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语言机智管理论文

2022-04-2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语言机智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体育课堂隐性管理在特定的室外场域中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方法。本文意在引入意向性的相关理论解释和构建体育课堂隐性管理体系。认为体育课堂隐性管理意向内容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构成,意向心理由心理状态、心理估量、心理取向构成,并作出适当的解释。

课堂语言机智管理论文 篇1:

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微

摘要:《世界高等教育宣言》第五条和第九条分别讲到了教育方式的革新和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教育之本,教育方式的革新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评价与提高是多维度的。教学质量是构成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当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教学质量

《世界高等教育宣言》第五条“教育方式的革新——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指出:“在一个迅速变革的社会中,高等教育需要有新的观念和模式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应根据与社区和社会各界的新型联系与伙伴关系,彻底革新有关入学机会、教育内容、方法、实践、教学手段的政策。”《宣言》第九条“非大一统的国际质量标准”中则提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角度的概念,它应包含其所有的功能和活动:教学和学术活动,研究、奖学金、队伍建设、学生、基础设施,社区服务和学术环境。透明的内部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对于保证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宣言》中第五条主要讲的是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方法、方式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进行创新。《宣言》中第九条讲的是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角度的概念,教育的质量应该包括很多方面。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多维度来衡量教育质量,只有从多方面来评价教育质量才能正确引导教育、教学。毋庸置疑,教育质量包含很多方面,而教学质量始终是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教学质量上不去,教育质量也就无从谈起。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多方法和途径,而改革教学方法、方式就是其中的法宝之一。本文主要从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角度进行讨论,从语言艺术的视角来探讨课堂教学的创新,旨在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为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新的视角。

一、语言艺术的含义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指出,语言艺术就是指“能如实地表达情感和意思、能使听者听后感到舒适、并能发生美感的说话,就是语言艺术。”对于授课教师来说,语言艺术的体现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课堂语言艺术。课堂语言艺术是授课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向学生传播知识和表情达意时所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换句话说,授课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时就是通过语言艺术来培养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的语言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所付出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一些西方心理学家在对一些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后,曾得出了令人惊奇的结论:教师本身的智力与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成正比关系,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效果的好坏也不成正比关系,而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因素恰恰是教师语言艺术的强弱。也就是说,教师的语言艺术与学生的知识获得成正比例关系。由此可知,语言是教师言传身教、做好教育工作的工具,是教师架起知识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桥梁。[1]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教师掌握高超的语言艺术相当重要。第二,肢体神态语言艺术。肢体形态语言是指教师通过表情、手势来传达信息的、无声的伴随语言。比如授课教师在上课时的音容笑貌、比比划划、眼神表情、手势等具体表现就是肢体语言。同课堂语言艺术一样,肢体语言是授课教师在上课进行知识传授时和师生进行感情交流时必不可少的工具。[2]通常,授课教师在上课时不仅要有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有声语言,而且在必要时还必须要配上恰当的肢体语言,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思想感情和要传授的知识能表达得更为形象直观和充分具体。同时,据报道,授课教师的肢体语言对开发学生大脑右半球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发展学生兴趣方面都具有极好的效果[3]。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授课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授课教师良好的语言艺术将会直接提高其教学效果和效率。换言之,授课教师良好的语言艺术水平不仅会推动授课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的是还会影响到学生的注意能力、审美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4]。

当前,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已成为教育创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各授课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也日益趋向于多种多样。然而,无论这种变化如何发生,授课教师仍然必须得授课,语言仍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而,授课教师良好语言艺术的地位和作用在其教学中仍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激发着学生的学习激情,推动着教学的顺利进行。缺少了它,课堂将不能成为课堂,教师的授课也将归于失败。有课堂研究的“互动分析”论者的统计为证: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平均有很大部分的时间仍是在运用语言艺术;而目前处于教学改革状态中的课堂中,尽管学生活动和发言的比重在急剧提高,授课教师精湛的语言艺术对学生的思维启迪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一)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有利于提升教学效应

老师在具体教学中,不论是老师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还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人格,一般都要通过老师的语言表达和言语的交流来完成。有两个著名学者所罗门(Solomon)和希勒(Hiller)对教学效果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们认为:学生学习的效果与老师的语言表达清晰程度有很大的关联。如果老师讲解得不清楚,则其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纽纳(J.C.Nunnally)等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他们认为:教师在课堂中运用语言艺术越新颖,就越能提高教师语言的动听度,可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注意。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也认为:授课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决定了其语言感染力的大小和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的接受程度,语言艺术与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成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技艺好,教学语言既能表达准确、清晰,又能生动有趣,那么学生就会喜欢听和乐于接受知识、乐意接受教师的观点。这对于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效率是大有裨益的。很明显,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对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影响是直接的和意义深远的。[5]

(二)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工具

大家都知道,课堂教学是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并进行有效语言互动的实践性教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当授课教师对概念进行概括、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对某一要点问题发出提问、对学生回答问题时所存在错误进行纠错时,都需要教师精湛的语言艺术。当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复述、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时,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也需要教师以良好的语言艺术来进行引导。前者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尤显重要,后者在目前的教学改革中举足轻重。毋庸置疑,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已经成为教师顺利进行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6]

(三)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对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大有帮助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理所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塑造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使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这就需要依靠教师运用其高超的语言艺术和精美的课堂教学语言来完成。[7]俗话说得好:“言为心声”。教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精湛的语言艺术,是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优良人格品质的综合体现。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而且要能把教学中的思想形象地勾勒出来,甚至要引导学生的思绪能突破教室空间的限制而遨游在广袤的宇宙之间。因此,教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有利于熏陶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操,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心智,也有利于师生观点进行碰撞和共鸣,进而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四)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审美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不但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和条件,思维是离不开语言的。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离开语言是无法进行的,思维过程的实现必须依靠和借助于语言来完成。如果没有借助于带有符号系统的语言,只运用视听的方式传递给人,人的思维活动就无法正常展开,相应的思维成果也就不能顺利表达。语言是思维的加工材料,离开了语言,思维就将成为无源之水。因此,教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也有利于提升学生语言方面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8]客观地讲,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语言艺术,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提高自己语言审判能力的过程。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体现在很多方面,而谈吐高雅是文化素养深厚的重要标志。因此,学校对学生文化修养的培养就包含了语言修养的培养。很明显,在大学期间,教师在塑造学生的语言个性、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语言的品性上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娴熟地把所要传授的知识、技能,能言之成理、有序、有趣,言之有物,那么教师不但能在很好的气氛中把知识、技能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也能让学生在语言方面受到锻炼、受到影响,让学生有机会从仿照教师的语言艺术到灵活地运用语言艺术,进而在无形中不断提高语言艺术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9]

三、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1.讲究语言艺术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讲究语言艺术的科学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语言内容、语言表达,还是语言的运用都要准确无误,力求精确。[10]语言艺术的科学性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符合实际。“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教师在传授给学生每一个定义、理论或观点时,就应充分考虑其是否正确和合乎情理。[11]第二,要运用规范、准确的词语、词汇。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语言要运用恰当、准确,同时也要能熟练运用其他同义、近义词来进行清晰的表达。[12]讲究语言艺术的规范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要符合语言使用的规律、规则和相关的规定。语言艺术的规范性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确定好教学语言采用何种语言。比如,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规定除了可以采用英语教学的外,大部分要求采用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避免使用方言授课,同时要注意读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标准化。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按规范化的书写要求来进行。也就是说,教师授课时,黑板上的书写和板书等均应按规范化的要求做。要避免书写不符合规范,不能有时简写、有时繁写,一部分简写、另一部分繁写,更不能自创简写字。[13]

2.讲究语言艺术的针对性与语言艺术的逻辑性。讲究语言艺术的针对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采用合适的语言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14]即指授课教师在运用语言艺术时应因地因时因事而异,尤其应因学生的情况而异,决不能千篇一律地用一个调子、说一套话来面对不同的学生。而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去运用合适的、与之相符合的语言。[15,16]只有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17]

讲究语言艺术的逻辑性是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所运用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事物本身发展的客观情况、规律,符合学生自身的思维规律。讲究语言艺术的逻辑性,具体来讲,主要有两点要求:第一,语言艺术应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情况、客观规律。教师运用语言来对某个知识点进行传授时,应将其相互关联及其因果演变,还有知识点的意义都要讲解清楚。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也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第二,应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即授课教师在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时,应对学生的思维规律进行了解和把握,在讲解时能够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从而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以最快的速度来把握教师要表达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授课教师的语言艺术发挥到极致。

3.讲究语言艺术的知识性与语言艺术的趣味性。讲究语言艺术的知识性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把渊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良好的道德和优秀品质的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启迪。比如,授课教师可通过讲哲理小故事、讲寓言等材料来辅助向学生传授、传播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能使所讲授的内容更具有丰富的知识性,[18]教师在授课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紧扣所授内容的主题。要做到用观点来统领材料,运用材料对观点进行说明。既不能材料过少,观点显得苍白无力;也不能出现材料过多,夸夸其谈。第二,授课要做到真实而且亲切。准备的授课内容、材料既要可靠、充满说服力,也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三,授课要做到简明而充满哲理。即利用辅助材料来讲解知识点时应按照从感性的层次到理性的层次、从具体的层次到抽象的层次,循序渐进来提高学生的认识、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切实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情感化。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同样的道理,情感是课堂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情感将会影响学生的情感变化,甚至会影响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有统计表明:好的情感语言会使学生在一种好的情感氛围中更加精力集中地接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和信息。好的情感语言也利于将教师、教学内容及学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19,20]正如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教师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把握语言强大的情感功能,以充满激情的语言、以诚恳的语气并赋予强烈的激励性,去震撼听众的心灵,使其受到积极情绪的强大感染,进而引发强烈的思想共鸣。要做到课堂教学语言富有情感化,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既要充满激情、心动神随,也要游刃有余地运用好语言、声调,以及充分利用肢体语言的作用及变换,充满情感地讲授教学内容。[21]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应随机应变,根据所授课的具体内容,可以时而娓娓而谈,时而悲愤深沉,时而慷慨陈词,时而嬉笑怒骂,这样有利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真善美的共振与共鸣。唯有通过这种方式,才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方面的情感体验,才会有效地使学生产生积极情绪的相互感染,才有希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快乐地学习,去解开一个个知识的难题。[22]

2.授课教师应注意课堂教学语言幽默化。著名的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曾经说过:“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课堂教学的幽默感是课堂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确实,幽默是教学语言的一种艺术手法。[23]授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幽默语言,不仅能够含蓄地激起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而且能够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有效达到教师授课的目的。并且,富有幽默感的课堂教学语言还能使学生能够对课堂授课教师油然而生一种强有力的向心力,像磁铁一样的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在课堂授课教师的身边。当授课教师已成功地将课堂教学语言幽默化时,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迅即高大起来,他在课堂上一个细微、有趣、幽默的动作和神态,都将会营造一种轻松、活泼、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24,25]但是,幽默的语言要建立在较高的修养和知识水平上,不能和低级趣味、庸俗沾边,一名优秀的教师依靠的是自身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及非凡的想象力、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幽默机智、让人回味无穷的课堂教学语言。[26]

3.授课教师应注意课堂教学语言个性化。任何一名优秀的教师,都会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这也就使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具有了个性化特征。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自然亲切,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有的富有幽默感,能激发起学生良好的启迪;有的具有丰富的词汇、妙语连珠,能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有的意味深长、寓意深刻,能让学生去在欣赏我们民族文化的同时去捕捉其深奥的含义。比如,授课教师可在上课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所授内容充满韵美而更加形象;也可以运用美丽的词语,充分体现要表达内容的情感特色;等等。总之,授课教师应努力锤炼自己的教学用语、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之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并以此来吸引、打动和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顺利地启迪、开发自己的思维,精准地掌握教学内容。[27]

参考文献:

[1]赵秋利.论课堂教学空间的教师语言艺术[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15-116.

[2]侯柏晨.论教师体态语言艺术的表现技巧[J].边疆经济与文化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4):113-114.

[3]王庆辉.创新型教师语言艺术的约定与生成[J].成人教育,2005,(4):30-31.

[4]王玉梅.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6-7.

[5]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语言艺术[J].教育评论,2001,(2):30-32.

[6]王莉颖,黄碧源.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9):94-99.

[7]钟海青.论教学语言艺术的特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61-65.

[8]元美芳.关于教师语言艺术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7):85.

[9]王莉颖,黄碧源.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2):94-99.

[10]赵建国.教师语言艺术对学生能力培养探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5):3-4.

[11]陈众.论化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5):121-123.

[12]陈玮.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语言艺术[J].科教文汇,2008,(10):18,20.

[13]冯华雏.浅谈教师课堂讲授的语言艺术[J].延安教育学院学,2004,(2):13-14.

[14]刘丽芳.浅谈教师语言艺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S1):92-94.

[15]刘慧敏.教师语言艺术[J].科技信息,2009,(22):501.

[16]郭雪静.略谈教师语言艺术[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4):179-181.

[17]张占久.浅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特征与要求[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1-92.

[18]钱良应.教师教学语言艺术谈[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4,(1):23-24.

[19]白锡燕.课堂即时评价的语言艺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5):66-69.

[20]周瑞珍,彭德良.浅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科技信息,2007,(10):153.

[21]吴红勤.教师的非语言艺术——谈礼仪在教学中的运用[J].消费导刊,2008,(2):163.

[22]洪柳.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1,(36):21-22.

[23]尹慧茹.论教学语言艺术中的“三感”[J].教育探索,2004,(9):71-72

[24]何海玲.高中班主任如何张扬语言艺术的魅力[J].南方论刊,2009,(3):104-106.

[25]张静.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85-86.

[26]吴欣歆.课堂评价的语言艺术[J].语文建设,2005,(3):63-64.

[27]王凤兰,张吉良.试论教师的语言艺术[J].岱宗学刊,2009,(4):90-91.

作者简介:肖慧(1977-),女,湖南长沙人,小学高级教师,中南大学高教所2012级教育学研究生,中南大学附属铁道小学校长,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作者:肖慧

课堂语言机智管理论文 篇2:

体育课堂隐性管理的意向性结构分析

摘   要 体育课堂隐性管理在特定的室外场域中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方法。本文意在引入意向性的相关理论解释和构建体育课堂隐性管理体系。认为体育课堂隐性管理意向内容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构成,意向心理由心理状态、心理估量、心理取向构成,并作出适当的解释。提出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下,体育课堂管理应以隐性的意向性管控为主,用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领会、顿悟新的体育知识、技术动作,提高体育素养。

关键词 体育  隐性管理   意向性

意向性是现象学研究的核心,是人的意识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内容[1]。意向性是心智各种形式指向、意指一切物体和事态等的一般性的名称。意向性解释的过程遵循“意向性结构”的意向法则,包括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两大方面[2]。当前发展的意向性相关学说及理论为教育过程和现象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扩展了意向性的域的构成。意向性为教育提供发生结构的线索并使其形态呈显出来[3]。意向性是教育主体性的逻辑起点,应该更深入人的意识领域,固牢教育始基[4]。意向性之于教学语言具有“双基”的特征:意向性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结构对应教学语言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结构[5]。意向性的教育研究归终于本质直观,即教育的生成[6]。课堂管理水平体现教育机智水平,意向性既然涉及心理学范畴,研究隐性的课堂管理方法更是扩展意向性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内容。体育教学的场域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育场域,在空旷的场域教育情景环境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更需要意向性的隐性管理所指,更能体现课堂管理的人文自主、师生和谐发展,双向推进,实现教学相长的理念。

一、意向性及其对体育课堂隐性管理的指向

1.意向的“指向性”

意向性是意识对意向对象的指向能力[7]。意向性具有外在属性——对认识事物的指向,是持续维持性的认知活动。构建宽松的体育课堂情境,就是实现学生身心的解放。通过身体运动与环境(师生、生生、器械、规则)发生的关联,形成一个多联的整体——“晕圈”,通过身体的交流实现身心良好的情感体验。实现体育教学的人的解放、人的回归过程。学生个体体验参与体育运动的情绪状态决定了整个体育课堂教育活动的效果——生成效果。意向性是体育课堂管理过程的起点,指向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是体育教学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个体对知识、技能具有“欲求”和“好奇”的心理,但这只是体育知识、技能生成的一种潜在的可能性。教师要构建场景,捕捉意向端点,激发运动兴趣,将意向转化为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提高体育动机水平。

2.体育课堂管理的两种形态及功能指向

体育课堂管理是课堂管理的分支,最后到学生、教师双双自我管理。体育有效课堂教学管理形态有两种表现形式:显性管理和隐性管理[8]。显性体育课堂管理是教师根据学校规章制度明令制定的各项常规课堂管理措施,具有明确性和强制性特点。比如服装规定、运动秩序等安全要求。利于学生按程序执行,维护教学秩序,有效排除其他干扰课堂的因素,有利于学生进入体育教学的学习状态。显性体育课堂管理具有普适性、广泛性的特点。但是显性的体育课堂管理过于宏观,在具有能动性的学生中,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管理不强。隐性课堂管理属于微观方面的管理,遵循教师为主导的功能,通过课程设计、选择合适的教法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的感染力较好。隐性的体育课堂管理的管理意向最先体现在教案设计中。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置体育教学步骤、策划体育教学游戏,辅教材适应主教材的需要。否则缺少严谨的运动预备逻辑,条不清,层不明,重难点不突出,体育课堂教学秩序会混乱。其次是灵活多样的选择合适的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教法。比如要考虑技术动作本身是连续性的非连续性的工作,选择整体示范还是分解示范动作。此外,还要考虑体育教学管理的技艺性(示范面的选取、示范时机的选择、示范动作标准化)、情艺性(激励、表扬、态度、合作)等方面。在现代体育课堂管理的理念中,应强化课堂管理的意向性,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能动性,优化隐性的体育课堂管理功能。

二、体育课堂隐性管理的意向性结构

体育课堂隐性管理意向包括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意向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法的运用、教学密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的利用、评价方式等几个向量。意向态度可分为心理状态、心理估量、心理取向三个向量,如表1所示。体育课堂隐性管理的意向性结构要遵循一定的意向法则。

1.意向内容及其关联性的扩大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预定教学设计的步骤完成教学程序。在隐性管理中,要考虑既定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现场教学的需要,这是教师作为主导者所注意的意向内容。对某次既定的意向活动,会关联到多个陆续的注意内容。比如教学设计在现场教学中都会通过观察学生的能力及掌握的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程序、步骤、要求,以适应学生实际的发展要求,这是主导者意向性活动所要关联的多个注意内容才能保障隐性管理的效果。教学要求提高,不能激发兴趣,要求太低,不能调动积极性,“跳一跳摸得着”才是最佳的意向内容掌控准则。此外,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天氣、学生动作标准性的捕捉)等外界信息很容易成为有经验的教师的意向内容。每个意向的内容都有一一对应的意向态度,换言之,每个教学意向内容一旦确立,它便有对应的意向态度,接受主体意向态度的合映。充分发挥教师作为主导者的“人”的作用。学生是意向的对象,意向的作用产生于教师的意向性构建,学生通过感知、行动、领会、顿悟才赋予意向作用的意义过程。教师必须创造满足于意向性的条件,回到教育实践的“事实本身”。承认教师的主导性,意向性是隐形课堂管理的主导者,需要意向性为出发点并进行积极的构建意向内容。

2.隐性管理的意向态度

意向态度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心理状态。比如对教学效果的自信、对学生的热爱,对学生的信任等,表现出教师对教学的热爱和成效的自信,属于意向性管理的准备部分。第二是心理估量。教师预测、观察学生的运动动作、表情,适时作出恰当时机的意向性心理估量来调整应对措施。比如某学生对既定的运动负荷不适应,出现脸上苍白,表情痛苦时,则应适当调整運动强度,让学生得以缓冲恢复。第三是意向取向。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师要在实际场景实践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运动表现、水平进行不同的指导方法。比如对于经常调皮的学生要严格进行规训,及时制止。胆怯、害羞的学生就要多鼓励或表扬。意向取向要求体育教师了解学生运动水平、关注学生的发展,即熟悉意向的对象。意向态度按照意向法则对意向内容进行深度加工,此时的意向法则是让学生感知意向性的教学管理内容,引起学生的意向信念(对意向内容的认可,比如教学目标、管理规则秩序的认可等)。积极引导学生的意向态度,教师积极对意向内容的解释、示范、重申、强化。学生用实际身体行动表达意向的结果,达到体育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3.意向性状态下的因果性构成

首先是意向性的适应性指向,分为教学设计对学生的适应性、学生的整体运动认知水平对教师教学设计的适应性、满足两者的相互条件程度。意向性的适应性关系到学生从自在的知识、技能、情感转向自我的知识、技能、情感的速率问题,即课堂管理的有效性,解释了有效课堂管理的“何以可能”的问题。其次教师的意向性是管理的动机,具有一定在先的指向和趋向,并付之于具体的意向实践行动——身体行动。身体行动是把对课堂的管理按照设计的教育路线的意向性行动,学生作为客体的意向对象才得以实现体育教学的教化功能。通过这样的分析,教师意向性课堂管理的逻辑起点得到认可,解释了课堂管理意向性的价值所在,避免了意向主客体二元论的极端。对于学生既有主观能动性方面,遵循人对教育的敏锐性,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运动体验与教师的意向性一致时,高效的课堂管理得以实现。所以,教师对课堂的管理不仅重视意向性,更需要考虑“前意向性”。比如根据上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调整意向性的量度(练习强度、负荷、区分男女生教学标准要求等),如此才能把握体育课堂管理的预设与生成问题。

三、意向性结构的实践价值

意向性的体育课堂管理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必须付之于实践才能体现价值。

1.为体育教师成长提供新的视角

体育教师发生教育劳动的场域一般在室外,或者比较空旷的地方。在这样的场域环境下,通过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身体规训,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就必须从课堂管理的意向唤醒开始。体育教学是以身体为载体的活动,充盈着各类意向性的交互活动。比如全面发展为指向的体育知识、技能发展、交往适应、道德品质、磨炼意志毅力等方面。所以教师的成长需不断的根据课程管理意向的对象,不断自我建构完善,不断反思提高、调适与改进。课堂管理的意向为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2.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

体育课堂管理的意向性是一种柔和性的管控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我建构,完成教育活动过程,生成教育实践本身,积极转化成“启”“发”的意向状态。从学校体育的角度看,学校体育具有强制性,具有确定性和计划性,但是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水平。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是体育学科发展得以发生的必然逻辑。

学生的体育元认知水平、技能发展差异、接受水平、体能发展水平等具有差异性,发展极为不平衡。所以体育课程管理的意向性的意义在于通过教师的意向内容,营造积极的运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思考,乐意探索研究动作的意义,能反复的练习某个技术动作,直至达到自动化水平。从学生的个体发展看,学生本身都具有自我发展性,即“自然而然”,需要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指向性的生成应注重创造性,体育教学的生成“永远在路上”,因为不知什么时候得到“顿悟”,“顿悟”之后还需强化练习巩固。

3.扩展体育学科新的研究视角

体育是门综合的学科,需要一定的智商为生物基础,也需要一定的情商作为后盾,发展体育就是要提高学生动商水平(个体进行思维加工后作出的行为反应),共同满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9]。这为体育学科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扩大了体育学科的交叉学科边沿。体育心理学一直是体育学重要的一门分支学科,体育活动是心智活动和体质活动的统一体,研究体育课程管理的意向性更能直接指向体育课堂管理问题的靶向,保障管理效果。体育运动技能的发展是个体的心智活动和体质活动的发展,依靠个体直接的意向建构。只有从主导者意向性满足于学习主体的意向性,意向内容配对意向对象,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生成。

基于现象学的意向性考察体育教育课堂管理是一种新的研究视野。利用意向性跨学科性质的分析工具,对体育课堂管理进行剖析,从教育的本身考量课堂管理问题。在体育教学直观体现“人”的教育活动中,在显性的管理方式特定条件下,研究、利用意向性的相关理论实践于课堂管理具有理论的先导性。显性的教育管理只是定性的规定了哪些必须遵守,哪些不能做,而基于意向性的课堂管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承认教师的主导作用,承认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更好地从意识形态上培养学生的运动思维,回到体育意识与身体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关联事实。

参考文献

[1] Husserl,E.Formal and Transcendental Logic(Cairns,D.,trans)[M].The Hague:Nijhoff,1969.

[2] 徐盛桓,廖巧云.意向性解释视域下的隐喻[J].外语教学,2013,34(01).

[3] 宁虹.教育的发生:结构与形态——发生现象学的教育启示[J].教育研究,2014,35(01).

[4] 何巧艳.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野——意向性理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5] 袁张帆.叙事与想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语言的意向性探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06).

[6] 李红,蔡辰梅.论教师的教育智慧及其生成途径——基于教育现象学视角[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8).

[7] 刘炎欣.意向、情境与建构:教育的过程现象学——过程论视域中的教育实践观[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6(01).

[8] 颉梦宁.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理念及其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0(15).

[9] 王道辉.体育新论下动商的涵义、特征和行为表现辨析[J].教学与管理,2018(30).

[作者:陈小青(1983-),女,广西桂林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刘永庆】

作者:陈小青

课堂语言机智管理论文 篇3:

高校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 要】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前提及基础。目前在高校的课堂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只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才能保证高校课堂教学高效有序地进行。

【关键词】高校 课堂管理 课堂教学 策略

一 课堂管理的内涵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而科学有效地课堂管理既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正确理解课堂管理,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在我国,有学者把课堂管理理解为教室管理,也就是课堂环境中的人、事、物等因素间关系的活动;也有人认为课堂管理就是一种过程,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还有人认为课堂管理是一种技术和艺术,是教师管理教学情境,掌握并指导学生学习行为,灵活巧妙控制教学过程的活动。在国外,人们对课堂管理也有诸多理解。古德(C.V.Good)认为,课堂管理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处理或指导课堂活动所涉及的问题,如课堂纪律、民主方式、教学质量、环境布置及学生社会关系等;薛夫雷兹(Shafritz)认为,课堂管理是教师运用组织和程序,把课堂建设成为一个有效学习环境的一种先期活动和策略。这些观点对我们深入研究课堂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作用。

笔者综合众多学者专家的理论研究,同时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中对此问题的思考和认识,认为课堂管理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1)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标主要是为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人格的全面发展;(2)课堂管理是协调课堂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有效方式。课堂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及其行为构成,在他们的行为中必然存在诸多的矛盾和冲突,教师要用智慧和策略处理课堂问题,及时调整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活动,构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3)课堂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实践表明,课堂管理很少是通过一次行为调整就可以完成的,往往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多次反复和调整中使管理的内容不断丰富、层面不断提高;(4)课堂管理的理念不仅在于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促进,是对学生行为的激励和鼓励,最终使学生能由他律转向自律,保证学生的成长。

简言之,课堂管理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持久地维持课堂教学的基本秩序,形成比较稳定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活动系统有序进行的动态过程。良好的课堂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课堂中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合理需要,形成积极、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励学生的参与精神,激发学生潜能的释放,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 目前高校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深入了解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直接性学习动机和间接性学习动机。有调查表明,新入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直接性学习动机,如他们希望自己进入大学后能获取各种奖励和荣誉、避免批评处罚、将来能顺利毕业等。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及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的适应,他们需要规划自己的人生,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随之学习动机就逐渐由直接性动机转向了间接性动机,并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表现为学习上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追求成就、创造、贡献,喜欢探索等。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和管理时不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也不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课堂教学和管理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2.教师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投入

现在大部分教师缺乏课堂管理意识,课堂教学活动几乎是满堂灌,教师更多地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有些教师认为,教师只管讲好课就行了,至于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和培养是画蛇添足的事。有的教师只站在讲台上讲课从不走下讲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对注意力不集中、违反课堂纪律不听讲、课堂上做与学习无关事情的学生,教师不管不顾、视而不见;下课后教师迅速离开教室,不与学生交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敷衍了事等。这些课堂教学行为极易产生师生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完全是被动的知识接收器,严重地阻滞了学生求知需要与创造性的发挥,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3.不能正确摆正教师的权威位置

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人。他们知识比学生丰富,年龄比学生长,既是社会价值体系的代表者,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学生要发展、要成才、要获取社会价值观念和人类文明成果都离不开教师。然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权威是一把“手术刀”,使用它可以对学生进行最细致的、难以觉察的手术,但它也可能会刺痛学生。目前在高校的课堂管理中,很多教师不能摆正教师的权威位置,教师权威的使用很多情况下“刺痛”了学生。如有的教师过于清高,一天到晚板着脸孔不苟言笑;有的教师对学生过于严厉,学生稍有不对便加以训斥;有的教师不分方式、不分场合地惩罚学生;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居然在课堂上做出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样严重地影响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4.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标准和体系偏颇,缺乏科学性

高校的课程设计过分注重传授学科知识,教师重讲、重练、轻能力,对学生注重要求接受、记忆、模仿学习,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评价标准,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情感与实际生活世界,局限在书本和教材中而脱离了社会需求。教师应积极地采用发展性评价标准,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发展目标,不断搜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与时俱进地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三 提高高校课堂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1.树立科学的课堂管理理念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作为课堂的主要管理者——教师要具有“以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和服务思想,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不断进取,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工作作风,避免浮躁心态、人浮于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和管理中的作用,尊重学生,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依靠班集体中的积极因素,采取各种有效地手段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保证课堂管理的有效实施。

2.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是师生共建的空间,也是师生互动的空间。要想使教学得以有序进行,师生间的关系就必须融洽、协调。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因此,作为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利用各种机会和手段,加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不仅成为受学生尊敬的老师,更要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喜欢和尊重老师的学生就会想方设法地取得老师喜爱,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配合老师开展各项活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格魅力。所以,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师生关系是实施课堂有效管理的基础。

3.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听课兴趣

美国教育家古德说:“当学生有规律地进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纪律问题总会降到最低程度。”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性,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教学情感丰富、投入,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序、高效的,课堂也是无须管理的。精彩完美的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手段,教师要善于设计和组织教学,用这种无形无声的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做出与课堂无关的行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一定要对自己所授课程进行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教学各环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捕获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自觉自愿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4.善于运用机智巧妙的教学手段,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不良行为

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如果这些行为转瞬即逝,并没有扰乱课堂秩序,那么就没有必要打断课堂来注意它,但如果有些学生的行为已经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那么就需要教师及时解决和处理。然而,由于大学生已属于成人,自尊心比较强,好面子,所以,教师要从尊重学生、保护学生自尊心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出发,采取机智巧妙的手段,恰当地处理问题。如可采取以静制动的手段。有的学生做小动作、小声说话等,这时教师可以停下讲课用目光注视他,让他意识到自己犯了错。同时,短暂的停顿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从而用多数人的力量来约束他的行为,也可采取旁敲侧击的手段。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不是预谋性地扰乱课堂纪律,而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言行。这时,教师可以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如让他的同桌或周围的学生回答问题,或走到他的桌前,在其他同学不注意的情况下轻轻地敲他的桌子,或轻轻地拍一下他的肩膀。通过这些微妙的方式把信息传递给他,希望他自觉改正。这种方式既维持了课堂纪律,也不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还可采用奖优罚劣的手段。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对于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要及时地进行奖励,以口头表扬为主。表扬要中肯、实在,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肯定,这样可以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对于课堂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可相应地进行处罚,但要将处罚变为一种愉快的自我教育。奖优罚劣手段可增强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

5.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指导教师科学管理学生

学校主管教学的部门要在宏观上对教师课堂教学及其管理过程进行调控和指导,帮助教师科学有效地管理学生,促进他们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学校建立课堂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就可以对教师课堂教学起到决策、规划、组织、指导、控制、协调、评估、激励、研究、创新等作用,实现教学管理全覆盖和动态化。监控就是对教师整个课堂教学管理过程科学与否进行检测,评价就是对教师整个课堂教学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和反馈,对出现的偏差及时矫正。课堂教学管理质量的监控和评价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提高教师课堂管理水平、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有序、高效地进行。因此,学校应注重课堂教学管理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合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师课堂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课堂管理是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课堂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有效的课堂管理,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探索,探求最佳的课堂管理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钊、董建琳.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J].甘肃科技纵横,2004(4)

〔责任编辑:林劲〕

作者:王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轨道交通工艺设计论文下一篇:博客传播理论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