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24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展示素质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职业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声有色,从养成教育、职业生涯设计、休闲活动等方面不断创新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方法,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收到了育人工作的实效。

展示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篇1:

中外教育管理史中的重要思潮研究

教育管理是当代教育考察研究的重点内容。对于历史上教育管理沿革与变迁的研究重在抓线索,不仅要在纵向上理清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发生的脉络,还要在横向上将中国教育管理史和外国教育管理史进行对比。《中外教育管理史》一书正是一本全面展示教育管理历史的专著。它不仅阐述了从先秦的奴隶社会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教育管理体制、学校管理制度、教育管理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也呈现了从古希腊时期直至西方近代以来的外国教育管理体制、学校管理制度、教育管理思想潮流等方面的知识体系。

该书脉络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晓畅,简明扼要地展示了中外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之精华。更为重要的是,该书对于中外教育管理历史上重要思潮的研究和当今教育管理具有启示意义。首先,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注重校风的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确立良好的教育导向;注重教育者、管理者的素质提高,强调“言传身教”的作用;注重读书与修身的结合,加强教学中的育人功能。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强调在教育管理中遵循自然发展变化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顺乎自然地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它在实践上体现为管理过程中的不过多干预,不强作妄为,而是自然而然地促使事物自化的弹性管理方式。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在自然主义的基础上,注重营造集体与个人的和谐关系,并且积极吸收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而后结合本国实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不仅旨在平民的某种单一素质的提高,而且包括生计能力、卫生习惯、文化素质、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等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通过自下而上的“人”的现代化来追求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旨在通过国家观念的培养和民族文化的弘扬造就共同理想之国民,虽然有着一定的国家至上的局限性,但其提倡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当下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借鉴。

此外,西方现代教育管理制度所体现出的教育管理思想也为我国当代教育管理制度的革新与完善提供了方向。比如教育“社會化”要求国家、政府转变职能、从对教育的集权管理转变为向学校、社会放权,从主观臆断的行政命令转变为依据社会调整进行宏观控制;教育“终身化”主张学习、教育不再是一次性的、终结性的,而是终生的、连续的,基础教育只是教育的序曲,终生教育要求教育重新认识“人”,并以个人的连续的、完满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组织原则;教育“民主化”不再止于“教育机会均等”,还体现在教育管理的具体放权和参与者的不断增多上——政府、地区、校长、教师参与、学生参与、家长参与的权利不断下放。

综上可知,《中外教育管理史》一书不仅全面揭示了中外教育管理历史发展的轨迹,总结了各个时期各个地域各具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并且从宏观的行政管理、微观的学校管理和教育管理思想三个层面勾勒出了中外教育管理发展的脉络,从而为改革与完善我国当下的教育管理制度提供了翔实的参考资料。

作者:张宝中

展示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篇2: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职业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声有色,从养成教育、职业生涯设计、休闲活动等方面不断创新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方法,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收到了育人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践;探索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棵花,一棵草,它那发荣滋长的可能性,在一粒种子的时候早已具备了。但是有些种子竟不能发芽,即便发了芽,竟有苗而不秀、华而不实的。”[1]排除先天的遗传原因和客观的环境因素,在叶老看来是否得到“称职的种植家”的栽培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段话用来形容职业教育培育人才也是恰当的。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在各方面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其仍有发荣滋长的可能性,关键要看他在职业学校究竟得到怎样的“栽培”。从职业学校的育人教书实际来看,德育是“栽培”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因此,做好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探索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模式,是今天职业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以养成教育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

职业学校学生正经历着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过渡、从消费者到劳动者的过渡、从校园生活到职业生活的过渡时期。因此,职业学校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让好习惯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这样,学生将来才可能成为合格的中专生、称职的员工、优秀的公民。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说过:“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2]因此,“养成教育”是学校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非常不错的切入点,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用好平台提高养成质量

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有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应构建全员育人、量化考核等平台,还应有具体操作方法和手段。

1.量化考核。德育工作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其复杂性不言而喻,如何化繁为简,使学生的点滴变化、教师的点滴付出转变为直观并且可测的成果,量化考核是一个必要手段。考核对象可以是班级、教师、学生等。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吴江中专校”)对学生的量化考核内容包括行为举止、品德修养、学习常规、学习成绩等,涵盖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新生入学时每人赋分100分作为基础德育分值,在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有需要表扬或批评教育的行为、事件发生,那么教师在对其或奖或惩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加分或扣分,学生有扣分则要求写说明书。以上情况每周反馈一次。德育处、专业部定期检查、重点帮教各班级扣分满10分以上学生。要求班级每两周进行一次“班级‘文明学生’半月德育考评”并张榜公布,强化教育作用。这样,德育分值的变化直观又及时地反映了学生的变化,促进学生养成防微杜渐和积善成德的好习惯,量化考核的目的正在于此。

2.全员育人。德育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任务。就学校而言,德育工作绝非只是班主任和德育处的事情,生辅老师、宿管人员、安保人员、行政人员、学科组长、年级组长、任课教师等教职员工均承担着学校的德育任务。近年来,吴江中专校将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下达德育管理任务,并反映在德育分值的加减上,如行政管理人员要求每周突破0次,一学期不少于30次,德育处人员则要求加倍,等等。学校每月上网公布不同层次的教职工的全员育人情况,年底列入个人考核。这样,在量化考核的基础上保证了全员育人不再是一句空话,在学校里形成了关乎学生的事情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的良好氛围。

3.借助平台。量化考核、全员育人工作的落实对考核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手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更简洁、及时、醒目、直观、高效地反映育人情况?这就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吴江中专校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实际,开发了《吴江中专校学生管理系统》。只要登录该系统,学生、班级、年级、专业部的情况均一目了然,依此可以分析归类,有效督促指导。这个系统成功地将企业管理经验移植到学校管理中,在实际应用中成为学生展示素质才华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从而掀起一股“比、学、赶、超”的比赛热潮,在学生中出现了“分分计较”,扣了分争取做好事的好现象。学生管理系统的使用,比班主任一个人对学生的评价更丰富、更全面、更客观,也方便了家长参与教育管理,畅通了家庭学校的沟通渠道。

4.家校联通。不同班级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部分学生为代表,请任课教师、此部分学生的家长参加班级学生评价会,顺序为:学生自评半学期或一学期的表现(优点、缺点、改进方法及建议)、同学代表互评、任课教师评、班主任评、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ccounting teaching; job position; coherence家长评。学生评价会中采用的数据来源于管理平台,因而显得更加客观、公正,也就更容易被学生本人及家长相信。这样,客观的数据分析与教师、同伴的或感性、或理性的评价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学校与家庭德育内容互补、德育方法互通、德育评价协调一致,达到了德育资源整合共享的目的。

(二)多方结合强化养成目标

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是使青少年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技能的教育,它通过教育者长期培养、反复训练,受教育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而形成的一种不需要任何外力监督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中职阶段是学生人生征途中的一个驿站,是他们走上社会进入企业的一个过渡。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企业教育三结合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才是正确的、有力的。

学校除了上述借助平台开展的全员育人之外,还需要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教育、讲座活动等。吴江中专校把开学第一周作为校纪学习周,开展好“四个一”活动,即一场讲座、一项辅导、一次考试、一份承诺。“一场讲座”是《做一个合格的中专学生》,内容包括确立适当的目标、养成良好的习惯、中专学生需要哪些良好的习惯、树立知道更要做到的意识、通过训练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等。“一项辅导”就是相关行政人员、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校纪解读辅导。“一次考试”是所有新生参加校纪校规应知考试。“一份承诺”是所有新生在《一份承诺、一份自律,改掉陋习,争做文明学生》承诺书上签名。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实现校纪人人皆知、个个践行的目标。再如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学校与专业心理机构合作,对学校的师生定期进行心理辅导讲座,选择两个班级开设试点,每半个月上一次课,进行系统的心理辅导,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学校还编写《礼仪常识》校本教材,新生入学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每周一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素养,深受师生欢迎。

社会教育主要通过军训、为民服务、学雷锋做好事、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系列活动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促使他们产生人生感悟,更好地反思自己、思考未来。

今天的学生,明天的员工。职业学校的学生,作为准员工也需要了解企业、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显而易见,校企融通不仅是专业学习的必须,也是德育工作的必须。吴江中专校近3年来除了邀请企业的人事经理来校给学生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等讲座外,还每年组织一年级学生参观凤凰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吴江信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亨通集团等企业。这样,学生对安静整洁的工作场所、食堂、宿舍,员工们的敬业精神,公司科学高效的管理有了切身的接触或体会,感受了企业的氛围,感知了企业文化,感悟了企业精神,也加深了对校纪校规的理解,增强了纪律观念。

(三)分层施教保证养成效果

《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指出:“职业学校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积极实施分层教学,努力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这虽然是对“文化课程”学习提出的要求,但应用在学校德育工作上也是恰当的。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带着一种不完整、片面看待他人和社会现象的自我认识同时伴随着人格不断发展的特点进校的,学校对他们身上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足,既要清醒地看到,又不能操之过急或放任不管。教职员工在常规管理的实践中需要避免造成学生的怨恨,减少对立情绪,努力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性,要成为学生道德成长引领人。这就需要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分层施教。教职员工一方面应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具体事件具体处理;另一方面结合量化考核所得的数据将学生进行分类,归入不同“层次”,在坚持正面教育和典型引路的同时,采取态度坚决而耐心温和的教育方式,犯错误写说明书、犯错误要做好事,每周一小结,写反思。要求学生树立大错不可犯、小错不重犯、知道更要做到的观念。

良好纪律秩序的维持有赖于教师谨言慎行,唯有如此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德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内化是关键。内化是指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而彻底地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动。这时已不是表面和行为上的服从,也不是单纯的情感上的认同,而是认识上的改变,是理智的辨认,是教育所要达到的要求,是教育的升华。内驱力的产生和强化的过程,就是内化的过程,就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言为心声,行为心表”,只有诚于中,才能形于外。

二、以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为德育工作的提升点

不少学生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职业学校,感到前途无望,丧失了学习动力。帮助这些学生恢复自信、树立理想、唤起求知欲、成才欲、为明天做准备是我们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一个课题。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活跃的创新精神。这样,也许不会在单招、技能比赛中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必定会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底色,并将随着学生步入社会对整个国家和民族产生有效影响。

以职业生涯设计为“抓手”推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有利于为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搭建平台,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确保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校专业课、文化课、德育课教师和班主任及社团组织形成德育合力,发挥全体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有利于德育在日常教学和实验实训、社会实践中的渗透,使德育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利于社会、用人单位、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德育工作,让学生在感到亲切、可信的指导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吴江中专校经常在全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比赛活动,让学生结合专业特点、个人条件开展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由班主任定期组织指导,每班在指定日期前推荐两篇优秀作品交德育处,再择优推荐参加全国“文明风采”竞赛。学校在收获多个个人作品奖项和全国优秀组织奖的同时,更收获了全校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切合实际又富有理想色彩的规划,这些规划让学生既有“仰望星空”之后的目标,更有了“脚踏实地”的动力。

三、以休闲活动指导为德育工作的拓展点

俗话说:“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休闲是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适当休闲能维持个人生活的功能,带来个人的成长、家庭的幸福、团体的和谐。休闲活动如果开展得好,必然能丰富学生的人生,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方法。吴江中专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创建和谐校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要求班班有活动,每月有主题,寓教于乐,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身心得到成长。同时丰富学生的生活,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积累成功的体验,享受创造的乐趣。学生有所忙,但忙得开心、忙得有意义,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质。

(一)校园十佳歌手比赛和班级大合唱比赛

吴江中专校每学年第一学期举行“校园十佳歌手”的选拔表演、第二学年开展“五月放歌”班级大合唱比赛等文艺活动。在每次的“校园十佳歌手”的选拔表演中,无论是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还是表演能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的享受。“五月放歌”要求各班级唱校歌和一首自选歌曲,全校分五个年级组五场演唱,轮到演唱的班级精神饱满地唱,台下有千余名学生观看,秩序井然,学生自我服务队伍忙而有序,形成了职业学校校园生活的一道风景线。

(二)“校园吉尼斯”活动

“校园吉尼斯”活动是融专业技能和休闲活动于一体的比赛,由学生会团委组织,也吸引了众多的学生参与,先后进行了“打字”、“记数”、“托盘”、“点钞”、“单手俯卧撑”、“转呼啦圈”等15项比赛。这项活动诞生了许多校园达人,为学生多方面展示风采、重拾自信搭建了舞台。

(三)校园创业基地建设

为让学生立足专业、热爱专业,更好地规划人生,成就人生,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建立了校园创业基地。从就业指南、求职攻略、创业风向、政策法规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三创”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创业知识比赛、技能大赛、创意大赛、创业竞赛等,帮助他们规划职业生涯,设计创业计划。学校投入经费建立了校园创业基地,成立了梦想小屋、小强数码、创园汽车美容中心、印象广告公司等7个创业中心。学生的热情很高,积极性也很高。创业基地的开设,训练了学生的创业本领,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职业学校学生校园创业基地建设从实践层面着力构筑有利于学生创业的市场化运作平台,为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为学生以后的创业发展提供创业实践模型。

学习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是真的领悟,道德教育是善的导向,文体活动是美的熏陶,要提升教育的艺术,让教育与“美”相伴,与“礼”同行。德育也可以这么美,美的教育才是有智慧有创造的教育。职业学校应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功能,创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2]杨斌.如果我当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张志刚)

作者:俞荣

展示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篇3: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挑战及对策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网络化时代。当前的网络化环境给大学生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积极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充分结合网络的特点,发挥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教育管理带来的积极作用,有效避免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教育管理带来的消极影响,是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教育管理

互联网使得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从传统的校园网络建设转向了深层次应用发展方面,也给当前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作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应该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给其带来的重要影响,积极发挥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合理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观,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浅析了当前网络环境对于大学生教育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水平的几点策略。

一、网路环境对于大学生教育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网络因其信息含量大、传播迅速、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特点,对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内容带来的积极影响

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教育工作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内容,因而更好地促进了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网络在信息存储和延伸方面有着独特的平台,整个网络数据库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教育、卫生、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而通过这些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来进行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仅给工作提供了新知识和新信息,还提供了教育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方式,因而促进了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2.传播方式带来的积极影响

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传播迅速,传播方式多元化的优势,促进了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媒体传播相比,网络信息的传播效率显现出了较大的优势,网络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快捷可靠,以使得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人们能够在网络平台中实现信息的共享,并实现信息的交流。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网络环境提供了一种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关注社会热点和思潮,也可以享受信息方面的服务,符合了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接受力强的特点,因而促进了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传播范围带来的积极影响

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全覆盖面,参与面广的优势,促进了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全体学生中快速地实施和开展。网络的出现,让大学校园和社会连为一体,社会中和校园里的信息在网路平台中得以呈现。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信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全体学生共享到,这可以将广大学生纳入到教育管理的活动中来,全面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当然,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相关信息也可以与社会中的其他信息融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全面认识到教育管理的科学性。

4.传播效果带来的积极影响

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反馈及时,反应速度快的优势,因而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及时迅速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的消极情绪倾向和思想倾向,因而采取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发挥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此外,网络给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预警方式,当某一个话题在网络中得到过激的反映时,这就引起了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关注,让他们密切注意广大学生中是否也会有此种问题的发生。当然,网络世界中的自由言论的发表,可以让大学生具有一个情绪发泄的窗口,也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积极作用。

二、网路环境对于大学生教育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

网络环境在给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这主要是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多元文化性、恶意污染性等特点造成的。

1.教师权威受质疑

网络环境中的言论开放和自由性质,给当前的大学生教师权威性带来了激励的冲击影响,教师提供的信息真实性受到了大学生的质疑,这是不利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的。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占据着权威的位置,在学生眼中具有较高的知识和素质修养,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然而,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宽,获取的知识也是多元化的,知识增长的速度极为迅速,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观点和信息,不再以一种权威的角度去看待,再加上一些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知识素质出现欠缺的话,就加剧了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感的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

2.多元文化造成价值观扭曲

网络环境的多文化渗透,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极易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扭曲,这就影响了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网络作为一种为网民提供信息观念的平台,给网民造成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随着大学生在丰富杂多的信息世界里浸泡时间越来越长,接触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多,也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文化价值观念,而其中的一些不正确、不科学和不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价值观念也正在毒害着大学生,这就给当前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3.网络污染比较严重

网络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而对于网络的法制法规建设却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而网络中的一些垃圾信息、黄色网站等对于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颗炸弹,很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误导结果。当各种社会思潮、各个国家、民族、政党在网络平台中展现激励交锋的时候,鱼龙混杂的信息会很容易使得分辨力不强、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形成过程中的大学生造成消极影响。此外,网络游戏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不可忽视的重要消极因素,给可支配时间较多和学习方式发生转变的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诱惑力,因此给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对策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特点,即管理时空范围扩大、管理互动性加强、管理方式多样化等特点,将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纳入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中来,全面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

1.抓好管理工作,注重网络精神文明建设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带来的巨大冲击,在网络环境下着实抓好自身的管理工作,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流程中确保透明适度,采取柔性化管理策略,发挥好信息内容的监控,舆论引导的作用,规范好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此外,高校在抓好管理工作的同时,要注重大学生的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将大学生的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到大学生德育体系教育中来,明确好网络文明的相关要求和工作,促进学生文明上网。

2.发挥信息化环境的积极教育功能

网络信息化平台是一种现代信息的传播载体,更是宣传典型,弘扬先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当前的网络环境背景下,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传播信息中的广范围、快速度、多内容和快速反馈的优势,将信息化平台打造成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平台。例如,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这个信息传播载体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将理想信念、道德文化、科学教育等内容放在校园网络平台中,促进广大学生及时共享和交流,这种方式更能让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乐于理解和接受。

3.促进信息化培养大学生法制意识和公民意识

信息化平台是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平台,在培养大学生法制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突破了时空限制的信息化平台,教师可以更广泛地了解专业领域内外的知识和信息,学生也可以看到和听到以前没有感知到的事物,在这个基础上,高校的行政人员应该将大量的信息放在校园网络宣传平台中,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此外,利用信息化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还体现在让学生参与到教师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管理活动等的监督中来,促进管理方式的不断改进。

4.促进信息化满足学生的生活和娱乐的需求

信息化并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的平台,也是一个生活与娱乐的平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加强引导,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满足学生正常生活和娱乐方面需求的作用。例如,利用电子邮件的运用,学生可以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研究感兴趣的项目,在达到目的的同时也节约了经济成本;在信息中心、图书馆中发挥互联网信息平台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阅读到丰富的书籍、书刊杂志等;而网上购买、电影电视、音乐下载等也是学生休闲的常用形式。此外,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在发挥信息化平台的业务办理、信息交流的作用下,通过建立多媒体库、课件库、校内论坛等平台,让学生具有交流学习、展示才华、业余活动的机会。

5.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人生观教育和道德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网络环境下的人生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对于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提高辨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人生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和道德教育,不仅要从教育管理方式上入手,还要做好学生的意识引导工作,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虚拟性和工具性,不可以沉溺于网络中,充分利用网络工具控制好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解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好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落实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和管理

高校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是保证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通过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和管理,可以有效避免黄色网站、垃圾信息和不良信侵入校园网络,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落实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和管理工作,一是要根据校园网络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安全策略,如网络设备安全保护、网站门户管理、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防止内外部攻击的出现,二是要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形成自觉规范的上网行为。

参考文献:

[1]陈民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2]吕寒冰.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09)

[3]傅晓锋.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市场.2011(09)

[4]张维东.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09)

[5]谢艳.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09)

作者:邱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幼儿舞蹈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专业技能教育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