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与基础会计论文

2022-04-20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信息化教学与基础会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信息化全面发展对我国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当前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进行转变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改革专业及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采用多样教学方法等建议。

信息化教学与基础会计论文 篇1:

浅析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人才的培养

摘 要: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全球信息化程度加大,会计领域也紧随经济与时代的脚步,走向信息化。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针对会计人才的选拔也有了新的标准与要求,这期间更加注重应用与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信息网络与会计相结合,会计人才的培养进入全新阶段。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会计人才 培养 要求

引言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化时代正在积蓄能量,企业在经济领域面临越来越大的机遇与挑战,网络环境成为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企业的会计理论研究也应跟随信息化的脚步进入到全新时期,摆脱“单一”现象,将会计与信息化完美结合,通过信息平台源源不断地获取外界信息,相互交流探讨,以此提升企业会计管理决策能力与水平。网络时代的来临,为会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也为会计人才的选拔制定了新的标准。会计与信息化相结合,构成会计工作及会计人才选拔的新特点。

一、会计信息化与会计人才培养

会计信息化,即会计+信息技术,会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信息化则是实施背景。在信息化时代,会计与信息化相结合,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与传统会计不同的是,信息化的会计信息更加倾向于智能化,具有实时性的特点,功能及交流速度远远超越传统会计。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是实施信息化的载体,会计信息数据的获得只需要一台计算机,会计数据资源的共享通过计算机就能实现。

会计人才培养。信息化时代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有了新的标准与要求。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才的培养要符合会计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要与会计信息化的理论相结合,使理论得以完善,使会计人才培养依附于理论的指导。因此,对会计信息化的深入研究,是做好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也是当今社会对会计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有助于今后在职者对信息化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使其能在会计岗位上发挥最大优势,灵活运用网络技术创造更高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素质要求。作为一名会计信息化人才,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是非感,这是具有社会性质的基本素质,也是从事会计行业的首要前提条件。

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会计是服务于社会的,因此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对人才的需求各不相同,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是加强对全方位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要实现对全方位专业人才的培养,就需要与之相对应的资源供应,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与利用,满足社会的需求。会计的理论为人才培养提供专业指导,信息化实践又对社会需求予以检验,使得会计信息化人才能满足各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需求,游刃有余,发挥最大作用。

工作理念的要求。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要重视对人才工作理念的培养,尤其是在教学方面要实现科学化理念。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要善于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对已经固有的会计工作及会计人才培养进行优化升级。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会计顺应时代的潮流,与计算机相结合在各个领域普及。当前,网络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覆盖经济、政治、文化与军事等,会计的工作环境更加体现网络时代的特点,因此要求会计工作追随工作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每个时代的科学具体体现在各种方式或工作对其环境的适应能力,生活及工作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我们就称其是科学的。同样,会计人才及其工作适应信息化环境的变化,则被认为是科学的,反之,则不科学。因此,会计人才要有科学化的工作理念,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也基于此。

三、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才的培养

(一)明确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现代社会对会计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手工会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清晰企业或部门的需求以及对企业未来的作用,所以,会计人才培养一定要明确培养方向,有选择、有目标的进行系统的教育。如今,信息化时代下会计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求其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更应注重对其应用及创新等各种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及其应用等。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出全方位人才,是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对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提高会计人才的素质。首先,作为一名会计专业人才,应有牢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是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对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是信息化会计人才培养的前提,若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做保障,就好比一幢高楼没有了坚固的地基,下一步的信息化培养是相当困难的;其次,对于会计专业人才,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素质。事物的发展来源于创新,创新的思维是会计行业未来发展的动力,会计行业需要具有创新性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会计人才不仅要不断丰富自己专业知识及技能,还需努力开拓自身的会计思维,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对于事物的发展及变化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此外,会计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化会计更倾向于一门应用型学科,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才是真正提升能力的关键。结合上述,引用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权重进行排列的统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有了更具体的方向性。排列如下:工作经验(87%)、学历要求(85%)、计算机能力(35%)、工作态度及责任心(27%)、业务能力(19%)、沟通能力(16%)、团队精神(11%)、熟悉法规(11%)、职业资格(10%)、职业道德(9%)、外语能力(9%)、专业知识(4%)、写作能力(2%)。

(三)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近年来,经济的发展推动会计行业的迅速发展,会计相关理论的积累较多,但信息时代所需的会计理论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会计工作的理论及会计人才的培养理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毕竟会计的工作要符合其所处的环境,过去的理论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当下,因此,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理论知识要与当今实际环境相结合。另外,认识到理论的差别后,建立符合现代社会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理论对实际的向导作用,践行实践教育,不仅要丰富人才的知识体系,还要求提高会计人才解决现实会计问题的能力。我国在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道路上仍需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一方面加强理论方面的归纳与总结,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体系可行性。因此,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

(四)优化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及内容,提升会计人才的全面技能。首先,培养方案及内容的优化升级要考虑到优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会计人才能力的高低不仅在于会计人才本身,也在于是否有高素质的教师及教育资源,会计者接受高素质教师的培训,是会计者本人素质提升的先行保障,因此,做好在职教师的素质要求,是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其次,培养方案的优化要注重课程设置,能力较强的会计信息化教学要以信息化为培养依据,对培养课程进行优化组合,依据相关会计特点,选择相对应的培养课程,促使会计者熟练运用其培养课程的相关理论,结合掌握计算机的运用,使培养的课程设置与信息时代完美熔接。下表是相关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企业或部门可以依据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设计教学课程及培养方案:

最后,培养方案及理论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方案优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实践方法、实践模拟及实践案例等手段加强对会计者的培养。

(五)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及社会力量,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当前,一些高校都设有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计划,但高校培养计划具有时间长、实践能力不足等缺失,这就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源及社会力量,共同提升社会培训机构的培养能力,为社会多培养信息化会计人才。另外,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培训机构,都应将培养方向更倾向于信息化的培训,将计算机与会计直接挂钩,使会计人才更多的掌握计算机及会计核算软件的运用,为其以后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提供更符合时代的工作技能。这也是对会计行业行之有效地推动,使其精准地服务于企业与社会。

结语

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传统会计的不足,这里的“不足”仅仅是指其不能有效反映现代社会会计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对其历史地位的降低。会计人才的培养要符合现代社会的特点,本文对会计信息化会计人才的培养做了简要的分析,从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及策略出发,提出建设性建议。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并予以补充。

参考文献

[1]钱惠琴.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才的培养[J]. 贺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4.

[2]辛旭. 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 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13.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财贸学校 福建漳州市 363000)

作者:黄舒平

信息化教学与基础会计论文 篇2:

基于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

摘要:信息化全面发展对我国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当前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进行转变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改革专业及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采用多样教学方法等建议。

关键词:专科层次 会计信息化 教学

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变革的技术手段和基础性工程。会计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提升我国会计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形势下,全方位的会计改革与发展要求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人才是关键。本文从我国对新型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出发,分析了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并对当前高校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在教学思想、专业及课程设置、设施建设、师资培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

( 一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的意义 在我国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今天,教育界对于新形势下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理论和实践教学快速发展的新要求。而要科学确定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首先对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加以把握,并结合当前社会对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前身——会计电算化,其概念于1981年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上首次提出,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实务的简称,包括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会计电算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次将电子信息技术引入会计领域,用计算机代替了人的手工劳动。从会计信息系统划分角度看,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对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单纯模拟并部分代替人的分析判断,应归于信息技术与现代会计结合的初级阶段——会计仿真阶段。会计信息化概念最早于1999年4月在深圳举办的“新形势下会计软件市场管理研讨会暨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提出,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和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管理提供充足、适时信息的过程。从会计信息系统划分角度看,会计信息化采用了更先进的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强调与企业整体信息系统的融合,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实现“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财务报告目标,是信息技术与现代会计的高度统一阶段。总体来看,会计电算化虽然是会计技术手段的一次重大变革,但没有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基本结构产生本质影响,其发展对传统会计模式、会计工作及教学的影响并不深刻,在高校专科层次会计教学中则突出表现为会计电算化教学与传统会计教学各据一方的“割裂”现象。而会计信息化在会计技术手段上具有重大变革,其使用的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甚至开始动摇传统会计的理论根基,使得既有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等理论合理性受到进一步质疑,促使现代会计学在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过程中不断打破学科藩篱,从管理学、信息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中寻求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并由此表现为会计学、计算机学、信息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教学间的“互融”现象。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比会计电算化更准确地反映了当前信息技术与现代会计等多学科融合与发展的现实,其全面推进必然对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现行教学模式提出新的变革要求。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教育已建立起以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为主要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培养的是初级会计信息化人才,具有培养人数众多、覆盖面广、应用性强和主要面向社会基层单位就业等特点,对于我国普及会计信息化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新形势下,我国必须确立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新人才培养目标,用以指导现阶段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工作,以满足初级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需要。确立既满足社会需求又符合教学实际的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新培养目标是当务之急,对于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全面推进也将具有重大意义。

( 二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基本培养目标及阶段目标的确立 随着信息化教学成为学校提升层次和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经济管理等财会类专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并对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了能否培养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复合型初级会计信息化人才。基于我国当前会计信息化全面发展趋势和高校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对象的特点,我们认为,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基本培养目标应当确定为培养适应信息技术与现代会计融合与发展以及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操作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初级会计信息化人才。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根据现阶段高校实际对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做以下调整及设置。首先,教育部门应当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名称及课程设置作出统一调整。目前,在部分高校专科专业设置中,会计电算化专业仍是招生热门专业之一。在部分高校该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也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为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新形势,教育部门应当参照《指导意见》要求,加紧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名称及课程设置的调整。高校应当尽快把会计电算化专业统一更名为会计信息化专业,制定新的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专业教学方案。同时,要在专科层次财会类专业中全面开设《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实验》等会计信息化基础和专业课程。其次,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确立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阶段培养目标。第一阶段是会计信息化低阶理论和技能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能力。开设课程应包括计算机原理、会计基本理论、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实训、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教学、SAAS在线会计、财务软件操作等会计信息化基础及专业课程。第二阶段是会计信息化高阶理论和技能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应用与开发能力。开设课程应包括中高级会计理论、数据库技术、高级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实验、会计软件开发等会计信息化基础及专业课程。这两个阶段共同组成了掌握会计、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管理知识及技能的实践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初级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最后,由于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实现初级会计信息化人才两阶段培养目标。由于高校客观上划分为综合类、文科类、理工科类、财经类等,在信息技术、管理学和会计学等学科基础、优势和侧重点不同,在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层次上设定的具体目标也可有所差异。会计信息化基础薄弱的文科和财经类院校,可以着重强调第一阶段会计信息化教学,讲授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基本操作技能,更好的为会计信息化实践服务。会计信息化基础较好的综合类和理工类院校,则应在第一阶段会计信息化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上,继续讲授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系统以及会计软件开发等内容,逐步使学生达到第二阶段初级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二、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现状及问题

( 一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落后 美国著名信息系统管理学家托马斯·达文波特教授指出,过去的四十年应该更确切地描述为“数据时代”,而不是信息时代。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时代才刚刚开始。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全球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8年,中国XBRL地区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以XBRL为代表的会计信息化第二次浪潮。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之迅猛,丝毫不逊于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会计电算化为代表的会计信息化第一次浪潮。信息时代的大门正在向我们敞开,我国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及机遇。然而当下许多高校对XBRL、SAAS、云计算、全程电子商务等会计信息化新进展和信息时代 “时不我待” 的特征缺乏足够认识和深刻把握,认为开设一两门会计信息化课程就能满足会计信息化教学需要。在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则具体表现为脱离管理信息化长远目标,仅就目前需要讲授一两门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化课程,既不能从深层次角度来认识企业信息化需求,也不能引领学生从管理信息系统产生及发展历程对会计信息化新进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认识。目前,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的落后教学理念严重限制了会计信息化教学进展,有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如果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继续忽视会计信息化新进展而贻误追赶时机,必将被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快速抛弃,初级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新培养目标将难以实现。

( 二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实验设施陈旧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实验设施建设普遍处于停滞状态。部分高校由于未能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教学的冲击,对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较少,没有根据会计信息化新进展继续购置新型实验教学设施。另有部分高校虽对会计信息化新进展有所认识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等原因而投入不足。部分高校自身教学硬件设备并不落后,但未能与管理软件厂商进行合作交流,会计信息化教学很难获得并讲授管理软件最新版本。此外,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所选用的教材更新缓慢,部分高校主要选用的是会计电算化或计算机会计方面的教科书,难以反映当前会计信息化教学要求。图书馆中大部分会计信息化教学配套书籍资料是上世纪末关于会计电算化的理论和实验书籍,介绍会计信息化新进展的书籍所占比重较小,难以保证传播会计信息化新理念及知识的需要。总体来看,相对于当前会计信息化领域的迅猛发展,相当一部分高校专科层次会计手工及电算化实验室已不能适应当前会计信息化发展新形势的要求,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选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用书等已普遍陈旧落后,这严重影响了现阶段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理论及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 三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课程不合理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应当是一个系统工程。然而由于诸多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新进展不甚明了,其课程更新速度明显滞后于会计信息化实践应用需要,而且对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各课程之间逻辑关系把握不清,对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毕业生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化知识技能与经济社会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1)课程设置定位不符合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许多高校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层次较低,部分高校甚至不开会计信息化而只开会计电算化课程,SAAS、ERP管理软件、XBRL等跟进会计信息化学科前沿的教学内容更难引入课堂。(2)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开设不足。会计信息化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比例失调,强调传统会计理论教学的课程越来越多,然而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综合素质的通用基础课不够,如部分高校绕过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课程直接开设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导致会计信息化教学成为“无源之水”。(3)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割裂”现象严重。会计信息化基础与专业课程没有根据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新目标设置,造成了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依据计算机技术教学体系开设,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依据会计理论教学体系开设,两类课程各自为政的后果,割裂了原本一体的会计信息化知识体系,使得会计信息化教学难以收到良好效果。(4)会计信息化实验和实践课程所占总课时比重较低。按照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新目标的要求,会计信息化实验及实践课程本应在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中占据较大比重,而实际上由于诸多高校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实验室条件落后、工学结合较少、实习基地缺乏以及教学师资不足等原因,已成了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短板”。

( 四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复合型师资缺乏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使得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科财会类专业作为热门专业招收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从事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师资力量相对匮乏,而高校在短期内难以获得充足会计信息化师资力量。同时,会计信息化作为一门边缘学科的特点,要求任课教师能够掌握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经济和管理理论、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等多学科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指导学生在整体上认知企业管理信息化后开展会计信息化专业学习。而从事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中相当一部分是“半路出家”,要么在会计理论方面要么在计算机能力方面有欠缺,或者会计信息化理论水平不高或者实验实践能力不足,对会计信息化全面发展往往缺乏足够认识和把握,实际上难以胜任会计信息化教学的要求。此外,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主要是在会计既有教学基础上开展,而相当多的会计专业教师对会计信息化新进展缺乏认识或足够重视,不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对当前传统会计教学的新挑战,对于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教学的冲击普遍缺乏认识。同时,由于会计信息化是新兴学科,目前高校专科层次教学中普遍缺乏教授级学术带头人,使得会计信息化始终不能在会计教学中获得重要地位。高校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难融入传统会计教学的“割裂”状态使得对现有会计师资力量整合困难,难以发挥现有会计教学团队的整体优势,难以形成新型会计信息化教学团队并带动会计信息化教学进步。

( 五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落后 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审计和相关人员信息化知识与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既有教学方法也显得相对落后。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应当侧重对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不断的实训和实践中提高学生应用会计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必须以实践为主,强调教学互动。目前,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一般是沿袭传统讲授教学模式,学生一味依赖教材和教师,只要能够接受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即可,缺乏对SAAS在线会计等先进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其会计信息化能力发展受到了极大妨碍。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内容一般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完成既定实验项目内容就万事大吉,学生自身缺乏足够思考,会计信息化教学自然也失去了应有效果。在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实践性教学方面,由于高校与企业、会计及审计师事务所等业界联系松散,缺乏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不能为学生开拓广泛的参与会计信息化社会实践的渠道,从而不能使会计信息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三、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对策

( 一 )转变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 面对会计信息化发展新形势,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亟需更新。我们要从整体上重新审视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认清会计信息化终将融于管理信息化中的发展趋势。必须从管理信息化出发,用管理前沿思想指导会计信息化教学,精心进行课堂设计,在管理信息化知识和理论基础上讲授会计信息化,强调对网络技术等新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同时,应当将企业信息化理念贯穿于财会专业各门基础和专业课程教学中,这样才有助于在学生心目中牢固树立起企业信息化整体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专业学习。高校应当切实围绕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教学这一目标,确立以管理信息化带动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并从“会计教学导向”下“割裂式”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转向“管理教学导向”下多学科“融合式”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要直面现实、立足现有条件,根据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改革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使会计信息化专业毕业生真正满足社会对新型初级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要,这是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 二 )抓好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设施建设 高校首先应认清会计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形势,跟上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步伐,逐步加大对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实验室建设及基础教学设备的投入,增加新型会计信息化教学设施,购置企业管理沙盘和会计信息化软件等会计信息化教学工具,重点提高学生的会计信息化技能。高校还可借助政府对高校信息化的支持,争取政府科研项目经费以增加会计信息化投入。同时高校还可以学生订单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与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联合办学,既赢得企业经济支持以解决会计信息化实验室建设问题,又可以在企业中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在减轻学校经济压力的同时拉近学生学习与就业的距离。在其他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高校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还可以迎合中小企业的要求,利用SAAS在线会计等新技术成本低的特点,利用网上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开展教学。在教材和参考书籍方面,高校应当主动采购或编写符合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需要的教材,为图书馆及时购置最新会计信息化书籍,以满足会计信息化专业教师及学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

( 三 )改革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设置 在会计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高校必须根据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设置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我国高校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首先应是开设会计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SAAS在线会计、会计信息化课程等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满足会计信息化低阶教学目标要求。在此基础上,始终把突出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心地位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点,满足会计信息化高阶教学目标要求。在会计信息化发展新形势下,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信息化课程的研究与改革,使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增加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的课时来加强实验教学。另一方面,高校应该鼓励财会类课程教师在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根据会计信息化需要对传统会计专业课程开展教学改革,自觉调整并在传统会计课程中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努力打破会计教学与计算机教学二者之间的“割裂”局面。会计信息化专业教师还应当开展会计信息化前沿讲座课程,传播管理信息化理念,打破管理各学科的藩篱并将各课程中割裂的知识加以整合,使学生全面理解会计信息化理论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 四 )加强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素质复合化是培养复合型初级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前提。高校对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师资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鼓励教师成为高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不断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人才为学校所用。首先,高校要不断引进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充实教学师资队伍,完善既有师资结构。其次,从事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应当努力充电,使得自己具备在会计信息化基础上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并且将这种优势发挥出来,用以指导整个会计研究的进步。再次,高校应当鼓励从事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定期到企业财务部门进行实践锻炼,培养解决会计信息化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最后,高校应当在转变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整合师资队伍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建立会计信息化教学团队。高校应当鼓励全体财会类课程教师参加会计信息化培训,开设会计信息化前沿讲座,组织研讨会进行交流,消除会计教学师资与会计信息化教学师资之间的隔阂,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团队。这不仅有利于整合财会类专业既有资源,而且能够更好地实现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

( 五 )改革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飞跃必然会推动会计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也必然会带来会计方法、手段和功能的进步。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必须根据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新培养目标大胆改革,锐意进取,采用情景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项目教学等新教学方法,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会计信息化课程的积极性。教师要用科学管理理念综合会计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充分融合多学科知识分析处理现实问题。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一定要以实践运用为导向,在课堂教学设计细节方面下足功夫,真实再现企业会计信息化场景,让每一个知识点生动鲜活起来,这样学生喜闻乐见,自己教授起来也兴味盎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化课程特点,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加强校企合作,把教学课堂设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办公现场和项目实施现场,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地运用会计信息化工具的机会,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倡导信息化生活理念并身体力行,让会计信息化领域最新成果以多种方式走进课堂,引导每一名学生将信息化理念应用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在进行会计信息化实践学习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成为会计信息化浪潮中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2]庄明来:《会计信息化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编辑 聂慧丽 )

作者:王盛

信息化教学与基础会计论文 篇3:

信息化教学改革中认知信息超载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摘  要:该文结合H校高职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探讨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化教学改革给学生带来的认知信息超载问题。信息化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形式的更新,更应该强化对学生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这一原则,从会计等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来看,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反映信息化教学不同程度带来了信息处理负担问题,针对这一现象该文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认知信息超载  成因  对策

最近十多年迅速发展的多媒体交互、各种软件和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信息化教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在信息化教学的初级阶段,信息技术仅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来支持现有的教学模式,并不涉及整个教学系统的改革。信息化教学改革是以发展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教学信息化的内涵,信息技术不能仅仅作为服务现有教学模式下的工具和手段,而是要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以及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全方位改革,成为教学创新的平台。

在“互联网+”的涌动中,教育已俨然成为其中一个加数,信息化教学改革提倡与互联网对接,注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更新,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略了信息化教学改革在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信息处理负担。

1  认知信息超载的界定

认知信息超载是指信息接受者接收的信息超出其信息处理能力,从而造成信息效率低下的现象。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带来的海量信息,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一大挑战。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改革,也同样给学生带来认知信息超载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课前提供给学生预习的多媒体学习资料,如果没有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前知识和认知习惯,就会超出学生的信息接受范围,造成信息超载的现象,学生因为处理信息受阻,要花更多的时间和代价来处理额外信息,甚至丧失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应用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典型代表,可以通过图文声并茂的方式来表达知识点,非常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受到很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推崇。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带来诸多优点的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对这种方式的教学并不认可,甚至因为多媒体技术应用加快了教学速度而感到手足无措,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感到茫然,找不到学习目标,乃至产生浮躁排斥的心理。也有部分教师过分追求多媒体表达形式的创新,课件制作过于花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添加大量的图片、声音、动画以吸引学生,但现实的情况是学生注意力是被吸引了,却与学习目标偏离甚远,以至于难以集中注意力思考教学相关内容。这些现象都是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信息超载不仅给信息传播造成了障碍,而且也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效率,无疑会影响到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2  信息化教学改革中信息超载的成因分析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信息传播与处理过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信息获取变得更加便利,面临超载的海量信息,教师和学生都趋向用直接简单的方式搜寻答案,呈现结果,不重视获取答案的过程推导,不重视逻辑思维的训练,这当然不利于学生反思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中,信息超载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目前笔者学校高职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当中出现的问题来看,可以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2.1 信息化教学资源缺乏有效的组织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构建在应用信息技术加工的同時,应考虑学生的学习认知风格,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但在该校高职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当中,有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通过应用PPT、教学视频、教学动画等把教学内容呈现出来,这样的信息化教学效果往往也遭到了质疑,以至于也有教师完全反其道而行之,选择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呈现教学内容。笔者认为,信息化教学之所以会遭到部分教师的抵触,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组织的时候,仅仅把教材或纸质内容进行数字化翻版,缺乏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深度加工,不利于学生进行交互式学习。教师把教学内容信息化的同时,忽略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异,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信息量过大,除了把纸质书本知识进行“数字化搬家”,还追求过多的动画、音效和繁杂的色彩等呈现形式。针对如此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很少考虑甚至不考虑资源的优化设计和有效表达,忽略学生的认知过程,无疑会给学生带来信息超载的沉重负担。

2.2 信息化教学模式存在干扰信息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紧密相关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是基于信息化教学资源而展开的。有了信息化教学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如何筛选有效的、符合不同层次学生认知特点的信息化资源,并且通过巧妙的方式进行组织和设计才是信息化教学的关键。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一般都是大同小异,以H校高职会计专业为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来源无非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应用关键字在网上搜寻相关的资源,另一方面结合教学内容自己制作信息化教学资源。但是信息化教学模式却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有些教师认为制作PPT教学就是实现了信息化教学,但PPT的呈现方式往往是线性的,对于非线性的知识结构内容,PPT教学并不合适。针对这一问题,也有教师通过应用相关的教学视频来弥补PPT表现形式的不足。但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视频中又会充斥与教学目标不相关的干扰信息,比如刺激性的动画、背景、音乐等,这样会影响真正需要接受和加工的目的信息,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2.3 信息化教学对个体差异考量不够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都是依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准备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开展教学设计,而教师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并不完全一致,那么基于教师的认知所做的教学信息表征设计并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面对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大量的信息将给理解能力弱的学生带来接收信息的压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前知识、认知风格和学习兴趣等都会有差异,如何基于个体化的差异来进行信息化教学才是考量信息化教学的关键点。如果教师把基于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知识进行信息化的包装,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这与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又有什么区别呢?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以异于自己的认知特点被动地接受多样化、大量的信息,会造成信息迷乱,信息的超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无疑又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3  解决信息化教学改革中信息超载的对策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信息互换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传递方式和信息处理能力对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实现教学目标有重要的影响。针对H校高职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信息超载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3.1 基于学生认知特点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

随着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的转变,特别是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学生对信息化的学习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时必须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的功能应该在于创建学习情境,能直白、结构化地呈现教学内容,绝不能停留在教材知识点的低级数字化。

在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时,教师可以设计或挑选一些交互性强的知识点或训练项目,经过二次加工后用于教学。这些问题通常是学生未知或存在疑惑问题,容易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困惑,需要学生运用一系列的观察、假设、推理、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来进行学习。

在信息化教学改革过程中,需依据心理学相关理论和信息加工等理论设计教学资源,考虑学生的认知负荷。例如,H校高职会计专业部分课程的网络课程学习资源设计,就要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路径,页面导航清楚,有友好的帮助和提示信息,支持智能搜索、互动、答疑等功能。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中,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三维动画、声音和图片的应用应该要有助于直观呈现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认知,而不能为了追求形式上的信息化滥用信息技术。

3.2 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信息化教学模式

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化教学借助于信息技术,把更丰富的信息资源传递给学生。信息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在信息化過程中师生都要合理地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而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设计应该是面向过程和资源的设计,重点要突出“学”,而且必须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在H校高职会计专业中,有三年制注册会计师方向的班级、会计电算化方向的班级和五年制会计电算化方向的班级,在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时,教学方式肯定要体现区别。甚至在同一个层次的班级,教师在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强度时,也应该要有梯度,可以从难、中、易3个层次来表现,分别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不是一刀切,这既有利于分层次教学,也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信息化教学设计也需考虑学生的认知负荷,在保证教学目的实现的情况下,不因为教学设计的原因给学生带来信息超载的问题。

3.3 基于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水平

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面临巨大的信息量,除了教师在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设计方面避免给学生带来信息超载,学生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才是解决信息超载的关键。每个学生接受信息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都不同,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保证信息化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一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在复杂信息中提取关键、有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各种模式、形态信息的特点,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信息化教学各环节的设计中,让学生熟悉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如,可以鼓励学生课外制作PPT教学课件,邀请学生参与教学视频的录制,通过诸如此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信息化教学中的技术应用,减少因为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信息超载问题。二是学生应该主动提高自己的信息筛选、组织能力。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学会从多元化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同时提高自我监控能力,正确处理多感官的刺激信息。

4  结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让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毫无疑问会促进教学变革和创新。然而要实现信息化教学创新,就必须突破原有的思维限制和时空限制,并且要改变教师的角色。信息化教学改革需要信息技术做支撑,对于教师而言,应该是选择适当的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的信息化,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信息处理负担。

参考文献

[1] 方中玉.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认知负荷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4(10):34-37.

[2] 孙方.多媒体课件的信息加工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3):81-84,89.

[3] 张国强.信息超载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师,2010(13):30-32.

作者:谭丹凤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育惩罚下的小学教育论文下一篇:美国品德教育运动综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