是为了激励贫困群体,也是为了激发贫穷地区的潜力,以便有效和可持续地推进减贫工作。通过了解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后,因地制宜和因人施策打造出更符合其自身特点的产品,以更合理的价格,更合适的购买渠道为他们提供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为BOP群体创造出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道路。

相关理论综述:金字塔底层战略理论(BOP)由 Prahalad 与Hart 于 2002 年提出,该理论主要指出,金字塔底层即贫困群体蕴藏着巨大的尚未发掘出来的财富,认为低收入群体是一种重要而宝贵的资源,若企业能够客观面对BOP群体,通过技术、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来开拓BOP市场,实现企业提高社会形象和贫困群体增加经济收入两方的双赢,BOP战略基本上依靠市场机制为企业和贫困户提供新的价值。企业采取减贫措施,通常会为当地市场带来思想的引入、信息交流、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许多学者对BOP理论和它的多方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刑小强等提出BOP市场企业的商业模式构成,赫秀英等提出BOP市场商业模式创新的维度构成等,理论也随之不断完善,如低收入群体定位、企业扶贫理念和模式的变化等,也不断综合运用其他商业模式进行创新,使BOP底层蕴含的财富得以发挥到最大化。本文通过总结各学者关于BOP理论的研究后,选择了运用BOP理论对碧桂园进行扶贫的市场进入、市场发展和品牌运营等战略进行研究。

1 构建网络关系,实现利益共同体

BOP社会嵌入型战略从社会学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经济活动是建立于社会结构的人际关系中,并强调了社会嵌入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为企业扶贫战略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在企业扶贫的战略模式中加入低收入人群特征和背景等要素,将低收入人群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并以此挖掘其生产潜力和商业价值,有效传播当地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使其平等的参与企业自身价值创造网络,实现企业与低收入人群共同的经济目标。

具体而言,碧桂园企业在扶贫工作的市场进入环节中,构建出与非传统合作伙伴特定的合作模式,调动农户的参与积极性。与英德市当地政府和村委干部合作,借助村长等身份在贫困村的威信作用,与扶贫工作人员合作完成帮扶人口调查和宣传工作。针对扶贫市场环境的特殊性,该战略不仅获取高质量的扶贫数据和信息,更有助于消除交易成本,降低隐含的不确定性,提高战略运行的效率,推动扶贫工作的有效落实和后续持续发展。

碧桂园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开启规模化、集约化管理[1]。在以英德市为代表的农林业产业项目中通过借助合作社,引导农户提供土地和资源,由碧桂园提供资金和优质的种子苗木,免费向当地村民培训种植技术,产生知识溢出效应。同时以“分户到户”的方式雇用贫困户进行劳务活动,除对应的工资之外还提供土地租金和固定分红,发挥出集体经济的优势。碧桂园企业不直接参与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合作社或基地的经营管理提供扶贫资源,令合作社代替农户个体在企业、政府结构网络的位置,成为更具有影响力的组成环节。即便减少了交易环节的主题数量,但扩大网络结构范围,使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紧密联系,将农户纳入企业的组织边界,使经济生产活动更加丰富融洽,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和信任保障。最终辐射性的带动当地村民的收入,激励农村经济活力,将以往的输血转换为造血,解决贫困问题。

2 重塑产业链,实现价值创造

BOP战略理论提出企业可以将BOP群体视为具有生产能力和资源的生产者, 与BOP群体进行合作,将其变为企业价值链的一部分, 作为资源、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碧桂园在扶贫中运用BOP战略理论,充分利用扶贫地区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源,为贫困地区提供技术和资金,充分施展技术、人才、关系网等方面优势。通过对扶贫地区进行产品创新、产业价值链创新,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解决突发情况的能力,建设愈加坚固的利益共同机制,使贫困群众可持续稳定增收,使处于BOP市场中的农民作为生产者或企业合作伙伴真正摆脱贫困。

碧桂园依托扶贫地区原有的资源优势和自身业务所涉及的领域打造适合其发展的模式,如在适合打造以旅游为主的农村的原有基础上充分挖掘利用自然与人文资源,整合乡村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以及新农村建设一体化,对扶贫村进行实地考察、整体规划、重点打造,把握好产品定位、运营形式、文化特色等关键点,发展多层次文化体验与原生态旅游模式[2]。除了文旅扶贫外,还对乡村现有的资源与企业业务结合进行各种基础产业扶贫,規划和建设好相关配套设施,扩大减贫服务的渠道,加快向有利于发展的方式过渡,推动扶贫产业的现代化,并协调该区域扶贫产业的布局,遵循市场机制稳步发展,从点到面构建起了一条全方位、稳固的扶贫产业链。碧桂园对于BOP群体这一人力资源,通过多项措施让贫困户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对于该扶贫的认可度,让群众了解市场、看到希望,使其能在项目中高效地发挥作用,而且通过合作还能使贫困户提高个人收入和拓展人际关系,调动农民主观能动性,搭建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雇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从事生产、管理等工作,当地村民还可以贷资入股形式获得收益,将贫困户嵌入当地产业链中,形成有效的辐射使扶贫村的村民增加收入。碧桂园通过产业扶贫、文化扶贫、就业扶贫等“输血”式扶贫重塑贫困地区产业链,突破现行的扶贫模式,企业和当地村民共同寻找和发展适合该地区的经营思路,完善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链和市场以解决市场和制度的不足,实现企业与低收入群体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从而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通过品牌运营,实现价值扩张

根据BOP的三螺旋理论模式,在完成产品开发之后的营销阶段,企业需要深入研究贫困区当地的生活环境、人口特征和文化特色,与当地农村有影响力的基层组织合作,提取特色信息进行产品营销。同时,BOP群体也被视为营销环节的渠道合作者,参与到产品营销渠道运营中。由于贫困区的BOP群体自身条件的限制,企业往往需要提供品牌运营、营销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以此保证企业能够与当地群体有效对接。按照BOP战略理论发展的企业经过确立自身价值主张和社会嵌入的发展后,通过继续深化与BOP群体的合作,实现价值扩张,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碧桂园在扶贫工作的前期和中期对贫困村进行深入调研,发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和自然禀赋,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形成了不同村庄各自的特色产业。如在碧桂园重点帮扶的清远英德市的78个贫困村中,对于地处高山丘陵的树山村,高山的地形条件和多雨的气候条件更适合树木的生长,于是碧桂园采用了“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在当地建立苗圃示范基地,设立苗木种植合作社,同时派驻技术人员,对参与种植苗木的村民们进行无偿培训,大力发展苗木种植产业;对于地势较为平缓的坪山村,当地肥沃的土壤十分适合黑米种植,碧桂园整合扶贫前破碎的耕地规划,在种植过程中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并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村小组+农户”的帮扶模式,通过土地租金、利润分红、工资收入等形式,大力发展黑米产业种植,成功使村里的闲置土地得到高效利用。但长期来看,要实现被帮扶贫困村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综合利用扶贫工作中所积累整合的农业、制造业以及旅游业资源,打造扶贫产品的特色品牌。在帮扶地区的产业稳定发展后,碧桂园利用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分布以及在多个业务运营中的优势,促进市场主体与贫困村庄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生产和销售关系,并将需求转化为订单。同时,产品将通过碧桂园集团零售品牌优选的多种渠道出售到全国各地,它不仅可以通过集团自己的品牌“碧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尚未形成品牌的优质农产品,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而且还可以参加农产品展览会以及食堂和员工福利等外部渠道销售,进一步推广帮扶地区的优质农产品,有利于逐渐形成英德优质农产品的品牌。与此同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碧桂园集团通过对帮扶地区的乡村文旅行业从业者进行培训,更多当地旅游业从业者的素质得到了提升,这也带来了各贫困村乡村旅游的游客体验感的提升,有利于“碧乡”旅游品牌的专业化发展。

4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双向共赢

碧桂园对BOP群体实施多维度“造血”式扶贫有助于提高群体的经济、能力和社会价值,让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流和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避免成为边缘人。而从企业的发展战略来讲,它通过自身的核心业务和上下游人脉资源为BOP群体提供强有力的帮助,扩大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推动碧桂园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企业扶贫战略的路径和需完成的目标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其一,针对贫困地区特殊地理和人文环境,从社会关系角度入手。在市场进入时,通过构建适合贫困地区实际情况的BOP社会嵌入网络,利用非传统合作伙伴特有的关系网络,整合分散化的资源,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信任关系;其二,通过充分挖掘人文和物质资源潜力,延伸并创新产业价值链,完善当地特有的市场机制、制度和产业链,与被帮扶地区共同形成全方位、抗风险的脱贫致富长效机制,实现贫困地区和企业双向共赢;其三,利用企业集团自身市场开拓能力和信息渠道优势,借助企业自有的扶贫品牌为贫困地区农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将BOP群體纳入产品营销渠道运营中,不仅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也有利于企业发展自身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斌.碧桂园:“造血式”扶贫探索“扶真贫”之路[J].中国房地产,2018(32):21-23.

[2]杨昌勇,王元鲲,袁峥.等.黔西南州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4):128-131.

[基金项目]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珠江三角洲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模式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911845228)。

作者:刘婧 何惠琴 郭眉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钻孔桩施工工艺桥梁工程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