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

2023-06-04

第一篇: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

中国的世界遗产【真实图片资料】

一、长城

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12月11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山海关长城

八达岭长城

嘉峪关长城

二、明清故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12月11日、2004年7月1日分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故宫

沈阳故宫

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12月11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莫高窟

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12月11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12月11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六、泰山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1987年12月11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七、黄山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1990年12月12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八、武陵源

世界自然遗产,1992年12月14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九、九寨沟

世界自然遗产,1992年12月14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黄龙

世界自然遗产,1992年12月14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一、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世界文化遗产,1994年12月14日/2000年11月30日/2001年12月13日分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

大昭寺

罗布林卡

十二、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世界文化遗产,1994年12月14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承德避暑山庄

溥仁寺

普宁寺

安远庙

普乐寺

普陀宗乘之庙

殊像寺

须弥福寿之庙

十三、曲阜孔庙、孔府、孔林

世界文化遗产,1994年12月14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曲阜孔庙

孔府

孔林

十四、武当山古建筑群

世界文化遗产,1994年12月14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五、庐山

世界文化景观,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六、峨眉山—乐山大佛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峨眉山

乐山大佛 十

七、丽江古城

世界文化遗产,1997年12月3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丽江古城

玉龙雪山

十八、平遥古城

世界文化遗产,1997年12月3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九、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沧浪亭、狮子林、

退思园)

世界文化遗产,1997年12月4日及2000年11月30日分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拙政园

留园

网师园

环秀山庄

艺圃

耦园

沧浪亭

狮子林

退思园

十、颐和园

世界文化遗产,1998年12月2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二篇: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

1、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12月

中国的长城始建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从公元前7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持续了两千多年修筑过长城,今天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长城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在万里城墙 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2、西藏布达拉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4年12月

布达拉宫在中国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海拔3700多米,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历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节空气。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刻,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面积有2500多平方米。宫内还收藏了西藏特有的、在棉布绸缎上彩绘的唐卡以及历代文物。

3、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12月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距北京城约50公里。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以后陆续在龙骨山上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生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而又研究最深入的古人类遗址。

北京人的平均脑量达1088毫升(现代人脑量为1400),据推算北京人身高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属石器时代,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并能捕猎大型动物。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4.5%。

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的研究,证明北京猿人距今约69万年,其创造出颇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对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北京猿人的发现,还将用火的历史提早了几十万年,他们居住过的洞穴里留下了很厚的灰烬堆。

4、云南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7年12月

丽江地处云南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

依山就水的丽江大研镇,既无高大围城,也无轩敞大道,但它古朴如画,处处透出自然和谐。镇内屋宇因地势和流水错落起伏,人们以木石与泥土构筑起美观适用的住宅,融入了汉、白、藏民居的传统,形成独特风格。当地常见的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

丽江一带迄今流传着一种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这种纳西族先民用来记录东巴教经文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如今分别收藏在中国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图书馆、博物馆中的2万多卷东巴经古籍,记录着纳西族千百年辉煌的历史文化。

5、云冈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1年12月

云冈石窟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共有大小石窟53个,佛雕51000多尊,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千佛洞、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像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

6、武当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4年12月

武当山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西南,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武当意为“非真武不足当之”。名胜区面积为321平方公里,有众多的自然胜景和人文胜景,武当山不但风景秀美,而且是一座重要的文化宝库,山上古代建筑中规模宏伟、工程浩大的道教宫观,称得上是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山上人文景观丰富,唐、宋、元、明、清各代在此均有构筑。如今山上现存的大量古建筑多为明代所建。

作为一座道教名山,武当山今日香火依然,那历经沧桑的宫观,悠扬的道家音乐,丰富的神话传说,连同那些虔诚的香客,传递着古老的文化气息。

7、北京颐和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8年11月

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也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总面积约290公顷。

这个由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建造的园子,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环绕山、湖间是一组组精美的建筑物,全园分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玉澜堂、乐寿堂为主体的帝后生活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游览区。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吸收了中国各地建筑的精华,41米高的佛香阁是颐和园的象征。万寿山下昆明湖畔,共有273间、全长728米的长廊将勤政区、生活区、游览区联为一体。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一个一个的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长廊以精美的绘画著称,计有546幅西湖胜景和8000多幅人物故事、山水花鸟,1992年以“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一道“苏堤”把湖泊一分为二,十足的江南格调;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筑;北部的苏州街,店铺林立,水道纵横,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

8、都江堰-青城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0年11月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建于公元3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观。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为都江堰渠首工程。渠首主要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引水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组成。李冰根据水流及地形特点,在坡度较缓处,凿开一道底宽17米的楔形口子。峡口枯水季节宽19米,洪水季节宽23米。飞沙堰是中段的泄洪道,有排泄洪水和沙石的功能,宝瓶口具有引水和控制进水的作用。因而,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排水和引水的难题,收到了“行水灌田,防洪抗灾”的功效。

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称丈人山,方圆100余公里,高峰海拔1800多米,山林青翠,景色清幽。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神秘绮丽如世外桃源。

青城山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主要风景名胜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上清宫等。建福宫是游山的起点,始建于唐代,现尚存二殿三院;天然图画西距建福宫1000米,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天师洞是青城主庙,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其主殿——三皇殿中供有唐朝石刻三皇,殿内现存历代石木碑刻中最著名的有唐玄宗旨书碑、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等。

出天师洞,过访宁桥,是祖师殿,北面有朝阳洞、上清宫。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

9、重庆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9年12月

重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位于四川省重庆市,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中国唐、宋时期的石刻造像艺术的总称。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而且“三教”、“两教”合一的雕刻也很多。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统一。大足石刻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具有很高的文物、雕刻和旅游价值,是一座难得的文化艺术宝库,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

10、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0年11月 宏村

宏村位于安徽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古宏村人独出机杼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像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 西递

西递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多。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且“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11、北京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8年11月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它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总面积为273万平方米,相当于紫禁城的四倍。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北围墙为弧圆形,南围墙为方形。这种南方北圆,象征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主体建筑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高38米,是三重檐亭式圆殿,宝顶鎏金,碧蓝琉璃瓦盖顶。大殿结构十分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檐顶以柱和枋桷承重,中央的四根立柱代表一年中的四季,外围两排各有12根柱子,分别代表十二月和十二时辰。大殿建于高6米的三层汉白玉石台上,使大殿产生出高耸云端的巍峨气势。

12、北京故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历时14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执政。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它显示着中国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游览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文物。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有文物约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

13、敦煌莫高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12月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是敦煌石窟的代表。

莫高窟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公元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为研究4~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4、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7年12月

苏州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迩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田园生活(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

15、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0年11月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中国三大石窟之一。它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宋等朝代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龙门石窟不仅佛像雕刻技艺精湛,而且石窟中造像题记也不乏艺术精品。龙门石窟还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16、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0年11月 明显陵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7.5公里的纯德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陵墓面积1.83平方公里,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其“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明显陵的建筑格局,从整体看,宛如一个巨大的“宝瓶”,分内外围城,外围城高6米,宽1.8米,长3500余米,红墙黄瓦,随山势起伏,雄伟壮观。外围城南端为两重陵门,称新、旧红门。明显陵布局巧夺天工,工艺浮雕精美绝伦。

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的马兰峪,界于京津、唐山、承德之中。陵园大小建筑580座,是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五个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禧和香妃等161人的大陵园。

清东陵四面环山,是清王朝帝王的主要陵寝之一,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由217座主要单体建筑组成,比中国最大的古建筑群——北京故宫还大10万平方米。

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的永宁山下,是清代帝王陵寝之一,与河北省遵化县东陵东西相对而称西陵。这里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他们的后妃、王爷、公主、阿哥等76人。共有陵寝14座,还有配属建筑行宫、永福寺,这里风景秀丽,环境幽雅,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

其中崇陵位于泰陵东侧、是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陵墓,是中国最后一座帝陵。

17、北京明十三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3年7月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东、西、北三面环山,是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和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陵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群山之内,各陵均依山面水而建,布局庄重和谐。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建于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是陵区第一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前。

此后明朝营建的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等11陵分别坐落在长陵两侧山下。陵区中部长达7公里的长陵神道(总神道)与各陵,相通。明崇祯帝朱由检的思陵是最后一陵,此外,陵区内还建有明代妃坟7座、太监墓1座,并曾建有行宫、苑囿等附属建筑,周围曾筑有10个关城。

明末清初,陵区的部分建筑受到战争破坏,此后其他建筑也不断残坏。为此,于乾隆五十到五十二年(公元1785~1787年)对十三陵的主要建筑进行过一次规模较大的修葺,民国后,北平市政府又于公元1935年修葺了长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对长、献、景、永、昭、定、思7陵和神道建筑进行修茸,并成功地发掘了定陵地下宫殿。

18、明孝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3年7月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陵墓。建陵工程始于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前后历时30余年之久。规模宏大,周围22.5公里,是中国现存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

孝陵历经沧桑,屡遭破坏,现存建筑包括碑亭(俗名四方城)、神道、碑殿、享殿(孝陵殿)、方城、明楼和宝顶等。从起点下马坊到金水桥为导引部分,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历经600余年依然保存完好的神道石刻和金水桥以北的陵墓主体部分。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12月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营建。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中国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

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有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封土原高约115米,陵基近似方形,状如覆斗。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现存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

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历史文物出土。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20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19、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4年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

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这就是外八庙,外八庙以汉式宫殿建筑为基调,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创造了中国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风格。

20、文化自然双重遗产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9年12月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市境内,在市区以南约15公里,处在武夷山脉北段的东南麓,景区面积约70平方公里。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奇峰峭拔、秀水潆洄、碧水丹峰、风光绝胜的美景,古人说它“水有三三胜,峰有六六奇”,被誉为“奇秀甲东南”。

武夷山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此居住40多年,设帐授徒,著书立说,被誉为“道南理窟”。而古越人的架壑船棺、汉代的古城墟、宋代的古瓷窑遗址和元代的御茶园等,使武夷山更成为人们访古探奇,寻幽览胜之地。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区内峰峦林立,原始森林茂密,景色融雄浑、古朴、隽秀于一体,而且有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被纳入联合国“人与自然”保护区。

21、泰山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

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誉。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累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岚光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成为中国山水名胜的集大成者。泰山是天然的历史、艺术博物馆,泰山中轴线上现存各种石刻1800余处,泰山岱庙天贶殿,与北京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殿内有著名的《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是一幅模拟封建帝王封禅巡狩的大型古壁画。灵岩寺千佛殿内的40尊宋代罗汉塑像也很有特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之说,从秦皇汉武,到清代帝王,或封禅,或祭祀,绵延不断,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千百年来,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

22、黄山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0年12月

黄山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风景区内重峦叠嶂、争奇献秀,有千米以上高峰77座。“莲花”、“光明顶”、“天都”三大主峰,均海拔1800米以上,鼎足而立,高耸云外,称为“三天子都”。山中林木茂密,古树繁多,森林覆盖率达86.6%,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

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黄山的历史文化沉积丰厚,历代遗留的寺庙、亭阁、盘道、古桥和摩崖石刻共200多处,散布在名峰秀水之间,增添了不少古雅意趣。黄山脚下的歙县、屯溪等地古迹繁多,尤以明代徽派古典建筑艺术著称于世。

23、峨眉山—乐山大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6年12月

峨眉山

峨眉山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

峨眉山也是一座佛教名山,相传是释迦牟尼身旁的普贤大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它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道场。由于历史变迁,现在峨眉山景区内尚存十余处古寺,如报国寺、万年寺、仙峰寺、洗象池、金顶等。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东31公里的乐山市,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坐像,是乐山最著名的景观。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宽8.5米,可坐百余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

大佛依凌云山的山路开山凿成,面对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的汇流处,造型庄严,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左侧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第三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

2、通过课前调查、课上交流,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 3.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及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

2、激发学生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图片、录像资料、中国地图。 学生:搜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播放长城图片),这是哪里?长城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2、举世闻名的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3、(板题目)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活动

二、了解世界遗产知识。

1、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有关世界遗产的知识,请看大屏幕(播放课件)。你知道了哪些世界遗产知识? (1)、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它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中间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形状,圆圈代表着大自然,两者相互依存,紧密相连。如果你在哪个名胜古迹看到这个标志,你会想到什么? (2)、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以及近年设立的非物质遗产等5类。 (3)、 截止到2012年7月7日,《世界遗产名录》收录的遗产总数为962项。其中188项为自然遗产,745项为文化遗产,29项为混合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4)、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

(5)截至2012年7月7日,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共有43项(包括自然遗产9项,文化遗产30项,双重遗产4项)。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

活动

三、收集资料,分享收获。

1、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很多有关世界遗产的知识,非常棒!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收集资料,现在请同学们把课外收集到的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拿出来在小组里分享吧!

2、小组交流。

3、通过交流,我发现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丰富,哪位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全班交流。

活动

四、直观感悟,了解特点。

1、非常感谢这几位同学跟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的收获。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进行一次奇妙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旅。(演示课件)

2、旅行结束了,同学们在这次旅行中到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3、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有这些,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目录),大家看到省略号了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不止这些,其他的我就不一一例举了。现在,这些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就像是一个个迷路的孩子,它们的家就在这幅地图上,你们能帮它们找到家,带他们回家吗?(出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分布图)。

2、小组活动:请同学们根据手中纸条中写着的文化遗产的名字,找找地图中的位置,并贴在对应的位置上。

3、下面我们就请这组同学完成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分布图拿上来展示。请大家看看他们有没有把迷路的世界文化遗产送回家。汇报,展示。

4、再观察这张图,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板书:数量多,分布广。) 活动

五、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大家再看这幅图,这是哪里?对,我们福建省也有属于国宝级的古迹,看下面的片子。(播放课件)

2、下面就请同学来当小导游,看谁介绍得好。(福建土楼、武夷山)

3、大家往左边窗户外望去,那是哪里?对,连城冠豸山曾在2008年与广 东丹霞山,湖南莨山等5个省9个景区捆绑申报“世遗”,被列入“中国丹霞地貌”申报世遗预备提名地之一。但很遗憾申遗没有成功。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可以为冠豸山申报世界遗产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

六、课外拓展

1、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下 面,哪位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这节课你的收获?

2、课外拓展: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蕴藏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是中华文 明的见证。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在以后的日子里,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来更好的保护世界遗产。 (1)、向父母、亲戚朋友等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2)、把我们所收集的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办成手抄报

第四篇:奇妙的动物世界资料[1]2

奇妙的动物世界

有些小哺乳动物从很小的时候就得靠自己走动。出生几个小时内多数小蹄哺乳动物就能站起来跟着妈妈跑了。这很重要,因为如果它们被落下,就会受到食肉动物的攻击。刚出生时,它们的腿与身体别的部分比起来长得要长。

所有的小动物都受到双亲或其中一方的照料。有时一群动物会分享照看幼崽的责任。雌非洲象会三三两两组成一小群与小象在一起。猎狗会群居在一起,不仅父母,而且所有的成年猎狗都会带食物回到窝中喂小狗。

像其他哺乳动物一样,鲸是呼吸空气的动物,出生在水中的幼鲸得在妈妈或别的雌鲸的帮助下来到水面第一次呼吸空气。

哺乳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们的智力——它们是最聪明的动物。对于许多小哺乳动物来说,学习如何生存是成长的一部分,它们常常会模仿成年动物。有些哺乳动物必须学习捕猎技巧,如成年猫会把小动物带回来让小猫练习捉捕。

花大部分时间游泳的哺乳动物必须学习游泳技术。雌水獭常把很不情愿的小水獭推入水中。

人类的孩子学习成为成年人所花的时间最长,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太复杂了。语言

(一)声音语言

许多动物都会发出声音,这些声音往往成为动物之间交流信息的独特的声音语言。例如蟋蟀能利用翅膀摩擦发出的像乐曲一般清脆动听的声音来表现它们的种种“感情”。当雌雄相处时,声调轻幽,犹如情人窃窃私语;当独处一方时,它就发出高亢的强音来招引朋友。

(二)气味语言

有些动物常常以特殊的气味(信息素)来达到引诱异性、追踪目标、鉴别敌友、发出警报、标明地点、集合或分散群体等目的。这种气味虽然没有声响,可也算是一种语言。例如蜂王通过分泌一种唾液产生的气味招引工蜂来为自己服务;雌蛾产生的气味能引诱距离很远的雄蛾;蚂蚁利用味觉和嗅觉彼此进行联系,识别同窝伙伴;雄鹿在求偶时,它会用身上的芳香腺往树上擦,这样,树上便留下了自己的气味,于是,雌鹿闻到它的气味以后就会循踪而至。

(三)行为语言

动物还会运用各种不同的行为来表达它们的意思,这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例如长颈鹿在发生危险时,会用猛烈的惊跑来向同伴传达警报;野猪在平时总是把尾巴转来转去,但一旦觉察到有危险时,就会扬起尾巴,在尾尖上打个小卷给同伴报警;蜜蜂在发现蜜源以后,就会用特别的“舞蹈”方式(如“8”字形摆尾舞),向同伴通报蜜源的远近和方向。

奇妙的动物交际

人类有多种不同的交际联络方式,比如文字、话语、手势、图形„„其实,不仅人类能相互交际联络,动物也能。世界上有许多的动物,而每一种动物都有它们自不同的交际联络方式。蜜蜂是十分勤劳的小动物,它们总是忙碌着采花酿蜜,所以必须进行十分频繁的相互联系。我们大概都知道了蜜蜂以"跳舞"为信号,那么到怎么回事呢?在实际中,蜜蜂要告诉同伴一起去采蜜,就跳不同的舞,舞蹈主要有"圆舞"和"镰舞"两种。跳圆舞,是告诉同伴蜜源与蜂房相跑不远,约100米左右,而跳镰舞,则是通知同伴蜜源离蜂记较远。圈数较多,频率越快,路程越远。

蚂蚁也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动物,蚂蚁的集体觅食、集体迁徙(xi)是一件我们津津乐道的事。作为一种集体生活的动物。蚂蚁之间的相互联系又是怎么回事呢?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蚂蚁是靠一种特殊的"化学语言"保持联系。这种"化学语言"称为激素。蚂蚁的器官或组织会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当蚂蚁在觅食时,它们就把激素散布在来回的路上。由于不同的

激素有不同的气味,而不同的气味又表示不同的意思,因而,同伴们就可以根据激素的气味来判定该到哪能儿去觅食以及是什么样的食物。一同前去的每一只蚂蚁都有散发出气味,这样来往的路上就成了"气味长廊",成群的蚂蚁就沿着这条气味长廊忙碌而有条不紊地搬运着食物而不会迷路。另外,蚂蚁还能够利用气味辨认谁是同族,谁是异族 ,这一点很得要,因为如果误入异族巢穴并被发觉,它就很难逃脱"粉身碎骨"的厄运。

在夏季,我们能够听到许多昆虫的鸣叫。你知道它们的鸣叫有什么意义吗?

昆虫的鸣叫大多有两个作用:其一是为了吸引异性同伴,另个则通常是对其他昆虫发现警告。不仅小昆虫,大的兽类也有许多的联系形式。你见过孔雀开屏吗?你别以为孔雀爸爸展开色泽鲜艳的彩屏是为了炫耀给你看的,其实,它的目的是引起孔雀妈妈的注意。另外,它展开彩屏还是对其他雄性的警告:"看,我多美!"它心里正这么说着呢!

大猩猩看到树上有果子,便大声呼啸。它是高兴吗?不是,它是告知同伴前来分享呢!当大猩猩遇到敌害时,它们也会发出嚎叫,这回它是请同伴前来救援助战的。

狗有一种特殊的划分疆界方式。它们为了显示自已的权威,往往在自已的活动范围内,在撒尿的地方会保留浓重的味迹,这种气味的意思就是警告其他的狗不要闯入自已活动的范围。聪明的狗用自己的尿划分出了自已的势力范围。

毛毛虫会排队,是很有趣的事。毛毛虫是蝴蝶或蛾的幼虫。科学家称会排队行进的蛾类为行列蛾类。它们排队是要集结外出大噬植物的叶子。大批毛毛虫一起用餐,轻而易举地就能将一棵树的叶子啃个精光。毛毛虫外出觅食。通常是由一只队长带头,其他的毛毛虫头顶着前一只伙伴的屁股,一只贴着一只排成一列或两列前进,这队伍最高纪录是600只。为预防自己不小心走岔路跟丢了,行列毛虫一面爬一面吐丝,这么一来,即使走丢了都还可以找回原路。在整队“虫”马走过的地面,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它们遗留下的一条“丝路”。这“丝路”不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而且相信爬在上面要比爬在高高低低的土石上舒服得多。

有趣的是,毛毛虫在行进过程中,若将队长夹走,排在它后面的那一只立刻主动补位,成为新的队长,前进的队伍丝毫不受影响。若切断它们的丝路,虽被切成两队,但后面那一队的队长就会到处闻、到处找,只要追上前面,两队又会二而为一行列。毛毛虫到达目的地后,立刻自动解散,三三两两地啃食树叶。嫩芽和树叶全被吞噬净后,毛毛虫会再次排队,跟着队长寻找下一个目标。等大伙全吃饱了,才又排好队,循着丝路回家去。

地球上的动物生活在无情的大自然中,各有生病自疗的奇妙方法。

能跑善跳的野兔,患了肠炎以后,就四处奔波,寻觅干枯的马莲吃,以后,肠炎就漫漫消失了。善于捕鼠的大花猫患了肠炎,就大吃大嚼鲜嫩青草,尔后大吐不止。这种以吐止泻的奇妙治疗方法,十分奏效。家庭豢养的猫、狗,感到身体不舒适时,也跑到野地里,找些医病的青草吃,精神就会逐渐振作起来。

生长在热带丛林的猿猴,一旦患了病,感到全身寒冷,战粟不止时,就会支撑着病体,迅速跑到金鸡纳树下,大嚼树皮,颇象人类服用奎宁似的,疟疾很快就痊愈了。大象生病以后,尽量找些具有医疗作用的野草和水草吃,如果寻找不到,它就吞服几公斤泥灰石。人们化验了一下,这种泥灰石中含有丰富的氧化镁、钠和硅酸盐,很有治病作用。寄生虫给鸟类带来不少痛苦,但是,高明的鸟儿自有治疗良方。鹧鸪、松鸡夏天在林子里,找些嫩草和浆果吃,到了冬天,就找松叶、杉叶和落叶松的树脂吃。这些草里含有丰富的香料和单宁酸,可以麻醉寄生虫,是鸟类的驱虫良药。有些杂食性野兽,一旦食物中毒,就会自动找些催吐促泻的草药来解毒。

野猪经常在深山老林里窜行,厚皮上常常伤痕累累。于是,它就跑到泥潭里去打滚,浑身沾满泥巴。这是一种泥浆浴,好比人类上药和包扎一样,使伤口与外界隔离,然后靠身体

内部抵抗力恢复创伤。野牛生了疥癣,就历尽千辛万苦,跋涉数日,到泥潭里去沐浴,然后晒干,反复数次,直到疥癣痊愈为止。

母獾和美洲灰狼善用物理疗法,母獾常常领着浑身脓疮的小獾到温泉里去洗澡,几经反复,便治好了脓疮。美洲灰狼一年到头在硫磺泉中洗澡,确保身体健康。

一只山鹬的腿被枪打断了,它就支撑着,在河边取些稀泥涂在腿上,然后又拐着脚收集些细草根,混合在泥土中,犹如外科医生给病人做石膏固定那样精细。

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因受微生物、寄生虫的侵袭,常会生病。也有的鱼在斗殴残杀中受伤,伤口感染化脓。这些病鱼、伤鱼就需要到海洋里的“治疗站”求医治疗。

有一种名叫圣尤里塔的小鱼,是海洋中最大的鱼科。当有病或负伤的鱼登门“求医”时,它便伸出尖尖的嘴来清除伤口上坏死的组织和鱼鳞、鱼鳍、鱼鳃上的寄生虫、微生物。这样,既可以治疗鱼病,又可使“鱼医生”美餐一顿。它们“医疗站”一般设在珊瑚礁上、水中突兀的岩石、海草茂盛的高地以及沉船残骸的边缘。

睡眠对一切动物都是很需要的,不过因生存的条件、环境的优劣和新陈代谢的不同,决定了各种动物的睡眠方式、睡眠地点和睡眠时间。

生活在海洋中的鲸鱼,它的睡眠时间是不固定的,如遇大风大浪,无法得到幽静的环境时,就干脆不睡。等风平浪静以后,便由一条雄性鲸鱼,把所有“家庭”中的人员——几条雌鲸和若干条幼鲸聚集在一起,以鲸头为中心,相互依偎着,呈辐射状,漂浮在海面上。海洋底层的鹦鹉鱼,睡觉前先钻到石头底下,然后从嘴巴里吐出丝来,迅速地织一件透明的睡衣,把自己裹在里边,起保护作用。天一亮便把睡衣丢掉,到晚上再织一件新的。对美丽的金鱼,人们似乎根本未发现过它的睡眠,其实,当它一动不动的时候,就是在睡觉。因为它没有眼睑,睡眠时,眼睛总是睁着的。

生活在树林中的猫头鹰,惯于夜间出来活动,捕捉田鼠进食。因此它的睡眠时间是在白天。睡觉时,总是睁一眼,闭一眼。

大雁在飞行迁徙途中,栖息时,总是由几只有威望的强健老雁轮流“放哨站岗”,发现情况,唤醒雁群,立即脱离险境,远走高飞。

鸳鸯“夫妻”之间的感情非常恩爱,白天形影不离,晚上睡觉时,雄的以右翼向左掩盖住雌的身体,雌的以左翼向右掩盖住雄的身体。它们就是这样互敬互爱,“同枕共眠”。刺猬睡觉时,将身子缩成一团,把浑身的尖刺一根根竖着,只露出鼻孔在外进行呼吸,谁也奈何它不得,真是安全得很。

生活在山岭中的野山羊,因为它缺乏自卫本领,所以总是提心吊担不敢入睡。为了休息,野山羊往往跑到土拨鼠的窝里去睡觉。因为土拨鼠非常机灵,一有风吹草动,土拨鼠会集体怪叫起来。这仿佛给野山羊报警,让它很快逃之夭夭。

专家们对海洋中的和蓄水池中的海豚分别进行了观察,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海豚昼夜24小时都处于运动之中。看来,海豚的睡眠方式与其他哺乳动物完全不同。

前些年,前苏联科学工作者通过脑电流扫描术详细地研究了一种叫做“阿法林”的海豚的睡眠问题。现已表明,这种海豚具有奇特的睡眠方式:“阿法林”大脑的两半球从来也不是同时进入睡眠状态,它们的左、右脑半球是轮流休息的。

那么,是否所有海豚的睡眠方式都是如此呢?为此,前苏联学者又对黑海里的“亚速夫卡”海豚进行研究。经观察表明,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它们总是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游动着。而且,无论是在轻度睡眠,还是在熟睡过程中,它们的游动都会激起水波。脑电流扫描术的密码表明,“亚速夫卡”在睡眠时,也仍有一半大脑在工作,只不过大脑右半球的工作时间比左半球的工作时间要长一年罢了。

你知道吗?吸血成性的只是雌蚊子,它是为了用于产卵繁殖后代和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活

动。而雄蚊一生吃素,不能吃血。

蚊子的视觉并不发达,又往往在夜晚活动。蚊子吸血的对象是人和哺乳动物。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皮肤上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可以被雌蚊触角上的"微型感受器"所接收,从而使蚊子飞往人体或动物体,准确地接近吸血对象。

事实告诉我们,在同样的环境下,人们被蚊子叮咬的机会并不一致,平时出汗而又不爱洗澡的人,皮肤上残留较多的乳酸、氨基酸、皮脂和盐类,蚊子嗅到这些物质的气味,容易飞来。皮肤柔软干燥,便于蚊子吸血,而皮肤寒凉潮湿则不易于招引蚊子。婴幼儿皮肤较细嫩,又常散发出乳腥味,容易招引蚊子。胖人和瘦人相比,胖人容易被叮咬。体质虚弱与身强力壮的人相比,健康人容易被叮咬。年轻人与老年人相比,年轻者容易被叮咬。

蚊子一生的吸血能力,在不同时间并不一致。俗语说:"七月十五蚊钢嘴,八月十五蚊伸腿"。意思是旧历七月十五日前后,是蚊子产卵繁殖最旺盛时期,吸血能力最强,象钢嘴铁牙一样咬人,到了旧历八月十五日,蚊子体内已储备了丰富的脂肪体,不再需要吸血了,就逐渐失去吸血能力而进入越冬准备阶段。

生活在海洋深处的鱼类,怎样在极其暗淡的光线下识别同类,寻找配偶和觅食呢?

原来,许多鱼类都象萤火虫那样,有着发光的本领。不同的鱼类,发出标志不同的亮光;靠着这些亮光,在同一鱼类中可以互相传递信息,并诱骗其他鱼类做牺牲品,或者用以摆脱捕食者。因此,发光是深海鱼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人发现,在大海的某些深度区,95%的鱼类都能够随时发光,或者保持连续发光。而在茫茫的海面上,却又常常可以看到发光的鱼群及其他海上生物,把一片水域照亮。

隐灯鱼可以算是一种典型的发光鱼类。它的眼睛下方有一对可以“随意开关”的发光器,发出的光能在水中射到15米远,以致有人深液在深海中不用照明就能把它捉到。

身子薄如刀刃的斧头鱼,虽然身长不过5厘米,但发光物几乎遍布全身,发光的时候,光芒能把整条鱼的轮廓勾画出来。鱼身下部的光既集中又明亮,仿佛插着一排小蜡烛。鱼类发出的光,大多是蓝色或蓝绿色,但也有少数鱼类发出的光是淡红、浅黄、黄绿、橙紫或蓝白色的。发光本领最高超的,恐怕要算渔民们所熟悉的琵琶鱼了。琵琶鱼能发出黄、黄绿、蓝绿、橙黄等多种颜色的光。这是由于它身上以至嘴里都带着能发出磷光的细菌;当这些细菌和来自血管里的氧相接触时,便发生反应,显出闪光。

有些鱼类的头肩有腺体性发光器,当它遇敌逃跑的时候,能发出光雾,以迷惑敌人。有一种生活在深海区的虾,在逃避时也能释放出一片发光的液体,迷惑敌人。

鱼的发光器官很多,甚至很小的鱼,它的表体也会有几千个微小的发光体。但是,不管哪种发光器官,发光时都离不开氧气,氧气供应停止,光就熄灭。这和人工复制化学光有点类似:化学光不需要电路和电池,只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即被活化而发光;把它装在密闭的容器里,隔绝了空气中的氧,光就立即熄灭。

两栖动物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移动。无腿蚓螈在软地里挖洞,它们的头肌肉强壮,推动身体,像鱼游泳一样左右弯曲进入地下。

大多数青蛙和蟾蜍的后腿比前腿要长得多。青蛙的后腿通常很有力,用于跳跃。它用大腿强劲的肌肉伸直后腿,使劲一蹬地推动自己在空中跃过。当青蛙在地上行走时也用前腿。蟾蜍并不像青蛙那样跳跃,它们在地上齐足跳跃或行走。所有的青蛙和蟾蜍几乎以同样的方式游泳——后腿蹬水,身体向前伸展,用前腿掌握方向。后脚趾间的蹼有助于两栖动物更有效地推动前进——就像潜水员的脚蹼。

有些生活在林中的青蛙能在空中短距离滑翔。滑翔时它们展开手指间和脚趾间的蹼,蹼就像是小降落伞,使青蛙慢慢下落,在空中停留较长时间。

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地面上的水螈和蝾螈站立时两脚分得很开,行走时身体左右弯曲以便使每一步尽可能长。水中的水螈很少用腿,它们游泳时整个身体呈S形前进,有点像鱼或

穴居蚓螈。

两栖动物的幼体左右甩动尾巴游泳。

第五篇: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世界遗产是世界所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遗产,是社会公共资源中最珍贵的一部分。世界各国都将世界遗产列入“国家公益事业”。世界遗产的功能与性质决定了它必须由政府来实施管理,对遗产的管理,就是对遗产资源价值进行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为公众的观赏、参观提供方便,使公众能充分地享受到世界遗产给其带来的休闲、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服务。这些服务原则上应该是面向公众非赢利性质的。

世界各国的世界遗产都是以公众利益为目标,绝大部分也都是由政府直接管理。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相对较为薄弱,仅靠政府的财力满足世界遗产公众利益的需要目前还做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地方政府将世界遗产的经济功能强化到第一位,以期通过世界遗产所获经济收入,发展成地方主要的经济增长点。这是造成世界遗产遭受开发性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政府都不能将世界遗产的保护放在第一位,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系列问题,最终使世界遗产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中国世界遗产的基本情况

中国自1987年故宫、长城等第一批世界遗产入选以来,到目前为止已有33处世界遗产项目,位于意大利和西班牙之后,居全世界第三。

近几年来,中国出现了空前的世界遗产申报热,全国有近百个项目宣布要申报世界遗产。中国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具备申报世界遗产基础条件的地方也相对较多,但推动世界遗产申报热的主要动力,是世界遗产的品牌效应及其作为特殊资源所显现的垄断经营价值。在看到世界遗产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少干部也因申报世界遗产成功而彰显了政绩并得到晋升。这种榜样作用,使一些地方政府不做真正研究便盲目地耗费巨资为申报创造所谓的条件。

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问题

有些世界遗产所在地的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回报与政绩,直接参与世界遗产的开发甚至推动过度开发,使世界遗产遭受破坏。从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世界遗产的保护问题主要有三大类:一过度开发,二破坏性建设,三管理工作不到位。保护和开发工作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文物和自然遗产本身的问题。长期以来十分严重的破坏行为,就是给予遗产本身的破坏。 长城附近的农民在长城上挖洞、砌房等现象较为普遍。河北省迁西县某村民竟然在长城上修了一个厕所,并在城墙上打洞用于排便。山西阳高县附近村民在长城上掏洞,做贮藏柴草及杂物等使用。

2、商业化、城市化及旅游设施建设问题。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33处遗产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设施建设过度,景区城市化、商业化的问题。

在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近些年一大批供游人食宿、娱乐、休闲、购物的楼堂馆所拔地而起。仅在武陵源的核心景区天子山,就建了几十万平方米的旅店,形成了“山中小城”,当地为旅游促销宣传,

称其为“天上的街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遗产委员会的专家到张家界考查,发现景区内城市化严重,破坏了环境和自然景观,要求限期拆除。张家界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不拆,就会失去“世界自然遗产”这块金字招牌。拆则将耗资三亿多元。最后为了保住世界遗产这块招牌,政府只能痛下决心。

3、新建景点和文物修复中的问题。为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在世界遗产地搞所谓综合开发,配套景点。

辽宁丹东虎山长城是明长城最东端的部分,1990年通过考古发掘找到了遗址,1992年经批准进行了复建。虎山长城的复建工程,虽然对长城基址进行了周密的考古发掘,但并没有按考古所获得的长城式样、结构、材料进行复建设计,造成几乎所有的考古遗址均遭破坏。

4、管理工作落后的问题。世界遗产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珍惜性和易破坏性的不可再生资源,其最基本的保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遗产的安全。有很多地方因管理工作不到位,使遗产遭受到严重破坏。

2003年1月19日的一场大火,几乎将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遇真宫烧毁贻尽。遇真宫失火事件的原因表面上看是文物部门以因经费紧张为由,擅自将遇真宫使用权转让给一家私立“武当山XXX武术学校”所致。实际反映的还是管理的问题。

上述所列举的问题,有的已经部分地得到了解决,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有的地方却越来越严重。由于造成这些问题的社会条件并没有得到根本地改变,所以新的破坏行为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产生保护开发问题的原因

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充分认识这些原因,是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关键所在。

1、开发利用过度,保护管理被动滞后。一些地方为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在世界遗产保护措施得不到落实的情况下,将开发利用世界遗产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进行无序开发,致使开发行为过度,造成世界遗产的历史真实性与风貌完整性遭到不可复原的破坏。造成这种过度开发和被动保护管理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缺乏对遗产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统一行为规范和有效的财力支持。

2、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世界遗产遭受的破坏,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进行的不规范旅游开发面前,法律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3、管理体制僵化和机制无序。我国对世界遗产资源缺乏统一的有效管理。多元化、多层次的管理体制早已不适应世界遗产的保护开发工作。从国家来说,自然遗产的管理归建设部负责,文化遗产的管理则归国家文物局负责。而旅游、林业、环保甚至水利等很多部门在这些遗产地又都有其管理范围。代表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对应的中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却又设在对世界遗产没有任何管理权的教育部。由于世界遗产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管理工作效率很低,有时甚至发生政策方面的冲突。从地方来说,国家对世界遗产的管理仅是指导性的,具体管理工作是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负责。这种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管理模式所造成的混乱,是中国世界遗产遭到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4、各级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有的专家曾统计过,国家每年给基本包括了全部中国世界遗产在内的119处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拨款只有1000万元,平均每处只能分到8.4万元,仅够盖一个规格不高的厕所;而韩国现有的20多处国立公园每年得到的政府拨款则相当于人民币3亿元。应该承认,经费的过分窘迫也是促使某些世界遗产管理者竭力用开发遗产来创收的原因之一。

5、社会普遍缺乏对世界遗产保护的关注。社会各界对世界遗产的认知主要停留在概念上,对世界遗产的实质内涵了解不多。世界遗产保护开发应该是一项促进全社会文明素质的提升的工作,不仅仅需要少数决策者对世界遗产给予重视,而且要求每一个和遗产发生关系的个人和单位,都应该具有良好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修养,有较强的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

解决保护开发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1、加强国家对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管理力度。国家应该成立由相关管理部门联合组成的中国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并设专门机构,对世界遗产保护和利用等重大问题进行科学决策,对实施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形成切实可行的规划与决策体系。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3、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我们保护世界遗产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能承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讲的是保护。二是为今天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讲得是利用。保护的目的是使子孙后代可持续地利用。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是基础,开发利用一定要有利于更好地进行保护。

4、探索市场化保护世界遗产的新路。世界遗产资源作为国家公益事业性的社会资源,保护的主体应该是政府。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很大程度上还要靠企业资助和非政府组织的协助。这样的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目前在中国的数量和能力都还比较少也比较弱。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依靠市场化运作保护世界遗产的新路,就成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5、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中国对现有的世界遗产保护经费是严重不足的。随着经济开发和建设的深入,要建立引导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为世界遗产保护工作寻求资金支持。

6、加强“中国世界遗产”工作的国际合作。中国和国际社会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合作的经常化、制度化,是推动和促进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中国有关部门和国际组织合作举办了很多世界遗产保护培训项目。还外派考察团赴世界各国学习人家的好经验,并接待不少来访的外国专家团队。使中国的遗产保护手段和设施得到了改进,也使国际社会了解了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状况。

这次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及中国长城学会组织的世界遗产考察团,受意大利五渔村国家公园邀请到意大利来,就是来学习意大利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及在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经验,希望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阆中古城自驾旅游攻略下一篇: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