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计量模式探析论文

2022-04-2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计量模式探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林木资产是生态建设的主要资源,也是支撑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国家逐年加大对这块的投资,但投资要计算成本,成本计算的根本问题是解决资产价值问题。湖北省委省政府现在把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作为考核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指标之一,林木资产属于生物资产,但现有的生物资产计量方式已不能全面反映林木资产的价值。

会计计量模式探析论文 篇1:

当前经济环境下会计计量模式的探析

早在春秋时期,籍书就以“入”和“出”来记录经济的出入情况。发展到后来,朝廷专门设立“天官”、“司会”等官位来管理各种经济计量。唐宋时期,已经发展出了流水账以及“四柱结算法”。到了近代,会计人引进了复式记账法。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会计人有了自己的法律——《会计法》。计算机的发展,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经济环境发展和差异化的出现,使得会计计量模式也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

在国外,会计的工作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王国。到了12、13世纪,在热那亚、威尼斯的发展较快的城市出现了借贷记账法。16世纪会计学院成立。1973年,国际计量准则委员会成立。

一 会计计量模式在经济环境中的运用

1.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可以分为内部经济环境和外部济环境。一个经济体在国内的经济环境和国外的经济环境所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不同计量属性在不同经济环境中所反映出来的财务成果和经营现状是有所差异的。由于经济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会计计量属性也不断变迁,由原来的单一计量向多种计量属性并存发展。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的会计职业界就对会计计量的框架的概念进行研究。从而确立了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格局。

2.现行经济环境下会计计量规范及存在的问题

《关于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体系》中,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就三个方面对会计计量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历史成本计量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的重要性,同时其他计量属性配合使用。从现行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来看,除了引入概念框架规范的四种计量基础外,还引入了许多其他计量基础,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成为重要计量基础。

新的计量属性的出现并未进入计量规范,使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计量原则与概念框架之间出现了不一致。概念框架的确立,使得新的会计计量形势在不断变换的经济环境中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不一致,不利于国际会计的协调与趋同。

公允价值计量在各个领域的运用同样备受争议。公允价值的概念在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定义,在不同的经济环境,市场的多变性、复杂性和缺乏操作性,使得公允计量一直备受争议。

3.会计计量模式的努力方向和趋势

为会计计量提供概念基础,明确计量目标,提供评价标准。各国计量概念框架的不一致阻碍了会计的发展,现今无论是美国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都在为计量问题努力的工作。毫无疑问,从概念框架方面能够统一理念,将会大大的改善会计计量发展的现状,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推力。但是经济环境的多变性,会计计量的复杂性,都使得会计计量的统一十分困难。如何避免这些问题,会计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提供指南。如何在使用中确定公允价值,已经成为会计领域的一个课题。明确公允价值究竟应当是投入价值还是脱手价值十分重要。加大对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改进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每逢经济危机,财务会计计量属性都会受到考验,随之就会出现新的计量属性,但是这些属性没有在长久的经济环境中实验考证,我们不应该完全否定,也不易扩大它的使用范围。在非活跃的经济市场条件下,改进金融工具计量。在相关可观察市场数据或对可观察参数进行显著调整的情况下,相关会计监管部门应该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实用价值技术评估确定。

改进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一是将金融工具分类,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和按照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作为两种计量基础;二是保留公允价值选择权;三是简化嵌入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四是要求对所有者权益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但公允价值变动可选择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知识一经选择不得变动。

二 会计计量模式

1.会计计量及构成要素

计量是会计活动中描述客体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用一定的方法和准则,通过数字、符号等单位描述被计量对象之间的关系和范围、规模,其实质就是用直白的方式表示计量对象的信息。

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中确认和计列财务报表的要素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在国际会计行业里,会计人通常认为会计计量一般由三个主要计量要素构成。计量尺度、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货币、实物和劳动三种量度是计量时通常采用的标准量度。所谓计量单位,就是在会计计量过程中描述计量要素所采用的单位,通常是指货币单位。计量属性又称计量基础,是指被计量对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

2.主要会计计量属性评价

历史成本计量、现行成本計量、现行市价计量、可实现净值计量和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计量是会计计量的五个属性。历史成本计量是取得资源的原始交易价格,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和客观性,但是其局限性同样很明显,当价格变动或者通货膨胀时,难以揭示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现行成本计量又称现时投入成本,这种计量属性可以避免价格变动引起的虚记收益,但是这种计量属性会因为与原有资产无法吻合而影响信息的可靠性;现行市价计量能够有效评估企业财务的应变能力;可实现净值计量能够反映预期变现能力,但不适于所有资产;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决策的可靠性较差。

三 结语

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环境不断变换,经济发展波动不断,网络的出现使会计计量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各种计量要素的组合使用越来越多,世界范围内,各国会计计量单位的合作、探讨也会越来越频繁,会计发展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传统的会计计量会受到严峻的挑战。现行国内外的会计准则中,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运用越来越多。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将会最大化的体现,未来的会计计量模式应该成为什么状态成为新的讨论话题,会计计量模式变革成为必然。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会计计量模式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析。针对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以及会计计量模式的运用,提出了展望。

作者:孔金双

会计计量模式探析论文 篇2:

林木资产分生长阶段会计计量模式探析

摘 要: 林木资产是生态建设的主要资源,也是支撑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国家逐年加大对这块的投资,但投资要计算成本,成本计算的根本问题是解决资产价值问题。湖北省委省政府现在把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作为考核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指标之一,林木资产属于生物资产,但现有的生物资产计量方式已不能全面反映林木资产的价值。因此有必要根据林业生产的特点、林木资产生长的特殊性,探讨不同生产阶段中林木生长量的变化、成本性态特征与会计计量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反映不同生产阶段林木资产价值的会计计量模式。

关键词: 林木资产;计量;公允价值;生长阶段

1 研究意义

1.1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要求

林木资产是生物性资产的组成部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于林木资产特殊性考虑,在《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中提出,这类资产应以,以历史成本为辅、公允价值为主进行计量。纵观国外许多国家如澳大利亚等在其会计准则也提出此类资产的计量要优先选择公允价值。而我国在目前的准则里仍规定林木类资产的计量应选择历史成本,将公允价值纳入待选范围。经济的全球化会要求也计准则的国际化,因此探讨我国林木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

1.2 我国会计改革对林木资产核算要求

在会计实践中,现有的林木资产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已不符合林木生产的特殊性,严重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现行的林木核算主要参照《国有林场和苗圃会计制度》,该制度对实践的指导力度不够。运用历史成本反映林木资产的价值,使得会计信息相关性较弱,生产周期的价值量和产值没有得到全面披露,以致林业经营企业的经营业绩未能全面评估。

1.3 国有林场改革有序推进的迫切要求

2014年7月底,国家林业局公布《国有林场改革指导意见》草案已经完成,计划于2015年上半年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之后会在全国全面推开。为了搞好国有林场改革,提高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们和作用,合理评估林木资产价值,精确计算林业产值,因此有必要探讨林木资产的会计计量属性。不仅可以为投资林业决策提供参考,也为林地的流转、融资和担保提供理论依据,为国家宏观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对相关准则制度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林木资产特性分析

林木资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资产,不同的自身特性也就决定了其会计核算的特殊性[1]。

2.1 生长的长周期性

不同的林木资产有着不同的生长经营周期。以用材林为例,从造林抚育开始,要经过五个阶段,即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阶段。生长周期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

2.2 成本核算的周期性和阶段性

林木资产的培育周期长,成本支出的核算伴随着整个生产培育期。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投入的成本也不尽相同,如初期即幼林郁闭前,投入成本支出较多,一般有林地清理整理、种苗、栽植、施肥、抚育、管护等费用。幼林郁闭后,费用开始下降,主要是护林、森林病虫害等管护费用。因此林木资产成本核算具有很强的阶段性特征。

2.3 收益的阶段性

林木资产成本支出具有阶段性,只要集中在初期,而收益的取得主要集中在近、成、过熟林阶段,可见林木资产的支出与收益并没有立即得到配比。

2.4 自然增值性

在人力和自然力的影响下,林木资产的生物转化能力会让其自身的数量和质量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即生长和繁殖。自然生长的特性,导致林木资产的形态、价值、获得经济利益的方式随着其不同的生长阶段发生着变化,人类的培育活动只是在帮助增强这种生物转化,那么是否需要对这种生物转化结果在会计信息里体现及如何体现,也是今年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

3 分生长阶段的会计计量模式构想

由于林木资产具有上述特性,因此我们设想林木资产的理想会计计量模式应该符合下面两个要求:一是要反映其价值运动变化规律,二是体现其真实价值,要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的要求[2]。

3.1 计量模式的现实选择

国内外会计准则对生物资产的计量模式虽然不尽形同,但无论是公允价值计量还是历史成本计量,从会计实践的角度来看,都有其不足之处。对生物资产计量以历史成本为主、公允价值为辅是我国的现实选择,但这种选择很难客观反映具有自然增值特性的林木资产的真实价值,因为历史成本只能反映人类在林木资产上的投入,而且这种投入实际上还只是辅助的,很难反映其在生长抚育等不同生长阶段上自然增值那部分的价值。

林木资产本身也千差万别,不同的类型,价值变动规律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成熟期的林木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其市场价值比较容易获取,即存在着活跃的交易市场,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未成熟的如幼龄林、中龄林,交易市场不活跃,成交量也不多,缺乏可验证的市场价格,可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3.2 要兼顾价值的可计量与实物的可计量

会计上确认一项资产,一个标准就是该资产必须具有可计量性。林木资产要作为资产在会计上确认,其成本、价值必须能够可靠计量。即要能够以货币来计量。除此之外,作为一项实物资产,其实物量也必须能够可靠计量。如果新造的林木因没有郁闭成林而无法计算出蓄积量(生长量),则该林木暂不能按资产确认。

3.3 林木资产在不同生长期的价值变动规律——以用材林为例

林木资产生长量说明的是其蓄积量的变化,而会计计量模式探讨的是价值与成本的关系,所以要把生长量换算为价值量。通过在湖北彭场等大型林场的调研,发现一般情况下用材林价值量与成本累加值在幼龄林的中后期处于平衡,在平衡点前,用材林自然增值效应不明显,成本支出累加值会大于它的价值量(替代生长量),平衡点以后,则呈相反变化。因此,假设选择生长量换算的价值量来作为公允价值的估值,将幼龄林末期作为会计理论上的平衡点,为消用材林资产计量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3]。

由于自然力作用所反映的林木资产增值额,尚无法用货币计量。因此,这里的用材林成本仅指人为投入的成本,而其价值量则用木材市场价格进行估算。

3.4 林木资产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成本收益的配比

成本收益配比原则可以体现在两个阶段,即在幼龄林末期以前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其成本支出与幼龄林末期由于计量模式转变而带来的价值变动的增值收益(历史成本改为公允价值而带来的收益)相配比,变更计量属性当期的增值部分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幼龄林末期以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中龄、近熟、成熟和过熟林的成本支出和采用公允价值重估增值带来的当期收益相配比,增值部分可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造林支出与采伐收益配比,相隔至少十几年以上的时间(速丰生产林除外),而选择分生长阶段会计计量后造林支出和幼龄林末期计量模式变更收益配比,相比之下,用材林资产分生长阶段会计计量缩短了配比期间。

4 分生长阶段的会计计量模式的局限性

4.1 忽略了林木资产的自然增值

在林木资产价值形成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自然生长所带来的增值。林木资产具有的生物转化的能力导致林木资产的形态,数量,价值经济利益产生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从理论上讲这部分自然增值的价值也应确认,否则就无法反映林木资产的实际公允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为决策者提供更相关的会计信息。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充分考虑如何科学,经济地取得这部分自然增值的数据[4]。

4.2 公允价值的取得途径有限

本文提出在林木资产如用材林的幼龄林末期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公允价值如何取得?怎样才算公允呢?在林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是存在(近似存在)活跃的林木交易市场,此时采用现行市价法评估不同林龄,不同类型的林木资产都适用,评估价值也可靠。但在那些林业要素市场不发达,交易不活跃的地方,林木资产的市场价格无法可靠获取,就只能采用收获现值发来评估了,必要时可以和专业的评估公司合作,以取得可靠的林木市场价值[5]。

林木资产计量模式一直是理论界在探讨的问题。通过用材林资产生长量替代价值量,通过量本利分析,在平衡点之前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可以较好反映用材林资产价值,在平衡点后可改用公允价值,故此平衡点可作为计量模式的变更时点。如果林业企业都采用分生长阶段来选择会计计量模式,就可以避免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而导致的林木资产价值低估的现象,各林业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就更具有可比性了。

参 考 文 献

[1]刘梅娟.温作民.森林自然资本会计计量体系及方法[J].林业科学,2011,47(3):161169.

[2]祖建新.林木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2,(03):1519.

[3]葛家澎.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4]田国双,柏连玉.我国林业转轨环境下的会计问题研究[J].林业经济,2001,(6):5658.

[5]李月峰.消耗性林木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研究[J].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2014,(5):19.

(责任编辑:唐 岚)

作者:蒲萍  田冉黎 郑伦卉 侯梅

会计计量模式探析论文 篇3:

浅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

摘要: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价值计的通知》,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公允价值再次备受关注,成为实务界和理论界研究和探讨的重点。本文以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例,分析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动因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阻碍分析,并提出推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投资性房地产

一、引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分散在多项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中,包括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18项具体准则涉及到了公允价值,不过我国此前并没有专门的公允价值准则,所以至今只有较少企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其中投资性房地产项目尤为明显。2012年5月17日,财政部向社会发布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征求意见稿)以征求广泛意见,并建立调研小组以深入获取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现状,为制定准则提供最新资料。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重新定义了公允价值,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和级次,并要求披露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信息。

二、投资性房地产选择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的动因分析

(一)有助于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满足决策者的信息需求。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可以真实的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也可以更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水平以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不仅能体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还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好的作出决策。

(二)有助于增加企业净资产,从而对企业融资产生有利影响。

企业进行融资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净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可以使投资性房地产更接近市场价值,从而达到增加净资产的目的。对于非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将增加公司的净资产,降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能有助于增强非上市公司向银行融资的能力。由此可见,为促进对外融资,公司有通过变更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来影响净资产的动机。

(三)有助于提高企业净利润。

由于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房价不断攀升,再加之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无需再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折旧和摊销,也不需要再计提减值准备。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可以较为显著的提升公司当期的净利润。

可见,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仅可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还可以使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被美化,公司的对外融资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的阻碍分析

(一)会计准则的严格规定造成公司自身条件不满足。

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运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这意味着只有在大中城市的投资性房地产才有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的基础;另外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然而由于朝向、楼层、地段等不尽相同,要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其实很不容易。这就为公允价值的推广应用造成了阻碍。

(二)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不统一影响其可比性。

2007年首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18家公司中,仅有8家公司是依据专业机构提供的评估报告确定金额的,有7家是由公司董事会自行确定的,有2家是利用的第三方调查,还有1家未披露,计量方式的不统一会影响估值结果的可比性,而导致只有不到一半的公司采用专用机构评估报告来确定公允价值的主要原因是评估费用较高。另一方面,资产评估师事务所在估值时,假定条件设置太多而导致估值结果缺乏可靠性,这都阻碍了公允价值模式的运用和推广。

我国房地产市场由于在政府监管之下实施多次宏观调控政策,使得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而使用反映市场价值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来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变动差异将计入当期损益,从而使公司净利润的不可预见性增大。一方面这增加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成本,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观望时间。因此,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持谨慎态度,也在情理之中。

四、推动公允价值模式运用的建议

(一)政府应持续鼓励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

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有18项具体会计准则涉及到了公允价值,至此,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才在我国广泛应用。但公允价值在我国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在2014年1月26日,《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应运而生,这是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一次重大改革,也传递了政府推动公允价值运用的信心和决心。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客观地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真实价值,有助于提高公司间同项目的可比性;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市场自主调节,消除为短期利益进行会计选择而操纵利润。

(二)提高投资性房地产市场的规范程度。

首先应积极推进市场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创建公允价值运用的共享平台,提高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创造良好的大环境。其次,房地产市场的规范仅靠会计准则的推行是不够的,相关政府部门还应尽快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的实务操作指南、案例解析等准则配套材料,出台必要的解释公告,及时解决准则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最后,要想建立规范的房地产市场还需要证监会、财政部、税务部门和统计局等机构的通力合作,才能更还的发挥政府在公允价值计量推行方面的作用。

(三)提高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与手段。

估值技术是准确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核心问题。目前在我国,公允价值存在计量依据不足,手段不高,计量方式不统一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为提高对房地产估值的准确性,就必须首先明确量化房地产价格的标准。然后根据该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均收入情况等因素制定不同的修正系数,以达到提高估值准确性的目的。另外,相关部门应联合各估值机构建立房地产行业统一的市场信息数据网络和公允价值估值的数据库,以保证估值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2014

[3]彭悦.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谨慎性应用探析.商情,2014,19:146

[4]曹玲.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思考.中国外资,2014,5:141-142

[5]李萌欣.公允价值计量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商情,2014,2:185

[6]邹燕,王雪,吴小雅.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研究——以津滨发展及同行业同地区公司为例.会计研究,2013,9:22-28

作者:钟浩 刘俊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视觉元素平面设计论文下一篇:生殖医学妇产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