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文化论文范文

2022-05-13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船政文化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船政文化内涵丰富,其优秀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弘扬船政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在具体实践中要深入挖掘船政文化的思想价值,完善船政文化宣传教育途径,普及船政文化精髓,構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态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与生活化。

第一篇:船政文化论文范文

开发利用船政文化的启示与建议

摘 要: 福建船政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造船业的基地、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近代海军的摇篮、近代教育的起点。福建船政设立的意义在于为中国近代科技、教育、军事、外交、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开发利用船政文化资源,传承创新船政文化,打造船政文化品牌提出了借鉴与建议。

关键词: 福建船政 海军发祥地 近代最大船舶工业基地 近代教育先驱

船政文化是福建独具特色的人文、地域文化,是中国近代文明史的重要篇章。挖掘、整理和研究船政文化,弘扬船政精神,对于提升我省的文化品位,塑造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扩大闽都文化知名度,推动福建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船政文化内涵

船政或福建船政是晚清文献中所称呼的福建船政局简称。福建船政是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创办、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主持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造船业的基地、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我国近代海军的摇篮、近代教育的起点。

船政文化是福建独具特色的人文、地域文化,是船政从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培养的人才及其所创造的精神文明与物质财富的总称。

从船政实践的结果看,其社会影响已远远超过了造船和办学,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对中国近代化进程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被史学家们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活化石。

二、福建船政设立的意义

(一)中国近代海军的发祥地

船政学堂是中国海军史上办学时间最长培养人才最多的海军学校;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培养高级航空和潜艇工程技术人才的学校——海军陆战讲武堂等。主要培养为造舰和海军服务的造船和驾驶人才,诞生了中国第一架自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福建船政送出了第一批留学生,组建了中国第一支海军舰队。因此,福建船政被誉为“中国海防设军之始,亦即海军铸才之基”,“足为海军根基”,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二)中国近代最大的船舶工业基地

福建船政采取近代企业经营办法,从1866年12月23日破土动工,到1867年12月,第一座船台竣工,并正式开始造船,到1869年6月10日第一号船“万年清”船体完工下水,随后的第五号轮船“安澜”号下水,配备了第—台国产蒸汽机(仿造),第一号铁胁轮船(木壳护以铁板)安上龙骨下水和造成双机钢甲战舰“龙威”号。到1907年止,共造船44艘,总吨位5755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2%。造船技术也不断更新,从木壳船到铁胁船,又到铁甲船。当时它是中国乃至远东规模最大、设备最为齐全的俗称“船政十三厂”的近代机器造船企业,成为中国造船创始之厂。

(三)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教育模式的近代教育先驱学堂

船政学堂办学模式,最初的设计者是法人监督日意格。他采用法国教育体制,把船舶工程学校与海军学校合二为一,是一所按学科分设专业与课程的近代高等学校。前学堂学制造,采用法国军港士官学校的科目训练;后学堂学驾驶,采用英国海军的培养方法训练。并且结合中国实际,实行“权操诸我”的原则,在办学管理上“趋变求新”、在教师管理上“求贤任能”、在学生管理上“赏罚分明”、在课务管理上“道器并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化办学模式,如厂校一体、工学结合;严格管理、精益求精;引进人才、契约合作;留学深造、因材施教。实践证明这种办学模式是成功的,被李鸿章誉为“闽堂是开山之祖”,近代教育先驱。正是船政培育了人才,人才也造就了船政的辉煌,人才是船政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所在。

(四)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面旗帜

中国近代新式学校是从西方引进的,且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上是成功的。作为中国第一所高等学校,它的创办本身,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体现。福建船政最关键的是推动了中学西传、西学中传和中西文化的融合,成为近代新文化的传播地。

在它存在的40多年里,船政学堂从计划到实施的一系列的过程无不体现中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同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它也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和影响。1877年初夏通过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由官方组织向欧洲派遣30名学生留学的方式,严复、萨镇冰、刘步蟾等12人赴英国学习驾驶、指挥等海军专业课程,魏瀚、陈兆翱等18人留在法国学习舰船制造、矿务、电气等,随后船政学堂派遣一批又一批毕业生出国留学,把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他们中不少人著书立说,翻译西方名著,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作出了杰出贡献。福州船政开启的中国必须向全世界人民创造的一切先进成果学习的思想和实践,是对我们最宝贵的启示。

三、开发利用我省船政文化的启示与借鉴

(一)船政文化宣传与普及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船政文化宣传推广的重要性和意义已得到福州市民的普遍认可。但船政文化历史很辉煌,知名度却不高,为此,要进一步提升船政文化宣传与普及的力度,包括进一步和物质文化相结合,形成有特点的区域文化产业,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进一步让大众唱主角,进一步加强新闻和影视营销等。

(二)船政学堂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借鉴

1.船政学堂办学经验与特色

船政学堂办学经验和特色,对今天的高职教育将有许多可弘扬和借鉴之处,包括办学思想明确,定位清晰;人才培养模式务实;创造厂校一体的办学体制,教学与实践密切结合;建立了配套育才体系;重金聘请外籍师资;严格管理,赏罚有度,重视本国师资选配;重视实践,学用一致;出洋深造,培养高级人才;投入大量教育资金等。

2.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一是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体现层次化并适当实施精英教育。二是克服过强的功利性,实现教育对人的关怀。另外,船政学堂在人才培养方面注意到了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宽度和广度。

3.对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模式的启示

“船政之根本在于学堂”。政府的重视及财政方面的大力扶持,使船政学堂设立之初就可以重金聘请高水平的洋监督、外籍教师、洋工匠,根据教学需要购买教材、仪器设备,设立造船厂安排学生上厂课,整个实践体系相当完整。由于是政府统筹安排,学堂与船厂才能互为根本,相辅相成,共同为近代工业社会培养出了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当然,终因历史条件所限,船政学堂始终没有发展成为一所基础学科主题齐全、实用学科重点突出的综合性大学,这也是它的欠缺所在。

四、开发利用船政文化资源,传承创新船政学堂教育文化,打造船政文化品牌

(一)振兴船政学堂是社会各界的强烈愿望

2004年5月全国政协第1144号和第1606号两份关于开发利用船政文化的提案提出了提升船政学院办学层次的建议。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汉斌、海军副司令张序三中将、原农牧渔业部部长何康、中科院院士王绶官等诸多老校友、老领导联名呼吁,请求政府给予支持,加强船政文化教育传承,做大做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提升学校办学层次,以期重塑船政学堂当年的辉煌成就。2011年,为进一步传承船政文化主学脉、弘扬船政文化,在社会各界支持与广大校友呼吁下,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示,原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更名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二)我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急需高素质的海洋人才

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将福建省列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急需船舶制造类、航海技术类、海事管理类、港口物流类等一大批高素质海洋人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作为福建省唯一沿袭船政学堂教育模式的高等学府、我省交通运输系统唯一高等院校,开设的航海、轮机、海事管理、港口物流等有关专业契合海洋经济建设需要。同时拥有完善的生产性实验实训条件,可为我省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技术革新、技术培训、科研服务等,对复兴船政学堂,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定将发挥重大作用。

(三)传承船政学堂学脉有利于推动福建省高职教育发展

福建船政学堂不仅创建了与工业化和海军建设相适应的全新教育模式,培养了大量人才,成为中国近代科技和海军队伍的摇篮,而且创造了近代教育模式的新样板,其“船政根本,在于学堂”的人才观、“引进西学,为我所用”和“求是、求实、求精”的教育观、“窥其精微之奥”的留学观等,都是当时中国前所未有的思想变革和开创性实验,至今让世人为之惊叹,并深受启迪。

溯源于船政学堂的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传承船政教育模式,坚持针对性和实用性专业与课程设置,形成了“以工为主、依托行业、产学结合、厚德强技”的办学特色。因此要深入开展船政文化研究,必须依托职业教育,以学院建设发展为载体弘扬船政文化,让船政文化研究与学院的发展之间形成良性的双向促动:船政学堂“前堂后厂”的教育模式与当前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船政学堂当年成功的办学模式对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把船政学堂的办学经验成功嫁接到学院这所首批国家示范性院校身上,可以让船政文化研究接上地气,其研究成果具备现实孵化功能。同时,学院也可借助“高等职业教育第一校”的船政学堂效应,积极打造职教界的船政文化名片,为丰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这一类型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并借此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推动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综上,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船政文化资源,传承创新船政学堂教育文化,打造船政文化品牌,提出以下建议。

(1)同马尾造船厂校企合作办学,成立研究会,共同打造船政文化品牌。

(2)恳请以船政学堂传承校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为载体,打造省级船政教育文化品牌,大力推动船政教育模式传承和建设,重视支持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办学,支持该校征地建设新校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3)支持船政学堂教育模式在现代职教转型和深化职教领域改革的传承与创新,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为试点探索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的办学模式,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订单式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专业硕士试点等办学改革。

(4)建议在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的基础上,升格为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福建船政学院”。条件成熟时办成“中国船政大学”。

(5)在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挂牌成立中国船政文化研究会和中国船政文化研究院,由国家、省、市共同努力,加大研究力度塑造品牌,扩大影响。加强船政学堂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并促进各类船政研究团体研究成果向当前职业教育的现实应用转化,以船政文化研究寻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生力,为我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创造新的红利。

(6)在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成立船政文化基金会,广泛筹措资金,主要用于对船政文物的收集;保护和展览及举办一些具有影响力的研讨会或纪念活动;举办海峡两岸船政文化论坛,广泛邀请两岸学者和船政学子及后人参加,加强两岸沟通和联系,强化两岸民间文化交流,为促进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沈岩.船政学堂[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

[2]潘懋元.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与中西文化交流[J].中国大学教学,2006,(07):16.

[3]林新媚.马尾船政文化形成的因素分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5(5).

[4]薛菁.福建船政学堂与中国近代教育——兼论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教育理念[J].闽江学院学报,2004,(1):102-105.

[5]陆琼瑶.论船政文化及启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1).

[6]林致燊.马尾船政文化嬗变的脉络[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9).

[7]李芳.马尾船政文化考评[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11).

[8]沈岩.福建船政学堂历史地位新探[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2).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党建思政“船政文化”专题研究课题(DJ1628)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盛海洋 柳燕妮

第二篇:弘扬船政文化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船政文化内涵丰富,其优秀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弘扬船政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在具体实践中要深入挖掘船政文化的思想价值,完善船政文化宣传教育途径,普及船政文化精髓,構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态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与生活化。

[关键词]船政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精神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1.137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门户,致使中国失去了海防线上的防御能力,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也由此拉开序幕 为巩固海防,富国强兵,1866年6月,经闽浙总督左宗棠上书奏请,清朝廷批准在依山傍水的福州马尾建立造船基地,创办学堂,培养造船驾驶等科技人才,历史上的福建船政也就由此而生。

1 船政文化精神的内涵

船政文化博大精深,它开辟了近代中国科技教育、装备制造、海军训练的先河。兴办西学,传授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专业设置涉及造船、练兵、开矿、治水、制造枪炮等。学习西方创办现代化教育模式,培养出大批的各类优秀人才,如海军骨干、造船精英、外交名家、翻译天才以及思想家。就其精神内容而言,船政文化表现得尤为丰富而出色,这就是船政精英们向近代中国社会奉献的珍贵精神产品,如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西方社会科学先进理论、社会改革思想、中西方文化交流成果、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抗敌御侮与海防建设的方略、外交策略思想等。这些连同他们的爱国情怀、报国志向、首创精神、创新意识、勤勉态度和严谨作风,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应当继承的优良传统。

1.1 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在列强瓜分中国的当时,船政人表现得尤为突出。它奏响了中国人觉醒图强的进行曲,是民族自尊、爱国自强的典范。特别是甲申马江海战、甲午黄海海战,船政的学生正气凛然,奋勇杀敌,视死如归,涌现了大批的中华优秀儿女,如邓世昌、詹天佑、林祥谦等,或御敌捐躯,或科技强国,或为民族解放献身。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升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贯穿于船政的方方面面。船政之所以在今天仍备受社会关注,在于其爱国精神和壮举依然令人热血澎湃。

1.2 重视科教,以人为本的精神

在兴建船政之前,左宗棠就考虑如何培养人才,适应需要,建议设立“艺局”。沈葆桢高瞻远瞩地认为:船政根本在于学堂,船政前途的兴衰在于人才的培养。建厂之初就创办“求是堂艺局”,不久改称船政学堂,分前学堂、后学堂,后又增设绘事院、艺圃。船政学堂为中国近代的造船、航海、文化、天文、航空、铁路、机械等培养大批科技人才。

1.3 对外开放,崇尚科学的精神

船政开了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先河。雇请法国人到福州马尾共商建厂造船大计,以洋为师,发展中国造船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方式,他们建立学堂,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科学知识,同时对外派遣留学生,从而造就出中国近代史上众多杰出英才。严复、邓世昌等先贤的名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4 锐意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

船政创业者坚持改革创新,义无反顾,坚定自信,催人奋进。以新知识来教育学生,更派出大批优秀毕业生到西方留学。注重实践,背离传统科举制度之道,使学生学以致用,成为有用之才,使船政取得令世人瞩目的绩效。船政吹响了中国从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进军的号角。福建船政虽然只存在40多年,却创造了众多的“全国第一”:中国第一个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的近代工业基地;中国第一个引进西方教学和管理模式,培养现代科技人才。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奋斗目标时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体系归纳和顶层设计的形式,将国家的精神追求、社会的评判标准、个人的言行守则融为一体,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因素与支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具体化,才能有效地转化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弘扬船政文化的爱国改革、民族富强、锐意创新的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现。

2 船政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具有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蕴含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优秀价值,又借鉴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具有人民性、崇高性、时代性和普遍性等特点。其本质反映了人们核心价值追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导向。

船政文化隐含的爱国自强科学的精神就是致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家国情怀,追求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理想,涵养着建设国家、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人生操守;重视教育,以人为本就是完善自我、造福社会的途径与手段;是修身报国、服务社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能力与本领;而“创新”就是在追求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境界。船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一致的。

3 弘扬船政文化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思路

首先,弘扬船政自强不息开放自主和勇于献身的爱国精神,力求塑造有着自强奋发的进取性、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和无私奉献性的精神。回首当年,船政人在国难当头,深刻认识到只有开放地引进外国先进技术,通过自身坚韧不拔的努力,才能达到国家的强大而免予危难。弘扬船政爱国精神,践行爱国爱乡、富强民主的核心价值观。让人们在生动真实的历史面前受到洗礼和教育,增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牢固树立爱国、民主、富强,勇于奉献、敢于拼搏的价值信念。“弱国无外交”,积贫积弱,国家必受外敌的欺凌,只有国家的富强才有人民的尊严,中华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其次,弘扬船政务实的创新精神,培育国民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当时,船政主张扎实地进行革新创业的精神闻名于世,既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的许多突破,还出现了如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等革新先驱者,推动着近代化的进程。今天,我们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喜人成就,对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的巨大作用感同身受。制度是核心價值观的承载体和外在体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靠制度来保障。要以强大的魄力、改革创新的精神突破制度的藩篱,完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方面的各项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高尚美好、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使核心价值观通过制度的实践的途径转化为民众内在的道德品性和外在的行动自觉。

最后,弘扬船政以人才为本的精神,抓教育重人才的培养。历史上的船政学堂之所以有着持久的影响力,与它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是直接相关,新时期人们最关注的就是人才,要大力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践行平等公正的核心价值观。文化权利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文化民生是实现平等公正的重要途径,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归宿之一。推动文化教育民生必须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教育工作者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按照“三贴近”的原则,创作生产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神食粮。要加快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构建发达的文明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弘扬船政文化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从认知认同到内化为灵魂,再到外化为行为的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积极引导,民众主体力量的广泛参与,平台载体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才能有效地提升民众的思想素质和精神面貌,增强民众对于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向外界展示一个特色鲜明、文明和谐的文明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沈岩.福建船政学堂[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许友孝 章青松

第三篇:福建船政发展过程及设立的意义

摘 要: 文章通过福建船政由来及发展过程介绍,揭示出福建船政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造船业的基地、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近代海军的摇篮、近代教育的起点。福建船政设立的意义在于为中国近代科技、教育、军事、外交、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留给了后人无数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福建船政 发展过程 设立意义

福建船政或船政是福建船政局(又名马尾船政局或福州船政局)简称,这是晚清文献中所称呼的。称“福建船政”,因为船政设在福建;称“船政”,因为当时全国仅此一家专门“船政”,因此,船政成为福建船政局的代称。

福建船政是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创办、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主持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造船业的基地、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我国近代海军的摇篮、近代教育的起点。福建船政创造了数十个中国第一,其主要贡献是开辟了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新途径,为近代海军人才、装备及军事力量提供了支撑,为近代科技、教育、军事、外交、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福建船政引领时代潮流,独领风骚近百年,成效卓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曾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留给后人无数的启示和借鉴。

1.福建船政的含义

“船”是水上运输工具。“政”,辞海的解释主要有三:一曰政治;二曰事务,如校政、家政;三曰主其事者,如学政、盐政。“船政”从字面上理解,一是有关船舶方面(主要是造船、航运、港务、监督)管理事务的统称;二是主其事者,是当时清政府一个高规格专门掌理船舶事务的官署。

但从马尾船政创办的情况看,福建船政局管辖的事务包括造船、修船、学堂(人才培养)、海军(福建海军),形成船政的造船基地、修船基地、培才基地、海军基地等,近代造船、办学、水师三位一体的海军系统。

从船政实践的结果看,其社会影响已远远超过造船和办学,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对中国近代化进程都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马尾船政的内涵是深刻而丰富的,它是一个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又是一个有一定独立处置权的政治经济实体,还是一个军事工业和培养海军的基地,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最早引进西方教育模式的教育机构之一等。

2.福建船政由来与兴衰

中国近代船政的起因是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联系在一起的。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是中国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此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强国御侮之道,成为当时的新思想,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应运而生,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奋起图强。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主张“师敌之长技而制敌”。魏源受林则徐委托编撰的《海国图志》进一步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提出了制造船械、聘请夷人、设水师科等设想。

闽浙总督左宗棠深受他们的影响,决心实践“师夷制夷”以自强。同治五年(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在《试造轮船先陈大概情形折》中,奏请清廷在福建闽江口的马尾三岐山下罗星塔一带背山面江之处选址设局造船和“整理水师”,培养人才。1866年7月14日,清政府给予批准。于是,中国近代第一座自己开办的船政学堂及相应的造船厂(含五个车间)、舰队便于1866年12月23日正式动工兴建。1867年1月6日船政学堂正式开学,1868年下半年基本完工。

由“虑事详审精密”的一品大臣沈葆桢首任总理船政大臣。任用法国人日意格(ProsperGiquel)、德克碑(PaulNeveued’Aiguebelle)为正副监督,总揽一切船政事务。船政局主要由铁厂、船厂和船政学堂(初建时称为求是堂艺局)三部分组成。从1869年6月10日,船局制造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到1907年5月(光绪三十三年)陆军部上奏朝廷之后停办,船局共造成各种船舶40艘。其中在日意格任监督期间(1866-1874)造成15艘大小不同的木质轮船。1874年起,造船业务改由自己培养的技术人员主持,到1895年继续造成船只19艘,其中有铁胁兵船和铁胁巡海快船,并自造复式轮机,船局的技术水平显见提高。

1884年中法战争中,福州船政局遭法军严重破坏。战后虽力图恢复,但生产能力大不如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更见衰敝。辛亥革命后,船政局归海军部管辖。“中华民国”初期政局动荡,制造业务无所建树,1928年改称海军造船所。抗日战争期间,船厂屡遭日机轰炸,损失严重。1949年,国民党政府逃离大陆时,又拆迁走大部分机器。新中国建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

3.福建船政设立的意义

3.1中国近代海军的发祥地

左宗棠的初衷之一是要整顿水师。船政造船,主要造的是军舰,武装海军;同时制炮,生产鱼雷,也是为了武装海军。如中国第一艘木壳兵商两用船——“万年清”号、中国第一艘铁胁巡海快船——“开济”号、中国第一艘钢甲巡洋舰——“平远”号、中国第一艘鱼雷快舰——“建威”号。

船政学堂是中国海军史上办学时间最长培养人才最多的海军学校;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培养高级航空和潜艇工程技术人才的学校——海军陆战讲武堂等,主要培养为造舰和海军服务的造船和驾驶人才。福建船政送出了第一批留学生,组建了中国第一支海军舰队。因此,福建船政被誉为“中国海防设军之始,亦即海军铸才之基”,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据统计,从1866年创办“求是堂艺局”到抗战期间马尾沦陷为止,船政学堂共培养出海军军官和科技人员1100多名,培训海军专业士兵至少5000多名,占中国近代海军同类人员的60%。先后担任海军统领、总长的就有叶祖珪、黄钟瑛、萨镇冰、刘冠雄、林葆怿、李鼎新、蓝建枢等人,更造就包括中日甲午海战英烈邓世昌、林永升等一大批爱国英才和反侵略行动。如1874年4月(同治十三年),日本政府利用琉球船民被台湾高山族人杀害“牡丹社事件”,出兵侵台,清廷命沈葆桢带兵前往巡视。沈葆桢6月14日带领船政学子驾驶福建船政生产的“安澜”、“伏波”、“飞云”等第一支中国蒸汽舰队远赴台湾,投身到保卫国家疆土的战场。兵轮抵达台湾后,一方面对整个防御系统进行了更为全面的部署,练勇备器,给予侵台日军强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据理诘责日军,迫使日本政府同意议和,挫败了日军的侵台图谋,这是中国自造军舰首次参加的反侵略行动,使日本首次武力犯台失败。之后沈葆桢又以兴办船政的开放性思维建设开发台湾,在很短时间内推行一系列国防、行政、经济、文化政策,而船政学子们也在绘制新式地图、矿产开发、电话电报等方面施展身手,为台湾近代化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辛亥革命后,船政学堂暨马尾海军各校毕业生担任将军的共计55名,其中上将12人,中将25人,少将18人。福建船政不愧是中国海军的摇篮,“足为海军根基”。

3.2中国近代最大的船舶工业基地

马尾船政采取近代企业经营办法,从1866年12月23日破土动工,到1867年12月,第一座船台竣工,并正式开始造船,到1869年6月10日第一号船“万年清”船体完工下水,随后的第五号轮船“安澜”号下水,配备第一台国产蒸汽机(仿造),第一号铁胁轮船(木壳护以铁板)安上龙骨下水和造成双机钢甲战舰“龙威”号。到1907年止,共造船44艘,总吨位5755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2%。造船技术不断更新,从木壳船到铁胁船又到铁甲船。造船工业是当时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并且带动了上下游工业的发展。

沈葆桢在《报销船政经费折》中对船政规模作了具体的描述。“今坞内所盖,其砌砖者有铸铁厂(翻砂车间)、轮机厂(制造锅炉车间)、合拢厂(安装车间)、大铁厂(轧材车间)、水缸厂(动力车间)、大小炉屋、转锯厂(锯木车间)、绘事楼;其架木者有拦铁厂、捶铁厂(锻造车间)、打铁厂(小锻造车间)、小轮机厂、木模器具厂、桅舵舢板厂、帆缆厂、钟表厂(制造仪表车间)、船亭、船屋、船槽、铁天车马头;此外还有铁辙、风隧、铁炉、烟筒。坞外有前、后学堂、艺童下处、大洋楼四座(居洋员)、大洋房四所(居洋匠)、船政大臣及各员绅办事公所、东西考工所、艺圃、健丁营棚、储材所、机器所、广储所、砖窑所等”。

一个平时工人二三千人,在工程繁忙时多达三万七千多人,具有车、钻、刨、压、碾、镟、拉、锯和锻等类工种,能制造轮船所需要的锅炉、轮机、仪表和各项机器配件的规模大、设备全的当时在中国乃至远东规模最大、设备最为齐全的俗称“船政十三厂”的近代机器造船企业,成为中国造船创始之厂。

3.3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教育模式的近代教育先驱学堂

1866年左宗棠建立福州船政时,他经深思熟悉,否定从国外购买海军装备的选择。实际上,他想通过建立海军,使中国人学会建设海军和管理海军。在他与两个法国海军军官德克碑和日意格签订的“总协议书”上,写道:“另外,需建立一所学校教授学生法语,使学生能掌握海军建设的科学,教授学生英语,使他们能掌握船舶驾驶的科学。只有在我们能建造和操纵自己的船舶时,才能说这种教学指导是成功的。”

深受福州三坊七巷文化熏陶的沈葆桢等人,非常明确要“师夷长技”,务必开办学堂;设局造船,关键在于教书育人,强调“船政根本在于学堂”,“艺局是造就人才之地”。这深刻地阐明了相对于造船来讲,开办学堂显然处于更优先的地位。这种思想在船政学堂的楹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一篑为始基,自古天下无难事;致九译之新法,于今中国有圣人。”“且漫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即此是格致关头,认真下手处;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定须从鬼神屋漏,仔细扪心来。”事实也是如此,1866年12月船政动工基建之时,求是堂艺局同时开始招生,并于1867年1月6日在于山定光寺开学;在建船厂的同时,也在筹建学堂,结果船厂尚未竣工,甚至衙署也未奠基,学堂即已建成。这种重在教育的思想和做法,是使福建船政得以顺利发展,并在近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的根本所在。

船政学堂办学模式,最初的设计者是法人监督日意格。他采用法国教育体制,把船舶工程学校与海军学校合二为一,是一所按学科分设专业与课程的近代高等学校。前学堂学制造,采用法国军港士官学校的科目训练;后学堂学驾驶,采用英国海军的培养方法训练。并且结合中国实际,实行“权操诸我”的原则,在办学管理上“趋变求新”、在教师管理上“求贤任能”、在学生管理上“赏罚分明”、在课务管理上“道器并重”,形成特色鲜明的中国化办学模式,如厂校一体、工学结合;严格管理、精益求精;引进人才、契约合作;留学深造、因材施教。

在此后的40多年里,船政学堂先后有造船学堂、绘画学堂(绘事院)、艺徒学堂(艺圃)、驾驶学堂、练船学堂、管轮学堂、电报学堂、匠首学堂等八所学堂,共毕业学生510名(连同民国13年为止毕业的共629名),选送出国留学生四批及零星派出共111人。曾培养出一大批时代精英,其中不少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一笔,如开时代风气的“启蒙思想家”严复,留美归来亦曾在此补习的“铁路之父”詹天佑,外交家陈季同、罗丰禄,造船专家魏瀚、郑清濂,矿务专家林庆升、林日章,轮机专家陈兆翱、杨廉臣,海军高级将领萨镇冰、黄钟瑛,中法马江海战英烈吕翰、许寿山,中日甲午海战英烈邓世昌、林永升等船政学堂的杰出代表人物。正是这些人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科技、军事、经济、文化走向,并为福建船政学堂树起了中国近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端的历史丰碑。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办学成绩卓著,它的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为后来的天津中西学堂(晚于船政学堂29年)、京师大学堂(晚于船政学堂32年),以及南京、黄埔、威海卫、昆明湖等众多高等学堂所仿效,尤其是高等实业学堂、水师学堂,即使后来的高等专门学校或专科学校,也多见到受船政学堂影响的痕迹。实践证明:这种办学模式是成功的,被李鸿章誉为“闽堂是开山之祖”,近代教育先驱。

因此可以说,正是船政培育了人才,人才也造就了船政的辉煌,人才是船政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所在。

3.4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面旗帜

中国近代新式学校是从西方引进的,且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上是成功的。作为中国第一所高等学校,它的创办本身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体现。

福建船政最关键的是推动中学西传、西学中传和中西文化的融合,成为近代新文化的传播地。在这个西方文化汹涌而至、中西文化交流大跃进的历史时期,船政学堂的意义绝不仅仅存在于军事科技领域。在它存在的40多年里,船政学堂从计划到实施的一系列的过程无不体现中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同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它也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和影响。1877年初夏通过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由官方组织向欧洲派遣30名学生留学的方式,严复、萨镇冰、刘步蟾等12人赴英国学习驾驶、指挥等海军专业课程,魏瀚、陈兆翱等18人留在法国学习舰船制造、矿务、电气等,随后船政学堂派遣一批又一批毕业生出国留学,把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他们中不少人著书立说,翻译西方名著,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作出杰出的贡献。

一是引进西方的应用技术,也就是所谓“西艺”,迅速地提高科技和工艺水平。

二是引进西方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思想,突破“中学西用”的框框,引进触动“中学”的“西政”和“西学”观念。例如,严复所翻译的《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法意》、《穆勒名学》等,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最早系统地介绍西方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及科学方法论,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向科学与民主方向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是中国近代的一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船政毕业生,留法归来的王寿昌帮助古文学家林纾翻译法国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在清末风行一时震撼中国文坛,促使不懂外文的林纾与许多人合作翻译出184部外文名著,为中国文化增添异彩。陈寿彭《格致正轨》、罗丰禄翻译《海外名贤事略》、《贝斯福游华笔记》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三是将中国文化介绍到国外去,如陈季同在清政府驻法、德等国使馆工作多年,写了许多介绍中国现状和中国文学的法文作品“英雄的爱、中国人自画像、中国戏剧、中国故事集、吾国”,并将中国名著《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介绍到法国,在法国文坛上享有盛名。马建忠归国,写成中国第一部新语法专著《马氏文通》,填补了中国这类书籍的空白。

有人会问:为什么当初规划船政的目的和任务只是为建设海军,后来发展成为推动国家全面现代化的突击队呢?原因在于,开始决定通过全盘“请进来”办厂办学堂,后来进一步通过“走出去”派出一批有水平的毕业生去国外留学。这些留学生在国外必然会发现先进的事物,从而介绍和引进国内,推动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因此,福州船政开启的中国必须向全世界人民创造的一切先进成果学习的思想和实践,是对我们最宝贵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沈岩.船政学堂.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

[2]郑剑顺.福建船政局史事纪要编年.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10.

[3]陆琼瑶.论船政文化及启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1).

[4]林新媚.马尾船政文化形成的因素分析.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5(5).

[5]薛菁.福建船政学堂与中国近代教育——兼论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教育理念.闽江学院学报,2004(1):102-105.

[6]潘懋元.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与中西文化交流.中国大学教学,2006(07):16.

[7]林致燊.马尾船政文化嬗变的脉络.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9).

[8]李芳.马尾船政文化考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11).

[9]陆琼瑶.论船政文化及启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1).

[10]黄侨彬.社会变迁与马尾船政文化的形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1).

[11]沈岩.福建船政学堂历史地位新探.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2).

[12]林庆元.福建船政局史稿.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488-500.

[13]陈学洵,田正平.中国近代教育史料汇编——留学教育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14]包遵彭.中国海军史.台北:中华书局,1977.

[15]裴荫森.船政奏议汇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民盟福建省委会调研课题:“关于大力开发利用我省船政文化的对策建议”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5-25,主持人:盛海洋。

作者:盛海洋 盛京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智慧社区论文范文下一篇:钱币文化论文范文

热门文章

船政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