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教育制度研究论文

2022-04-20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高等医学教育制度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期和国家就业政策的改革期,加上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的形势。而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医学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也大大提高,但在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高等医学教育制度研究论文 篇1:

法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研究概述

摘 要: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立法将继续教育形成制度化的国家。本文介绍了法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发展沿革及相关内容,对法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近年来法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发展情况,以期为我国医学继续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法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继续职业发展

为保证继续教育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法国十分注重立法对继续教育进行干预,既在重大的教育改革法中涉及继续教育,又颁布专门的继续教育法,严加规范,并具体到每一个环节。

一、法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发展沿革

法国是终身教育思想的故乡,继续教育不仅在法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继续教育立法的国家。1971年7月, 法国国民议会讨论通过了《职业训练法》《终身继续教育法》《技术教育法》和《企业主承担初等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经费法》,此四法后来被统称为1971年继续职业教育法。1971年后,继续职业教育法先后进行过两次修订。1978年颁布《培训假补充法令》,强制各企业资助继续教育。1984年颁布《职业继续教育改革法》,重申职工除有权享受教育假外,经费由国家认可的机构负责筹集,并根据参加培训的人数、时间、培训内容、水平等标准拨发,雇主应为职业继续教育提供经费。此外,还确立了国家对继续教育的监督和检查制度。但是在医学界,“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便获得了终身知识的保证”等错误认识却一直阻挠着法国继续医学教育的进一步深化。直至1985年5月23日,法令正式规定了法国医院医师接受医学教育的义务、教育计划、教育假期、教育资金及办学模式, 法国的继续医学教育才在经历了零星的、分散的、以自学为主的发展阶段后, 逐步走向学习目的明确、组织机构健全、统一领导、统一规划、教学方法多样的正常轨道,实现了继续医学教育的制度化。

1998年,法国制订了振兴终身学习政策执行体制的法律,完善了继续教育的执行体制及措施、经费、机构建设等,既保证了法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保证了教育所需的经费。除国家颁布了继续教育法及继续医学教育法外, 法国医师伦理法规也明确指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是每个医生职业道德承担的义务之一”。

为了保证医生的能力保持在合适的水平上,鼓励医生参加继续教育,2002年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了医生必须定期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并形成一种制度。2004年又通过了一项与此相平行的法律。规定对医生的专业活动必须定期进行强制性的评估。这两项规定由一个独立机构来实施,并逐步做到将这两个强制性规定合并成一个单一的过程,通过以能力维护为目标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对专业活动的定期评估,来实现继续教育过程的有效化。按照上述两个法律的要求,专业活动的评估每五年一次。法国通过立法使继续医学教育成为一种强制性的教育。

二、法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

(一)组织机构

法国是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有着庞大的中央、学区、省三级教育行政机关,这是运用行政手段宏观管理和控制教育发展的有力保证。法律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均负有责任为成人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并把它确定为政府的职能之一。

法国的继续医学教育由国家继续医学育委员会直接领导, 继续医学教育协会全国联合会统一规划管理,继续医学教育协会具体组织实施。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完善,从根本上保证了法国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实现了继续医学教育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 使法国医务人员能够享有接受终身教育的权力与义务。

法国的大学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其主要角色是提供有组织的专科理论知识培训,帮助医师更新知识并且评估继续医学教育质量(偏重于数量评估)。此外,法国的教育学会、医师公会、医务工会等地区与全国性的行业机构,在完成本身任务的同时, 也都积极广泛地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二)对象与目标

法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通常指完成高等医学院校的正规教育,获得医学博士国家文凭或专科医学博士国家文凭,目前正在从事医疗工作的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他们为更新知识,提高诊治水平,主动接受新知识、医疗新技术的培养、进修及自学等活动,是高等医学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是医师毕生经历中经常进行的连续教育。

法国继续医学教育是传统高等医学教育的延续与发展。其主要目的:一是促使医师学习新知识,改变自身行为,以满足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求;二是向全体医师提供均等的培训机会,组织开业医师参加临床训练,提高自身诊治水平;三是加强独立工作的能力,促进医学教育的改革。其具体目标:推动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总结和推广继续医学教育的新方法;解决继续医学教育组织者、参与者的经费问题;促使晋升和晋级与继续医学教育挂钩。

(三)内容与方法

法国大部分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为开业医师开设,其内容围绕两方面来组织:一是以兴趣为中心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二是以服务为主的继续教育项目。

法国继续医学教育有传统的教授、阅读医学杂志、电视教育等方式;有按照成人教育学理论建立的现代教育方法;有建立在门诊实践基础上的流行病学调查、医疗分析、病例讨论、听课、治疗分析、病例分析等方式;还有新兴的基于网络和循证医学等方式。从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实践方式来看,主要有长、短期进修班,专题讨论会,专题讲习班等多种形式。

(四)经费来源

法国继续医学教育的经费,主要通过以下来源:政府提供、企业资助(制药、医疗设备、保险等企业等)、个人出资、学会会费和雇主提供(根据法律规定, 继续教育经费占国家工资总额的0.5%)。

三、法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浅析

(一)注重立法,确保医生继续学习的权利

终身教育思想之所以起源于法国,为国民普遍接受并得以扎根,主要原因就在于法国政府以立法的形式确保了普通民众继续学习的权利。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立法将继续教育形成制度化的国家。1971年通过的继续教育法《终身继续教育法》和1984年颁布的《职业继续教育改革法》,以法律形式将个人的学习意愿作为一项权利固定下来,这是法国在世界终身教育领域所做的伟大创举。法国注重立法对继续教育进行干预,既在重大的教育改革法中涉及继续教育,又颁布专门的继续教育法,严加规范并具体到每一个环节,保证了继续教育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1985年5月23日,法令正式规定了法国医院医师接受医学教育的义务、教育计划、教育假期、教育资金及办学模式后, 在各方面确保了医生继续学习的权利。

(二)“带薪休假”,充分体统“以人为本”的理念

法国政府颁布的一系列相关继续教育政策,始终都将劳动者的权利放在首要位置,尤其是“带薪休假制度”,从教育的程度、年限、渠道、方式等方面给予劳动者最贴切的支持。医生享有“有薪学习假”,这是法国继续教育的最大特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组织完善,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

法国的大众教育具有非官方性、自发性的特点,政府几乎不干预它的发展。而对于继续医学教育,法国政府和各界却高度重视。

首先,法国政府和各界对继续医学教育的举措主要通过教育立法、建立机构、组织实施、增加投入等多种途径进行,在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独一无二。

其次,国家对继续医学教育的层层管理不遗余力,从中央设立专门机构到非官方组织,继续医学教育都是法国医疗卫生保健的有机组成部分。法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机构完善,层次分明,从国家层面制定继续医学教育方针、政策的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到负责继续医学教育的统一规划管理工作的继续医学教育协会全国联合会,以及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基层组织继续医学教育协会,包括大学及有关医院等,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医学教育行政部门和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的各大学、企业组织、基金会、非官方组织等一起,在全社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继续医学教育网,有力地促进了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保证了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

(四)多元投入,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持续发展

法国继续医学教育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提供、企业资助、个人出资、学会会费和雇主提供。其中政府提供和企业资助为两个主要来源,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约占国家投入的30%左右,企业所提供的资助远远超过国家法律规定。此外,还有行业部门、社会捐赠的投资,呈现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这样,在有关法律制度约束下,充分保证了继续医学教育的持续发展。

四、法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进展

伴随着法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继续医学教育也在改革与发展。2009年6月24日,法国参众两院先后通过投票,同意废除继续医学教育法,取而代之的是继续职业发展法。近年来,法国的继续医学教育正在转变为继续职业发展教育,这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事实上,法律将继续医学教育和职业实践评估整合成了继续职业发展法,赋予其新的内容。

(一)继续职业发展法的目标

即《职业实践评估、更新知识、完善质量、医疗安全、公共卫生优先、医疗覆盖》,意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治疗的安全性。其目的在于评估职业实践、知识的更新、医疗质量及安全、公共卫生优先等。

(二)新成立的继续职业发展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确定工作目标,为继续职业发展活动提供资金,审核从事继续职业发展活动的机构和负责继续职业发展计划的制定。

(三)有关继续职业发展活动的一系列法规

明确规定医生每年必须参加继续职业发展计划培训,并明确其相关内容、实施机构和经费使用。

1.培训要求

医生对职业实践以及个人获取与提高知识和能力的分析,这是每个医生必须要做到,并体现在医生的日常工作中。

2.组织模式

省级医生行业协会委员会、国家职业委员会、部门医疗委员会、其他类型的代表公立医院医生的组织、代表自由职业医生的地区职业组织负责继续职业发展计划的制定。该计划把同专业和不同专业整合在一起,医生可以自由参与与之相匹配的计划培训。医生独立科学委员会根据继续职业发展机构的要求,对注册医生的学识进行评估。

3.经费使用

自由职业医生和公立医院医生的培训经费由继续职业发展管理委员会承担,经费额度限制在相关标准之内。大学附属医院至少承担其医生工资报酬0.5%以上的拓展费用,其他公立医院至少承担其医生工资报酬0.7%以上的拓展费用。

(四)医生继续职业发展培训评估

医生完成继续职业发展计划培训后,由继续职业发展机构颁发培训证书,并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给医生所属的行业协会地区委员会,证书样本由负责医疗卫生的部长签发。医生行业协会地区委员会至少每五年一次,依据继续职业发展机构发来的证书或者法律条款规定的文凭,确认医生完成年度继续职业拓展计划的情况。如果独立学科委员会对医生作出培训不合格评估,那么医生行业协会地区委员会将要求相关医生说明情况,并根据回复情况,要求其制定针对个人的年度培训计划。如果相关医生不履行相关计划,根据法律条款规定,他将被认为是职业能力不合格。

参考文献

[1]任舒泽.法国继续教育的特色及其借鉴意义[J].法国研究,200.

[2]孟群.附录三国外继续医学教育发展概况,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侯琳.法国终身教育的政策与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外教育研究,2011,(5).

[4]Décret n°2011-2113 du 30 décembre 2011 relatif à l’organisme gestionnaire du développement professionnel continu,JORF n°0001 du 1 janvier 2012 page 24 texte n°15.

[5]Décret n°2011-2116 du 30 décembre 2011 relatif au développement professionnel continu des médecins,JORF n°0001 du 1 janvier 2012 page 33 texte n°18.

[6]杨桂,喻明霞,谢艺,范维,徐陈,婷浩,涂建成.对比法国谈我国医学教育模式[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35).

[7]汤金洲,马晓.国外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10,(5).

[8]王魁英,杨波,谭艳,叶平,郑驰.国内外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南军医,2009,(5).

[9]张敏,匡碧云,赵长伟.继续医学教育与评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9).

[10]梁进军,陈焱,肖水源.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J].实用预防医学,2007,(2).

[11]李俊杰.继续医学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广西医学,1998,(6).

[12]王志凡,谭晓,郗瑞生.关于继续医学教育中函授教育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1996,(4).

作者:王雄国 吴仁友 陈桂林

高等医学教育制度研究论文 篇2:

高等医学院校开展KAB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期和国家就业政策的改革期,加上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的形势。而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医学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也大大提高,但在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强调“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这使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必将把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不仅要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为重要的是高校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创业教育和引导,把创业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创业教育”这一概念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来的。从国外看,国外一些高校20世纪80年代末纷纷加强了对学生自我就业能力的培养,不少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大都接受了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证书被视为继毕业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从我国看,我国政府和高校逐渐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正在逐步实现从择业教育到创业教育的历史转变。2002年4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列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一些试点院校和重点大学已经开始建立创业教育中心,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在团中央、国际劳工组织以及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大学生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自2005年8月起在中国实施。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开始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这给我国的创业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启示,点燃了医学生对创业教育课堂空前的关注热情。

一 高等医学院校开展KAB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高等医学院校对KAB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

传统的观念认为,高等医学院校的单科性以及医学生未来职业领域的单一性,使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以及医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受到制约。但随着国际国内创业教育的普及,教育界对KAB创业教育认识的深化,人们对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和医学水平的迅速发展,使得医学不仅要介入人们的行为和社会,还要介入环境的培育与改造。因此迫切需要敢于开拓、勇于创新、勤于创业的医学生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总之,高等医学院校必须开展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之中,成为创业型医学人才成长的摇篮。

近年来,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与日俱增。温州医学院2009年以温医党委[2009]1号文《中共温州医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专门对学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出部署和安排。昆明医学院2009年也制定出台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个目标”和“三项任务”。

(二)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取得新进展

昆明医学院邀请创业成功人士、知名企业家到学校开展“创业英雄论坛”活动,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识,特别是用他们创业艰辛历程中历练的艰苦奋斗精神激励和教育大学生。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成立大学生创业就业相关社团,依托于各级团学组织开展“昆明医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航设计大赛”、“昆明医学院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昆明医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创业计划模拟训练的过程中,就充分感受创业的艰辛和苦楚、创业的风险和挑战,从而在活动中培养了大学生艰苦奋斗的创业意识和精神。

(三)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知识教育取得新进展

昆明医学院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全校学生中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大学生KAB创业实务两门公共选修课。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必修课程中进一步加大创业教育内容课程教学力度,通过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创业理论与知识教育。积极实施学校助学育人创业就业培训项目,对学生进行专项创业知识培训和模拟训练。依托团省委“青帆创业夜校”,对我校有意开展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强化培训,提供有效指导。

(四)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

昆明医学院鼓励支持有意愿的大学生组成创业团队,进入“云南省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开展创业实践。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及相关专业老师担任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积极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鼓励毕业后未就业的大学生进入基地见习,为今后创业作准备。开展创业实践“沙龙”,分享创业实践成功经验,查找创业实践失败教训。结合我校专业教育的特点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积极搭建大学生创业体验和实践平台,组织大学生参观相关企业,为学生提供创业体验机会,体验企业创业的艰辛。

二 高等医学院校开展KAB创业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高等医学院校KAB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一方面,高校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创业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符合当前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创新理念,而且在教学环节应向学生传授该理念,但目前专业课教师大都满足于完成授课计划,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未作考虑;另一方面,创业教育应该涉及高校各个部门,各部门共同努力,但目前创业教育一般由学校团委牵头,校团委只能从政策和组织创业大赛等方式来推动医学生创业,对于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则调动不起来,仅靠校团委一个部门的作用显然力不从心。

(二)高等医学院校KAB创业教育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

首先,医学院校的KAB创业教育大多集中于课堂教育,开设了相关的KAB创业教育课程,但部分医学院校仅作为学生选修课,而国外不少大学将KAB创业课程列为大学生基础课程。从课程教学效果来看,课堂与实践还是脱节的,授课教师大多来源于非专业创业教师,授课教师经过简单的培训即上岗,势必造成授课内容枯燥。其次,创业实践基地少,功能不健全。高等医学院校都有丰富的附属医院资源,用于学生的见实习任务,但除附属医院外,很少有创业方面的实践基地,也有少部分医学院校在校内开设创业园,但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功能不健全,实践基地的缺乏使学生无法实地考查和学习创业活动,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

(三)高等医学院校KAB创业教育有功利化倾向,学生的创业热情不高

KAB创业教育应该是面向广大学生的,但部分医学院校由于受上级部门的各项评比压力,KAB创业教育有精英化趋向,通过培养精英学生、培育创业项目、参加各项评比大赛获

得奖励,获奖成果代表了学校KAB创业教育实力,该措施成为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严重屏蔽了KAB创业教育实施的本质,致使KAB创业教育在医学院校内形成两种极端:一种是部分医学生热烈欢迎,这一类医学生希望通过参加创业活动拓宽视野,丰富在校经历,提高能力;另一种是大部分医学生反映平淡,他们从入学那一天起就认定了要做一名医生,因此把学业摆在第一位,尤其是后期繁重的专业课学习使他们无暇顾及参加KAB创业教育。通过对医学毕业生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医学生表示毕业后要去医疗卫生单位工作,极少数医学生表示愿意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四)医学生创业认知尚停留在浅层面,缺乏创业实践的主动性

医学生对创业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医学生还存在对创业的认识偏差,大多数医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KAB创业教育,以致医学生创业基础知识薄弱,仍停留在浅层面,对创业的程序和创业所需条件不太清楚,缺乏参加创业培训、比赛等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同时,由于受我国应试教育和传统医学教育的影响,培养出的医学生创业意识薄弱,实践动手能力低下。再者,高等医学院校由于专业限制、课程设置、传统思维模式、社会对医学工作的特殊要求及高等医学院校学生根深蒂固的成才惯性等因素,无形中给医学生的创业活动也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障碍,使得医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存在一定的被动性。

(五)社会及家庭环境因素影响医学生创业

目前,尽管各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创业活动,但大多停留在校园内,不能真正接受市场的考验,分析起来主要问题在于缺乏成熟的医学生创业的社会大环境。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方面仅有政策引导,缺乏具体的鼓励措施。不少学生家长对孩子给予相当高的期望,尤其是在当前就医难的情况下,他们认为子女既然选择了医学专业,将来就应理所当然的进医院,尽管在当前本科生很难进入级别较高医院的情况下,大多数家长还是希望子女通过参加各地卫生局统考或报考研究生以便将来能够进医院工作。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创业持抵制态度,认为医学学业重,创业严重影响了学业,仅有极少数家长支持学生创业,但前提是在就业无望的情况下。

三 高等医学院校开展KAB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KAB创业教育观念,不断完善创业制度

实施医学生的KAB创业教育,实际是医学生人才观的转变和医学院校教育观的革命。KAB创业教育强调大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形成自我就业意识,并在毕业时具有发展的眼光、创业的胆识、创业的技能,从而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医学生应尽快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就业只选医疗机构和创业就开诊所的狭隘观念,积极参加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创业意识;对于教师来说,要转变那些妨碍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学校应尽快完善各项创业制度和运作机制,建立并逐步完善学分制、休学制、转学制等弹性学制及与创业教育相配套的教育制度,并为医学生提供宽容和谐的创业环境,利用各种显性和隐形教育载体,帮助医学生树立创业精神,培育创业意识;社会要给予医学生创业多方面的帮助,要打破传统观念,鼓励医学生自主创业;而家庭则要在创业者遇到暂时的困难和挫折时,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不能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

(二)实施教学改革,构建高等医学院校KAB创业教育体系和教学机制

开展KAB创业教育,既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以创业促进就业,更好解决医学生就业问题,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的现实选择。高等医学院校不仅要开设KAB创业教育普及课程,还应该成立专门的创业师资专兼职队伍,师资队伍由专业理论教师和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创业成功人士组成,同时给专职教师提供机会走出校园,参与各类专题培训、到创业一线去兼职学习,以提高授课的质量和实效性。高等医学院校KAB创业教育一定要立足专业优势,积极整合资源,建设具有医学特色的KAB创业教育。研究并建立一套培养医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传授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的课程体系,不断丰富医学生KAB创业教育内容。医学生KAB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在传统教育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在课程设计上,要结合医学生的个性需求,积极优化课程建设,在内容上既要涉及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创业学相关学科理论的学习,还要有创业实践技能的训练,帮助医学生更好地掌握创业知识,指导医学生在实际中应用KAB创业教育的知识与技能。

(三)整合各类资源,搭建创业平台,强化创业实践活动

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医学院校除了在教学层面上渗透对医学生创新观念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外,还要开展大量的创业活动。通过各级学生组织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类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主题活动,激发医学生的创业热情,在活动中培养医学生的能力;开设创业园区,既营造了高等医学院校的创业氛围,又为医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现实性和可能性,增加了实践的机会;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的沟通与合作,引进成功人士为医学生授课,并指导医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省、市级的创业计划大赛、创业项目,以增加医学生的实战机会,培养医学生的创业操作能力。

医学生创业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创业成果能够接受市场考验,高等医学院校除了继续做好医学生创业大赛等创业项目的筛选之外,还应该重视医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作用,加强医学生创业园的建设,通过完善创业园配套设施,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适当引入风险资金等措施,逐步将创业成熟项目推向市场,让其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四)进一步落实创业政策,不断加大对医学生创业的宣传力度

医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方方面面的支持。首先,国家要进一步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各地基层政府或部门要加快政策落实的速度,让大学生尽早享受到国家给予的帮助。其次,高等医学院校要充分发挥促进医学生创业的作用,通过资金和政策优惠等支持,帮助医学生更好创业,并向医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创业信息和必要的技术指导等,以多种形式为医学生创业提供服务,帮助医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其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最后,要善于发挥宣传作用,加大对创业成功人士及其事迹的宣传,发挥媒体的作用,在社会、校园营造创业氛围,倡导创业精神,激励医学生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

总之,KAB创业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已经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但是,与国际比较成熟的KAB创业教育实践相比,我国的KAB创业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转变观念,不断进行研究和实践,创出特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业型人才。通过不断加大KAB创业教育的力度,努力拓宽医学生就业渠道,形成以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最终实现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英,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心态调查与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6,19(11):47-48

[2]王云鹏,时建伟,刘恭辉,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体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09(3):116-118

[3]孙文学,王文凯,王中梅,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与对策探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30(5):29-33

[4]金伟琼,医学学生创业意向的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4):30-31

[5]谢姒,论高等医学院校校园文化中创业教育氛围的营造[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5):82-83

作者:高伟民 于强 金树

高等医学教育制度研究论文 篇3:

全景式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摘要]高等医学院校肩负着创新医学文化、培养医学人才、服务医疗发展的重要使命,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已经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迫切需求。以正确处理好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为前提,通过构建全员育人平台、教育教学平台、校园文化平台等全景式的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平台,达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

[关键词]高等医学教育;人文精神;人文教育

[作者简介]蒋晓俊,中央财经大学在读博士,广西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助教,广西南宁530021

医学即人学,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医学院校科学发展中担当的时代性任务。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应始终尊崇“以人为本,确立其对医学科学、技术的指导地位,适时约束医学技术行为”这一理念,并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结合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在培养医学人文精神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构建全景式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平台,使医学教育走向具有人文关怀的健康发展之路。

一、培养医学人文精神需要正确处理的两大关系

(一)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渗透的关系

医学精神是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天然结合,但在现代高等医学教育中往往强调了科学技术而忽视了人文涵养,造成了整个医学界的畸形发展。为适应全科医学生教育培养的要求,摒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长期以来走单科办学的道路,转变实行生物医学的教育模式,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已经势在必行。

虽为中国的医学界培养了大批实用性人才的旧模式,但其暴露出诸多弊端:最明显的是学科面窄,人文课程单薄,指导思想突出政治信念、忽视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作为医学精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理应得到正视。因此,医学教育界要在理论、观念上,关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渗透的最佳结合点——价值的相通性(医学科学对于真善美的自觉体认和永恒追求),并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并重。只有把人文精神培育的意识贯穿在医学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整个的医学实践中,这样才能实现医学模式的真正改变,使得医学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二)注重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双向整合的关系

两种教育的整合要求文理渗透,学科交叉,使学生视野开阔,有利于碰撞出创造的火花。中国现阶段的高等医学教育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一种专业教育,仍然以20世纪初的医学课程体系为主,这就使得我们至今也只能在分科教育的基本框架内进行改革,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英国学者阿什比曾举例阐释,“叫一个想当物理学家的学生花费时间去学习西方文化遗产,可能会很不耐烦。假如叫他以物理学为学习中心,讨论物理学在历史上的影响,物理学对社会产生的结果以及物理学与伦理学的关系之类的科目,他就会注意了。一个学生只要认识到非专业学科与专业学科的关系,他就会热心钻研的”。因此,人文教育必须整合到专业教育之中,必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必须通过各种专业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实现。

两种教育的整合是通过交融从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的关系。科学本身是一个融会贯通的整体,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有机相联,不可分割。学校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专业教育),教会学生做“人”(人文素质教育)同样重要,对于医学生尤其如此。因此,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不是两者的简单调和,也不是教育价值的专业取向与人文取向的二元相加,而是它们在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观、教育制度和课程编制等高层次方面的结合。甚者,整合须基于两点:其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实现两种教育整合的提前;其二,观念、思维、知识三个维度的整合是相互联系与渗透的。

二、构建全景式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平台

如能正确处理好在培养医学人文精神中的“科学与人文相互渗透”的理论关系和“专业与人文双向整合”的实践关系,籍此基础上,笔者试图从三个层面构建全景式的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平台。

(一)以人本为核心的全员育人平台

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构建以人本为核心的全员育人平台,首先,要积极引导医学院校教职员工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切实提高人文素质。只有人人把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视为己任,全员育人,把人文精神培育渗透到办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才能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言传身教、传道授业。第二,要强化管理与服务的双育人功能。在管理中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管理就是服务,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人才培养服务,“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细心的关爱使学生体会到‘家’的感觉,使服务管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由单纯的管理育人向管理与服务双育人转变”。做各项工作时要树立“学生事无小事”的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志趣,尊重学生的追求和创造。第三,要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人学”的思维。让学生从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去完善自我,学会引导学生从哲理的高度去总结、体验、认识、反省自己。人文精神是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感受到“以人为本”的思想,走上社会后学生才可能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以课程为核心的教育教学平台

1.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在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第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特色,精心建设课程体系,明确规划人文社会医学核心课程与体系,将其纳入医学教育体系中,其学时应占总学时的10-15%左右。同时,要广泛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医学人文技能培训,培育正确的医学人文意识和理念,学会规范化的基本操作技能。第二,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专业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宜选用该专业发展史上里程碑事件、著名科学家的事迹、典型事例等启发教育学生;要创新教学内容,适量适度,精心选择,让学生全面接受心理学、社会学、医学美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的系统教育。第三,在见习、实习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见习、实习教学单位将医学生见习、实习所接触的典型病例与医学人文知识结合起来,将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教育和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从医学、道德、法律、政治等不同角度去研究、解决医疗问题,让学生既丰富人文情感,升华职业精神,又能

培养敬畏生命、尊重权利、关心群众疾苦的品质。第四,在教学改革中推进医学人文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变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师生互动、学生自我教育式的教学模式,促进人文知识向人文品格转化;加强教材修编,在专业教科书中的关键章节、内容中注入医学人文元素;建立健全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教学课程综合评估体系,借鉴国外的人文课程的评估方法,除笔试外,还可以有论文、讨论、参与教学研究。

2.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在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中的无形阵地作用。隐形课程是人文教育的无形阵地,建设隐性课程是培育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符合精神教育的基本尺度。人文精神的培育其实就是精神教育中的一种,王坤庆在《精神与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与建构》一书中谈到:“实施精神教育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尺度: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自由性。”在隐性课程建设过程中,需遵循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自由性为前提,在此前提下建设隐性课程的主要任务不是教材的编写、课时的安排,而是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校园生活、改善校内人际关系、形成优良校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有效学校理论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学校风气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一些基本显性课程并无多大差别的情况下,学风好、校风好的学校培养出更多的更为优秀的人才的现实也证实了这个问题。因此,对于那些想使学校站在医学科学技术高峰的医学院校来说,建设隐形课程主要就是创造优美的校园与医院环境、丰富校园与医院的生活、改善学校与医院内的人际关系、形成优良的医学院风气。总之,人文素质的培养既有赖于见诸教学计划的显性课程,更有赖于教学计划之外弥漫于整个校园环境的隐性课程,因为隐性课程在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具有整体性、非公开性、潜隐性、愉悦性和易接受性等特性,这些特性恰恰是在第一课堂进行人文教育所欠缺的!

(三)以仁爱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平台

如果说医学人文是一种精神,那么更确切地说它显著地表现为仁爱精神,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关爱生命。仁爱精神提倡泛爱仁厚,倡扬医学术业超凡入圣,强调的是博大而高尚的泛爱情怀。优秀医学文化的熏陶和渗透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中的载体作用,在医学生中有层次的构建以仁爱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平台,引导学生“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能够爱、传递爱”,在校园中树立起积极追求医学人文精神的良好风气,培育“大医必有大德,大德必有大爱”的医学人文精神。

1.积极开展“以爱为核心”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爱,认识爱。加强学生感恩教育,让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人性化的服务和指导中感受到社会、学校、老师、同学及亲人的各种关爱;积极发挥国家新资助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学校给予的支持和关爱;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励志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爱无处不在,爱心之举随处可见。

2.加强校园“以爱为核心”的主流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学会爱,能够爱。加强校园主流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主流文化的爱心作用。积极开展歌颂为医学事业捐献遗体的志愿者活动、无偿献血志愿活动、宁养义工等爱心活动,引导学生自发、自愿进行爱心行动;组织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进行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以感恩之心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回服祖国;

3.积极开展“以爱为核心”社会实践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传递爱,升华爱。积极开展党员帮扶实践教育活动,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党员实践性活动,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结对子、党员联班”等形式,深入到班级、宿舍,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让爱的接力棒在帮扶中传递;积极开展学生干部、党员“三下乡”实践教育活动,让“爱”在实践过程中传送,让“爱”的能力在传递中升华为服务生命、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实际行动。

三、结语

实践证明,只有使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互交叉渗透,才能使人类的思维容易开拓创新,容易触类旁通,容易站得高看得远。没有人文精神融入的医学教育就容易陷入工具主义与技术主义的歧路,培养出来的人充其量是“匠人”,而不是“大师”和“大医”。所以,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努力构建全景式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平台,不但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深深印证了美国学者伽德纳的一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永远是精神的寻求。”

[责任编辑:周志华]

作者:蒋晓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药颗粒生产高新技术论文下一篇:校园网基础教育信息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