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思维论文范文

2022-05-10

小编精心整理了《创意思维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巴赞的放射性思维和思维导图,并将其引入广告创意思维训练,分析放射性思维的特点以及放射性思维元素的寻找过程,介绍创意思维训练方式和创意思维的策略模式。这种创意思维表现技法能快速将学生的眼界打开,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头脑思维风暴。

第一篇:创意思维论文范文

论创意思维

摘要:创意思维是指创造或创立内蕴特定思想、文化和价值的新意象、新形象或新表象的思维和意识活动。创意思维是从最初的内觉和意念开始的,经过意象这一中介形态。最后上升到表象和形象,意象性是创意思维的本质特征。创意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意象思维,是一种实践思维和价值思维。我们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已经很有成效了,但对创造性思维之一的创意思维研究还停留在一般的描述和列举事例上。对它的特性揭示还远远不够。因此。像研究其他创造性思维一样来研究创意思维,无论对理论的发展还是对创意实践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意思维;创造性思维;意象思维;实践思维;价值思维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育与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各种文化传媒和文化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公司企业形象策划”、“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广告设计”、“艺术包装”等文化产业新名词随处可见。文化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与繁荣的文化市场相适应,“创意”和“创意思维”等学理性名词也频频见诸于大众媒体,更成为文化制作人员的关键词。

在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学术领域。有不少学者从事创意或创意思维的研究,他们大多把创意思维同创造性思维等同起来,认为创意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件事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当然,从创造性思维出发来研究创意思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因为创意思维从属于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之一种。从创造性思维的起因、过程、特点和功能可以折射和映现出创意思维的起因、过程、特点和功能。但这种研究还停留在创意思维的一般的和宏观的层面上。只看到创意思维同其他创造性思维的共性,没有剖析出创意思维所独有的特性。因此,这种对创意思维的研究还必须深入下去。既要分析出创意思维的创造性特点。更要分析出创意思维同其他创造性思维的不同之处,只有这样。对创意思维的研究才富有成效。

要分析创意思维,首先就要了解“创意”的含义,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创意”就是创立新意,而新意既包括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想法等,也包括新意象、新形象和新表象等。创意是一种思维和意识活动。具体说来,“创意”是指创造或创立内蕴特定思想、文化和价值的新意象、新形象或新表象的思维和意识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创意这种特殊的思维和意识活动是指创造新意象、新表象和新形象,而这种新意象、新表象和新形象又是包含丰富思想、文化和价值的。如果创造了一种新意象、新表象和新形象,但它们没有思想、文化和价值的内涵,则不属于真正的创意:如果创立一种新思想、新文化和新价值。而没有创造一种新意象、新表象和新形象作为其外在的表现,这也不属于真正的创意。这就说明,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提出某种观点和思想。创立某种学说的抽象思维属于创造性思维,,但不属于创意思维,创意思维不在于强调新观点、新思想和新学说的提出,而在于强调包含、寓意、象征着一种思想、文化和价值的新意象和新表象的创立。可见,创意思维属于创造性的意象思维、表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创立新意象、新表象和新形象是创意思维的本质特征,但创意思维又不局限在感性认识和感性意识范围内。它用新的感性意象和表象表征和寓意着特定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表征和寓意着特定事物的本质,这同抽象思维又紧密相联。这就是说,在创意思维中。意象思维和表象思维内蕴着抽象思维,或者说。抽象思维通过或借用意象思维和表象思维间接和内蕴地表现出来。

创意思维本质上是意象思维、表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也可以说,创意思维在本质上是一种艺术思维而不是抽象的科学思维。故此,创意和创意思维概念在媒体艺术、广告设计和公司形象策划中使用频率较高。而在科学研究领域仍使用创造性思维概念。这同创意思维的本质是有关联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创意思维是媒体制作、广告设计和公司形象策划中的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而不是创造性思维的全部,它同创造性思维的其他思维形式一样,既有创造性思维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性。

创意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创意思维中的“创”就是创造、创立和创建,创意就是在头脑中创造新的意象、表象和形象的思维和意识的过程。不通过创造性思维。不可能创造出新的意象、表象和形象,可见,创意思维无疑属于创造性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之一的创意思维的发起和开启是社会实践提出了新的需要、新的目的和新的任务,从而,社会实践给创意思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动力。创意思维正是根据社会实践提供的新任务和新目标。运用思维的联想和想象、思维的嫁接和迁移、思维的分析和综合、思维的收敛和发散、思维借鉴和承继、思维的直觉和灵感、思维的隔离和聚集、思维的抽象和具象、思维的浓缩和扩充等多种形式,创造出寓意深刻和内涵丰富的新意象、新表象和新形象。这种新表象和新形象要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和独特性,这充分表现出创意思维的创造性特征。

但创意思维所创造的新表象和新形象不应是离奇古怪和神秘莫测的。而应具有大众可观赏性和理解性。这就是说,创意思维所创造出的新表象和新形象要符合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符合历史文化传统,并且是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集中表征。是历史文化传统的折射、凝聚和映照,引领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方向,预示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前景。同时,创意思维所创造出的新表象和新形象要符合人民大众的审美需要、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是人民大众审美需要、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的集中体现,并引领人民大众的审美需要、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的前进方向。如果创造了一个新表象或新形象,是低级庸俗的或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这种新表象和新形象决不是创意思维所希望的结果。如果创造了一个新表象或新形象是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人民大众无法接受、理解和观赏这种新表象和新形象。这也是创意思维所不愿看到的。所以。创意思维所创造出的新表象和新形象应是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的艺术品,它不仅具有了可理解的合理性。又具有可观赏的艺术性,是科学性、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目的性、需要性、审美性和观赏性的综合体。

创意思维是一种意象思维。创意就是创造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新表象和新形象,而新表象和新形象的创造是从最初的意念开始。再由意念到意象,最后到表象和形象的过程。

创意思维以社会实践为宏大基础和前提,但它的最初发生却是在有关外界刺激和触动下所产生的内觉和意念开始的。内觉和意念基本上处在同一层次并属于同等的概念。所谓内觉和意念就是萌发在内心的最初的情感体验,是没有明确的

指向性和对象性的内心深处的一闪而过的萌发和冲动。内觉和意念是离不开过去和当下的感知觉的,它是对过去和当下的感知材料的最初组合;内觉和意念是模糊不清的,如幻如梦,也是不稳定的,说它有便是有,说它无便是无,就连本人也难以感到,更不可能传达给别人;内觉是零散的,它虽然是对过去和当下感知材料的初步组合,但这种组合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

内觉和意念的进一步发展就会产生较完整的意象,意象是内觉和意念的升华,是内觉、意念和情感冲动找到了外界的“象”而产生的审美形象。“意象是主体之‘意’与客体之‘象’双向运动并存在于人的心理世界的一种心理现象。”萨特说:“意象并不是一种条件,并不是一种固态的、无光泽的陈渣,而就是一种意识。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当他们划出意识流的横断面的时候,他们便发现了意象。”

意象同内觉和意念相比有了一定的形象,并有了一定的清晰度,不像内觉和意念那样模糊不清。与此相适应,意象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并能使创意主体感觉到,不像内觉和意念那样游移不定,难以捉摸。可见,创意思维由内觉和意念到意象的发展,表象和形象便有了雏形。但意象还不是表象和形象本身,它同表象和形象相比,还具有模糊性和不定型性。所以。主体在创意过程中,由内觉、意念达到意象后,还得继续前行,由意象升华到完整的表象和形象。创意思维中的表象就是具体的、完整的、典型的、活生生的表象,各类人物的塑造,各类造型的构造等都是具体的形象。同意象相比,表象和形象是清晰可辨的,是生动、典型的;表象和形象是相对稳定的,它不仅能被创意主体所感觉到,而且能把它传递给别人。所以,创意思维从最初的内觉和意念开始。经过意象这一中介形态,最后上升到表象和形象,就标志着创意思维的相对结束,这一创意过程也就是创意主体的触思、运思和定思的创造心理过程。

从创意思维的内觉和意念到意象再到表象和形象的过程看,创意思维是一种“象”的思维。不管这“象”是模糊的还是清晰的,它都相伴着创意思维始终。“象”是一根主线贯穿创意思维全过程。“象”是创意思维的最基本单元。也是创意思维的媒介和表达。但创意思维的“象”又内蕴着“意”。这意就是思想、文化和传统。象是意的外显。是具体的、可感的,而意内蕴于象。是象的灵魂和本质,象和意须臾不可离,象中有意,意中有象,得象获意,得意获象。

创意思维的这种“象”的特征就同抽象思维区分开来,抽象思维是概念思维和语言思维,因为概念是通过语言表达的。由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都是通过语言进行和表达的。抽象思维的启动就表明,主体的认知由感性层面进入到理性层面,也即由事物的现象进入到事物的本质,这些都是通过语言所表达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和完成的。创意思维主要不是通过概念和语言,而是通过“象”进行和完成的。创意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和呈现也主要不是通过概念和语言,而是通过“象”进行和完成的,所以,创意思维不是抽象思维,也不是概念思维和语言思维。而是表象思维。从创意思维的这一特点可知,对事物的把握和呈现可以通过概念和语言的抽象思维进行。也可以通过表象和形象进行,这是把握和呈现事物的两种思维方式和途径。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创意新颖,涵义深刻。蓝、黑、红、黄、绿不同颜色的五个福娃象征奥运五环,象征奥运精神。五个福娃的原形即鱼、熊猫、圣火、藏羚羊和金燕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喜庆、吉祥、富贵、乐观、热情的民族精神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宇宙观。五个活泼可爱的福娃象征着中国人对奥运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的态度。可见,设计五个福娃的过程是典型的创意思维过程,而福娃形象贯穿在这一创意思维过程的始终。

创意思维是一种实践思维。实践思维是同理论思维相比较而相区别的,实践思维和理论思维也就是康德说的实践理性和理论理性。所谓理论思维或理论理性虽然以实践为基础,但最直接的动因和驱动力却是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展现自身为相对独立和纯粹认知的思维过程。而实践思维没有理论思维那样的认知独立性和纯粹性,是在实践的直接驱使下,以解决实践中的认知问题为目的,直接为实践服务而成为实践中一个认知和思维环节。

创意思维总是在实践提出的具体目标、任务和方案的基础上启动的,并且在整个创意思维过程中,其创造的意象以及意象所表征和内蕴的涵义,都是在具体实践的目标、任务和方案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如产品广告的创意和设计,就是为了宣传某种产品,使它让更多的人知道它,喜欢它,从而购买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产品广告的创意和设计上,要求创意新颖、形象生动、形式活泼、内涵丰富、信息准确,这些都是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服务的,成为产品生产实践的重要一环。

创意思维的实践性还在于要把头脑中通过创意所获得的意象和表象用具体的物质材料表现出来,从而使其外在化和对象化,并成为一个可感、可观和可触的创造物。这创造物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思维和意识。而是靠现实的实践制作出来的。如广告、海报、会标、徽标、商标和各种吉祥物等等,都是通过创意而制作出来的。若没有制作这一实践过程,创意思维是没有完成的,也是没有达到目的的,因此,实践不仅是创意思维的重要特征,也是创意思维须臾不可分离的。

广告、海报、会标、徽标、商标和各种吉祥物等的制作既表明创意思维的实践特征,也表明创意思维的意象和表象特征。这就是说,并不是主体的任何创造物都是创意产品。如科学技术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创意产品,只有可感、可观和可触,并具有典型形象性的创造物才是创意产品。这就是说,创意产品不只是客观存在的产品,而且更是具有典型生动形象的产品。它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动听的音响吸引人的感官和触动人的情感,人在身心感染中接收了创意产品的信息。创意作品实质上是一种艺术品,它的生动形象性能打动和触动人,它的内蕴性能陶冶人和激励人,它的寓意性能示导和规范人。可以说,创意思维的实践性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实践。而主要是一种艺术生产实践。

创意思维是一种价值思维。任何思维和意识都是有目的的,都要满足主体的一定需要。都是为了获取一定的利益,可以说,任何思维和意识都有价值性。但不同的思维和意识的价值性的分量和程度是不一样的。如纯粹的思维和意识的价值性是基础的、宏大的、长远的,而实践理性或实用性思维的价值则是具体的、微观的和眼前的,从而后者的价值程度要高于前者。

创意思维作为一种价值思维,其价值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价值程度是非常高的,它的价值是非常现实、具体和可操作的。

首先,创意思维的发起是有着非常具体的动因价值的。创意思维不是泛泛地去创立一种理论和学说,也不是泛泛地宣传、传播一种理论和学说,而是为宣传一种产品或是表达一种主张或是

展示一种文化理念而制造的一种创意产品。这种创意产品所宣传、主张和展现的实质上是特定人或人群所持的一种价值和价值观。正是由于这种价值和价值观的驱动,才去进行创意思维并制造创意作品。

其次,创意思维的整个过程始终有一种规范价值的示导。就是说。构想出什么样的意象和表象最能传达特定的信息和表达特定的文化精神。从意象和表象的创意到它的成型。从它的内容到它的形式,从它的可传达性到可表达性都要传达特定的信息和表达特定的文化精神,也即传达和表达一种特定的价值和价值观。

再次,创意作品展现出特定的价值和价值观。不论创意作品的主题思想还是它的形式风格。也不论创意作品的形状大小和图案线条,还是它的颜色浓度和颜色搭配,都在传递和表达着特定的价值和价值观。产品广告表达着厂家的生产价值和价值观,会徽表达着学会或协会的宗旨,吉祥物表达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中国印章作为主体图案,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想象,巧妙地构思成一个张开双臂、向前奔跑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形似现代的“京”字。这个主题图案简洁而又厚重,灵活而又庄严。寓意深刻,表达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以及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态度。印章在中国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会徽的主体图案表达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主体图案的基准颜色为中国的代表性颜色——红色,代表了中国人民对喜庆和吉祥的向往, 张开双臂、向前奔跑的运动人形寓意着北京的开放态度,表达着北京热情支持参与奥运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可见,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与制作,都渗透和体现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和现代的价值态度,渗透和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和价值。创意作品所展现出的价值和价值观,实质上也是在传播、引领和示导着这种价值和价值观。如商品广告在宣传商品的过程中,同时在传播、引领和示导着一种消费价值观。商品广告是在引领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消费价值观,还是在灌输、推销一种消极、颓废的消费价值观,这是衡量商品广告社会效益的重要标准。其他的创意作品如商标、会徽等各种标志性图案,也都在传播、引领和示导着特定的文化价值观。

本文只是对创意思维的一些初步构想。其目的在于引起学界对它的重视和研究,我们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已经很有成效了,但对创造性思维之一的创意思维研究还停留在一般的描述和列举事例上,对它的特性揭示还远远不够,因此,像研究其他创造性思维一样来研究创意思维,无论对理论的发展还是对创意实践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 陈金清)

作者:胡敏中

第二篇:创意思维训练及其教学策略

[摘 要]本文通过介绍巴赞的放射性思维和思维导图,并将其引入广告创意思维训练,分析放射性思维的特点以及放射性思维元素的寻找过程,介绍创意思维训练方式和创意思维的策略模式。这种创意思维表现技法能快速将学生的眼界打开,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头脑思维风暴。

[关键词]广告创意 思维胆略 思维升华 关键点

广告创意贵在创新,只有新的创意、新的格调、新的表现手法才能吸引公众的注意,才能有不同凡响的视觉冲击力,加深广告影响的深度和力度,给企业带来无限的经济价值。但是在广告设计学习中,学生经常因为缺乏好的创意而苦恼不已。或者是自己的创意和别人撞车,或是利用一些很直截了当的具象素材去表达主题而效果欠佳。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创新能力或者创意思维吗?其实不是,而是学生在设计时缺少一种放射性思维训练,往往在实践中只知道1+1=2,而不知道可以通过多种加减乘除的方法可以得到2这个答案。实际上,创意应该做到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解决方式来解答,而复杂问题则是在缠绕的线团中直接找到一根笔直到达答案的线条。

(一)放射性思维的含义

在讲解创意思维训练方法之前,首先解释一下何为放射性思维。放射性思维是由英国的托尼·巴赞提出来的(来自“发射”这个词,意思是“向各个方向传播或移动”,或者从一个既定中心向四周放射),指的是来自或连接到一个中心点的联想过程。是一种思想的爆发。我们通过什么办法进入这种令人惊异的新思维方法呢?要通过思维导图,因为它是放射性思维的外在表现。思维导图总是从一个中心或者联想,整个合起来以一种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放射,或者归于一个共同的中心。尽管思维导图是在二维的纸上面画出来的,但它可以代表一个多维的现实,包含了空间、时间和色彩。

在广告创意训练中引入放射性思维,是将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引入创意思维训练课程的发展和尝试。定一个主题概念,把它放在纸的中央,从中央开始,把能够想出来的所有点子都沿着它放射出来。充分调动起个人对生活的回忆与思索,用导图的方式展开思维的创意。大脑必须高速运转,让思想尽快地流动起来。虽然连接的过程有些困难,但一旦突破,我们渴望的好创意就会出现。这样的思维创意不容易和别的撞车,是设计中经常运用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因为只有突破才有创新,创意如果永远在一个套路上徘徊,将缺乏个性,丧失生命活力。

(二)放射性思维的特点

放射性思维在广告创意思维训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对其学习特点的掌握。通过对学习特点的研究,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放射性思维训练的特点,可以归纳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优越性。

2. 放射性思维能够将学生的思维打开,使得创意的火花四射。

在对二年级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上广告设计的时候,在上课之前,我在黑板上写下“电脑”两个字,然后让学生在一分钟之内说出20个与电脑有关的词汇。(见下图)

圆圈:纵向思维的信号(同一家族)

方形:横向思维的信号(旁系亲属)

椭圆:放射性思维的信号(实现突破,将想象拉开)

从记录图中我们可以分出纵向思维的信号,横向思维的信号,这些信号虽有发展,但跳不出大框框,很容易和别的创意撞车;那么看看放射性思维,这些从形象乍一看和源头毫无相关之处,但追究其根源本质或内涵,却多多少少又有些相关之处,这种构思线路的形成是在横向和纵向思维的基础之上,将两个点作一连线,甚至把三个四个点有机地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思维路线,往往过程很困难,可是一旦突破,日夜盼望的好创意就会出现。比如方便面,我问为什么会有方便面,学生回答,方便面和电脑一样,用起来很方便,又能解决很多问题。

2. 思维导图的可领悟性。

(1)设定一个适合于个人思考的主题概念,充分调动起个人对生活的回忆与思索,并用导图的方式对主题进行展开,通过相互观摩和寻找闪光点,达到“原来创意可以这样做”的认知。

(2)操作过程突破习惯性的横向、纵向思考模式,突破了直观想象,利用放射性思维,培养既放得开,又收得住的能力,努力在不同元素之间找到关联、继而发展成若干能回应主题概念的思考路线和创意构思。

(三)放射性思维元素的寻找

广告创意思维训练过程中如何去寻找这些好的元素呢?

广告实际上就是旧的元素的重新组合,那么元素的选用是极其重要的。当我们接到一个命题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最多的放射性元素呢?实际上可以用到一种四相一无法,其实也就是5种关系。即相容关系、相关关系、相似关系、相对关系、无关关系。

相容关系:两者之间,后者属于前者内部,或被前者包含其中的要素。

相关关系:两者之间具有相关联的关系。

相似关系:两者在外形或本质特征上具有相近似的关系。

相对关系:两者在外形或特征上具有相反的特征或含义。

无关关系:两者之间无任何关系。

如何实际运用呢?

例如,一个汽车广告,通过“四相一无法”可以找到以下放射性思维元素。

相容关系:所有属于汽车的,后车镜,轮胎,离合器,沙发……

相关关系:所有相关汽车的,马路,警察,高架,行人,岗亭……

相似关系:所有相似汽车的,火车,摩托车,太空飞船,神行太保……

相对关系:所有相对汽车的,蜗牛,女人,马车,乌龟,悠闲的船……

无关关系:没有任何关系的,总统,封建社会,钢琴,爱因斯坦……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在一个小时内找出上百种与产品相关联的元素,从而使得自己在创意设计中领先一步。

(四)创意思维训练方式

所谓创意就是要突破常规。逻辑被颠覆才有张力,一个好的创意,首先是具有原创性,开发出来的应是未曾用过或未被引起注意的新元素,演绎的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展现的是一种表现能力。通过放射性思维训练则可以走向一条创意思维的宽广道路。这种放射性思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训练。

用文字表述搭架→在创意闪光处加入图形→在多个图形的关联上加入语言。

1. 以品牌概念为中心,对概念进行分析;立足消费者,洞察他们的心理,与他们一起思考一起感受,让各种元素在脑中过电。

2. 主题概念(也可以是中心概念图型)必须画在白纸中央,从此点出发,开辟出若干不同路线,首先把思路拉开。

3. 沿着不同路线开发元素,根据生活经历与常识,将可能发生的元素沿着路线放射并快速记录下来,进而展开捕捉闪光元素的行动。

4. “必须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让思想尽快地流动起来。由于大脑必须高速工作,就松开了平常的锁链,再也不管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因而就激励了新的、通常也就是很明显的荒诞的一些念头。这些明显的荒诞的念头应该总是让它们进去,因为它包括了新眼光和打破旧的限制性习惯的关键。”(托尼·巴赞)

(为方便思考,上述4点均用文字搭架,寻找创意闪光点的过程是探险家寻宝的过程,突破常规,才能出奇制胜。)

5. 将有新鲜感的元素用图画鲜活起来,形成导图的闪光点。或者沉思一下,让大脑对导图产生新的观点,继而进行第二次重构。

6. 将几个有趣的闪光点连接起来,发展成一个创意雏形,继而提炼创意文案及广告语言。

(五)创意思维策略

1. 创意的胆略。

创意要有胆略,没有胆略很难有所作为。要大胆去想,但想的要有相关性,不能乱想,因为这样想出来的东西根本不会让你惊喜。何谓惊喜?就是你想的点子要妙,是人们心中都能够想到的,但往往却忽视了的东西。

2. 创意的升华。

有了好的创意,若表现力不够或者过于停留于表面,则失去了意义。升华实际上就是需要给予主题以有积极意义的信息。比如:二年级平面专业方向的一个学生上广告设计课时,作了一个题为“游戏生活”的创意,画面是一个游戏机屏幕,画面上方两条张嘴笑着的鱼面对着游向入口,中间是又分又离的通道,画面下方是两条笑着的鱼在出口处分道扬镳。他说,现代人的婚姻有如游戏,缺乏严肃,就像在游戏里玩了一把。这个构思和出发点都很好,但公益广告的作用除了指出问题更要给大众以引导,我们把分手的鱼的表情改一下:一条鱼闭上了嘴,眼里掉下了泪珠;另一条鱼仍在张嘴笑?……这时传达出的信息一定是不好玩,因为在这个游戏里有人受到了伤害!因此,“游戏人生”的构思不再停留于表象了,而在于传达公益广告的目的。

3. 创意的关键点。

在进行创意选择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① 目标受众是谁? ② 品牌概念是什么? ③ 用什么传播媒介? ④ 广告信息是什么?

在正确回答了这几个问题后,你的创意才更加会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放射性思维训练不是需要形式上的怪诞,追求的核心是内涵,强调表现力度、形式美感和现代品味。只有简洁明了有突破,才会引来注意,才能留下记忆。创意思维训练实际上就是一种由放到收的过程,“放”是利用头脑风暴,将对命题的理解进行大胆的思考,让思维模式打破常规,出奇制胜,寻找更多的创意闪光点;而“收”则是在众多的闪光点中,寻找一个切入点,将品牌的概念和主题的概念充分的表达出来,而不是以怪为新,以怪为美,如果是这样,也就背离了发放射性思维训练的宗旨了。通过这种广告创意思维的训练,能在短时期内,将学生的眼界打开,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头脑思维风暴,那么这也就达到了广告设计这门课的教学目的了。

参考文献:

[1]胡川妮.广告创意表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英)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作家出版社,2005.

[3]宋秩铭等著.奥美的观点Ⅰ[M]. 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4]郭肖华.广告创意训练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胡 明

第三篇:古为今用的创意思维

摘要 现代技艺与传统哲学地结合,不仅带来一种全息化的创意思维,也催生了一大批带有本土文化的优秀设计,可谓是一种古为今用的对话共存体。当今一些设计追寻的现代理念很大部分和传统古典思想呈现出并行不悖的现象,通过设计这个载体展现出中国古典哲学思维是作为当代本土设计师的使命,也是甄别本土化设计的最直接方式。古典思维对当代设计和前瞻理念具有一定的普世性,如何贯通其中,即需要设计中发现国学美。

关键词:古典思维 创意思维 设计本土化 国学

国学,即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而言,是指在特定的国度内长期形成的意识形态。在设计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总会伴随着特定阶段的群体共识情感,这是特定地域环境造就的,正因其独特性才有个性,“和而不同”展现了本土设计艺术必然的发展趋势。国学喂养了华夏子女并给予其精气神,生活中滋养着国学美,同样设计艺术里国学也散发着无尽的美。

设计中如何发现国学美?笔者对此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设计语言和语境的国学化;2、设计思维与国学理念交融;3、塑造设计的国学气质。

一 设计语言和语境的国学化

思想需要交流,交流需要媒介,语言首当其冲。众所周知,交流媒介有多种,如:文字、声音、肢体、图形等。设计的表达也需要语言来承载。任何设计都是带有一定意义符号的传达,将这种带有语意的视觉符号称之为“语言”。语言的多元化像一把双刃剑:首先,设计语言需要与本民族意识形态相关联,带有一定地域文化性。中国一词英语中称之为China,且China一词在英语中含有“瓷器”的意思,可想而知当时的瓷器就等同于中国,这正是事物语言的涵盖性所致。设计中运用设计语言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故设计语言国学化,寻呼其理,意义非凡。

其次,设计语言多元化带来了文化的冲突。如何看待冲突?先要保持意识的清晰和理性审视,不被外来文化所同化;以本土为基础上,汲取外来优秀设计技法加以利用来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用自身“语言”诠释设计思潮更具国际性,这是一种中西兼备的创造方法。以上乃体与用的关系,何为体?何为用?中华文明为体,外来文化为用,不可本末倒置。在以一个宏观的大氛围下加注几股分流,并最终融合于东方意识情节中。这一点可从平面设计界大师靳埭强作品中感受到,他的作品中显然带有中国元素和传统意境,对于传统要素不是直接拿来主义,是经过几番深思熟虑将元素提炼,结合当代设计思潮恰当表述,交流出的是东方语境。实则“透其现象,抓其本质”——无非是如何平衡传统语境和现代语言的关系,这里包含创作现有语境与古典语境的相似性,不失本土率性来传达当代理念,实为走向国际性关键所在。

日本设计师原研哉所属公司无印良品的设计,使人感到日式质朴风格,一种绚丽至极归于平淡;另一位设计师深泽直人以“正负零”(±0)为设计理念,用最少的元素来展示产品的全部功能,包括Droog Design在内的国际品牌都倾向于简约设计。以上日本设计在创作中设计语言体现了日本设计界较普遍的文化——“禅宗”。就语言表达性来看,东方(以日本为代表)简约设计和西欧简约化有所不同,西欧的简约派注重的是科学理性的设计,追求的是技术上的简练;而日本简约派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崇尚自然质朴之风,设计追求心灵化的空无。

在探究如何国学化语言和语境中,笔者认为通过“形而上和形而下”理念来解释方为合宜。国学化要求设计师具备一定的国学修养和理论知识,要求意识层面尽可能达到与国学气质相协调的程度,最佳是“精气神”皆备的全息状态。换言之,中国设计必然体现国人的精神气质和意识情感,就是所谓的形而上或东方语境;在此条件下,综合运用传统和现代要素营造出本土化语境,借由设计表达就是形而下的过程。如一些含有中国元素的设计,通常运用到传统水墨、剪纸、脸谱、汉字和印章等象征性语言。由此得知,设计语言国学化正是恰如其分通过已有语言要素传达东方气韵语境学的过程。在特定语境下运用当代素材去承载它,此等佳作既突出新颖又兼顾传统。

二 设计思维与国学理念交融

接下来探讨“形而上”——即设计思维与国学理念的交融。

在中国人的思维体系内,影响其意识形态的主流思想可大体分为儒、释、道三家。在此基础上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等观念和价值取向,是贯穿整个华夏民族思想意识情节的主流。

由此得知,中国人骨子里存有的传统观念是不可抹灭的,这些是民族难以撼动的基石。尽管受到西方各种文化的冲击,但主流意识不会改变。设计师要发掘潜在的思维意识,使古今意识共鸣。通过儒释道主要理念出发,来展现出与设计思维的万般情节。中国传统文化总体是表现为向内性,这也是经由儒释道发展推进而成,在艺术和文学上的表现为追求情感的升华,同时受老、庄朴素辩证思维的影响,施加“气”作为中介,做到“气韵生动”。

1 儒家——“仁”与“礼”的情感交融

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仁是中华民族一种精神面貌和价值观,是传统文化中和谐与中庸的根源;“仁”也是传统审美意识体系中的主要部分。这种特点也体现在设计里,中国设计相比西方设计更多追求一份人文关怀和心灵境界,力求作品与人的亲和力,对此张弛有度地拿捏最具互动性。犹如赏析中国画那般附带有的意境,不单为了展现形式美,更追逐形式之外人心深层的东西。儒家的总体思想是将自然人格化,将宇宙情致化,在伦理道德中注重“志”,重志则尊理,通过人事论理来协调控制情,这种规则性追求也形成了国人设计特有的“理性”,对于情感的抒发张弛有度。

设计中以情动人,托物言志的创作手法就是对“仁”的一种诠释。这种形式虚实相生直指人心,从本土意识上打动内心易获得情感上的共鸣;礼文化从古至今影响深远,对于礼惟有“敬”,抱有一颗对万物“主敬”的虔诚,重新审视身边事物。其实大部分被我们熟知的事物只是其中一方面,有太对的可能性已经被固定的思维意识所遮蔽。设计师能“反者道之动”以礼相待也不失为创意,以礼审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设计一种似曾相识的温润感,此源于设计师对生活细腻的感悟。

2 道家——“天人合一”和“技进乎道”设计理念

如今的设计思潮,最为追捧的就是绿色设计和人性化设计等,也是目前各业最热门的词汇。为何大家都如此热衷于它?显而易见,促成其因是由于生活环境日益恶化和情感上对自然的依托;随着审美意识逐渐提高,更多注重自身与周围事物的联系,称之为“生态共衍”。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理念正是契合了“绿色设计”等观点。回归自然,节能减排,绿色能源都是注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其现实意义与道家文化不谋而合。体现了古典思想与现代设计理念跨时空的并行不悖。

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持有不同的基调,这存在于中国文化意识流最源点,中国文化中注重的无主客体的对立,无个性和共性的对立。来自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维,人与天的融合,主体与客体的融合,人类与自然的融合。在艺术创作中通过这样的宇宙精神去发现美和表现美。可以说道家思想是传统艺术中最为推崇的,是即魏晋之后在文学和艺术等领域备受推广的思潮,注重自由的情感抒发和自然的沟通,别于儒家,道家倡导将人宇宙化和自然化。用内在的无为达到与自然万物的和谐。设计中的无为,更需注重出现过多矫饰和展现材质的本性美。

国学情感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追求一种用深心节奏去融合宇宙的生命节奏从而达到同频共振。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无不展现出与天地为友,以天地为师的哲学思想。相比眼下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应该向自然学习,生物如何创造东西,如何让不同事物融入不同体系中。将设计看做连接自然规律(道)与世间万物(器)的最好桥梁。

“技进乎道”是一种技能达到巅峰阶段后愈发接近“天道”(天地规律)。俗称“熟能生巧”想必是对这一思想的呈现,近乎达到规律性生成一种“道”。精炼的设计,展现出一种意境一种哲理,一种从内向外散发出的生命力。

如一些运用竹材的原生态包装,展现出与大自然和谐与共的态度,技法地运用和材质地选取恰到好处,表露出追寻“道”的韵味。

3 佛教——“禅宗”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佛教是东汉时期传入我国的,一经传入就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生成具有本土特色的佛教派系——禅宗。在古往至今的历史长河中,曾一度出现过百家争鸣的学派之风。佛教是将其所有理念抽象汇集一起并达到顶峰的集大成者。

“禅宗”是佛教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宗派之一,禅的实质是通过自我调心来达到与客体的和谐与统一的,寻求精神上的超逸。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理念是怎样与设计思维相通呢?在禅学中“应无所住”是体,“而生其心”是用,用不离体,体不离用。禅宗将“心性“作为本体,设计需将本真视为源头,设计是需求出发到实践学习的过程,对内在心性的把握是连接禅学和美学的理论基石。禅宗追求真实的内心世界,最具人性情感化,设计对此有所思量,可言之为悟。

禅宗包含的思想有极简主义、自然之韵、空灵之境等,可作为设计的一种表现,一种创意思维。一般禅意的作品,使人宁静致远。包含禅宗在内的精深国学理念不是片言一字所能至极的,它是一个庞大体系“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能将设计与之结合催生的功力是无可估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精妙深厚的中国文化是整个人类的。

三 塑造设计的国学气质

从中西文化性来看,东西方设计艺术在表现形式和理念上存有较大差异性。概括来讲体现为:中国艺术强调一种精神性,而西方艺术具有强烈的实存性。这是由不同文化意识构成的,因此谈不上哪种优于哪种。

精神性,是中国传统艺术必须具有的属性。“道”即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精神性。道赋予了艺术之灵魂,好的作品通常具备道性,将技艺升化为道可以说是艺术表现的最佳状态,以致达到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用心体会诸多艺术门类真谛时,不由感知“意不在于艺,而在于道,故得于艺”。

设计也归其如此。那么什么是设计的道,设计与道又有什么关系?许慎《说文解字》中诠释“道”,曰“方法、技能”。这是初级的道,如将方法和技能运用到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时,已经化生为意境、道意。设计之道也应归于大道,包含于社会与自然之中并符合规律。

从设计的现实意义中,不难发现设计无非是将已有的材料加以创新改进利用,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这种满足已不单是物质和生理性的,更需具备一种情感性的给予。尤其在当下生活中,物质消费已铺天盖地,人们对于情感性的消费与日俱增。设计,不仅是功能上的满足,同时也携带文化传播性。具体来看,作品需要的材质称之为“器”,作品所具有的功能和文化性称之为“道”,而设计恰恰将二者沟通。设计一词既是名词又是动词,设计与道(指国学精华)结合就间接塑造出带有国学气质的作品。

四 结语

在东方文明下,人神参与天地精神的交流、对话和融合表达出一种“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宇宙观,同时对生命的敬畏和崇拜也通过气韵生动的艺术加以表现,总归中国的艺术道意偏爱于“活”。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活”起来,提升到更高层的格局,这就需要给作品注入灵魂,赋予作品文化性,这不仅是对设计艺术负责,也是本着对大众情感负责的态度。将设计视为生命的孕育,从开始到结束感受事物的成长,设计师要懂得变古通今,将设计理念融入国学智慧创造性的继承之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能量“古意”,通过设计释放出来“今解”,这是当今中国设计工作者的使命和荣耀。

参考文献:

[1] 冯天瑜、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 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 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4] 宗白华:《美学散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作者简介:

陈涛,男,1987—,山东即墨人,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0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郭丽,女,1967—,黑龙江北安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陈涛 郭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立法体系论文范文下一篇:广告宣传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