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思路解读

2022-08-14

第一篇:中考命题思路解读

中考热点命题解读

热点命题解读

命题点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热点聚焦

材料一:卫计委:力争2015年全面推开大病保险2014年8月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5月底,农村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已覆盖全国50%以上的县(市、区)。在试点基础上,我国将加快推进大病保险工作,完善大病保险政策措施,力争2015年全面推开大病保险工作。 相关链接:全民参保登记:走向全民社保新时代;七省份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并轨。 材料二:再次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2014年9月30日,民政部、财政部日前发出通知,十一起再次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西路军红军老战士和红军失散人员生活补助标准,在现行基础上提高20%;农村烈士、因公牺牲军人和病故军人遗属定期抚恤金标准提高40%;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定量补助标准每年提高1200元;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参试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每月40元。此外,烈士老年子女中央财政补助标准每月增加70元,农村籍老义务兵每服一年义务兵役每月增加补助5元。 材料三:我国建立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强调: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

相关链接:《201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发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先住院后付费”试点医院零逃欠。

考点链接: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②公平正义③共同富裕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⑤生命健康权 材料一相关设问

1.在加快推进大病保险工作,完善大病保险政策措施进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⑴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⑵符合人民群众的意志,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⑶处理好改革、发展、和谐之间的关系; ⑷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2.力争2015年全面推开大病保险、走向全民社保新时代体现了思想品德教材的哪些观点?

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⑵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⑶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⑷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⑸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

3.走向全民社保新时代、力争2015年全面推开大病保险等措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⑴是走向全民社保的新起点,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利于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努力实现人人依法公平享有社会保障。

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相关社会矛盾,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⑶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⑷有利于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材料二相关设问

4.国家再次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有何意义? ⑴有助于引起人们对优抚对象的关注; ⑵有助于激发老一辈革命战士的热情;

⑶有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⑷是国家对军属的特殊照顾,有助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5.我们应当怎样向退役老兵学习? ⑴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⑵学习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⑶学习他们努力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 材料三相关设问

6.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⑴有利于消除城乡发展界限,推进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

⑵有利于解决因户口问题带来的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改善民生; ⑶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⑷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综合设问

7.我国目前在社会保障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⑴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比较窄;

⑵经济基础薄弱,社保资金短缺,且缺乏科学管理; ⑶社会保障立法滞后;

⑷人们的社会保障意识淡薄; ⑸社会贫富差距较大。

8.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⑵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需要;

⑶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 ⑷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9.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广阔的社保资金筹资渠道; ⑵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让人人共享发展成果;

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低收入者实行优惠政策; ⑷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⑸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等。

命题点二:教育公平 热点聚焦

材料一:依法严厉打击高考加分资格造假2014年9月4日,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高考违规加分问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要给考试加分做“减法”,总的原则是大幅减少、严格控制。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降低过高的加分分值。同时,严厉打击加分造假。凡高考加分造假的考生,一经发现,实行“三取消”:取消加分资格和高考报名资格;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学籍。 相关链接:义务教育学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

材料二:中央财政支持教育发展2008~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奖励性补助资金241亿元,2014年拨付城市义务教育补助经费130.4亿元,比上年增长8.35%,同比增长6倍。

相关链接:国务院6个督查组专项督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162亿元;为每位学生核发全国唯一学籍号。

考点链接:①诚实守信②犯罪③教育公平④人才强国战略⑤受教育权 材料一相关设问

10.升学不考试是落实“减负”政策的重要举措。面对当前国家的“减负”号召,广大教师和学生应该怎么做?

⑴教师:①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②改变评价方式,不以成绩论英雄;③根据学生实际分层设计作业,激发学生兴趣;④激发学生广泛兴趣,培养学生高雅情趣。

⑵学生:①正确对待学习,保持适度的学习压力;②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③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时间;④学会依法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11.“高考加分资格造假”的做法是一种什么行为? ⑴不讲诚信的行为;

⑵是对自己、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 ⑶是违背法律、违背道德的行为; ⑷是破坏公平的行为。

12.“高考加分资格造假”有哪些危害? ⑴破坏社会公平; ⑵破坏社会管理秩序; ⑶在全社会产生信任危机; ⑷侵犯他人的受教育权;

⑸不利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13.义务教育学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有什么重要意义? ⑴有利于维护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⑵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 ⑶有利于使学生共享教育成果。 材料二相关设问

14.中央财政安排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奖励性补助资金表明了什么? ⑴我国高度重视教育发展;

⑵我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⑶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⑷我国推动教育公平发展;

⑸我国努力改变教育发展的不平等现象。

15.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中央财政支持教育发展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⑴法律依据: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法定的义务教育。 ⑵国情依据:符合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 ⑶理论依据:符合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等。

16.中央财政安排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奖励性补助资金有何重要意义? ⑴有利于缓解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⑵有利于保障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够接受良好教育; ⑶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 综合设问

17.你的身边还存在哪些教育不公平现象? ⑴义务教育阶段有些学校分重点班; ⑵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设备落后,师资力量薄弱; ⑶高价生、择校现象存在等。

18.当前影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⑴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⑵教学内容和方法还比较落后; ⑶区域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 ⑷推进素质教育还有困难;

⑸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的能力还不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短缺; ⑹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机构还不够合理等。 19.近年来,国家为了促进教育公平,采取了哪些积极举措? ⑴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建立教育均衡发展机制。 ⑵加大基础教育资金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⑶加快薄弱地区和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

⑷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取消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等。

20.我们青少年在享受教育公平的同时,如何以实际行动回报国家和社会? ⑴珍惜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⑵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依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⑷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活动,立志成才报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命题点三:关注“三农”问题 热点聚焦

材料一: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2014年8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农村金融与“三农”的共赢发展。《意见》要求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支持保险机构提供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三农”保险产品。

相关链接:进一步完善“三农”政策执行机制;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材料二:第二届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2014年8月26~28日,第二届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北京举行。本届大赛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主线,高举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大旗,秉承“政府搭赛台,企业唱主角,社会共治理,运作专业化”的理念,突出培育农业科技领域中创新人才和投资人才两支队伍,积极引导科技、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

相关链接:科技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2014中国·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中国乡村之声“广播惠农爱在乡村”大型公益活动;第34个世界粮食日。

考点链接: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科技创新③粮食安全 材料一相关设问

21.我国高度关注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表明了什么?

“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2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有什么意义? ⑴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维护粮食安全。

⑵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生产新的飞跃。 ⑶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⑷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材料二相关设问

23.举办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表明了什么?

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需要。

24.我国为什么要开展第二届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

⑴我国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农业科技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 ⑵我国的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也不够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

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5.为了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你认为国家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⑴加大科技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 ⑵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⑶提升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⑷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村人才队伍。 综合设问

26.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

⑴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但城乡差距较大,农村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⑵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相对落后。 ⑶农业科技贡献率低,产业化不足,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社会保障不够完善。 ⑷农村基层组织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27.列举近年来,国家出台的解决农村问题的举措。 ⑴在全国范围内试点推行农村养老保险。 ⑵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⑶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不断加大投入。 ⑷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

⑸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⑹推进、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公共服务等。 28.政府应该怎样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

⑴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健全强农惠农政策。

⑵重视农村民生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 ⑶推进扶贫开发,增加农民收入。

⑷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 ⑸保护耕地,改善生态环境,引导农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

29.在推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⑴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立志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

⑵努力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投身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做准备。 ⑶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三农”政策,为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等。

命题点四:全民健身 热点聚焦

材料:我国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明确,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 考点链接:①生命健康权②精神文明建设 30.国家关注全民健身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⑴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形式。

⑵有利于引导人们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权。 ⑶有利于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全面发展。

⑷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和整体素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31.请设计几条激励人们锻炼身体的标语 ⑴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⑵热爱体育锻炼,健康快乐生活;

⑶留下你的汗水,展现你的风采,演绎你的精彩; ⑷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毅力,毅力源于拼搏。

命题点五:抗灾救灾,众志成城热点聚焦 材料一:鲁甸地震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截至2014年8月8日15时,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108.84万人受灾,地震发生后,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当前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有关方面要抓紧了解灾情,组织群众避险,全力投入抗震救灾。

相关链接:云南普洱景谷县发生6.6级地震;第15号台风“海鸥”强势进入北部湾。

材料二:遇难战士谢樵被批准为烈士2014年8月4日,武警云南边防总队战士谢樵为了寻找失踪的受灾群众,在泅渡堰塞湖时被石头击中卷进漩涡,壮烈牺牲。这位年仅24岁的年轻士兵,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告诉我们什么叫担当、什么叫勇气他用奋不顾身的一跃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9月16日,云南省委、省政府追授在2014年“8·03鲁甸地震”中牺牲的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中医科卫生员谢樵同志“抗震英雄”荣誉称号,并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公安民警、驻滇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部队官兵向谢樵同志学习。 相关链接:谢樵入选中央文明办9月份发布的“中国好人榜”;6.4亿,大爱流淌中的中国凝聚力。

考点链接:①珍爱生命②承担责任③人生价值④民族精神 材料一相关设问

32.“抗震救灾精神”是一种怎样的民族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

33.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⑵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⑶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⑷“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

⑸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34.“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我们一定能够夺取抗灾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你觉得这种信心来自哪里?

⑴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⑵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⑶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

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⑸社会各界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⑹灾区人民的自强不息,积极自救,永不言弃的坚强品质。

35.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这说明了什么?

⑴党和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⑵党和国家关注民生、情系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⑶党始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⑷我国政府尊重人权,珍惜人的生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 36.在地震发生时,如果我们正在教室内,我们未成年人应如何学会自救? ⑴保持冷静,不慌张,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撤离。 ⑵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⑶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等。 材料二相关设问

37.遇难战士谢樵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⑵它既表现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也融会和渗透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⑶我们只有不断为集体、国家和社会作出奉献,自身价值才能实现。 38.抗震救灾英雄谢樵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⑴临危不惧、奋勇救人的崇高精神。 ⑵坚强勇敢、顽强不屈的崇高精神。 ⑶沉着冷静、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

39.在抗震救灾中涌现了许多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向他们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对我们参加公益活动有何启示?

⑴①学习他们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②学习他们奉献的精神,积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③学习他们感恩的精神,主动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⑵启示:①在参加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②面对所承担的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③我们应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关心他人。 40.社会各界人士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这说明了什么?

⑴中华民族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它是鼓舞我们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不竭力量之源。

⑵中华民族具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⑶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也是一个相互关爱的社会。 ⑷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等。 综合设问

41.我们中学生在抗震救灾中能做些什么?(或如何奉献自己的爱心?) ⑴节约零花钱,为灾区人民捐款。 ⑵写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 ⑶节约水电等资源,为灾区重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⑷做一名志愿者,奉献我们的爱心等。

42.请你设计几条关于抗灾救灾的口号及标语: ⑴众志成城,共抗灾情。 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⑶爱心无价,人间有情。

⑷用我们的双手为灾区人民抚平心灵的创伤。

命题点六:收入分配改革及新型城镇化 热点聚焦

材料一:收入分配改革:兼顾“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2014年8月18日上午,习近平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身份主持会议,敲定未来七年的改革“路线图”,并剑指国企薪酬等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下午,习近平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身份主持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挖掘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提出要兼顾“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

材料二:薪酬改革要体现利益分配的公平2014年8月,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其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将公务员薪酬制度修改纳入反腐的治本举措之中,就是要与拍“苍蝇”打“老虎”共同发挥作用,对合理诉求有效疏导,让利益分配更加公平,从而构筑起公职人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相关链接:城乡养老金差距大,需形成“橄榄形”收入分配格局。 材料三: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2014年9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李克强说,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要以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为切入点。新型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全局的大战略,是最大的结构调整,事关几亿人生活的改善。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抓在手上,干在实处,奋发有为、抓出实效,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多给支持,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用好改革创新的“开山斧”,着力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造福广大城乡群众。

考点链接:①分配制度②改革的实质、重要性③社会公平共同富裕 材料

一、二相关设问

43.如何理解党和政府提出的“薪酬改革要体现利益分配的公平”? ⑴说明党和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⑵公平是良好合作的前提,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⑶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⑷是贯彻落实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需要。 ⑸是激发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需要。 44.国家高度重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哪些现实意义? ⑴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⑵有利于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实现共同富裕。 ⑶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⑷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⑸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5.如何兼顾“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

⑴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⑵政府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防止两级分化,实现合理公平分配。

⑶要在不断发展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 ⑷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予以严惩。 材料三相关设问

46.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推进城镇化?

⑴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⑵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⑶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

热点新题预测

1.2014年8月,人社部正式启动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工作。这项计划的核心是促进最终实现全民参保。实现全民参保有利于(A) ①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③消除社会基本矛盾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据教育部介绍,2014年有28个省份开始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问题,5.6万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居住地参加高考。下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B) A.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B.说明我国教育公平问题已经解决 C.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D.进一步规范了高校招生入学秩序

3.2014年9月4日,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此轮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目的就是探索招生录取与高中学习相关联的办法,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这体现了(A) ①中央正在全面部署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

②我国积极探索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重大决心 ③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是进行教育改革 ④当今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4.2014年8月8日,央行发布新闻称,对部分分支行增加再贴现额度120亿元,要求全部用于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这一举措有利于(C)

①促进农业发展②推动农民致富③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④扩大农村人口就业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2014年8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农村金融与“三农”的共赢发展。这体现了(D)

①“三农”工作已经成为现阶段一切工作的中心②党和国家关心人民,重视民生 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④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2014年8月14日至16日,亚太经合组织粮食安全政策伙伴关系机制(PPFS)2014年高级别对话会议及全体成员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首次把节粮减损作为确保各经济体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明确提出,至2020年,努力使亚太地区粮食损失浪费总量减少10%(同比2011至2012年度)。实现这一目标,就要(A) ①在全社会形成节粮减损的社会风气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③加强粮食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④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第二篇:2014年龙东地区中考命题总体思路

一.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出发。

2.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认真执行国家学科《课程标准》。

3.要兼顾学业水平考试与选拔考试这两种功能,以学业水平考试为主。

二.中考命题的原则

1.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依据省、市有关中考改革的意见;依据师生现使用的教材;依据《2014年龙东地区中考考试说明》。

2.考试的形式及试卷的结构基本不变。

3.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变,即易、中、难试题的比例为8:1.5:0.5。

4.不出偏题、怪题和人为编造的似是而非的题目。

5.杜绝命制仅靠死记硬背作答的题目。

6.坚决杜绝各种复习资料的题目或雷同的题目出现。

三.中考命题的思路

1.关注基础,打牢“双基”。

因为中考考试的重点就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所以我们中考命题的重点就要放在这两方面上。具体是考察学生对学科的核心内容、核心知识,学科的思想方法掌握情况。

2.重视课本,关注学科教材。

教材历来是我们最有效的课程资源,平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教材,在中考命题过程中,我们仍然不能脱离教材。不放过教材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放过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张图片,每一个定理的证明过程;要让每一个学生做到“三会”。即教材中的例题全会,教材中的习题全会,教材中的定理证明全会;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要多出一些教材中的改造、复合题目,其目的是引导师生高度关注教材,认真阅读教材、专研教材,最后做到手中无教材,心中有教材。

3.尊重学科特点,考察学生的学科素养。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点,我们要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来把握每一学科的特点,从而考察学生的学科素养。例如:语文学科文字运用及阅读能力;数学学科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探究能力。我们仍要继续加大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察。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基本能力,提出猜想能力,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能力,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实验结果进行解释的能力。

4.调整英语中考试卷的结构。

2014年英语中考试卷结构将进行调整,取消听力的考察。调整后试卷结构由过去的四大部分变为三大部分,即:语言知识运用,阅读理解,书面表达。试卷共五道大题,82道小题,试卷长度8页,答题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具体为:第一大题单选30个小题(增加了15个小题),分值为30分(增加了15分);第二大题完型填空15个小题,分值15分;第三大题情景交际,题量不增加,分值发生变化,由15分变为20分,增加5分;第四大题阅读理解5小题,分值40分;第五大题2小题,分值15分。

5.关注现实,感悟生活。

在中考命题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善于挖掘和提炼生活中的“知识点”,同时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聚焦时事热点,体现时代性和针对性。

我们在中考命题过程中要关注时事政治、焦点、热点问题,要充分体现时代性和针对性,这不仅是思想品德学科的任务,其他学科也都有这方面的任务。其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关注国事,更加关注时事政治及社会焦点、热点问题。

第三篇:2012年绍兴中考作文命题解读及满分作文赏析

2012年绍兴中考作文原题

根据下列文字,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如写成诗歌,则不少于16行)(60分)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开放的季节,有的开在春天,有的开在春天,有的开在秋天,也有的则在冬天怒放.为什么非要赶在春天开放呢?只要找准适合自己开放的季节,你也许会开放得无比绚丽. 2012年绍兴中考作文命题解读

今年的绍兴卷一改近几年全命题与半命题的形式,呈现的是一个材料作文题,设题比较开放,留给考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在写作时,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读透材料,虚实结合。这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材料,每一朵花其实喻指每一个人,

“开放”喻指每个人的价值观,

“季节”喻指每个人的位置。透视材料的本质,我们不难读出这么一层意思:每个人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观。

“为什么非要赶在春天开放呢?”意在告诉考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应该相信自己,去积极探索、追求。

二、抓关键句,巧拟题目。抓住关键句“只要找准适合自己开放的季节,你也许会开放得无比绚丽”,可以直接拟为“寻找自己的季节”

“开最美的花”

“做最美的自己”

“寻找心中的花”

“那绚丽开放的花”等;也可以根据前面的提示语,结合春夏秋冬的季节特点,借助比喻、借代等修辞,拟为“每一朵花都芬芳”

“一朵花的告白”“你是一道风景”等。紧扣主题,巧拟题目,最好能做到虚实结合。

当然也可拟为实题,如“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等。

三、题材不限,注意文体。要写好作文,关键在于寻找与自己生活的契合点,巧妙构思。如要写成议论文,则所拟题目要偏向理性,如“小议适合与绚丽”等;如写成散文,可以拟为“那花开的季节”

“自己的天空”等。总之,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及写作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和文体,写出真情实感。

2012年绍兴中考作文满分佳作一: 花不只在春天开

“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未发妙姿。”有一种花先于叶而开,它“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它在冬雪里怒放,而不赶在百花争艳的春天盛开。不是因为它不够美丽,而是因为它“无意苦争春”,吃透了自身的品性与造物的规律。它就是梅花。

梅尚且如此,何况是人?

多数人愿意趁着青春打得火热,可却不知怒放着青春的人何止千千万,正如春花不知百花皆在争春。总是觉得春光无限好,或许舂的季节并不适合自己生长,即使挤进了春的缝隙,绚丽也不属于自己。就像如今热抢的公务员岗位,人们根本不分析自己是否适合,只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岗位好,殊不知自己在这种状态下或许连开花的可能都没有。那么,何不认清自己的价值,学梅在百花皆败的季节里开得无比绚烂?

多数人喜欢安逸舒适,正如多数花愿意在安逸舒适的春风里开放。可人在安逸的环境中,往往会忘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训。当然也有人适合在安逸的环境中做出一番成绩,就像有些作家只有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下才能写出称心如意的文字。但多数时候,人是需要风雪洗礼的,需要在逆境中让内心强大。如果“安乐”只能让你“死”,何不选择适合自己的",陇患”。

而安乐好比是春风,忧患好比是寒风,如果你不能在春风里成长,何不学梅在寒风里变得孤傲? 多数人喜欢春风细雨式的成长,而不愿接受寒冬腊月式的考验,正如多数花愿意沐浴春雨,而不愿抵抗风雪。也许有人适合温和地稳步上升,就像一只只绩优股,增幅不大却总在上升。但更多时候,温和于人只是一种原地踏步的催化剂。没有激烈冬雪的拍打,就磨不出不屈的品格。如果不能在和风中磨炼自己的品格,何不学梅在冬雪中变得格外坚韧?

花有开在春天而艳丽,也有开在冬日而绚烂。梅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冬天,人当然也应该知道“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未发妙姿”的深意。

1

花不只在春天开。 【阅卷简批】

文章全篇以花喻人,分条论述了“人应该如何找准定位”这个观点。以苏轼《红梅三首》中的诗句开篇,引出梅花这一意象。接着又用“梅尚且如此,何况是人”过渡到下文,采用并行的三段推进,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多数人”

与“梅”进行对比,论述每个人应找准自己的位置、寻找适合自己的生长环境、找到磨炼自己的方式等三方面,说理清晰而充分、论述准确而严密。

【发展等级】

开篇引用苏轼《红梅三首》中的“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

也知遗物含深意,故与施未发妙姿”,不仅增添了诗意,同时也巧妙地点出了梅开的季节和赞美了梅的品质,由此主题立显。

2012年绍兴中考作文满分佳作二:一朵花不是只能在春天开放

生命轮回,我在匆匆的岁月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季节,适合自己的绽放方式!

——题记当天与云、山与水上下一白时,我伫立湖畔,抬头凝眸,因那满树的洁白而心旷神怡。我深深吸一口气,空气竟是香甜的。“这该不会是梅树吧!”

我轻轻掸去枝丫上的雪,

“哇!”我不禁叫了出来,

“是梅花!”

在茫茫的白雪中,若不是闻到了它与生俱来的那股沁凉的芳香,我是绝对不可能发现它的。我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它竟像羞涩的少女一般红了脸,花瓣白里透粉,润滑透明,像琥珀雕刻而成的。

花并非只能在春季开放,难道就因为春既无夏日的炎热、秋日的凄清,也无残冬的严寒吗?其实,只要找准了适合自己的季节,照样能绚丽迷人。

正如那树白梅,风是刺骨般的冷,冰凉的空气中处处透着寂寥,冬冷峻地沉默着,将天与地带人苍茫的白色世界里。然而,她并未因此凋谢,反而在一片死寂中粲然地微笑。因为这是属于她的季节,她傲视严寒,挺立于颓圮的枝头,散发着清雅的香,以自己的方式为这寒冬添上一丝生气。

曾千百次想起,我在漫长的跑道上艰难地前行,略显肥胖的身躯成了我跨越体育中考最大的障碍。那望不到边际的跑道如同我的炼狱,铅一般沉重的脚步,如火烧一般难受的喉咙,身体不听使唤地前进。旁人的嘲笑在耳边响起,可我依然继续前进,慢慢地接近我的终点。“绝对不能放弃,我要成功。”无数次这样的呐喊在心中响起,我一脸轻松,因为我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虽然这道路是逼仄坎坷的,可我正在炫出属于自己的美丽!

每一朵花都有适合自己的季节,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活着的方式!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我没有后悔,因为我收获了许多属于自己的美丽。

【阅卷简批】

文章标题响亮新颖,夺人眼球,显示了作者对材料主旨的精确把握。文章由面到点,由树及人,抓住梅花的姿态、颜色、香气等特点来局部描绘,拟人、比喻手法运用自如,想象优美,十分传情。同时,作者又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景色的赞美上,而是归结于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从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

【发展等级】

作者饱蘸情感,尽情地描画梅花绚丽的外形及那“与生俱来的那股沁凉的芳香”,接着通过移情,由梅花在冬季开放依旧绚烂,联想到自己也“不是只能在春天开放”,只要找准自己的季节,人生也会灿烂。文章的成功在于作者找准了两者之间的一个情感契合点。

2012年绍兴中考作文满分作文三: 原来这才是我的舞台

手心里捏出了汗,不甘心地一遍一遍翻查着,可惜希望再次落空了,愤愤地站起身。“你去干什么?”妈妈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我头也不回地答道:

2

“去做奥数题,我就不信我拿不到奖。”“可是……”“可是什么,妈妈?” 我转身问道。“没什么,你去吧,别做得太晚。”妈妈转过身去,无奈地叹息。

这种场面发生过无数次,无数次的名落孙山,无数次的劝说,却也是无数次的坚持,总是以母亲的叹息为结局,只因我的不认输、不肯放弃。

“知道怎么做了吗?”老师抬头望着我的脸。我一脸的茫然,就像个雕塑傻愣愣地立在那里。

“怎么,还不懂?好好想想吧!”老师带着愠气转身离去,留下我一个人,像一座石化的钟。

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风呼呼地刮着,刮走了我唯一的一点自尊,吹走了仅剩下的信心。风,带走的是我的眼泪,留下的,是无尽的悲伤。

带着疲惫叩开了家门,迎接我的竟然是一张张奖状,我不可思议地上前,极力思考着何时竟获得如此多的奖状。

“女儿啊,你为什么要学奥数呢?”

妈妈缓缓问道。“我,我……”我支支吾吾的,不知如何开口。看着妈妈鼓励的眼神,我定了定神,道:

“他们说,只要会做奥数题,一定会有很好的成绩……”妈妈摇头叹息道:“傻孩子,学奥数就一定成才吗?自你学奥数以来,你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奥数不是我的强项,在那一帮同学中,我就像是一只丑小鸭无意中掉入天鹅群中,消极的感觉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我。

“看看这一张张奖状,想想你以前写作文的时候,你快乐吗?语文才是你最擅长的,不是吗?”听着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我以为的标准只适合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和别人是不同的,我有属于自己的特长,语文才是最适合我的舞台。

放下了奥数,专心致志地学习语文,我的心被快乐溢满了,深切体会到了久违的成就感,我在文学创作中尽情绽放文采,释放着对文学的热情。

是呀,不是每一双鞋都适合自己的脚,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双,才能勇敢、舒适地跨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踏上属于自己的舞台。

【阅卷简批】

作者通过对奥数竞赛落榜的详细描写,点出奥数不是“我”的舞台;又以妈妈的精心安排和引导巧妙点出“我有属于自己的特长,语文才是最适合我的舞台”。作者选取生动可感的事例,借助对话描写和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在失败与成功的对比中,顿悟“原来语文才是我的舞台”。文章的结构合理,详简适度,条理清晰,主旨鲜明。

【发展等级】

通过“看获奖名单”“补习”“看见奖状”几个场景的切换,巧妙地架起了作者心理变化的场景,使得文章条理清晰,松弛有度,开合自如。文章结构灵动而大气,风格简约而朴实。

第四篇:语文组命题思路

高考对高三教学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样,月考对高

一、高二的教学也应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而我们的高

一、高二教学从长远来看也应是为高考积极作准备的,为适应我校语文课改的要求,针对高考的考察方向及命题趋势,体现“一本为本,紧跟高考”的特点,规范我校月考命题如下:

1、 字形题。此题的内容一定出自课文或课本后的附表中,出题老师根据此考点的命题规律、

命题技巧,从课本中找出相关的知识点命题,注意保证试题质量、水平。

2、 文言文选择题必考文言虚词题。要求选项中除原文的4个句子外,另外4个句子务必从

所学的文言课文中选出典型例句,因为高考试题文言文考查的基本内容都源自课本,借此强调学生对课本文言知识的重视。

3、 名句默写题。要求和高考提醒一致,二选一。一个小题5句完全出自课本,另一小题的

1——2句出自课外。引导学生在高度重视课本的同时要适当增加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这对语言运用题及作文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4、 关于作文。高考强调文体自选,但不是不要文体,相反,对文体的要求很严格,学生作

文必须符合某种文体特征,所以必须强调学生的文体意识,因此要求高

一、高二的组长要协调好阶段性的文体的训练,体现在进度表上,命题老师根据进度表上相应的文体训练设计同类的作文题目(可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不要再出以┅┅为话题的作文),也就是练什么考什么。(如高一上学期侧重练记叙文,下学期侧重练议论文,高二强化巩固等。)

5、 试题讲完后,使用试题的备课组长分析所用试题,对出题范围、难度、质量等给出客观

公正的评价,发至我的邮箱,全拼。(评价时避免主观因素,就事论事,不是针对任何人,是从工作角度考虑)如需调整的,请相关老师调整好后把试题上传到内部资源网,供来年参考。此项工作在考试结束后3天内完成。

注:高三题型参照当年高考题,高

一、高二把握住总体方向,注重对双基的考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以上几条请命题组老师认真执行,请各位老师监督,如有违规操作者,可发邮件给我,我们会及时调整,提醒相关老师,并进一步要求其他老师。

希望语文组全体老师共同努力,打造二中语文组的美好明天。

注:

请老师们把在旧资源网上的资料关于一课的教案、课件、学案合并为一个,然后再上传到新资源网上对应的地方。

第五篇: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解读及2018年命题趋势预测

2017年高考很快飘散在风中,社保各界对其的评论喧嚣与热闹也渐渐淡去,但对于很多省份的2018届高三师生而言,迎接的将是第三年全国统一命题。为此,对2017年高考9套卷10道作文题的思考和回望就显得更加重要。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一样是选材丰富、形式多样,每道题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它们紧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从国家大事到环境保护,从中国特色到身边事件,让每个考生都能在写作中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旗帜鲜明地阐述个人观点。 在这里,我们针对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呈现的特征,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解读、归纳思考,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方向及其作文材料的来源,在回顾的同时,对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进行预测和展望,为指导来年的高考生如何备考、迎考,做一点儿努力。 一

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综述

传递国家政策,弘扬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热点,探究科技发展,2017年高考作文基本延续2016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理念,亦符合培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式的时代青年的要求。 1.立德树人,彰显学科特色 高考作文的命题,具有特定的导向作用。2017年的命题切合教育部提出的“2017高考语文的命题重点,……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核心价值标准,推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现”。立德树人,贯穿于多套试卷的写作试题命制中,体现语文学科独具的“以文华人、以文育人”功能。

新课标全国卷Ⅰ的作文是“中国关键词”,要求考生选用相互间“形成有机的关联”的关键词,来向外国青年“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作要求中的明确指令,就是鼓励考生要理性思考、畅所欲言,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卷题目二是“共和国,我为你拍照”,要求选择一幅或几幅画面,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这是要求考生要将个人的命运与共和国的发展紧密结合,要胸怀爱国之心,把握民族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变迁。这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便油然而生。

考生在面对此类作文题时,要有崇高的爱国情怀,更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平时要多关注国家、社会大事,做到素材翔实、丰富,叙议结合。 2.传统文化,弘扬民族自信 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在高考命题中,从不同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引导考生抒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是语文学科的优势,也是职责所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激励奋进的名句和故事,需要青年人铭记和传承。这是展现民族自信的重要方式,因此要求考生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思考、认知和评价,从而更好地关注和传递。

新课标全国卷Ⅱ作文是“从所给的6个名句中选2个或3个”来自行立意。所给的6句话,有的选自《周易》,有的来自杜甫、李清照、魏源,还有的来自鲁迅和毛泽东。这些名句,都带着人生哲理和思考,带着他们的情怀,容易激发考生通过对历史名人的认知,结合亲身经历,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天津卷的作文题“重读长辈这部书”中,明确提出了“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打开时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从长辈身上,考生能看到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的表现,在耳濡目染中,在言传身教中成长起来。 写此类作文时,考生要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更要看到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这样才能在表达上做到言之有据,令人信服。 3.社会生活,思考身边事件 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地生活在尘世上的,需要关心身边事件,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事、物。身处群体环境,很多事看似与考生无关,其实又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作为社会人,要去关注、思考发生在周围的事件,见仁见智,提出观点,阐明看法。社会责任要敢于担当、正视和评价。 上海卷的作文题以“预测”为话题。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不以为然,但无论愿意还是无视,总是要去思考;江苏卷的新材料作文是以“车”为话题的。车来车往,见证时代的发展,也承载世间的真情,还折射社会观念的变迁;北京卷题目一是以“说纽带”为题。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聚,当今时代,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纽带。 北京、上海、江苏,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三地的命题都侧重于社会生活,由此能看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不再是独行客的时代,更多的是要考生关注人际交往,融入社会发展,懂得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 要写好此类文章,必须对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加以关注,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联系社会现象来分析、探讨。 4.书香流芳,思考万象人生

“读书辛苦事,得失寸心知”。国家领导人在很多场合中,都提倡国民多读书。读历史、读哲学,从书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在今年高考题中,虽然没有直接以“读书”来命题,但与“书”有着密切的联系,透过“书”的表象,看到社会冷暖、人间万象。

山东卷的“24小时书店”,任何人都可以进书店读书,对读书的页数不做要求,书店随时欢迎前来阅读的人,书店提供的,不仅仅是书,更多的是社会的温情;浙江卷作文是“人要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由具体的书到抽象的心灵之书,这让考生更多地懂得思考人生;天津卷是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要求考生多角度去“读”,去思考“书”的实质和内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更多时候,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读的不仅仅是眼前的文字,更重要的是要读“书”里面的情怀和精神,读作者涌动的欢笑和泪水,这样才算是读懂了“书”。

在面对此类文章时,不能只看到“书”的内容,更要关注“书”背后的故事,以及与其关联的背景常识,这样才能深入其中,读出个人滋味。 5.热点新闻,创新出题方向

新闻一旦成为热点,势必引发各大媒体转载,并引起国人关注。作为考生,平时要多注意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热点新闻事件出现,一般而言,是与国家政策的调整有关,与新事物的发生有关。窥一斑而知全豹,牵一发而动全身,及时地了解把握,才能正确面对。

新课标全国卷Ⅰ中的“共享单车”“广场舞”“空气污染”“美丽乡村”等关键词,都是一些社会热点,它们引发考生去思索新闻现象,探究社会背景。2017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为国选材的高考制度,推动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为此,与之有关的命题,随之应运而生。新课标全国卷Ⅲ“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关注社会热点、思辨人生人性。 遇到此类作文时,考生要对相关新闻做深入的了解,还要结合个人对问题的认知。选择材料时,要贴近时代气息,才能引起阅卷老师注意。 6.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科技进步,方便每一个人。在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产品,时常在我们身边出现,与生活的日常密不可分。高考命题,为缓解教育不均衡现象,对科技方面的话题,进行有效地拓展和利用,引导高考生思考时代、关注国家发展动向。 新课标全国卷Ⅰ中的“高铁”“移动支付”,是当前热门的词语。“高铁”是人们出行的首选,“移动支付”的购物付款方式,已经渐渐深入人心,被民众接受。江苏卷的“车”,既让考生反思以“木车”为代表的“传统文明”与以“轿车”为代表的“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也写出因科技进步小车进入寻常家庭带来的便利。通过讲述和“车”有关的故事来展现人情冷暖、亲情温馨、社会发展、风气变化等。

写此类文章,要关注身边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更要思考社会相关事件,才能在落笔时做到立意深刻,条理清楚。 二

2018年命题思路展望

近三年高考命题,越来越侧重国家大事,更贴近时代社会。学生不再是单纯地闭门读书,更重要的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只知道读书的学生,只是“学生”而已,关注国家、社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才是真正的“国之少年”。遥想2018年高考,新一届的高三师生在备考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国家政策,掌握重大事件

“一带一路”是我国面对国际新形势提出的发展倡议,国家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推进。类似如此重大的事件及其相关内容,考生们平时必须通过不同的渠道掌握清楚,对此要有所了解。为此,作为教育者或家长,一样要关注和帮忙搜集信息,提供给考生可阅读的相关材料。 2.突发社会新闻,置身其中思考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的时代已经过去,考生要从身边的实际出发,观察并思考身边生活,做一个深谙社会、理解社会的青年,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稳健,走得更远。类似“共享单车”“广场舞”“食品安全”等关键词,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这就要求考生对身边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新闻,不能熟视无睹,要进行思考和分析,关注有关部门的具体做法和媒体的评论。普通的社会现象,一旦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就得引起思考,做一些材料的搜集和探究。

3.梳理传统文化,命题推陈出新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沉淀,从古典诗词、名言名句到人际交往、礼尚往来,都有着极好的延续。北京卷2014年的作文题“老规矩”、2016年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中国关键词”里的“京剧”“中华美食”等,均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高考作文命题的材料中。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在总结过往命题内容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思考新的命题角度。 4.关注言论名句,拓展思维方式

名人言论,耳熟能详,一旦成为作文命题的材料,就需要考生多加注意。2016年江苏卷的言论作文“有话则长,无话则短”,2017年浙江卷“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书”,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6个名句选2个或3个,都是从言论名句出发,来命制作文题目。为此,在备考时,对常见的名言名句或具有哲理性的诗词,进行分类梳理,关注其立意角度,从不同方面来练习。 三

2018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高考作文的命制,虽然很多机构、个人都有专门的猜题,但能猜中的寥寥无几,或者说只是出现类似的命题材料而已。为国选材的高考,其命题是有着严格要求的,作为老师很难一语中的。作为考生,也不能投机取巧、临阵磨枪。写作要想获得高分,还是在于平时积累素材和写作经验、熟练掌握构思技巧,才能临危不惧、从容面对。

1.揣摩他山之石,提升审题意识

高考作文,对广大师生而言,平时并不会给予太多关注。因为作文写就高分,不是一夕之功。很多考生每次考试,无论如何努力,作文也就43分上下。其实,每年高考结束,总有合适的高考满分作文书,或是备考类的杂志上市。考生在看书中的高考作文或是学生范文时,要学会揣摩别人的审题立意、选用材料、升华主题等,做到胸中有丘壑。 2.侧重文体训练,固定呈现方式

考场作文,考生一般写议论文或记叙文,其他文体难得一见。为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逐步确定考场作文的文体;然后,对文体的特点进行了解,再根据平时看他人高分作文得到的经验,选择更合适的结构形式,比如增加小标题,比如论证时采取正反结合的形式等。让平时的写作有一定的呈现方式,并不断地强化练习,规范格式。 3.加大信息交流,分享、交流观点 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同,如通过学校提供的平台,或是同学之间的课间交流等。对国家大事、社会突发的问题,同学们可以进行交流、分享,不仅能掌握事件的内容,还能在谈论中见仁见智地提出观点,有利于积累知识素材。 4.夯实写作基础,掌握构思技巧

面对高考命题,一味地注重猜测作文命题材料和角度的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大家唯有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懂得去读懂材料,分析确定立意的角度;写作时语言表现要流畅生动,富有表现力,且文章结构上条理清楚,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方能获得高分作文。

命制作文的材料年年不同,但提炼的主题却是“年年岁岁花相似”。作为考生,不能寄希望于押题、猜题,而应在平时就养成审题立意、组织材料的习惯,从他人的优秀作文中汲取精华,揣摩他人构思及表达方法,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从而在高考考场上自信满满,从容落笔!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考考场作文指导下一篇:遵纪守法爱岗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