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质量管理论文

2022-05-14

第一篇:现场质量管理论文

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方式

摘要:为了全面提升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水平,要整合现场施工要点,建立健全合理可控的施工技术模式,维持管理效果的基础上,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综合效果优化予以支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本文分析了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内容,并对具体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房屋建筑;现场施工;管理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呈现出全面转型的趋势,为了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要求,要整合具体技术内容,配合完善的现场管理方案,为施工技术把控工作的落实予以支持。

一、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

(一)现场搅拌和浇筑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时非常关键的环节,针对非预制式施工区域,要采取现场混凝土处理,因此,就要确保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具备专业的操作知识和水平。要结合施工现场环境情况进行温度的调控处理,配合相应的温度调控手段减少应力产生的几率,保证混凝土浇筑工作实时有效,也能为房屋建筑现场混凝土处理工序的最优化提供保障。

(二)钢筋工程技术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建筑上部构造钢筋加工工艺非常关键,要维持钢筋制造加工合理性,就要按照标准化流程完成具体技术操作,设置钢筋加工棚,并且配备完善的钢筋加工机械设备。

第一,要指派专业人员进行钢筋加工质量的检验分析,并且,要完成成品挂牌、分类堆放等一系列操作工序,保证钢筋制作加工的质量效果,为综合提升现场施工技术水平予以支持。

第二,针对建筑结构中梁主筋结构,一般是采取焊接技术完成操作,此时,要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和具体施工设计标准落实对应的操作工序,维持加工流程的合理性。一般而言,柱子的主筋要利用电渣压力焊技术,因此,要结合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的具体标准维持技术流程的科学性,将加工技术和绑扎技术进行融合,减少技术不当或者是操作不到位产生的影响。

第三,钢筋应用前要对其进行洁净度的检查,去除油污、泥土以及浮锈等杂质,完成圆盘钢筋调直等基础操作工艺内容,避免局部弯曲、小波浪形等情况对其安全应用产生的影响[1]。

第四,绑扎技术应用环节中,要最大程度上依据施工设计图纸的具体标准落实工作,确保被绑扎的钢筋尺寸、间距参数以及位置情况都更加精准,并且在绑扎操作结束后落实混凝土保护垫层处理工序,提高钢筋结构位置的准确性,也能有效避免钢筋建材变形、位移或者是塌陷。

(三)模板技术

对于房屋建筑施工项目而言,模板施工环节是非常关键的模块之一,要保证模板的承载能力,确保其韧度、刚度以及稳定性都能满足房屋建筑施工的具体要求。

一方面,模板技术应用环节中,要保证安装的稳定性,落实防倾覆的临时性固定装置,保证混凝土梁结构和板结构跨度在4m以内时对应的取拱操作落实到位。

另一方面,模板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柱模板安装操作前若是有中线弹出,则施工人员要将柱模板厚度钉直接固定在对应的框架结构上,从而保证固定效果符合標准。

除此之外,模板施工技术环节中,要确保拼接缝的严密程度满足标准,减少漏浆等问题对其后续应用效果造成的影响,保证房屋建筑工程外观质量和断面尺寸最优化[2]。

二、房屋建筑现场管理建议

房屋建筑现场管理工作中,要整合具体管理要求和管理框架内容,从根本上打造完整且合理的管理平台,提高房屋建筑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基本效率,也为整体控制水平的最优化奠定基础。

(一)完善准备工作

房屋建筑现场管理工作的内容较多、涉及项目较为广泛,因此,在实际管理环节中,要确保准备工作充分完整,从而提升整体控制水准,避免不安全因素的留存,维持房屋建筑现场管理的平衡性[3]。

首先,要确保施工设计图纸的规范性,要在设计前有效落实现场勘查工作,并且联合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设计图纸进行集中校验,保证技术交底工作落实到位,从根本上提高设计环节的科学性,才能为后续施工提供良好的指导建议。

其次,要拟定科学且规范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各个环节都能满足现场需求,避免不务实的工作内容对整体施工管理产生制约作用。

最后,要提升现场管理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并且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开始前针对现场管理方案细节进行集中的培训,指导其明确全方位现场管理工作的意义和重点[4]。

(二)原材料管理

原材料质量会直接影响房屋建筑施工项目的最后成效,因此,要确保施工操作时原材料的质量效果符合预期,所以,在原材料管理方面要落实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第一,要对原材料的供应商、质量等级以及产品合格率等进行集中的检查分析,避免过期原料或者是假冒伪劣产品对整体施工效果产生的影响。

第二,针对施工中发现的不合格原材料,则要立刻停止使用,并且追溯原材料来源,及时止损的同时,要避免同类型材料继续进入施工现场,保证材料质量满足标准后才能开展相应作业。

第三,要对原材料进行现场科学化管理,避免阳光曝晒、雨水冲泡等问题对其质量造成的影响,所以,要及时关注施工地区的天气情况,及时做好防护措施,有效提升原材料现场管理控制工作的基本水平[5]。

(三)施工环节质量监督

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过程中,要将质量水平和安全效果作为关键,依据验收要求实现动态化分析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确保施工环节质量监管流程的科学性,并且维持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水平的最优化。

首先,对楼地面和门窗施工环节予以管理,要保证相应施工环节都能满足施工设计标准的具体条款,并且严格落实设计标准和规范施工,针对一些特殊施工区域则要采取针对性处理的方式。比如,卫生间区域要做好防水处理,并且保证排水坡度能满足规范要求。

其次,门窗材质的选购也要结合设计标准,确保门窗工程能按照设计内容有序开展,减少任何形式的“偷工减料”,从根本上提高质量水平。最关键的是,要选取耐腐蚀性和强度较好的门窗材料,配置对应的防风条结构,减少墙体和门窗之间的缝隙,保证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效果。

最后,要落实规范化成品保护机制,在施工现场要指派专人进行成品保护和监督管理,避免其他错误操作对成品质量产生影响,最后配合动态验收监管机制,一定程度上提高房屋现场施工管理的质量[6]。

(四)优化竣工验收

施工单位要结合技术文件,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完成验收工作,并及时针对问题和情况完成记录,只有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验收结果通过,才能进行工程技术备案。而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区域要重新处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环节非常关键,施工部门要重视现场技术处理要素和管理框架,践行现代化施工技术应用控制流程,确保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促进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良. 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方式探索[J]. 中国房地产业,2017(20):117.

[2]李志军.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剖析[J]. 砖瓦,2021(2):137-138.

[3]丁玲.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 环境保护以及节能降耗控制措施分析[J]. 中国设备工程,2021(4):238-239.

[4]代华伟.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度及质量控制的探讨[J]. 广西城镇建设,2021(3):82-83,92.

[5]李小艳.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 建材与装饰,2021,17(15):139-141.

[6]潘巍.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控制研究[J]. 建筑·建材·装饰,2021(18):29-31.

作者:袁德斌

第二篇:审计项目现场质量管理

摘 要:审计项目现场质量管理从介绍审计项目现场特点入手,详细分析了审计项目现场的组织管理、项目组组长负责制组织管理形式,从审计项目准备和开始阶段、计划的执行和控制阶段、结束阶段等三阶段项目生命期,明确了项目时间管理、进度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务和主要工作控制点内容;还对审计项目的沟通、项目内变更管理进行了研究,并从组织内部监督控制、项目内进行的自我监督控制、审计项目现场管理组织纪律,完善对审计项目监督控制。

关键词:审计项目;现场;质量管理

审计项目质量是审计项目最核心的要素,既集中反映了审计组织对审计要素的管理质量,如审计工作体系建设、审计制度建设、审计流程管理等,还反映出审计组织日常行政管理要素对项目开展的支持力度,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审计组织立项调研的深度和质量,同样,也反映了审计组织进行现场质量管理、组织能力和业务工作能力。对审计组织来讲,还涉及提高项目之间的质量合成能力和进行审计项目周期管理能力。这些因素都会制约审计、现场质量。审计项目现场质量管理,是审计基础建设的重要导向,也是基础建设的结果。

一、审计项目现场组织管理

1.审计项目现场的特点。凡是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开展审计工作事项的厂区、车间、仓库、运输线路、办公室以及营销场所等,都是审计项目现场,既是审计对象进行管理的现场,也是审计组开展审计工作任务的现场。审计工作组作为审计组织派出的外勤组织,审计人员是审计现场的审计质量管理控制者。

审计项目现场管理有三个责任现场:一是由审计组织负责人或督导人员对审计组进行现场工作指导检查,一般要进行以下工作:审计组织负责人在审计工作现场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行政工作协调;对审计业务工作进行指导;组织评价项目阶段性工作质量汇报,审核验收审计组工作底稿;解决现场审计遇到的重大审计问题及审计方案的重大调整,听取审计组的全程工作总结等;审计组织负责人或督导人员是这类审计现场的第一责任人。二是审计组集中办公现场,也是审计项目组的主要现场。审计组组长负责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内部沟通、协调,组织、管理和安排审计组成员全面开展审计工作任务;审计组组长是此类现场的主要责任人。三是按照审计工作安排,审计组成员进入被审计单位工作现场,调查和了解有关审计事项,取得相关现场资料等;审计组成员是此类现场的直接责任人。“三个现场”的关系是审计组织指导协调现场是支持平台;审计组办公现场和审计组成员现场是工作平台。

2.审计项目现场的组织管理。审计工作有其客观的特殊性,一是审计工作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工作中需要发挥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审计人员素质较高,管理经验丰富,有着较强的自律能力;三是审计工作标准不易制定,不同的审计人員都有自己的工作特点和工作习惯等。但不能因为审计工作人员的特殊性,而忽视审计项目现场管理工作的本质特点和一般要求;要维持良好的审计项目现场秩序,没有现场行政和业务管理制度作保证,不进行制度管理、基础管理和质量管理,审计工作秩序和工作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是不可想象的。一般情况下,审计组织会制定一些现场组织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项目组信息沟通制度、对项目组组长和成员的绩效评价制度、组织纪律制度、向被审计单位征询反馈意见等制度,保证项目工作在制度框架下运行,形成对项目、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的综合制度管理;有些制度融入流程管理,有些则是完全的制度管理内容。审计项目是一种管理组织,也要进行组织管理。

3.项目组组长负责制。(1)项目管理在领导方式上,强调个人责任,项目组长负责实现项目目标;审计组组长负责依据审计工作方案,制定和实施审计执行方案,要对审计内容的恰当性、步骤和方法的可操作性负责。作为审计组组长,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背景,了解审计组织、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内部组织、项目组成员等相关方对项目的基本立场和期待,需要掌握必要的管理方法、技术、技能,并有一定的决策和领导能力,具体协调管理审计项目现场的行政和专业技术工作。同时,由于项目现场管理还会涉及一些非制度和非正式管理因素,如项目组内工作氛围、与被审计单位人员的沟通技巧等内容,也需要项目组组长进行总体把握和认真对待。(2)审计项目组的组织结构和形态。按项目组的规模,审计项目可分为大型项目和小型项目。一般来说,项目组内有三个以下,在同一地域开展工作,就可按小型项目进行管理;项目内有三个以上的工作小组,分别在较远地域开展工作,就应按大型项目进行管理。一般来说,扁平化的弱矩型组织形态是审计项目较为常见的组织形态,可以充分发挥了其信息管理、反馈、处理的特点,审计项目控制点的确定,有利于直接明确信息和信息共享;也是信息质量控制的需要,依据工作任务进行分组或阶段性重新组合,增强横向的交流与合作。

二、审计项目的进度管理

项目进度管理是审计项目组,对项目生命期各个阶段的工作进度实行时间管理,采取多种审计技术和行政管理形式,提高工作效率,以保证项目工作按时完成。项目进度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过程管理相比,过程管理更强调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更侧重于时间控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因果。因为过程质量控制不足,导致对控制点的审计质量不高,造成返工或推倒重来;因为返工或推倒重来,造成进度完不成,并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这就需要明确审计项目生命周期过程的目标管理和进度管理过程中的时间质量管理。

1.审计项目生命周期。审计项目的开展,一般要经过准备和开始阶段、计划的执行和控制阶段、结束阶段等三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和特点有较大区别:(1)准备和开始阶段。审计准备和开始阶段是指审计组织根据审计年度工作计划和安排所确定的审计项目,选派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审计项目组依据审计工作方案或年度工作安排所确定的审计目标及相关情况,对审计对象的各项情况进行深入了解,调整制定其执行方案。准备阶段工作做得是否扎实、认真、细致,对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及后续阶段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产生深远的影响。准备和开始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一是组成审计组时,进行通盘考虑,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复杂程度及完成时限等因素,确定所需的审计人员的数量及人员的知识结构,选派适当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工作小组。二是提高针对性。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工作总结等管理信息资源,进行深入扎实、认真细致的分析,掌握更广泛的管理结构和分类信息,制定执行方案,进一步明确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确定审计工作的范围和重点,有针对性地查找和学习相关的文件、资料及法律法规知识,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避免把以往审计项目的执行方案改头换面、不制定审计执行方案或匆匆忙忙制定执行方案以及边审计边制定审计执行方案情况的发生。三是在审计组内达成共识,统一审计人员的认识。(2)执行方案的执行和控制阶段。审计执行方案的执行和控制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对具体审计行为和过程进行控制管理,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部分。具体地讲要抓好四个控制点:一是现场作业控制。要深入细致,一丝不苟地全面完成具体的现场作业。审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审计执行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事项,采取各种审计手段,收集书面、电子数据等审计证据。二是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质量控制。审计组在整理审计证据、编制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时,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对于不足部分作必要的补充,并及时纠正审计工作和工作底稿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三是项目内对执行方案的调整。对于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具体工作调整或审计控制点的增加,应及时形成相关审计事项的安排,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四是对审计报告原始稿的质量控制。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形成审计报告原始稿;经审计现场会研究,确定原始稿对审计工作方案、执行方案和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审计事实的清晰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用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性进行复核,并提出意见,认为可进入结束阶段时,执行方案的执行和控制阶段基本结束。(3)结束阶段。审计终结阶段的质量控制包括审计项目组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相关审计事项的补充、审计机构或组织对审计报告的复核、审计资料归档等。其主要任务是清除偏差,保证审计工作的完整性,使审计工作各环节更趋完善。

2.項目时间管理。审计项目时间管理的实质是加快审计工作节奏,克服各方面对审计项目的制约因素,努力提高项目生命周期内完成标志物的时间质量,达到项目计划时间要求。项目时间管理的重点是根据项目各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管理措施,完成执行方案的各项目标。(1)项目准备和开始阶段的时间管理。本阶段的主要工作要点是依据审计工作方案,形成审计执行方案;并对收集资料过程中获得的个别情况,能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的,及时编制底稿。本阶段工作特点:一是管理资料信息量大,以资料读取、分析测试为重点任务;二是确定执行方案的控制点多,需要不断进行组内集中研究;三是根据分析到的信息,向被审计单位索要具体管理资料或深入到被审计单位所属组织了解管理情况。本阶段工作方法上,一是对分析推理有较高要求,需要从海量信息中选择对审计有用的信息,也需要从个别信息中读取需要的工作线索;二是策略性工作方法较多,通过调查了解,基本解决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2)方案执行和控制阶段时间管理。本阶段的主要工作要点是落实审计执行方案内各项工作目标,按系统、分层次、有重点地收集整理审计证据,及时形成附件,编制工作底稿,动态管理工作底稿;发现其他情况后,及时调整执行方案。本阶段工作特点:一是审计工作落实到人,需要发挥组内成员每个人的作用;二是需要以结构、层次、环节的观点落实执行方案的切入点;三是需要审计人员根据发现新情况及时取得审计证据,进行组内汇报和沟通。本阶段工作方法上,一是实行目标管理,按确定的分析推理方向具体开展工作;二是具体制约因素加大,进度不一,行政协调与技术手段运用频率密集。(3)结束阶段的时间管理。本阶段的主要工作要点:一是全面完善底稿附件、完成工作底稿;二是项目组内复核工作底稿;三是讨论和编制审计报告原始稿。本阶段工作特点是:一是工作量具体,基本上可实现组内控制;二是有可能出现工作松懈,造成审计证据不完善,项目结束后再完善困难的情况。本阶段工作方法上,一是具体制约因素减少,可实行任务管理,按完善要求开展具体工作;二是注重细节、完整。(4)结束阶段资料的汇总。对经复核的审计工作底稿,按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进行汇总和分类整理,便于对审计事项形成整体的结论。一是汇总审计发现的问题,编制审计发现问题汇总表;二是应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涉及金额的大小加以归类;三是不应把已收集,但未在审计报告中体现的审计资料视为工作垃圾,应给予一段时间的保存期。

汇总审计资料后,应根据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对审计结果进行评价,即评价审计发现的各类问题和差异对会计报表或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作出审计结论。评价审计结果,作出审计结论,需要审计人员运用大量的专业判断。

三、审计项目的沟通

所以称为“沟通”,而不是“沟通管理”,是因为沟通包含有信息和非信息内容:对非信息内容沟通基本无法进行制度明确;对信息沟通进行管理也只能是一个划出一个边界:一条底线:审计工作是一项有保密要求的工作。两个要求:有利于范围内信息交流、有利于项目工作质量。

沟通语言信息含量和质量控制:虽然无法设定标准值,但还是会有一些模糊值界限:一是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往来,既有制度因素,也有非制度因素等,总的来说,属于文化属性。二是一般的专业交流、配合和沟通,是审计工作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工作中,审计组织应与被审计单位管理组织和管理人员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沟通渠道,进行工作交流。三是审计实质内容交流与沟通,一般已形成了倾向性观点,只是对内容的完善与补充,需要认真而谨慎地对待。

不对工作沟通进行制度管理,是因为无法设定沟通信息含量和直接的质量控制标准值;强调沟通,是因为沟通是开展审计的重要工作内容,沟通质量会通过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并成为审计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方面。

四、审计项目监督控制

审计项目监督控制是指审计组织为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完成,对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审计项目有两个层次的监督控制:一是以审计组织为主体,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实施的监督控制(也可以说是组织内部的监督控制);二是以项目组内进行的自我监督控制。

1.组织内部监督控制。在项目生命周期内的三个阶段都有方式各不相同的组织内部监督控制:一是在项目开始和准备阶段,主要是监督项目执行方案的制定,并提出修改意见;二是在项目方案执行实施阶段,主要是定期不定期地听取项目组阶段性工作情况和工作安排,并提出指导意见;三是在项目收尾阶段,主要是核实项目审计工作底稿,对底稿的完善情况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审计组织还会对项目周期内项目组成员的组织纪律和职业道德规范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其结果往往会成为对个人绩效考评的组织评价基础。

2.项目内进行的自我监督控制。项目内自我监督控制主要侧重于职业规范的监督控制。监督控制的主要内容是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组内讨论和复核。讨论是实施监督的过程,复核签名是表示项目组长实施了监督。讨论监督是指由项目组长组织的项目内一定范围,对审计工作底稿落实执行方案和底稿完善的情况进行讨论,以监督和控制项目成员工作完成和工作质量情况,也是项目内的一种专业互相补充和支持。

3.审计项目现场管理组织纪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认真执行各项审计纪律;二是严格保密纪律,认真执行审计工作保密的相关规定,遵守审计工作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行政和商业秘密;三是审计人员必须按照审计的规定、审计方案及相关要求开展审计,发现问题应及时编制底稿,发现审计线索后应及时汇报并进一步查明情况,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得回避和掩盖。

五、项目内变更管理

项目内变更管理是指审计项目组在实施审计工作方案或执行方案时,发现或发觉被审计单位重大问题,此类问题已超出方案范围或足以影响到方案的时间要求,经审计组织研究同意,对执行方案作出的重要调整。项目内变更的影响主要是目标管理、时间管理、进度管理、项目组规模变化和外部制约因素变化等事项。

项目内变更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重新修订审计执行方案和对重大变化事项的重点调查,并纳入项目质量正常管理。

Audit Project Site Quality Management

SHI Qiang

(Shanxi Lu’an Mining(Group)Co.Ltd.,Changzhi 046204,China)

Key words:audit project;scene;quality management

[责任编辑 陈丹丹]

作者:石强

第三篇: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摘要】事故现场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安全施工以及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应遵循综合性管理、动态性管理和科学合理性管理三大原则。本文在施工管理重点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的若干措施。本文旨在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的认识,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施工现场管理;工程质量;强化措施

引言

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涉及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抓好施工现场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对此,在严格遵循综合性管理、动态性管理及科学合理性管理的原则下,全面而有效的落实现场施工管理的重点内容,一手抓管理的执行、一手抓制度的建立,做好环境管理、设备管理等工作,为现场施工创建良好的环境,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一、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综合性管理原则。对于施工现场管理而言,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具体划分为三类:1.经济性管理与技术性管理;2.组织管理与目标管理;3.法制管理与企业行政管理。对此,施工现场管理应遵循综合性管理的原则,全面落实施工各环节的管理工作,实现全方位的实时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二)动态性管理原则。施工现场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处于动态下的技术、人力资源、施工设备等,都强调施工现场管理应遵循动态性管理原则。做到因时而动的管理形態,以适应施工现场的变化极易市场的需求。

(三)科学合理性原则。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应严格遵循科学合理性原则,确保各方工作科学化,符合现代施工现场管理要求。同时,作业流程、施工操作方法等,都应做到合理,提高施工现场的资源利用,控制好施工工程质量。

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点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而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重点在于如何更好地把握关键环节及施工流程,全方位把好施工建设关。对此,严格遵循上述的三大管理原则,务实施工管理的以下重点内容:

1.针对施工各阶段的特点及内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是工行现场管理。并且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循动态性的管理原则,实现对资源配置的优化、施工效率及效益的最大化。这样一来,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确保了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2.我们知道,施工生产及交易活动具有一体化的特点。对此,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应充分的认识这一点。在工程投标、施工及验收的一系列环节中,要做到科学合理、协调配合,便于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全面而有效开展。

3.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强调管理工作的务实开展。对此,首先需要对现场管理工作的性质有充分的认识,以及工作复杂性的心理准备。由于施工生产具有流动性的特点,造成施工中普遍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技术及行政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现场管理人员有效开展工作,组织协调好,为施工质量的把关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

施工现场管理是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也是安全施工的有效手段,对于施工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在于如何践行好三大原则,务实管理重点内容,构建全方位的现场管理形态。对此,笔者从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化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的若干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

(一)提高现场施工管理的认识,抓好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现场施工管理是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安全及进度。对此,企业应提高现场施工管理的认识,将其作为企业的大事来抓,确保各环节工作落实到位。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在规范各方行为的同时,调动施工中的有利因素,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与此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及时的处理,进而在确保工程质量的过程中不断地务实现场管理的目标。

(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施工的现场管理效率。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由于施工的变化性、复杂性等特征,强调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必要性。施工现场比较庞杂,单单依靠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是难以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故。对此,需要发挥好现场管理工作的作用,在管理中践行“人本”理念,不断地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思想道德品质等,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与此同时,优化施工现场管理队伍的建设,在工作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教育,进而在工作中管理严格,具有良好的职业责任心。所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源的价值体现,为施工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狠抓安全施工环节,确保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开展。毋容置疑,安全施工是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对此,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从各方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确保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如重点强化施工机械、用电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并强化安全教育宣传,确保施工操作安全进行,避免人为因素而发生安全事故。

(四)落实施工现场设备的管理,确保现场施工处于有序开展的状态。施工设备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又一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管理责任制、保养制度,以及安全保障制度,全面而严格的控制各施工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确保施工设备处于最佳的运作状态,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并且,施工设备也是频繁安全施工、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也就强调施工现场设备的管理,不仅是安全施工的需求,也是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的需求,应强化相关管理工作力度。

(五)落实文明施工的需求,强化现场施工环境的管理。施工环境对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有重要的影响。对此,强化施工现场环境的管理,创建文明施工的良好环境,势必有助于施工工作全面而有效开展。首先,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有效的处理,如施工现场污染物的处理,严格避免施工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其次,建立完善的现场环境管理制度,特别是对施工现场的噪声、灰尘等的有效处理,避免这些污染因子造成的严重危害;再次,为施工人员创造良好的施工及生活环境,确保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施工质量、减少了人为因素的施工事故。

结束语

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质量及经济效益的获取。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的重点,在于如何开展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此,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务实开展,应抓好施工的方方面面,将各环节施工管理的重点落实到位,并建立相应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优化当前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慧君.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0(19)

[2]黄天虎,陈怡娟.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研究[J].科技与生活,2010(10)

[3]李文雄,陈穗茵.浅谈我国建筑施工管理的概括[J].山西建筑,2008(34)

[4]李绍武,程爱玲.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探讨[J].山西建筑,2008(14)

作者:孙希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问题讨论式教学论文下一篇:现代化信息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