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学论文提纲

2022-08-03

论文题目: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学生社会服务的历史变迁

摘要:社会服务是大学继教学、研究之外的重要职能之一,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在借鉴西方大学模式下,又结合了中国实际,其办学质量及社会影响处于近代高等教育史的重要地位。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学生社会服务现象极为普遍,其服务活动随着历史的变迁是否展现出不同的状态,其为近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运用历史文献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以国立大学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按照历史的先后顺序,从服务动机、服务内容、服务效果几个维度,分别探究了学生自发组织、大学实验区模式及政府号召三种不同组织形式的学生社会服务,希望通过史料还原国立大学生学生社会服务的真实样貌,并由此一窥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在当时的体现。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历史的变迁,国立大学学生社会服务是自下而上开展的,先是学生群体意识的觉醒,展开增长民众智识的平民教育;接着高校承担起社会服务的职能,带领师生走出校园,服务乡村;最后则是国家政府加强导向作用,鼓励大学生参与抗战服务。也由此发现学生群体自发组织下的社会服务基于自身兴趣爱好进行,部分活动带有一定政治诉求,学校指导下则淡化了政治色彩,增加了学术研究的动机,国家政府号召下学生社会服务更加成熟,其专业化、组织规范化和服务意识增强。全文共由四章构成:第一章论述了我国近代大学生社会服务形成的背景。主要分析了民国时期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历史动因,主要包括提升国民素质、改良社会的时代诉求,经世致用精神的传统继承以及民主主义新思潮的传入。第二章论述了学生自发组织的社会服务。首先介绍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社会服务理念的初兴与提倡。接着以国立北京大学为例,分析了北大学生创办平民学校、露天演讲、出版刊物等多样化的服务形式及内容,以及研究了北大学生社会服务动机的转变和服务效果。最后总结了北大学生自发组织社会服务的特点:自发零散性、服务地点集中于城市。第三章论述了大学实验区模式下的学生社会服务。首先介绍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学实验区产生的背景,一是教育界倡导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学说,二是乡村建设运动的推动。接着分析了大学实验区模式下学生社会服务具体内容,包含其救国与治学并行的动机,培养乡村青年骨干、普及乡村教育、发展乡村农业、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重要形式。最后总结了大学实验区模式下学生社会服务的特点:服务工作的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元化主办者。第四章论述了政府号召下的学生社会服务。首先介绍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颁发的系列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政策规定。接着分析了国立大学学生群体在政府号召下展开多样化的抗战服务。最后总结了该模式下国立大学学生社会服务的特点:服务内容以爱国教育为主旋律、专业知识为载体、国家导向作用增强。

关键词: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大学生社会服务;历史变迁

学科专业:教育史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有关近代大学社会服务的研究

(二)有关近代大学社会教育的探讨

(三)近代大学生社会服务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国时期学生社会服务的历史动因

一、传统继承:知识分子“经世致用”精神

二、时代诉求:提升国民素质,改良社会

三、思想传入:民主主义思潮

第二章 学生自发组织下的社会服务

一、社会服务思想的勃兴

二、学生自发组织下的社会服务—以国立北京大学为例

(一)平民教育类的社会服务

(二)社会服务动机:改良社会和政治宣传

(三)北大学生社会服务成效

三、学生自发组织下社会服务的特点

(一)自发零散性

(二)服务地点集中于城市

第三章 “大学-实验区”模式下的学生社会服务

一、“大学-实验区”产生的背景

(一)大学兼办社会教育学说

(二)乡村建设运动的推动

二、“大学-实验区”模式下的学生社会服务

(一)社会服务的动机:救国与治学并行

(二)乡村建设类的社会服务

(三)社会服务效果

三、大学-实验区模式下学生社会服务的特点

(一)服务工作的专业化与规范化

(二)理论与实践、研究与推广相结合

(三)多元化的主办者

第四章 政府号令下的学生抗战服务

一、抗战时期大学生社会服务的政策规定

二、以抗战服务为核心的社会服务实践

(一)战时社会教育服务

(二)战后服务团

(三)大学生战地服务团

三、政府号令下国立大学学生社会服务的特点

(一)服务内容以爱国教育为主旋律

(二)专业知识为载体

(三)国家导向作用增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社会组织宪法体制论文提纲下一篇:教育督导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