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2022-11-09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提高,视网膜病变这种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也呈现大幅度上升的发展趋势,视网膜微血管功能障碍为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 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主要的致盲病之一,并且致盲是难以逆转的,因此加强对该病的早期检查、诊断能够使患者的视力损害大大减少[1]。 该院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应用于2014年5月—2016年4月期间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中,诊断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5月—2016年4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50例(264眼),以上患者均经相关临床检查确定符合1999年WHO对该病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与分型标准,并对存在角膜病、心、肝、肾功能不全、全身疾病、晶体及玻璃体疾病等眼底窥不清、荧光素药物过敏等情况的患者进行有效排除; 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是80例和70例;年龄最小的患者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为38岁和74岁, 中位年龄:(51.37±4.37)岁;糖尿病病程:6个月~15.5年,平均病程:(6.13±1.13)年。

1.2方法

该次研究中的150例患者(264眼)均先接受检眼镜检查,然后对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具体如下:检查前先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血压、脉搏以及心电图检查, 该次研究中使用的仪器为日本产TOPCON TRC -50EX眼底照相机、IMAGEnet 2000图像处理系统, 造影前0.5~1 h给予患者4 mg的扑尔敏、10 mg的胃复安口服,尽量避免出现过敏、呕吐等情况,然后对患者进行散瞳处理,给予患者10 m L的1%荧光素钠对患者经肘静脉推入[2];如果10~15 min左右患者没有出现不适症状,则可以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患者彩色眼底像见拍摄,如果不存在赤光眼底像,则需要将3~5 m L的20%荧光素钠于4~5 s内对患者进行上肢肘静脉注射,然后在30 s内连续拍片,主照眼为病变相对较重一眼,然后连续交替双眼拍摄,待患者的静脉全充盈1 min后对患者进行间断拍照,10 min为造影总时间[3]。

1.3疗效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讨论通过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以及荧光血管造影分期来对该次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判定[4]。

1.4统计方法

该文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2组采用t检验来进行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检查结果对比

在接受检眼镜检查后存在视网膜病变的有182只眼,病变率为68.94%,其中Ⅰ期患者60例,占比32.97%, Ⅱ期患者37例,占比14.02%,Ⅲ期患者40例,占比15.15%,Ⅳ期患者23例,占比8.71%,Ⅴ期患者22例, 占比12.09%; 在接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后存在视网膜病变的有238只眼,病变率为90.15%,其中Ⅰ期患者71例, 占比29.83% , Ⅱ 期患者52例, 占比21.85%,Ⅲ期患者43例,占比18.07%,Ⅳ期患者39例, 占比16.39%,Ⅴ期患者34例,占比14.29%;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诊断视网膜病变的病变率明显高于检眼镜检查[90.15% VS 68.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查病变种类以及造影表现

238只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存在视网膜病变, 其中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2眼, 占比21.85%, 对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以在黄斑颞侧存在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无灌注等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并且病变有可能存在视盘鼻侧及上下血管弓附近; 增生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69眼,占比28.99%, 对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主要表现为:在4个象限内存在严重的视网膜出血情况,有2个象限存在静脉串珠, 不存在大片毛细血管灌注区, 如果患者的病变部位较为严重则可达4个视盘直径; 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62眼,占比26.05%,对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以新生血管的增生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糖尿病性黄斑病变33眼, 占比13.87%, 对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以斑水肿和黄斑缺血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糖尿病性视神经乳头病变22眼,占比9.24%。

3讨论

糖尿病这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糖代谢紊乱疾病能够对患者的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血管造成严重的影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目前临床上一种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变,更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严重的病变,大约有一半的糖尿管患者合并该病[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进行性、不可逆性为主要临床特点,根据其发展程度可以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 该病在早期发病期间并不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影响, 因此患者对于该病并不大重视, 很多患者均是在视力下降后进行相关检查才确诊的, 因此该病也是目前临床上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 加强对该病的早期检查以及诊断对于预防和减低失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6]。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是目前临床上一种较为新型的检查方式, 能够对荧光素在眼底随着血液循环的状况进行观察, 从而来准确了解患者视网膜血管的状态以及血液循环情况, 对于病程较早的视网膜病变也能够较早的发现,病变在检查中以呈点状荧光、毛细血管充盈缺损、毛细血管局限性扩张、荧光渗漏等为主要的表现形式[7];同时这种检查方式能够对患者眼底病变的趋势进行全面的了解, 能够观察到患者是否存在微血管瘤数目增多、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有无增大、荧光素渗漏程度等诸多情况, 能够对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程度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正确的评估。 但是这种检查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患者有可能出现药物过敏、创伤等情况,对于大样本筛查较为不利。

在该次研究中, 将检眼镜检查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别应用于该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患者(264眼)中,结果显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诊断视网膜病变的病变率明显高于检眼镜检查[90.15% VS 68.94%], 其中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增生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糖尿病性黄斑病变、 糖尿病性视神经乳头病变分别占比21.85%、 28.99%、26.05%、13.87%、9.24%。 该次研究结果与相关报道一致,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能够对重症视网膜病变进行及时发现,以便为尽快采取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能够通过对糖尿病患者黄斑水肿情况的了解来对患者的视功能预后情况进行准确评估,而对于不存在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而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也能够对部分伴随的其它视网膜病变情况进行及早发现,能够为临床治疗和延缓病情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中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于该病临床分期以及病变种类的判定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给该病的临床指标和疗效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是目前临床诊断该病首选的检查手段,值得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应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于应用于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于2014年5月—2016年4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50例(264眼),对以上患者均分别进行检眼镜检查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并对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诊断视网膜病变的病变率明显高于检眼镜检查[90.15%VS 68.94%],其中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生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糖尿病性视神经乳头病变分别占比21.85%、28.99%、26.05%、13.87%、9.24%。结论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中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参考文献

[1] 马正娟,田进山,张俊萍,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9(1):19-20.

[2] 田敏,李友谊,吕红彬,等.糖尿病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4,18(2):161-162.

[3] 王霞,裴承华,丁爱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4,31(16):211-212.

[4] 冯彦清,王若冰,吴星伟,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3,7(3):182-183.

[5] 王小艺,陈子林,钟凯人,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5(8):31-32.

[6] 张红,张津京,张励,等.眼底血管造影评价中药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36(4):220-221.

[7] 赫红丹,王洁,邴寒,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早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诊断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5,29(8):929-93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中国名牌农产品管理办法》政策解读下一篇:高层建筑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