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

2022-11-15

孩子希望独立, 未来社会更需要具备独立能力的人。但家长望女成凤, 望子成龙的迫切思想:唯书、唯成绩至上, 成绩成了评价孩子成才的唯一标准。为了帮助孩子所谓的成才, 不惜所有功夫都花在孩子的学习上, 对子女的衣食住行则大包大揽, 包括思想。长期以往, 导致孩子对父母产生严重地依赖, 学习依赖父母, 生活依赖父母, 总之所有的一切都依赖父母。“少年强则中国强”, 祖国的兴衰系在孩子身上,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自强。下面笔者就独立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浅谈几点。

1 在课堂中、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破除“自我中心”, 清醒地认识到, 在信息社会教师需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信息, 而不是传授信息。明白“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及参与者”。在教学中尽量多的创设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爱学为积极主动去学。让学生能够把书本与生活学习结合起来, 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也敢于评判同学、教师、课本和周围事物。同时, 也能独立的从多角度的求异意识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在学习新知时, 能创设机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上老师尽量少讲, 让学生充分阅读,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 更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让他们学得主动, 学得轻松, 学得愉快, 学得满足。

课后, 大部分学生喜欢避重就轻, 避难就易的作业, 针对学生不动脑, 怕动脑的惰性思想较为严重, 教师加强调整, 搬走学生学习过程中视而不听, 听而不闻, 学而不思的绊脚石, 作业尽量布置一些带有思考性的问题, 实践性作业 (收集资料、写日记、与伙伴与家长讨论有价值的问题等) , 让学生学会思考, 试着走进生活, 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语文学习与周围的一切息息相关,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独立, 能更好的生活。当然这类作业相比机械的抄写作业来看, 作业的质量, 正确率是相对低了许多, 但家长、教师不能被表面的平时成绩而忽视在作业训练中锻炼了孩子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2 通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独立性

萨克雷曾经说过:“播种行为, 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 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 可以收获命运。”教育归根到底就是培养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力足于小事, 俗话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小的事做好, 大的好的成绩就不求自得。

(1) 养成自备学习用具, 整理学习物品的习惯。课堂上总是有学生老师我的钢笔没墨水、作业本找不到, 课本忘带了等一些现象, 即扰乱课堂秩序, 又影响听课效果。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随时提醒督促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每天做完作业以后, 要认真准备第二天的学习用具, 最后整理书包。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并非一朝一夕, 这有时需要家长提醒监督, 父母今日的辛劳, 为的是明日的轻松, 为的是孩子今后能够挑负生活、社会的重担。

(2) 养成及时认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现在有许多家长习惯于陪读, 家庭作业是家长读一题, 讲一题, 然后做一题, 让孩子产生了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离开家长就不能作业, 严重损伤孩子有待发育的独立能力。在语文教学低段字词是重点, 家庭作业经常会布置一些听写任务, 偶尔家长有事也便成了不做作业的借口。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总会让家长签字。往往有许多家长违背了教师的初衷。其实并非是让家长检查作业, 目的是让家长通过作业清楚子女的学习态度, 以便能及时帮助子女端正学习态度。

(3) 培养阅读课外书籍的好习惯。语文学科包罗万象, 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需求, 平时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对待问题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习作时要有丰富的想象, 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博览群书, 扩大知识面, 才能通晓古今, 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因而教师不能光说不做, 必须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读有益书籍, 在书中享受读书的乐趣, 变要求读到主动找书读, 让书籍最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 养成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的好习惯。“授之于鱼, 不如授之于渔。”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去自学, 对于预习、复习必需有一个过程:由强迫性预习、复习慢慢转变为习惯性预习复习, 让学生在预习复习中质疑思考,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达到温故而知新。总之,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最终目的还是独立学习。

3 在语文实践学习中体验独立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一对联是用来告诫读书人, 学习要静心, 不受外界干扰。但有些人却错误的把它理解为, 学习与生活是分离的。其实, 生活就是学习, 学习就是生活, 这是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 渗透学生的生活, 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 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 做生活的强者, 做生活的主人。

(1) 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 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听“交通安全、消防、环保知识讲座”后, 结合自身谈感触, 不要求谈得多深入, 但通过写, 通过说, 学生的几个方面的意识明显确实强化了。

(2) 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 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曾经在一次“口语交际”训练之前我让大家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关于家乡巨变的相关资料, 有的同学走走逛逛, 通过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有的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获悉家乡的变化;有的同学通过亲戚朋友的帮助得到相关反映家乡巨变的材料。活动既锻炼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交际中让学生有话可说, 又使课堂趣味盎然, 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锻炼与他人交际的能力。

(3) 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 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我给父母当参谋, 家庭联欢, 学当家, 讲故事等活动中会生活, 得到培养, 同时也为头痛的作文提供了素材。热爱生活, 才乐于学语文, 轻松学语文, 才能让语文教学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 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少年独立, 则国独立”,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独立生活, 从小培养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摘要:“少年强则中国强”, 祖国的兴衰系孩子的身上。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作业的能力;在语文学习习惯上和语文实践体验上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能力。让当代孩子独立、自强。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独立,习惯,生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松阳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新思维下一篇:烤烟不同时期打顶对比试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