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总结

2023-05-04

时光流逝着,岁月沉淀着,在众多个日夜中,我们辛勤的工作,换来了一份份工作佳绩。回首看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有着独特的成长点,应当写一份工作总结,作为自己工作路上的前进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总结

监狱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监狱信息化建设

监狱工作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监狱工作发展的必经之路。我监按照省局的统一要求,成立信息化管理科室,针对××监狱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方式、设备应用、人才配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监狱信息化建设。

一、找准现阶段监狱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监狱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其本身来说,监狱工作信息化建设周期长,所用产品和设备更新换代快,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条件要求高,并且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都在制约着监狱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度。监狱的信息化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最重要的发展目标应该是整合和利用监狱现有的各种信息化设备以及人才资源,建立起监狱的信息化工作系统,为监狱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监狱近年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改扩建后各项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我们已经拥有了监控、门禁、视频、网络等信息化设备,但存在的问题是设备的应用过于分散以及对这些设备利用率普遍都很低。现阶段的主要工作一是将这些设备整合连接起来,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监狱信息化系统,产生集合效用;二是充分利用和开发现有设备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效。

二、监狱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1、 立足实际、注重实效、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我监的监狱工作信息化建设处在起步阶段,所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因此,实施监狱工作信息化建设更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实际效果,逐步改善监狱工作信息化水平低下的状况。监狱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一定要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首先要根据监狱自身实际,制定好监狱工作信息化的远景规划,并要在监狱工作信息化进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尽量使各种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做到标准化、规范化,为将来实现各信息系统的集成打好基础。其次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工作方

法,分清各个项目的轻重缓急,逐项稳步推进,一旦条件成熟,再完成系统的集成。切不可不顾条件的限制,急躁冒进,贪多求快。

2、以人为本、注重人才的吸收和培养

一方面我们根据监狱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程度,要适时在全监范围内开展一定的技术培训,使得干警们能够合理运用其身边的各种信息化设备开展工作,提高动作效率。同时,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吸收和培养力度。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性质很强、更新很快的应用学科。要通过监狱的人才招录计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引进一些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将信息技术骨干送出去培训,充实提升监狱的信息技术力量。

3、加强系统开发——自主研发和面向市场

司法部2007年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监狱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平台、一个标准体系、三个信息资源库、七个应用系统。“一个平台”,即网络和硬件平台。“一个标准体系”,即监狱信息化标准体系。“三个信息资源库”,即监狱管理信息库、罪犯信息库、警察信息库。“七个应用系统”,即通讯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监狱管教信息系统、数字化安防监控系统、电化教育及有线广播系统、电子公告系统和狱务公开系统、监狱生产管理系统。监狱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应用系统建立的不完备。目前市场上这方面的软件和产品很多,但考虑到我监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将缺少的应用系统全部购置于市场。按照我监现阶段信息技术人才的配置,完全有能力自己建立和研发如电子公告和狱务公开系统、管教信息系统等。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监狱自有的人力、物力,开发相应的系统。对于我们能力难及的领域,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面向市场配置相应系统和设备。通过自主研发和面向市场结合的方式,可以较好的解决我们现阶段系统建立不完备的问题。

三、监狱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主要目标

1、确保监管安全

监狱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因此监狱一切工作必须以提高改造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监狱工作信息化建设是在传统改造手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

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教育改造手段和内容,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因此,在我们建设监狱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对通讯网络系统、监狱管教信息系统和电化教育系统等方面的建设和改造上,建立起对服刑人员进行管理、教育、考核等管理的网络平台,打好监管安全、公正文明执法的基础,为提高监狱的监管安全防范系数和教育改造质量发挥信息化的强大功能和应有的作用。

2、提高工作效率

信息化的建设的本源就是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监狱开展信息化建设,也是为了给广大的干警提供更好、更便捷的工作环境和方式。我们可以对服刑人员在监狱改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信息,如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信息、改造信息、生活卫生管理信息、家属会见信息、活体采集信息以及对罪犯的考核奖惩信息等进行采集、处理和管理,实现对罪犯改造状况管理的信息化,减少差错几率,更加有效地对服刑人员进行管理和教育,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改造质量。监狱上下的文件批转、公示公告全部网上流传,各项管理报表的审批,分管领导在网上就可完成电子签名。监狱信息化对优化监狱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监狱信息化建设相关措施

1、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

我们监狱目前使用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基本能能满足办公的要求,但是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现有的狱内办公系统协同软件可以进行文件的收发、工作安排和复命、请示和报告,同时还可以完成通知下达、报表批示、电子签名等任务。但在日常应用上,该软件功能局限于文件的传达和简单的传送,建议充分利用该系统功能,从而实现监狱日常办公的自动化、无纸化、网络化,节约办公费用,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监狱管教信息系统

监狱管教信息系统是对服刑人员在监狱改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信息,如服刑人员的基本信息、教育改造信息、生活卫生管理信息、家属的探视信息、心理生理健康信息以及对服刑人员的考核奖惩信息等进行采集、处理和管理,实现对服刑人员改造状况管理的计算机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差错,更加有效地对服刑人员进行管理和教育,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改造质量。该系统涵盖监狱对服刑人员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具有实时、高效、方便、快捷的特点。同时该系统是其他相关应用子系统的存取数据的数据平台和集成平台。监狱管教信息系统把民警日常管理行为规范到计算机上来,服刑人员在服刑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及时的被记录到系统中,所有常用的表、簿、册都不复存在,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调出来打印。这将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3、建立数字化定位监控安防系统

目前,国外很多监狱都建立了数字化定位监控安防系统,我国一些高戒备度的监狱也已经采用或开始采用数字化定位监控安防系统。随着监狱的进一步发展,建立数字化定位监控安防系统也将是我监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定位监控系统利用定位技术实现对罪犯流动分区域管理的自动化。在监狱未来信息化的构建上是重要的一环。定位监控系统主要由定位信息发射装备(防拆卸定位电子腕带)、接收装备和信息分析装备(定位信息交换机、三维仿真平台)组成。干警可通过图形界面方便、实时、精确地掌握各区域人员数量和相关信息,可疑事件发生时,能快速定位报警前后各区域的人员分布情况,同时做出相应处理。定位监控系统具有强大的报警防脱逃功能,例如越界报警、警戒区报警、出入门禁报警和消失报警等。另外,定位系统还有一定的的衍生功能,如通过罪犯身上定位电子腕带的电子标签完成自动点名等。

监控系统的广覆盖率可以辅助定位系统更好的运行。目前,我监的监控对监狱的公共区域和生产区域覆盖率较高,但对服刑人员生活区的覆盖率偏低,对干警日常对服刑人员的管理也造成了一些不便。建议今后加大对服刑人员生活区的监控覆盖率,从而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监狱技防水平。

4、完善电化教育及有线广播系统

电化教育及有线广播系统是采用数字和模拟信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网络和闭路电视系统传送教学音像信号,从而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及对服刑人员进行的各种教育的电化教育系统。近几年我监已经建设一套包括多媒体会议室、各监区活动室、号舍以及生产车间在内的闭路电视线路和音频输出设备,并配置了相应的数字编辑设备、信号输送设备等相对完备的电化教育和有线广播系统。这套设备已经能够满足电化教育和有线广播的需要。目前我们存在的是但对这套系统的开发利用程度很低,未来应充分发挥这一系统的潜在价值。将电化教育引入到监狱中来,甚至还可以和互联网连接,充分利用网上的社会教育资源,实现远程教育,或将我国优秀文化、各类专题教育活动和贴近罪犯改造生活的改造故事以直播手段直观地呈现在罪犯的面前,实现教育改造模式由“单向式”向“互动式”转变。

5、完善电子公告系统和狱务公开系统

电子公告系统和狱务公开系统是指在服刑人员集中劳作、生活、学习场所和监内一部分公共场所(如侯见厅、会见大厅、亲情餐厅等),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以电子公告牌或触摸屏等方式, 面向罪犯或罪犯亲属,用于监狱法律法规的宣传,减刑、假释的公布以及罪犯日常改造情况的公布等。狱务公开系统是体现监狱“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建设的窗口;是监狱坚持严格、公开、文明执法的展现;是监狱现代化文明建设的标志之一;是监狱与社会沟通交流的手段之一。 一般该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有:监狱简介、监狱动态、法律法规、减刑假释公示、亲属查询等。

第二篇: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主题

1.1 数字化档案的特点

2.1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巨大作用

3.1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然性及其意义:3.1 1 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是适应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整体发展的需要。3.1.2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3.1.3 档案数字化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服务。3.1.4 档案数字化建设对促进高校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4.1怎样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4.1.1 权衡费用与价值, 4.1.2 加大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力度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是对数字化档案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和维护的软件系统。4.1.3 加强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建设,4.1.4 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 4.1.5 建立档案数字化建设试点,

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主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 而档案数字化建设对档案数字化建设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是档案管理过程中一场深刻的革命。关于档案数字化理论的研究起源于于美国,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飞速发展,并且逐步在发展中国家兴起。目前,国内档案数字化工作还刚刚起步,还处在探索与论证阶段, 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也刚刚兴起, 且主要集中在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研究领域, 以及一些专门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领域。为了应对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 指导档案部门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 需要分三部分对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档案数字化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技术,OCR技术,数据库技术,存储技术等把传统载体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的档案信息,以数字的形式存储,网络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以实现资源共享,便于档案利用的过程。

1.1 数字化档案的特点

数字化档案是利用现代技术, 将过去和现在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 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 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 并可 供社会共享的, 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数字化历史记录。数字化档案能否满足充分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是否具有原始凭证价值,是其能否作为机构业务凭证用于机构法律、审计、管理等方面业务需求的判断标准;最终对源档案和数字化档案的保管策略和处置规则产生决定性影响,这就需要在不同情境下,根据数字化目的和法律权限管理要求,完善源文件和数字化档案的保管策略,尤其是建立数字化档案的处置范围及其策略。档案数字化的基本思路应该是:档案分类——档案鉴选——技术方案选择——权限管理——档案长久保存,档案数字化活动应该与整个档案管理流程(尤其是档案数字化完成

之后的管理环节)紧密衔接。与传统载体档案相比, 数字化档案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 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

第二, 系统依赖性。

第三, 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

第四, 信息的易变性。

第五, 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

第六, 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性。

正是由于数字化档案的特性, 其利用与传统介质档案相比, 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具体来说, 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使档案载体形式向着多样化发展,必然彻底改进现有 的管理方式,发挥现有管理方式不能实现的作用。

2.1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巨大作用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目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通道,向社会提供数字 化 档 案 信 息利用服务。因此,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应采 用 统 一 的 数字化标准。标准化按照级别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在档案数字化建设过 程中,应首先考虑采用高级别的标准,即使在档案数字化的初级阶段,也应优先采用适用范围尽可能广泛的标准,尽量做到一步到位。而档案数字化的结果是形成便于社会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因此,在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末端服务原则,以服现代化管理务为导向、以利用为目标促进档案数字化工作发展。.要体现服务的特色。应把社会的利用需求作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根本动力,分析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档案用户的信息利用需要,依据馆藏特点确定数据库主题和类型,建立富有特色的专题数据库,提供个性化的数字档案信息利用服务。因为“特色即优势”,特色档案信息资源和特色利用服务往往是赢得社会认同、充分实现档案信息价值的关键所在。要注重查阅利用的便捷性。馆藏档案数字化以后,利用的途径从传统的复印、提供原件的方式转变成依靠计算机、网络进行查阅的利用方式。数字信息查阅的高速、快捷、简便等优势得以凸显,利用者可以打破时间、地域上的限制,不必亲临档案馆便可以利用进入网络的数字化档案。为保证数字化档案查利用的便捷性,档案馆应加强档案网站建设和网络系统的更新维护,确保信息传输、检索、查阅、下载方便快捷。

3.1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3.1 1 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是适应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整体发展的需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以及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的结合,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档案管理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我国档案部门也在积极探索档案数字化建设,国家档案局于1996年把电子文件研究项目列入科技计划,1999年完成了5电子文件归档与归档电子文件管理规范6,同时要求各级档案部门都积极地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在教育部办公厅向全国高校档案部门转发5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0计划6中明确要求高校档案部门应积极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好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积极开展档案工作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建设工作。

3.1.2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数字校园的成功运转,为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崭新的网络环境。一方面,高校档案部门出于自身管理需要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使传统以纸质为载体形式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它以光盘、磁盘作为信息存储的载体,向数字格式转变,形成了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另一方面,计算机大量应用于高校教学、科

研及管理,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进而形成数字化形态的档案信息。面对数量众多的新型形态和载体的数字文件材料,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规范其管理,更好地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成为高校档案部门的当务之急。

3.1.3 档案数字化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服务。

数字化建设是以数字技术和数字化信息资源为基础的建设,当高校档案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后,必将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数字化的档案信息打破了档案利用上的时间概念,可以利用网络的传输便利,提供快速有效的利用服务,使异地档案信息资源传输和利用成为可能,使档案工作社会化服务的时效性、广泛性更加突出,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其次,数字化档案信息还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快速检索,促进各种高新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更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3.1.4 档案数字化建设对促进高校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档案数字化建设,数字化档案的产生,使档案载体形式向着多样化发展,必然彻底改进现有 的管理方式,发挥现有管理方式不能实现的作用。首先,在数字化环境下,进一步改变馆藏档案结构,节省存储空间,馆藏档案信息量得以极限增长。其次,有利于进一步延长档案原件寿命,降低档案原件丢失与损坏的风险,受到损伤的原始档案,其数字拷贝可有补偿原件的作用。数字化可以用某种方法增强原始档案信息,或通过消除档案上外来的污迹、斑痕等改善、恢复原始档案的信息,还可以解决纸张脆化的档案利用问题。

4.1怎样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

数字化档案的特点和利用特点要求我们更新思维, 采用科学的方法, 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利用, 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要做好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利用工作, 主要 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4.1.1 权衡费用与价值, 做好数字化档案的鉴定工作在进行数字化建设过程中, 一定要把握好档案数字化处理的度, 通过对数字化处理的成本、所需费用与档案开发利用的价值、效益进行权衡,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减少日后的管理成本, 如果不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档案数字化建设所产生的价值等于或小于建设所需费用, 档案数字化建设就没有任何意义, 甚至是一种浪费。因此, 在档案数字化建设中, 要讲究成本观念和效益观念。

4.1.2 加大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力度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是对数字化档案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和维护的软件系统。包括数字文件管理系统、数字目录中心管理系统、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等。首先, 要加大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力度。其次,要加大电子文档管理系统建设的力度。

4.1.3 加强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建设, 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利用a.加快档案网站建设。b.加强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建设。不同的档案部门应搞好馆际协作, 在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组织上做好分工合作、组织协调, 注重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 避免重复建设, 并且能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一体化的信息服务, 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1.4 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 加强档案用户教育培训。a.要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b.要加强档案用户教育培训。

4.1.5 建立档案数字化建设试点, 建设数字档案馆a.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试点, 探索、总结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理论。b.建设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馆是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系统, 它

将分散于不同载体, 不同地理位置的档案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 以网络化的方式互

相连接, 提供及时利用, 实现资源共享。它具有虚拟性、馆藏数字性 ( 其信息的记录是采用 数字“0”、“1”两个比特, 其介质是磁性材料或光学材料) 、资源共享性和传输网络化的 特点。

一方面通过网络直接归档。电子文件档案可以在文件办理结案后随时归档,或在某一时间周期定时统一归档,由文件形成部门通过登录系统登录,登录系统调用身份鉴别技术核对身份,确认正确后同意接收。经采集系统接收文件目录和全文,再经检查系统检查确认正确后发送消息给归档单位,将目录与全文分别导入至目录数据库和文件存储系统保存。由档案工作人员接收登记,按事由原则给出档案分类号,设定访问限制级别,以便将来用户查找利用。这样随时归档,一方面可以避免文件漏归,保证归档率和完整率,另一方面也符合电子文件自身的特点,快速便捷,还可以避免档案的流失和病毒的破坏。另一方面通过移交电子文件载体的形式归档。这种归档方式必须有移交凭证,每份电子文件均应在《电子文件登记表》中登记,用于确认电子文件的完整性和原始性,电子文件登记表应与电子文件同时保存。 如果对其内容进行更改,还需要有更改通知单。更改通知单上生产单位、计算机系统、软件名称、盘带规格、更换原因、更换内容、更换人及批准人的详细项目,都需要受到严格的电子文件管理制度的制约。此外,在管理中建立必要的备份,防止信息的丢失和失真,维护电子档案的可靠性。电子文件由于采用电子编码技术,可以编辑修改而不留痕迹,载体无法固定某些鉴定文件原始凭证性的关键信息也可以更改,这些都使电子文件的原始凭证性辨别变得复杂而困难。因此,电子文件在形成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数字签名、信息认证、身份验证和加密保护,保证文件在传输、处理过程中不会出现错误,以确保档案部门收到的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保证电子文件的法律凭证地位。对电子文件的著录也是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获取、核对、分析、组织和记录关于文件内容、结构、背景以及文件系统的信息,才能准确描述电子文件的形成过程和成果。就著录内容而言,涉及文件形成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包括文件形成背景、内容和结构,而且著录的重点也从文件内容转移到文件的形成背景上。

总而言之,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庞大的长期的系统工程, 同时也是一项长远的、艰巨的战略任务。因此, 对于档案数字化建设理论的研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值得长期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仅仅一篇文章的论述是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虽然此前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原则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探讨, 但由于各地的档案数字化建设一直处在不同层次的发展变化中, 论文当中难免有些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加之水平有限, 故论文有些问题探讨的不够深入不够彻底。本人诚恳希望能和国内外同仁共同进一步研究档案的数字化建设问题, 以此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档案工作发展,以期取得更大的成绩, 使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更快的与世界接轨!

第三篇:如何加强我市组织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四平市委组织部调研组

目前,我们正处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正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也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挑战。国家对信息化工作很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步伐。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对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加紧学习网络化知识,党的建设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也都应适应信息网络化的特点。既要积极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又要大力加强管理方面的建设,推动信息网络化迅速而又健康地向前发展。”

整个组织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这两年发展特别快,在干部信息化管理、利用互联网开展党的建设、办公自动化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已经成为组织部门信息化建设的三个主要标志。

一、组织工作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国内部分地区组织工作信息化发展现状

中组部、人事部多次召开全国会议,强调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信息化工作的目标、要求。在机构改革中,增强了信息化工作的机构设置,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干部信息化管理方面,深圳市现在已经建立起包括全市14万干部的信息库,吉林省委组织部已经实现了省管干部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并建立起领导干部的声像信息库,在省委常委会介绍干部情况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利用互联网开展党的建设方面,北京市委组织部于2000年7月1日,开通了全国第一个组织工作专业网站“北京党建”,最近两年相继开通了“鼓楼党建”、“杨浦党建”、“南京党建”、《支部生活》、《组织人事报》电子版等40多家“红色网站”,此外,各省、市级党委职能部门还有一批职能工作主页。网站的访问量直线上升,南京市委组织部在网络党建方面已经形成了规模,它下属的县(市)区有8家都建立了网站,而且网页链接到乡镇一级,业务拓展到干部任前公示、网上人才招聘等各个方面。南京市委组织部和湛江市委组织部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网络党建”这一新名词,可以说,各级组织部门在利用互联网开创一个党建工作的全新领域即“网络党建”方面已经开始起步,并且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在办公自动化方面,深圳市委组织部和北京市委组织部实现了“网上办文”,在公文的查阅、流转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组织部门的办公效率。

(二)我市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部的信息化建设于今年正式起动,三月初部里成立了信息管理中心,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点和职能。经过多次论证,我们认为加强我市各级组织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应该首先立足于建立健全管理权限范围内的干部信息库,从县级领导干部信息化管理方面进行突破,逐步扩展到办公自动化以及网络党建等方面。今年,部里投入了宝贵的资金,于今年8月份在中心内部建成了局域网,以后根据工作需要还将逐步扩大联网规模。围绕干部工作重点,我们做了几项重点工作,现在已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是对全市县级领导干部信息实现了建库管理。从今年3月份开始,我们从干部工作的实际出发,制定了县级领导干部的信息采集表,对涉及到的县级领导干部100多项信息进行了认真采集和校核。后来在为准备机构改革数据时,相关科室又把干部信息重新审核一遍,干部监督室还做了最后的认定。从实际效果看,这种采集信息的方式比较好,从运行情况看,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在领导干部信息可以做任意组合条件的查询,比如想查看55岁以上的、正局级的、工龄30年以上、任正县级10年以上、市直的领导干部,只需比较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除此之外,在干部工作的日常工作方面,如名册管理,干部任免审批表的打印等都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

二是建立了后备干部信息库。在全市第一批公开选拔后备干部考试结束后,我们认为应该以此为契机,对参加考试的人员进行建库管理。后备干部信息库是加强干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备干部进行建库管理,对建立一支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调整领导干部结构和做好后备干部队伍的动态调整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是编制了干部档案管理软件。编制这套软件是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创新工程。干部档案工作是干部工作的基础,干部信息的延伸则是档案,档案又是现行工作的主要信息源。所以加强干部档案管理,实现干部档案工作的办公自动化,对于提高组织部门的干部工作的管理水平将起最直接的影响。在干部档案管理的常规工作方面,我市的干部档案管理基础比较好,达到中组部一级的就有3家,但是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与干部管理工作还有脱节、不适应的地方,所以必须把干部档案纳入干部工作正规管理的重点环节来抓。干部档案的信息化是干部工作信息化管理的重中之重,越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就越要重视干部档案这一重要信息源的管理。这套软件的编制完成,将改变干部档案的日常办公方式,比如在查档这个环节,只需按几次鼠标,就可以查阅常用的干部信息,在收集归档材料这个工作量特别大的环节上,只需输入材料的名称和类别就可以自动归入干部档案,再配合使用干部档案的扫描件,将对干部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将起到革命性的变化,以后的干部档案管理的工作量就可以承受,在无特殊情况下,再不必查阅干部档案的原件,可以有效地避免更改干部档案等情况发生。

总的看,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可以说在信息化建设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已经走在全省其他市州的前面。但是,我们所做的工作也仅仅是刚刚起步,要真正走向正轨还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同时我市的整体发展仍不均衡,目前只有双辽市委组织部在干部信息管理方面做的比较好,其它县(市)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所以要实现我市组织系统信息化管理道路还很长。

二、要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几项主要工作

(一)核心是对干部实行建库管理

一是要建立健全干部管理权限范围内的领导干部的信息库。我市已经建立起了包括干部的基本信息、简历、职务级别、学历、学位、工资变动、奖惩、配偶等10个信息集,档案扫描件信息集正在采集,今年为省委采集市级领导声像信息后,市委组织部可以借鉴省委组织部的做法逐步建立起四平市县级领导干部的声像信息集。涉及到领导干部的这些信息集全部建立完成后,基本上可以满足干部工作需要。各县(市)区在建立领导干部信息库时,考虑到工作量特别大,可以首先采集可以满足一般需要的几个主要信息集,相对次要的可以分批建立。

二是建立起所管干部档案人员信息库。我市各级组织部大多采取档案的集中管理,四平、公主岭、双辽、梨树所管档案都超过10000卷,要建立这么庞大的人员信息库,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建立这个信息库时,对干部个人采集的信息不宜太大,否则在日后信息维护方面很可能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是建立起管理权限范围内的,还是干部档案管理范围内的干部信息库,各级组织部要量力而行,根据我部的实际,可以考虑建立四平市的公务员队伍信息库。

三是要建立起后备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知识分子信息库。这几个库同样对于提高组织部工作档次有直接益处,它的建立相对来说工作量要小得多,在建库时可与所管干部档案人员信息库同时建立,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建立党员库。党员库的建立,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党内统计工作现在已经实行建库管理,这方面我市的基础比较好。

五是建立单位、组织信息库。这两个库是最容易建立的,在机构改革后要重点对各种编制、领导职数信息进行采集,这项工作主要是做好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

这些工作虽然工作量非常大,但只要规划好,从目前各市各级组织部的人员特别是档案管理人员看,大部分是可以在近两三年内完成。

(二)关键是要理顺工作流程。这项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从市委组织部看,涉及到的就有干部调配、任免、工资审批、干部审查、出国审批、干部档案、干部教育、发展党员等环节。在建立起信息库的前提下,由于信息的来源非常广泛,信息的维护的工作量又很大,要做好信息的及时更新,就要求必须做好与人事、纪检等形成归档材料的部门的协调工作。

(三)基础是做好干部档案日常办公自动化。所有要建立的信息库,信息源基本上都来源于干部档案,可以说干部档案工作是整个信息化建设当中最重要的工作,那么,如何实现干部档案办公自动化?这里主要的工作是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干部档案的提供利用这两项日常工作,今年我部与金鹰公司联合开发的《干部档案多界面管理系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编制的,这套软件的功能可以满足我市各级组织部及各机关单位干部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所以,要做好这套软件的推广应用工作,同时也要重视软件的培训工作。

(四)前提是处理好保密与安全的关系。大量的涉密文电、档案如何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怎样通过网络进行存储、传递和有限共享?信息利用与安全保密之间的矛盾,是各单位都在设法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提高机关办公自动化水平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这就需要正确认识保密与各方面业务工作的辨证关系,既不能不重视保密工作,认为无密可保,或片面相信软、硬件产品自身的安全机制,又不能教条地看待保密工作,只要是涉密信息就锁好看牢,限制了信息的应用,这些都不是正确对待保密工作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建立起一整套的保密、系统安全、备份等制度。只有制度健全了,保密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五)下一步是办公自动化。这方面我部的条件比较成熟,一是各科室都配备了电脑,二是使用电脑的水平可以完成正常的操作,三是部内已经建成了局域网,四是办公自动化软件有选择的余地。做好我部的办公自动化,主要是要充分发挥局域网的作用,实现信息共享。

三、信息化建设的几个难题

经过我部一年的实践,综合全市信息化管理的各方面情况,我们认为,做好信息化建设必须要面对、必须要攻克的有以下几个难题。

(一)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这里主要有两个意见,一是认为缺少资金,不可能搞联网,搞信息化建设更是以后的事。二是认为目前工作还可以,还不用搞信息化,没什么必要。分析以上两种意见的实质,我们认为,这里主要原因还是有的领导对信息化还不够了解,还不知道怎么来搞信息化建设,另外,信息化建设是一套系统工程,它将不可避免地冲击习惯势力,要想改变一些组织工作的流程还是相当困难的。当然,搞信息化建设必然涉及到资金的落实,尤其是在我市目前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资金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但是,是不是财政紧张就意味着就不能搞信息化呢?这里需要明确一个观点,搞信息化建设不一定非要联局域网,也不一定非要投入大量资金。最小配置只需一台电脑,再配备中组部的信息管理软件和我部的干部档案管理软件就可以做基础工作。

(二)整体推进难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在几个县级组织部普遍落实资金有一定难度,二是所管理的干部档案量太大,三是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所以,要建立一个覆盖我市各级组织部门的信息网络,确实还有相当大的难度。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制定整体发展措施才能实现。

(三)数据维护难的问题。

数据库能否进行及时的维护、更新,直接决定组织工作信息化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对这么大的信息量要做到及时更新,一方面必须协调好同各方面的信息来源渠道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必须做好相关工作流程的理顺工作。

(四)人员配备难的问题。能否将一个单位的信息化工作做好,核心因素之一就是人。一个信息系统能否真正投入应用,服务于本单位的主体业务,有没有胜任的系统管理者是问题的关键。搞办公自动化需要具备现代管理技能的新型人才,否则便失去了主体因素。从目前我市各级组织部门人员情况看,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人还非常少,所以要力争在单位内部挖潜,大力加强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抓紧培养能够担当这项工作的人员。由于信息工作岗位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既要熟悉组织人事业务知识,又要懂得计算机技术,所以要尽量保持

人员的稳定,避免出现工作不连贯、滑坡情况。

第四篇:高校共青团工作信息化建设及其途径的研究

内容摘要

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对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信息学科优势和学校信息网络平台,我们开创性地完成了“网上双全会”和“网上团员注册”这两个共青团工作信息化建设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题立足这些实践,进一步对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对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

共青团 信息化 电子团务 影响力 渗透力 网络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共青团工作的信息化,是信息时代对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最新课题,也是共青团工作适应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共青团工作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科学管理和有效整合各种共青团工作的资源,高起点、大范围地提高共青团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新视点、多角度地塑造信息社会共青团工作的组织形象,适应性地定位和构建“信息社会氛围”内共青团组织面向广大青年团员的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从而最终形成共青团组织适应信息时代的一整套运作机制和工作方式,实现战略性发展。

共青团信息化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将引发共青团工作格局、方式、观念的重大转变,将为共青团工作最终发展成为类似与“电子商务”的、与“电子政务”等新兴组织模式相适应的“电子团务”形式铺垫最扎实、最根本的基础。在此背景下,上海大学信息学科团委于2001年10月在上海大学“建设绿色信息化校园”方针的指引下,借助“网上双全会”刚刚闭幕的契机,紧紧围绕着实施“电子团务”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与必要性等一系列问题,在上海大学内开展了广泛的调研。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开展“电子团务”是创新共青团工作方式的必然选择

对本校27%的学生的调研结果显示,近九成的团员青年认为现行的团组织活动缺乏新意、缺乏内容,反映不出团工作的综合优势,与现有团员青年的实际需求有距离,急需进行深层次、高起点、适应时代特征的改革。同时,99.5%的调研对象认为高校必须优先开展信息化建设,使网络的运用与高校的正常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最大的综合优势。

目前,共青团传统工作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青年发展的实际要求。如,团组织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者角色,与青年追求合理性平等的价值取向存在着矛盾;团组织活动方式的过于单一和活动信息量的匮乏,与青年认知客观世界的迫切需求以及对各种有效信息的重视程度存在着矛盾,与青年选择的多样性追求也存在着矛盾;团组织运作的工作状态与实施机制过于固化,与青年希望发挥能力优势得到社会认同并在组织内部获得价值的体现存在着矛盾。

开展“电子团务”,是我们迎接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共青团工作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共青团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绝不仅仅意味着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充分利用,不是简单地添置几台上网的电脑,不是做几个网站一挂了事,也绝非是仅仅构建几个青年网站供青年人浏览,而是应当把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与共青团组织教育、引导和服务的功能以及共青团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有效地联系起来,提出适应时代、适应青年的共青团工作的新定位与新方法。

(二)共青团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探索

1、设计基本流程

2001年5月,信息学科团委率先提出“建设绿色信息化校园,让党团精神在网络中传播”系列活动的构想,并设计了共青团工作信息化建设具体的系列活动流程图(图一)。同时,团委又提出了要把加强信息化建设与团的自身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团的组织建设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工作的有序性,通过信息化手段规范团的各项工作,实现工作的连续性、开放性;团的活动建设要实现从重“量”到重“质”的转变,要把活动的重心放在寻求工作有效性上,要开展有丰富内涵、有时代特征、有同学需求的团活动,一厢情愿的活动不搞,场面上的文章不做。

共青团工作信息化建设流程图(图一)

2、开展网上“双全会”

2001年6月,信息学科团委召集部分同学完成了学科团委主页及学生会主页,首次把团学工作和网络联系起来。网页内容涉及党团工作、教育、学习、生活、求职、娱乐等各方面信息,在丰富同学课余生活的同时,也达到了对外宣传党团知识,占领网络思想阵地的目的。在此基础上,2001年7月,信息学科团委在学校校园网的网络平台上召开了全国高校系统中首次网上团、学大会——上海大学信息学科第一次(网上)团员大会和第一次(网上)学生大会。积极探索“以铸造网上学生的团、学生活空间为目标、让团学建设工作在网络中开花结果、让团学精神在网络上有效传播”。

3、试行网上团员注册

在学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信息学科团委新一轮信息化团学活动建设和共青团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又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成功举行网上双全会后,2002年7月,信息学科团委正式推出了网上团员注册活动,在全国高校系统中首次把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工作放到网络平台上完成。共青团工作信息化建设实现“电子团务”的目标任重而道远,“网上团组织生活” 将是我们下一个建设目标。

(三)高校共青团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体会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越来越依赖网络的同时,网络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方便,在网上选课、网上教育、网上查分等都显示出无穷的魅力。传统的共青团工作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迟迟与网络擦肩而过,仍旧延续传统的运作方式,而且有些已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团员青年通过网络的途径开展共青团工作,轻松浏览团内学习资料,通过键盘发表感想,通过BBS观看留言,这比起千方百计将人员聚在一起,开会讨论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这种轻松、舒适、惬意、高效的网上方式决定了开展共青团工作信息化建设和实现“电子团务”的群众基础。

网上双全会的组织形式突破了以往传统概念上的会议模式,尝试在网络平台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来实现相应的功能,充分发挥出网络的便捷性与直观性,让广大的党员、团员、普通同学克服限制,跨时间、跨空间地行使他们的权利,履行他们的义务,通过网上身份验证,进行投票表决,议案讨论,浏览党团建设成果,参与社团活动,参加党团知识在线问答等,真正做到互动与全局参与性。

网上团员注册比之以往以手工完成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它免去了烦琐的团员证收缴、审核、登记、盖章、校对等步骤,既缩短了工作周期又减少了人力消耗,大大加强了共青团工作的有效性。其次,网上注册所留下的是电子数据,比起以往纸张的注册大表,在资料保管和资料再利用方面又方便了很多。再次,以往手工注册,仅仅是几个团干部的事情,现在网上团员注册把注册权交给每一个团员,他可以把自己一年来的功过都注册上来,把所谓的例行公事的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变成内容丰富的团组织活动!

“网上双全会”和“网上注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把传统意义上的会场和工作场所搬上了INTERNET。在这里,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参与各类团、学活动并可发表意见、建议或言论,省却了烦琐的召集、联络、会务筹备等各项工作,减轻了场地、时间、精力上的浪费等,提高了组织工作的时效性、学生工作的自主性,并且通过创建普通团员群众与学生干部和团委教师的bbs,让团的领导与团的基层群众真正互动起来,让上级领导更准地了解广大基层团员的需求。

三、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高度重视“电子团务”建设

近两年来,“电子政务”随着“电子商务”的流行被政府部门摆到一个迫在眉睫的位置上,各行各界都对“电子政务”的实施投入了极大的关注。相比之下,人们对于“电子团务”的关注就实在太少了。虽然,陆续有各级团委或团组织提出了“电子团务”的概念,但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缺乏有力的指导,真正实施的更是凤毛麟角。

(二)加强“电子团务”理论研究

初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共青团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团务”的建设尚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还需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索。尽管已经有关于“电子团务”等方面的理论出台,但这大多数是参照“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相关理论而产生的。其实,团务和商务之间、团务和政务之间还是有很多差别,在实施过程中并不适用。这就使共青团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团务”在操作和实施时,明显感觉缺乏理论的指引。

(三)完善技术维护和配套管理

由于共青团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团务”在保密性和安全性的环节上无须象“电子政务”那样高要求,因此以高校学生的专业实力,完成网络平台的构建之类软件问题是比较简单和迅捷的。但在相关硬件配套和维护配套等问题上,明显感觉到对共青团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团务”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在基层。

第五篇:关于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艾保国

在党建工作中导入信息化建设就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网络为平台,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其他日常管理工作,实现“党的工作网络信息化管理”。它是新时期党建工作在工作领域、工作手段和方式上的创新,是时代与科技发展给党建工作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是党建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为推进党的现代化建设、拓宽党建工作领域、实现党建工作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十堰部件厂党委利用工厂局域网,进行了党建信息平台建设探索,初步建成了具有部件特色的党建信息平台管理体系,打造了党组织和党员学习生活的课堂、交流互动的平台、自主管理的园地,企业党建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

提高党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

1、有助于党员和组织之间的交流。随着党员队伍构成趋于年轻化和高学历的特征,党组织中有些党员特别是新生代的党员感觉在党内表达意见和建议形式繁琐,而有了党建信息化平台的帮助,新生代党员可以更好利用自己在电子操作上知识更好更快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党建事业出力,这也有助于提高党员的组织归属感。

2、有助于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效率。有利于推动党务工作业务流程化、党建业务操作便捷化、党建工作交流实时化和党建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实现党建信息管理、思想教育、服务功能一体化建设,是广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了解党建信息、交流党建经验、研讨党建理论的重要载体,鼓励员工群众参与党的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

3、有助于促进党务公开的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在逐步扩大党内民主的工作中,发挥出传统党建手段无法发挥的作用。党建信息化窗口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经常性、亲密性互动,有效实现了普通党员在党内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对于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对于监督和规范党员领导干部行为、减少权力寻租、加强自我约束,对于畅通沟通渠道、强化监督效果,都具有重要作用。

党建信息化建设在东风德纳车桥十堰部件厂的初步实践

东风德纳车桥十堰部件厂党委从2006年开始对党建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

1、构建党委与党支部党建工作信息平台。作为合资企业,十堰部件厂党委于2006年开始打造十堰部件厂党建信息平台,按照“操作简便、美观大方、高效实用”的原则,数次组织网络技术人员和政工人员召开党建信息平台建设专题会议,确立信息平台栏目设计、功能配备、后台管理等具体创建方案及网页外观、结构、内容设计组建党建工作信息网络。相继开展网站管理员、信息员队伍培训工作,指导基层党支部书记和组织委员进行信息处理和页面更新,保证了党建信息准确、及时在网上发布。

2、不断完善党建工作信息平台的模块。党建信息平台包括管理基础、管理重点、管理回顾三大板块由初期的12个模块扩充到现在的18个小模块组成。基层党支部党建信息平台与党委一样设置了三大板块,由当初的18个模块扩充到23个小模块组成,基本涵盖了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工厂党委既可通过利用党建信息平台,将党委和上级各种文件、通知等实现网上传达,对各支部工作实现网上检查考核,推动办公无纸化。通过这个信息平台可以登录到任何一个支部查看党支部的工作情况,实现了党务工作业务流程化、记录标准化和信息公开化。

3、借助信息阅览检查基层党建工作。通过近几年在党建工作中利用信息平台推进工作,达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预期目标。十堰部件厂党务室主任李世平说:“以前,我到基层党支部检查,一家一家去跑,效率低,还不一定能找到问题;现在,我每天早晨一上班,通过网络平台浏览各个党支部的方针管理板,可以带着问题下基层,减少了介绍的时间,提高了实际工作的效率。”

借助信息管理平台导入方针管理后,对党委工作和基层党支部各项工作设定必达目标和挑战目标,实施数据化管理,定期进行诊断(评价)和考核,解决了以往党建工作看似软任务,看不见、摸不着,难以量化、不好考核的问题,并按照PDCA循环的方法持续改进党群工作。目前,在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两地三厂内,只要使用计算机的员工,在网络平台上输入登录密码,就可以浏览到十堰部件厂党委和所有党支部的电子方针管理板,每个党支部的工作情况,在电子方针管理板上一目了然,真正实现了党建工作信息化和党务公开。

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如何充分利用好现信息平台技术,更有效地推进提升企业党建信息化水平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把党建信息平台真正建设成为一个有特色、有影响、有地位的“红色网站”,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党建信息化建设要循序渐进。建设好党建网络信息平台,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模式进行推进,要设定不断完善的总体计划,稳步地向前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平台的内各个模块信息量的饱满,可以避免一些模块长期空白,影响党建信息平台的点击率。

2、党建信息化建设要不断强化功能。一是强化党建信息平台的传播功能建设,充分发挥出红色网络阵地的作用。二是强化党建信息平台的实用功能建设,要进一步充实党的基本知识、党务工作指南、基层组织建设等以指导基层党建工作。三是要加强党建信息平台的互动功能建设,增强信息平台的互动性和吸引力,听取党员心声,征求群众意见,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的透明度与参与度。

3、党建信息化建设要实现常态运行。一是基层党组织应指定专人担任党建信息平台管理员。党建信息要及时更新、及时发布,同时要加强党建信息监管,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可信性、合法性。二是要建立党建信息平台常态运行工作机制。加强党建工作信息的日常管理,保证党建工作的连续性和长期性。三是要建立信息平台管理考核评价机制。每季度定期公布各单位党建信息更新数量和特色工作,建立信息质量评价体系,把考评结果纳入全年党建目标考核内容,作为基层党组织和个人创先争优的重要依据。

4、党建信息化建设要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者素质。一是要着力培养一支专兼职骨干队伍。基层党支部成员尤其是党支部书记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操作知识,掌握利用信息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技能。二是要定期召开业务交流。工厂党支部间要形成党建共建的氛围,增强工作经验交流,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基层党支部党建信息化建设。三是加强党建信息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党建信息化建设与其他工作一样,需要通过不断地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要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地完善和发挥党建信息化网络平台的作用,提升党建工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禁毒防艾活动总结下一篇:学校环保事故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