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文教育论文

2022-05-15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现代语文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校长是学校法人代表,是学校的灵魂,对内全面负责学校的管理,对外全权代表学校与社会其他组织和机构沟通、协调、交流、合作,其主要职责是使学生成才,助教师成长。因此,校长不仅仅是上级教育行政的代言人,更多担负着塑造学校、经营学校的责任,校长的思想、能力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取向、发展水平,校长的性格、气质会潜移默化为学校的性格与气质。

第一篇:现代语文教育论文

从现代教育技术到现代教育艺术

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包括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等内容。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相关信息进行选择、储存、传输、转换和分配,对教材文本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特别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课件服务于教学,这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常态。从现代教育技术到现代教育艺术,需要教师发挥聪明才智,科学选择、优化处置、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教育技术成为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一、科学选择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提升。当代高中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而且对这些信息技术充满认知兴趣。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师需要科学筛选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视频、动画、文字等信息处理技术,将学习内容立体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热情被点燃起来,课堂学习效果自然会大幅度提升。

例如,在学习《赤壁赋》时,为让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情境之中,我特别播放了初中时学习过的《核舟记》相关图片。当学生对文字进行梳理之后,我又开始播放由本班学生参与录制的配乐朗诵。由于音乐、画面和教材内容形成和谐统一,又是同学朗读的课文,自然要特别关注。在小组讨论时,我提出几个思考问题:思考作者为何而乐?第二节中作者悲从何来?第三节中客悲的原因是什么呢?最后一段作者和客人是怎么转悲为喜的呢?由于前面有很好铺垫,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教师成功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开文本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多媒体画面引发学生回忆,配乐朗读又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课堂学习呈现良性化。使用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常态,但要科学设计运用课件还需要教师做出更多努力。

二、优化课堂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有些教师解决某些重难点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很丰富,教师往往是自己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依然是听得稀里糊涂。因此,改变教学意识,制定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便显得异常重要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用声光电技术将一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这样可以充分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优化处理,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做好技术环境铺垫。

优化教育技术,要求教师能够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接受实际制定教学措施。例如,在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时,为让学生能够顺利掌握阅读现代文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举行全校局域网语文课堂互动活动。学生们同时登录学校局域网,进入互动平台,对同一篇文章进行网上互问互答。一个班级学生负责提出问题,另一个班学生负责回答问题,然后进行轮换。由于是网上互动,学生参与热情非常高,争先恐后地提问解答,课堂学习研究气氛特别浓烈。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展开不同班级教学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由于涉及竞赛性质,学生自然不甘落后,课堂教学进入最佳状态。教师给出一些点拨,学生自然会心领神会的。

三、合理运用教育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放弃“一言堂”,要少讲多练,特别是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扩展课堂容量,为学生主动探索提供更广阔平台。现代教育技术运用,需要教师进行方法筛选、进程优化、信息整合,为学生呈现针对性更强教育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提供课文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通过丰富信息传递,调动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领会文本的思想感情;利用课件还可以渲染课堂气氛,促进文本生本对话。这对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价值观都有重要帮助。

例如,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我准备了微视频,播放毛泽东影视片断,从影像中感知伟人的风采。学生不仅对毛泽东有了更多认知,也被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所吸引。再让学生来读这首词,很明显能够感受到学生认知的提升。原来学生朗读诗词的节奏普遍较快,很容易破坏作品的内质,难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可看过电影剪辑之后,学生朗读速度明显降低,语气中自信力量大大增加,这说明电影教育技术的运用是卓有成效的。

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效整合,为课堂教学量身定做各种教学辅助手段,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科学运用,能够集中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艺术化,让课堂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为学生高效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丰利中学)

作者:蔡芝清

第二篇:现代职业教育呼唤现代校长

校长是学校法人代表,是学校的灵魂,对内全面负责学校的管理,对外全权代表学校与社会其他组织和机构沟通、协调、交流、合作,其主要职责是使学生成才,助教师成长。因此,校长不仅仅是上级教育行政的代言人,更多担负着塑造学校、经营学校的责任,校长的思想、能力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取向、发展水平,校长的性格、气质会潜移默化为学校的性格与气质。随着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校长的角色定位悄然发生了变化,如在学校管理上从指挥者向设计者转变,在教师管理上从考核者向促进者转变,在学生管理上从监督者向服务者转变,在课程管理上从消费者向建设者转变等。一句话,校长要从管理者向教育家转变。但现实并非如此,案例中校长的价值取向和现实选择值得我们深思。换位思考,校长们最关注的是什么?一位校长曾道出心声:经费、安全、考核是压在校长头上的三座大山,案例中校长的选择其实是无奈的选择,即校长们优先思考的是生存问题,其次才是发展的问题。这显然与现代校长的要求相距甚远。

要让校长做校长该做的事,就必须给校长松绑。首先要建立校长负责的相关制度,理顺行政与校长的关系,迫使校长们按教育规律、市场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来办职业教育。其次主管部门要按照相关政策和文件拨足经费,让校长们不要担心教师的工资、日常的开销等问题,才能潜心思考管理和发展。第三,校长的考核要与学校的考核挂钩,让社会评学校、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校长,通过机制的约束来推动校长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谐管理。

(江苏省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马永祥)

作者:马永祥

第三篇:四川现代教育集团:办好民办职业教育 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贡献

四川现代教育集团是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民办教育集团,现有8所学校、2个培训就业中心,300多家合作企业、行业协会,在校学生7万多名。24年来,集团立足西部、服务全国,培养39万余名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在集团化办学、标准化管理、优质化服务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做到三个坚持,提高办学水平

(一)坚持集团化办学,提升办学实力

在成员构成上体现多元化。推进产权制度创新,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以首批国家级示范校中江职校为龙头,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黄许职校、西昌职校、会理职校等多家教育机构,实现产权融合,并和中国东方电气集团等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办学。

在治理结构上强化责任制。参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量化管理目标责任制等制度。

在资源统筹上凸显共享性。统筹各校师资、设备等资源建设重点专业,推动各学校共享合作企业、实训基地和优质课程。

在校企合作上实现大融合。与中国二重等企业合作,投资5亿元,共建蜀徽大酒店和电子电气、机械制造等16个实训基地。

(二)坚持标准化管理,促进内涵发展

大力开展省级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标准化管理探索与实践》研究,从教育教学、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后勤财务等6方面精心制定并严格实施80个标准、制度。课题成果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形成专著出版发行。

(三)坚持优质化服务,彰显社会效益

优化专业结构,服务转型升级。主动调整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满足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如中江职校、黄许职校围绕德阳建设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的需要,形成了机械制造、电子电气、旅游服务等核心专业群。

创新培训机制,服务民生改善。发挥集团师资、设备优势,为再就业培训和服务“三农”提供技术支撑,为职业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等提供优质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

二、追求两个目标,增强发展后劲

按照国家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总体要求,根据《决定》部署,努力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多措并举,加强校企一体化办学

共同招生招工。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招生招工方案,请学生到学校、企业参观,让学生既签订就业意向协议又收到录取通知,实现学校企业“双录取”。

共同培养培训。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实训,实现专业与岗位、教学与生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毕业证与资格证的对接,让学生在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上得到全面发展。

共同研究开发。学校和企业签订科研合作协议,通过合作研发,明确科研攻关方向,激发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强化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与本科职教衔接,提高培养层次。与重点高校和央企合作,努力创办一所应用技术大学,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与中高职衔接,形成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通道。

与普通教育衔接,增强职普互通。在幼儿园、小学和普通中学增加职业启蒙、特色技能课等职教内容,推动职普衔接,实现课程互通、学分互认、学籍互转。

与学历教育衔接,发展继续教育。面向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农民、新生代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大力开展技术推广、扶贫开发、社会生活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职业培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