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旗下金融时报

2022-08-12

第一篇:央行旗下金融时报

央行统筹推进农村金融

开设村镇银行、推出农民工银行卡、信贷侧重“三农”领域,金融机构在近几年进村的积极举动背后,是监管部门的统筹推动

曾经备受机构冷眼的农村金融在近年来逐步回温。农行进行三农事业部改革;农发行形成 “一体两翼”的业务发展格局;邮储行发力小额信贷。所有的一切都说明,金融机构进军农村来势凶猛。悄然的转变并非没有缘由,据观察,中国人民银行的全方位统筹推动,构成了这种变化的内在重要因素。

首先,人民银行在资金供给层面给予农村金融机构极大的支持。在过去的2010年,人民银行共上调6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中对农村信用社等中小法人金融机构,仅上调3次。目前,农村信用社执行比大型商业银行低6个百分点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其中,涉农贷款比例较高、资产规模较小的农村信用社执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比大型商业银行低7个百分点。同时,镇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比照当地农村信用社执行。

存款准备金率是调整信贷投放的一大闸门,而当前我国银行的盈利模式又较重依赖于存贷息差,因此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成为了推动银行下乡的动力源之一。各家银行在2010年踊跃开设村镇银行亦和此有着一定联系。

其次,人民银行在资金的投放面给予政策指导,促使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向农村。按照对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倾斜的原则,人民银行加强了对支农再贷款额度的地区间调剂。同时,将村镇银行纳入支农再贷款支持范围。这使得拥有涉农业务的各类金融机构在信贷投放上

更有侧重。

在农信社改革方面,人民银行的支持则更为重要。据了解,正是在中央银行资金支持政策的激励下,地方政府积极出台配套政策,主动帮助农村信用社催收债务、进行产权改造和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经过7年改革,农信社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就,长期积累的历史包袱逐步得到有效缓解,部分农信社已经整改成为农商行、合作银行。去年12月,重庆农商行在香港上市,成为了我国农信社改革成果的典范。在产品方面,涉农票据优先办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试点等措施的适时出台,也给予了各家金融机构以指导意义,使其积极推出各类涉农产品。

此外,在解决具体问题上,人民银行还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台支持。例如,为解决农村金融机构 “支付结算难”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人民银行组建、推动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全国性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中心的成立。截至2010年9月底,全国共有27529家农村信用社、1231家农村合作银行、1066家农村商业银行、211家村镇银行接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

第二篇:维护金融稳定:央行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万众瞩目的全国“两会”正在召开,而金融领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对于金融稳定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也日渐升温。近年来,人民银行积极、主动、高效、开拓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力地维护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

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在银行业改革方面,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自2003年底以来,工行、中行、建行和交行4家银行参照国内外银行重组改制的成功经验,根据“一行一策”原则,稳步推进股份制改革。同时,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稳步推进,目前,农业银行改革基础性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人民银行正会同有关部门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抓紧做好改革方案设计论证工作;与此同时,督促农业银行稳步推进外部审计、清产核资工作,以及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人力资源等基础性改革。此外,人民银行还协调推进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并参与研究和制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政策性银行等机构的改革方案。

在证券业改革方面,积极推动证券公司重组改革,2006年底,人民银行牵头负责的9家证券公司重组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取得成效。同时,积极推动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以南方证券风险处置为契机,人民银行推动有关监管部门修订和完善了相关制度。在保险业改革方面,为促进我国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保险业在支持经济发展、服务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金融 1

稳定部门积极参与了《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起草工作。同时,稳步推进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改革。此外,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金融稳定部门积极参加保险业改革发展工作小组,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大力推动我国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03年以来,人民银行平稳完成了银监会分设时交由人民银行负责处置的16家高风险金融机构行政清算环节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国务院批准由人民银行牵头处置16家高风险金融机构。对此,人民银行党委高度重视,有关分支行重新组建了风险处置工作组,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已平稳完成了16家高风险金融机构行政清算环节的各项任务。其中,10家以破产方式退市的金融机构经国务院批准已进入法院的破产清算程序;3家以行政清算方式退市的金融机构行政清算工作已基本完成;3家以其他方式处置的金融机构处置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妥善解决了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成功地化解了金融风险,改善了金融生态环境,维护了金融和社会稳定。

积极配合银监会和地方人民政府做好部分高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工作。几年来,妥善处置了衡阳市商业银行等29家城市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机构的金融风险,承担部分跨市场、跨行业金融风险的处置工作,有

效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在2007年,积极配合银监会、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撤销了5家农村信用社;继续配合做好6家信托投资公司、8家城市信用社风险处置工作。此外,人民银行还加大了高风险证券公司处置力度,维护了社会和金融稳定。

积极开展风险监测和稳定评估工作

过去几年来,人民银行金融稳定部门积极推进风险监测与评估系统的建设,根据现有的评估框架,借鉴目前国际金融组织的金融稳定评估方法,在不断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中国金融稳定的评估框架和评估方法,设计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控股公司的监测指标体系。做好数据采集、加工分析和风险预警工作。

与此同时,人民银行还开展了金融控股公司监测工作,2005年10月,人民银行系统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了摸底调查,基本掌握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数量、类型等情况,初步发现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问题和风险;同时,为探索金融控股公司的监测方法,2006年起尝试对重点金融控股公司开展风险监测,并撰写了监测报告;此外,人民银行深入开展了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和金融控股公司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在国务院领导下,稳步推进金融机构跨行业投资等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工作,在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商业银行股权、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等方面倡导完善相应制度,防范系统性风险,探索功能监管等监管制度创新。

国际经验表明,随着近年来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方面资本流动和经济发展加速,另一方面加大了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和金融的不稳定,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如何在金融开放、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之间寻求一种战略平衡,使金融的发展既要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又要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业已成为摆在中国金融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人民银行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来源:

金融时报

第三篇:央行发布金融业“十二五”规划

央行2012年下半年公布了《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规划》从完善金融调控、优化组织体系、建设金融市场、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维护金融稳定、加强基础设施等七个方面,明确了“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重点任务。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金融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十二五”时期,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5%左右;金融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显著提高。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大型金融机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创新发展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支持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评估体系和处置机制进一步健全,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安全网制度基本建立。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规划》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按照条件成熟程度,通过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价格等途径,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

继续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增强风险定价能力,依托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建立健全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确保利率市场化改革按照“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的原则稳步推进。

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方面,《规划》提出,进一步研究建立人民币对新兴市场货币的双边直接汇率形成机制,积极推动人民币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周边国家货币汇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

《规划》提出,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和扩大对外证券投资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可兑换程度;以便利跨境融资为重点,加快改革信贷业务外汇管理,深化外债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对外债权管理和监测;以扩大个人用汇自主权为着力点,进一步放开个人其他资本项目跨境交易。

在外储经营方面,《规划》提出,积极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多层次使用渠道和方式,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方式,更好地支持配合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金融监管方面,《规划》强调,强化监管,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提升金融监管协调的有效性;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建立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及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第四篇:央行加强改善金融服务的思考

金融服务是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能。中央银行的金融服务有以下特点,一是法定性,即由法律赋予的服务职能,如货币发行,经理国库都是法律赋予的专有服务职能;二是公益性,即不以盈利为目的;三是基础性,即侧重于基础性服务,以及通过服务为金融运行乃至社会经济运行提供基础环境;四是引导性,央行除了本身直接提供金融服务,还要规范推动引导商业银行金

融服务的开展。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人民银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对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统计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根据加强宏观分析、区域分析和金融稳定分析的需要,不断强化统计基础,实行了按国民经济分类和贷款实际投向分类的统计制度,及时反映经济金融运行状况。规划建设全国集中的金融统计信息系统,改善统计流程,实现数据集中和共享。牵头建立了“一行三会”统计数据共享的协调机制和制度。不断完善金融统计信息披露制度,由过去的部分数据披露、按年(季)披露、简单数据披露逐渐调整为完整报表披露、按月披露,信息披露渠道也由报纸、期刊逐步扩大到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的形式、范围和频度基本符合国际标准。每月通过新华社、《金融时报》、《中国金融》、人民银行网站等新闻媒体披露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货币供应量表等金融信息,每季通过人民银行网站向社会公布企业景气调查、银行家问卷调查和储户问卷调查结果。组织开展经济金融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为国家经济金融决策提供了大量可靠的依据和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在商业银行推广使用金融统计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了与商业银行间的数据交流与共享。

二、现代化支付体系顺利建成

建成了以大、小额支付系统为核心的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大额支付系统的功能和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全国银行跨行资金清算的零在途和银行间债券交易的实时结算,2007年上半年,日均处理跨行支付业务65万笔、金额1.6万亿元;小额支付系统全天候提供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工资发放,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收费,通存通兑、跨行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等公共支付服务,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银行卡实现了全国联网通用,人民币卡不断扩大境外受理和发行。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为12.9亿张,人民币银联卡在海外26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受理。2007年上半年,全国使用银行卡办理支付业务61.7亿笔,金额50万亿元;剔除批发性大宗交易和房地产交易,全国持卡消费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8.5%。票据的使用和流通范围不断扩大,通过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实现了支票在全国通用。公务卡在5个省(市)全面实现推广。在全国范围建成运行公民身份信息联网核查系统,银行账户实名制的落实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代理制,畅通了农村支付结算渠道。目前,全国已有1.2万家农村信用社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在13个农民工输出大省(市)推广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已完成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交易159万笔、金额7.85亿元。

三、货币发行与管理进一步强化

货币发行与管理是中央银行的基础性工作。2005年,成功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人民币的印制工艺、防伪性能和适应货币处理现代化的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应对2003年非典等突发事件,以及每年元旦、春节现金投放高峰等特殊情况,加强发行基金调拨管理,实施跨行政区划就近调拨发行基金,确保全国范围内的现金及时供应。开展回笼完整券全额清分,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配合香港、澳门开办人民币业务,进一步促进人民币跨境流通,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加强反假货币宣传教育、技术培训,重点加强农村反假货币工作,严厉打击制贩假货币犯罪活动。

四、国库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国库服务关系着全社会公共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转,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人民银行积极协同财政部,推动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组织开展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试点,推动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政府收支分类、国库现金管理、储蓄国债兑付等各项改革,促进财、税、库、关、银横向联网,积极推行国库办理直接支付,农民各项补贴发放、库区移民补贴发放、公务员和教师工资发放直接到个人账户、社保基金收缴和拨付等国库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开发并推广了以国库直接加入现代化支付系统、参加同城票据交换、开通国库内部往来为主要标志的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新体系,不断完善凭证式国债的管理,积极推进记账式国债的柜台交易,发挥国库在严格资金管理、防止资金漏损、提高国库资金效率、促进财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五、信贷征信体系逐步健全

第五篇:基层央行金融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银监会的分设,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金融服务仍是人民银行的主要工作之一。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提高人民银行的工作水平和质量,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最近,笔者结合实际对基层央行的金融服务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了解到金融服务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并就如何改进现行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提出几点建议。

一、当前基层央行金融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金融服务体制不顺,使基层央行的金融服务工作受到影响。当前人民银行的一些主要金融服务职能是以自治区(省)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也就是说,诸如金融统计、经理国库、资金清算、货币发行、支付科技、安全保卫等金融服务工作,由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对其所在自治区(省)的市地中心支行、县支行负责领导和管理,分行只是负责指导和协调。在金融服务方面分行的职能与省会中心支行是对等的,而这些城市中心支行的人事任免、干部考核又是由分行直接管理,这就造成了省会中心支行对其他地方中心支行的人权和事权脱离,省会中心支行感到工作不顺手、难开展,而市地中心支行又感到在央行内部有两个“婆婆”。

2、内部管理机制不够理顺,资源存在浪费,金融电子化建设缺乏全面统筹。多年来,人民银行不断致力于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发展,在开发、推广和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基层央行在金融统计、货币发行、安全保卫、支付清算、国库等部门投入使用的系统达20多个,计算机已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人工处理业务。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处理业务,其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减少人员、解放生产力。但由于部门之间互相不协调,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央行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发展的步伐。其主要原因:一是在硬件配备方面实行的是条条管理,行政管理代替市场行为,各个部门都在配发设备,有的专业是一个系统配两台设备(一主一备),专机专用,不得调剂。配发的设备型号五花八门,既不利于管理和维护,又造成人力物力的闲置浪费。二是在开发软件方面,各个程序的开发平台不一致,系统之间互不兼容,20多个系统40多台计算机及服务器,常常出现一个系统的数据需要手工采集到另一个系统,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既增加了若干项培训工作任务,又给基层行的业务人员造成了不必要的工作压力。三是系统开发尚未成熟就推广应用,系统功能不完善,系统版本不停升级,常常旧版本同时运行,双机操作,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影响了金融服务工作质量。四是科技经费不足。目前,市地中心支行和县支行每年的科技经费投入有限,对金融科技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3、缺乏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员工的综合素质还不适应日益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的需要。当前基层央行金融服务部门还存在“吃大锅饭”、干好干坏都一样的情况。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致使有的金融服务人员在提高工作质量和业务缺少动力。个别职工已不能胜任金融服务工作岗位职责,只能干一些简单的业务;有些人员虽然能胜任当前岗位工作,但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员工素质已不适应金融服务手段的需要。一是文化知识水平依然偏低,虽然近几年基层央行有大、中专文凭的人数在不断增多,但由于大多数是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取得的文凭,专业和业务技能的提高局限性较大。二是重学历教育轻在职培训,也不利于人员的全面发展。在职职工业务继续学习教育跟不上,金融服务人员工作之余无所追求,难以积累出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三是有的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业务不求甚解。目前部分职工对金融服务业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基层央行对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在往往只停留在传达文件和讲话上,有针对性的新业务、新知识的培训不多。四是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的考核制度,评比缺乏合理性,难以保证金融服务质量的提高。五是政策水平、法制观念较低。这是目前表现最为明显的,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人员并不熟知与其金融服务业务相关的金融法规和行业制度规范,凭感觉、凭经验工作,业务处理随意性较强。

4、现行规章制度的制定缺乏现实的和时效性,制约了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一是一些现行规章制度政出多门,繁乱庞杂,对其内容进行无限的细分、过多的环节,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长期以来,针对央行金融服务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上级行和专业部门不断地“查缺堵漏”,制定规定一个接着一个。会计部门这样规定,国库部门那样要求,发行部门还有发行的制度。每一项规章制度都是纪律,都必须执行,由于制度规定的繁琐零散,在执行中又往往顾此失彼,无所适从。二是部分制度设计理论可行,但不便于实际操作和执行。如按人总行制度规定,“电子联行运行管理、检查、指导由清算部门负责,业务管理、检查和指导由会计部门负责。”但实际工作中二者根本不能分离开来,由此造成管理体制不顺,部门分工不明,责任不清,制约了联行电子化建设的进程。登记簿作为国库会计明细核算组成部分,是对国库会计账务的补充反映,但人民银行国库的登记簿已从传统的四五个增加到目前的二十多个,成为国库核算部门每天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发生一笔会计业务,需要几个会计人员在若干个登记簿上进行记载,本来每笔收入和支出都是逐笔输入电脑的,但仍要求进行人工逐笔登记,加大了不必的工作量。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对金融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5、管理不够科学,制约了金融服务水平的发挥。一是对金融服务工作组织领导还不够到位,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效果不够理想。二是服务资源配置不科学。虽然央行金融服务内控体系比较完善,但从执行情况来看,一些体系在科学框架构建上考虑欠周,设计不够严密,缺乏科学性,其中许多要求只是无味地曾加服务一线人员的工作量,加剧了基层央行业务人员短缺。以支付清算工作为例,基层央行的服务对象、核算内容决定了大多数县支行每天的业务量十分有限,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向大中城市收缩,业务量萎缩,不少支行每天仅几十笔业务,但为了保证会计制度的执行,人员数量却一个也不能少。三是服务人员的管理机制不尽合理。基层央行人员管理机制在改革中没有出台新的举措,缺乏竞争淘汰机制,优秀的、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和能适应多岗位的复合型人才短缺,需要不断地充实。

二、建议

面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各方面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可能形成对金融需求的巨大压力,基层央行如何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如何开阔视野,支持商业银行拓展新业务?如何尽快改进现行服务手段,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我个人认为只有坚持走实事求是、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机制、注重服务效能、提高服务品位之路。

1、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金融服务工作的领导,把金融服务工作摆上议事日程。金融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面广,范围大,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才能取得成效。因此,必须引起基层央行领导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金融服务工作统筹兼顾,合理规划。当前,基层央行要结合新的职能,从调整机构设置和整合分支机构内部两方面入手,整合资源,可将分支机构内部相近和有关联的部门尽可能合并,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积极做好各职能部门的协调统一,打破条块割据,研究开发人民银行金融服务综合业务系统,做到各系统的衔接和数据资源共享,减少资源浪费。

2、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机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研究探索构建适合央行现行体制特色、运行高效、管理科学的金融服务新机制。为适应改革要求,要按照国家赋予人民银行新的职责要求准确定位,大胆履行职能,加强协调配合,勇于探索借鉴优化劳动组合的新办法、新措施,科学设置金融服务岗位。如基层央行会计和营业部门要提高综合效率,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实行柜员制综合核算,集中复核,集中监督,根据业务量情况灵活地配备前台临柜人员数量,才能解决现行制度下普通存在“小而全”的矛盾。

3、要加快金融服务改革步伐,改革一切不合时宜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改革传统用人机制,激发队伍活力,极大地提高金融服务工作效能。一是要加快清理规范金融服务制度,对现有金融服务相关的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和规范,对已经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一些制度,以及那些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规定办法进行清理,该废除的立即废除,该完善的尽快完善,以进一步规范金融服务工作制度。二是要建立科学的金融服务评价体系。考核标准对金融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因此,保障基层央行金融服务长期性发展必须建立科学、量化、公开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机制。三是要更新服务理念。要教育服务人员增强职业荣誉感、使命感,认识做好本职工作对履行人民银行职责、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增强做好金融服务的自觉性。

4、要紧紧抓住发展是第一要务,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快金融服务发展步伐,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空间,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基层央行要在金融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一是要利用其强大的技术手段和人才优势,为地方政府和银行机构提供决策支持。要加强金融统计分析监测体系,对经济金融宏、微观层面进行深入分析,提示经济金融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安全、高效的资金清算体系,提高社会的资金运用效率。三是要完善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发挥央行经理国库职能,提高服务效率。四是要加大人民币反假、防假工作,保持流通中人民币的清洁度。五是要完善信贷登记咨询信息系统的功能,为银行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六是要全面提高员工素质,提升金融服务技能,在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优秀校长工作总结下一篇:银行行长述职报告

热门文章

央行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