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用语的修辞分析论文

2022-04-3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委婉用语的修辞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本文借鉴语用学及相关理论对低调陈述用作课堂教学评价语进行批评语用研究。通过不同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比较分析和教学实践调查,研究发现低调陈述修辞格是一种积极的语用策略,是“文明的、合理的语用方式”,能够创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教学的语言生态环境。低调陈述体现主体性、人际性意义、社会意义。

委婉用语的修辞分析论文 篇1:

英语写作中汉语语篇思维模式的迁移论

摘要:从迁移理论的视角对比分析了英语直线式思维模式和汉语螺旋式思维模式及其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探讨了英语逆潮式语篇模式和汉语高潮式语篇模式,实例分析了英语直线式思维模式的英语作文和汉语螺旋式思维模式的英语作文,并提出了教学建议,以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克服他们英语写作中的这种汉语语篇思维模式的迁移影响。

关键词:英语写作;英语语篇思维模式;汉语语篇思维模式;迁移:跨文化意识

引言

英语写作作为一种书面形式的输出性技能,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语篇组织能力。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汉语式思维现象,表现在其作文的词、句、篇上都带有汉语的气息。究其原因,这是汉语思维模式和汉语语篇结构模式在英语写作中迁移的结果。本文从英汉对比语篇修辞的视角出发,对比分析英语语篇思维模式和汉语语篇思维模式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因素,并实例分析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在语篇方面出现的汉语式语篇思维的问题,并提出克服学生汉语语篇思维的影响和培养学生英语语篇思维能力的教学建议。

一、迁移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母语被称为第一语言,学习语(目标语)被称为第二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第一语言知识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被称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第一语言迁移现象。迁移这一概念来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迁移指的是人们以前学习过的旧知识在后来的新知识学习中产生影响的心理过程。1953年Weinreich在《语言的联系》这本书中讨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关系时提出了一个概念——干扰。因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由于对第一语言比对第二语言更为敏感,第二语言学习者所学的第二语言中无疑就会留下第一语言影响的痕迹,因此Weinreich把干扰定义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学到的语言是既不同于第一语言又不同于第二语言的一种语言变体,干扰可以发生在这种语言变体的各个层次上[1]。1957年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这本著作中,采用比较描述的方法,从音位、语法、书写体系和文化层次上,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进行比较分析。这一分析方法被称为对比分析。对比分析基于的基本假设是语言迁移。Lado认为:在第二语言的习得中,第二语言学习者由于受第一语言的影响,往往倾向于将第一语言的语言形式、语言意义和与第一语言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他们所学的第二语言中[2]。语言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当第一语言规则和第二语言规则相同时,往往出现正迁移,此时的迁移是积极的,它能促进新知识的学习;而当第一语言规则与第二语言规则不同时,就会出现负迁移,此时的迁移是消极的,阻碍新知识的学习,往往还会导致语言错误和学习困难的产生。负迁移就是干扰。研究发现:第一语言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中有51%来自汉语的干扰[3]。这是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在语音、语法、文字系统、思维模式和语篇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英语写作中会发生汉语语篇模式的干扰现象。语篇组织结构的差异可以追溯到更深层次的思维模式的差异。思维支配语言,思维对语篇的组织结构起决定作用,许多语篇结构现象可以从思维与语篇组织结构的关系中去寻找。

二、英语直线式思维模式和汉语螺旋式思维模式

根据Kaplan(1966)的调查和分析,英语思维模式采用直线式[4],在写作中表现为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即先把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者要证明的观点概括成段落的主题句或全文的立论句,然后分点说明和使用论据证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1)英语思维把认知的对象,即自然(客观)作为宇宙的核心,思维的推进是以理性的方式进行的,其推进从一般到特殊,为演绎式推进。(2)英语直线式演绎思维模式反映在语篇组织上,则是英语是分析式的形合语言,句与句之间依靠语言形式衔接,其关联照应手段是显性的。汉语思维模式则采用螺旋式[4],在写作中先围绕主题背景阐述评论,然后以反复而又发展的螺旋型形式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要证明的论点加以展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1)汉语思维把认知的主体,即人类(主观)作为宇宙的核心,思维的推进是以感性的方式进行的,其推进是从特殊到一般,为归纳式推进。(2)汉语螺旋式归纳思维模式反映在语篇组织上,则是汉语是综合式的意合语言,句与句之间依靠意义形式衔接,其关联照应手段是隐性的。英语思维模式与汉语思维模式如表1所示。

表1英语直线式思维模式与汉语螺旋式思维模式

语言

思维英语汉语线性螺旋直接间接理性感性客观主观分析综合演绎归纳显性形合隐形意合三、英语逆潮式语篇模式

英语直线式思维模式起源于西方古代社会的商品经济和城邦社会制度。西方古代社会的商品经济和城邦社会制度确定了西方社会的个体关系的价值取向。西方中世纪社会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巩固了西方社会的个体主义和平等独立的价值取向的基础。西方社会受基督教的上帝创造世界的思想、柏拉图的主体和客体相分离的思想和笛卡尔的物质和精神相分离的思想的影响,产生了西方社会的二元对立论的思想:人类和自然、主体和客体、精神和物质、善和恶等。这种二元对立论的思想导致了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平等和对抗的价值取向的产生。在这种个人主义、平等和对抗性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西方社会强调人类要征服自然,而征服自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智慧和知识,反映在理辩方面则体现为逻辑推理,反映在语篇方面则体现为线性式。因此英语语篇十分强调如何通过有效的推理方式,即采用所谓的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推理,来论证文章中提出的论点,说服读者[5]。英语线式语篇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开头部分、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开头部分主要是开宗明义,概括要点,提出论点,起到路标指向的作用,告诉读者下面文章要讲的内容。主体部分是语篇的主要部分,由若干个段落组成,涵盖与主题要点相关的论点,以及支持论点的论据和论证。结尾部分以总结概括主题要点的方式总结全文。英语语篇要求每个段落以主题句开头,主题句之后是分点说明,分点说明是线式展开,它们始终围绕主题发展,很少离题或被枝节打断。这种主题和要点在先的组合框架被称为逆潮式结构。通常要点组合按因果关系、问题及解决、时空间顺序以及要点顺序等线式排列。英语逆潮式语篇模式如表2所示。

表2英语逆潮式语篇模式

结构功能开头点破主题,阐明要点主体列出支持主题的事实或论据,进行论证结尾概括要点在英语语篇中,提出的所有论点、要点、观点和主张,不管是事实性的还是观念性的,都必须要用论据来证明。正是这些证据和在此基础上的论证,构成了英语语篇的核心。在线式结构的语篇组织过程中,作者所需要做的是使用什么样的证据、需要多少证据及采用什么样的论证手段来支持文章的要点。

英语语篇论证的特点是:以假设为前提,对提出的论点进行论证。每一个论点都需要构建一个证明单元,每一个证明单元由六个要素组成:(1)论点,(2)论据,(3)论证,(4)对论点的强化,(5)对论据的进一步支撑,(6)从反面证明论点。前三个要素构成了证明单元的主要要素,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后三个要素是辅助要素,进一步说明论据是否充分,对论点作进一步的论证。由此可见,英语语篇对论点的论证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下面这篇作文中可以看出英语线式逆潮式语篇结构的特征:

Is Playing Computer Games Harmful To Teenagers?

Recently more and more teenagers have played computer games. Teenagers are spending more time and more money on computer games now than they did ten years ago(现象陈述). However, in my opinion, although computer games have certain positive effects on giving teenagers entertainment and relaxation, they have certain negative effects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提出观点).

First, playing computer games wastes the time when teenagers should sit in the classroom for their studies.(论点1) The colorful pictures and vivid characters of computer games are far more attractive than the dull black letters in textbooks and teenager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ddicted to computer games. Therefore, Teenagers addiction to computer games often results in their poor academic work(论证1).

Furthermore, not being instructive, some computer games contain violence and pornography(论点2), which is extremely harmful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teenagers and makes some juvenile delinquents commit crimes because heroes in their computer games do so in a virtualreality world.(论证2)

Besides, physically speaking, computer games contribute a lot to failing eyesight among teenagers (论点3)because their spending too much time in front of computer screen damages their eyesight(论证3)

In summary, in spite of their entertainment and relaxation values, playing computer games hinders the healthy growth of teenagers(结论). It will produce much more positive effects if teenagers use computer games in a more controlled and reasonable way,which should be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ir parents.(对结论的补充)

从文章的第一段读者知道作者对孩子玩电脑游戏持反对观点。为了支持这个观点,在正文段中,作者用三个论点说明了孩子玩电脑游戏的三个弊端——浪费学习时间、色情暴力和影响视力,并且分别论证了玩电脑游戏对孩子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玩电脑游戏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应该禁止),并提出建议:应该在父母的监督之下可以以可控的和理性的方式玩电脑游戏,这是对文章结论的补充。

线式思维模式是英语论辩语篇的主要结构,也是英语语篇语义流动的方式。这种语义流动是通过英语连接词等手段的使用来推进的。英语语篇中各级语篇要素之间的连接词,如同文章的路标,引导着读者的思维方向,使之与作者的意图一致。

四、汉语高潮式语篇模式

汉语螺旋式思维模式起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农耕自然经济和家国同构制度。与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平等和对抗的价值取向不同,中国古代社会的农耕自然经济和家国同构制度确定了中国社会群体关系的价值取向,儒家的仁义中庸的思想、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和佛家的自身修养的思想塑造了中国人的集体主义、自然和谐和谦逊礼让的思想。这种中国社会中的集体主义、自然和谐和谦逊礼让的思想使汉语的语篇修辞强调表达委婉,采取间接式或螺旋式则是达到此效果的行之有效的方式[6]。汉语语篇是典型的螺旋式语篇,它以反复而又发展的螺旋式形式来展开主题。汉语语篇不管是什么体裁,什么题材,多数以起、承、转、合四步曲为基本框架。四步曲中,起是开始部分,说明主题的意义或者重要性,或者说明主题产生的背景,或者构建与读者能够共享的情感框架。与英语语篇的开始部分不同,汉语语篇的开始部分很少起到导向的作用,很少介绍语篇的主题思想,有关主题思想通常保留到最后合的部分。承和转是对主题思想的发展。合是对主题的发展和总结,是语篇的高潮。合可能对主题思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主题思想有时也会漏而不含。

表3汉语高潮式语篇模式

结构功能起说明主题的背景,构建情感框架承承接上文对主题加以论述转转折,对主题进一步加以论述合对主题总结,得出结论如果说英语语篇是起笔多突现,而结笔多完美,那么汉语语篇则为起笔多平铺和结笔多洒脱。这种起笔平铺的汉语语篇与起笔突现的逆潮式的英语语篇截然相反,被称为高潮式语篇。汉语高潮式语篇模式如表3所示。英语和汉语语篇开篇的特点可以归纳为:英语语篇的开头告诉读者语篇将走向何处,而汉语语篇的开头讲的则是语篇从何处而来。

汉语语篇的句际之间没有像英语语篇有那么多的如同路标似的语言衔接手段,主要靠前后意义的联系来达到语义上的连贯。句际之间语义的连贯依靠内容层次来衔接,或者靠句际之间前后意思的照应来实现。只要意义相关,语篇就会自然流动。这种语篇的自然流动导致了语义连贯和内容衔接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形成了汉语的流水句。由于汉语语篇主要靠意合来保证语义的流动,所以在同一语段中,有的内容与要点有关,有的内容与要点无关,有的内容可有可无,有的内容模棱两可,要点的论证过于一般化,推理缺乏严谨性。这就使英语本族人觉得汉语式的英语语篇离题、中心不突出。下面这篇作文属于典型的汉语思维引导下写出的英语作文。

Should Students Be Allowed To Do Business?

In the past few years doing business has become popula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are spending more time in doing business in their spare time.(背景/共享框架) This phenomenon causes a lot of heated discussion. Is it good or bad? (提出问题) In my opinion, we can not say it is good or bad because the reason is complicated (支持1). On the other hand, many students do business so as to reduce the financial burden of their families because their families do not have enough money to pay their tuition and living expenses. So their doing business is justifiable.(支持2) We can not say it is bad(提出观点). As for those students whose families are not very poor, their doing business just want to practise in the society and gain some experience. Making money is not their main purpose.(支持3) We can not say it is bad, either.(观点重复)

从这篇作文中可以看出汉语螺旋式语篇思维的特点:(1)作者在开始部分进行背景陈述,建立一个与读者共享的情感框架,而且其内容与本文的观点关系并不十分密切,文章的观点We cannot say it is bad 出现在文章的后面,并且在结尾处进行了重复。(2)文章提出了问题,但论证过程过于笼统,答案模糊,令人费解。(3)整个语篇以自然流动的方式发展,形成了汉语语篇发展的随意性和灵活性。(4)文章没有明确的论据,没有论证过程,也没有对文章题目作正面的回答。这是典型的汉语思维引导下写出的英语作文。

五、培养英语语篇思维能力的教学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着汉语语篇思维的迁移现象,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文不对题,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不符合英语作文的结构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跨文化差异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英语思维模式和汉语思维模式具有它们的特点,帮助学生克服汉语思维模式对他们英语写作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的三条教学建议:

1加强英汉跨文化意识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英汉文化差异,尤其是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异纳入其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尤其是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在教学中,要对比分析各种体裁的英汉语篇结构、思维模式、推理模式、论证方式、语篇衔接、语篇流动等特点,排除汉语思维的干扰,训练英语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汉跨文化意识。

2进行大量的英语语篇输入:要培养英语思维能力,排除汉语思维的干扰,大量的英语语篇的输入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因为没有英语语言习得的环境,课堂阅读教学则是英语语篇输入的最佳途径。阅读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积累英语的语篇结构、上下文的呼应、内容的连贯等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熟悉英美人士的思维方式和表达用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读多背英语名篇范文,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英语语言形式、英语思维模式和英语文化意义的知识沉淀。

3语篇结构模块化训练:对英汉语篇结构模式和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认识的不足是导致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汉语语篇思维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仅仅认识到差异和形成知识沉淀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训练把知识沉淀消化吸收。因此除了让学生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描写文进行写作训练外,还应该按照表1所示的英语语篇思维特征,按照表2所示的英语语篇结构模式,选择不同的题材进行英语语篇结构模块化训练,使其把英语语篇知识和英语思维模式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能力,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结语

本文从英汉语篇对比修辞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第一语言为汉语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汉语思维模式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英语语篇模式和汉语语篇模式的特征,发现英语语篇模式和汉语语篇模式在语篇结构、思维模式、推理模式、论证方式、语篇衔接、语篇流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了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汉语语篇思维模式迁移的因素,形成了中国学生英语作文汉语化的根源。因此本文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英汉跨文化意识的教学,加大学生英语语篇的输入量,进行语篇结构模块化训练,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篇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Weinreich, U. Language In Contact: Findings And Problems[M].The Hague: Mouton,1953.

[2]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3]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4]Kaplan, Robert B. 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A].In Wurzel, J. (ed). Toward Multiculturalism: Readings I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C].Maine: International Press,1988.

[5]Douglas Ehninger & Wayne Brockriede. Decision By Debate[M].New York: NYK, Dodd, Mead & Company,1963.

[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Research on Chinese Text Thinking Pattern Transfer in English Composition

BU Jiemin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Zhejiang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Dongyang 322100, China)

Key words:English composition; English text thinking pattern; Chinese text thinking pattern; transfer;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责任编辑:刘东旭)2015年11月第34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Nov.2015Vol.34 No.11

作者:卜杰民

委婉用语的修辞分析论文 篇2:

低调陈述修辞格的批评语用研究

本文借鉴语用学及相关理论对低调陈述用作课堂教学评价语进行批评语用研究。通过不同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比较分析和教学实践调查,研究发现低调陈述修辞格是一种积极的语用策略,是“文明的、合理的语用方式”,能够创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教学的语言生态环境。低调陈述体现主体性、人际性意义、社会意义。恰当使用,能创造课堂教学艺术佳境,促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书育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低调陈述:批评语用学:批评话语选择:施为用意:言后取效

[中圖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

胡 丹(1955—),女,华东交通大学外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用学、功能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江西南昌 330013)

本文为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低调陈述修辞格的批评语用研究”(项目编号:10WX10)的阶段性成果。

课堂教学评价语是教师针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做的反应和表现或由其反映出的思想、情感、态度等进行的语言评价。从语言行为角度看,课堂教学评价语可简单分为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低调陈述属于一种间接评价,委婉、含蓄、轻描淡写尤其适用于负面评价——批评。如今中国独生子女多,他们从小饱受家庭宠爱、溺爱,如何批评教育学生已经成为学校甚至社会的问题。其实,善于利用批评的手段教育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适时适当批评更能影响学生的行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可是当课堂教学评价语触及学生的问题时,倘若话语不当就会引发师生矛盾冲突,甚至引发学生寻短见,此类事件有不少报道。冉永平[1] 曾指出,只要冲突得到协调或消解,人际交往就会形成良性互动:同样,交际中的冲突与缓和随说话人的话语和言语行为的选择而相互转化,并影响交际效果和人际关系。

本文基于对学生的批评方式的调查和多年的课堂教学评价语的选择使用实践,借鉴批评语用学及其相关理论,对课堂评价语间接方式——低调陈述进行批评语用探讨。研究发现:低调陈述具有较强的语用交际功能,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和批评语用策略。适当得体地选用低调陈述评价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能达到教书育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取得良好社会效应的目的。因此,低调陈述在师生批评话语中是值得弘扬的合适的社会语用方式。

一、批评语用学及其相关理论基础

语用学(Pragmatics)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哲学家莫里斯和卡纳普于1938年在其《符号理论基础》[2]一书中最先提出。他把研究符号与使用者间的关系,称做语用学。语用学的研究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尤其80年代后,随着众多学者的研究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影响,语用学发展更为迅速,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入,相互补充和完善。如:利奇的《语义学和语用学之探索》、《语用学原则》,莱文森的《语用学》,斯波伯和威尔逊的《关联:交际和认知》,维索尔伦的《语用学:语言适应论》,迈的《语用学导论》,格伦迪的《研究语用学》,托马斯的《互动中的意义——语用学导论》,等等。这些专著和理论分别从语言语境、修辞、社会、心理、交际、功能、认知、互动、效果多个角度探讨言语交际。从研读以上的专著和其他有关文章中,我们发现语用学研究与语言使用者和接受者、言语选择、语境(语言或非语言)、语义(字面意义、蕴含意义)、言后取效等关系密切。

由于本文意图对低调陈述进行批评语用研究,因此,我们需要着重介绍一下批评语用学及其研究目的、对象和方法。

批评语用学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一个新兴研究领域。丹麦学者Jacob Mey是《Journal of Pragmat-ics》的创刊人,是批评语用学的创始人。早在1979年,他写了一篇英文题为“Toward a critical theory of language”的文章。但直到1993年,Mey才在其出版的著作《Pragmatics: An Introduction》中正式提出Critical Prag-matics(批评语用学)的概念。批评语用学(Critical Prag-matics)[3](P315)旨在考察社会语境中语言使用背后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问题,弘扬合适的社会语用方式。迈在《语用学导论》中,强调从社会的角度去研究语用,即研究语言使用者在社会交往中应如何选择言语,使用语言时可能受到的限制,以及使用语言所产生的认知效果和社会效果。

正如陈新仁[4]所阐述那样,一般而言,语用学研究关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语言使用,解读话语的主体、人际和社会意义。而批评语用学关注各种社会语用现象,可以是积极性的社会语用现象(如文明、礼貌的社会用语),我们称之为积极批评语用分析(positive critical pragmatic analysis, PCPA):也可以是消极性的社会语用现象(如语言使用背后的权力压迫、社会偏见、欺诈蒙骗等),消极批评语用分析(negative critical pragmatic analy-sis, NCPA)。批评语用学的学科目标是在语用学理论框架内,通过话语评论,弘扬正面的社会语用方式,揭示言语交际中某种消极或不良的社会功能、做法、说法等,最后通过评论,试图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想,进而对社会公共领域的生态和语用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批评语用学借鉴的则主要是本领域的一些理论,如言语行为理论、语用预设理论、礼貌理论、语言顺应理论等。批评语用学还可借鉴一切可以用来评论、批评语言使用的理论,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但是,我们需要结合动态的语境,从语言使用者的意图等出发,从语言选择的角度考察及物性系统等的选择机制和交际效果。我们也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研究中汲取理论养分和分析工具。譬如,视角理论就可以用来分析话语构建中的视角选择,进而揭示特定身份突显背后的意识形态动因。就研究的开展而言,批评语用学可以搞个案研究,也可以进行对比分析,还可以进行定量研究。[4]

我们认为,批评语用学兼容并蓄,博大精深,集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及其他批评语言理论与方法大成。低调陈述作为课堂教学评价语方式具有批评话语柔性张力。我们有必要先简要阐释低调陈述修辞格并揭示它与语用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低调陈述与语用学

低调陈述是一种英语修辞格。朗曼现代英语词典把低调陈述定义为:“轻描淡写、略说、弱说,常常作为取得效果的文体技巧。”韦伯斯特第九版新学院词典称低调陈述为:“低于原本事实的陈述:有克制地陈述,尤其是为达到更大效果。”世界书籍词典把低调陈述称为:“1.语气缓和表述,常用于幽默和其他效果:2.不太真实直白地表述。”新牛津英语词典称低调陈述为“正话反说”。

以上词典释义清楚表明:首先,低调陈述既可以对好的方面作低调陈述,也可以对不好的方面作低调陈述。其次,用低调陈述是为了增强艺术效果、制造幽默或获取更佳表达效果。另外,低调陈述采用不同方式说,如:轻描淡写:含蓄地说、婉言、曲言、弱说、略说、谨小慎微地说、正话反说。简言之,低调陈述突出抑贬、降格表述。我们可以通过与其他修辞格比较,更清楚地了解低调陈述。比如,与夸张修辞格相反,它显然是降低话语评说程度或强度。与反讽相比,它更加和风细雨。与委婉语相比,两者相似之处,都是用婉言替代负面直接表述,不同之处是,低调陈述以婉言对人、事物、事件的不足和问题进行降格评述,或形式上的弱化批评或赞美。

正如莫里斯首次提出“语用学”概念时所指出的,修辞与语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利奇也认为,语用学本身就是一种修辞研究,并且区分了人际修辞和篇章修辞。人际修辞就包含了夸张和低调陈述准则。[5](P31-148) [6](P205-206)利奇把话语的语用功能看做言外之力和修辞效力的整合。修辞效力是指说话人采取不同的人际修辞手段,而产生不同的话语意义和影响。

威尔逊和斯波伯从认知角度对修辞进行研究,认为运用夸张和低调陈述并不违反真实性准则,尤其是当聽话人认为话语意义与说话人所持观点相似,即两者在逻辑和语境含义上有共同之处的时候。威尔逊和斯波伯认为,人们在运用这些修辞手段时旨在将自己的观点有效地导向他人,并不一定要求对方严格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只要相似就可以了。[6](P206)如果“真实的”、“准确的”陈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反倒不如用一些“修辞性的”手段,如低调陈述。

我们认为修辞学与语用学相通,主要还是因为两者都涉及合适或得体问题。修辞者,修辞词语也。把话说得好听一点,让人容易接受,这是修辞的作用:也是为什么言外之意这么普遍的原因。[7](P10-11)

低调陈述是课堂教学评价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修辞手段。关键就在于低调陈述的恰当得体使用能达到良好的表意效果和语用效果。如批评学生时,让学生保有尊严,不失脸面,不失信心,给学生鼓励,为学生指点迷津:表扬学生时,没有溢美之词,使学生保持清醒头脑,不骄傲自满、得意忘形,鞭策和激励学生争取好上加好、精益求精。

三、低调陈述的批评语用价值

从上面的语用学相关理论的铺垫和修辞与语用的联系,不难发现,低调陈述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它传递的信息并不是它的字面意义,它具有隐含语用用意或施为用意,能产生言后效果。

Mey[3][8][9]认为,批评语用学应该将语言使用者(而不是语篇或话语本身)作为“批评”的对象。我们进行低调陈述的批评语用研究,是通过课堂评价语,透视师生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教与学状况,关注和评价的重点就是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

在人际交流中,人们一般避讳直言他人缺陷和问题。但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又不得不谈问题,否则不利学生健康发展。我们知道,选择的评价话语不同,语用隐含和语用效果就大不一样。师生互动、关系构建、教学教育、社会效果就截然不同。可以说,低调陈述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评价策略。以下我们可以从其委婉间接方式,论及它体现的以人为本、仁义礼智信的特性:从其评述视角,辩证看待问题,论及内涵丰富、意味深长:从其建言献策,论及多重效果,深远影响。

(一)低调陈述,彰显仁义礼智信

低调陈述通常用在人际交流中,尤其用于评教评学对负面问题进行批评指正时,它是较为实用和适用的方式或策略,因其符合人性和人的心理。其实人们都是有所顾及地谈及他人不足,知觉不知觉地就用低调陈述或委婉方式来评价他人的不足,也希望别人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最好忽略不计,若非要提及,最好轻描淡写,点到为止。低调陈述已成为人们,尤其是教师,选择和使用的一种批评语用社交策略。

从语言形式上看,低调陈述是一种委婉和缓、礼貌的话语,多采用低调、间接性话语评论。它常采用litotese、meiosis、euphemism等修辞格、虚拟句式,或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词语或结构对话语中信息的真实程度、涉及范围等进行修饰,以降低负面效应,避免批评不当,伤害学生,或承担相关责任。比如:借助于一些程度缓和副词语,如a bit, a little, slightly:一些句式,如,It would be better, if …,it is said that, I don’t know,I’m afraid等,这样能缓和语气。

批评话语选择不是任意的,要考虑学生接受的程度及取效问题。低调陈述在作为评价方式论及负面问题时,常不直接指出,而是间接触及,或降低问题严重性,比较尊重和顾及对方感受。虽然是关于负面问题,但态度礼貌,更为重要的是比较积极主动调适局势。例如,当一位学生火药味很浓地质问老师说:“为什么你和我过意不去,非让我不及格,害我拿不了奖学金?”这句话含有一个语用预设:“老师和他过意不去,害他。”其实,这不是客观事实,是学生的错误语用预设。若老师赌气斗狠回话,“怎么的,凭你这态度,就该不及格。”这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增加师生之间的误会,加深矛盾。若直接陈述事实:“我没有和你过不去,我也没害你,是你自己考不及格,还怪老师,真不知好歹。”这样虽然澄清自己没有责任,可是却让学生无地自容,对解决问题无济于事。但若换用低调陈述说:“同学,你实际考得怎样,你不妨申请查阅试卷。据我所知卷子由老师集体批阅和反复核对后上报的。”这句话虽然没有直言学生考试不及格,但其实蕴涵了此意,而且还含有你考试不好,不是我个人行为,是客观事实。不过教师的话语和缓,合情合理,让紧张的气氛得以缓和,促使学生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问题。可见,话语不同,产生的语用效果也会大不一样。

进行否定性评价,需要教学机智和智慧。声色俱厉地批评学生会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会引起师生的敌对和冲突,适得其反。但如果不批评,对不良的言行听之任之,那必然会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导致严重后果。

低调陈述可谓是情与理结合的产物。暗示问题,睿智机巧:警醒学生但不咄咄逼人。显示出适度的包容、尊重、礼貌和得体。低调陈述需要教师把好情感“闸门”,把握好言语的分寸。绝不会用过激、夸张的语言批评学生,比如:“都读大学了,连这都不知道?”“你的论文简直不叫论文。”“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本来直言不足,就很伤面子,如果夸大问题,那就更加伤人、损人。可是如果避谈问题,赞美声不绝于耳,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因为错误得不到及时矫正,累积成大错,或成恶习,结局不堪设想。而低调陈述,委婉、弱说问题,触及问题,但不伤及自尊。符合人的心理,认知规律,易于人们接受。

笔者曾进行现场调查:“假如考试不及格,你期望老师如何告知?”结果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采取了委婉、低调陈述方式。如:“我知道你努力了,但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相信你下次定会过关。”“如果你以后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那不仅是成绩提高,而且能力和水平也提高。”“你没有正常发挥你的水平,下次放松心情应考一定不成问题。”“你可以做得更好,如果你态度认真,肯下功夫。”从中可以看到,学生不愿意老师明说他们不及格,即使不及格,先能给他们一点肯定,再指出不足,或指出不足但承认他们的潜质,仍对他们寄予希望和期待,这才有促动和促进作用。

低调陈述用于课堂教学评价所起的这种特殊功效得到其他佐证。据笔者在本校外语学院几届英语专业学生中的问卷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希望批评他们的不足和错误后,也给他们一些鼓励。有些学生希望先肯定他们的长处,然后再指出他们的不足。这样的话,他们心理至少有些安慰。不管怎样,这两方面的意见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学生不希望他们被完全否定,被批评得一无是处。因此,低调陈述的确是一种比较适用的语用策略。如:“你构思很新颖,只是描写不太细腻生动。”“你有点不太用功,不过你语言潜质不错。”这样评价考虑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因素,不会使学生产生恐惧、自卑心理,能使他们轻松愉快学习进步。低调陈述的巧妙恰当运用显然彰显仁义礼智信的美好品质,也是对课堂语用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二)不同评述视角,辩证看待问题,意味深长

低调陈述由于要委婉表述,它必须注重从不同侧面审视问题,因而更丰富了人们对人与事物的认知和情感态度,增强表现力和表达效果。在动态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进行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从而激发学生个体潜能的发挥。

针对学生的问题,从不同视角切入,辩证看待问题,得体表述。如:“人要有远大志向,还要脚踏实地干。”避免直接指出受话对象,以泛称形式劝导,不直接批评学生鼠目寸光、华而不实,这样易于让学生心悦诚服。

针对学生打人,如果讽刺说:“听说你干了一件好事,你挺有能耐嘛。”就不如低调陈述说:“设想如果你被别人打,你是怎么感受?”“如果你出了问题,你妈妈会怎样?”因为从学生视角,推己及人,学生更感到声声入耳,不再莽撞赌狠。

低调陈述,选择的视点可以多元或独特新颖,这是直接话语所难能达到的境地。为了对方接受意见,说话者尽其所能,换位思考,移情审视,怎么把话说得恰当得体,让人易于和乐于接受,对对方产生影响和效果。比如:“语音不准,赶快加紧纠正。”“多花点时间练习语音。”这两句话都是评价语音问题,可是前者切入点是问题,非常直白,让人一时难于接受:后者切入点是努力方向,注重了对学生的尊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关注点,给予适当指点。再如:“You could have done better.”其实表达了从不同视角看待不同学生,辩证看待后进生和优等生。它对没做好的同学是一种鼓励:对干得出色的同学是一种鞭策,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这就是低调陈述的见仁见智,柔性张力。低调陈述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无疑带来不同反响的教學教育效果。

(三)建言献策,多重效果,影响深远

只要符合语境条件,一个陈述句也可起到言语行为的功能。[10](P75-76)陈述是为达到具体的结果而被构建出来的。[11](P38)对象是在话语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被塑造和建构出来的。[11](P46)低调陈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言者的潜在态度或立场。它的评价的功效不可忽视,它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低调陈述的以言行事用意或施事用意就是低调评价,或批评指正问题。换言之,低调陈述是一种含蓄批评、积极建议。它具有反馈、导向、激励、教育等功能。

比如,当发现班上一些学生,特别爱一起去玩电脑游戏以至于荒废学业。老师说:“不要一味地锻炼自己的手指,也要锻炼自己的大脑。”在这段话中,老师没有直接用“不许”、“不准”、和“严禁”等词,限制和约束学生玩电脑,而是采用诙谐的语句指出学生玩游戏“动手不动脑”。这显然更为委婉动听,不会引起学生反感和抵触,更容易使他们依从教师的指教行动。

再如:“你们可不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彼此的意见和看法,互相理解和谅解?”这句话预设条件是,学生之间有争议或分歧或不满,老师没直接批评他们,也没说谁不对,而且以征询的方式建议他们如何做从而解决问题,达到了低调陈述的批评语用目的和效果。

低调陈述问题,对学生多多少少是一种冲击、激荡,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承受力是一种锻炼。由于低调陈述隐含了说话者的态度和评价,说话者和受话者都更需智慧和机智,双方思辨、判断能力增强。

选择不同的话语,反映教师的不同态度、不同思想意识,将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反响,带来不同的效果,形成不同的师生关系。比如说:“如果多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你就能更好地锻炼和展示自己。”而不说:“如果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老师就会给你加分。”显然,前种说法如良师循循善诱,像益友娓娓交谈,虽然也是在教导和指导学生,但与学生平等真心对话,为他们长远发展着想。而后种说法虽提醒了学生针对不足加以改正,但教师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学生,而是以自己为中心,以分数指挥调动学生,这会有害于学生。可见,低调陈述注重尊重受话者,更有利于交际双方的协商和互动,主体性发挥。

四、结语

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只注重表扬赞美,不指出问题不利于学生成长:而一味批评或不当批评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他们进步发展。基于对低调陈述的批评语用研究,发现低调陈述作为评价方式,彰显了教师的睿智和机敏,渗透着教师的情义和责任心:体现了教师积极面对问题,多元视角认知问题,辩证看待问题,斟酌语言、表现克制,表达恰当得体。低调陈述问题,语言含蓄,耐人寻味:语气低调,但激励、鞭策、警醒世人,功能不降反而加强和提升。低调陈述使人辩证看事物,成功不骄傲,失败不气馁。低调陈述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知水平和接受批评和处理问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助于师生关系和谐,能创造课堂教学艺术佳境,有效地教书育人,确保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总而言之,低调陈述是一种合适有效的“文明的、合理的语用方式”[4](P11)。有积极正面、建设性的作用,能够创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教学的语言生态环境。我们不妨灵活恰当运用低调陈述,让我们的批评话语更策略、更艺术、更令人易于接受,而且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冉永平.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学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2010,(1).

[2]Morris,C.W.Foundations of the Theory of Signs [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38.

[3]Mey,J.Pragmatics:An Introduction [M]. London: Blackwell Publishers,1993.

[4]陈新仁.批评语用学:目标、对象与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2).

[5] 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1983.

[6]徐鹏.修辞和语用——汉英修辞手段语用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7]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8]Mey,J.Zur Kritischen Sprachtheorie[A]. Pragma-linguistics:Theory and Practice[C].The Hague:Mouton,1979.

[9]Mey,J.Whose Language? A Study in Linguistic Pragmatics[M].Amsterdam and Philadephia: Benjamins,1985.

[10]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1](英)乔纳森•波特,玛格丽特•维斯雷尔.话语和社会心理学:超越态度与行为[M].肖文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龙迪勇】

作者:胡丹

委婉用语的修辞分析论文 篇3:

交际对话中“拒绝”行为体现的言语修辞

摘 要: 本文根据人际关系修辞研究理论结合礼貌原则,选取德语2010年的畅销通俗小说《出租车》中的对话片段进行分析,进而了解交际对话中如何得体地“拒绝”,以言成事。

关键词: 人际修辞 礼貌准则 拒绝 文化 《出租车》

笔者结合德语小说《出租车》中的会话交际选段,就其人物的交际表达体现的修辞内容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拒绝”行为的会话修辞特点,以此窥见陌生人之间的拒绝行为用语特色。首先是对人际修辞的理论性内容进行整理,理清人际修辞的发展脉络和研究内容,以区别于传统修辞学,为下文具体选段的分析建立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根据选取的小说片段,重点分析整理拒绝行为的修辞特征。再次,接下来的第三部分中,笔者将试图分析影响拒绝行为的语用修辞的潜在因素。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分析人际交往时的“拒绝”言语修辞,以加深对人际修辞学的了解。

1.人际修辞学的基本理论

所谓修辞学,是研究言语表达中的表达效果的语言科学①。修辞学的传统分析工具有辞格(figure of speech)、惯用语句(topoi)、论证(line of argument)、论据选择(invention)、风格(style)、特质(ethos)、逻辑(logos)、情感(pathos)。随着20世纪70年代语用学的大力发展,修辞学突破传统修辞学研究内容与方向,伴随着会话分析研究的不断发展,以话语分析在修辞研究有多方面的应用为基础,修辞学家的视野不断开阔,以话语为基础、以观察为导向的理论建构对修辞研究和修辞批评的潜力不断被挖掘。不再以理论为导向,不是从抽象的话语模式出发,而是以语料为导向,从具体的、实际应用的文章和谈话出发。人际交际谈话中的修辞现象逐步获得关注,成为新的研究内容,私人领域、平民修辞,除了演讲外,书写与多媒体话语、即时情景对话等都成为研究语料。

英语著名语用学家G.Leech的语言观及他的人际交际修辞理论的提出,深受20世纪70年代科学哲学理论在西方发展的影响,这时期获得蓬勃发展,甚至达到鼎盛的语言哲学家及其理论有Austin和Searl的言语行为理论,Griece的合作原则理论,Wittengenstein的“意义即使用”的口号等。1983年G.Leech出版了《语用学原理》(Principles of Pragmatics),书中阐述了他的语言观与语言研究方法观。书中他提出交际的两个修辞平面,即人际修辞(interpersonal rhetoric)与语篇修辞(textual rhetoric),前者包含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反语原则等会话原则,后者指明晰、经济、表达力、可处理性等原则。这本书开辟了语言研究的新领域及新视角②。针对什么样的会话具有修辞性,陈新仁指出其核心标准是得体性,涉及对交际对象、交际场合等适应,终极目标是对交际意图的满足。陈新仁概括性地指出了会话修辞与传统修辞的差别。首先,会话修辞强调话语的构筑过程(process-oriented),而不是侧重对作品成本的文本修辞分析。其次是会话修辞的研究更注重瞬间内语言的使用与选择,这与文学修辞中对作者精雕细作的结果分析相区别。再次,会话修辞区别与修辞格研究(figure of speech),会话修辞的研究重点是不出现修辞格但同样有修辞性的话语。最后,陈新仁提出策略(strategy-based)在会话修辞中的基础地位,这里注重两个部分的内容,即说话人传递的会话需求与听话人对这种会话需求做出反应时表现的策略性。体现在劣势者或均势者话语的暗示性、试探性、委婉性等,或体现为优势者话语的控制性、亲近性等。

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语用力量(pragmatic force)很好地体现会话修辞性特征。通过言语中的语用力量的把握,能够对外部的行为产生影响,达到“以言行事”的目的。语用力量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比如说服力、驱动力、亲和力、感染力、威慑力等,也可以是消极的,比如分化力、杀伤力、抑制力、恫吓力等③。为了达到“以言成事”的目的,常用的修辞格及会话含意都是常用手段。交际过程中的话语是否内含语用力量,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例如情境、社交语境及心理环境等构成的交际语境。

关于礼貌和语用的文化特征,以及其相互制约关系,Brown and Llevinson (1978),Leech(1981,1983)都做过论述。Leech的人际交际修辞具体又分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反语原则等。礼貌原则又可分为六条准则,分别是策略准则,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慷慨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赞同准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同情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1992年顾曰国在文中修正补充了策略准则与慷慨准则的内容,他划分了具体言语行为、策略准则中,就使役言语行为而言,包含行为动机层与會话表达层,具体是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夸大得到的益处,与之相应,慷慨准则是对承诺言语行为而言,包含行为动机层面的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会话表达层面尽量说小自己的付出④。语言准则来自于文化,是一种进入言语行为的文化准则,同时体现了文化特征。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分析交际言语的语用力量及修辞特征,笔者选取“拒绝”行为的言语为切入点,因为交际过程中,“拒绝”行为是十分常见的,如何通过言语做到礼貌地拒绝,“拒绝”行为的言语在德语会话中有怎样的修辞特征,下文将做出分析。

2.德语交际中“拒绝”行为的言语会话修辞分析

小说《出租车》⑤的作者于1961年出生于德国汉堡市。作品主人公亚历山德拉生活在大都市汉堡,她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因为崇尚自由的工作环境,为了避免单调的生活,最终选择出租车司机这份工作。女司机在80年代的汉堡较为罕见,小说是作者的自传性小说,来源于其真实的工作经历,作品中记录了她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背景及不同工作领域的乘客之间的交际对话。本文截取了两个对话片段,以分析面对多元化的乘客群体,拒绝话语体现了怎样的修辞特征。

第一篇的对话在女司机、皮条客、皮条客女友之间展开。小说主人公在拒绝邀请时的话语用到礼貌原则。例如面对喝一杯的邀请,主人公予以拒绝,但是她这么说:“算了”,我说:“不行啊,我还得上班。计价器现在已经到30多马克了,你等会自己重新叫一辆出租车吧,还更便宜。”

亚历山德拉虽然言语直接给予了否定,但是在拒绝后她给出理由,并列出了对于皮条客的益处,符合交往过程中的策略原则。她得到的是直接的拒绝,并伴有威胁性的使役要求:“不行”,他回我,“你在这等着”。这句话让主人公对皮条客产生了很大的反感,他在拒绝时使用的言语多是增大别人付出的代价,言下之意是对自己利益的关注与扩大。所以,他的“拒绝”话语得到的是对话者的反感及坚决否定。片段中,不愉快的对话透露主人公的担忧与不快,从而使她决定丢下这笔生意,起身离开。

主人公离开后,皮条客女友返回请求她回去时,她拒绝道:

“不”,我说,“不,真不行。为什么你还待在这个混球身边?嘿,他那句:你给我站着。是什么玩意。我敢肯定他说过更过分的话。”

面对同样身为女性的她,主人公并没有直接转嫁她对皮条客的不满,而是礼貌地进行对话,礼貌地拒绝。在言语表达上,亚历山德拉在拒绝时不忘缩小对她的厌恶,扩大对她的同情,符合同情准则。面对主人公真诚的言语,皮条客女友也决定离开,一定程度上说明,主人公的“拒绝”行为的言语获得了认可,并达到了期望发生的目的。

后来,面对皮条客女友的担忧,亚历山德拉的“拒绝”再次很好地体现了修辞特征。

她说道:“什么?我压根不认识你的霍尔格(Holger)。我也不知道他住哪。而且他那么丑。”

首先,对皮条客女友的担忧,她的直接反应是使用反问句,很好地体现了她的意外,说明她从没有如此想过,不自觉就会让皮条客女友放心。其次,她通过陈述理由进行了两次具体内容的坚决否定与拒绝。最后皮条客女友放弃这部分的担忧,转向了自省。

由这部分内容中的主要对话人物的言语选段可以看出,皮条客习惯用祈使句、命令句抑或威胁性言语,很不注重修辞,容易招致对话者极大的反感与厌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主人公在“拒绝”时的言语,她善用反问,拒绝后附加说明及扩大对交流对方的益处,表达对交谈者的同情,具有很强的语用力量。

在选段二中,对话在两名乘客之间展开,一位是部门领导,一位是公司年轻职员,本身性别不同,职务差别较大,年龄也有所差异。鉴于身份悬殊,两者之间的对话可明显看出,主导话语权的一方是这名部门领导。

首先,面对部门领导更改行车目的地的要求,女职员予以拒绝,但是她没有直接回答不,而是用其他信息代替她的拒绝,但是语用力量不足。她的建议遭到了领导更直接的拒绝。他说:

“不,不,没得商量。我们先开到您家,我得确保把您安然送到家。所以先去你家Bramfeld,在Ellernreihe……”

首先,他在称呼上注意了尊称,言语中显示了对女职员的尊重。再次,他在拒绝女职员的言语中,明显夸大了对他人的益处,符合慷慨的准则。

之后,部门领导提出喝咖啡的愿望,遭到了女职员的无回应。他直接询问,女职员的拒绝是:“我……不行,我……不好意思,但是我觉得太累了。”可见女职员大概获悉了部门领导的会话含意,但是她的拒绝没有考虑到对话者的利益,她说出了对自己需要付出的代价,而且她没有直接有效地说出强有力的拒绝理由,所以获得了部门领导的再度拒绝。

反观部门领导,他在对女职员的言语进行拒绝时,尽量言语中说小了对方需要付出的代价,夸大了即刻喝咖啡的必要性。对于女职员的两次拒绝,部门领导反问:“怎么,怎么,您不会是有些害怕我吧?”鉴于身份职位的差异,虽然他在询问,但是他其实给出的是他能获得自己想要答案的问句。在这段交际对话中,可以明显看到部门领导在拒绝的言语中,善于利用交际场合,遵循了交际原则,体现了对于角色关系对方心理的良好把握,所以最终获得了以言成事的效果,他在拒绝,其实他更在成事。

3.“拒绝”行为中言语修辞特征的影响因素

通过第一部分的理论介绍,已经说明了人际修辞的与传统修辞的区别,会话修辞的语用力量,以及具体的礼貌原则,第二部分通过具体的对话片段,针对“拒绝”行为的言语进行分析,可以通过具有修辞性的言语,拒绝也可以被接受,甚至最终达到期望目的。对于上文给出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拒绝”行为的言语,其修辞性的有无,对于拒绝的效果,以及最终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言语的张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话者对于会话原则、行为准则及伦理规范等的掌握。交际过程中的会话含意的顺利传达与接收与否,除了依靠具体的言语表达外,同样离不开对于其他因素的把握。

上文例子可见,拒绝,但是依然最终成事的言论,自有其特点。首先,在拒绝时,尽量给出不可抗拒的拒绝理由。根据人际修辞中的合作原则,表达自己的拒绝言语时,应当适量、真实、切题并且清楚。其次,根据礼貌原则中的策略准则,最好能够说明拒绝后,听话者获得会获得更多益处减少付出的代价。上文中亚历山德拉拒绝皮条客邀请所进行的对话,就具有较好的修辞特征。其次,想要让自己的“拒绝”获得认同,扩大对他人的同情也是很好的可应用准则,例如上文主人公拒绝回去的行为获得认可,主要在于她的“拒绝”言语的语用力量充足。最后,言语中是否有更多的语用能力,情景及语境因素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首先是情景的影响,上文的第二个选段发生在出租车中,在紧凑狭小的空间中,对话双方的空间距离很小,生理的强弱会对言语的力量直接产生影响,亲密感或尴尬感会随机产生,并不利于处于弱势一方的言语交际。其次,鉴于男女生理特征的差异,在只有男女的场合,性别的差异对于言语效果的影响也比较明显,男生的强势地位不自觉得会更加凸显,女性如果有相悖的观点,就会在内心添加几分担忧与害怕,表达“拒绝”言语时阻力会增加。再次,是相对职位的影响,这个因素对于处于弱势的对话者不利,如果处于优势地位的人在言语中感觉到了对话方对自我弱势地位的认同,就更容易用言辞达到目的。这里很明显地反映在第二个选段中,虽然对部门领导的提议进行了多次拒绝,但是最后以微弱到几乎听不见的句子作为最后一句拒绝的话,这样不自信的言语表达传递出的不自信明显被对方获取,于是管理人员更加肯定了自己最初的提议。

4.结语

“拒绝”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行为,如果想言语得体的“拒绝”,就需要正确把握会话修辞的核心标准,保证“拒绝”的得体、有力。会话修辞区别于传统修辞,强调话语的构筑过程。会话修辞集中体现于会话言语的语用力量。掌握好人际修辞除了需要注重几大基本原则外,也需要综合考虑对话双方的语境、情境、心理因素等,这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提高交际过程中言语的修辞性,提高交际过程中言语的语用力量与美学内涵等,這有助于提升我们的人际交际水平,并保证实现言语的最终目标。

注释:

①郑荣馨.论人际关系修辞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09,27(1).

②束定芳.试论Geoffrey Leech的语言观和人际交际修辞理论[J].外语研究,1990(4).

③陈新仁.论会话修辞及其研究思路[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

④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⑤作者Karin Duve,1961年出生于德国汉堡市,2008年凭借畅销小说Taxi获德国图书奖提名.

参考文献:

[1]陈新仁.论会话修辞及其研究思路[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

[2]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3]束定芳.试论Geoffrey Leech的语言观和人际交际修辞理论[J].外语研究,1990(4).

[4]克里斯托弗·艾森哈特,芭芭拉·约翰斯通,著.田海龙,译.话语分析与修辞研究(节选)[J].当代修辞学,2014(6).

[5]钱厚生.人际修辞学论略[J].修辞学习,1994(5).

[6]郑荣馨.论人际关系修辞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09,27(1).

[7]卡伦·迪夫.出租车[M].Goldmann,2010.

作者:张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论文下一篇:公路工程的设备管理论文

热门文章

委婉辞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