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流管理的物流企业论文

2022-04-12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基于物流管理的物流企业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提出基于数据仓库的物流系统,同时构建物流系统的数据仓库体系结构,通过对数据仓库的挖掘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有利于生产物流决策管理人员做出科学的决策,提高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基于物流管理的物流企业论文 篇1:

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教学理念。将“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运用到高职物流实训教学中,构建“335”分阶段、分层次、分环节的实训教学模式,建立多种形式结合的技能考核制度,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

关键词:行动导向;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扩大的同时,对其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培养物流领域实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受到了全国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广泛关注。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训性很强的专业,所以在教学上尽可能地以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与素质为准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和职业素质,强调综合性、整体性的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教师根据教材讲课,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听课的少、走神的多,学习没有积极性,属于典型的被动型学习,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呢?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必须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训相结合,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重视实训教学的研究。

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虽然普遍得到了重视,但无序无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在实训教学设计方面缺乏系统性;二是实训教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三是实训教学效果缺乏科学评价方法。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职业情境中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很好地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2行动导向法在实训教学中的优势

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它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即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中的“行动”有三层含义:一是指职业行为;二是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三是指认知规律。“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

德国作为职业教育的标杆,在其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理念就是行动导向。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行动”在这里构建成这样一个框架:在框架内,“知识系统”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在学生个体内有机生成的,因而在具体的行动情境中,其内化于个体大脑中的有机成分将能很快地从内部“输出”,迅速转换为实用而有效的行动。

因此,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教学理念。实训证明,行动导向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易于形成职业中的关键能力。使学生通过主动地用脑、用心、用手,较快地掌握在工作中够用的知识和实用的工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及学习能力,提高了与团队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3行动导向法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综合技能型的物流人才不仅是企业的稀缺资源,也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满足学生迫切需要提升的业务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岗位实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和职业素质,强调综合性、整体性的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行动导向实训教学要求做到课内实训与课外实训相结合、现场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技能考核制度,将“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运用到高职物流实训教学中。

3.1选择合适的实训教学环境

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环境是影响行动导向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训教学环境可分为现场环境和虚拟环境。现场环境是指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和真实环境基本相似,这个环境包括实习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实物,实习时通过使用这些实物来完成学习任务。其特点是:实习过程直观,职业氛围更浓;需要较多的活动空间;设备的专用性强,难以实现多个实验共享。虚拟环境是指在进行实训教学时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环境,而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一系列过程来完成实训教学的任务。虚拟环境的特点是:实训的过程便捷灵活,不受场地限制,易于实现设备共享,实训室具有通用性。

目前,物流实训现场教学环境主要有校企合作实训和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而虚拟教学环境则以计算机模拟实训为主。现场教学环境中校企合作实训是一种双赢的实训方式,院校在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受益、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一批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缩短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创造良好条件。但如果企业为了防止商业机密外泄,或考虑到生产成本与效率问题,在接受学生实训时,根本不让学生接触实质性的物流实训,因此,学校只能组建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企业运营,对学生进行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虚拟教学环境以计算机模拟实训为主。比如3D动画整个系统提供包括现实生活中各类物流企业的真实运作环境,包括写字楼、配送中心、现代化立体仓库、区域配送中心、制造工厂、百货超市、收货、配送网点,以及真实城市、大街、公路货运场、航空货运大楼、港口码头、集装箱堆场、海关等众多场景,覆盖了与现实物流相关的绝大部分场景。采用3D动画实训,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现实企业的场景以及各种业务的流程操作,达到迅速上岗的目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实训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和预算投入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实训教学环境。

3.2运用倒推法,系统开发实训项目

将“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运用到高职物流实训教学中,分析研究物流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和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认知规律,以工作项目、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335”分阶段、分层次、分环节的实训教学模式,即:由专业初识实训阶段、专业单项技能实训阶段、综合能力实训阶段形成的能力点、线、面三层次和课堂实训环节、仿真模拟实训环节、现场操作实训环节、方案设计+操作综合实训环节、毕业顶岗实训环节五个实训环节。由综合工作任务实训设计到单岗位作业实训设计到课程实训设计,以物流系统作业流程为主线,以物流作业情境为依托,将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技能点,尤其是核心技能融入作业情境当中,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系统地开发实训项目。

3.3建立多种形式结合的技能考核制度

建立技能比赛制度。实训的目的是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训和提高,考评的方式应该是学生手、脑、嘴的并用,通过方案设计、作业操作、语言表达综合测评,各种技能比赛是最适合的评价方法。因此建立各种技能比赛制度,以目标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推进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改革。

建立以技能测试为主的考试制度。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是技能型人才,以综合技能为主考核替代以知识体系为主的考核,改革传统的、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建立以综合技能考核为主,笔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重要保障制度。

在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过程中,根据市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适时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综合技能的培养,把实训环节的训练与国家职业证书制度相结合,要求学生必须取得助理物流师资格证才能毕业,这样既可以检验和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又可以与社会结合,走开放办学的道路,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美)加里·鲍里奇. 有效教学方法[M]. 易东平,译.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 沈杰. 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培养模式[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38-40.

[3] 邓新红. 谈行动导向法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 成才之路,2009(28):24-26.

[4] 钟静,等. 物流管理[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钟 静 易 灿

基于物流管理的物流企业论文 篇2:

基于数据仓库的物流系统构建

摘要:提出基于数据仓库的物流系统,同时构建物流系统的数据仓库体系结构,通过对数据仓库的挖掘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有利于生产物流决策管理人员做出科学的决策,提高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关键词:物流;信息处理;数据仓库

Key words: logistic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ata warehousing

0引言

随着计算机与Internet的广泛应用,物流企业积累了海量的业务数据,这些数据除了满足用户的查询、订阅等实时联机处理要求外,还可作为企业决策者做出决策的基础。而简单的数据库系统已不能满足决策分析的需求。

数据仓库为决策者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数据仓库技术受到了国内外的企业界、学术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外许多著名计算机公司,如IBM公司的visual warehouse OLAP,微软的OLAP Server,Oracle,Sybase等公司均提出自己的数据仓库方案,而国内的研究与应用也正在起步。文章将以数据仓库技术在物流控制方面的应用为例,对数据仓库的设计、实现与应用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1物流相关

1.1物流定义

物流起源于军事领域,兴于商业领域。CLM(美国物流协会)将Logistics(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在最新《物流术语》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及其信息流动提供相关服务的过程。”

我们可以从国内外的权威定义中看出,现代物流运输的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有形的货物、商品,而是还包括了无形的服务等。更进一步地阐释,物流存在的理由就是满足顾客要求。在这个过程要注重效率及效益两方面因素,以期达到利用最少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服务水平[1]。

1.2我国物流业现状

现在,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我国物流业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物流企业数量多,但规模普遍不大,单个公司所占市场的相对比重非常有限[2]。

中国物流企业所从事的业务领域明显单一,大多数企业仅限于低端的运输服务,2005年,我国85%的物流企业从事运输与装卸业务。而真正拥有庞大物流网络、先进设备及管理体制的物流企业还很少,目前仅有17.3%的物流企业从事流通加工等增值物流服务业务。相对单一的物流业务特征使得众多物流企业在低端的物流服务领域展开激烈的价格竞争,竞争的结果导致行业平均利润率较低。进入高端物流市场的企业需要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支持,如先进的仓库及现代化的管理系统、专业性强的运输设备以及先进的信息通讯装备等,此外,还需要有高级管理人才,这些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

1.3数据仓库与物流的结合

物流是实现七大功能的有机结合,那么其重点在于物流软技术即管理技术的应用。物流技术包括的范围很广,比较典型的划分为物流硬技术和软技术。物流硬技术包括基础设施、载运工具、机械设备、信息设备、材料,物流软技术包括物流系统规划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物流系统评价技术、物流信息化技术。

对于硬件技术及设施设备而言,只要企业能够找准投资方向,肯下决心就可以解决。但软技术却并非如此,其更多的是依靠人的因素,依靠企业管理制度的转变和管理的创新。部分企业由原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硬件技术基础较好,运作效率不高,因此需要在管理方面进一步提高。

而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其优点,能够对大容量的数据(如客户种类、仓库存货等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对企业发展有用的信息。将数据仓库构建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能增强企业对数据和商业情报的挖掘与利用,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辅助决策能力。

2系统构建

2.1规划和项目管理

正确地规划和组建数据仓库系统,使之与商业实际联系起来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据行业专家透露,超过50%的数据仓库项目都以失败告终[3]。

首先在公司文化和当前需求的背景下,确定数据仓库是最可行的方案,之后计算它会带来的收益和价值。在小型物流企业,似乎不需要如此大张旗鼓地搞数据仓库,因为没有必要,但对于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及早建立数据仓库可以使以前的客户货物资料得到妥善保存,并且在以后可能成为挖掘新情报的土壤。

风险评估也是不可或缺的,构建数据仓库的方法也需要纳入考虑,传统方法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各有优缺点。

2.2定义商业需求

企业模型是从企业用户的角度对所需数据的内容以及数据间关系的抽象[4]。它主要反映企业各个不同层次人的需求。考虑物流企业各个部门和人员的需求,我们可以得到各个部门的数据模型。我们以物流公司的业务代理点和业务受理点为例,分析其所需的数据模型。

代理点是客户收发东西时经常打交道的小门面,通常只有业务员在,他们需要知道的是一些业务信息(是拿货还是送货,物品种类和大小)和顾客信息(姓名和电话等)。而对业务受理部门的人员来说,要了解当前货运信息、仓库库存信息、顾客信息,以及代理点的基本情况和业绩。

2.3体系构建

搞清楚各个部门的需求后,可以从总体把握一个完整的物流过程。数据仓库是按主题来组织数据的,因此它应该包括了汇总模型、分配模型、运输模型、调拨模型和制表模型[5],还要为每个模型建立数据集市,即客户发货收货数据库;仓库库存数据库;货物信息数据库;分配情况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货物调拨数库(如图1所示)。

构建数据仓库的方法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自上而下方法是从建设企业范围的数据仓库开始,可能要多次反复,然后将整个企业范围内的数据放入部门数据集市和不同主题的数据集市中。另一方面,自下而上从逐个建立单独的数据集市开始,然后将这些数据集市组合成完整的企业数据仓库[6]。

由于拟采取自下而上的组建过程,因此还需要一个总控制程序,协调各个组件的工作,同时还要提供友善的人机界面,因为业务人员不是专业的系统设计人员,自然系统的易理解性和易操作性要达到一定程度,让他们满意。

当然数据仓库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所以数据仓库需要在建立和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以达到物流管理优化的目标。

2.4基础构造

2.4.1逻辑数据设计。信息包表是数据仓库逻辑数据设计的基础。信息包表是由需求定义文档转化而来。数据设计的最终结果是一个多维的数据模型。维度模型设计时通常看起来像星形,事实表位于星形的中央,而各个维度表分布在星形的各个角上。

数据仓库多维数据组织方式采用星型雪花模式。图2表示出基于事实表和维表的多维模型,包括货运事实表和6个维表:时间维、货物维、经营人维、联运信息维、收货人维、发货人维。其中时间、货物、经营人、联运信息维度采用星型架构;收货人、发货人维度采用雪花架构。

数据仓库管理系统根据系统所确定的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集中,并对整体数据进行维护,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数据的分析和显示利用数据挖掘工具、OLAP工具,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统计图表、多维视图等方式展现出来,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2.4.2物理基础构造。物理基础构造的主要组成是基本的硬件部分和操作系统,网络及网络软件等,连同这个完整平台一起的还有一系列的工具,它们在这些平台上运行,完成每个体系结构部分的不同功能和服务。

硬件和操作系统构成了数据仓库的计算机环境。在平台选择中考虑了混合方案,即跟随数据流的处理步骤为每一步选择最优平台。在数据抽取时,最好在每个源系统自己的计算机平台上执行。抽取的数据文件被重新定义格式,然后合并成新的抽取文件,最好在和原来一致的源平台上进行,而初步数据清洗也可以同时完成。然后在准备区域的平台上执行转换和统一、质量检查等。源平台和准备区域都可以是小型机、UNIX或大型机。

物流的数据信息量一般较大,因此需要用并行的存储方式,一般常用RIAD结构。RIAD分为0~5级,各有优缺点,级别0的速度快于级别3和级别5,但是其冗余度却较大,因此,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数据的存取速度、效率、可靠性等各个因素选择适合的存储方式。

数据的索引策略也很多,其中传统的数据库领域使用B-Tree索引非常广泛,但在数据仓库复杂的交互查询中,B-Tree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B-Tree要求被索引字段有很好的选择性。物流管理数据仓库可以采用BitMap索引或Bitwise索引,它们都比较适合多维查询的环境。

因此,所用数据库为了应对大规模数据载入、全部数据表扫描、群组查询、聚合、分类、使用子查询创建表、创建索引、星形转换等一系列时间空间复杂度均比较大的操作,并且还要考虑未来的扩展性。

3注意点

物流数据仓库的建立是面向管理和决策应用的,必须有客户的充分参与,因为最终是用户使用。数据仓库本身绝不是业务流程的再现,而是基于这之上的抽象,将所有的数据信息组合、甄别,得到于己有用信息的过程。物流数据仓库的建立,为企业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情报,为业务人员提供他们想要的信息,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大有裨益。因此,物流数据仓库涉及众多的部门和用户,需要用户投入和配合。

在对待元数据的问题上,不应拘泥于现状。由于物流数据仓库是独立于业务系统的,以用户需求为第一诉求,在设计中要留下待扩展部分。对于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问题可通过以下方式处理:多种方式混合来加载数据,设计特定输入接口收集数据,如获取客户档案资料,放宽数据时效,对个别特征数据进行定位分析,在系统中标识并排除低质量的数据,规范业务系统。

数据的提取、转换、清洗和载入非常烦琐,需要纳入统一管理并继续针对性设计,不仅考虑数据源的类型,还必须考虑提取的时间和方式。物流数据仓库应同时存在多种数据提取方式以适应信息源多样性,因此讨论单一提取工具是没有意义的,原则只能有:简便、快捷、易维护。

用户对物流数据仓库的直观印象通常来自与最后的业务报表,但物流数据仓库并不是只为业务报表而设计。需要指出的是,数据仓库的分析工具在固定格式的报表再现上有时不如专门定制的程序,数据仓库的强项在于提供联机的业务分析手段,正因为数据仓库的使用,才使各级人员逐步摆脱对固定报表的依赖,代之以丰富动态的联机查询和分析,使他们更为深入的了解市场动态。

4结论

现代企业,一贯的硬性装备仍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管理思想的先进性以及对新形势的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瞬息万变,通过引进数据仓库技术,可以有效地在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找到于己有用的信息,提高决策水平。当然,在我国数据仓库仍然处于刚起步的状态,我们应时刻关注国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知名院校的学术成果,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建造符合我国国情的数据仓库体系。

参考文献:

[1] 曹刚. 物流的几点思考[J]. 物流科技,2010,33(2):95-97.

[2] 支燕,刘秉镰. 我国物流产业组织的特征分析——基于2002-2005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 预测,2007,26(4):10-14.

[3] P. Ponniah. 数据仓库基础[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 蔡临宁. 物流系统规划——建模及实例分析[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 杨登. 基于数据仓库的物流配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8,25(4):75-78.

[6] Quan Congna, Zhao Huifeng, Li Bo.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Technology to Mod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Decision[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2009,18(14):433-436.

作者:袁 磊

基于物流管理的物流企业论文 篇3:

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建设初探

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建设的课题,是智慧物流作为物流产业发展方向、物流管理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对课程建设的一次有益的探索。本课程尝试结合物流活动的智慧化,建立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内容,培养学生智慧物流金融分析与操作的能力,使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更好的与社会需求接轨,更好地服务社会。

智慧物流物流金融课程建设一、物流金融课程建设的背景

物流金融是指为减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对企业资金投放、商品采购、销售回笼等经营过程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锁定控制或封闭管理,以流转中的商品价值为依托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活动。在物流金融下,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融资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问题,也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新的利润源泉,提高了金融机构贷款的质量和数量,物流金融中的保险服务还可以提高物流公司的防风险能力,实现了“三赢”的效果。

面对社会对物流金融的高度需求,高校此方面的教育却是空白。据抽样30所国内本科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共有286门,未曾有院校开设了物流金融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程,这极不利于现代物流金融学科体系建设,更不利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技术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二、结合实践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适应学科最新发展

“物流金融”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其内容涉及知识面宽、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与实际经济结合紧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促进服务的发展,要实现与社会经济的无缝连接,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科发展,与时俱进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协调基本内容与先进性。

物流金融是由第三方中介——物流企业对货物实施监管,并对货物的真实性、安全性承担责任,贷款安全系数提高,贷款规模扩大,并有稳定的客户。可以看到,物流金融业务依附于物流企业的发展,为更好的开展物流金融及降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要求物流企业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网络信息传递及时准确,机动灵活、具有广泛的地域性。随着国内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智慧物流将成为物流业的发展方向,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目前智慧物流主要有四大应用,其中的三大应用都将推动物流金融的发展,即一是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二是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三是智慧企业供应链。

智慧物流下,提升了物流企业的实力,改变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为物流金融提供进一步的集成方法,也带来了物流金融各方合作的改变,势必影响具体的物流金融融资方案。在物流金融课程建设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智慧物流对课程建设的影响,授课内容安排与实践环节要融合智慧物流,在掌握基本理论基础上,更加注重新技术对物流金融业务带来的改变,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建设探讨

(一)课程建设任务和目标

本课程从物流金融特点及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入手,引入物联网及智能技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介绍,同时详细介绍不同物流金融模式下各方参与者、业务流程,物流金融方案的制定与组织实施,物流金融风险控制以及基于物联网的解决方案,最后针对典型的物流金融案例,让学生探讨在该业务中引入物流金融对案例的流程及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的业务管理能力。本课程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熟悉物流金融的基本类型,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参与主体。(2)熟悉物流金融参与主体角色和操作流程,如企业需求与信用分析、质押物评价、监管合同的制订、仓单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业务风险控制及绩效考核。(3)熟悉以物流企业监管为核心的融资过程。(4)了解智慧物流的相关知识,懂得信息技术在物流金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5)了解物流金融业务的流程及信息化对其业务促进作用与风险降低方案。

2.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智慧物流下的作业流程,具备融资对象评价、监管合同和仓单质押监管服务制订的能力。(2)能制订并组织实施物流金融作业任务。(3)掌握利用智慧物流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管理创新。

(二)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金融课程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物流金融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流金融业务分析与需求分析,质押与监管方案设计,监管项目合同签订,仓单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动产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抵押监管服务与组织,贸易监管服务与组织,物流金融业务综合实训,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运作,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物流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

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金融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包括以下方面:

1.现代物流与金融服务概述。包括物流概念,物流金融的概念与产生过程、地位与作用,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中的应用,物流金融智慧化趋向几个部分。教学要求: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流程及各环节的重点工作,了解智慧物流及其发展对物流金融的促进和提高的重要作用,了解物流金融智慧化的新趋向。

2.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架构。包括:RFID与物联网简介、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背景、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流程架构、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管理系统架构。

3.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业务风险降低的技术措施。了解如何利用智慧物流,降低不同环节的风险。掌握通过构建智慧仓储、智慧安全监督、智慧物流,实现“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运输流”为一体的“物流金融”业务与服务,降低物流金融风险。

4.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业务的增值模式。了解如何依托智慧物流,构建智慧仓,掌握通过提供仓储、物流、金融、商贸创新服务,增强与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联系,提供更多可行的增值服务。

5.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业务的应用案例。教学要求:熟悉中储物流、柏亚仓等物流金融方案及智慧物流金融解决方案。

四、总结

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开展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是培养实用人才,服务社会经济的关键所在。以智慧物流为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为契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了学生利用智慧物流创造物流赢利模式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相信对于专业建设和服务社会是十分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欢妮.“柏亚仓”打造海西智慧物流引领物流金融新蓝海.潮商,2012(2):76-77.

[2]潘意志,程丹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59-63.

[3]胡愈,徐兆铭,黄含其.以培养目标统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于物流金融技术人才培养视角.湖南社会科学,2009(6):107-110.

[4]纪付荣,魏秀丽.校企合作开发物流金融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物流科技,2012(5):115-1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编号:71171135);上海市一流学科项目资助(编号:S1205YLXK);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编号:YGH053)。

作者:冯学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学班级管理中文化建设论文下一篇:动画电影看文化特征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