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档案管理活化档案资料论文

2022-04-11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深化档案管理活化档案资料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于中小学档案管理来说,档案管理信息化将成为今后档案管理工作的趋势。然而就目前而言,中小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自身管理水平不高、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等问题。

深化档案管理活化档案资料论文 篇1:

谈高校筹建校史馆的意义

[摘要]本文从江苏理工学院校史馆的筹建谈起,介绍了校史馆建设的作用和意义,阐述了高校校史馆建设对档案工作在丰富馆藏、档案资料的价值挖掘、规范档案管理等几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校史馆;意义

江苏理工学院自1984年筹建,至今已走过30多个年头,在此期间,学校几经变迁,几易其名,2012年11月,定名为江苏理工学院。2015年,为反映办学的艰辛历程,展现办学特色,学校决定筹建校史馆。笔者从筹建的实践中感到,建立校史馆不仅能展示学校的办学历史,回顾和纪念学校所走过的峥嵘岁月,更对档案工作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一、校史馆是体现学校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窗口,是学校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

校史馆以本校师生为日常主要的观众和参观对象。通过丰富多彩的图文、实物展示,以办学的历史脉络和特色为主题,激发师生“知校、爱校、荣校”的情感,把握学校铁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教育师生为学校的改革作贡献。同时,发挥其社会宣传功能,通过校庆、学生开学、友人来访、兄弟院校交流等活动,宣传弘扬学校的办学特色,悠久历和文化底蕴,加深社会对学校的了解,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二、校史馆是校园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础,高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神圣使命,高校档案记载了高校多年的办学条件历程,如何从高校发展的历史档案中寻求文化的沉淀,展示其历史的痕迹,校史馆的建设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史馆记载的是一所学校创设、变迁、发展、壮大的历史,是校园文化的溯源及载体,是学校应当倍加珍惜、永存传继的精神财富。通过校史馆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传承和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有利于学校不断积淀和充实校园特有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学校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史馆通过图片、视频、文字及实物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再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校风、校训,弘扬了学校的传统文化,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通过向师生展示学校创办和发展的艰难历程以及教学、科研的丰硕成果,向校友及师生传递着正能量。让他们不仅了解学校的文化内涵,还会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工作习惯。只有这样,为人师表的教师才会更加敬业爱岗,为祖国培育下一代更加尽职尽责;青春年华的学生才会品学兼修、更加志存高远、努力奋进。

江苏理工学院虽然不象一些百年高校,拥有悠久的历史,但历经三十年风雨,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大学精神和文化。学校始终坚持“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理念,按照“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分型培养”的人才培养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秉承“厚德、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教导师生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和良好修养。

三、校史馆的建立是丰富高校档案馆藏的重要途径

校史,即学校的历史沿革,校史馆的建立,离不开大量夯实的校史资料为支撑,为此学校开展了多种渠道的收集工作。通过网络公开征集、成立校友会,拜访退休老同志等形式,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大大充实和丰富了档案馆藏,弥补了原有实物档案不足的现状。比如,有校友提供了学校从常州职业师范学院,改名为常州技术师范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到现在的江苏理工学院各个时期的校徽、第一批毕业生的毕业证书和成绩单,校友聚会的照片,后来合并的原江苏省会计学校的毕业生提供了会计专业的教材,会计作业分录纸等教学用具。退休老同志提供了学校创办初期的教案、讲义,有价值的证书、奖品、奖状以及学校旧址的建设物、设备等历史照片。这些珍贵的照片、实物,真实地反映了学校历史发展、变迁历史面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四、校史馆建设是规范高校档案管理的助推石

校史馆的建设,除了通过网上发布征集、成立校友会,及向广大师生等多种形式收集各种反映学校发展历史的照片、实物、文件材料外,更加离不开对高校档案馆藏信息的深入的挖掘和开发。

在江苏理工学院校史馆的筹建中,筆者作为档案馆工作人员,通过对档案的整理挖掘,向校史馆筹备小组提供了大量珍贵的文字资料和照片。例如,学校经历三次更名,两次并校,各个时期各个校门的旧址照片;学校召开历届党代会,校代会的照片;学校杂志创刊号;历届毕业生合影;历届领导班子更替,组织机构的增设变更材料;学科及专业设置发展变化的材料,学校在各级各类报纸上刊登的报导;学校及师生员工获得的重大荣誉证书;重要领导的题词;并校照片以及能反映学校各个时期在党建、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校园文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的数据、文字、声像材料。这些宝贵的材料真实地再现了学校从筹建新校,艰苦创业到探索发展,强化特色,努力奋进,质量立校,提升内涵,转型发展的艰辛历史,充分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历史沿革、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主要成就。

在校史材料的搜集过程中,也出现了少量资料查找不到的情况,比如第二届党代会的照片居然在照片档案中是个空白,虽然后来通过个人征集找到了,但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收集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学校发生的重大事项,一定要注意及时收集归档,否则一旦缺失,会造成永久的遗憾。另外对于照片档案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对近年来的数码照片进行编号著录外,更要启动对历史照片的数字化工程,保护历史照片,特别要注意的是照片档案文字说明的填写,一定要力求准确真实,要能完全地反映照片信息。包括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拍摄者六项要素。否则在使用时会照成查找困难,主要人物无法辩识的情况,影响照片档案的利用。

五、校史馆是高校档案工作获得生机的有利途径,开辟了档案信息为学校、社会服务的新窗口

高校档案馆室收集存放的是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党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处理、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记录。作为一所高校发展历史的积淀和原始记录,是高校科学文化知识存在的重要形式,具有与生俱来的文化内涵与品格,构成了校园文化传承和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文化财富和高校整体文化的基石,是加快知识创造、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资源。而这些资源更多是隐性的,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和利用。而校史馆的建立刚把这个宝藏显现在人们的面前,通过提炼、加工,有效地对馆藏档案进行了整合、编研,从而使档案管理“深化”,使档案资料“活化”,更直观地将有价值的档案信息通过陈列、展览等形式,面向大众,改变了人们心中对档案的传统形象,掀开了档案的神秘面纱,最大化地发挥了档案的价值。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形式不再简单地拘洗于提供纸质书面的材料,它可以更为生动、形象,档案馆室也不再是简单的收集和利用,而且,通过校史馆挖掘、展示,实现档案资源的信息共享,通过校史馆这个平台让学校对档案工作有了新的认知,为档案工作赢得了重视和认可,也打开了档案工作的新局面,开辟了档案信息为学校、为社会服务的新窗口,使高校档案工作获得了生机活力。

综上所述,高校校史馆是记录历史、传承校园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是编研校史的重要机构,是学校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是丰富档案馆藏的重要来源,是档案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作者:陆静一

深化档案管理活化档案资料论文 篇2:

中小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于中小学档案管理来说,档案管理信息化将成为今后档案管理工作的趋势。然而就目前而言,中小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自身管理水平不高、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等问题。作为一名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者,通过对本地区中小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一些具体应对措施。

一、现状分析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就目前中小学档案管理现状看,大部分学校领导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和长远的发展规划,始终无法从战略高度去认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一些学校领导片面地把精力和眼光投入到学校教学管理上,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关心甚少,支持不够,从而导致了大部分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出现政策上缺少倾斜、经费上缺少支持的尴尬局面。

2.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从学校领导到教职工没有正确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涵,错误地认为信息化即单纯的数字化,甚至一些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为只要有计算机进行目录管理就是实现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却未加了解和研究,以至于得不到领导的理解和支持。

3.档案信息化基础业务建设薄弱。主要表现在:(1)重纸质文件的收集整理,轻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致使许多有价值的电子文件丢失。(2)大多数学校只是停留在维持档案日常的简单管理上,没有使用专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3)目录数据库不健全,不少学校只有单一的文书档案目录数据。(4)档案数字化工作滞后,多数学校未建立室藏档案数据库,查找利用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学校现代化教育管理的需要。(5)未充分利用校园网来提高档案信息的管理效率。

4.档案管理信息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飞速发展,必然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大部分学校在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上力度不够。在人才结构上,既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管理技术的综合型人才所占比例偏低。在档案管理人员配置上,没有规范的章程和标准,缺少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由从事其他工作的教职工兼管。

二、几点对策思考

1.加强重视和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学校领导应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健全领导体制,从组织上保证档案工作顺利开展。明确专兼职档案人员,定期听取档案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将档案人员的培训以及系统的维护费用列入到相应项目的预算中,使得档案信息化建设正常运转。还应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把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到相关人员的考核中。

2.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新时期的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树立“业务精通,爱档如珍,维护历史,兢兢业业,服务现实”的理念,积极参加档案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了解和把握信息化发展对档案事业的影响和要求,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在学校现代化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拓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工作思路,提升档案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档案人员也要加强宣传,争取领导支持和提高社会对档案信息化工作的认识。

3.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业务建设。具体措施为:(1)制定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应建立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对文件的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过程都要进行全程管理,制定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和电子文件管理制度,规范重要场所(如机房、库房等)的出入规则等。(2)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首先应面对学校工作实际,拓宽收集内容,严格执行归档制度和操作规程,从业务流程上加以梳理。其次应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实行全过程监督指导。(3)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其优点是:以“件”为单位的立卷方法便于文书档案的立卷、接收、鉴定;在档案的保管期限进行调整时,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工具的调整、删改;具有遗漏文件的补漏增缺、保持文件的历史原貌和利用档案资料检索简便、准确率高、文档贮存保密等优点。(4)结合实际,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因此,档案工作人员不但要加大档案编研力度,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同时要深化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丰富室藏资源。

4.建立一支具备信息化管理能力的档案管理队伍。档案管理队伍的素质对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档案队伍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是档案部门的重中之重。档案工作者不仅要熟练掌握档案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计算机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档案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档案工作者应加强责任心,正确认识信息化管理档案的意义、特点,自觉增强工作质量意识。

学校档案不仅具备一般档案的特点,同时也有一些其他档案不具备的特性——专业性、周期性和分散性。而信息管理技术恰以其方便、快捷、开放,为学校的档案管理开启了新的窗口。因此,大力推进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无疑是活化档案、发掘档案价值以服务广大师生、推动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赵明彤

深化档案管理活化档案资料论文 篇3:

优化选拔培养机制加强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人才资源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已经成为业界共识。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加强和搞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既是当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众多国有企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结合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后备干部建设实践,从后备干部选拔、培育和管理三个方面,对国有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进行分析探讨。

一、后备干部的选拔

(一)选拔方法

根据现有的国有企业人员管理体制,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两级后备干部分别采用不同的选拔方式:公司级后备干部选拔由上级部门组织,人选主要通过民主推荐、考察审定的方式产生;中级后备干部选拔由国有企业自行组织,选拔过程中多引入竞争的方式,可将其归结为“五关六步”工作法,“五关”是指资格审查、专业素质测试、领导面试、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公司党委审定,“六步”是指推荐加“五关”的五项内容。

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中级后备干部的选拔过程中注重运用了两种方式,将尽量多的优秀中青年干部纳入考察范围。首先放宽入选范围。如2009年3月,投资集团启动深化组织、劳动、人事三项制度改革,对集团公司总部所有包括中层管理岗位在内的126个岗位全部实行竞聘上岗,参加竞聘人员的范围从投资集团总部扩大所属18家全资、控股企业,通过拓宽干部选拔范围,促进了投资集团人力资源的活化管理,激发了基层青年人才的活力。其次运用多种选拔途径,更加广泛地发现人才。选择采用领导推荐、单位民主推荐、公推、自荐四种方式进行,拓宽了投资集团发现和选拔人才的视野,为更多人才提供了展现自身才能的机会和平台。

(二)注意事项

为使选拔过程公平公正,选拔结果科学合理,在选拔工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后备干部选拔开始前,必须先对各层级现有和需要的干部职数进行分析,做好后备干部人员规划,提出需要配备人选的数量和培养方向。二是注重克服公开选拔过程中出现的表现与实际不符的现象,既要做到公开公平,又要做到全面客观地评价人才,将临场发挥与日常表现结合起来。三是要将定期选拔与不定期选拔结合起来,将一届领导班子任期或三年作为一批后备干部的培养期,班子到届或每隔三年开展一次后备干部选拔。对上个培养周期结束时未培养成熟的后备干部,也将与各种形式推荐的人员一起重新参加后备干部选拔。在后备干部培养期间,将结合公司发展、人事变动情况,按需补充后备干部。四是将各级正职后备干部的选拔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日常项目确定下来,建立一套完善的系统,防止出现到使用时就感到副职易配、一把手难选的现象。

二、后备干部的培养

(一)培养方法

一是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后备干部培养应从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着手,提高后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知识水平。投资集团后备干部的理论培训工作以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集中培训和送外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分层次对后备干部进行轮训。集中培训以思想政治素质、综合知识培训为主,送外培训以业务知识培训为主。理论培训应贯穿后备干部培养过程的整个三年。选拔结束后对入库人员进行综合知识集中培训。要进行培训需求调查,针对培训需求情况不定期召开前沿理论知识讲座,并按需开展后备干部外派学习。如投资集团通过不定期在星期五开办“广投讲坛”内部讲座,邀请全国各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讲授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等知识理论,为后备干部搭建一个文化、知识、经验学习交流分享的平台;同时,积极组织后备干部到其他大型国有、民营、外资、合资企业参观学习,注重开阔视野,提高现代管理能力。

二是工作实践锻炼。当前,国内企业常用五种实践锻炼方法对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定岗压担、多岗转换、上挂锻炼、下派任职、应急磨砺。企业应结合实际,针对经营销售、人事党务、技术研发、生产采购、战略财务五类不同培养方向的后备干部分别采取其中几种方法进行定向培养(见表1)。其具体操作方式是:①安排后备干部到重要岗位上经受考验、制定较高目标对后备干部加压培养;②开展不同岗位分工之间的交流,包括跨类别之间的交流,如政工到行政、行政到政工,研发到生产、生产到研发,进行多岗位培养;③开展基层到机关、机关到基层,子公司到本部、本部到子公司,工厂车间到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到工厂车间的上挂下派培养;④有意识地让后备干部面对突发事件去解决矛盾,进行应急磨砺能力培养。针对后备干部培养,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后备干部因地制宜实行上挂、下派、外派、交流或轮岗多种锻炼,为后备干部提供发挥才干的舞台,促进后备干部的成长,提高后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工作的能力,同时,集团公司借推进项目贮备和建设之机,把项目建设作为人才成长的摇篮。

(二)注意事项

一是后备干部培养要有计划性。后备干部一经确定,就要以其今后上岗所必须达到的政治素质、知识结构、管理能力、专业水平为目标,制定分阶段培养计划,并把培养计划真正落到实处。层次越高的后备干部,其培养计划性就应越强。因此后备干部培养应与后备干部选拔周期相统一,三年一个整体发展规划,一年一个详细操作计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二是后备干部培养要有针对性。在对后备干部进行实践锻炼前,必须对后备干部个体进行分析,了解其培训需求,结合实际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对已经过多岗位锻炼、工作经历较为丰富的后备干部,主要采取现岗位锻炼的方式,明确目标任务,严格要求;对经历相对单一的后备干部,要有步骤地进行岗位轮换,增加多岗位领导工作经验。在培养方式的选择上,还应注意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对外贸、研发、技术、财务等专业性较强的后备干部的培养,不宜采用跨系统交流的形式,应以定岗压担和同一类别内不同分工之间交流的方式进行。

三、后备干部的管理

(一)信息档案管理

后备干部选拔入库后,首先应为其建立信息档案资料,包括人员的基本信息、工作简历、职业发展意愿、培训记录、考核记录等,为后备干部的培养和今后的任用提供参考,并用于定期分析,为大规模调整和补充后备干部提供依据。在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中,后备干部所在单位应配合好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做好信息变动的及时上报工作,以确保后备干部库中人员信息的准确。

(二)考核与奖惩

后备干部名单不应一成不变,应实施动态管理,在培养周期内对他们进行考核与奖惩,实行优胜劣汰。在培养周期内,对已经被列入名单的人员,由组织人事部门逐年进行考核,对表现突出的,及时列入近期可使用范围,并将其调整到同职级的重要岗位,赋予一定的权限,这既是奖励也是考验。同时将那些在考核中道德品质出现问题、工作实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群众意见较大、反映较差的干部及时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

(三)职业发展

对于后备干部的职业发展应做好几项工作: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落实一帮一制度,建立阶梯型上升通道。要将公司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求和后备干部的职业发展意愿结合起来,帮助他们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指定培养人,建立一帮一培养体系,对其进行职业发展辅导。在岗位出现空缺时,按需提拔成熟后备干部,在岗位没有出现空缺时,可任后备干部为上级职务助理,进行上挂锻炼。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中,将后备干部队伍作为调整充实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来源优先考虑,创造条件及时启用成熟者。

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职责划分

后备干部既是在原单位工作的员工,又是公司的储备干部,这一双重身份决定了后备干部管理应实行组织人事部门和所在单位上下级共同承担,这就存在一个职责划分的问题。后备干部管理中职责划分的关键是要明晰各级工作的重点和交叉工作如何有效结合,如图1所示。

(二)注重备用结合

当前,许多单位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存在“备多用少、备用错位”的现象,不仅没能助推公司的人才发展,反而给公司的人力资本造成巨大的浪费。为有效解决后备干部备用不一致的问题,应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好入口关,紧密结合公司对各层次岗位设置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拔配置后备干部,挑选素质较高的人选。二是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减少因培养方向错误而造成企业和个人人生成本的浪费。三是要特别重视党政一把手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建立各级正职后备干部人才库,并真正下功去培养正职人选。四是建立后备干部优先使用制度,用制度来保证提高备用结合率。五是探索建立最长备用期制度,各级后备干部的最长备用期不超过6年,超过最长备用年限得不到提拔使用,应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同时,要特别注重提拔使用备用时间较长的干部,对备用时间达5年的干部进行重点研究分析,为这些后备干部的提任创造条件。

(三)营造能上能下的用人环境

各级后备干部的职业发展不仅与自身能力有关,还受到上一层级岗位职数的限制。呈金字塔形的领导岗位设置决定了后备干部上升的空间越来越有限,在上一层级职位没有空缺或增加时,后备干部只能一直是预备,必须让上一层级流动起来,打开干部队伍“出口”,才能形成人才队伍的各个层级的系统联动效应,为后备干部的使用提供有利条件。解决后备干部职业发展和干部职数限制的矛盾,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一是主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让现职干部中不合适的人员进行自然淘汰,给成熟的后备干部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如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初步建立了集团公司总部中层管理人员退出机制,将年龄偏大、身体或能力不适应领导岗位的人员安排至非领导岗位,腾出一定数量领导岗位,提拔一批懂经营、会管理、责任心强、富有开创精神的年轻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逐步实现干部队伍年轻化。二是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明确干部在同一单位连续任职以及担任同一领导职务不得超过的最高年限,解决干部不犯错误不下来的问题,使干部“能下”的问题制度化。三是提倡“无功就是过”的观点,用实际业绩来评判干部是否称职,对实际业绩差、称职率低、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直接解聘,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四是推行转序列人员管理。坚持民主测评,对管理能力差、群众满意度低,但在业务能力上具有一定造诣者,调整出干部队伍,纳入专家序列进行管理。

(作者系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

作者:陈海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论文下一篇:县级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