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媒体之互联网技术论文

2022-04-16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广告媒体之互联网技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跨界与融合成为现实,具体到图书领域,它为图书品牌的塑建与传播提供了一个整合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图书营销呈现出精准、移动、即时的新特征,图书品牌的价值传播策略是图书营销的新趋势。

广告媒体之互联网技术论文 篇1: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企业管理创新探究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渗透到市场经济运作的方方面面,对传统行业企业管理模式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冲击,传统行业的管理创新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企业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达到企业的管理创新的目标,根据互联网+时代特点,对管理理念、组织结构、制度文化、组织模式、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探究,进一步延伸了传统企业管理内容的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企业;企业管理

一、研究背景

1.互联网的普及及特点。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逐步呈现出平等性、开放性、交互性、协作性、全球性、全时性等特征,由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不断出现,并且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市场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使得传统型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其固有的管理模式、销售渠道、服务方式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2.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影响。在如今个性化、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不再是标准化的产品,与之匹配的是一种C2B的模式,消费者有能力和条件反过来的左右产品的研发、营销和销售,如今网上消费成为新的潮流。对于个性化互动式的微观市场经济,传统企业逐渐借鉴虚拟经营的运营模式的方法,实现从实体经营向虚拟经营的方向转变。虚拟化经营,其能够对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克服空間和时间的限制,实现利益的高效吸收。

二、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企业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尚未形成互联网+思维的管理理念。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基于信息互联网特征的思维方式。现如今,企业管理需要的不单单是互联网技术,更多的是互联网+的思想。互联网+时代下,全球的数据量每天都在爆发式的增长。如今我们都处在互联网时代,所以我们只能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过去传统的企业的管理模式,在今天已经不再适用了,然而很多的传统企业尚未意思到这一点,管理人员缺乏互联网+思维的管理理念。

2.传统的组织管理。首先,传统的“金字塔”型企业架构,由于管理层级较多,导致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困难,尤其在信息量大且机会稍纵即逝的互联网时代,这种模式将严重影响企业决策。其次,如今各种传统的技术和服务方式均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如果不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做出更新和调整,则很可能面临淘汰的困境.最后,传统制度和文化大多严格,认为让员工“听话”就是好的管理。这种封闭的、处处给员工带来约束的组织文化会禁锢员工的创新精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员工的行为,阻碍了员工的创造性。

3.传统的组织模式。(1)价值模式、运营模式。互联网+下,企业产品的价值源泉都在逐渐发生变化。如果传统企业想持续,成为百年企业,就不能抱残守缺,要敢于创新,创造新时代下的适用于自己公司的价值模式,并付诸实践。运营模式是整个商业模式的核心,在日益扩张的价值网络、社交网络逐渐成为价值创造的新方式,为资源更大程度的配置提供了机会,我们应积极改变运营模式,创造更大范围内的财富;(2)营销模式、盈利模式。传统的营销模式是通过大量的广告投入来吸引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从而赚取利润,采用这种营销模式的传统企业大都与用户进行一次交易,很难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盈利方式也过于简单,即通过大量出售商品、降低成本、薄利多销,来获取利润。而随着互联网+其他行业以及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传统企业的盈利方式失去竞争优势,不再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3)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很多传统企业的招聘、培训、绩效评估模式都相对落后,企业招聘人员与应聘人员信息的不对称,无法找到精英人才。企业人员缺乏对互联网思维的认识,培训大都在公司内部进行,绩效的考核和评估因素、指标,相关性分析也都是人为地处理和分析,缺乏科学性。

三、传统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及建议

1.“互联网+思维”管理理念创新。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逐步发展下,传统企业必须转变管理理念,针对市场、消费者、产品、公司价值链甚至对整个市场,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将“互联网+思维”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不但能完善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也能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2.组织管理的创新。(1)组织结构、技术创新。“互联网+”环境对信息传递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应更新现有的组织架构,缩短信息链,减少传递信息的层次,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同时借助于信息技术,吸纳多样的信息途径来构建具有特色的技术和服务体系,提升企业管理的综合质量;(2)组织制度和文化创新。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应更为宽松、更为人性化。少约束、少严惩,多鼓舞、多奖励,加强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使员工在取得成功的同时获得奖励,即使创新失败也不会受到惩罚。

3.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1)价值模式、运营模式创新;企业应该挣脱传统的局限,利用互联网来实现信息传递,增强企业与市场的联系,及时的对动荡的环境做出反应,使企业的经营呈现出很大的弹性,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使整个公司的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同时有效的转变企业的运营模式,将企业的发展重点逐渐由主流产品转为非主流产品,根据长尾效应,利用网路技术来对企业成本进行降低处理,依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来获得相应的利益,可以明显提高竞争优势;(2)营销模式创新、盈利模式创新。“互联网+”营销模式应以构建顾客为核心的沟通机制为中心,达到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双向沟通。企业可以往“社会化营销”的方向转变,比如通过微博、微信等移动互联网等为媒体进行宣传和营销,此类社会化媒体可以使企业与消费者双向交流沟通,有助于产品的改进和完善。其盈利模式也要跟随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免费的产品和用户体验来获得庞大的用户群,并通过其提供增值服务获取利润,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4.建立開放、自由、共享的组织。(1)移动型、社区型组织;移动化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企业应紧跟时代潮流,建立属于自己的移动型组织,移动型组织在进行移动客户端及产品、服务的宣传的同时,也为其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更大的流动性、兼容性,能够更好的满足大量的来自客户端客户的不同需求。同时企业应抓住机遇,在做电子商务活动的同时,构建自己的网络社区。而且随着移动化社区终端和聊天软件技术的成熟,可以将互联网网络社区开始和移动终端相结合,使之成为许多用户日常生活的一部分;(2)开放型、学习型组织。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开放和知识的持续更新。组织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传统企业只有通过与外界的不断交换和碰撞,吸纳来自其他行业的文化、知识,积极构建开放型、学习型组织,才能够完善现有的企业管理模式,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能够向着深远的方向发展。

5.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1)智能化招聘与培训;企业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终端进行智能化招聘,比如通过移动手机、广告媒体、移动端的招聘平台,进行人员选拔工作,这样不但提高了公司选拔优秀人才的效率,而且节约了公司招聘过程中的时间和成本。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改变内部员工培训计划和内容,使用远程教学模式;(2)利用互联网进行的考核模式。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和收集的信息平台自然包含了各种新型的用于企业绩效评估的系统。因此企业相关的管理者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互联网上寻求新的绩效考核方式,找到符合自己的企业管理模式的评价体系,经过调整后直接使用;(3)建立人力资源网络社区。企业经营者要适应互联网+环境对传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积极主动地获取时事信息,通过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全面了解员工信息的大数据管理,随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结论与不足

本文根据“互联网+”时代下特征,为传统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一些对策,为现有企业提供了一些参考价值。研究主要不足主要表现在,是作为借助文献的探索性研究,以理论为主,缺乏实际的数量分析,后续的研究可以根据框架进一步建立企业创新的评价体系,以及进行实证或定量设计,从而进一步分析、完善分析框架。

参考文献:

[1]董晗,王宇.“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6,(20):274-275.

[2]郑晓丹.“互联网+”思维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启示[J].人民论坛,2015,(35):95-97.

[3]韩静.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J].北方经贸,2015,(08):265-266.

作者简介:张红梅(1991.02- ),女,汉族,河南周口人,河南大学商学院,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作者:张红梅

广告媒体之互联网技术论文 篇2:

价值传播: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图书营销策略

[摘 要]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跨界与融合成为现实,具体到图书领域,它为图书品牌的塑建与传播提供了一个整合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图书营销呈现出精准、移动、即时的新特征,图书品牌的价值传播策略是图书营销的新趋势。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图书营销;价值传播

基于互联网和个人计算机平台的传播形态,具有交互性强、检索便捷且信息存储量大的特征;移动互联网,则是基于3G技术基础之上的互联网传播新形态,推动营销进入了精准、移动、自媒体时代的品牌价值传播新阶段。

一、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图书营销新趋势解构

随着3G技术发展以及移动设备、终端应用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呈现出移动、精准的传播优势,为品牌营销提供一个新的创新空间。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跨界与融合成为现实,具体到图书领域,它为图书品牌的塑建与传播提供了一个整合平台。

(一)信息传播的变化与特征

随着3G 技术深入发展,移动终端得到普及。App Store 软件应用试水成功后,智能手机成为一种全新的媒体模式,自媒体时代到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呈现新情境,受众被置于一个移动、精准、个性化的传播环境中,与传统互联网相比呈现出诸多变化。

首先,从传播主体上,“去中心化”的传播结构促进“三位一体”社会化消费群体的出现。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打破了传者与受者间的界限, LBS与SNS的结合产生巨大传播效应,提供给受众更为平等的言论平台和传播媒介,如微博、微信、二维码等。话语权逐渐下移,受众逐渐呈现出“三位一体”的特征,集“自创内容、自成媒体、沟通主导”于一身的社会性消费群体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主体。第二,从传播内容上,内容即营销。麦克卢汉在其《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媒介即信息”的观点。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原有的媒介传播形态,新形态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界限,承载信息的移动设备成为一种媒体模式,传递的不再是单纯的讯息,而是品牌营销的内容。第三,从传播渠道上,由互动、整合向融合发展。传播渠道在经历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组织性战略与战术性合作之后,迎来传播渠道的融合阶段,而网络、通信、媒体三者之间的融合,塑建出全新的、融合多种媒体形式于一体的数字媒体平台,进一步说,整合传播渠道的全媒体传播奠定了媒介融合的基础。第四,从传播效果看,裂变式信息传播效果显著。社会化媒体是信息传播裂变式的平台,以其强大的社会性优势更利于推动传播信息的快速扩散。以微博、微信为典型代表的自媒体逐渐显示出不可小觑的传播实力。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量叠加的同时,转发的评论又与原有的文本信息进行整合、实现意义再创作,信息的急速叠加与再传播形成裂变式效应,它颠覆了固定化的传统文本传播模式,取得了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基于以上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呈现出移动性和精准性特征。一方面,传播的移动化已是大势所趋。3G技术与移动终端的普及为移动传播奠定网络和用户基础。即时、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为移动传播提供条件和动力。基于便携、移动的特性,手机媒体在移动互联网传播中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传播精准性日益显著。无线终端应用在移动网络对受众需求和受众行为信息的精确反映和提取方面,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移动终端提供的位置信息,在精准传播中具有独特价值。基于手机媒体的终端应用可以准确判定受众类型,为符合碎片化受众需求的传播决策做出参考依据,对传播精准性提升方面的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被誉为广告媒体精细化典型代表的手机二维码,可以精确地跟踪与分析每一个媒体、访问者的记录,为营销信息的投放时段、投放媒体做出参考依据,将精准营销传播的价值推向更高的层面。

(二)传播技术支撑的跨界与融合成为现实

3G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移动终端的普及,在加速移动互联网到来的同时,也深刻的改变着媒介形态和传播结构,跨界与融合成为现实。一方面,单独依靠某种强势媒体或业界一方的营销力量,已经不能达到品牌传播的预期效果。跨界与融合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资源整合的能力是权衡企业以及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跨广告传播、跨媒介推广、跨各界合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现实,不同特质的媒体资源和营销手段的整合与互动利于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各界协同合作加强了品牌传播的力度。另一方面,不同媒介形态整合到同一个数字媒体平台之上。“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提出,即各种媒介呈现出一体化、多功能的发展趋势,是一种媒介形态演变的动态过程。随着3G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媒介融合发展到新阶段,在技术融合与网络融合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内容融合、渠道融合以及终端融合。

(三)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整合平台形成

具体到图书营销领域,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图书品牌的塑建与传播提供一个价值整合平台。在3G技术支撑的整合平台上,以跨界为中心的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势互补,实现传播渠道和传播内容融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营销壁垒被打破,新媒体借助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得以拓展。社会化、移动化的自媒体以及APP应用发展愈演愈烈,是图书品牌价值整合与传播的可操作性的实践平台。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图书营销新策略

随着传播技术平台的提升和传播环境的改变,图书品牌传播的控制也逐渐转向以移动网络传播资源为中心,品牌资产的创建也随之变得愈来愈难以控制。〔1〕笔者认为,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有效的品牌价值传播,是图书品牌塑建与传播的关键。

(一) 图书品牌是社会价值观的载体

移动互联网语境中,品牌价值的实现存在一种更高的层次,即精神价值层面。在更高层次的品牌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品牌最终以价值观的物化或象征的形式存在,换言之,成功的品牌定位最终使品牌成为某种社会价值观的特定符号。具体到图书领域,作为出版社的商品,图书具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是物质与文化的协同体。进而言之,作为图书品牌的物质载体,图书彰显着品牌的精神性文化价值,图书品牌是社会价值观的载体。

(二)价值传播:图书营销新策略

价值传播,简单地说,即价值观的整合与传播,具体来说,它是品牌以核心价值为中心整合社会价值观、以品牌核心价值为纽带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沟通的传播过程。移动互联网语境中的图书品牌传播,借助移动互联网这一价值整合与沟通的技术平台,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进行价值观整合与传播。

价值传播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图书营销新策略,将促进图书品牌资产向社会价值资产的方向发展。笔者将从三个角度阐述其必要性与重要性:首先,图书品牌的核心价值在品牌传播中有着决定性作用。各品牌接触点围绕核心价值保持着一致性和清晰性,持续不断地将图书品牌的文化价值传递给消费者。通过品牌核心价值与消费者的深层次互动沟通,消费者对图书品牌所传递的文化性精神价值逐渐由认知发展到认同、同化的阶段。而当下图书品牌核心价值缺失,是图书营销存在的严重弊端。其次,自媒体为图书品牌的价值传播提供契机。图书品牌消费者是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精神需求的独立精神个体。在碎片化阅读中,他们寻觅适合自己的心灵栖息地,对图书的选择具有极大的自主选择性和自我筛选意识,此外,他们会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文本进行解读,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再创作。可以说,图书品牌消费者是品牌价值创造与传播的主体。在自媒体时代,设置与图书品牌核心价值相关的话题,依托于微博、微信等价值传播载体,促进热点话题的快速分享,最终使以话题为载体的品牌核心价值成为社会热点整合到社会价值中。再次,移动互联网技术催生了新的媒介形态,形成了品牌价值传播的整合平台,图书品牌理念得以具象化、行动化。图书品牌与受众间的价值关系更容易建立。然而,终端不是图书品牌的核心价值,而是承载价值的受体。虽然多数出版社为图书品牌开设了微博、微信平台,但也多是畅销书宣传、书讯发布等,利用移动化、精准化的整合平台塑造和彰显图书品牌核心价值的案例,却极为罕见。

三、 移动互联网在图书品牌价值整合传播中的应用策略

移动互联网通过媒体优势与内容资源的整合,成为品牌价值传播的平台,自媒体、终端应用等介质以及各种应用模式所创造的营销价值不容小觑。笔者从媒介运用、传播模式两个角度,对移动互联网在图书品牌价值传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以自媒体为图书品牌价值传播的重要渠道

自媒体在移动互联网传播环境中显示出互动性强和个性化的传播特点。笔者认为,图书营销应充分利用自媒体在整合媒介资源、实现内容互动方面的优势。微博、微信、二维码等自媒体在移动营销、口碑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

微信、二维码等自媒体在移动营销领域具有独特价值。基于语音聊天的微信应用,其传授双方的关系更为亲密、传播信息的可信度更高,在精确化的交际圈里,意见领袖发挥的作用较为显著。在微信的受众中,由中心所在位置1000米范围内的用户所构成的千米交际圈,是微信线上营销的重点人群,该群体最有可能实现线下购买行为。〔2〕因此,在图书实体店、图书卖场、图书主题活动现场等场合,可以将微信作为辅助性营销工具,向附近的潜在消费者扩散信息。〔3〕此外,微信与手机终端、二维码、微博实现了传播渠道的拓展和优势平台的集中,读者可通过微博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将图书品牌的微信应用加载到手机中,这种自主筛选的、带有明显主观意愿的广告接受方式,是维系品牌忠诚度的重要途径。

自媒体在口碑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媒体是实现裂变式信息传播的平台,社会性优势更利于推动传播信息的快速扩散,口碑传播在品牌价值认同过程中担当着重要作用。品牌的价值传播,还需依附于口碑传播中的“热点话题”。口碑传播的内容须带有与图书品牌核心价值相关的话题性,话题相关性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品牌价值传播的效果。基于价值关联性较强的热点话题,消费者自创的内容形成统一的主题,图书品牌核心价值的依附载体也因此形成。在口碑传播过程中,自媒体承载的信息量急速叠加促成了传播的裂变式效应,极大促进了品牌的价值传播。

(二) 以图书APP为资源整合与优势传播的价值平台

新兴的终端应用是跨界与融合成为现实的平台,也是培育品牌与消费者之间黏性、忠诚度的理想载体和介质。终端应用集多种媒体于一体,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手机的独特价值融合在一起,在深度传播、用户反馈、内容互动等方面具有极大突破性。

扩容提质,是目前终端应用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途径。资源共享是发展趋势,信息容量的大小是关乎图书品牌终端应用兴衰的关键;同时,创新的内容、形式以及深入契合用户需求的内置工具,也是高质终端应用所必要的。通过手机主动下载的应用 APP,以其位置化、营销精准、互动的特征,决定了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过程中,具有能够维护、加强消费者黏度的独特价值。具体到图书营销领域, APP在与用户触屏接触时可以创新的形式或贴切的文字内容赢得他们的青睐,在随时随地的接触中,建立图书品牌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或精神栖息的关联度。需要注意的是,目前APP创新不足、优质内容缺乏,成为限制其营销取得预期效果的瓶颈。结合图书品牌特质,推出个性化、高容量、优质量的APP,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图书营销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两个维度实现高质图书APP的塑造:从功能层面,图书APP契合读者需求,内设针对读者阅读习惯、便于阅读的工具及应用,比如书摘笔记的设置、类纸化的阅读形式、触屏显示阅读进度、排版精美等,提供给读者便携、内容易获、更高性价比的阅读方式。从内容层面,各种移动电子设备之间的阅读数据逐渐实现共享,由内容资源整合而产生的高容量图书APP是市场所需。高质的图书APP,更易使图书品牌渗入读者生活。

(三)基于LBS进行移动化、精准化的图书营销

LBS应用模式是手机媒体移动、定位、互动以及消费者身份识别等特征的最佳诠释,它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消费者的时间、空间、行为等信息,其价值在于将地理位置纳入精准性营销范畴,为品牌进行B2C传播提供参考依据。〔4〕LBS模式在图书营销中运用,获取并依据消费者位置信息进行图书品牌内容传播与服务。

实体书店可根据消费者特点与需求进行图书品牌传播。基于LBS应用,消费者可获得所在地及其周边的地理位置和商业信息,同时,商家依据其信息把握其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品牌传播,使线下与线上营销相结合,且利于提升营销精准性。从LBS发展的角度看,其与SNS结合已成趋势。LBS的应用依托于智能终端和强大的用户基础,而社交网站的用户资源及好友圈内身份的真实性无疑符合这样的发展要求。LBS以其精准的定位与SNS优势互补,必将迸发出强大的营销价值。就图书营销而言,根据SNS受众特点可知,社交网站多受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学生的青睐,该群体有着猎奇、追求个性与新潮的心理特征,由此,笔者认为基于LBS与SNS的精准化图书营销可适用于时尚畅销书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内容与服务”是图书营销的关键,作为仅是提供精准位置信息的方式,LBS虽显示出独特价值却无实质性的传播内容,所以说,将图书品牌的核心价值与这种独特的应用方式进行有效结合是图书营销的关键。

(四) 基于solomo进行多维度的图书品牌价值传播

所谓SoLoMo,即社交、本地化和移动化的整合传播方式,具体来说,通过社交方式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从而宣传产品信息、细分目标受众,继而实行有针对性的本地化推广,最终借助强大的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为消费者获取信息、互动等行为提供服务与保障。〔5〕基于solomo传播模式,图书品牌塑造移动化的多维度营销体系。

SoLoMo营销模式运用到图书营销中,需深入发掘营销的社交、本地化、移动化特点。笔者认为,本地化、移动化的营销策略更值得图书品牌关注。一方面,图书领域的本地化的主题策划活动屡见不鲜,然而,大多以签名售书的形式开展,真正富有创意的、契合读者需求的主题活动十分匮乏,提升本地化策略的创意性是图书营销的难题。另一方面,植根于图书品牌核心价值的本地化、移动化的品牌运动亟待探讨。图书品牌的核心价值与社会价值进行整合,可以形成社会化运动的基础,图书品牌理念也得以具象化、行动化,并最终内化为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以图书文化价值为基础,以实现读者价值认同为目的的社会化运动在图书营销领域尚未耳闻,而富有创意的品牌运动能够较好的彰显出移动性、社会性优势,取得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张金海 , 段淳林 . 整合品牌传播的理论与实务探析 〔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8(5):99-102.

〔2〕党昊祺.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东南传播,2012(7):71-72.

〔3〕唐娜.二维码的移动营销想像〔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4):87 .

〔4〕唐娜.LBS: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标配〔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4):82-83.

〔5〕陈媛媛.数字时代图书营销中的SoLoMo〔J〕.出版发行研究,2012(11):53-55.

〔责任编辑:谭 蕊〕

作者:李倩文

广告媒体之互联网技术论文 篇3: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广告媒体发展趋势的研究

摘要:互联网广告媒体开创了广告传播新的模式,由此引发了广告媒体的内容和营销方式的巨大变革。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广告媒体传播的效率更高、投放的周期更短、更加接近目标消费者。在实施现代营销媒体的战略中,互联网广告媒体已占据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该文通过对互联网技术及互联网广告媒体的回顾、近期互联网广告市场的现状以及互联网广告媒体发展趋势这几个方面的论述,得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广告媒体发展趋势”的初步结论。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广告媒体;广告营销

1 互联网技术及互联网广告媒体回顾

互联网技术[1]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信息技术。它由三个部分组成:①传感技术(人的感觉器官延伸与拓展)。②通信技术(人的神经系统延伸与拓展并承担传递信息的功能)。③计算机技术(人的大脑功能延伸与拓展,承担对信息的处理功能)。

互联网的商业化运用[2],经历了Web1.0(提供海量信息和信息搜索)、Web2.0(开创社区网站、博客、电子商务等互动传播模式)和 Web3.0(移动互动模式)三个发展阶段。互联网广告媒体与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相比,具有时效性高、交互性强、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覆盖面宽广、信息量大而且便于更新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企业在实施现代营销媒体战略中,互联网广告媒体已占据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2 近期互联网广告市场现状

在刚过去的2012、2011年里,互联网广告市场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3]。2012年4月Google将其Doubleclick Ad Exchange(实时竞价的广告交易平台)在中国正式公开发布;2011年10月淘宝发布其TANX(Taobao Ad Network &eXchange);腾讯ADX、盛大等企业大力布局Ad Exchange产业链……。更多的网络广告交易平台已经逐步发展起来。

对于DSP(需求方平台)、Ad Exchange(广告交易平台)和SSP(供应方平台),它们通过准确定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来解决网络广告的系列问题;RTB(RealTime Bidding实时竞价)在更加开放透明的产业链下得以大力发展。媒体不再成为中心,取而代之的“人群识别和实时竞价”成为关键,互联网广告市场真正开始了面向用户的精准营销方式。

2012年,我国互联网媒体广告市场规模已突破750亿元[4]。其中,百度及淘宝广告营收遥遥领先。谷歌中国、腾讯、搜狐、新浪、优酷土豆、搜房等企业,处于第二集团。2011年我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就已跨过了500亿量级,超过报纸广告规模。据权威咨询机构预测:2013年我国网络广告市场将达到千亿,规模将进一步接近电视广告。这将促使互联网广告的营销价值大幅的提升。

3 互联网广告媒体的发展趋势

纵观各大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3-5] ,笔者认为互联网广告媒体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3.1 移动互联网造就新的广告传播方式

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携带方便,人们可以在任何完整或零碎的时间里使用它。然而移动互联网并非就是用手机上网,它的本质是互联网以自然的方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比如:移动转账业务、定位业务、移动搜索、移动浏览、移动健康监控、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等。CNNIC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已达4.2亿,占网民比例由上年的69.3%上升至74.5%。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应用水平、终端普及、市场规模等均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因此我们可以预期:随着手机上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将会有新的广告传播方式不断涌现。

3.2 网民上网起点和终点的选择仍维持日常生活中的高效率原则

大多数网民仍然以“门户、搜索、网站导航、微博”为上网起点。因为在这些网站上,浏览的内容已作了分类而且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宽、搜索也很方便,人们还可以很快进入到新鲜刺激的新闻消息页面,满足了人对消息的好奇心和即时性的要求。不过对于一些年轻的网民,他们上网的起点往往是直奔目标网站,或者同时打开若干个页面进行活动。比如,他们上网购物时常常一边聊QQ,一边买东西,有时还看着电影视频或者听着音乐。对于一般网民,上网的终点常常是“腾讯、百度、淘宝”。可见,网民上网起点和终点的选择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因为这些都非常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追求高效的原则。

3.3 电商营销将继续白热化

2013年一季度,聚美优品和乐蜂网这两家国内美妆行业最大的垂直电商,为了争夺行业老大的宝座,进行着立体式的作战——从营销战打到价格战,火药味越来越浓。为了阻击乐蜂网自2月27日开始的为期一个月的“桃花节大促销”,聚美优品刻意将“店庆日”提前到3月1日,并砸下千万广告费,店庆当天更是全场五折促销。乐蜂网也不甘示弱,扬言在3月1日乐蜂网的商品价格都会低于聚美优品。至此,双方火力全开,燃起了2013年电商行业的第一把战火。其实对于电商营销的白热化,我们已不陌生。去年(2012年),从京东商城与苏宁易购及国美上演815“三国杀”、天猫和淘宝掀起的“双11”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到1.1亿用户的“双12”零点扫货。这几件电商促销大战,就足以彰显电子商务营销的白热化。可以预见,这种白热化还将继续。

3.4 视频营销关注度将稳中有升

热门电视剧和电视节目在互联网上既可以选择观看,也可以反复观看,因此大多数人只要有闲暇时间,一般都会光顾此类网站。目前网络视频的营销模式主要有贴片广告、创新的视频广告(如暂停、悬浮等)、视频短片定制或植入、品牌专区及主题活动等。2012年视频广告增幅最大,已成为网络广告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我们相信视频营销的关注度还将稳中有升。

3.5 技术创新和与网民的情感培养同等重要

互联网及其相关应用技术一直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比如,互联网公司、三大运营商等,纷纷推出云计算应用解决方案,形成中国云计算服务的几大阵营。云计算促进了基于大数据时代网络精准营销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云计算”的优势,让互联网营销的效率进一步提高。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与网民情感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通过QQ、微博、微信等与真正的目标消费者建立联系,培养感情将会实现互联网广告传播更好的效果。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到如下结论:1)互联网广告媒体已经成为与电视媒体、平面媒体、户外媒体并列的重要营销渠道,并逐步向传统企业蔓延。2)网络视频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将成为互联网广告媒体新的增长点。3)微博、微信、QQ等互联网社交平台正在形成新的营销形式。4)新技术对广告资源的整合作用进一步加深,网络精准平台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总之,互联网广告媒体的优势将随着科技的创新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地彰显出来,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互联网技术[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1444237.htm.

[2] 周艳.解析互联网媒体的内容运营和广告营销新模式[J].现代传播,2011,12:105-109.

[3] 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11-2012年中国网络广告行业年度监测报告[R].上海:2012.

[4] 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12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突破750亿[EB/OL]. http://a.iresearch.cn/new/20130124/191956.shtml,2013-01-24.

[5]广告主杂志.2013中国品牌传播趋势报告[R].北京:2013.

作者:王晓迎 刘丝夏 霍玉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儿童文学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校园绿化生态分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