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企业应急信息报送工作关键在于紧扣“问题、根源、对策”

2022-09-14

当前, 我国突发事件易发频发, 防控难度不断加大。受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影响, 简单的突发事件容易演变成复杂的群体性事件, 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散至整个社会。应急信息报送工作是做好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的关键环节, 它不是中心, 影响中心;不是大局, 影响大局。企业要紧扣“问题、根源、对策”, 在认真查摆应急信息报送存在突出问题的基础上, 深入剖析问题根源, 研究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 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能够及时准确完成应急信息上报工作, 以此不断提升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当前企业应急信息报送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照地方政府关于应急信息报送工作的有关要求, 有的企业对应急信息报送工作的特殊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四类事件所引发的后果估计不足, 造成应急信息上报被动等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 瞒报信息。突发事件发生后, 有的企业从维护本企业形象角度出发, 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思想, 突发事件发生后, 不是实事求是报告, 而是采用各种手段瞒报。

(二) 迟报信息。有的企业对应急信息报送反应慢、层级多、效率低, 信息报告途径不畅, 信息报告体系不健全。有的企业研判水平较低, 缺乏预见性, 往往在事态无法控制时才上报信息。

(三) 关键信息要素不准确。有的企业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敏感程度及其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等关键要素把握不准, 严重影响了值班人员对事件等级和敏感程度的研判。

(四) 信息报送方式不规范。有的企业没有直接向上级应急办公室报送信息, 违反了信息报送规定, 影响了值班人员对信息的及时掌握和综合判断, 造成了上级应急办公室无法协调领导和调动应急力量及时处置。

(五) 信息报送缺乏连贯性。突发事件发生后, 有的企业忙于事件处置, 不能及时报送事件动态, 存在“重处置、轻报送”问题。有的企业事件处置完毕后, 未及时报送综合情况, 未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存在“虎头蛇尾”现象。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

上述五个方面问题,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客观因素, 也有主观因素。概括起来, 主要表现为“一难、三怕”:

(一) 上报应急信息把握尺度难。在企业加快的进程中, 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对于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尤其是涉及到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 人们的看法和评价往往不一致, 导致难以下结论, 不好上报。

(二) 上报应急信息怕担责任。有的企业领导认为上报应急信息就是“挑毛病、揭问题”, 觉得不体面, 因而躲躲闪闪、遮遮掩掩, 有的甚至设置障碍, 以“需要核对事实”为由, 拖着不让报, 或以“自己内部处理”为托辞中途截留。殊不知在当今信息时代, 传递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你不说, 人家说;这个部门不报, 那个部门报;这条渠道不通, 那条渠道通。既然突发事件发生了, 就不可能隐瞒起来;既然问题存在, 就不可能不让领导知道。地方政府对企业发生的突发事件不是不知道, 只是时间有早晚。领导不能及时了解情况, 就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可见, 那种怕担责任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三) 上报应急信息怕出问题。有什么样的存在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只要问题一发生, 就会有对这个问题的感觉、认识和反映。只有可能被掩盖的问题, 没有自行消失的问题。发生突发事件不报, 不仅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反而会导致问题扩大。我们不要怕出问题, 要有信心解决一切问题, 因为方法总比问题多。可见, 那种怕出问题的想法是不利于工作的。

(四) 上报应急信息怕“捅娄子”。地方政府了解企业的情况有多条渠道, 如果企业不如实反映情况, 那么地方政府就不能全面掌握下情, 也不利于科学决策。相反, 对工作中出现的漏洞, 确实应该铁面无私地捅一捅;捅的越准, 越能击中要害, 越能促进问题解决。可见, 那种怕“捅娄子”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三、做好新形势下企业应急信息报送工作的几点建议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曾说:“企业不担心正常的事件发生, 最担心的是突发事件。”鉴于突发事件对企业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我们务必从七个方面下功夫,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企业应急信息报送工作。

(一) 在“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上下功夫。应急信息报送工作是应急管理的生命线。《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七条第二款明确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 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地方政府曾多次就应急信息报送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应急信息报送工作, 提高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更是推进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 我们务必把做好新形势下的应急信息报送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切实转变“三怕”观念, 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 以对企业和员工高度负责的精神, 不断增强应急信息报送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采取更加有力措施, 狠抓应急信息收集、报送各个环节。特别是对于重大生产事故、大规模聚集访等事件, 必须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 在最短时间内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 在“核实信息内容、确保真实准确”上下功夫。应急信息事关重大, 信息内容的真实与准确至关重要。内容失真、定性不当的信息, 不仅会对领导产生干扰, 而且还会使领导产生误判。对于拟编报应急信息, 我们要坚持观点不论证、数据不核实、疑点不弄清、文字不精练“四不放过”原则, 运用有关知识和经验综合判断, 逐级审核把关, 认真筛选提炼, 确保拟报信息真实准确。同时, 对于信息类别或等级不易确认的突发事件, 还要将其放在大环境中分析, 看它是个性问题还是共性问题, 从而合理定性, 确定报送层次和范围。

(三) 在“加强应急值守、畅通报送渠道”上下功夫。畅通信息报送渠道是应急信息报送工作的关键。应急信息报送渠道畅通与否和传递效率高低, 直接影响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善后恢复。如果信息报送渠道不畅, 发生信息迟报、轻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的行为, 将直接影响上级决策, 影响应急处置工作有效开展, 甚至可能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日本核泄漏事件相继发生后, 由于当地政府怕引起公众恐慌、怕影响政府形象, 未及时公开发布事件真相, 结果给英国石油公司和日本政府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我们应从中汲取深刻教训, 不断规范突发事件信息处置工作, 畅通信息报告渠道, 完善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分级报告等制度, 根据处理情况及时进行续报, 动态信息实行日报, 紧急信息随时续报, 并按有关要求形成专题报告, 直至事情处理完毕。

(四) 在“积极争取主动、确保上报时效”上下功夫。时效性是应急信息报送工作的生命。争取时间就能减少损失, 争取时间就能赢得主动。应对突发事件, 一分一秒都显得非常宝贵, 一方面要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发展, 另一方面要及时做好应急信息上报工作。及时、准确的信息报送, 有利于掌握突发事件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有利于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及造成的损失。针对应急信息中经常出现的事发经过不清、伤亡人员不准、身份不明、事故性质不确定以及报送口径不一致等问题, 不能仅靠“催、等、要”的办法收集信息, 而是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主动采集信息,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编辑信息, 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客观性、准确度和时效性。在情况特别紧急时, 事发单位值班人员可直接上级向应急办公室报告, 随后立即书面报告。结合实际, 在不违背报送程序的前提下, 可简化请示审批环节, 完善处置流程, 争取时间, 提高效率, 迅速上报。

(五) 在“狠抓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水平”上下功夫。应急信息工作看似简单, 但因报送时间紧、要求高, 其收集、筛选、整理、编辑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是对工作能力和业务技巧的检验。这就要求信息人员必须善于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增强对突发事件的敏锐性和综合协调意识, 注重加强对预警性、苗头性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敏感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 确保应急反应迅速、信息掌控全面、报送渠道畅通。要进一步加快知识更新, 完善知识结构, 实行信息人员参会阅文制度, 应经常参加重要会议, 在了解时事、学习文件上先行一步, 做到摸上情、知下情、晓外情, 能够“高站位”编报信息, 确保信息工作始终与领导思路合拍。要认真阅研中央、省、市和企业关于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有关规定, 准确把握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四类突发事件信息的起草规范、报送时间等要素, 确保一旦发生紧急突发情况, 能够迅速进入角色, 写清事件发生时间、地点、规模, 事件起因、性质、基本过程、已造成后果、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 拟采取措施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基本要素。

( 六) 在 “ 完善规章制度、 确保责任落实” 上下功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良好的应急信息采编、报送机制, 才能高效准确地报送信息, 才能做到采集的信息真、快、新, 报送的信息全面、准确、及时。我们要建立健全三项规章制度, 确保责任落实到岗、到人。一是建立应急值守机制, 选配政治可靠、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人员参与应急值守工作, 建立24小时应急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 确保信息渠道畅通。二是建立信息监测制度, 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设立信息监测点, 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汇总, 定期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紧急重大情况, 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问题, 确保一旦出现重要情况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和快速上报。三是建立重大信息现场采集制度,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 信息员深入现场, 直接掌握第一手信息, 现场编发, 随时上报, 确保信息报送的时效性。企业主要负责人作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的第一责任人, 应该认真研究和部署应急值守及信息报送工作, 坚持亲自过问、亲自参与、亲自检查, 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责任落实到人。对于责任不落实、推诿扯皮、迟报、漏报、瞒报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 责令整改;对于因信息报送不及时的, 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七) 在“注重整理归档、便于日后查阅”上下功夫。整理归档是应急信息报送过程中最易忽略的细节, 但却对总结报送经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突发事件妥善处置后, 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应急信息材料。尤其应做好地方政府领导的批示、指示精神的归档整理工作, 以备查阅和后续跟踪。

摘要:应急信息报送工作是应急管理的关键环节。及时准确地报送应急信息, 对于各级领导了解情况、掌控局势、科学决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企业应急信息报送工作, 谈三点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企业,应急信息,报送

参考文献

[1] 唐胜.基层应急信息报送管理探索.中国应急管理, 2009 (1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研究下一篇:我国公司法律形态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