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的未来简史

2022-07-21

第一篇:建筑业的未来简史

未来简史读后感

近日,有关贺建奎团队基因编辑婴儿的事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几乎所有人都在义无反顾地批评贺建奎,从各种各样的浅显的或者深刻的角度批评。但深受尤瓦尔·赫拉利影响的我,却生发了一种不是很主流的观点。也就让这件时事作为一个载体来表达我读《未来简史》的感想。在这之前,我先声明我所讨论的是基因编辑技术的这门技术,而不是贺建奎其人其事。同样我也不是想讨论基因编辑的优缺点,而是在某种意义上论述其发展的必然性。

从生物进化学的角度。

从那只下树的南方古猿一直到今日,人类从来就没有逃脱过自然选择的控制。这对于一个已经站在进化链的顶端的、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控制欲极强的物种人类来说,这几乎是不可接受的。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饥荒、瘟疫和战争后(具体统计参考书中资料),现在更吸引人类追求的可能就是“神性”和“不死”了。吉尔伽美什计划(追求不死)早已启动,人们已经有了造物主的能力(控制基因从而拥有创造的力量),同时也没有人可以踩下基因编辑技术的刹车,它的发展是人类在进化中追求更强的力量的必经之路。

从伦理学的角度。

实际上,对基因编辑的批判大多都站在了道德和伦理的制高点上。基于我们现在的认识结构,我们也的确有理由如此批判。按照哈贝马斯的观点,非人为的安排生命开端的偶发性,与赋予人类生命在道德形态上的自由密切相关。在康德看来,意志是有生命的理性存在者行动的动因,而自由则是这种因果性行动在不依赖任何外来原因而起作用的内因。可现代生物学却告诉我们,我们所认为的自由(其实又何止是“自由”,我们的情感我们的思想都属于这个范畴)实际上只是生物预设与外界因素随机的结果。我决定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体内这一时刻由一种或几种化学物质分泌量的不同造成的,而这些化学物质的产生与分配的不同是由复杂的生物机制和及其偶然的外界干扰造成的,而根源上并不是所谓的“自由意志”。如果说甚至都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那样,那我们又凭什么说基因编辑就是一种干涉自由?难道干涉既有的生物机制和干涉纯粹的随机过程就是对自由权的伤害?

从对人文主义本身进行分析的角度。

人文主义在黑暗的中世纪兴起,赋予了人以最高的价值,也是很久以来指导我们形成自适逻辑体系和方法论的最重要思想。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也必将受到不小的挑战。让我们先确定讨论前提:我们在讨论一个可行性的问题,而不是合理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假设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完全成熟。既然人文主义要我们追求幸福,那么如果有一天我身患疾病,只有基因编辑可以挽救我的生命,我是否使用这项技术来获取幸福呢?恐怕很少人能从心底说不吧。那么从极端的情况推广开来,如果基因编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我们获得一些使我们开心满意的特质,例如更美丽的外表、更强的反应能力或者更聪明的大脑,那么我是否应该像现在挑选衣服一样挑选那些给我带来快乐的特质?以一个人的身份去追求独特的属于我的价值体验和快乐不正是人文主义所推崇的嘛?如果继续推广,当有一天我的孩子利用技术就可以获得更强的社会生存能力,又会有多少人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选择尝试?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从数据主义的角度(读者有理由不屑)。

生物本身其实就是一种算法,我们的是数据流动的载体,而我们存在的目的就是数据的互联。而我们在自然选择中能够脱颖而出,不是因为我们个人有多大的能力(人类的身体素质与动物相比实属弱势),而是因为我们具有更强大的信息传输机制(更加有效的规模合作能力);之所以人类的历史从孤立走向了全球化,也是因为全球化的网络化的系统具有更强的数据传递、交换能力(就如将不同局域网练成了互联网);同样,我们所推崇的情感,也不过是在漫长时间中信息流动机制的自我优化的结果。那么如果有一天,有一种方法能够避免主机被木马侵扰(运用基因技术杜绝艾滋病对人的伤害),那么这符不符合数据主义的价值观呢?

我知道上述观点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人类自然发展的神圣性。可我们人类之所以为人类本身,就不是因为我们有一个不朽的灵魂或者高尚的精神,而是因为我们的确在进化中具备了超越其他物种的能力,并因之演化出真正能够被称为“文明”的东西。这种优势,或者说能力,本身就是神圣的地方。我们总是号称我们有多复杂的情感与意志,并将其称为神圣,不过是想与曾经是现在也是的动物强行的划分界限罢了。

“历史的铁则就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总是毫不显然。”就像网络上有推文提到的那样,351年前的那个“狂人”竟然萌生了给人输血的念头(虽然他的实验是输牛血),这让群众们恐惧,竟然联手毒死了病人。这一下使输血研究停滞了150年,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多少有点不可思议。可这就是我们演进的方式。可能今日的我们有多确定基督教作为一个无名小教派从罗马帝国兴起是一种历史必然,未来的受益于基因编辑的人们就多相信这门技术的进步是众望所归。

我不是在预言,也不是宣称以上观点多么正确。实际上上述观点有很多我也并不是完全接受,更不要说按照其方法论和价值观来为人处世了。但在逻辑思考后,我们必须得承认基因编辑技术以及备受争论的许多其他技术,都不应该也不可能是随随便便用冠冕堂皇的道德理由就可以拒绝了的问题了。事实上,极有可能,它们才是历史的必然,而近日的事件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小小涟漪。

第二篇:未来简史读后感

导语: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未来简史读后感范文三篇,希望有所帮助!未来简史读后感终于花了两个礼拜把《未来简史》看完了,对这本书及作者可谓仰慕已久。看了些之前的书评,惊讶的发现贬大于褒,大多是喷这本书与前作重复、人工智能讲的不够深层。造小就今天就想就这本书说说自己的见解,各位大神不喜勿喷哦~

在我看来,本书最令人欣赏的两点,一是在于它的辩证思维,二是在于它的争议性。

辩证思维,是指“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是它的主要特点。

这种思维方式在本书中无所不在,例如序言中对于知识悖论的阐述:“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们拥有越多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联想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知指导行,行再反过来更新知,否定之否定,以螺旋状前进,方是万物进步的普遍真理。

再看作者在第3章中对于人类特殊之处的叙述,原文分了几段:“如果说灵魂是不可分割、永恒不变的,那么进化论无法接受灵魂的概念”。“可能有人会说,人类的灵魂就不是进化来的,而是在某一天突然出现的,而且完整无缺。”“要说父母一丝一毫的灵魂都没有,小孩身上却出现了永恒的灵魂,这就不是生物学说得通的事了。”作者对灵魂是否进化而来进行双方论证,从而得出“进化论无法解释灵魂存在”的结论,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还有第5章中对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的解释,作者首先表达了“科学研究事实,宗教给出伦理判断”的观点,又以经典宗教故事三部分为例阐述了“宗教并非只管伦理判断,还包含事实声明”的观点,从而得出“科学与宗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不可对立”的结论。辩证思维与内容有机结合,有略微烧脑的阅读快感,同时呈现出世事并非非黑即白,亦正亦邪、亦对亦错才是万物本质的真相。崇尚的唯物主义辩证法被运用的炉火纯青,造小就对这本书的好感度提升了一个档次。

第二点是,本书极具争议性。比如华大基因CEO尹烨认为《未来简史》严重低估了人类,整体思想、包括一些推论都太过悲观;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评价它会颠覆你的思考方式。对于这种争议性,造小就是十分欣赏的。总有一些人,通过一番看似严密的论证,让人得到洗脑般的效果,以致看完书的几小时内在作者的逻辑中不可自拔。虽然一番细思量后,发现不完全是那么回事儿(比如对作者的智人征服世界、数据主义等观点持保留意见),但你不能否认,它对多元观点表达所作的贡献。

世上已经有太多“正确”的理论,大到阿基米德定理小到语文阅读理解,当你看到一个看似有理又荒谬、激活你全身辩论细胞的“人工智能秒杀人类”观点,难道不觉得如饥似渴、两眼放光?光是把人从所谓的“成功学”中解救出来,就值得送他一个大鸡腿了,更何况这番论证相当有理有据。多有意思,世上若少了这些不同的精彩观点,是否无趣得像一滩死水?

顺便再扯一句,尤瓦尔凭借现象级畅销书《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已经跻身全球收入最高学者行列,听说时薪达40万美元(此数据待考证),简直成了斜杠青年中的杠把子。如此高的收入,似乎为我广大文艺青年指出了一条明路,这条明路叫:靠卖观点,你能走多远?时薪40万美元,想走多远走多远!所以就冲这一点,也得共勉呐骚年们~

所以无论是尤瓦尔的观点、还是这个人,都挺让人觉得好奇的。想亲眼见见他,顺便跟他探讨一下你眼中的人类未来发展方向么?机会来了!7月8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办的“主动进化——造就未来大会”上,尤瓦尔将详细阐述他在书中的观点,并与观众亲密互动。

除了尤瓦尔,还将有8位重量级嘉宾加入我们对未来的讨论中。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他认为即便人工智能发展到极高的水平,但他们始终无法如人类一般进化出“意识”,没有意识的存在,机器永远是机器,只能服务于人类;耶鲁大学遗传学系副主任、讲座教授许田疑问是,“智能”是否就编码在我们的基因里?机器智能又将怎样学习基因智能?另有启明创投管理主管合伙人甘剑平等3人将与尤瓦尔·赫拉利一起展开精彩辩论环节,4个半小时,给你带来一场绝对值回票价的烧脑盛宴!

过去,人类花了数千年学会了控制饥荒、瘟疫和战争;现在,进步列车将再次启动,错过的人,或许永远不会再有上车的机会。7月8日,造就未来大会,将带著你一起,主动进化!未来简史读后感

未来到底会怎样?这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一直困扰了许多代人。但无论是谁,那些科幻小说电影关于未来的描述大多都是以人类为中心作前提的。

然而《未来简史》却提出了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人类,顿时社会上一片哗然,各位大咖纷纷议论起人工智能,仿佛人类末日已经来临一般。

本书通过对人类社会的过去和现在,展望未来。前面两章回顾了人类社会的过去跟现在,这部分在《人类简史》已经论述过了,重点是第三部分的对未来的展望。

作者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将逐渐退出舞台。人类并不比其他动物神圣高贵,最终将跟曾经统治过地球一段时间的霸主——恐龙一样销声匿迹。不同的是恐龙的退场是由于气候环境的突变,最终无法适应气候条件而灭绝。而人工智能统治地球以后,人类并不会消失,那么人类会以什么形式继续生存呢?作者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人类将会分成几个层级,最高层级的人类统治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将统治下层人类。随着人工智能不断升级,最终将统治所有人类。到那时候人类就跟现在的野兽一般,地球霸主的宝座又一次易位,人类降格,跟野兽无异。

尽管有大部分人宣称人类比野兽高贵多了,我们有思想,能创造各种新事物。但随着科学的进步,研究表明,思想只是算法的一种表现。而且现在的人工智能创造的音乐比音乐家更动听。人类标榜的高贵土崩瓦解,最后的一根稻草已经不复存在,人类只能低下高贵的头颅,承认自己与野兽无异。

这现实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但这就是现实。在人工智能升级取代人类之前,我们需要仔细想想未来到底还能干啥了。

当然这个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只是作者的一种预测,并不代表未来的走向。作者观点有点悲观,到底是人工智能控制人类还是人类使役人工智能,这还需要时间验证。但无论如何,财富两极分化,人类阶级固化是无法避免的了。未来简史读后感

今天是新年上班第一天,本以为会在一片轻松和谐中度过,未来简史读后感。没有想到第一天上班就连开四个会,感觉昏天又暗地。今年的工作方向又要有大变化,又是从零开始的节奏。

这是我做互联网的第5个年头,我自己最大感觉就是变化。每一年都在变,每一年都是全新的一年。我们几乎没有任何老本可以吃,因为去年的经验在今年就完全失效,而且很多事情、项目已经被砍掉了。

虽然在体制内,我们的人员直接被砍掉的情况还没有发生,但是我总觉得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过节期间,我把《未来简史》全部看完了。看完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未来,我自己还会有竞争力吗?这样的竞争力可以维持多久?

赫拉利在书中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分享给大家。

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们拥有越多的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

以前,一个本科生在学校学的东西可以在社会上用3年,研究生学的东西可以用5年,博士生可以用10年。可是,现在呢?不管你是什么生,只要你一毕业,你上学学的东西基本都过时了。

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甚至不能接受的。很多人对于知识的理解像是"养老金"。年少时花时间存上一笔知识,然后上班之后慢慢消耗它就可以了。可是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我们的知识消耗太快,就像我们的养老金一样,不够了……

《未来简史》中说,我们这代人会赶上生物科学、医药科学发展的红利,我们有机会消除癌症等疾病的影响,而实现超长的生命力。而人们真的准备好了迎接这样的生命力吗?

以前我们60岁退休,过个10年左右就安息了;现在我们60岁退休,我们要过20年才能安息;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发现自己60岁退休之后,自己还有60年要过。那我们要怎么办?我们要怎么去面对呢?我们要以什么样的知识储备去面对呢?

在另外一方面,我们的竞争对手可能不再是和我们一样可以活到120岁的人类,而是人工智能。在未来20年中,将有47%的工作有很高的风险被计算机取代。我拨指一算,糟糕,20年之后,我才50岁。如果那个时候我失业了怎么办?

当然,在未来也会有很多新的职业诞生,比如虚拟世界的设计师。但是已经50岁高龄的我,能够转型成功吗?就算我真的转型成功了,根据社会进步的速度,很有可能,我10年之后又需要转型一次。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消息,说硅谷已经在探索使用人工智能写代码了。背后不禁一阵寒风,连程序猿哥哥都危险了。

面对一个如此"悲壮"的未来,赫拉利给了一条出路,也是唯一的出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只不过,许多人,甚至是大多数人,大概都做不到这一点。

至于,怎么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赫拉利在书中并没有说,也不需要他说,这也许是《未来简史》交给我们所有不想被淘汰的人的作业吧?

第三篇:《未来简史》读后感1500字

薛春霞

《未来简史》提到,人类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议题,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须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日益成熟时,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用的阶级",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智神".关于长生不死

这是个人人都渴望的话题,古代君王为了长生不死,炼丹药、做木乃伊甚至往身体里注入某种防腐剂,但这样也只能让身体不腐,却终究难逃归天的命运。书里提到人类死亡的原因是人体运行出了技术问题,只要是技术问题就会有解决的方案,那么未来社会,理论上人是可以长生不死的,哪里技术出了问题,技术专家就会解决,就这么简单!这不仅让我浮想联翩,假如我可以长生,我会如何安排我的人生呢?也许不会这么嗟叹人生苦短,还没怎么努力已经走过一半,也许会像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都敏俊一样,10年注销一次,换个名字换个职业再来一次,人常说人生苦短,所以用寸金难买的光阴来形容,若真的人可以长生不死,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一个领域里研究个透彻,做到顶峰,或者体验不同的职业领域去领略不同的风景,那些艺术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也不用嗟叹后继无人。就算我们现在还无法做到长生,但人类寿命的延长说明这个目标并不遥远,也许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就能实现呢。到那时,也许就不用不断的养育新人、人类大部分精力将在于创造上,而不是像现在为了延续生命而生儿育女。

关于幸福快乐

幸福快乐的玻璃天花板有两大支柱,分别属于心理和生理层面。在心理层面,快乐与否取决于你的预期,而非客观条件。从生理层面来说,不管是预期还是幸福感,其实都是由我们的生化机制控制的,而不是由经济、社会和政治局势决定的。我比较赞同这个观点,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应,和你拥有的金钱、地位、身份无关,不是有钱人就快乐,没钱人就无法快乐,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有欲望,达不到的欲望往往就是痛苦的源泉,也是羡慕、嫉妒、恨的代名词。所以幸福很简单,那就是活在当下,以平常心待之,开心过好每一天,不去好高骛远,不去贪图享受,珍惜身边的亲人、朋友和同事,用宽容和友善之心对待身边的所有事,你就一定会感到幸福。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如此,这世上就会少许多暴戾,尽快实现社会和谐的中国梦。

关于化身为神

在追求幸福和不死的过程中,人类事实上是在努力把自己升级为神。因为为了战胜年老和痛苦,人类必须能够像神一样控制自己的生物基质。这让我不禁想到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里,小仙飞升为上仙,然后再飞升为上神,想这中间的"历劫"就是那个必须的经历吧,我们从呱呱坠地,经历过无数的磕磕碰碰,经历过无数的痛苦和磨难,终于能够自立自强,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过着自以为还算满意的人生,不满足现状的,就不断去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领域,完善自我,达到更高的认知层级,但我们终归是人,无法为神,有缺点,有痛苦,无神力,更无超能力,神的世界我们只能想象。未来若真可化身为神,也许人类将不再纠结此生未了的愿望,也不会期待来生。也许化身为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这个过程还要经受破茧为蝶的痛苦体验,更也许,将来,我们还是那一大拨无用的普通人之一,只希望,进化为神的都是些正义的化身,不然这世界还不被整个天翻地覆!

既然人类在20世纪的伟大成就——克服饥荒、瘟疫和战争——都是为了让所有人享有富足、健康与和平,那么,21世纪的新议题:获得永生、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也同样希望是为全人类服务的。我们渴望未来,但我们必须立足现在,完善好自我,离这个社会不要太远,让我们的子孙接受好教育、为未来社会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想想我们也是幸运的一代,经历了我们祖先所没有经历的一切,手机、网络和各种高科技,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古代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我们也会感叹古代人的科技并不发达,他们的创造的奇迹令人叹为观止,尤当我们游览古迹遗址时。展望未来,我们的明天会更好,机器人会帮助我们做更多繁杂无趣的工作,我们将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做我们想做而无暇去做的事情,不用天天加班,幸福感应该会倍增,就算还无法进化为神,做个幸福快乐的人也未尝不可,就算是短暂的一生也了无遗憾了。

第四篇:建筑简史期末论文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建 筑 装 饰 简 史

班级:装D1401 姓名:夏铜飞 学号:31420040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浅谈明清建筑装饰特点及进程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虽然在单体建筑的技术和造型上日趋定性,但在建筑群体组合、空间气氛的创造上,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国建筑是东方最为显著的独立的工程技术,就是和西方建筑比较起来也是极其特殊的。许多建筑物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丰碑,而且是艺术的大宗遗产。中国建筑的美学意蕴除了呈现在它的结构方面,最重要的还有屋顶、彩画、藻井、色彩和均匀的平面布置。下面简论之。

明清时期建筑的屋顶,其基本造型在于曲线形,无论品味最高的垂脊四面坡的庑殿顶,宋时称四阿顶还是歇山顶、攒尖顶等等,莫不如此。古希腊那样的平定式极为罕见。这种屋顶全部的曲线及轮廓,上部巍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然高耸檐部如翼轻展,使本来极无趣极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建筑美丽的冠冕,是其他的建筑所没有的特征。这翼角翘起在结构上是极合理极自然的布置。看似不可信的简单和自然,但在美观上不知增加了多少种神韵。宗白华认为,中国建筑特有的飞檐起一种动态的作用,而很早就趋向飞动之美了。

彩画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是古代汉族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它以独特的风格和物有的制作技术及其富丽堂皇的装饰艺术效果,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汉族建筑艺术的精华而载入史册。古老的梁架,玉白的石坛,赤红的门窗和金黄的琉璃瓦。雕梁画栋这句成语足以证明中国古代汉族建筑雕饰彩画的发达和辉煌。古建筑上色彩之分配,是非常慎重的。檐下阴影掩映部分,主要色彩多为"冷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色",如青蓝碧绿,略加金点。柱、门客和墙壁则以丹赤为主色,与檐下的冷色的彩画正相反格调,与白色的台基相映衬,给红墙黄瓦一个间断。在建筑上画彩画不单是美学上的要求,而且党政军民学有社会礼制和保护木质构件的实际意义。早在《论语》中已经有"山节藻榈"的记载,《礼记》载:"楹,天子丹,诸侯黝"。考古上能确切证明古代汉族建筑上有彩画的是陕西咸阳三号秦宫,曾发掘出画在墙的车马壁画。《周礼冬官考工记》载画缋之事,"青与白想次也,赤与黑想次也",这可能是有关绘画的最早理论。从这些绘画的色彩关系到取材内容,都可以看出中国彩画的传统是很古老的,甚至连秦始皇陵发掘出土的灰陶兵马俑,当初也是五彩缤纷的。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藻井通常位于室内的上方,呈伞盖形,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上一般都绘有彩画、浮雕。据《风俗通》记载:“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东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古人认为是主水的,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同时装饰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借以压伏火魔的作祟,以护祐建筑物的安全。藻井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现存最早的木构藻井,是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上的藻井,建于984年,为方形抹去四角 ,上加斗八(八根角梁组成的八棱锥顶)。北京故宫太和殿上的蟠龙藻井,是在八角井上设一圆井,当中为一突雕蟠龙,垂首衔珠,称为龙井,是清代建筑中最华贵的藻井。

色彩是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木料表面涂上油漆是为了防腐的实用目的,因其颜色分配得当,所以又收到美观的艺术效果。中国建筑上色彩的分配是非常谨慎的,檐下阴影掩映部分,主要色彩多为冷色,如青蓝碧绿。柱和墙壁则以丹赤为其主色,于檐下幽冷的冷色的彩画正相反其格调。有时庙宇的廊柱竟以黑色为主,与台基的白色相映衬,显得黑白分明,给人以极强的艺术效果。

明清时期建筑在平面布置上大都采用以单层房屋为主的封闭式落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院布置。房屋以间为单位,落干间并连成一座房屋,几座房屋沿地基周边布置,共同围成庭院。这种院落式的群组布局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又一个特点,即重要建筑都在庭院之内,越是重要的建筑,必有重重院落为前奏,在人的行进中层层展开,引起人可望不可及的企盼心理,这样,当主建筑最后展现在眼前时,可以增加人的激动和兴奋之情,加强该建筑的艺术感染力。中国古代建筑已延续了两千多年,且流布范围极广,虽杂收外来影响,但却保持了独立的结构体系,且已积淀为一个独特的艺术系统,蕴含了极强的美学意蕴,值得我们好好体味。

我国明清建筑装饰风格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宫式建筑由于斗拱比列缩小,出檐深度减少,柱比例细长,生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梁坊比例沉重,屋顶柔和的线条消失,因而呈现出拘束但稳重严谨的风格,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性增强。宫式建筑已完全定型化、标准化,在清朝政府颁布了《工部工程作法则例》,民间则有《营造正式》、《园治》。由于制砖技术的提高,此时期用砖建的房屋猛然增多,且城墙基本都以砖包砌,大式建筑也出现了砖建的“无梁殿”。由于各地区建筑的发展,使区域特色开始明显,在园林艺术方面,清代的园林有较高的成就。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明清建筑的最大成就就是在园林领域。明代的江南私家园林和清代的北方皇家园林都是最具艺术性的古代建筑群。中国历代都建有大量宫殿,但只有明清的宫殿——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得以保存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无价之宝。现存的古城市和南北方居民也基本建于这一时期。明清北京城、明南京城是明清城市最杰出的代表。北京的四合院和江浙一带的居民则是中国居民最成功的典范。坛庙和帝王陵墓都是古代重要的建筑,目前北京依然完整的保留有明清两代祭祀天地。社稷和帝王祖先的国家最高级别坛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北京天坛,至今仍以其沟通天地的神妙艺术打动人心。明代帝陵在继承了明代制度。明十三陵是明清帝陵中艺术成就最为突出者。以往的建筑历史研究者,常常因明清时期单体建筑艺术性的下降而贬低明清建筑。实际上,明清建筑不仅在创造群体空间的艺术性上取得了突出成就,而且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在建筑技术上也取得了进步。明清建筑突出了梁、柱、檁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这个中间层次的作用。这不仅简化了结构,还节省了大量木材,从而达到了以更少的材料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明清建筑还大量使用砖石,促进了砖石结构的发展,其间,中国普遍出现的无梁殿就是这种进步的具体体现。总之,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并非一位地走下坡路,它仿佛是即将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夕阳,依然光华四射。 现存人们可以见到的中国传统建筑及室内设计遗物,绝大多数都是明清两代留下来的。有时是明代原建,有时经清代沿用,虽有重修或部分重建,总的规划布局仍形成与明化。明清以来,随着经济的进步,城市建设得到空前发展,这个时期建筑的类型也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古建筑文献指南1900-1990》,科学出版社2000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建筑材料随社会、科技的发展而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新式建筑材料不断涌现出来,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不居住理念的不断改变,建筑材料正逐渐朝着多功能综合性、长寿命以及绿色环保,经济节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建筑材料;综合性材料;经济性材料;绿色可循环材料;应用与发展趋势

建筑材料是人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吃穿住行中,“住”就是指建筑材料所堆砌起来的为人类遮风挡雨的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物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更成为一门艺术,而建筑材料的发展与更新,也往往带动起来一次建筑的革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个学科的综合交叉及多元化产生了新的技术和工艺。这些前沿的技术、工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建筑材料的研制开发,使得建筑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建筑材料的原有性能,如耐久性能、力学性能等得到了提高,同时在强度、节能、隔音、防水、美观等方面实现了多功能的综合。同时,社会发展对建筑材料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持续发展理念已逐渐深入到建筑材料之中,具有节能、环保、绿色和健康等特点的建筑材料应运而生。建筑材料正向着追求功能多样性、全寿命周期经济性以及可循环再生利用性等方向发展。

一、具有功能多样性和综合性的建筑材料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以上在物理和化学上不同的材料复合而成,它把多种单体材料的优点统一起来,性能更为优越,满足建筑上的综合使用要求。随着居住理念的改变,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日趋多样性。建材作为建筑的基本元素,必须适应这一发展要求,除具备基本性能之外,绿色健康、节能省耗、适宜舒适等多样性功能将被综合。

1.

1绿色健康建筑材料

绿色健康建材指的是具有对环境起到有益作用或对环境负荷很小的情况下,在使用过程中能满足舒适、健康功能的建筑材料。根据其作用,绿色健康材料可分为抗菌材料,净化空气材料,防噪音、防辐射材料和产生负离子材料。

抗菌材料的机理是抑制微生物污染。目前研究抗菌的产品类型包括抗菌材料和抗菌剂。

净化空气材料主要是减少室内空气的化学污染。净化空气材料主要包括吸附材料和纳米半导体光催化材料。

防噪音、防辐射材料可以减少声波及其他物质波对环境污染住宅中采用隔音,对维护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也是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目前采用多孔材料和压电热电材料,能够吸收声波能量减小噪音,吸收电磁辐射减小电磁污染的作用。

产生负离子材料又被称作森林功能材料,空气负离子可以促进人体心脏细胞的繁殖。一些建筑材料,特别是涂料能够诱发空气产生负离子,从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

1. 2 节能建筑材料

建筑物的节能是世界各国建筑学、建筑技术、材料学和相应空调技术研究的重点和方向。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出台了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对建筑物的能耗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建筑物的能耗是由室内环境所要求的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的差异造成的,因此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改善室内采暖、空调设备的能耗效率;二是增强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从而使建筑节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当中。其中获得应用的有遮阳材料、太阳能光电材料(太阳能电池板)、节能采光玻璃、导光材料、建筑外保温系统。

围护结构包括墙体、门窗及屋面。墙体节能保温材料种类比较多,分为单一材料和复合材料。其材料包括加气混凝土砌块、保温砂浆、聚氨酯泡沫塑料( PUF) 、聚苯乙烯泡沫板( PSF) 、聚乙烯泡沫塑料(PEF) 、硬质聚氨酯防水保温材料、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制品( GRC) 、外挂保温复合墙、外保温聚苯板复合墙体、膨胀珍珠岩、防水保温双功能板等。门窗节能材料以玻璃和塑铝材料为主,如中空玻璃、塑铝窗、玻璃钢、真空玻璃等。屋面保温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保温层位于防水层之下。保温材料可采用发泡式聚苯乙烯板,发泡式聚苯乙烯导热系数和吸水率均较小,且价格便宜,但密度小、强度低,不能经受自然界各种因素的长期作用,宜位于屋顶防水层的下面。另一种是保温层位于防水层之上,又叫倒置式保温屋顶。保温材料可采用挤塑式聚苯乙烯板,而挤塑式聚苯乙烯板具有良好的低吸水性(几乎不吸水) 、低导热系数、高抗压性和抗老化性,其优良的保温性具有明显有效的节约能源作用,是符合环保节能的新型保温材料。

1.

3舒适性建筑材料

舒适性建材指能够利用材料自身的性能自动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来提高室内舒适度的建筑材料。室内温度是衡量舒适程度的指标之一。调温材料是利用相变材料在相变点附近低于相变点吸热,高于相变点放热的性质,将能量储存起来,达到节能调温的目的。

湿度是衡量舒适程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调湿材料的研究是舒适建筑材料研究的课题之一。调湿材料首先在日本发展和应用起来,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产品,调湿材料主要有木纤维、天然吸湿性材料(如石膏) 、天然多孔矿物材料(如硅藻土、蛭石、海泡石等) 和其他非晶多孔材料等。

二、具有全寿命周期经济性的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全寿命周期经济性就是指建筑材料从生产加工、运输、施工、使用到回收全寿命过程的总体经济效益,用最低的经济成本达到预期的功能。自重轻材料、高性能材料以及地产材料等是目前的发展趋势。

2. 1 自重轻材料

自重轻材料优点很多,由于其自重轻使得材料生产工厂化程度高,并且运输成本低、建造速度快、清洁施工,从全寿命期角度来看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例如,轻钢建筑结构材料具有如下特点:

1) 构造简单,材料单一。容易做到设计标准化、定型化,构件加工制作工业化,现场安装预制装配化程度高。销售、设计、生产可以全部采用计算机控制,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

2) 自重轻。降低了基础材料用量,减少构件运输、安装工作量,并且有利于结构抗震。

3) 工期短。构件标准定型装配化程度高,现场安装简单快速,一般厂房仓库签定合同后2~3 个月内可以交付使用。因为没有湿作业,现场安装不受气候影响。

4) 可以满足多种生产工艺和使用功能的要求。轻钢建筑结

构体系在建筑造型、色彩以及结构跨度、柱距等方面的选择上灵活多样,给设计者提供了充分展示才能的条件。

5) 绿色环保轻钢建筑结构属于环保性、节能性产品,厂房可以搬迁,材料可以回收。

2. 2 高性能材料

高性能材料的特点是在多种材料性能方面更为优越,使用时间更长,功能更为强大,大幅度提高了材料的综合经济效益。比如高性能混凝土,其满足的性能包括易灌注,易密实,不离析,能长期保持优越的力学性质,早期强度强,韧性好,体积稳定,在恶劣环境下使用寿命长等。高性能材料可通过使用性能优良的高级材料复合在建筑材料上实现,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建筑结构材料智能化技术上的应用。

2.

3地产材料

地产材料是考虑到经济性要求,各地方根据自身实际资源情况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例如,竹材就是一种好的地产材料,它是速生的森林资源,且地域性较强。以竹材为原料结合先进的加工工艺可制成各种不同性能的板材、方材、型材。竹纤维模压板、竹塑复合材料已在建筑工程及装饰工程中得到应用。竹材制成的新型建筑材料,作为房屋建筑材料及装饰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 ] 。

三、具有可循环再生利用性的建筑材料

追求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再生利用性是根据可持续发展要求、新型建筑材料的生产、使用及回收全过程都要考虑其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实现材料的可循环再生利用。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再生利用包括建筑废料及工业废料的利用,它将成为建筑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

建筑废料的回收利用可分为产品回收和材料回收两大类。未破损烧结砖瓦产品在拆下并清理后直接利用是最简便的回收利用。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对未破损烧结砖瓦产品的回收利用是非常普遍的,这主要是由于烧结砖瓦产品优异的耐久性,以及其与其他材料容易分离的特性有关。城市中由于拆除方法等原因,还没有形成大规模回收的利用。未破损烧结砖瓦产品的回收对需要保护的历史建筑及其修缮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如其他地方旧建筑物拆除下的砖瓦可回收后用于需要保护的古建筑物的修复。普通建筑拆下的整砖及半砖还可以用于人行道、庭院、公园等地面的铺砌。要充分利用未破损烧结砖瓦产品的关键是在于城市建筑的拆除程序和方法。

建筑废料中最主要的回收颗粒状材料是拆毁的混凝土和拆毁的墙体材料,这两种材料一般不能直接使用,需经加工处理,其用途非常广泛。大量无毒的工业废料可用于制造建筑产品,既节约了建筑消耗的巨大的原生性物质资源,又回收了固定废弃物,减少了环境污染。我国已开发利用粉煤灰、钢渣、矿渣等生产各种砌块,但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和再生资源利用率远远低于日本和欧洲国家。例如,日本开发一种新型环保砖瓦是以下水道污泥、粉煤灰、矿渣、烧窑业杂土、玻璃渣、保温材料弃渣、废塑料、建筑废渣土、河沟淤泥为原料。

结语

“舒适、节能、环保”,是人类对生活的追求,建筑材料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居住理念的改变必然会引起建筑材料的不断革新,而对于建材的改革创新势必会引起生产技术的改革;建筑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必然是向为人类更好服务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兼顾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任何事物变革的基本准则,当然包括建筑材料的发展。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建筑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是更好地服务人类,另一方面是让人类更和谐的和大自然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伟志 申丽娟 丁继军。从上海世博会看建筑材料的发展【J】专论与综述2011,(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家政赔偿责任制度下一篇:捐资修路造福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