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工作思考

2022-09-09

第一篇:高校共青团工作思考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思考

扬州大学团委吴荣军

高度教育大众化带来了学生规模和群体结构的新变化,学生数量激增,素质参差不齐,这些变化使高校共青团面临着更为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也带来了一些更为复杂,甚至是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如何为党执政扩大团员青年群众基础,引导和帮助团员青年自觉学习和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办法,使理论武装、团员教育、组织建设、服务能力、工作作风更加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努力开创团建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思想教育创新,积极探索理论武装的有效途径。 第一,要重视理论武装,努力在深化认识上下功夫。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青年运动的主题。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团员青年学生,构筑团员青年学生精神支柱,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把团员青年培养成为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校共青团首要的政治任务。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思想素质是否过硬,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坚持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武装团员青年头脑不仅有助于凝聚青年的力量,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第二,要注重长期坚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理论武装工作是长期的、艰巨的,要防止疲倦情绪、畏难情绪和工作中的表面化,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团员青年的工作贯穿到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我们各项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形成机制,完善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使团员青年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永远跟党走观念。第三,要尊重思想教育规律,在实际效果上求突破。理论武装工作要遵循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首先做到真懂,要帮助团员青年准确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理论体系和实践基础,这是解决理论武装问题的认识基础;其次做到真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团员青年切实感受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的实践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断升华认识,提高认同感,这是解决理论武装问题的思想基础。最后做到真用,就是要在认识论的三个层次上帮助大学生不断深入认识,自觉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这是解决理论武装问题的实践基础。第四,要抓好典型示范,将创树育活动引向深入。要善于发现并培育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典型集体和个人,通过典型示范,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第

五,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知识和信息资源优势,积极构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坚持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抵制错误思想、不良文化和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蚀,使校园网络成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坚持加强团员意识教育,不断增强团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高校团员青年主流是好的,他们有着强烈地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思想活跃,最少保守,创新意识强。但由于高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团员,团员的大众化使得不少学生淡忘了自己的团员身份,因而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中不能时刻以团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有的团员甚至存在思想认识模糊、理想信念动摇、自我要求不高、组织观念淡薄,模范作用不突出等问题,特别是团员意识的薄弱则成为当今制约团组织工作展开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共青团思想建设着力点主要放在增强团员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团员意识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和构建团员“长期受教育,永远跟党走”的长效机制,引导和教育广大团员青年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自觉把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思想上追随党,用实际行动拥护党,努力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增强团员意识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从而达到提高团员队伍整体素质,激发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把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到共青团事业的各项工作中去,推动和促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加强,为不

断提高团的服务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党建带团建,大力推进“强基工程”。

团的基层组织直接担负团结青年、教育青年、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和发展青年,担负把党的要求和团的任务落实到团员青年的重要职责,只有把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好,把党的要求化为团员青年的自觉行动,才能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必要保证。因此,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共青团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共青团生命力、战斗力的源泉。高校共青团要保持政治上的先进,组织上巩固和发展,实现党赋予的光荣使命,就要不断地重视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首先要切实加强对党对高校团建工作的领导,建立起党建带团建的领导责任制,将团的工作融入到整个学校党建工作之中,不断完善五个制度,做到五个方面衔接。一是坚持定期研究共青团工作制度,做到党团工作建设上的相衔接;二是坚持团干部协管制度,做到干部队伍建设上的相衔接;三是坚持“推优”制度,做到党团员队伍建设上的相衔接;四是坚持党团校联合培训制度,做到教育环节上相衔接;五是坚持把团建任务纳入党建任务一起布臵和实施制度,做到了目标管理上相衔接,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带建的工作机制;其次,高校团的组织建设要跟上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灵活团的组织设臵,及时巩固、调整基层团的组织。在抓好班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其在教育管理、组织生活、推优入党等方面功能的同时,积极创新基层团建模式,在坚

持《团章》的前提下,寻求基层团组织设臵的新的依托,探索培育基层团建新的生长点,不留团组织覆盖的空白点。一方面,要依托学生社团建团,在政治上引导社团,在组织上规范社团,在内涵上丰富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根据学校管理体制要求和学生党建模式,及时在学生生活社区建团,做到哪里有团员,哪里就有团组织。

四、坚持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团干部服务水平。 高校团干部队伍是学校党的干部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重要来源。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加快,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主体又进入新一轮激烈竞争态势。这不仅对高校管理队伍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高校团干部能力和素质带来了严峻挑战。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团干部知识结构得不到及时更新完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状况越来越突出,有的团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缺少创新精神,凭感觉凭经验干工作多,有的团干作风华而不实,甚至有浮夸、虚假等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存在同高校共青团应有的地位和作用非常不相适应,必须通过加强团干部能力建设加以克服解决。首先在用人观念上拓宽视野,引入竞争机制,不拘一格选人才,把团干部培养使用纳入学校干部队伍建设整体机制中,同时通过党校培训、挂职锻炼、干部交流等形式对团干部进行系统地教育和培养,切实提高他们领导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坚持加强作风建设,树立团干部的良好形象。以作风建设为重

点,把思想政治建设与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努力实现工作方式从传统经验型向开拓创新型转变,工作作风由一般号召型向服务凝聚型转变,把作风建设体现在密切联系团员青年,竭诚服务团员青年之中,全面提高团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把团干部队伍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廉洁奉献的后备干部队伍,为推进高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第二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定位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定位要淡化政治属性、凸显群众组织特征、杜绝组织运行的“边缘化”;职能定位要以其服务职能为主要途径;文化定位要体现出高校共青团的自身特征,在责任心强、真情奉献、坚韧不拔、善于学习的基础上,注重竞争、开拓和创新。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组织定位职能定位文化定位

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共青团作为直接面向大学生青年的基层组织,在共青团工作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高等教育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要取得工作的突破性发展,开创新的工作局面,重新审视高校共青团的自身定位极其重要。

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定位

有研究者指出,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定位要“立足作为政治组织,成长为业务组织,创建为服务型组织,发展为公益组织,打造成为文化组织,改进为学习型组织”,①已将高校共青团视为“全能选手”。事实上,高校共青团的确拥有令地方共青团望尘莫及、十分羡慕的优越条件:

健全的组织结构:高校基本健全“团委—分团委(团总支)—团支部”三级组织体系。单纯的工作对象: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共青团员覆盖面几乎均为99%以上,在校大学生既是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对象,更是高校共青团的组织成员,这一集两者身份为一体的工作对象,为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明确的工作内容:一是配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二是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添砖加瓦,也即丰富校园第二课堂。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满足新形势的要求,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摆正自身位置,明确合适的组织定位。

一是政治组织属性的淡化。对于地方共青团组织来说,它们首先是作为党的外围组织存在的,政治性是其核心属性,团与党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团工作的方向和重心、地位和作用。而在具有强烈学术属性的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高校,团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并非也无法依赖于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要想取得更广泛的支持,势必要淡化自身的政治色彩。

二是群众组织特征的凸显。在组织关系上,高校共青团可以说是实现了绝对数上的覆盖,但从归属感和责任感上说却不尽如人意。根据笔者对不同类型、层次的部分高校抽样调查结果,在校生能感受到团组织作用的最低比例仅为18.9%,最高的也仅为43.0%,这一结果虽不够准确,但也基本说明了问题的严峻性。团组织的健全不仅是制度和形式上,最根本的是团员的成员意识和责任感。如何使组织自身更具代表性,使组织成员具有归属感,成为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着力点。

三是组织运行的反“边缘化”。高校团委是高校内部基层团组织的最高领导机关,对团组织内部事务起决策、管理、协调和统筹等作用。可事实上,团委在高校中近似于行政机关部门,其对学校承担的职能多,对组织承担的职能少,更甚而仅仅是虚担其名,“边缘化”现象严重。要明确共青团组织定位,明确团委作为学校行政机关和作为团组织领导机构二者职能的界限极其必要。这两者中可以存在“权力替代”,但前者应作为后者的平台,后者作为前者的基石,致力于提升共青团自身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高校共青团的职能定位

当前,基于育人理念的高校共青团职能定位一般可概括为:思想政治工作职能、组织职能和育人服务职能。应该说,这一职能定位已基本涵盖了高校共青团的主要工作,但从深层次探求,这一泛泛的职能定位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的要求。共青团组织是拥有强大政治资源、

社会资源、组织资源的公益性非政府组织,基于此,高校共青团一方面代表与党关系密切的群众组织坚守其政治职能,并通过高校团委行使学生管理机构的行政职能,另一方面面向团员和基层团组织执行服务职能,构成其多元化的职能定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共青团的政治职能一直滞后于其职能发挥的要求,行政职能则从某些方面束缚了其自身的发展。归根结底,服务职能将成为高校共青团的最终职能。这不仅是共青团自身发展、壮大的要求,更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当然选择。

首先,要熟悉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具有显著优点,又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特征。一是价值取向的务实性和选择的功利化,注重寻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表现出集体意识弱化和社会责任感差。二是思想上的困惑性,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正义和良知、奉献和责任,同时在校园内又充斥着虚无主义。三是思想认知与行为的矛盾性,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行为与规范背离的矛盾性和自律性差的弱点。因此,面向他们的工作要求高、难度大、情况复杂,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其次,要体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理念。一直以来,高校共青团围绕育人中心工作开展了大量有声有色的工作,但仍或多或少存在彰显时代特征不够、实际指导意义不大、实效性不强、方法落后、受益面狭窄等问题。在调查中,仅有20.5%的同学表示能感受到团组织发挥的作用,而有77.6%的同学很少或不能感受到;有14.4%的同学认为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很好,而有83.9%的同学认为存在某些方面的形式单

一、不太符合当今青年学生心态等种种问题;并且,“要真正体现为学生服务”成为学生最普遍的建议和意见。可见,共青团在着手开展工作时,其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极其重要,以“学校关注,青年学生需要,共青团能为”为原则,出自于学生、感知于学生、有益于学生,增强团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第三,突出服务职能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一方面,当今大学生具有融入社会锻炼个体的强烈意识,对走出象牙塔、体验社会角色具有高度的热情。调查中,51.2%的学生认为活动参与率不高是因为活动内容的原因,因此,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和活动开展的实践性、符合大

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当前共青团服务职能越来越体现出社会化的特征和趋向。传统的高校共青团着力于校内活动,着重执行上级意图,视野偏窄,空间狭小,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共青团要勇于走出校园,根据自身条件和所处地域情况,主动寻求社会需要,将自身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去,通过挂钩、结对、建立实践基地、共同组办多种活动等方式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工作,为社会服务,为自身创造展示和锻炼的机会。

高校共青团的文化定位

组织的文化是一个组织的个性。②高校共青团的文化定位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高校这一特定的背景环境,二是共青团自身的属性特征,反映为高校共青团的价值标准、工作理念、运行机制、团干部作风、团员思想规范等。其中,提炼新形势下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是组织文化的前提,形成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关键,明确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共同认同并遵守的组织规范是组织文化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变迁,高校共青团的组织文化也面临着突破和重构。新形势下的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具备如下优秀品质和精神:一是责任心强。高校共青团要本着对党负责任、对人才培养负责任、对工作负责任、对自身负责任的态度,落实好每一项工作、承办好每一件事务,勇于承担责任,面对失误,精益求精、不断进取。二是真情奉献。高校共青团主要工作对象是青年大学生,只有保持自身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才能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为,才能在大学生中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三是坚韧不拔。清醒地认识到国情、省情、校情、团情,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坚忍不拔、敢闯敢拼,遇到困难不放弃,而是千方百计去克服、去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真正做到有为有位。四是善于学习。必需将高校共青团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即要使高校共青团善于学习借鉴成功的经验,善于突破惯性思维、勇于创新,善于总结不足、争取进步,善于立足实际、务实创新,善于互帮互助、分工合作,形成和谐进取的团队。

与此同时,在高校共青团组织文化的形成中,我们还要关注到以下几点:一是高校共青团的竞争意识,“有为才有位”。高校共青团要在高校中具有自身独特的地位,发挥重要的作用,必须要依靠自身有所作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共青团职权有限,资源有限,仅是一个群众组织,正因如此,共青团的锐气、朝气就更为重要,要敢做事、做好事,以此来扩大共青团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二是高校共青团的开拓意识,“有位促其为”。共青团的平台、空间和地位不是为了谋权谋利,而是为了更好地有所作为。整合各类资源,明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开拓进取,是高校共青团通过作为更上台阶的有效途径。三是高校共青团的创新意识,“不创新,宁不为”。共青团是青年人的组织,尤其是高校共青团,主要面对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思想素质的大学生,其工作思路、工作手段的创新性尤为重要。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和方法会使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使人疲惫倦怠,不如不为。

(作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本文系共青团江苏省委规划课题《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共青团组织核心竞争力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JSGQTGH43)

注释

①赵剑民:“试论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定位与组织发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②[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59页。

第三篇:高校辅导员共青团工作

我院辅导员坚持把共青团工作作为重点,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在工作中,贯彻执行“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才服务”的工作理念,努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以及其他各项工作。

一、坚持以生为本,展开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特殊的知识群体,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得到成熟的发展,因此我院辅导员十分重视各年级同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坚持以生为本,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多的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为达到以上目标,我院辅导员开展了以下如下工作:

1.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努力做到严、实、精三字方针。严就是对工作、个人要求严,对学生工作不马虎,不松懈,不拖拉;实就是工作要实实在在,表里如一,按客观规律办事;精就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不应付。

2.努力做好“青马工程”。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依托新媒体平台,创新思想教育形式。我院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实现学生的关注度百分百,参与度百分百。我院在微信、微博中设立相应的专区专栏,准时发布国家重大时政消息和思想教育报告,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

4.踏实做好团日活动,利用活动完善思想政治建设。我院辅导员十分重视各年级团日活动的开展情况,对活动的主题和进展情况密切地进行了解。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我院相继展开了以“三严三实”、“弘扬青春正能量”等特色主题活动,寓教于乐,对同学们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

5.宣传先进事迹,弘扬榜样的力量。我院辅导员组织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邀请校外和校内的先进人物进行演讲,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成功经验,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同时还初步建立起财政学院的榜样库,为学生树立可以借鉴学习的榜样,提供了学习生涯的奋斗目标

二、扎根班级,踏实开展学风建设

学生风纪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院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也十分重视学风的建设。

1.我院辅导员坚持每学期考试后给学生家长一封信,向家长汇报学生一学期的学习表现情况;对个别问题严重的学生,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班风促学风 。入学期间,我院辅导员依靠学生干部深入学生内部、了解情况。坚持在学风建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良好的班风促进学风建设。

3.严格课堂出勤和考场纪律,提高学习质量。我院辅导员坚持不定期对各班学生进行抽查,了解上课出勤情况。并且在每学期大考前召开考风考纪教育大会,并让学生签署诚信承诺书,使学生明确考试的严肃性。

4.建立学业预警机制,激励学生严肃对待学业。我院辅导员为促使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顺利完成学业,在和各科老师的配合下了建立学业预警机制,对于旷课、缺考、挂科的进行统计并予以学业预警警告。学业预警机制不仅使我院学生的学业情况更加透明化,更对个别在学业上掉队的学生予以相应的提醒。

三、从根本出发,重视学生心理疏导

我院辅导员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定期召开学生代表、男生女生代表等不同类型的学生座谈会。从个人到群体,形成了完整的舆情收集处理系统,大大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心理问题较严重学生,督促家长带其就医,并及时了解病情进展情况,努力构建学校、家庭、学生三方共同关注体系。

此外,我院辅导员还十分重视家庭困难同学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会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了解,尽最大的力量帮助其得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四、以育人为本,搭建成长舞台

我院辅导员经常组织各班同学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如校运会、校园精英辩论赛、大学生风采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防患于未然,坚持安全教育工作

1.我院辅导员通过对全院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加强防范意识教育,创建安全文明的环境。并且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解决,坚决杜绝隐患发生。加强安全教育,开展“珍爱生命、关爱同学”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安全知识培训,注意学生动态,排查解决各种纠纷,严明学院纪律,杜绝学生打架行为发生。

2.我院辅导员坚持在放假前召开例会,提高同学假期出行的安全意识。同时也和班级干部合作,在返校前对同学们的安全再三提醒。

滴水见世界,片叶知春秋。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辅导员坚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自己不平凡的誓言,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心,做好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老师在共青团带领下的日常工作。

第四篇:高校共青团2011年度工作总结

我院团委在学院党委的领导和关心下,本着 “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综合提高”的原则,在2011年度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意义深远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落实学院党委和校团委的工作方针同我院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深化开展共青团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了本学年的工作。不仅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新型团支部建设和志愿者服务工作,还组织了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同时,更起到了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增加学院文明风尚的作用。

一、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思想问题

按院党委要求制定团委的“创先争优”实施方案并部署实施。召开学生工作研讨会、本科生团学工作联席会议、研究生学生代表到呈贡参加研究生和本科生交流会,并留有会议记录存档。党政领导、院团委书记走访学生宿舍,关心学生。还举行了“关爱贫困生”肯谈会, “端午节送粽子 送温暖”活动,迎新系列活动以及“感恩的心”教师节送花献礼等。

2. 丰富多彩的团日活动,组织学生干部学习时政

组织了一系列关于“激励自我,奋起进步”的团日活动。以“感动云大,感动呈贡”为主题,以“走在时代前沿”为宗旨,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极富特色的活动。以“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宗旨,开展“艰苦奋斗”主题文化系列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组织学生干部学习时政,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大政方针。积极参加学校团委的工作以及各种培训,也为响应十七届五中全会开展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活动。

二、

完善宣传工作,加强宣传力度

1. 定期制作《《东陆法苑》、《团学工作简报》,及时了解学生动态;

2. 建设学院门户网站,及时上传学院团委的各项工作动态; 3. 注意扩大学院宣传,积极在校报、学校新闻网、学校团学网和校外媒体上报道我院团学工作动态;

4. 设立信息宣传中心专人负责上传信息和制作简报,完成好信息报送工作;

5. 按时参加校团委共青团宣传例会,并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

6. 及时向校团委网站提供共青团工作信息。

三、

创新组织体制改革,促进组织精进工作 1. 深化体制机构改革,提高工作效率

我院团委通过部门合并、裁剪和单列使原有的机构设置更加合理,并在北学楼以及呈贡法学楼设立独立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办公室。

2.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确保工作透明公正 制定了《法学院团委团学规章制度》,不仅确立了团学例会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办公室使用制度、学院团委印章使用制度等一系列紧紧围绕提高服务能力这条主线来展开的工作制度。保持学期伊始和结束之际召开“工作策划会议”、“工作总结会议”、“每周例会制度”以及 “团学联席会议制度”,以此提高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内部以及与各年级班委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还建立了干部考评制度、团学换届竞选制度、学生干部培训制度。

3. 做好“推优”入党工作、组织参加校团委五四表彰

在“推优”过程中,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全院共772名学生团员,2010年度共向学院各学生党支部推荐294名团员。法学2008级二班团支部荣获云南大学“十大红旗团支部。邓道婷同学在云南大学2010年“五四表彰”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大团干部标兵”;刘璐同学在云南大学2010年“五四表彰”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团员”。

四、新型团支部建设

法学院团委学生会严格秉承《关于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文件的精神,着重加强新型团支部的建设。以小班为单位组建新的新型团支部、以学院特色、成员发展和团支部团员组成实际情况(如司法考试、研究生考试、少数民族)为标准,将新型团支部建设逐渐发展起来,建立有3个禁毒协会团支部、2个学术实践团支部、2个文体团支部。就团支部建设过程中的目的意义、创建方式、具体组织、实施步骤、管理方法、团支书选举、档案管理、活动计划等细节做出了详实的规划,制定了《云南大学法学院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试点实施方案》形成了方案指导行动,实践完善计划的科学结构。

为加强禁毒协会团支部的特色建设,特邀请外籍教师进行专项教育,并投入专项资金。在此基础上,以座谈会、飞信等方式,深化院团学同各个新型团支部的联系。不但及时掌握了新型团支部的基本信息,而且为院团学对各新型团支部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文体活动

1. 2010年4月27日,洋浦校区多功能厅举办了法学院“十佳歌手”大赛。

2. 2010年5月法学院0

7、0

8、09级各班组建篮球队,举行“天平杯”篮球赛。

3. 2010年9月28日我院团委参加云南省第二监狱建监60周年文艺庆典,与服刑人员以及狱警共同文艺联欢。

4. 2010年10月27日,由法学院组织和英伟达公司主办了“街霸”游戏大赛。

5.参加云南大学本科生“迎新杯”篮球赛,取得了女子第四名,男子第三名的好成绩。

6.荣获冬季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三名,消防运动会第三名的好成绩。

7.于2010年12月开展了第一届法学院“天平杯”足球赛。 8. 2010年11月,法学院研究生在2010年研究生迎新篮球赛中女篮勇摘季军,男篮直闯决赛并取得冠军的骄人成绩。

9. 12月19日法学院研究生会选送的舞蹈啦啦操拉开了云南大学迎新晚会的序幕,另一集体合唱曲目《让世界充满爱》成为迎新晚会的压轴曲目。

10. 2010年12月26日,法学院研究生会举办了“迎新年元旦晚会”,主要由0

9、10级研究生参与组织和表演,包括独唱、舞蹈、吉它弹唱、小品等节目。

11. 2010年10月开始,我院团委即开始筹备与云南省第二监狱帮教罪犯喜迎新春文艺演出事宜。共准备了包括舞蹈、歌曲、乐器、小品、啦啦操、诗朗诵、合唱等18个节目。

六、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

(一)积极举办学术讲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2010年1月24日

在昆明世纪金源大酒店国际会议厅以及6月11日在北学楼201室中国著名民法学家梁慧星教授举办了“法治云南名家讲坛”关于《侵权责任法》的讲座。

2. 2010年3月至6月,著名的民法学家王泽鉴先生在云大北学楼举办了关于教学方法经验座谈会。

3.北京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Per Sevastik于2010年4月19日—20日在北学楼202室举办关于“人权”的学术讲座。

4. 2010年6月28日在北学楼202室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导师、著名反腐专家林喆开展了关于《权力与权利之辩》讲座。 5. 2010年7月,在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云南大学承办的,云集了海峡两岸众多知名学者(包括王泽鉴、王利明、苏永钦、王轶等教授)的 “新世纪民法典的新元素——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中,法学院研究生会起到了服务主力军的作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的会务组,包括资料整理、接待嘉宾、会场准备等等,研究生会礼仪队还参加了研讨会的主要会议服务和后勤保障工作。7月13日还举办了由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利明,云南大学校长何天淳与台湾地区司法现法院大法官、台湾大学名誉教授王泽鉴等人一起讲演的关于民法典与部门民法的发展走向问题的研讨会。

6. 《就赵作海一案论中国刑事司法漏洞讲座》于2010年10月18日在力行楼1202室举行。主讲人是云南大韬律师事务所主任。

7. 吉林大学博士,我院教师杜健荣于12月3日在力行楼1202室举办了关于“平等权的法律保护”的讲座。

8.我院与越南河内法律大学于2010年5月间互派老师讲学关于越南合同法、越南民事诉讼法和越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对策。

9. 2010年12月3日晚7:00在北学楼201室西山区检察院丁玉检察官为同学们开展了一场涉检刑事诉讼程序的讲座。

10. 2010年10月19日,研究生组织了以“定位自我,规划人生”为主题的新老研究生经验交流会。 11. 研究生会举办了司法考试经验交流会。

12. 2010年12月4日晚7:00在北学楼201室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教师叶晓川举办了司法考试法理学的命题特点及趋势的讲座。

13.加强和真善美书家的联系,举办常规的学术活动。

(二)法学院特色活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1. 2010年3月17日在洋浦校区开展了以“争创卫生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为口号的校园卫生死角清扫工作。

2. 3月至4月1日,研究生会组织到楚雄市武定县进行野外素质拓展运动。

3. 2010年10月研究生会组织了农民工法律援助暨法制宣传活动,以“践行法律,学以致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主题。

4. 2010年10月25日在呈贡校区楠苑、梓苑食堂门口,举办了校园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5.2010年10 月参加了西南政法大学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金融法知识竞赛西南赛区初赛,我院在比赛中荣获西南赛区第二名。

6. 我院参加了2010年9月—12月于北京清华大学举办的第八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比赛,获得了评委老师和兄弟院校的一致好评。张琪同学荣获“最佳辩手”称号。

7. 2010年11月至12月我院举办了云南大学第二届“法学之光杯”模拟法庭比赛。 8. 12·4——法律关怀系列活动意义深远

12月3日至4日研究生会在盘龙区法律援助中心、翠湖广场、校园举办了12·4法律关怀系列活动:走访盘龙区法律援助中心――学习全国先进典范;围绕“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的主题,携手五华区司法局在翠湖公园开展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法制宣传活动。本科生在呈贡校区以发宣传单,看展板,签名,留言等方式组织了12·4法制宣传。

9. 我院举办了云南大学法学院杯在昆高校辩论邀请赛,并在此后还与公共管理学院举办友谊辩论赛。

10. 2010年 5月29日、11月25日、26日、12月3日分别在官渡区人民法院、呈贡县人民法院、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本科生参加了法院的现场旁听。

11.在第三届云南大学研究生科研课题资助立项中获准立项项目两项:张青同学的《民族法文化背景下刑事和解问题研究---以鄂西南土家族,苗族习惯法为例》获得6000元重点项目。尹兆书同学的《昆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运行的实效分析--以政府监管为切入点》获得3000元一般项目。在云南大学本科生科研立项中获准立项项目一项:鲁潇同学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研究》获得一般项目,戴琳为指导老师。

七、加强志愿者爱心奉献,法律服务遍社会

1.2010年3月,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生活部组织爱心夕阳行——法学院青协敬老院之行。 2. 2010年3月,学生会主办以“抗旱救灾,温暖人间”为主题的活动,研究生会组织参与了云南青基会、云南信息港、云南希望工程润土工作组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为乡亲送瓶水”活动。

3. 2010年3月15日,面对全校师生组织进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制宣传活动。

4. 2010年4月,研究生会参加了由真善美文化传播中心发起,由昆明各高校联合参加的清明扫墓活动,活动主题为“缅怀英雄,凝聚力量”。

5. 5月14日,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青少年(初中学生)普法活动,进行了禁毒防艾宣传。

6. 12月1日—4日,开展了“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的主题系列活动。

7.研究生会于11月19日组织同学到盘龙区法院旁听刑事案件的审判。

8. 2010年4月至6月,研究生会举办了“2010在昆高校模拟法庭比赛”。此次活动得到学院党政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法学院全体师生和昆明六大高校法学院系的全力配合和鼎力相助。参赛队为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医学院和云南警官学院五所昆明高校之法学院(系)。

9. 12月14日在北学楼202室举办了刑事模拟开庭审理。

八、指导学生会、研究生会特色工作 1. 研究生会组织建设与制度优化

首先对研究生会章程进行了修订——对总则、机构、会员、会议四章的内容以及各部门职责进行修改完善,并增加了印章、经费、工作考核三章;其次创立并完善了法学院研究生会经费管理办法、印章管理办法、工作考核制度等。

2. 研究生读书会

研究生会发起组织了“每天读书三十页”活动。凡按要求读完图书者,均可获得相应奖励——法学著作小书一本。读书会在学术部的主导下每两周六举行一次,通过完成每两周指定的读书任务后,每隔一周齐聚于法学院北学楼604研究生会办公室,对相关内容与学术问题进行自由交流和探讨。

3. 研究生会与学生会于呈贡校区进行团学工作交流

2010年12月2日,研究生会主席团与呈贡校区学生会主席团发起了一次介于校本部与呈贡校区之间研究生会与学生会的学习交流活动。

4.研究生会和本科生学生会两支礼仪队的组建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和筹划,2010年6月,组建了我院研究生和本科生两支礼仪队,各由一名队长、十名成员组成。两支礼仪队分别隶属于法学院研究生会和学生会,并订制了专门服装——青花瓷白底蓝花奥运礼仪服。

2010年度,我院团委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学院党委和校团委的亲切指导和关怀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学院特色活动方面,组织制度和文体方面也一直保持我院优势。在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努力,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冕的原则争取把法学院的团委工作做到最好。

第五篇: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新机制的构建

朱晓东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给人们带来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道德观念的变化,高校共青团工作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目前,高校共青团普遍存在着观念陈旧、方法简单、手段单

一、走老路子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以育人为中心,以加强青年团员的思想教育为重点,以团建创新为基础,建立高校共青团工作新机制,显得极为迫切。

一、坚持以育人为中心,树立共青团工作新理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工作必须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理由有三:其一,育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个部门乃至社会和家庭协调配合来共同完成。高校共青团工作是高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学校大局。而学校中心工作就是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德高尚、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就必须以育人为中心。其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正逐步由以“课堂为中心”向“课堂与课外并重”转变,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转变。育人的途径和方法发生了转变,由共青团唱主角的“第二课堂”(课外)的育人功能明显增强,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在育人方面要有大的作为。把育人作为高校共青团的最终目的来抓,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其三,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是共青团的性质决定的。高校的主体是青年学生,把广大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是党交给共青团的光荣任务。坚持以育人为中心,是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政治要求。

鉴于此,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离开了这个中心,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只有牢牢把握这个中心,把育人贯穿于共青团工作的始终,才能永远保持共青团的蓬勃朝气和无限活力。

二、切实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党对共青团的要求,也是共青团的传统和优势。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创新,突出时代主旋律。

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共青团高唱主旋律、高举旗帜跟党走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青年团员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组织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基本原则,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改进创新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其次,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巩固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哲学社会课以及专业课等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共青团应针对团员青年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对以灌输教育为主的传统教育方法进行改进,赋予时代的新内容和新形式。要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手拉手、“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

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利用寒暑假,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自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密切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不断探索新时期青年团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并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类创新活动、社团活动、艺术教育活动、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中,使形式更加活泼、喜闻乐见,平台更加广泛,贴近实际,有力促进青年团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三、以培养“四有”人才为中心,构建校园文化新格局

校园文化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对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要建设体现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势在必行。

开展以人文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类活动是构建校园文化的核心。人文教育作为塑造人的灵魂与民族精神的教育,它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如何去理解人、关心人,完善人格,提高全面素质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当前,一些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普遍存在缺乏对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忽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第二课堂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人文科学的比重,拓宽德育的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善于结合传统节假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从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塑造人文精神,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优秀品质,促进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构建校园文化的灵魂。高校的精神品格是激励包括受教育者在内的所有成员致力于创新的精神动力,具有强烈的内聚力和精神动力。培养广大青年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既是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任务,也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树立创新意识,探索开展创新校园文化活动,从而引导大学生崇尚科学,勇于创造,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深化校园文化“名牌”活动,力创一批校园文化“精品”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关键。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推动者的共青团组织,必须深入青年,了解实际,努力建设优良的具有较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多年来,共青团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好的品牌,如“挑战杯”、“三下乡”、“希望工程”、“青年文明号”、“素质拓展计划”、“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潮”、“名人名家素质教育论坛”等。通过一系列的竞赛、展览、交流活动,丰富了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素质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这些都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对推动共青团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大力加强团建创新,构建团组织适应时代要求的运行机制

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和团的建设的实际,加强团建创新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应一手抓巩固,一手抓创新,在巩固“一体两翼”大团建格局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构建团组织适应时代要求的运行机制。

第一,把班级建团和生活园区建团、社团建团结合起来。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在加强巩固和完善班级建团的同时,还应该着眼于创新,通过多种形式激活团的基层支部。随着公寓化的发展,生活园区越来

越成为学生的重要活动场所,在生活园区建立基层团组织,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生活园区中,才能很好地为学生服务。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探索在学生社团建团的工作。实践证明,学生社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吸引和凝聚了大批的学生,在社团中建立团的组织,有利于社团活动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二,把注册团支部和建立活动团支部建设结合起来。注册团支部是学生正式注册登记的团支部,负责学生团员的基本管理。但随着学分制、公寓化的推行,同一注册团支部的学生,难以集中开展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活动团支部的形式来补充,即根据学生志愿,由来自不同注册团支部的学生组成活动团支部,负责承担团的活动项目,完成团组织的工作职能。

第三,由单一覆盖向多重覆盖转变。团组织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实现有效覆盖。从高校改革发展的要求来看,单一覆盖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学校的变化,必须寻求多层的覆盖。比如一个学生可以参加注册团支部,也可以参加社团团支部。这样可以很好地吸引和凝聚学生,实现团组织的目标。

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只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一中心工作,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就一定能够有所可为,有所作为,从而开创共青团工作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 中发[2004]16号.

[2] 宁继红.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探讨[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35-36. [3] 黄达海. 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5):85-86. [4] 任丹阳. 浅论高校共青团如何发挥育人功效[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3-4. [责任编辑:侯艳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行信用卡刷爆提额下一篇:国学教案中班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