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细节的研究

2022-09-13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

在进行新课改的过程中, 各级各类评优课、公开课、示范课的举行频率很高, 为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堂教学规律等方面的研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 一些课堂教学现象也让人深思, 主要成在以下现象:课程观念——重视教材内容的整合, 轻视学生生活感悟的“化合”;教育观念——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播, 轻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学观念——重视活动形式的展示, 轻视智慧生成的有效探究;师生关系——有民主平等的理念, 无用心呵护的细节;活动观念——只有操作演示的情境, 缺乏严谨周密的设计;模式观念——重视体验式教学, 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各类评优课、公开课、示范课, 是否在真正意义上注重了教与学的互动?怎样才能消除在评优课、公开课、示范课实践层面上的观念误区, 使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日常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数学教师如果在认识和观念上理不清、把不准, 就不可能有效地深化数学课程改革。所谓“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以下就是我结合教学实践对所听数学评优课、公开课、示范课中的一些教学细节所作出的一些反思, 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借鉴。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 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 走进教室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 而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逐步形成了自己一定的经验和观点。新课程认为, 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 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 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数学学科本身就植根于生活, 回归生活是新课改中数学学科追求的目标, 也应该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色。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该追求并实现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义, 追求对学生生活和生长过程的指向性, 实现教学与学生原有经验、生活感悟的“整合”, 帮助学生体验、反思、享受生活并提高和完善生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数学教师必须更新课程观念, 挖掘丰富的生活课程资源, 以此为纽带, 用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去满足学生在理智、情感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让学生在生动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共同建构知识, 从而达到师生相互促进, 教学相长。

二、学会关注教学细节

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在捕捉教学细节上, 反映着教师的睿智和思想。我们对一些教学细节常常是熟视无睹、“忽略不计”, 而教育大师们却以特有的文化底蕴和教学修养, 及时地发现与捕捉, 有意识地创造与开发, 把这些教学细节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亮点, 使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1、一次倾听——真正进入数学的殿堂。

细节之1:在八年级《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的新课教学中, 课前要求准备好刻度尺、量角器、纸板、剪刀等, 课堂上教师先告诉学生今天要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然后请学生按以下程序进行实验操作并思考: (1) 画一个三角形, 使三个内角分别为40°, 60°和80°, 画好后将这个三角形剪下, 与同学画的进行比较, 它们一定全等吗? (2) 再画一个三角形, 使三条边分别为4, 5和7, 画好后将这个三角形剪下, 与同学画的进行比较, 它们一定全等吗? (3) 猜想结论—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达成一致的意见。

实验完成后, 由学生进行评价和自我答辩, 教师只是倾听。教师的倾听目的是为了把握每一次可能让学生进步的“能”。

课后反思:本例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真正进入数学学习的殿堂, 而这一细节是不能不从中小学课堂就做起的。课堂小结, 教师重提以“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要求学生反思课上的学习行为, 使课前设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一直延续到了课堂的终结。因此, 在教学中, 应善于把握教学细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 就要将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去, 落实到操作的每一个层面上, 包括备课层面、上课层面、辅导层面等都应当充分地把握每一个教学细节。目前我们教师最困惑和最需要的就是对教学细节的把握与处理。

2、一个预设——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细节之2:在七年级《数轴》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事先安排学生回家观察温度计, 并用卫生筷等制作一支仿真的温度计。然后在上新课时老师准备一些实验室里的温度计发给同学, 让他们仔细对照检查是否有做得不完善或不正确的地方, 让学生先说。接下去老师提问: (1) 温度计是否有刻度 (包括零刻度线) ? (2) 刻度是否均匀? (3) 刻度标法顺序是怎样的? (4) 在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能否再刻上更小的刻度线? (5) 温度计上的刻度排列是否有方向性? (6) 这个温度计能否做得很长很长, 刻度标得更多些?学生根据自己的制作和观察一般能回答上来, 然后把这支温度计抽象成一条向两方无限伸展的数轴, 引出课题。学生通过课前制作、课内观察已基本掌握了数轴的三要素, 思维的火花被自然地激发……

课后反思:这堂课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对教育规律的把握, 深挖教学细节, 在肯定学生具有概括能力的同时, 顺势给予正确的引导, 通过一个预设, 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严密性,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很多大师们的精湛课堂教学艺术, 无一不在教学细节的发现中逐个加以深挖和提升, 都在预设着、发现着一个又一个细节。教学细节的合理与有效, 就是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教师应充分地钻研教材, 积蓄内力, 去善于发现教材的教学细节, 才有可能激情饱满地引领学生亲近教材。如果教师自身情感准备不足, 难以发现教材的教学细节, 就进不了课堂, 即使进入课堂也是难以发挥的。

摘要: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反思、改革与重建课堂, 是大势所趋, 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常用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进行研究、改变和重整教学。而在对教学过程进行改变时, 需要我们对常规教学工作中的教学细节进行反思。

关键词:对课堂的关注,细节所显示的优势,对教学的重整

参考文献

[1] 沈翀《细节成就完美——关注品德课堂的教育细节》萧山小学品德教研网.

[2] 郭凤广《别让名字“冻”了我们的课堂》2006年第2期.

[3] 姚卫新《从教学细节反思课堂教学观念》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提高高职高专学生数学素养的探讨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