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园林生态环境论文

2022-05-0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城镇园林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随着经济的增长,生活物资不断丰富,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表现在自身的追求,体现在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城镇园林建设也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我国各级政府也在紧张展开城镇园林建设的工作。

城镇园林生态环境论文 篇1:

探讨中西部城镇化规划过程中的园林设计构想

摘要:城镇园林绿化是城镇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在保持整个城镇的生态平衡方面起积极作用,是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在城镇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本文在此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城镇规划过程中对于园林规划设计的措施做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城镇;规划;园林设计;生态

城镇园林绿化对改善和提高城镇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是留给外来者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城镇外在形象。因而城镇绿化是城镇文明程度和开发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1 尊重自然环境

城镇绿地系统规划通常是在复杂和微妙的特定地域环境中进行,每个场所的特殊自然条件也是最可贵的设计源泉。对城镇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是塑造地域性特色的基本前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只有充分发挥自然地理优势,保护、利用自然景观资源,建立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设施,将各类绿地、农田、森林、湿地、山体等生态基质进行保护并加以有序规划,才能保障绿地系统的连续性,并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城镇人居环境。

1.1 顺应气候特征

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应根据城镇的上导风向,系统分析城镇功能和生态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建立合理的生态廊道体系,将城镇外围生态腹地的凉爽、洁净空气引入城镇内部,有效地缓解城镇内部的热岛效应,同时,强化城镇道路及滨水等带状绿地,建立通风渠道,促进城镇与外围腹地的物质、能量流动,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完善,更有益于城镇中人和动植物的生存。此外,在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中,必须充分重视绿地分布的均匀度,通过构建合理的绿地系统,使各类绿地均匀分布,提高绿地覆盖率,缓解热岛效应。研究表明,当一个区域绿化覆盖率达到30%时,热岛强度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减弱;绿化覆盖率大于50%时,热岛的缓解现象极其明显。同时分析结果显示,规模大于3hm2且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的集中绿地,其内部的热辐射强度有明显的降低。

1.2 尊重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与水体特征形成一个城镇的骨架,它在城镇布局上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平原城镇、山地城镇与高原城镇等在园林绿地中所表现出来的地域特色因地形地貌的巨大差异而存在明显不同。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唯有顺应地域山水骨架,并加以合理利用,将景观融入环境之中,才能充分体现自然山水神韵,形成特有的地域风貌。通过“绿脉”及“绿色网络”的合理布局以及桥梁、道路涵洞的生态设计,恢复城镇外部生物基因的正常输入和城内部生物基因的自然调节。

1.3 运用乡土植物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中的植物树种规划要选择适应地域的自然条件的乡土植物为基调树种,反映地域特征,增强地域场所感,同时发挥宜人的生态效益。在具体的植物配置中要注意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根据地域气候特点,不同的地理条件以及园林绿地的性质、功能和造景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绿化基础,合理选用乡土植物,可以适应当地环境达到最佳景观效果,同时更有利于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

2 提高城镇植树绿化的生态与环境等综合效益

(1) 应遵循城镇“宜居环境”的规律,做好城镇植树绿化的总体规划和小区布局 现代城镇的特点总体上是“三多一少”,即:人多房多车多,可用地盘和公共空间少。那么,要给城镇的居民和游客提供良好的生活与休闲环境,就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扩大绿地面积,尽可能多栽植树木花草。有限的土地和空间与日夜增长的环境需求构成的矛盾,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来协调解决,通过营造城镇森林增加绿化地带、地块,就是现代城镇规划应当追求的目标之一。对规划范围内能够植树栽花种草的地方,也要做好小区规划和细部规划,使整个环境得到优化美化,力求使城镇植树绿化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及投入成本都趋于市民满意的状态。

(2)应遵循“植物与气候相适应”的规律,尽量在适宜的季节和环境条件下移植栽培 植物在长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了自身与外界气候、温度、水分的节律性变化相适应的反应。树木、花草一般属于高等植物,具有发芽、生长、现蕾、开花、结果、果实成熟、落叶、休眠生长发育等物候阶段。人类只有利用、认识、理解这些物候阶段,才能获得好的效果。一般宜在树木的休眠期移栽,在植物个体已经萌动或在温度较高的季节进行移栽会干扰它的正常生长发育。尤其落叶阔叶树种不可在已开花、放叶后移栽。因此,各个城镇应当根据本地的季节气温的变化规律,确定适宜的植树绿化期限。

3 转变城镇规划观念是城镇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现代城镇园林绿化的内涵已有了质的变化,不仅是城镇的点缀和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而且被历史性地赋予了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功能在城镇规划工作中不应再向过去“见缝插绿”补窟窿和为应付规划用地指标将完全不能绿化的“废地”充实到绿地队伍中,而应将城镇园林绿化建设规划与整个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协调起来,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人民生活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以普遍绿化为基础,努力扩大绿地面积;规划时既要注重城镇中心地带,也要扩展市郊外围,体现绿色环境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4 结合城镇人工环境

城镇形态是一个城镇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形成的概括描述,反映着城镇的整体特色。不同的城镇形态与布局,深刻影响着城镇内部的功能分区、城镇结构和交通路网。城镇绿地系统规划要从城镇基本形态与结构布局出发,进一步深化绿地空间特色。此外,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实质上是一种城镇土地利用和空间发展规划,绿地的面积、位置都牵涉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与社会经济要素间相互影响与制约。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应满足城镇发展需求与经济产业分布发展方向,使城镇绿地与城镇发展相辅相成,将绿地空间作为城镇的有机组成纳入城镇规划体系;规划特色生产绿地,促进城镇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确立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有效缓解城镇无限扩张问题。规划要实现城镇绿地合理的面积比例与分布状态,达到社会、经济与环境三者之间平衡、可持续发展。

5 做好园林绿地建设具体规划

5.1 公共绿地建设 公共绿地的建设是城镇生态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工作之余的重要活动场所,因此在规划和建设之初要全面考虑,总体协调,使绿地的各功能区得到合理的安排,综合平衡;使各功能区分布有机的联系,妥善处理好公共绿地与全市绿地系统之间的衔接,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满足环境保护、文化娱乐、休闲游览、园林艺术等各方面的功能要求,合理安排近期与远期的关系。综合调查分析包头市现有公共绿地的功能发挥及使用效率,对需改进的方面提出改造建议和方法,营造更加完善的公共绿地体系。

5.2 城镇道路绿地建设 城镇道路是城镇的骨架,密布整个城镇形成完整的道路网。街道绿化对城镇面貌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街道绿地对于调节街道附近的温度、湿度、降低风速、减低车辆尾气污染都有良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街道的小气候;同时城镇道路和道路绿化的相互结合创造了良好的的交通环境,提高了车辆流动的有效性,同时也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起到了组织引导交通的作用;在美化市容方面,街道的绿化以线条形式出现,对于面状的城镇绿地起到了形式和艺术上的点缀和烘托,通过植物的色彩和季相上的变化,使城镇的街道景观更富有动感和欣赏价值。从道路绿化的有效性方面全面分析包头市现有主干道的街道绿化现状,不断改进包头市的城镇街道绿化。

总结

城镇特色犹如城镇的生命,具有独特个性的城镇才具有优势和竞争力,城镇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景观环境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失去特色等同于失去发展的根基。因此,在城镇规划过程中应时刻把握园林绿化规划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城镇规划建设的有利契机,将人文思想、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营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现代化生态城镇。

作者:邢秀奇

城镇园林生态环境论文 篇2:

城镇园林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增长,生活物资不断丰富,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表现在自身的追求,体现在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城镇园林建设也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我国各级政府也在紧张展开城镇园林建设的工作。通过分析我国城镇园林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得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探讨城镇园林建设的发展趋势。

[关   键    词]  城镇园林建设;现状;发展趋势

[

传统园林的发展在我国起源很早,但现代园林在我国却尚未成熟;我国开始大力推广城镇园林建设,可以有效提高人居住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视觉审美,城镇园林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我国园林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园林占据了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的位置,由此可见,我国园林发展起源是很早的。“宥”在三千年前出现人们的视野中,那时候园林总是代表着人的思想感情,成为人的思想寄托;著名的国画是由山水构成,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美,营造出一种园林气息。现在的城镇规划中强调的是设施建设,园林建设被遗忘了。但人们居住注重的是舒适程度,不仅在设施建设中表现出来,在机械化时代更应该注重人的超乎物资的精神需要,例如,审美的追求使人心情愉快,贴近自然的环境让人感到温暖而舒适。

园林绿化可以美化城市、保护环境以及改善现有的环境。因为人们意识到园林绿化有着重大的功能,所以,我国城镇园林建设开始被重视。理论体系不够成熟使城镇园林建设没有明确的方向,从而导致园林建设工作不能顺利展开,抑制了城镇园林建设的发展。园林建设是集自然、生活、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工作,这就要求园林建设相关部门配备专门的人才。而城镇在园林建设工作中也没有健全的政策体制,不设立专门的机制保障和管理机构,这就让城镇园林建设缺乏主动性。园林建设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当初期建设工作完成后就让其自生自灭,没有对园林进行管理和养护,园林植物都是具有生命的,它需要管理和养护,不能忽略养护的重要性。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绝大多数城镇将环境规划忽略。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增长,城镇布局混乱,工业居住教育商业错综杂乱,没有明显的区分,土地被大量浪费。工业生产总会让环境面临污染的局面,从而使居民的健康受到威胁。城镇环境遭遇严峻的挑战,环保工作刻不容缓。

二、城镇园林建设的价值

城镇园林建设是保护环境、改善城镇生态平衡、缓解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1.创造生态价值

城镇园林建设可以很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例如,因为臭氧层的空洞使阳光中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在人的身体表面,众所周知,如果长期遭受紫外线的辐射,患皮肤癌的几率也就大大增加了。然而树的顶冠和枝叶可以遮挡太阳的直射,而且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人类呼吸提供更新鲜的氧气;园林植物可以加速空气的对流,在空气对流中就可以把一些不利于人的健康的物质带在高空中散开和稀释。植物可还可以削减噪声对人的危害,它可以降低噪声在空气中的分贝。

2.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

城镇园林建设不仅是城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供人欣赏,让人们休息,而且还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场地,让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探索科学的奥秘,不再是从课本中学习理论知识,更应该走出去增加自己的阅历,这是课本无法给的知识。园林绿地还是疏散和避难场地的选择,当城镇发生地震或者火灾时,人们可以选择逃到园林绿地上,因为园林绿地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不用担心有石头掉落给人们生命带来危害,而且城镇园林没有太多的设备,不会阻碍人们在慌乱中逃生。其次,在城镇园林建设中不仅可以栽培景观植物,还可以种植经济作物,例如,水果和蔬菜,在深圳的公路上我们可以随处可见龙眼和荔枝,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深圳有一个荔枝园,它不仅给人们提供修身养性的场所,还给当地带来了经济利益。最后,土地的高效利用也为经济带来效益。

三、城镇园林建设的对策

城镇的绿化特点与地方实际相融合,因地制宜,可以有效缓解以上问题的加剧。以科学的园林绿化建设理论为依据,设计科学的城镇园林计划,同时应该完善对应的政策机制,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学习最新的管理理论,在后期城镇园林建设竣工后,加强园林养护工作,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繁荣景象。

1.健全体制,设立专门的人员管理

园林绿化系统在园林建设中担任指导作用,它是一个纲领性文件。绿化系统是结合城镇远近建设特色来编制的,城镇本身具有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都不应该浪费,它可以帮助确认城镇的园林建设方向。建立健全对应政策,提高对技术体系的管理,可以让城镇园林建设的管理更加规范化;伴随城镇绿地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政策和体制应该全方位同步,做到在建设工作中有法可依,同时体制也在与时俱进,让城镇园林建设走在时代化的前沿,再配备专门的园林绿化管理人员对完成的绿化植物进行管理,让它蓬勃生长,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2.以人为本,结合当地特色优势

坚持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画面,使城镇适合每个人的居住。城镇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城镇园林绿化工作的负责人,在城镇园林建设中应尽可能地考虑居住者在生活和休闲上的追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园路小型的绿地广场等多种多样的渠道来增进居民和自然的感情;因为园路和广场可以让人感觉心情愉快,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得到慰藉。每个城镇都有它自己的自然特色美景和代表的人文故事。因此,在城镇园林建设的工作中,可依靠其自身的自然地貌,与现代化相结合,打造出既有当地特色,又不失现代风情的园林。

四、城镇园林建设的发展趋势

城镇园林建设也被列为城镇建设工作之一,城镇建设不再是单单指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包括城镇的植物品种,以及植物覆盖率。

1.全方位地绿化,多视角增加美感

经济的发展让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更高了,城镇绿化工作不应该停留在绿地系统的层面上,我们应该注入新的潮流元素让城镇园林建设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园林的建设离不开自然,一切自然美都是最原始、最纯真的美。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这样才能将自然美的一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就使我们在园林建设中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减少污染,清新空气,这是园林建设的原则。在立体空间上我们可以运用垂直绿化,这就使得绿化是多空间的,垂直与平面相交叉,墙面、屋顶……全面绿化园林,绿化本来就是一门艺术,垂直绿化能提高建筑物的艺术美感,节约土地利用空闲的空间,使得墙面与土坡不再单调,充满生机,绿化还有降温净气的作用,在全球变暖的气候以及空气严重被污染的环境中更应该展开城镇园林绿化的建设工作,让人们生活在一个更健康、更适宜的环境中。

2.因地制宜,生物品种多样化

专家曾说过,不同的城镇地理环境使得其也就不同,历史文化的影响下让经济发展出现差异。城镇园林建设应该结合自身的地理环境、人文特色,展现属于自己城镇的园林特点。品种的多样化可以为遗传库、生态平衡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植物类型多样为动物的食物来源打下基础,以及为动物的栖息提供了选择,使得动物可以在众多植物中选择最为合适的栖息地,有利于动物繁殖,以及土壤营养循环使用,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城镇居民对他们所生活的生态环境有着高要求,这就意味着城镇园林建设刻不容缓,城镇园林建设表现的是不同人的不同设计理念,在设计理念的实施前都应该考虑当地的环境气候,它可以调节人的心身健康,也给城镇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城镇园林建设的进行应该有目标、有计划,并且应该走向国际化,与国际最前沿的设计理念结合,这样我国的园林建设会呈现高层次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汪晓燕.城镇园林规划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城市经济,2011(14):32-33.

[2]王光华,刘晓明,李梅丹.我国城镇园林标准建设概况研究[J].中国园林,2014(2):78-81.

[3]廖伟国,杨世翠.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绿色科技,2014(8):162-164.

作者:闻沙鸥

城镇园林生态环境论文 篇3:

浅谈小城镇园林建设中的植物配置

【摘 要】 概括论述了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中植物景观的功能、配置原则和具体建造方法,分析了小城镇(山东莒县为例)植物配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小城镇特别是莒县园林植物景观的建造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植物配置 小城镇

城市绿化代表着城市的文明程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矛盾日益显现,人们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失调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北方城市,由于地域、气候、植物种群结构分布和科技、经济、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制约,给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树木品种的利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在植物色彩的表现上也显得比较苍白。因此,加强我国北方城市植物配置的研究,积极推进科学种植,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施可持续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1 什么是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及其功能

1.1 园林植物配置的含义

通常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的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1]

1.2 园林植物配置的功能

1.2.1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园林植物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园林植物不仅能提高城市的绿地率,也能充分利用立体多元的绿色植被的生态效应,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局部小气候[2]。同时也兼有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清洁和安全。如夹竹桃、大叶黄杨具有抗SO2的作用;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可吸收细菌和有毒物质,具备净化水源的功能。

1.2.2 美化城市市容市貌。首先,植物配置过程通常按照形式美的基本规律,采用多样统一、对称、均衡、比例、尺度、对比、调和、节奏、韵律、艳丽及孤植、对植、丛植、群植、林植等手段使配置具有形式美属性的植物,形成形式美。其次,植物本身也具有美感,形态之美和季相之美。例如竹子具有盘根错节的根,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中空有节的杆、“个”字形状的叶,潇洒飘逸,倩影娑娑;银杏树一年四季的季相更迭变化,使周围环境仿佛有了生命,形成美感引人入胜。

1.2.3 烘托城市文化底蕴。园林植物造景深受历代山水诗、山水画、哲学思想乃至生活习俗的影响。在植物选择上十分重视“品格”;形式上注重形、色、香、韵,不仅仅为了绿化而且还追求要具有画意,与意境上的“深远”“含蓄”“内秀”来达到曲径通幽、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诗情画意般的景点布置[3]。而市花市树、乡土植物的应用及古树名木的保护,能大大烘托城市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

2 北方小城镇植物配置的具体方法

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科学配置,使各类植物喜阳耐阴,喜湿耐旱,各得其所。乔木、灌木、地被、攀援、岩生、水生,以及常绿、落叶、草本等植物共生共存。具体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2.1 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并生长得好,而不必盲目引进推广外地特别是南方园林植物。

2.2 重视生物多样性。植物配置要符合自然规律和区域风貌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园林植物多样性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园林植物配置要注意乔、灌、草结合,植物群落可增加稳定性,也有利于珍稀植物的保存。

2.3 遵循美学原理。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从而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4]。

3 小城镇园林植物配置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植物配置不够合理。莒县隶属山东,因受自然环境的限制,冬季漫长,常绿树种资源有限,在冬季缺少绿色,因此比较注重常绿树种的引进。但由于不了解常绿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加之该类植物对本地的适应性有限,许多引进树种进来后都处于濒死边缘,而且管理成本高,对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不利的[5]。相比之下使用乡土树种更为可靠、廉价和安全,但城市绿化也就因此缺少了变化和新意.因此这两者都应该受到重视,实现均衡可持续发展。

3.2 配置结构模式化。由于受日益流行的国际化思潮影响,莒县也效仿其他城市的成功园林设计,致使园林绿化较为模式化,如灌木的种植为大色块、大拼搭、大修剪等。特别是近年来在北方城市绿化中兴起的草坪热,城区园林绿化中大面积种植草坪,绿化的生态效益不明显[6]。从生态学的角度而言,不同地域、气候、水土的城市,都有最适合于本地生长的植物群落。而莒县作为北方小城镇,广场上大面积的草坪,生长状态欠佳,公园、广场跟风的大草坪热缺乏理性。

3.3 植物配置缺乏文化品味。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城市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历史脉络。近来绿化建设偏离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偏离自身的历史文脉,使人们很难从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中品味出不同城市的人文风格,更难从中读出不同城市的历史文脉,从而使城市丧失了自身应有的独特性和吸引力。莒县作为鲁南文化名镇,城市园林绿化必须充分考虑其莒国故都的历史背景。

4 植物配置方法改进建议

4.1 坚持生态原则,发挥植物群落效益。植物配置要遵循生态原则,根据物种的生态原则,参照自然植物群落,选择各种类型植物群落如针叶型、阔叶型、混交型等的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一个长期稳定立体植物群落,最大限度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

4.2 坚持多样原则,丰富植物景观。利用品种丰富的植物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多样性包括植物品种的多样性,植物色彩、姿态的多样性,植物功能的多样性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并打造丰富的植物景观。

4.3 坚持乡土原则,体现当地绿化特色。城市绿化中构建人工植物群落不仅要重视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更要选择与当地相适应的植物群落类型,营造出体现当地自然景观风貌的植物类型,充分展现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城市绿化成为一个城市的主要特色。如莒县银杏树、椿树、黑松等树种的运用等。

5 结语

园林植物配置是一种以植物栽植为基础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技术手段。莒县作为一个鲁南文化小城镇,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丰富的人文景观。应该按照可持续发展模式,科学设计、因地制宜,以地域内原有植物群落为基础,结合自然地理、人文特征、文化内涵,科学进行植物配置,构建生态适宜、物种丰富、景观独特、人文内涵深厚的别具特色的城镇绿地系统。

参考文献

[1] 汪菊渊.我国城市绿化园林建设的回顾与展望Ⅱ.中国园林,1992.8(1):20一24

[2] 张庆进.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J].中国园林,2001.7(1)134-36.

[3]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 徐波,赵锋,李金路,等.关于城市绿地及其分类的若干思考.中国园林.2000(5):32-34

[5] 王婷。陈志荣.植物配置在园林中的应用探讨Ⅱ.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2—35

[6] 智卯生.园林环境与植物配置方式Ⅱ.山西建筑,2006,32(20):42—43

作者:王学英 史发军 李长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钢琴课程学前教育论文下一篇:旅游影响生态环境论文