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效果与康复

2022-09-14

产后抑郁是发生在妇女分娩后的一种以抑郁、低落情绪为主的神经疾病,也是引发妇女自伤、自杀的主要原因。目前,随着各种生活工作的压力,妇女产后不能适应母亲身份或因环境、家庭因素使产后抑郁的发生不断增高,有资料显示[1],全球10%~20%产妇罹患产后抑郁,而在我国其发病率为10%~38%,也就是说每10个产妇中有1~4个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不仅对婴儿的发育、心理、行为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还影响夫妻关系以及整个家庭及社会稳定。因此,对围生期产妇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护理,使其尽快适应母亲的角色,对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发生有重要意义。为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效果与康复,对该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140例产妇进行围生期心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280例住院分娩产妇进行围生期护理,年龄21~45岁,平均(31.7±2.6)岁,孕期37~42周,平均(39.7±0.5)周;初产妇214例,经产妇66例,均经阴道分娩;文化程度:初中25例,大专与高中138例,本科以上117例;对孕妇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2],均排除智力障碍、神经精神病、内分泌系统及其他躯体疾病,排除精神病家族史或个人史。随机将产妇分为两组,干预护理组140例和常规护理组140例。

1.2 护理方法

两组产妇均给予完整、细致的各项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产妇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内容:(1)产前。为产妇创造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根据其及家属的需求采用集体培训、个别指导、印发相关书面宣教材料等方式进行孕期有关知识如分娩期、分娩后、婴儿的教材,并利用幻灯片或图片使产妇了解分娩的过程、母乳喂养知识、育儿知识、产褥期保健知识,鼓励产妇做好自我调节,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做好家属尤其是长辈及丈夫的思想工作,树立男女平等的思想,使产妇在保持心情愉快、放松,保证分娩顺利进行。(2)产时。为产妇营造温馨舒适的待产环境,给予全程陪护至顺利分娩,特别是对于初产妇,剧烈的疼痛使其难以耐受、想放弃自然分娩,助产士应给予一对一的方式持续地陪伴着产妇,介绍有关分娩产程的知识,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进行腹式呼吸训练以减轻分娩时的疼痛体验;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如交流倾听、抚摸以增加产妇产生安全感、信任感,保证其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分娩,(3)产后。产后妇女因不能尽快进入母亲角色、对母乳喂养的恐惧、对性别的不满,是导致抑郁发生的重要阶段。应密切关注产妇的心理变化,同时调动家庭成员对产妇提供多方面心理支持。保证产妇充足的睡眠。有学者认为,睡眠越差者心理应激强度越高,越容易发生产后抑郁[3]。帮助产妇尽快完成由孕妇向母亲角色的过渡,介绍有关母乳喂养及育婴的常识,教会她们掌握一些新生儿护理知识,如进行正确抚触、哺乳、换尿布、洗澡等,鼓励其与同病房或病区的产妇进行沟通交流,心情烦躁时多看、多听一些产褥期保健知识及育儿方面的书籍、音乐,鼓励家属多给予陪伴、安慰,一旦发现产妇有精神低落、沉默少言等抑郁症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分析并纠正错误的认知[4]。(4)出院前。向产妇宣教出院后的相关知识并发放宣传册,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指导其正确的进行产后体形训练,使产妇保持自信。于出院后每周1次进行电话随访至产后45 d,对有抑郁倾向者提供情绪和生理支持,鼓励其早日回归社会。

1.3 评价

于产后7 d、45 d进行随访,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5]:≥53分为有抑郁症状,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体重明显下降、失眠、遇事皆感觉毫无意义或自责感、思想减退或涣散、反复出现死亡想法,出现4条以上为抑郁。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分娩出院,母婴健康。于产后7 d、45 d进行随访,干预组发生产后抑郁6例,其中轻度5例,中度1例,发生率4.3%,常规组发生产后抑郁26例,其中轻度13例,中度9例,重度4例,发生率18.6%。干预组发生产后抑郁机率、抑郁程度方面明显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7 d、45 d SAS、SDS评分比较

两组在产后7 d随访比较中,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45 d随访比较中,两组SAS、SDS评分均下降,但干预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个体化心理护理对预防和控制产后抑郁的发生有显著效果,对改善抑郁症状、促进抑郁患者康复也有重要意义。见表1。

3 讨论

产后抑郁是情感型精神障碍性疾病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发病与社会、心理、生物、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目前,有研究发现妊娠、分娩、产后体内激素水平急剧变化也与产后抑郁发生密切相关[6]。妇女产后躯体接受不良心理应激原产生敏感、多疑、内向、焦虑等,使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有关资料表明约50%~70%的产妇易发生产后抑郁症状[7],给产妇及、婴儿及家庭带来巨大危害。

在该组资料护理结果比较中,干预组在抑郁症发生率、发生程度、SAS、SDS评分上较常规组均有显著减少(P<0.05)。该研究认为,随着目前护理模式的转变,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通过观察和评估她们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情况实施满足其心理、生理、社会、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的产前、产时、产后、出院全方位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护理,给予其思想、心理上的理解、鼓励和支持,帮助产妇认同母亲的角色;并对其家属和丈夫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和演示,从思想上、生活上、婴儿看护上给予产妇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帮助其改善不良心理状态,缓解抑郁情绪,为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促进其心理健康,对有效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效果与康复。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280例住院分娩产妇进行围生期护理资料回顾分析,随机将产妇分为两组,干预护理组140例和常规护理组140例。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分娩出院,母婴健康。于产后7 d、45 d进行随访,干预组发生产后抑郁6例,发生率4.3%,常规组发生产后抑郁26例,发生率18.6%。干预组发生产后抑郁机率、抑郁程度方面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SAS、SDS评分比较,两组在产后7 d随访比较中,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45 d随访比较中,两组SAS、SDS评分均下降,但干预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个体化心理护理对预防和控制产后抑郁的发生有显著效果,对改善抑郁症状、促进抑郁康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理干预,产后抑郁,效果,康复

参考文献

[1] 罗茵,吴小梅.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干预[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7):338-339.

[2] 陈丽艳.产后抑郁早期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2(31):87.

[3] 曾令贤,叶若兰,陈虹,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2(2):103-104.

[4] 杜芳,李遵清,王贵山.综合性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自我概念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2(3):60-63.

[5] 王丽莉.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9(10):37-38.

[6] 程霞,李芸.孕期心理干预减少产后抑郁的研究[J].中国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8(12):145.

[7] 侯玉翠,李遵清.家庭访视护理干预改善居家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1):84-8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素质教育观指导下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下一篇:新时期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