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第二课时教案

2022-08-17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种子第二课时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种子第二课时教案

种子教案(第二课时)

《种子》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运用其中精准优美的语言。

3、学习运用表示先后关系的词和恰当动词写一系列动作的写法。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层层深入的朗读,读中悟情

教学过程:

一、对比同学们和小姑娘采集到的种子,体会小姑娘的品质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了解到小姑娘是十分纯朴又略带羞涩的孩子。这节课我们进一步透过文子了解她。

2、出示一段第一句。学生边读边思考:从同学们采集到的种子中你看出了什么?

3、出示小姑娘采集到的种子语句读悟(抽生读,师生接读停连,自由读,想象样子,脱离课本讲女孩种子的样子,背,用箭头默写在课堂本上)。领悟对比中看出了什么?。

二、朗读小姑娘倒种子的过程 ,读中悟情,提炼写法并运用。

1、作者把小姑娘倒种子的过程写得十分细致精当,反复读,悟情学写法(抽生读,抓出又然后读,找出动词读,边读边做动作读,看词背,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2、用写法。观察老师一系列动作,用上先后关系及动作词讲述出来。(老师包订书钉的动作),课后写

三、学习第七段,体会作者情感。

1、反复读第一句,体会从女孩挑选种子的过程你有看出什么?(抓又、叹号。。。)

2、学二三句,悟情。虔诚什么意思?认真仔细到虔诚。俊秀的脸颊专注的神情写在彩图女孩旁。我仿佛看见,你,饱满乌亮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遮盖辽阔大地的气势读出来。

四、略学后两段(前节课已重点学)女孩倒完种子后的举动在六段。女孩的种子虽然少却吸引了老师同学,大家深受感动读9段。

五、为什么以种子做题目?(看板书,除了这样将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还指什么?本课在你心中播下了怎样的种子?播下这样的好品质,将长成栋梁之才)

六、像这样一语双关,含义深刻的题目以前见过吗?以后关注与运用(出示阳光、倾斜的伞等题目) 课后反思:

1、很好的实现了以读代讲,熟读成诵的教学理念。对女孩种子样子,倒树种的过程,老师的想法及联想部分,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学生津津有味朗读既掌握了语言同时很容易理解了思想,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本课紧扣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这一重点。朗读中不仅体会到语言思想的美,而且熟练掌握了语言同时通过老师包订书钉的系列动作及时运用通过运用表先后关系和动作词写系列动作的写法。

3、课题的理解及迁移运用也是本课一大亮点。让学生体会一语双关,含义深刻的课题,同时出示《阳光》《倾斜的伞》《心中那盏灯》等题目,希望学生关注与运用。 不足之处是:

1、老师情绪思维不够投入,没有将自己完全投入在课堂中,有走教案的思想。因而学生细微的问题与进步没有及时洞察。没有达到师生思维碰撞,情感共鸣交融的理想境界。

2、学生朗读没有达到层层深入,还是在一个层面上重复。老师朗读技巧有待提高,情感不够投入。

3、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广,可以用相关名言进行拓展。

第二篇:《种子的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种子的梦》是一首现代诗,编排于五年级下册教材第六单元“心愿”第二篇。这首诗歌诗人柯岩创作于“文革”后期,有着沉重的历史背景。全诗共有八个小节,用优美的词句描述了种子在冰冷、黑暗的环境中,梦想着自己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教材中的一个难点。诗歌前四小节主要写种子所处的环境艰难、恶劣,但种子一点一滴地积攒着力气;后四小节主要写种子实现梦想的喜悦。因此两部分内容呈现不同的情感,第一部分要引导读得低沉而有力,第二部分要引导读得激昂、欢快。全诗的中心在于诗人以种子自喻,借种子的梦抒发自己的梦想。

困惑与思考:

阅读教学应有三个层次:读懂文本、读懂作者、读懂自我。这首诗中诗人柯岩以种子自喻,抒发自己的梦想,全诗洋溢着诗人在困难的环境中始终怀揣梦想的情感,始终坚信“不畏浮云遮望眼,拨开云雾见日月”。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如何让五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美,透过文字读懂诗歌表达的情感?

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及诗人柯岩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对于理解这首诗非常重要,然而五年级学生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课外收集的资料也难于真正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孩子适度了解这段历史,这个度又该如何把握呢?

从孩子的认知规律、年龄、心理特点出发,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后将本课教学重难点定位于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抓住诗歌的形象、重点的词句品读来体会像种子一样的人不管在怎样的环境中,都能怀揣梦想、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子在困难环境中仍怀揣梦想,乐观向上的精神。

2、学习本诗的比喻、拟人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子在困难环境中

1 仍怀揣梦想,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师生在课前收集资料了解文化大革命,了解作家柯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有自己的梦,一粒小小的种子也不例外。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柯岩的诗歌《种子的梦》。

生齐读课题。

2、种子的梦是什么?

生回答,师相机板书:发芽 长叶 开花 结果

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一)学习1——4小节,体会种子生活环境的恶劣、艰难,但种子却在不懈努力。

1、拥有这样梦想的种子身处什么样的环境? 生回答,齐读一小节:(课件出示一小节,一读)

在一个冰冷冰冷的世纪, 我藏身进褐色褐色的土地, 像一条小小的沉默的鱼, 潜身在潜身在碧绿的海底。

2、你感觉这粒种子所处的环境怎样? 生自由发言:恶劣、黑暗、寒冷……

你能把这些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试试看(生练读) 谁来读一读,抽生朗读一小节(二读)

3、(三读一小节)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对比读:

在一个冰冷冰冷的世纪 在一个冰冷的世纪

生谈感受,师小结:“冰冷冰冷”这个叠词加深了冰冷的程度,感觉特别特

2 别的寒冷。

师:给“世纪”加上点,变红,一个世纪可是一百年啊,一粒种子发芽需要一个冬天,为什么这儿说是一个世纪呢?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时间过得很慢,漫长,度日如年…… 师:让我们带着感受再读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冰冷冰冷”“世纪”,引导孩子在朗读中感受种子生活环境的恶劣,激发孩子的情感,进入诗歌的意境,在低沉、缓慢、让人窒息、压抑的朗读中体会种子生活的艰难。欲扬先抑,与下文体会种子实现梦想的喜悦,形成强烈的对比。

4、在这一小节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印象特别深刻? 生交流,谈体会:

褐色褐色的土地:埋藏在土里,四周一片漆黑,也许还被压在大石头下面,无法动弹,无法见到阳光,无法呼吸新鲜空气……)

小小的沉默的鱼:多美的比喻句呀,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把种子比喻成“小小的、沉默的鱼”你体会到了什么?(种子很小,很孤独)

5、这一粒怀揣梦想的种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你就是这一粒种子,你有怎样的感觉?

生自由发言:感觉寒冷、孤独、害怕、度日如年……

6、(四读一小节)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抽生读一小节,赛读一小节,齐读

[设计意图]:情感是诗歌的灵魂,而诗歌的情感总是通过形象来表现,在字词的品味朗读中,孩子们的头脑中建立了种子的形象,再以“你就是这一粒种子”调动孩子内心的情感,带领孩子真正走进诗歌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

7、种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怎样做的?自由读

2、

3、4小节,勾画出相应的诗句,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

生自由交流,相机引导:

种子做了这么多,他最终的目的就是——

为了冲破那土层的压力,

3 我一点一滴地积攒着力气。

师:在这样冰冷的环境中,种子在做什么?(积攒着力气)它积攒力气是为了什么?(冲破土层的压力)板书:冲破土层

师:你仿佛看到了一粒怎样的种子呢? 生交流,提炼关键词,生板在黑板上:

顽强、努力、永不言弃、不畏艰难……

8、你们已经完全读懂了,这是一粒顽强的种子,一粒不畏艰难的种子……指板书师生一起回顾。

师:这就是柯岩笔下的种子,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柯岩。

(课件出示柯岩笔名的由来):我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我们中国的古代人把绿绿的小树称之为柯;岩呢,当然是大大的坚硬的石头。岩石上是很难长出树来的。因此,凡是能在岩石上成活的树,它的根须必须透过岩石的缝隙寻找泥土,把根深深地扎入大地,它的生命力必须加倍的顽强……

9、师:其实,柯岩的经历是很坎坷的,但正如她所说,在困难和艰苦的环境中,她始终没有放弃,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梦想。课前你们已经收集了很多资料,结合这首诗,你想说点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这就是柯岩,在困难中不懈努力、始终怀揣梦想、热爱生活的柯岩。其实这就是柯岩的内心独白,孩子们,捧起书来用朗读来表达诗人的这一段独白吧。齐读1――4小节

[设计意图]:种子的形象其实就是柯岩的形象,在孩子们读懂了种子的顽强、不畏艰难、奋发向上……以作者笔名由来的介绍,引导孩子们走近柯岩的内心,明白作者是在以种子自喻,用种子的梦想抒发自已的梦想。在前四小节的朗读中读懂作者。

(二)学习5――8小节

1、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实现,这一粒坚强的种子最终:冲破土层――长叶――开花――结果 ,请自由读5――8小节。(指导学法:边读边想像画面)

2、你头脑中曾经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感受种子实现梦想的喜悦

4 在音乐和图片中想像:蜜蜂会和花朵说些什么呢?

4、男女生赛读:种子就这样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男女生赛读5――8小节。

[设计意图]5――8小节放手孩子们自学感悟,指导孩子们边读边想像画面,在美好的画面中体会作者实现梦想时的喜悦,在这种愉悦的情绪里孩子们自然而然就能欢快、激昂、有气势地朗读5――8小节,可谓水到渠成。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种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我们营造了这么美的画面是因为种子始终坚信:

明年的春天会更加美丽。

这正如作家柯岩:(出示柯岩的成就、齐读)

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新中国迎来了春天,柯岩连续不断地发表长诗、诗剧迎来了她创作的高峰期,出版诗集《中国式的回答》,《种子的梦》《周总理,你在哪里》收录其中

这就是柯岩,终于迎来了她的春天。在困难的环境中,乐观向上,怀揣梦想的种子,一直在努力的种子,明年的春天一定会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补充柯岩取得的成就这一段资料,让孩子理解:明年的春天会更加美丽,升华情感,表达柯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新生的寄托。

结尾:这首诗多美啊,就让我们把这首诗作为一粒种子,让它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吧。亲爱的孩子们,让我们把这首诗背下来吧。

第三篇:七年级生物上册3.1.2种子植物第2课时教案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种子植物 第二节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子解种子的结构,及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了解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的划分依据。本课还安排有一个学生实验,一个观察与思考,二组讨论。

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知道种子的主要结构。

.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 .能说出种子植物比其他三类植物占优势的原因;3

.识别校园或本地公园内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4 .通过认识本地常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认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5 重点难点.解剖和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识记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及各部1分的功能,种子的结构是本章的关键,它阐明了种子是形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学生只有了解双子种子中具有将来发育成幼苗的基本结构——胚;成下一代植物体的基础,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才能理解小小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原因,以及单、 双子叶植物的概念。 .培养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的能力。2.实验的顺利进行,玉米种子子叶、种皮和果皮的观察,是本课题的教学难点。因为:玉3很难分玉米种子的种皮和果皮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不易观察;米种子的子叶有一片且很薄, 开,不容易观察。.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4

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媒体.通过调查,了解初一学生对本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具备的相应能力,学生学习生物1

知识的兴趣,从而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具准备:①实物投影仪、浸软的菜豆种子、浸软的玉米种子、培养皿、解剖针,镊子、2刀片、放大镜、滴管、稀释的碘液。②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外形和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 构的剪贴图③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装置。 1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学生准备红色、黄色、绿色、黑色水彩笔各一支。3组,分别调查家乡植物种类,每组绘制一种家乡常见植物(代表一类5.课前将学生分成4 植物)的头饰,以备课上使用。 ,浸湿后以备课上使用。.学生课前采集五种以上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其中必须要有松子)5 课时安排: 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起承上启下 回答并在黑板上列出简表。玉米种子结构内提问有关菜豆、回顾上节 的作用 容 实验培养学生运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种子,并使学生的认识从局部点拨指导,观察其它用所学知识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进行分上升到整体,从个别上升到一

种子结构解决实际问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种子结般, 类,发表自己的看法。 构的完整概念。 题的能力题,并2培养学生交、 P82 1分组讨论: 指导小组内展开讨论 分组讨论流与合作的将答案填在书上,根据观察实

表达交流分组讨论并列表比验的结果,

能力较(自己设计表格)单、双子在班级交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流。培养学生分P82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阅读提问:你想知道种子植物比苔种子植物析解决问题种类更蕨类植物分布更广,藓、与其它植 第一段。 的能力。 多的原因吗? 物的比较 2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第四篇:《秋游》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图文对照,细读课文,通过想象,反复品读,体会秋天的美丽,体会孩子们面对秋天美丽变换的天空和色彩斑斓的田野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对本课生字的认读。

2、边听师读边观图,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画面,联系实际,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哪里。

2、比赛读。

3、仿照课文的的句式练习讲话。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______,有时像_______,有时像________.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看图说说田野的景色。

2、读读田野的美景。

3、想象练说。

农田里,稻子黄了,______;高粱红了,_______;棉花白了,_______.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扣“开心”一词,联系实际体会欢快之情。

2、迁移练习:

①、同学们在草地上,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

五、指导背诵。

六、布置作业:

1、把〈秋游〉有感情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五篇:《中庸》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主要句子。

2. 借助译文,了解《中庸》第一章(中和是天下的根本)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 感悟文中所讲的中和是天下的根本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能背诵主要句子。

感悟文中所讲的中和是天下的根本,并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学具、教具准备】

PPT、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听读

1、出示原文,教师范读。

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1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学生听录音。

二、再次感知

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

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3、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

4、指名学生诵读。

5、学生评议。

三、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

5、指名读。正音正字,指导语气停顿。

6、全班齐读。

四、检查朗读,感悟文意

1、指名朗读。

2、学生自由说理解。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师出示译文并小结。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6、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六、总结背诵

熟读成诵,练习背出韵律、背出感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怎样做好会议纪要下一篇:镇组工办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