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水施工技术论文

2022-05-14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防排水施工技术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在铁路隧道中,防排水施工的质量是综合评定隧道的重要指标。对隧道的质量及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对当前的铁路隧道结构防排水的措施进行分析,对施工中常见的技术性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探讨随着时代的发展,铁路隧道已成为了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缩短人们出行的行程。

第一篇:防排水施工技术论文

龙溪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

摘 要 本文结合龙溪隧道防排水施工实例,介绍了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过程中对防排水施工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 三道防水屏障 无纺布 防水板 排水管

一、前言

龙溪隧道是国道317(213)线都汶公路工程项目都江堰至映秀高速公路段控制性工程之一,位于映秀大断裂(F3)与龙溪断裂(F2)之间,岷江左岸都江堰镇——汶川映秀镇间的茶坪山以南地段,地形起伏较大,受岷江切割。隧道轴线走向北西,越岭山脊走向北东,与轴线大角度相交。隧址区内均为封山育林保护区,除少数平缓地带有耕地外,大部植被茂密,总体上隧道区内岭脊两侧沟谷发育,山体地形破碎,显示为沟谷相间的地貌形态。龙溪隧道左洞长3 658 m,右洞长3 691 m。

在隧道开挖的过程中,围岩的断裂带、节理裂隙发育会有滴水或渗水现象,局部有股水,对施工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直接影响以后的隧道验收和高速公路运营。为排除隧道围岩断裂带的地下水、渗漏水的安全隐患,必须做好隧道结构的防排水施工。

二、防排水施工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隧道施工技术越来越严格,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其中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就是其中的重点,为了能做好龙溪隧道的防排水工程,我们通过熟悉设计图纸,掌握地质资料,充分理解防排水设计意图和设计目的。以排为主,防、排、堵、截相结合,并结合以往排水施工的经验和教训,除布置必要的排水设施外,同时做好三道防排水屏障,使水能顺利排到洞外,以保证隧道不渗漏。

(一)初期支护前通过“引、堵、排”相结合做好第一道防排水防线

1.引水。隧道开挖至接近断裂带时,股水较集中,喷锚前有股水流处设置弹簧盲沟,盲沟管端部应直接与股水流处对接以达到更好的引水效果。

2.堵水。隧道开挖到断裂带时,往往地下水发育,渗水面积广,根据现在施工经验采取超前小导管注浆及喷砼相结合堵住水源,以便施工。

第一,超前小导管施工。⑴超前小导管工艺原理。在破碎松散岩体中超前钻孔,打入小导管并压注具有胶凝性质的浆液,浆液在注浆压力的作用下呈脉状快速渗入破碎松散岩体中,并将其中的空气、水分排出,使松散破碎体胶结、胶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抗渗阻水能力的以浆胶为骨架的固结体,从而提高围岩的整体性、抗渗性和稳定性。

⑵小导管及水泥砂浆设计参数。小导管外径为42 mm、厚3.5 mm的热轧无缝钢管,长度为4.5 m;环向间距40 cm,搭接长度100 cm;外插角5°~10°;水泥砂浆水灰比:0.5~1.0(重量比);注浆压力:0.5 MPa~1.0 MPa。

⑶超前小导管施工要求:①小导管安设一般采用钻孔打入法,即先按设计要求钻孔,钻孔直径比钢管直径大3 cm~5 cm,用锤击或钻机顶入,顶入长度不下于钢管长度的90%,并用高压风将钢管内的砂石吹出;②小导管安设后,用塑胶泥封堵孔口及周围裂隙,必要时在小导管附近及工作面喷射混凝土,堵住表面渗水及防止工作面坍塌;③隧道开挖长度应小于小导管注浆长度,预留部分作为下一循环的止浆墙;④注浆前应进行压水试验,检查机械设备是否正常,管路连接是否正确,为加快注浆速度和发挥设备效率,可采用群管注浆(每次3根~5根);⑤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和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时可结束注浆;⑥注浆过程要随时观察注浆压力及注浆泵排浆浆量的变化,防止堵管、跑浆、漏浆;⑦注浆选用UB6型注浆泵注浆,采用浆液搅拌桶制浆。为防止浆液从其他孔眼溢出,注浆前对所有孔眼安装止浆塞,注浆顺序从两侧拱脚向拱顶。

第二,喷射混凝土。⑴喷射混凝土防水原理。隧道开挖后,及时对围岩进行喷射砼支护,使表面松碎岩体形成整体,并且使岩体表面裂缝封实,起到一定的堵水作用。

⑵施工要点。①采用掺速凝剂湿喷混凝土工艺,减小洞内粉尘污染及回弹量。②胶骨比为1∶4~1∶5;水胶比为0.40~0.50;砂率宜为45%~60%;胶凝材料用量不小于400 kg/m3;③喷射作业分段、分片由下向上依次分层进行,每段长度为3 m。为加快混凝土强度的增长速度及提高混凝土的喷射效果,用多盏碘钨灯提高作业环境温度。④喷头喷射方向与岩面偏角小于10°,夹角为45°;喷头至受喷面距离在0.6 m~1.0 m之间,喷头呈螺旋形均匀缓慢移动,一般绕圈直径在0.4 m为宜。

3.施工排水。施工时利用两侧水沟自然排水。

(二)施作纵向、环向排水盲管、无纺布+防水板衬砌背后的柔性排水措施,形成第二道防排水防线

1.衬砌柔性排水流程。基面修整→排水管铺设→铺设无纺布→铺设防水板→防水板焊接→防水板检查

(1)基面修整。基面平整度要求主要表现在凹坑深宽比(D/L;D为凹坑深度,L为两凸出物最高点之间的距离)。凹坑深宽比应控制在1/6~1/10以内,深宽比大于1/6的凹坑应用细石混凝土填平,凹坑太大时必须用与二衬同级的混凝土进行回填,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整,无尖锐棱角。

(2)铺设排水盲管。洞身基面检查合格后进行排水管安装,两侧纵向盲管15 m分一段,环向排水管采用弹簧排水软管,纵向排水管采用Φ100HDPE单壁打孔波纹排水管,排水管用环箍固定于初期支护表面。排水管安装,必须保证透水管的完整,防止出现断节错位。

(3)铺设无纺布+防水板选材及施工。防水卷材技术指标如下:

①铺设300 g/m2无纺布用简易作业台车将单幅无纺布固定到预定的位置,然后用射钉将无纺布固定在喷射混凝土上。射钉按梅花形布置,拱部间距0.5 m~0.7 m,边墙间距1.0 m~1.2 m。无纺布铺设应松紧适度,使之能紧贴在喷射混凝土表面,不至于因过紧被撕裂;过松影响下步防水板的挂设。无纺布幅间搭接宽度应大于15 cm。

②铺设防水板用简易作业台车人工配合将之固定到预定位置,然后用手动电热熔接器加热,使防水板焊接在固定无纺布的专用热熔衬垫上。防水板铺设同样松紧要适度并留有余量(一般实铺长度与弧长的比值为10∶8),使之能与无纺布充分接合并紧贴在喷射混凝土表面。防止过紧或过松、受挤压破损,同时应保证防水板全部面积均能抵到洞身围岩。

③防水板的铺设:铺设的方法是从隧道拱顶纵中心线开始向两侧下垂铺设。下部防水板应压住上部防水板,搭接宽度应大于15 cm。防水板与防水板间的搭接缝应与变形缝、施工缝等防水薄弱环节错开1 m以上。

④防水板焊接:防水板间焊接用自动双缝热熔焊接按照预定的温度、速度焊接(焊接前应先除尽防水板表面的灰尘),单条焊缝的有效焊缝宽度不小于1 cm(焊接后两条缝间留有一条空气道,用于空气检测器检查焊接的质量)。固定防水板铺设如图1所示。

固定无纺布与防水板示意图

(4)接缝焊接。上下循环两幅大幅面的防水板应保证搭接长度不小于10 cm,用双焊缝焊机焊接,每一单焊缝宽度不小于15 mm。防水板焊接见图2。

(5)焊缝检查。焊缝检查需保证无露焊、假焊、焊焦、焊穿等现象,并用真空压力法检测焊缝是否严密,具体做法是封住焊缝两端,用真空压力机,压入空气,两条焊缝间生成2.5 巴的气压,在保持15 min内,气压下降值应小于0.25 巴以内,说明焊缝合格。如有变化,则在焊缝上涂检测液,再次充气检测,查出漏气部位,对漏气部位进行补焊。

(三)通过浇注防水混凝土和止水条、止水带施工构筑第三道防水防线

1.混凝土衬砌。二衬施工砼灌注,对隧道防水起很大的作用,在施工中,务必做好二衬的砼灌注。衬砌模板使用整体钢模模板台车,保证砼浇注的稳定和质量。

第一,防水衬砌混凝土施工要求。(1)灌注砼时左、右侧应分层对称平衡施工,每灌一层(约0.8 m~1.0 m),应用振捣器捣固密实。

(2)为了便于拱圈封顶密实,在台车顶部预留5个作业窗口。在每个作业窗口上焊有封顶时压实混凝土的管道。封顶时把作业窗上压实混凝土管口与混凝土输送管连接,用输送泵直接给压把混凝土压入拱圈顶,当输送泵的工作压升到正常工作压2倍甚至更高时,停止加压,并把作业窗口混凝土管封闭。然后再把混凝土输送管接到下一个窗口,直到全部作业窗口都压混凝土完毕。

(3)砼灌注应从新旧混凝土接茬处开始均匀分布灌注,最后在单元体中间位置进行挤压泵送灌注,待混凝土自挡头板挤出浆来时,稳压持续几分钟,看混凝土是否灌满,如稳定压力不能再灌入时,说明拱顶已灌满,若稳定压力仍能灌入,则稳压持续到不能灌入为止,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实性。

第二,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1)混凝土拌和时按配合比严格计算。

(2)混凝土衬砌用输送泵作业。因此,粗骨料最大料径宜在25 mm以下,水灰比为0.51,坍落度控制在7 cm~10 cm。

(3)防水混凝土施工,每组尽可能一次灌筑完成。

(4)灌注混凝土的入模自落高度超过1.5 m时应设有串筒将混凝土送入。

(5)施工中预留的施工缝要留有凹槽和安装止水带,为了使接缝紧密结合,灌筑前均将接缝表面凿毛,清理杂质,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再铺上厚20 mm~55mm厚的同配比水泥砂浆。

(6)防水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插入式振捣器插入间距不超过其有效半径的1.5倍,避免欠振、漏振和过振现象,施工缝和预埋部位尤需注意振捣密实,要防止振捣器触及模板、止水带及预埋件。

2.止水带施工。本隧道的变形缝设置橡胶止水带,止水带的施工方法如下图3。

止水带施工顺序为:①沿衬砌设计轴线间隔0.5 m在挡头板上钻一φ12钢筋孔。②将加工成型的φ10钢筋卡由模筑混凝土一侧向另一侧穿入,内侧卡紧止水带一半,另一半止水带伸出挡头板。为防止止水带在施工时损坏,将外露部分止水带用防护罩保护好。

3.施工缝止水条施工。(1)纵向、环向施工缝浇筑砼前,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干净。

(2)设止水条的浅槽应在二衬前在施工缝处预留,槽应平直,槽宽比止水条宽1 mm~2 mm,槽深应为止水条厚度的1/2。

(3)止水条表面应洁净,防止因遇水膨胀后用于施工,使其失去止水作用。

三、结束语

根据施工经验要做好隧道防排水,必须从隧道施工过程的每一道工序做起,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初期支护、防水板铺设、二次防水衬砌、排水设施等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都对隧道防排水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施工中的一点疏忽可能造成渗漏水隐患。因此,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都要达到设计预期的效果,才能使隧道防排水工程质量有保证。

参考文献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2]四川省交通厅国道317(213)线都江堰至汶川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作者:吴小毛

第二篇:高速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

摘 要:在铁路隧道中,防排水施工的质量是综合评定隧道的重要指标。对隧道的质量及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对当前的铁路隧道结构防排水的措施进行分析,对施工中常见的技术性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铁路隧道已成为了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缩短人们出行的行程。方便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然而当前我国的铁路隧道的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着重对铁路隧道中防排水施工技术进行了的探讨。

1 我国铁路隧道防排水的现状

我国的铁路隧道建设可以追朔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铁路隧道主要通过传统的矿山法进行施工,使用整体式的衬砌,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有限,缺少完善的防水措施,以致隧道建成后大多数隧道都出现了严重的漏水现象。在20世纪末,我国引进了新奥法对隧道进行施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过去隧道渗漏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建设了更多的大型隧道,也对隧道整体的防排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防排水施工通常采取中标承包商内部组织施工的形式,采取简易铺挂台架及机具手等进行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防排水作业的施工质量与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联系,在进行质检时,往往凭借经验及肉眼观察的形式对防排水设施进行检验,可靠性较低。

2 防排水施工分析

2 . 1 防水層的施工

首先应做好相关基面准备工作,在防水层进行铺设前,应及时对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表层进行处理,并对防水板的质量进行检测。将锚杆头及钢筋露头进行处理,并有细石混凝土覆盖抹平,通常凹坑的宽深比应在6:1之内;若宽深比大于6:1应利用细石混凝土及时填平,凹坑过大则需使用补喷混凝土抹平,进而保证喷射混凝土没有尖锐棱角。随后需加强对防水板的质量进行检查,对各种施工设备进行调试,在地面进行防水板的试焊及充气密闭试验时,相关操作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

进行土工布的铺设时,应通过简易作业台车将无纺布固定到规定位置,再使用热熔衬垫与射钉将其与喷射混凝土进行结合固定。将热熔衬垫与射钉根据梅花形进行布设,拱部的间距应控制在0.5至0.7米之间,边墙控制在1米左右。无纺布副间的搭接宽度应不小于10厘米,铺设无纺布应松紧适当,使其紧贴在喷射混凝土表面,不会应过紧而被撕裂,也不会应过松而产生褶皱进而形成人行蓄水点。

调制防水灰浆及涂刷防水层时,应将防水材料与干净的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调和,混合时采用搅拌棒进行搅合,制成水泥浆黏稠状。通常一次调和的调料应在20分钟内使用完,使用时多次进行拌合,以防在使用中涂料开始凝固。调制完成后,使用特制的刷子在预湿的混凝土表面涂刷两次,第二次可在前次涂料未风干时进行涂刷。

防水层的养护工作。涂层在初凝后应定期使用喷雾进行养护,以防涂层遭到破坏。涂层应持续的进行三天的养护,杜绝应暴晒及风霜等对涂层造成侵蚀。

挡头板、沉降缝及施工缝的防水措施。

挡头板应使用6厘米厚的木板材料,并使用角钢U形卡及短木进行固定,进而适应挡头板的不规则尺寸。在立挡头板时,应特别注意沉降缝及施工缝的处理。止水带及止水条应根据下列说明进行使用。止水带:使用橡胶止水带,安置于衬砌中间。使用搭接热接式,对止水带下部靠近隧道内壁处及上部止水带靠近围岩处进行压茬。应将止水带的搭接表面进行清刷并使用锉刀打毛,接头长度应控制在10厘米左右并满焊。

使用Φ8钢筋卡及定位钢筋将橡胶止水带固定在设置完成的挡头板上,并严格保证橡胶止水带的质量,应保证不出现扎孔、居中安置、定位准确等。止水条:止水条主要设置在两个循环衬砌间所产生的施工缝隙。施工时在上循环浇筑混凝土时预先留好止水条槽,在下循环混凝土浇筑前使用粘合剂进行止水条的粘合,搭接长度应大于10厘米。止水带及止水条的保护与固定:加强施工缝、变形缝的防水工作,其基本条件是提高止水带及止水条的 保护,止水条应在施工前禁止遇水及施工中不得脱落。

施工缝的防水主要是对止水带进行妥善的固定安置及施工振捣保护。

2 . 2 排水工艺分析

防排水施工主要包括防水板堵水、透水盲管引流、排水沟排水等部分,并结合超前预注浆堵水、混凝土锚喷及衬砌混凝土致密等为辅。在进行铁路隧道防排水的设计时,应使用防、排、堵、截相结合,因地制宜等原则;若隧道需穿过岩溶及断裂破碎带等,则地下水含量较大,主要采取排的形式进行防水;若防排水施工可能影响周边生态环境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以堵为主,控制排放的原则。施工单位在对某一地段的隧道进行防水施工时,也应适当的加入排水的方法,综合进行施工。当前,主要的方法是在混凝土浇筑时在施工缝紧靠隧道内侧预留一条凹槽,进而形成一个排水通道,在靠近隧道内侧制定半圆形的排水管道,之后使用嵌缝膏或者快凝水泥进行封堵,以防水进入隧道内,有效的将施工缝渗漏水引至水沟内,结合排水的实际情况对封堵材料进行合理的更换,进而使排水通道具有良好的可维持性。

铁路隧道的防排水施工有以下三类要求,一是铁路正常运营的要求;二是周边环境的要求;三是防水结构耐久性的要求。通常铁路运营及防水结构耐久的要求是相当固定的,而隧道通过的环境却是多种多样。

目前多数的隧道全程采取同一防水类型,缺少对周边环境的考虑,因此在设计时应将对环境的影响考虑到隧道防水设计中。

3 防排水施工的注意事项

选用科学的排水盲管尺寸,合理设计透水孔的规格及间距,对地下水较大的地段适当考虑加密措施。将排水盲管与渗水岩壁紧密安置,降低围岩进入排水盲管对地下水造成的阻力。纵向集水盲管及相关排水管道应使用变径三通进行连接,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排水盲管应采用有效的保护措施,保证固定,防止管道堵塞。泄水管应具有合适的坡度。

铺设防水板时,应将混凝土衬砌表面的外露锚杆、钢筋等硬物进行割除,不平整的部位应及时喷平;防水板在凹凸较大的基面上安置时应预留一定的松散系数,留有适当余地,且在断面处增加悬挂点,进而使缓冲面与混凝土表面紧密贴合;有效的进行防水板与泄水孔的紧密连接;衬砌混凝土进行浇筑前应对防水板质量进行检查,保证相关材料的质量;防水板与粘胶属于易燃物品应合理摆放,做好消防措施,进行焊接工作时应使用挡板进行防护。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隧道中的防排水工作,对铁路的运营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铁路隧道的防排水施工时,应加强施工控制,规范管理模式,将防水作为施工前提,致力于水分的导排。制度科学的操作及控制规程,使每道工序都在严格的管理下进行,并结合上文所述观点将铁路隧道中防排水工作有效的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 黄孕来.有关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分析[J].民营科技,2012.

[2] 房杏军.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资讯,2011.

[3] 周念楠.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控制要点[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建设与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2012.

作者:姚波

第三篇:铁路隧道施工防排水技术分析

摘要: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的一项重要工程,铁路隧道建设所涉及的内容复杂,且施工环境多变,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较为严重。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加强对周围环境的勘测,结合当地的人文及自然条件,合理施工,做好防排水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施工标准,提高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的质量,实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

一、铁路隧道渗透水原因分析

(1)隧道防水层的失效

隧道施工中常采用铺设防水层在衬砌结构中来防止地下水渗透。使用防水层在地下水渗透面上形成一个隔水屏障,阻止地下水进入隧道结构之中,但是在实践操作中效果往往不如人意。首先施工缝中裂隙宽度过宽,或者结构变形都容易引起材料的延展进而导致防水膜的断裂;其次,在铺设防水层时,防水层的搭接很容易出现缺损,地下水通过防水层之间的孔隙或缺损渗透入结构体内部。因此在铺设时要格外注意施工面上外漏尖锐的锚杆、钢管等破损防水膜和防水板;最后在潮湿环境下,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易导致防水板的破损,引起防水板失效地下水渗透。

(2)隧道接缝防水失效

隧道支护工程上一般先对拱顶施工,后对边墙进行处理,为了便于施工人为设置施工缝,为适应结构的变形需要在施工中设置变形缝,结果导致了衬砌结构产生过多过密的接缝,实践证明施工中接缝处理往往不能达到防水标准,因此导致接缝渗水,进而形成隧道渗透水害问题。目前对各类隧道渗透问题的调查,超过70%的隧道都面临这隧道衬砌结构“三缝”渗透水。(三缝指的是伸缩缝、沉降缝、施工缝)

(3)衬砌混凝土自防水失效

钢筋混凝土在施工中既能起到承载作用同时又能起到防水作用,因此钢筋混凝土被称为结构自防水。钢筋混凝土是隧道防渗漏最后一道屏障。施工中为了起到良好的防渗漏作用常使用添加防水材料的混凝土,比如外加剂防水型混凝土和膨胀水泥防水型混凝土。尽管采用了添加剂配置了防水混凝土,但是混凝土结构渗透水依然会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

①对防水混凝土认识有误区。过高的看重防水混凝土的抗渗透等级而忽视了施工与养护的重要性。实际上,结构自防水的质量由抗渗等级和施工工艺及养护共同决定。

②多余的水分往往在混凝土硬化的过程中被蒸发出去,因而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毛细管路,这样在喷射混凝土施工中不认真,往往会造成混凝土中含有杂质或不能充分搅拌甚至发生走模、漏浆等情况使其内部毛细管路不能有效的排水而形成泌水通路降低抗渗强度。

③地下水多含有侵蚀性,导致衬砌混凝土开裂,影响整体抗渗性。

综上可得,隧道漏水防治关键部位集中在隧道横向施工缝及拱脚处纵向缝,此外防水板材破损和胶结不严都容易引起隧道衬砌渗漏水,在隧道的施工及防排水的设计上要给与重视。

二、隧道地下水防治原则

一个完整的防排水系统应包含防、截、堵等综合措施,更应该与隧道实际工程及支护方法互相结合。隧道防排水的总原则是:以防为主、疏漏结合、多层布防、复合衬砌、综合治理。隧道拱顶和边墙是隧道地下水渗透治理的主要部位,前者主要以堵排结合法处理,后者则多采用一排为主的排水方法。

隧道工程防排水技术主要有地下水的有效控制、隧道早期防排水设计、隧道工程结构提高防水性能、结合围岩岩性及地质条件使用“防截堵排”四种方法综合治理等方法,防排水系统的建立应该做到“防”有办法,“排”有途径。

防:主要是指隧道衬砌的防渗透性能及衬砌外围防水,包括衬砌外围的防水涂层和喷浆阻水。

排:主要是指排出隧道衬砌背后空隙以及周围围岩中的积水,减少衬砌背后的孔隙水压力和涌水量。

截:主要使用导管、泄水区等措施从积水层截走水流,改变地下水流动方向,使地下水不向隧道内部渗透。

堵:采用喷射注浆、喷射涂浆的等方法,堵住初支及衬砌背后的裂隙、空隙或用气压堵住地下水向隧道内部渗透。

三.隧道渗漏水施工技术

隧道渗漏水的治理方案的选择主要根据隧道渗漏调查、渗漏水的原因、隧道施工的特点、现场水文地质条件、施工作业场地空间规模等限制。合理的处理包括使用先进的疏漏技术、合理的经济投入、优良的防水材料、和可靠的施工保障。其中对于大面积的渗漏水,主要采用注浆封堵的方法;对于小面积滴水和湿溃部分宜采用直接封堵的办法;对于快速滴水、线状流水及涌水时,应采取引排措施。

主要的治理方法如下

(1)堵漏治水法(水压>6N )

堵漏治水法的步骤是查找并切断水源,尽量使堵漏工作在无水的环境下进行,如果不能避免渗漏水环境,应尽量减小渗漏水面积,便于将渗漏水引出,防止高水压将堵漏施工材料破坏。

堵漏治水法常用的堵漏技术有:

①灌浆法

灌浆法是隧道治理渗漏水最常用的一种手段,所谓灌浆法就是水溶性堵漏剂等材料与水泥按一定比例配置成浆液,利用压送设备将其灌入衬砌裂隙或空洞中,使其迅速扩散、胶结最后固化,以达到堵住渗漏水的目的。浆液能使衬砌裂隙缺陷迅速愈合并防水功能,灌浆法与表面涂层法相比更能有效的进入衬砌裂隙内部,防治了地下水渗漏和对衬砌背后钢筋的侵蚀。

②表面涂层法

表面涂层法最适用于主动防水和大面积防水,与灌浆法相比,表面涂层法工艺简单、技术要求低、造价便宜、易于推广。该方法需要在防水的区域表面铺设一层防水隔离层并封闭。一般使用水胶涂层膜进行表面的封闭处理,在衬砌裂隙等容易渗漏的地方铺2mm厚的橡胶膜就可以有效的预防地下水的渗漏。

③裂隙填充法

這种方法一般是沿围岩裂隙填充防水材料和补强材料。但是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适用于浇灌材料自身强度远小于于其粘结强度,而且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弹塑性。

(2)引排治水法(水压<6N)

这种方法的原则是“引水在先,排水在后”,通过在衬砌背后铺设一定数量的排水管将地下水引入隧道内部排水沟中。采用这种方法的关键点是要正确选择排水点的位置。以便使衬砌背后的积水流出,使地下水水位降低,减少衬砌压力。引排法主要分为明排法和暗排法两种。暗排堵漏法需要进行凿槽,排管,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且投资较大,而且由于施工缝容易变形,表面封堵难以密实、高效,效果一般,在隧道中只适用于涌水量很大水压较大的地段;明排堵漏法操作相对便捷,在隧道中应用较广,由于排水管受施工缝变形影响小,治疗效果好适用于水压不大于6N的施工段。其中施工中常见的引排法有PVC管外排、铝槽外排等。

结束语

隧道渗漏水的防治及处理基础是材料的选取,关键是施工的治理,前提是针对性的防排水设计,保障是严格的管理。隧道渗漏水的治理往往比地下水的预防困难的多,而且治标不治本。因此在隧道渗漏水的问题上必须严把质量,杜绝重复施工,彻底防止渗漏。

参考文献

[1] 王兵.徐金荣.浅谈高速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控制要点[J].中国科技博览,2012(7):122.

[2]刘登富,陈寿根周莹 .基于离散单元的软岩隧道施工过程数值模拟与围岩变形分析[J].公路,2012(4)32-37

[3]章元爱,梅志荣,张军伟.富水复杂地质围岩稳定性评价与支护系统优化[[J] .铁道工程学报,2012,3(1):88-91,

作者:王海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学影像毕业论文下一篇: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